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省高考生物真题(新高考)(含答案解析).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0863204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PDF 页数:38 大小:6.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山东省高考生物真题(新高考)(含答案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20年山东省高考生物真题(新高考)(含答案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山东省高考生物真题(新高考)(含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山东省高考生物真题(新高考)(含答案解析).pdf(3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生物一、选择题1.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进入高尔基体后,S酶会在其中的某些蛋白质上形成M 6 P 标志。具有该标志的蛋白质能被高尔基体膜上的M 6 P 受体识别,经高尔基体膜包裹形成囊泡,在囊泡逐渐转化为溶酶体的过程中,带有M 6 P 标志的蛋白质转化为溶酶体酶;不能发生此识别过程的蛋白质经囊泡运往细胞膜。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A.M 6 P 标志的形成过程体现了 S酶的专一性B.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参与溶酶体酶的合成C.S酶功能丧失的细胞中,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会在细胞内积累D.M 6 P 受体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带有M 6 P 标志的蛋白质会聚集在高尔基

2、体内2.癌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 T P,这种现象称为“瓦堡效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瓦堡效应”导致癌细胞需要大量吸收葡萄糖B.癌细胞中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会生成少量A T PC.癌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丙酮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D.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比正常细胞少3.黑藻是一种叶片薄且叶绿体较大的水生植物,分布广泛、易于取材,可用作生物学实验材料。下列说法错误 的 是()A.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黑藻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B.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不宜选用黑藻成熟叶片C.质壁分离过程中,黑藻细胞绿色加深、吸水能力减小D.探

3、究黑藻叶片中光合色素的种类时,可用无水乙醵作提取液4.人体内一些正常或异常细胞脱落破碎后,其 DNA会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称为c t D N A;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也会有细胞脱落破碎,其 DNA进入孕妇血液中,称为cf f D N A。近几年,结合DNA测序技术,cf D N A和 cf f D N A 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通过检测C 1 D N A 中的相关基因进行癌症的筛查B.提取ci D N A 进行基因修改后直接输回血液可用于治疗遗传病C.孕妇血液中的cf f D N A 可能来自于脱落后破碎的胎盘细胞D.孕 妇 血 液 中 cf f D N A 可以

4、用于某些遗传病的产前诊断5.C D K 1 是推动细胞由分裂间期进入分裂期的关键蛋白。在 DNA复制开始后,C D K 1 发生磷酸化导致其活性被抑制,当细胞中的DNA复制完成且物质准备充分后,磷酸化的C D K 1 发生去磷酸化而被激活,使细胞进入分裂期。大麦黄矮病毒(B Y D V)的 M蛋白通过影响细胞中C D K 1 的磷酸化水平而使农作物患病。正常细胞和感染B YDV的细胞中C D K 1 的磷酸化水平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感染BYDV,的细胞I 一磐常,细胞时间A.正常细胞中DNA复制未完成时,磷酸化的C D K 1 的去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B.正常细胞中磷酸化的C D

5、K 1 发生去磷酸化后,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C.感 染 B Y D V 的细胞中,M蛋白通过促进C D K 1 的磷酸化而影响细胞周期D.M 蛋白发挥作用后,感染B YDV的细胞被阻滞在分裂间期6.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末端缺失的染色体因失去端粒而不稳定,其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点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如下图所示。若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出 现“染色体桥”并在两着丝点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到细胞两极。不考虑其他变异,关于该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连接染色体桥A.可在分裂后期观察到“染色体桥”结构B.其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不会发生改变C.其子细胞中有的

6、染色体上连接了非同源染色体片段D.若该细胞基因型为A a,可能会产生基因型为A a a 的子细胞7.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声音传递到内耳中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兴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低于膜内B.纤毛膜上的K*内流过程不消耗ATPC.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D.听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8.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可维持细胞内外的Na+浓度梯度,钠-碘同向转运体借助Na卡 的

7、浓度梯度将碘转运进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碘被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化后,进入滤泡腔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长期缺碘可导致机体的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B.用钠-钾泵抑制剂处理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会使其摄碘能力减弱C.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可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D.使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阻断剂可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9.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提高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间含量的比值可促进愈伤组织分化出根B.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可获得无子番茄C.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休眠的种子可促进种子萌发D.利

8、用成熟木瓜释放的乙烯可催熟未成熟的柿子10.为加大对濒危物种绿孔雀的保护,我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促进了绿孔雀种群数量的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促进了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B.提高出生率是增加绿孔雀种群数量的重要途径C.绿孔雀成年雄鸟在繁殖期为驱赶其他雄鸟发出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D.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是保护绿孔雀的有效措施11.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甲淹(单独培养)甲海(混合培养乙 藻(单独培养)乙 藻(混合培养).O.5O.5(小。)副g o逐0 2 4

9、 6 8 10 12时 间(天)A.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 x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B.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C.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12.我国酿酒技术历史悠久,古人在实际生产中积累了很多经验。齐民要术记载:将蒸熟的米和酒曲混合前需“浸曲发,如鱼眼汤,净淘米八斗,炊作饭,舒令极冷”。意思是将酒曲浸到活化,冒出鱼眼大小的气泡,把八斗米淘净,蒸熟,摊开冷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浸曲发”过程中酒曲中的微生物代谢加快B.“鱼眼汤”现象是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释放形成的C.“净淘米”是为消除杂

10、菌对酿酒过程的影响而采取的主要措施D.“舒令极冷”的目的是防止蒸熟的米温度过高导致酒曲中的微生物死亡13.两种远缘植物的细胞融合后会导致一方的染色体被排出。若其中一个细胞的染色体在融合前由于某种原因断裂,形成的染色体片段在细胞融合后可能不会被全部排出,未排出的染色体片段可以整合到另一个细胞的染色体上而留存在杂种细胞中。依据该原理,将普通小麦与耐盐性强的中间偃麦草进行体细胞杂交获得了耐盐小麦新品种,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痴j小 麦 细 胞3 W通小麦爆生质体、.杂 种 培 养r杂 种 筛 选,初 扑 中间假麦草细胞&中间曲冬草原生啦体一 细 胞 值株不同剂垃的紫外线照射一祖匕A.过

11、程需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细胞B.过程的目的是使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断裂C.过程中常用灭活的病毒诱导原生质体融合D.耐盐小麦的染色体上整合了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14.经遗传改造的小鼠胚胎干细胞注入囊胚,通过胚胎工程的相关技术可以获得具有不同遗传特性的实验小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促性腺激素处理雌鼠可以获得更多的卵子B.体外受精前要对小鼠的精子进行获能处理C.胚胎移植前要检查胚胎质量并在囊胚或原肠胚阶段移植D.遗传改造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可以通过转基因等技术获得15.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目前主要有核酸检测法和抗体检测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抗体检测法利用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B.

12、感染早期,会出现能检测出核酸而检测不出抗体的情况C.患者康复后,会出现能检测出抗体而检测不出核酸的情况D.感染该病毒但无症状者,因其体内不能产生抗体不适用抗体检测法检测二、选择题16.棉花纤维由纤维细胞形成。蔗糖经膜蛋白SUT转运进入纤维细胞后逐渐积累,在纤维细胞的加厚期被大量水解后参与纤维素的合成。研究人员用普通棉花品系培育了 SUT表达水平高的品系F,检测两品系植株开花后纤维细胞中的蔗糖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开花后天数(天)A.纤维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和果糖B.曲线甲表示品系F纤维细胞中的蔗糖含量C.15-18天曲线乙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蔗糖被水解后参与纤维素的合成D.提

13、高SUT的表达水平会使纤维细胞加厚期延后17.下图表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和各家庭成员基因检测的结果。检测过程中用限制酶处理相关基因得到大小不同的片段后进行电泳,电泳结果中的条带表示检出的特定长度的酶切片段,数字表示碱基对的数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而匚二.都3 4-7 8I“q家 系 电 泳 结 果 乙 锚 家 系 电 泳 结 果A.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B.甲病可能由正常基因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导致,替换后的序列可被M“n 识别C.乙病可能由正常基因上的两个及7 汨 1识别序列之间发生碱基对的缺失导致住:0 正 常*女 出硼女 胎 儿(未 知 性

14、 状 ID.山 不携带致病基因、人 带致病基因,两者均不患待测遗传病18.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呼吸困难、发热、排尿量减少,检查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其体内CO2含量偏高B.体温维持在38时,该患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D.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尿量增加19.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瓣海桑,因无瓣海桑生长快,能迅速长成高大植株形成荫藏环境,使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减少。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

15、成活率低,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促进了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B.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过程不属于群落演替C.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需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20.野生型大肠杆菌可以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发生基因突变产生的氨基酸依赖型菌株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上补充相应氨基酸才能生长。将甲硫氨酸依赖型菌株M 和苏氨酸依赖型菌株N 单独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时,均不会产生菌落。某同学实验过程中发现,将 M、N 菌株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充分稀释后再涂

16、布到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后出现许多由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将这些菌落分别接种到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后均有菌落出现。该同学对这些菌落出现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操作过程中出现杂菌污染B.M、N 菌株互为对方提供所缺失的氨基酸C.混合培养过程中,菌株获得了对方的遗传物质D.混合培养过程中,菌株中已突变的基因再次发生突变三、非选择题21.人工光合作用系统可利用太阳能合成糖类,相关装置及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甲、乙表示物质,模块3中的反应过程与叶绿体基质内糖类的合成过程相同。大气CO:施系统K类模块3案太阳能 力电微发 电 装 置/电能 r(1)该 系 统 中 执 行 相 当 于 叶 绿 体 中 光 反

17、 应 功 能 的 模 块 是,模块3 中的甲可与CO2结合,甲为 o(2)若正常运转过程中气泵突然停转,则短时间内乙的含量将 (填:增加或减少)。若气泵停转时间较长,模块2 中的能量转换效率也会发生改变,原因是。(3)在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相等的情况下,该系统糖类的积累量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植物,原因是。(4)干旱条件下,很多植物光合作用速率降低,主要原因是。人工光合作用系统由于对环境中水的依赖程度较低,在沙漠等缺水地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2.科研人员在转入光敏蛋白基因的小鼠下丘脑中埋置光纤,通过特定的光刺激下丘脑CRH

18、神经元,在牌神经纤维上记录到相应的电信号,从而发现下丘脑CRH神经元与脾脏之间存在神经联系,即脑-脾神经通路。该脑-脾神经通路可调节体液免疫,调节过程如图1所示,图 2 为该小鼠CRH神经元细胞膜相关结构示意图。、融肿 匕 卅 -傕 胞 映 幽CRH极 无 绘 无 匕|蝙SII(1)图 1中,兴奋由下丘脑CRH神经元传递到脾神经元的过程中,兴奋在相邻神经元间传递需要通过的结构是,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T 细胞的原因是T 细胞膜上有。(2)在体液免疫中,T 细胞可分泌 作用于B 细胞。B 细胞可增殖分化为(3)据图2 写出光刺激使CRH神经元产生兴奋的过程:。(4)已知切断脾神经可以破坏脑-牌神经

19、通路,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实验材料及用具: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N抗原,注射器,抗体定量检测仪器等。实验设计思路:。预期实验结果:o2 3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利用玉米纯合雌雄同株品系M培育出雌株突变品系,该突变品系的产生原因是 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T s 突变为t s,T s 对 t s 为完全显性。将抗玉米螟的基因A转入该雌株品系中获得甲、乙两株具有玉米螟抗性的植株,但由于A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甲植株的株高表现正常,乙植株矮小。为研究A基因的插入位置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

20、一:品系M(T s T s)x 甲(A t s t s)F i 中抗螟:非抗螟约为1 :1实验二:品系M(T s T s)x 乙(A t s t s)F|中抗螟矮株:非抗螟正常株高约为1 :1(1)实 验 一 中 作 为 母 本 的 是,实验二的B中非抗螟植株的性别表现为(填:雌雄同株、雌株或雌雄同株和雌株)。(2)选取实验一的R抗螟植株自交,F 2 中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非抗螟雌雄同株约为2 :1 :1。由此可知,甲中转入的A基因与t s 基因(填:是或不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F 2 中抗螟雌株的基因型是。若将F 2 中抗螟雌雄同株与抗螟雌株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3)选取实验二的

21、B抗螟矮株自交,F 2 中抗螟矮株雌雄同株:抗螟矮株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雄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株约为3 :I:3 :1,由此可知,乙中转入的A基因(填:位于或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理由是 o F 2 中抗螟矮株所占比例低于预期值,说明A基因除导致植株矮小外,还对R的繁殖造成影响,结 合 实 验 二 的 结 果 推 断 这 一 影 响 最 可 能 是 F 2 抗螟矮株中t s 基因的频率为,为了保存抗螟矮株雌株用于研究,种植F 2 抗螟矮株使其随机受粉,并仅在雌株上收获籽粒,籽 粒 种 植 后 发 育 形 成 的 植 株 中 抗 螟 矮 株 雌 株 所 占 的 比 例 为。2 4 .与常规农

22、业相比,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通过禁止或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大有机肥的应用,对土壤生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某土壤中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关系如图所示,三种农业模式土壤生物情况如表所示。捕食性线虫/、植食性线虫食细苗线虫I I位物的根系腐生细菌取样深度(e m)农业模式生物组分(类)食物网复杂程度(相对值)0-1 0常规农业1 51.0 6有机农业1 91.2 3无公害农业1 71.1 01 0-2 0常规农业1 31.0 0有机农业1 81.1 1无公害农业1 61.0 7(1)土壤中的线虫类群丰富,是土壤食物网的关键组分。若捕食性线虫为该土壤中的最高营养级,与食细菌线虫相比,捕 食 性 线 虫

23、同 化 能 量 的 去 向 不 包 括。某同学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其判断依据是 0(2)取样深度不同,土壤中生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由表中数据可知,土壤生态 系 统 稳 定 性 最 高 的 农 业 模 式 为,依据是。(3)经测定该土壤中捕食性线虫体内镉含量远远大于其他生物类群,从土壤生物食物关系的角度分析,捕食性线虫体内镉含量高的原因是 o(4)植食性线虫主要危害植物根系,研究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土壤中植食性线虫的数量减少,依据图中信息分析,主要原因是。2 5.水稻胚乳中含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所占比例越小糯性越强。科研人员将能表达出基因编辑系统的D

24、NA序列转入水稻,实现了对直链淀粉合成酶基因(散 基因)启动子序列的定点编辑,从而获得了 3个突变品系。YSN字)以VNT8E.S-1.51.0 i0.50 1 1 I -LJ_ 1 1 野生型品系I 品系2 品系3(1)将能表达出基因编辑系统的DNA序列插入T i质粒构建重组载体时,所 需 的 酶 是,重组载体进入 水 稻 细 胞 并 在 细 胞 内 维 持 稳 定 和 表 达 的 过 程 称 为。(2)根据启动子的作用推测,极 基因启动子序列的改变影响了,从而改变了微 基因的转录水平。与野生型水稻相比,3个突变品系中畋基因控制合成的直链淀粉合成酶的氨基酸序列一(填:发生或不发生)改变,原因

25、是。(3)为检测启动子变化对基因表达的影响,科研人员需要检测微基因转录产生的mRNA(於 mRNA)的量。检测时分别提取各品系胚乳中的总R N A,经 一 过程获得总cDNA。通过PCR技术可在总cDNA中专一性的扩增出祗基因的cD N A,原因是(4)各品系WrmRNA量的检测结果如图所示,据图推测糯性最强的品系为,原因是。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生物一、选择题1.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进入高尔基体后,S酶会在其中的某些蛋白质上形成M6P标志。具有该标志的蛋白质能被高尔基体膜上的M6P受体识别,经高尔基体膜包裹形成囊泡,在囊泡逐渐转化为溶酶体的过程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转化

26、为溶酶体酶;不能发生此识别过程的蛋白质经囊泡运往细胞膜。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A.M6P标志的形成过程体现了 S酶的专一性B.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参与溶酶体酶的合成C.S酶功能丧失的细胞中,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会在细胞内积累D.M6P受体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带有M 6P标志的蛋白质会聚集在高尔基体内【答案】D【解析】【分析】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一内质网进行粗加工一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一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一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2、分析题干信息可知,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只有在S酶的作用下形成M6

27、P标志,才能被高尔基体膜上的M 6P受体识别,最终转化为溶酶体酶,无识别过程的蛋白质则被运往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详解】A、酶具有专一性的特点,S酶在某些蛋白质上形成M6P标志,体现了 S酶的专一性,A正确;B、由分析可知,部分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在S酶的作用下会转变为溶酶体酶,该蛋白质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B正确;C、由分析可知,在S酶的作用下形成溶酶体酶,而S酶功能丧失的细胞中,溶酶体的合成会受阻,则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会在细胞内积累,C正确;D、M6P受体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不能被识别,最终会被分泌到细胞外,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溶酶体的形成过程

28、及作用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题干信息的能力,并能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癌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 T P,这种现象称为“瓦堡效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瓦堡效应”导致癌细胞需要大量吸收葡萄糖B.癌细胞中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会生成少量A T PC.癌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丙酮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D.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N A D H比正常细胞少【答案】B【解析】【分析】1、无氧呼吸两个阶段的反应:第一阶段: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反应式C 6H l2 0 6 22c 3H4。3(丙酮酸)+4 H +少量能量第一阶段:反应场所:细

29、胞质基质;反应式2 c3 H4。3(丙酮酸)+4 H 普2 c3 H6。3(乳酸)2、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反应:第一阶段: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反应式C 6H l2。6兽2 c3H4。3(丙酮酸)+4 H +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反应场所:线粒体基质;反应式2 c3 H4。3(丙酮酸)+6H 2。2 0 H +6C O 2+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反应场所:线粒体内膜;反应式2 4川+6。2普1 2 H2。+大量能量(3 4A T P)【详解】A、由于葡萄糖无氧呼吸时只能释放少量的能量,故“瓦堡效应”导致癌细胞需要吸收大量的葡萄糖来为生命活动供能,A正确;B、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少量A T P,癌细胞

30、中进行无氧呼吸时,第二阶段由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不会生成A T P,B错误;C、由题干信息和分析可知,癌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故丙酮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C正确;D、由分析可知,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产生少量的N A D H,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能产生N A D H,故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N A D H比正常细胞少,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癌细胞的“瓦堡效应”,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关内容,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各阶段物质和能量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3.黑藻是一种叶片薄且叶绿体较大的水生植物,分布广泛、易于取材,可用作生物学实验材料。下列说法错误

31、的 是()A.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黑藻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B.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不宜选用黑藻成熟叶片C.质壁分离过程中,黑藻细胞绿色加深、吸水能力减小D.探究黑藻叶片中光合色素的种类时,可用无水乙醇作提取液【答案】C【解析】【分析】黑藻叶片细胞含有较多的叶绿体,可以用于观察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也可以用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提取色素的原理:色素能溶解在乙醇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乙醇等提取色素;同时,黑藻叶片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含有大液泡,可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但黑藻叶片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不能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详解】A、黑藻叶绿体的双层膜结

32、构属于亚显微结构,需要用电子显微镜来观察,A正确;B、黑藻成熟叶片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故不能用来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B正确;C、质壁分离过程中,植物细胞失水,原生质层体积变小,绿色会加深,而随着不断失水,细胞液的浓度增大,吸水能力增强,C错误;D、叶绿体中的色素易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黑藻叶片中光合色素时,可用无水乙醇作提取液,D正确。故选C o【点睛】本题以黑藻为素材,考查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等,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材料的选择是否合理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4.人体内一些正常或异常细胞脱

33、落破碎后,其 D NA会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称为c(D NA;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也会有细胞脱落破碎,其 D NA进入孕妇血液中,称为c H D N A。近几年,结合D NA测序技术,c f DN A和 c f f DN A 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通过检测c f DN A 中的相关基因进行癌症的筛查B.提取c f DN A 进行基因修改后直接输回血液可用于治疗遗传病C.孕妇血液中的c f f DN A 可能来自于脱落后破碎的胎盘细胞D.孕妇血液中的c f f DN A 可以用于某些遗传病的产前诊断【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治疗就是用正常基因矫正或置换致病基

34、因的一种治疗方法。目的基因被导入到靶细胞内,他们或与宿主细胞染色体整合成为宿主遗传物质的一部分,或不与染色体整合而位于染色体外,但都能在细胞中得以表达,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2、产前诊断又称宫内诊断,是对胚胎或胎儿在出生前应用各种先进的检测手段,了解胎儿在宫内的发育情况,如胎儿有无畸形,分析胎儿染色体核型,检测胎儿的生化检查项目和基因等,对胎儿先天性和遗传性疾病做出诊断,为胎儿宫内治疗及选择性流产创造条件。【详解】A、癌症产生的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故可以通过检测c f DN A 中相关基因来进行癌症的筛查,A正确;B、提取c f DN A 进行基因修改后直接输回血液,该基因并不能正

35、常表达,不可用于治疗遗传病,B错误;C、孕妇血液中的c f f DN A,可能来自胚胎细胞或母体胎盘细胞脱落后破碎形成,C正确;D、提取孕妇血液中的c f f DN A,因其含有胎儿的遗传物质,故可通过D NA测序技术检测其是否含有某种致病基因,用于某些遗传病的产前诊断,D 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c i DN A 和 c f f DN A 的产生过程,考查癌症的产生原因、人类遗传病和产前诊断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考生获取题干信息的能力,并能结合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准确判断各选项。5 C D K 1 是推动细胞由分裂间期进入分裂期的关键蛋白。在 DNA复制开始后,C D K 1 发生磷酸化导致

36、其活性被抑制,当细胞中的DNA复制完成且物质准备充分后,磷酸化的C D K 1 发生去磷酸化而被激活,使细胞进入分裂期。大麦黄矮病毒(B Y D V)的 M蛋白通过影响细胞中C D K 1 的磷酸化水平而使农作物患病。正常细胞和感染BYDV的细胞中C D K 1 的磷酸化水平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洋W3足住工a。感染BYDV的细胞且常细胞-uJiiiTA.正常细胞中DNA复制未完成时,磷酸化的C D K 1 的去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B.正常细胞中磷酸化的C D K 1 发生去磷酸化后,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C.感 染 B Y D V 的细胞中,M蛋白通过促进C D K 1 的磷酸化而

37、影响细胞周期D.M 蛋白发挥作用后,感染BYDV的细胞被阻滞在分裂间期【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在正常细胞中,DNA复制开始后,CDK1磷酸化水平升高,当细胞中DNA复制完成后,CDK1的磷酸化水平降低,使细胞进入分裂期,从而完成正常的细胞周期。感染BYDV的细胞中,间期DNA复制时,CDK1磷酸化水平升高后则不再降低,使细胞不能进入分裂期而停留在间期,不能完成正常的细胞周期。由此可推测M 蛋白可能是通过抑制CDK1的去磷酸化过程而影响细胞周期的。【详解】A、由分析可知,正常细胞中DNA复制未完成时,磷酸化的CDK1去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使其磷酸化水平较高,A 正确;B、正常细胞

38、中,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后,会使细胞进入分裂期,在分裂期的前期染色质会螺旋化形成染色体,B 正确;C、由分析可知,感染BYDV的细胞中,M 蛋白可能是通过抑制CDK1的去磷酸化过程而影响细胞周期的,C 错误;D、由分析可知,M 蛋白发挥作用后,感染BYDV的细胞不能进入分裂期而停留在分裂间期,D 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通过题图信息介绍了 CDK1与细胞周期的关系以及感染BYDV的细胞发生病变的原因,准确获取题干信息,并能结合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判断各选项是解题的关键。6.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末端缺失的染色体因失去端粒而不稳定,其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点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

39、染色体桥”结构,如下图所示。若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出 现“染色体桥”并在两着丝点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到细胞两极。不考虑其他变异,关于该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A.可在分裂后期观察到“染色体桥”结构B.其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不会发生改变C.其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上连接了非同源染色体片段D.若该细胞基因型为A a,可能会产生基因型为Aaa的子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缺失端粒的染色体不稳定,其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点分裂后形成“染色体桥”结构,当两个着丝点间任意位置发生断裂,则可形成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根据以上信息答题。【详解】A、由题

40、干信息可知,着丝点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故可以在有丝分裂后期观察到“染色体桥”结构,A正确;B、出 现“染色体桥”后,在两个着丝点间任意位置发生断裂,可形成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其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会发生改变,B正确;C、“染色体桥”现象使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片段的转接,不会出现非同源染色体片段,C错误;D、若该细胞的基因型为A a,出 现“染色体桥”后着丝点间任意位置发生断裂时.,一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a转接到了另一条姐妹染色体上,则会产生基因型为A a a 的子细胞,D正确。故选C o【点睛】本题结合“染色体桥”现象,考查染色体的变异,要求考生识记染色体结构变异

41、和数目变异的类型及原理,并结合题图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7 .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声音传递到内耳中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兴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低于膜内B .纤毛膜上的K+内流过程不消耗A T PC.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D.听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答案】A【解析】【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

42、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2、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当声音传到听毛细胞时,纤毛膜上的K.通道开放,K+内流而产生兴奋,该过程为顺浓度梯度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详解】A、由分析可知,受一定刺激时K+可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故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高于膜内,A错误;B、由分析可知,纤 毛 膜 上K,内流过程为协助扩散,不消耗ATP,B正确;C、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C正确;D、由题干信息可知,兴奋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没有相应的效应器,反射弧不完整,故不属于反射,D正确。故选Ao【点睛】本题结合听觉的产生过程,考

43、查神经调节的相关内容,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并准确获取题干信息是解题的关键。8.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可维持细胞内外的Na+浓度梯度,钠-碘同向转运体借助Na+的浓度梯度将碘转运进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碘被甲状腺过氧化物的活化后,进入滤泡腔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长期缺碘可导致机体的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B.用钠-钾泵抑制剂处理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会使其摄碘能力减弱C.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可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D.使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阻断剂可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答案】B【解析】【分析】1、甲状腺激素

44、分泌的分级调节主要受下丘脑控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运输到垂体后,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这样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就不至于过高。可见,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也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2、钠-钾泵(也称钠钾转运体),为蛋白质分子,进行Na卡 和K+之间的交换。每消耗一个ATP分子,逆浓度梯度泵出三个Na卡 和泵入两个K+,保持膜内高钾、膜外高钠的不均匀离子分布。【详解】A、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长期缺碘可导

45、致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从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会增加,A错误;B、用钠-钾泵抑制剂处理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会使钠-钾泵的运输功能降低,从而摄取碘的能力减弱,B正确;C、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碘不能被活化,可使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减少,c错误;D、使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阻断剂,可阻断促甲状腺激素对甲状腺的作用,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旨在考查学生识记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同时获取题干信息准确答题。9.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提高培养基中细

46、胞分裂素与生长素间含量的比值可促进愈伤组织分化出根B.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可获得无子番茄C.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休眠的种子可促进种子萌发D.利用成熟木瓜释放的乙烯可催熟未成熟的柿子【答案】A【解析】【分析】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杆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

47、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藕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详解】A、提高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含量的比值,有利于愈伤组织分化成芽,A错误;B、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所以如果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可以获得无子番茄,B正确;C、赤霉素可以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C正确;D、乙烯可以促进果实成熟,成熟木瓜释放的

48、乙烯可以促进未成熟的柿子成熟,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功能,考生需要识记不同植物激素的功能,特别是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作用。1 0.为加大对濒危物种绿孔雀的保护,我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促进了绿孔雀种群数量的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促进了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B.提高出生率是增加绿孔雀种群数量的重要途径C.绿孔雀成年雄鸟在繁殖期为驱赶其他雄鸟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D.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是保护绿孔雀的有效措施【答案】D【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种类:Q)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

49、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 物 特 殊 行 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3、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发生自由交流的现象.常见的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地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起促进性状分离的作用,是生殖隔离必要的先决条件,一般形成亚种,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的现象。【详解】A、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打破了种群之间的

50、地理隔离,促进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A正确;B、提高出生率可以增加绿孔雀的种群数量,B正确;C、雄鸟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C正确;D、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生态学和物种进化的知识,难度较低,识记教材基本内容即可。1 1.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T.-9,5zk(GC0Z甲 藻(单 独 培 养)甲 藻(混合培养)乙 藻(单 独 培 养)乙 藻(混 合 培 养)2 4 6 8 10 12时 间(天)A.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 x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B.混合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