《2023年护理药理学试题及答案教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护理药理学试题及答案教师.pdf(10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 一 章 总 论第 一 节 绪 言(一)选择题1.药物效应动力学是研究()A.药物的吸取.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 B.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 D.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反映E.体内药物浓度变化的规律2、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A、药物在体代谢过程的科学 B、药物的体内过程及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C、药物影响机体生化代谢过程的科学 D、药物作用及作用机理的科学E、药物对机体功能和形态影响的科学3、药物是()A、一种化学物质 B、能干扰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C、能影响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 D、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 E、以上都不是(三)填空题1、药 物 学 是
2、 研 究 的 科 学。具 体 研 究 内 容 涉及。2、根据对药物管理的不同,可将药物分为 药和 药。第二节药物效应动力学(一)选择题1.药物作用是指0A.药物产生的新的生理作用B.药物的治疗作用C.药物的选择作用D.药物与组织细胞靶位的始初反映E.药物引起机体机能活动的变化2.下列药物作用中属于局部作用的是()A.口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作用B.口服氢氧化铝中和胃酸作用C.口服地西泮的镇静催眠作用D.肌注阿托品松驰胃肠平滑肌作用E.皮下注射吗啡的镇痛作用3.药物的基本作用可分为()A.兴奋作用和克制作用B.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C.防止作用和治疗作用D.防治作用和不良反映E.局部作用和吸取作用4.
3、根据药物对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影响的不同,药物作用可分为()A.防治作用和不良反映B.兴奋作用和克制作用C.局部作用和吸取作用D.防止作用和治疗作用E.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5.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是指()A.治疗作用与防止作用B.原发作用与继发反映C.治疗作用与不良反映D.对症治疗与对因治疗6.药物的副作用是()E.治疗作用与毒性反映A.药物剂量过大引起的不良反映B.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不良反映C.与药物作用无关的不良反映D.与遗传因素有关的不良反映E.治疗量时产生的与用药口的无关的作用7.治疗量时产生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称为()A.副作用B.毒性反映C.变态反映D.继发反映 E.后遗效应8 .产生副作用
4、的药理基础是()A.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高B.药物作用选择性低C.药物的毒性大D.药物脂溶性高E.药物在体内消除慢9.药物副作用发生于()A.极量 B.大于治疗量C.治疗量D.中毒量E.半数致死量1 0.药物副作用的特点是()A.与药物剂量过大有关B.与用药时间过长有关C.由抗原抗体结合后引起D.可与治疗作用互相转化E.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I I .阿托品治疗胃肠绞痛时出现口干、皮肤干燥、瞳孔散大、视力模糊等,属 于()A.副作用 B.毒性反映 C.继发反映D.变态反映 E.后遗效应12.注射庆大霉素后出现永久性耳聋,属于()A.特异质反映 B.变态反映 C.毒性反映 D.副作用 E.后遗
5、效应13.广谱抗菌药物控制病情后又引起肠道感染,属 于()A.副作用 B.后遗效应 C.特异质反映 D.继发反映 E.变态反映14.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后停药时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属 于()A.毒性反映 B.后遗效应 C.变态反映 D.继发反映 E.副作用15.红细胞内缺少G-6-PD者,使用伯氨嚏后出现溶血性贫血,属于()A.继发反映 B.变态反映 C.毒性反映 D.后遗效应 E.特异质反映16.对药物敏感性高,最易导致胎儿畸形的时期是()A.妊娠初期3个月内 B.妊娠中期3个月内。妊娠晚期3个月内D.妊娠中、晚期 E.分娩期17.后遗效应发生于()A.治疗量 B.极量 C.最低有效浓度以
6、上 D.最小中毒浓度以下 E.阈浓度以下18.药物变态反映的发生与()A.药物剂量大小有关 B.药物毒性大小有关 C.病人年龄大小有关D.病人体质有关 E.遗传因素有关19.药物变态反映的特点是()A.与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关 B.与药物剂量大小无关 C.可以预知D.初次用药不发生变态反映 E.药物固有作用的表现20.对某药有过敏史者()A.再次用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 B.再次用药时应减少剂量 C.严禁使用该药D.再次用药时需进行过敏实验 E.过敏反映发生已久,可不必考虑21.反复多次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减少称为()A.耐受性 B.耐药性 C.精神依赖性 D.身体依赖性 E.个体差异性2
7、2.产生耐受性后,意味着()A.药物易引起变态反映B.药物易引起副作用C.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增高D.机体对大剂量药物失去反映的能力 E.必须增大剂量以维持应有疗效2 3 .反复多次用药后,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减少称为()A.耐受性 B.耐药性 C.精神依赖性 D.身体依赖性 E.个体差异性2 4.反复多次用药后,停止给药时可产生戒断症状,称为()A.耐药性 B.个体差异性 C.身体依赖性 D.精神依赖性 E.耐受性2 5 .麻醉药品是指连续使用后能产生()A.麻醉作用的药物 B.身体依赖性的药物 C.精神依赖性的药物D.耐受性的药物 E.耐药性的药物2 6 .精神药品是指连续使用后能
8、引起()A.耐受性的药物 B.身体依赖性的药物 C.精神分裂症的药物D.精神依赖性的药物 E.耐药性的药物2 7 .药物的常用量是指()A.最小有效量与极量之间的剂量 B.坡小有效量与最小中毒量之间的剂量C.大于最小有效量但小于极量之间的剂量 D.最小有效量与最小致死量之间的剂量E.半数有效量与半数致死量之间的剂量2 8.药物的极量是指()A.每次服用量 B.天天服用量 C.整个疗程服用量D.单位时间内的服用量E.药典规定的最大治疗量2 9 .E D s。是 指()A.极量的1/2 B.最小致死量的1/2 C.最小中毒量的1/2D.引起5 0*动物出现效应的剂量 E.引起5 0%动物死亡的剂量
9、3 0.L D “,是 指()A.引起一半寄生虫死亡的剂量 B.引起一半细菌死亡的剂量C.引起一半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D.引起一半病人死亡的剂量E.致死量的一半3 1 .药物的L D”越大,说明()A.药物作用强度越低 B.药物的安全性越高 C.药物治疗指数越高D.药物疗效越高E.药物毒性越小32.衡量甲药毒性比乙药大的依据是()A.甲药的E D时比乙药大B.甲药的L D s。比乙药大C甲药的L D,。比乙药小D.甲药的E D a比乙药小E.甲药的L D s o/E D s。比乙药大3 3.A药的L D g比B药大,说明A.A药的效能比B药大B.A药的效价强度比B药大 C.A药的治疗指数比B药高
10、)D.A药的安全性比B药高E.A药的毒性比B药小3 4 .药物的治疗指数是指()A.半数致死量/半数有效量B.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 C.9 5%有效量/5%致死量D.治疗剂量/致死剂量E.治愈率/死亡率3 5 .可靠安全系数是指()A.L D i o/E D w B.E D s s /L DSC.L D,/E D D.L D g/E D%E.E D /L D i o36.可衡量用药安全性的指标是()A.极量B.半数有效量C.半数致死量D.治疗指数E.最小中毒量3 7.判断A药比B药安全的依据是)人 药的)5 ,比8药大B.B药的L D s。比A药大C.A药的L D s j E D a比B药大
11、D.B药的L D s o/E D s,比A药大 E.A药的治疗量/中毒量比B药大3 8.药物的效价强度是指()A.产生一定强度的效应时所需的剂量B.引起毒性反映时所需的剂量C.产生治疗作用和毒性反映的剂量之比1).产生最大效应所需的剂量E.产生最大效应与毒性反映的剂量之比3 9 .药物的效能是指()A.产生最大效应与毒性反映的剂量之比B.产生治疗作用与毒性反映的剂量之比C.引起毒性反映时所需的剂量I).产生最大效应时所需的剂量E.最大效应,再增长剂量疗效不再提高4 0.1 O m g 吗啡的镇痛效果与1 0 0 m g 哌替嚏相同,说 明()A.吗啡的效能比哌替咤强1 0 倍C.吗啡的效价强度
12、比哌替咤强1 0 倍E.吗啡的安全性比哌替咤强1 0 倍4 1 .以下关于受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受体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C.受体能特异性辨认并结合配体B.哌替咤的效能比吗啡强1 0 倍D.哌替噬的效价强度比吗啡强1 0 倍B.受体在细胞内有特定的分布部位D.受体的数目是恒定不变的E .药物通过受体产生兴奋或克制作用决定于内在活性4 2 .受体阻断药的特点是()A.与受体有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C.与受体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E.与受体有亲和力,但内在活性较弱4 3.受体兴奋药的特点是()A.与受体有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C .与受体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E.与受体有亲和力,但内在活性较
13、弱4 4 .部分激动药的特点是()A.与受体有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C.与受体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E.与受体有亲和力,但内在活性较弱B.与受体无亲和力,但有内在活性D.与受体既无亲和力,又无内在活性B.与受体无亲和力,但有内在活性D.与受体既无亲和力,又无内在活性B.与受体无亲和力,但有内在活性D.与受体既无亲和力,又无内在活性4 5 .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兴奋作用还是克制作用,取决于()A.药物是否具有亲和力 B.药物是否具有内在活性 C.药物的脂溶性D.药物剂量的大小 E.药物的作用强度4 6 .竞争性拮抗药与激动药合用时,随着拮抗药浓度的增大,激动药的量效关系曲线()A.向右移动,最大
14、效应增高 B.向右移动,最大效应减少C.向右移动,最大效应不变 D.向左移动,最大效应减少E.向左移动,最大效应不变47.非竞争性拮抗药与激动药合用时,随着拮抗药浓度的增大,激动药的量效关系曲线()A.向右移动,最大效应增高 B.向右移动,最大效应减少C.向右移动,最大效应不变 I).向左移动,最大效应减少E.向左移动,最大效应不变4 8.部分激动药与激动药合用时,可产生()A.兴奋作用 B.兴奋作用增强 C.阻断作用 D.阻断作用增强E.作用无明显变4 9 .可使激动药的量-效关系曲线右移,并使最大效应减少的药物是()A.激动药 B.拮抗药 C.部分激动药 D.竞争性拮抗药 E.非竞争性拮抗
15、药5 0 .可使激动药的量-效关系曲线右移,但最大效应不变的药物是()A.拮抗药 B.激动药 C.部分激动药 D.竞争性拮抗药 E.非竞争性拮抗药(二)名词解释1 .兴奋作用:凡使机体生理功能和(或)生化代谢增强的作用称兴奋作用。2 .克制作用:凡使机体生理功能和(或)生化代谢减弱的作用称克制作用。3.药物作用的选择性:适当剂量的药物仅对某组织器官产生明显作用,而其他组织器官无作用或无明显作用的现象称药物作用的选择性。4 .局部作用:药物被吸取进入血液之前,在用药部位产生的作用称局部作用。5 .吸取作用: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后,随血流分布到各组织.器官产生的作用称为吸取作用。6 .直接作
16、用:药物与组织.器官直接接触后所产生的作用称直接作用。7 .间接作用:药物作用于某部位,通过神经反射或体液的调节引起其他部位产生作用,称间接作用。8 .治疗作用:符合用药目的,达成防治疾病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9.不符合用药目的,给病人带来痛苦甚至严重危害的作用称不良反映。1 0.不良反映: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口的无关的作用称副作用。1 1 .毒性反映:药物剂量过大或注射速度过快,用药时间过长机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时产生严重危害机体的作用称毒性反映。12.后遗反映:当血药浓度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物效应称为后遗效应。13.继发反映:由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称继发反映。1 4.变态反映
17、:药物作为抗原或半抗原引起机体的病理免疫反映称变态反映。1 5.特异质反映:少数特异体质者对某些药物特异的反映称特异质反映。16.耐受性:连续使用后机体对某药的敏感性减少,药物作用减弱的现象称耐受性。17.耐药性:连续使用后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某药的敏感性减少,药物作用减弱甚至失效的现象称耐药性。1 8.药物依赖性:连续使用某些药物后导致特殊的精神或身体状态,主观上产生继续用药的欲望,这种现象称药物依赖性。1 9.精神依赖性:连续使用精神药品后产生特殊的精神状态,促使用药者有周期性定期用药的强烈欲望,停止给药可导致极大的精神承担称为精神依赖性。20.身体依赖性:反复使用麻醉药品后不仅产生精神依赖
18、性,忽然停药可导致生理功能紊乱,出现戒断症状,这种现象称身体依赖性。21.极量:药典规定的允许使用的最大剂量称极量,是安全用药的极限。2 2.效能:即最大效应,增大剂量效应不能再提高称为效能。2 3.效价强度:产生一定强度的效应时所需的药物剂量称效价强度。24.量反映:药物效应能用数或量来表达的反映称量反映。25.质反映:药物效应只能用阳性或阴性表达的反映称质反映。26.半数有效量:引起半数实验动物出现效应时的剂量称半数有效量。27.半数致死量:引起半数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称半数致死量。2 8.治疗指数:治疗指数是衡量用药安全性的指标,用LD sM E D-表达。治疗指数越大,表白用药越安全。2
19、 9.可靠安全系数:可靠安全系数是衡量用药安全性的指标,用LDME%或用L D、与E D 9 s之间的距离表达,比治疗指数更可靠。30.受体亲和力: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称亲和力。31.内在活性:药物与受体结合后诱发效应的能力称内在活性。3 2.激动药: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乂有较强内在活性的药物称受体激动药。33.部分激动药: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而内在活性较弱的药物称部分激动药。3 4.拮抗药: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但无内活性的药物称受体拮抗药。3 5.药源性疾病:由药物不良反映引起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称药源性疾病。36.向上调节:当受体激动药浓度低于正常
20、或长期应用受体拮抗药后,受体数目增多,亲和力和效应力增强的现象称受体向上调节。3 7 .向下调节:当受体激动药浓度过高作用过强或长期激动受体时受体数目减少,亲和力及效应力减弱的现象称受体向下调节。(三)填空题1.根据药物对机体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不同,药物作用可分为兴奋作用、克制作用。2.药物作用选择性的特点是相对的;其重要意义有药物分类的基础、临床选药的依据。3.根据用药目的不同,药物作用可分为治疗作用、不 良 反 映。4.与药物作用或剂量有关的不良反映有副 作 用、毒性反映、后遗效应、继 发 反 映、致突变.致畸.致癌等。5.与机体反映性有关的不良反映涉及变态反映、特异质反映。6.药物依赖性
21、可分为精神依赖性、身体依赖性等二种。7.引起毒性反映的常见因素有药物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药物浓度过高、注射速度过快、机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等。8.半数致死量是衡量药物毒性大小 的指标。半数致死量越大,说明药物药物毒性越小 o9.治疗指数是衡量 用药安全性 的指标。治疗指数越大,说明用 药 越 安 全。10.衡昂:用药安全性的指标有LD5 0/ED50、LD1/ED99、LD 5与ED9 5的距离。其 中 以LD1/ED99、LD 5与ED95的距离来衡量用药安全性为更可靠。1 1 .药物与受体互相作用产生效应,必 须 具 有 亲 和 力、内在活性条件。12.部分激动药单独存在时可产生弱的激动
22、作用:与激动药同时存在时可产生拮抗作用。13.在受体激动药浓度低于正常或 长期应用受体拮抗药 情况下受体可发生向上调节。受体向上调节要可表现为 受体数目增多、亲和力 或 内在活性 增强。1 4 .在 受体激动药浓度过高 或 长期使用受体激动药 情况下受体可发生向下调节。受体向下调节要可表 现 为 受体数目减少、亲和力或内在活性减弱。1 5 .竞争性拮抗药与激动药合用时,随着竞争性拮抗药浓度增长,可使激动药的量效曲线 向 右 移 动、斜率和最大效应不变。1 6 .非竞争性拮抗药与激动药合用时,随着非竞争性拮抗药浓度增长,可使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向右移动、最大效应减少。第三节药物代谢动力学(-)选择题
23、1 .大多数脂溶性药物跨膜转运是通过()A.易化扩散 B.简朴扩散 C.膜孔滤过 D.积极转运 E.胞饮2 .被动转运的特点是()A.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转运B.从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转运 C.需消耗能量D.有竞争性克制现象E.有饱和限速现象3 .下列关于积极转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从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转运 B.需特异性载体 C.不消耗能量D.有竞争性克制现象 E.有饱和限速现象虫某弱酸药物的P ka=3.4,在 p H=7.4的血浆中其解离度为()A.9 0%B.9 9%C.9 9.9%D.9 9.9 9%E.1 0%5 .以下何种情况药物易通过简朴扩散转运()A.解离型药物在酸性环境中
24、 B.解离型药物在碱性环境中C.弱碱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 I).弱酸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E.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6 .下列关于药物解离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度小,易吸取B.弱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度小,易吸取C.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度大,难吸取D.弱酸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度大,难吸取E.弱碱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度大,难吸取7 .下列关于易化扩散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转运 B.需消耗能量 C.需特异性载体D.有饱和限速现象E.有竞争性克制现象8 .下列给药途径中,没有吸取过程的是()A.I I 服给药B.肌内注射给药C.皮下注射给药
25、D.呼吸道吸入给药E.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9 .下列因素中与药物吸取多少无关的是(A.药物制型B.给药途径C.给药次数D.药物剂量E.局部组织血流量1 0 .阿司匹林与碳酸氢钠同服时()A.阿司匹林解离型增多,吸取增多B.阿司匹林解离型增多,吸取减少C.阿司匹林非解离型增多,吸取增多D.阿司匹林非解离型增多,吸取减少E.对阿司匹林吸取没有影响1 1 .首关消除常发生于()A.舌下含服给药B.直肠给药C.肌内注射给药D.呼吸道吸入给药E.口服给药1 2.肌注给药吸取最快的是()A.水溶液B.油溶液C.混悬液D.胶状液E.乳浊液1 3.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可()A.加快药物的转运B.加快药物的
26、代谢C.加快药物的排泄D.增强药物的作用E.使药物活性暂时消失1 4.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则药物的作用()A.起效慢,维持时间短 B.起效快,维持时间长C.起效慢,维持时间长 D.起效快,维持时间短E.起效快,对作用时间无影响1 5 .对药物分布过程没有影响的是()A.药物的脂溶性 B.药物分子大小 C.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D.药物的剂量大小 E.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1 6.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必须具有()A.药物水溶性强 B.药物脂溶性强 C.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高D.药物分子大 E.药物极性大1 7 .药物生物转化的重要部位是()A.肺 B.肝 C.肾 D.肠壁 E.骨骼肌1 8 .药物生物
27、转化是指()A.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变化的过程B.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过程C.使有活性药物变成无活性的代谢物过程D.使无活性药物转变成有活性的代谢物过程E.药物的解毒过程1 9.肝药酶的特点是()A.专一性高,变异性小,活性可变 B.专一性低,变异性大,活性不变C.专一性低,变异性小,活性不变 D.专一性高,变异性大,活性可变E.专一性低,变异性大,活性可变2 0.下列药物中,具有药酶诱导作用的药物是()A.保泰松 B.氯霉素 C.异烟啡 I).苯巴比妥 E.西咪替丁2 1.关于药酶诱导剂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有增强肝药酶活性作用 B.有促进肝药酶合成作用 C.可加快自身的代谢D.可加快其
28、他药物的代谢 E.可延长其他药物的血浆半衰期2 2.苯妥英钠与氯霉素合用其血浓度较单独使用明显增高,其因素是氯霉素可()A.促进苯妥英钠吸取B.减少苯妥英钠排泄 C.克制肝药酶,减少苯妥英钠代谢D.克制苯妥英钠自血液向组织转移2 3.机体排泄药物的重要途径是()A.呼吸道 B.肠道 C.胆道2 4 .在酸性尿液中,弱酸性药物(A.脂溶性高,重吸取少,排泄快C.脂溶性低,重吸取少,排泄快E.减少苯妥英钠与血浆蛋白结合D.肾脏 E.汗腺和唾液腺)B.脂溶性高,重吸取多,排泄慢D.脂溶性低,重吸取多,排泄慢E.脂溶性低,重吸取多,排泄快2 5 .尿液p H 值对弱酸性药物排泄的影响是()A.p H
29、减少,解离度增大,重吸取减少,排泄加速B.p H 增高,解离度增大,重吸取增多,排泄减慢C.p H增高,解离度增大,重吸取减少,排泄加速D.p H 减少,解离度增大,重吸取增多,排泄减慢E.p H 增高,解离度变小,重吸取减少,排泄加速2 6.药物的肝肠循环重要影响()A.药物作用快慢 B.药物作用连续时间 C.药物作用强弱D.药物吸取多少 E.药物分布快慢2 7 .青霉素与丙磺舒合用可增强青霉素抗菌作用,其因素是()A.丙磺舒与青霉素抗菌作用机理相似B.丙磺舒可延缓细菌抗药性的产生C.丙磺舒有促进青霉素的吸取作用D .丙磺舒有竞争性克制青霉素经肾上管分泌作用E.丙磺舒有克制肝药酶活性,减少青
30、霉素的分解作用28.药物的血浆半衰期是指()A.有效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B.血浆药物浓度下降半所需的时间C.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I).稳态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E.以上均不是2 9 .一次给药后经几个Ifll浆半衰期药物已基本消除?()A.1 B.2-3 C.4 5 D.6 E.7-830.药物血浆半衰期长短取决于()A.药物消除速度B.药物剂量C.药物吸取速度D.给药途径E.以上均不是3 1 .某催眠药t一为2小时,给予1 OOmg药物后入睡,当病人体内剩下12.5m g时清醒过来,这位病人睡了多少时间?()A.2小时B.4小时C.6小时D.8小时E.10小时3
31、 2.(接上例)如给予20 0m g药物,则病人的睡眠可延长多少时间?()A.10小时B.8小时C.6小时D.4小时E.2小时33.恒 量、间隔一个半衰期给药,通过几个血浆半衰期体内药物达稳态浓度?()A.1B.2C.3D.45E.834.药物的生物运用度是指()A.药物吸取进入体内的药量B.药物吸取进入体循环的药量C.药物从胃肠道吸取进入门静脉系统的药量D.药物吸取进入体内的速度E.药物吸取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和速度3 5.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血浆半衰期()A.随血药浓度而变化B.随药物剂量而变化C.随给药途径而变化I).随给药次数而变化E.固定不变3 6.零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血浆半衰期()
32、A.随血药浓度而变化B.随药物剂量而变化C.随给药途径而变化D.随给药次数而变化E.固定不变3 7.下列关于稳态血药浓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定期定量给药必须经45个半衰期才可达成稳态浓度B.达成稳态血药浓度表达药物吸取速度与消除速度相等C.达成稳态血药浓度表达药物吸取的量与消除的量相等D.增长剂量可加快稳态配药浓度的到达E.增长剂量可升高血药稳态浓度3 8.一级动力学消除是指()A.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比例的药物 B.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量的药物C.剂量过大超过机体最大消除能力时的消除 D.药物经肾脏排泄过程E.药物在肝脏内生物转化过程3 9 .一级动力学消除的特点是()A、血浆消除半衰期随
33、血药浓度的高低而增减B、血浆消除半衰期随给药剂量大小而增减C、单位时间内药物消除的数量是恒定的D,单位时间内药物消除的比例是恒定的E、体内药物浓度过高时,以最大能力消除药物4 0.剂量相等的两种药物,V d小的药物比V d大的药物()A.稳态血药浓度低 B.血浆蛋白结合率低 C.生物运用度低D.体内药物浓度高 E.达成稳态浓度所需药物剂量大(二)名词解释1 .药物从给药部位跨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药物的吸取。2 .药物随血液循环跨膜转运到各种组织体液中去的过程称药物的分布。3 .药物在酶的作用下发生化学结构变化的过程称为药物的代谢。4 .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排泄器官排出到体外的过程称为药物的
34、排泄。5 .药物口服吸取后一方面进入肝脏并在肝内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疗效减少的现象称为首关消除。6 .能增强药酶的活性或促进药酶合成,从而使自身或其他药物代谢加快疗效减少的药物称药酶诱导剂7 .能减少药酶的活性或克制药酶合成,从而使其他药物代谢减慢疗效增强的药物称药酶克制剂8 .随胆汁排入肠道的药物乂被肠壁重吸取入体循环的过程称肝肠循环“9.单位时间内以恒定的比例消除药物的方式称一级动力学消除。1 0.单位时间内以恒定的数量消除药物的方式称零级动力学消除。11.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称血浆半衰期,(三)填空题1.药物的体内过程涉及药物的吸取、分布、代谢、排泄等四个环节。2
35、.被动转运的方式有药物的吸取、分布、代谢、排泄。大多数脂溶性药物经简朴扩散方式转运。3.口服给药吸取的重要部位是小肠影响口服吸取的重要因素有药物的崩解度和溶解度、胃肠液PH值、胃肠蠕动功能、胃肠内容物、首关消除等。4.影响注射给药吸取的重要因素有药物的溶解度、局部血流量、药物的剂型等。5.血浆中的药物往往以游离型和结合型二种形式存在。6.结合型药物具有药物活性暂时失去、分子增大可影响药物的分布、不能被代谢、不能被排泄等特点。7.影响药物分布的重要因素有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组织器官血流量、药物与组织亲和力、特殊屏障等。8.药物的代谢重要在肝脏内进行,因其存在有与药物代谢关系密切的肝微粒体酶,9.
36、药物代谢的方式有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经代谢后,大多数药物的活性都减少或消失。1 0.机体重要经肾脏排泄药物,另一方面是胆道、乳腺、汗腺、唾液腺等。挥发性药物经呼吸道排泄。1 1 .肾脏以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二种方式排泄药物,但排泄到肾小管中的药物又可被肾小管重吸取,其重吸取多少与药物脂溶性、药物解离度、尿液PH值有关。1 2.临床用药时,血药浓度应维持在最低有效浓度(MEC)与最小中毒浓度(MTC)之间。13.生物运用度的临床意义有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可反映药物吸取速度结药效的影响、评价各种药物制剂的生物等效性。14.血浆半衰期的临床意义有可反映药物消除的速度、是拟定给药间隔时
37、间的重要依据、根据血浆半衰期可预测达成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根据血浆半衰期可估计停药后体内药物基本消除完了的时间。1 5.连续恒速给药或间隔一个t,“恒量给药,经4 5后可达成稳态浓度。稳态浓度的高低决定于每次剂量,达成稳态浓度时表白吸取速度与消除速度达成平衡。第四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选择题1 .肌注后吸取最快的是()A.水溶液B.油溶液C.混悬液D.胶状液E.乳浊液2 .危重病人最佳采用)A.直肠给药B.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C.肌内注射给药D.皮下注射给药E.口服给药3 .剌激性强.渗透压高的药物通常采用()A.口服给药B.肌内注射给药C.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D.皮下注射给药E.吸
38、入给药4 .混悬液或油溶液严禁()A.口服给药B.肌内注射给药C.直肠给药D.皮下注射给药E.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5 .对胃剌激性强的药物宜()A.临睡前服B.饭前服C.饭后服D.随时服E.空腹时服6 .挥发性药物常采用)A.口服给药B.肌内注射给药C.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D.吸入给药E.皮下注射给药7 .下列关于药物剂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缓释制剂按一级动力学释放药物,可延长药物作用时间B、控释制剂按一级动力学释放药物,可延长药物作用时间C、靶向制剂将药物浓集于作用部位,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映D、控释制剂可减少血药浓度的波动,提高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E、不同制型的药物含量相同,药物作
39、用强度可不等8 .关于小儿用药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小儿剂量常按体重计算B.肝功能发育不全,代谢药物能力低C.肾功能发育不全,排泄药物能力差D.血脑屏障发育不全,药物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E.小儿体液含量比例大,对影响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药物敏感性低9.对同一药物来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一定范围内剂量越大,作用越强B.不同个体剂量相同,但作用强度可不同C.小儿体重越重,剂量越大D.成年人年龄越大,剂量越大E.对女性病人的作用也许与男性病人有别1 0.天天用药次数重要决定于()A.药物消除速度 B.药物毒性大小 C.药物吸取快慢 D.药物分布速度E.药物作用强弱(二)名词解
40、释1 .协同作用:联合用药后使原有作用增强称为协同作用。2 .拮抗作用:联合用药后使原有作用减弱称为拮抗作用第二章作用传出神经系统的药第一节概述(-)选择题1 .末梢释放NA的神经是()A.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B.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C.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D.大部分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E.运动神经2 .突触间隙乙酰胆碱消除的方式是()A.被 A c h E 灭活 B.被 C O M T 灭活 C.被M AO 灭活 D.被磷酸二酯酶灭活E.被神经末梢重摄取3 .M受体兴奋时可引起()A.支气管扩张B.腺体分泌减少 C.胃肠道平滑肌收缩I).骨骼肌收缩E.血管收缩、血压升高4 .B受体兴奋时可引
41、起()A.心脏兴奋,皮肤.黏膜.内脏血管收缩 B.骨骼肌血管扩张,膀胱逼尿肌收缩C.骨骼肌收缩,植物神经节兴奋 D.胃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长E.支气管平滑肌松驰,冠状血管扩张5 .N?受体兴奋时可引起()A.骨骼肌收缩 B.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C.心脏克制,心输出量减少D.胃肠蠕动增强 E.腺体分泌增长6.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消除重要是()A.在单胺氧化酶作用下被代谢 B.在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作用下被代谢C.在酪氨酸羟化酶作用下被代谢 D.在多巴脱粉酶作用下被代谢E.被神经末梢重摄取,重新贮存到囊泡内7.下列效应器中存在有N,受体的是()A.骨骼肌 B.肾上腺髓质 C.支气管平滑肌 D
42、.汗腺.唾液腺E.皮肤.黏膜血管平滑肌8 .M受体重要分布在()A.交感神经节 B.副交感神经节 C.运动神经支配的效应器D.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 E.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9.关于乙酰胆碱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胆碱酯酶作用下水解失活 B.神经末梢释放的Ac h大部分被神经末梢重摄取C.在胆碱能神经末梢内合成 D.支配肾上腺髓质的交感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E.C a 有促进神经末梢释放Ac h作用1 0.a受体兴奋时可出现()A.瞳孔散大,对视力无影响 B.瞳孔散大,调节麻痹C.瞳孔散大,调节痉挛 D.瞳孔缩小,调节痉挛E.瞳孔缩小,调节麻痹1 1.属于M受体激动药的是
43、()A.东葭若碱 B.肾上腺素 C.毛果芸香碱 D.麻黄碱 E.新斯的明(三)填空题1 .传出神经药物的作用方式有 和。2 .眼睛 肌和 肌 有 M受体,通 过 兴 奋 M受体可引起眼睛的变化有、。3 .以a 受 体 为 主 的 血 管 有、等。当a受体兴奋时可引起血管以臬受体为主的血管有、等。当B z 受体兴奋时可引起血管。4 .根据传出神经药物作用性质及对受体选择性的不同,可分为 药、药、药和 药四大类。5.根据结合的递质不同,传出神经系统受体可分为 和 二大类。(四)问答题1 .简述传出神经根据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的分类。根据末梢释放的递质不同可分为胆碱能神经;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胆碱能神经
44、涉及: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肾上腺髓质的交感神经,支配汗腺、骨骼肌血管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涉及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2 .简述传出神经系统受体的分类及及递质的作用。(1)传出神经受体分:胆碱受体和肾上腺素受体。胆碱受体又分M 受体和N 受体。M 受体又可分为MI、Mz、M3、等几种亚型;N 受体则分为N 1 和 N2 两种亚型。肾上腺素受体又分为a受体和g受体。a受体再分为a,和 a 2 等亚型。p受体又可分为仇、6 2 等亚型。(2)胆碱能神经递质作用有:M 样作用:指M 受体兴奋所产生的效应。表现有心脏克制血管扩张、腺体分泌、平滑
45、肌收缩、括约肌松驰、瞳孔缩小导致近视等。N 样作用:指N 受体兴奋所产生的效应。表现为骨骼肌收缩、植物神经节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增长等。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作用有:a型作用:指a 受体兴奋所产生的效应。涉及皮肤黏膜及内脏血管收缩、瞳孔扩大、汗腺分泌增长等。B 型作用:指B 受体兴奋所产生的效应。涉及心脏兴奋、骨骼肌血管和冠状血管扩张、支气管平滑肌松驰等。3.简述传出神经系统药的分类。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可分为:(1)拟胆碱药:胆碱受体激动药;胆碱酯酶克制药。(2)抗胆碱药:胆碱受体拮抗药;胆碱酯酶复活药。(3)拟肾上腺素药:a、S受体激动药;a受体激动药;B受体激动药。(4)抗肾上
46、腺素药.a受体拮抗药;B受体拮抗药。a、B受体拮抗药;第二节胆碱受体激动药(一)选择题L M受体兴奋时可引起()A.支气管扩张。B.腺体分泌减少2.属于M受体激动药的是()A.毛果芸香碱 B.东葭若碱3.毛果芸香碱对眼睛的作用是()A.瞳孔缩小、眼压减少、调节麻痹C.瞳孔缩小、眼压减少、调节痉挛E.瞳孔散大、眼压减少、调节痉挛4 .下列关于毛果芸香碱的叙述中对的的是(A.毛果芸香碱有克制胆碱酯酶作用C.毛果芸香碱作用机制与毒扁豆碱相同C.骨骼肌收缩D.血管收缩、血压升高E.胃肠道平滑肌收缩C.毒扁豆碱。D.麻黄碱 E.新斯的明B.瞳孔散大、眼压减少、调节痉挛D.瞳孔散大、眼压升高、调节麻痹)B
47、.毛果芸香碱有阻断M受体作用D.毛果芸香碱可治疗重症肌无力E.毛果芸香碱有收缩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作用5.下列药物中可引起调节痉挛的是()A.阿托品 B.毛果芸香碱 C .后马托品 D.山葭若碱 E.东蔗若碱6.毛果芸香碱减少眼压是由于()A.阻断M受体,瞳孔括约肌松驰 B.兴奋a受体,瞳孔开大肌松驰C.兴奋M受体,瞳孔括约肌收缩D.阻断M受体,睫状肌松驰E.兴奋M 受体,睫状肌收缩7 .毛果芸香碱治疗青光眼的理论依据是(A.减少房水产生,从而减少眼内压B.缩瞳,前房角增大,加快房水I可流C.缩瞳,前房角缩小,加快房水回流D.散瞳,前房角增大,加快房水回流E.以上均不是8 .下列药物中属于胆碱酯
48、酶克制药的是()A.阿托品B.新斯的明C.毛果芸香碱D.后马托品E.双环维林9 .下列药物中对骨骼肌有强大兴奋作用的是()A.新斯的明B.毛果芸香碱C.阿托品D.琥珀胆碱E.筒箭毒碱1 0 .可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药物是()A.阿托品B.筒箭毒碱 C.毒扁豆碱D.毛果芸香碱 E.新斯的明1 1 .新斯的明可用于治疗()A.室性心过速B.窦性心动过速C.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D.房室传导阻滞E.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 2 .新斯的明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要机制是()A.兴奋骨骼肌的M 受 体 B.克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兴奋中枢神经系统1).促进C a?-内流gE.促进A c h 的合成1 3 .治疗手术后
49、肠麻痹或膀胱麻痹最佳选用()A.东葭碧碱 o B.山葭若碱。C.酚妥拉明。D.琥珀胆碱。E.新斯的明1 4 .有机磷酸酯类农药中毒的机理是()A.促进乙酰胆碱的合成、释放 B.直接激动胆碱受体 C.克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D.克制胆碱酯酶的活性 E.克制腺甘酸环化酶活性1 5 .下列有机磷农药中毒时不宜用碱性溶液洗胃的是()A.内吸磷 B.敌百虫 C.乐果 D.对硫磷 E.马拉硫磷1 6 .有机磷农药中毒用阿托品解救时不能消除的症状是()A.流涎 B.心动过缓 C.瞳孔缩小 1).骨骼肌震颤 E.大小便失禁1 7 .下列农药中毒时解磷定几乎无效的是()A.敌百虫 B.乐果 C.敌敌畏 D.对硫磷
50、E.内吸磷1 8 .有机磷农药中毒者,必须及早使用胆碱酯酶复活药,其因素是()A.被克制的胆碱酯酶易发生“老 化”B.胆碱酯酶复活药显效缓慢C.必须迅速解除M 样症状 D.必须迅速解除骨骼肌震颤症状E.以上均不是1 9 .以下抡救有机磷急性中毒的措施中,错误的是()A.将中毒者迅速撤离现场 B.经皮肤吸取中毒者,迅速用温水清洗污染皮肤C.初期大剂量反复使用阿托品治疗 D.及早使用碘解磷定治疗E.口服中毒者先灌入大量2%碳酸氢钠或用1 :5 0 0 0 高镒酸钾溶液,然后吸出胃中液钵2 0.有机磷中毒者单独应用胆碱酯酶复活药局限性之处在于()A.不能迅速控制肌震颤症状 B.不能迅速恢复胆碱酯酶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