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冲刺:《文言文知识梳理(五)》附历年高考真题及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高考语文冲刺:《文言文知识梳理(五)》附历年高考真题及答案.pdf(3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冲刺:文言文知识梳理(五)学习目标1、学习并掌握相关文言文知识;2、分析文章表现出的思想,理解文章主旨,感悟几篇文章各自所抒发的情感;3、领略几篇文章各自不同的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知识积累文学常识陶渊明(约3 6 5年一4 2 7年),字元亮,因家中长有五棵柳树,被人称为“五柳先生”,私 谥“靖节”(死后由朋友私下起的,并非朝廷颁布,故称私谥),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涪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在 他4 1岁任彭泽令时,因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到任8 0多天就弃官归隐。在辞官时,写下这著名的 归去来兮辞,表
2、现他对官场生活的鄙弃,对田园生活的热切向往。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的诗歌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并加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几乎很少有先例的田园诗。前一类以 饮酒二十首最为有名,其 中“结庐在人境”流传最广,表现了诗人淡然忘世的态度;后一类中包括中年学仕 时 期 的 怀古田舍、劝农以及晚年归田时期的 归园田居、桃花源诗并记等,其 中 归园田居五首是他田园诗中最著名的代表作,第一首“少无适俗韵”尤为世人传诵。大约在晋宋易代前后,他 写 下 了 桃花源诗并记这篇流传千古的作品。在辞赋方面,其代表作有 感士不遇赋、闲情赋和 归去来兮辞等,寄寓了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
3、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在散文方面,桃花源记最为有名。王勃(649-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新唐书 王勃传中说:“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王勃才气从中可见不一般。正因为如此才华,路过洪州,参加滕王阁重阳宴会时一,才能顷刻而就,文不加粗,写下在唐代已脍炙人口的 滕王阁序。名 句 如“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论者所欣赏。庄 子 与 庄子庄子(约前 369-前 286),和孟子同时或稍后,战国中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道家始祖老
4、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庄氏,名周,字 子 休(一作子沐),汉族,宋 国 蒙(今河南商丘)人。做过宋国蒙地方的漆园吏。他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 名 庄子。其文章具有浓厚 的 浪 漫 色 彩,对 后 世 文 学 有 很 大 影 响。这 部 文 献 是 中 国 古 代 典籍 中 的 瑰 宝。庄 子 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 篇”和“杂 篇”三个 部 分(“内篇”七 篇,“外 篇”十五篇,“杂 篇”十一篇)。一般 认 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
5、子所写的,“外 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 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 盗跖 说剑等。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 齐物论 逍遥游 大宗师等。庄子善于虚构,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庄子的想象力十分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变化,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 迅 先 生 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 万 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6、。”(庄子与鲁迅)也有人称他的作品是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 学。李 密 及 陈情表写作背景李密(2 2 4-2 8 7),字令伯,又名虔,犍 为 武 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人,晋初散文家。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年轻时师事名儒谯周。曾任蜀汉尚书郎,多次出使东吴,甚有才辩。蜀亡后,屏居乡里,以孝闻,累举不应。写作背景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与此同时一,当时李密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
7、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如此,李密屡被征召。李密作为亡蜀之臣,心存疑虑,进退两难。若辞不赴命,必引起皇帝猜疑,受到怪罪;若赴命任职,又非李密的本意,于 是 以“乌鸟私情”,祖 母“供养无主”为由,写了此表。文章选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 文选。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 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
8、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一般四句一节,每一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字词汇总通假字1、乃瞻衡宇2、景翳翳以将入3、曷不委心任去留4、俨骏跳于上路“衡”通“横”,“景”通“影”,“曷”通“何”,“俨”通“严”横木日光为什么,整齐的样子5、云销雨霁“销”通“消”,消散6、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7、北冥有鱼,其名为鳏“冥”通“溟”,海8、三渝而反/旬有五日而后反“7食”通“餐”,饭;“
9、反”通“返。返回9、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1 0、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1 1、而征一国者“而”通“耐”,能力1 2、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变化1 3、旬有五日而后反/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有”通“又”1 4、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垂”通“陲”,悬挂1 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词1 6、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的事1 7、九岁不行,零丁孤苦独的样子1 8、夙婴疾病,常在床葬一词多义1、辩此小大之辩也而御六气之不辩2、知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鲸圣人无名4、息、去以六月息者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5、命“邪”通“耶”,语气“闵”通“悯”,可忧患
10、“零 丁”通“伶 仃”,孤“孽 通“褥。垫子通“辨”,区别通“变”,变化动 词,知道通“智”,名 词,智慧名词,名称名词,声名名词,气 息,这里指风名词,气息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名词,任命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名词,生命、性命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名词,生活、生存6、终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与“既”配合,起并列联合作用,相 当 于“又”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动词,结束、度完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动词,终了7、薄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形容词,浅薄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动词,迫
11、近8、见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副词,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相 当 于“我”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动词,看见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那样下临无地水击三千里雾,像雾那样;星,像流星下,向下水,在水面上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外,在外面;内,在家里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臣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2)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瓶无储粟,生生所资乐琴书以消忧或棹孤舟上,向上犬马,像犬马一样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第 一 个“生”,动用,维持琴,弹琴;书,读书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目吴会于云间而后乃今将图南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3)名词使
12、动用法徐孺下陈蕃之榻(4)名词意动用法襟三江而带五湖为市2、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动用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是以区区不能废远(2)形容词使动用法眄庭柯以怡颜(3)形容词意动用法川泽纤其骇瞩举世非之而不加沮(4)形容词名用倚南窗以寄傲宾主尽东南之美猥以微贱,当侍东宫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目,看、望南,向南飞疾 病,生病下,使放下来襟、带,以为襟、以笃,加重废 远,远离怡,使愉快骇,对 感到惊骇非,以为非傲,傲然自得的情怀美,俊杰微贱,微贱的人闵凶,形容词名用,不幸的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故老,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3、动词活用(1)动词使动用法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屈,使.屈 居;窜,使窜逃德合一君
13、,而征一国者合,使.满 意;征,使信任彼于致福者致,使到来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闻,使.闻(2)动词名用审容膝之易安古今异义词容膝,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1、悦亲戚之情话亲 戚 古 义:家人关系的成员。情 话 古 义:指知心话的话。2、既窈窕以寻壑窈 窕 古 义:幽深曲折的样子3、将有事于西畴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今 义:指男女间谈情说爱今 义:女子文静而美好。有 事 古 义:耕种之事今 义:泛 指。4、千里逢迎逢 迎 古 义:迎接合别人的心意,贬义5、俨骏,腓于上路上路占义:高高的道路6、穷且益坚穷 古 义:困厄,处境艰难7、等终军之弱冠弱 冠 古 义:二十岁8、盛宴难再在 古 义:第二
14、次9、孟学士之词宗学士 古义:掌管文学撰述的官10、腹犹果然果 然 古 义:食饱之状所说或所料相符11、众人匹之众 人 古 义:一般人12、虽然,犹有未树也。虽 然 古 义:虽然这样13、穷发之北发 古 义:毛,草木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今义:走上路程,动身今义:生活贫困,缺少钱今义:无此意今义:相 当 于“又”今义:常用来指学位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今义:多数人,大家今义:转折连词今义:头发1 4、小年不及大年大年 古义:寿命长的 今义:一指丰收年,一指春节1 5、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星火 古义:流星的火,比喻急迫 今义:微小的光1 6、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奔驰 古义:急速就职 今义:车、
15、马等 很快地跑1 7、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告 诉 古 义:申诉 苦衷)今义:(1)受害人向法院告发;(2)说给人听,使人知1 8、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不行 古义:不能走路,这里指柔弱 今义:不可以成立 古义:成人自立备成功,开始存在1 9、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寻 古义:不久除 古义:授予官职今义:(组织机构等)筹今义:寻找今义:去掉,不计算在内2 0、臣之辛苦,非独蜀中之人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辛苦 古义:辛酸悲苦 今义:身心劳苦21、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薜,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婴 古 义:绕 今义:婴儿22、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
16、也今 年 古 义:现在年龄重点虚词1、以今义:说话时的一年连词,同“而”,表修饰连词,同“而”,表并列连词,表目的,来介词,把介词,用辞不就职介词,凭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介词,因为2、而连词,表转折舟遥遥以轻飕,风飘飘而吹衣木欣欣以向荣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以五百岁为春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臣具以表闻,奚以知其然也/猥以微贱,当侍东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门虽设而常关/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连 词,表并列觉今是而昨非/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连词,表修饰时矫首而遐观/怒而飞/拎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连词,表承接鸟倦飞而知还/而
17、控于地而已矣3、之助 词,的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取独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代 词,他且 举 世 誉 之 而 不 加 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 亦 悲 乎(指彭祖)代 词,这之二虫又何知动词,到,往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4、贝!连词,就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连词,或者时则不至连词,那么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连词,表转折关系,但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5、然代 词,这样奚以知其然也代 词,这样虽然,犹有未树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6、于介词,对于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介词,在介词,比7、其用在选择问句中,是还是 所至极邪代词,它的代词,它重点语句判断句宾主尽东南之
18、美此小大之辩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未数数然也彼其于世/是臣尽节于陛下之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其正色邪?其远而无其名为鹏其负大舟也无力臣之辛苦,非独蜀中之人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今臣亡国贱俘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省略句童仆欢迎,稚子侯(于)门翱翔(于)蓬蒿之间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众人匹(于)之,(众人)不亦悲乎状语后置句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访风景于崇阿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翱翔蓬蒿之间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被动句既自以心为形役而刘夙婴疾病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宾语前置句复驾言兮焉求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乐夫天命复奚
19、疑童子何知而莫之夭阕者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彼且奚适也奚以知其然也课文精要理解主旨 归去来兮辞并序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代表了陶渊明散文的基本特点。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406年)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分 为“序”和“辞”两部分。“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愉快心情和乐趣。“归去来兮”就 是“归 去”的意思,”来”、“兮”都是语气助词。滕王阁序作者记叙盛宴,描写滕王阁的壮丽,以及寥廓壮美的山川秋景,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王勃一生虽连遭挫折,不免产生了人生无常、命运坎坷的怨叹,但我们在文中更多地体验到的是作者渴望
20、用世的抱负和发奋振作的意志。希望与失望兼有,追求和痛苦交织,这正是文章的动人之处。逍遥游本文主要说明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指出大到高飞九万里的大鹏,小到蜩与学鸠,都 是“有 所 待”而不自由的。只有摆脱了束缚,“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是绝对的自由,才 是“逍遥游”,这篇文章体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陈情表本文述说作者辞不赴命的理由,但作者没有过多地陈述道理,而是以叙事为主,在叙事中以情感人。作者首先陈述祖母早年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和祖母晚年对自己的依赖之情;其次表明作者对州郡、朝廷屡下征举的感激之情和眼前进退两难的处境;再次表明心迹,不奉诏出任并非别有希冀,反复述说“
21、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最后申明所说一切都是实情,希望晋武帝予以体察。文章极力渲染自己的不幸和家庭的悲苦,反复陈述祖母年老多病、危在旦夕的情景,读来令人油然而生同情之心。把握重点 归去来兮辞并序本文的叙事线索:辞官一归途一抵家一室内生活一涉园一外出一纵情山水一如何度过余生本文的抒情线索:自责自悔一自安自乐一乐天安命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表示辞官归田的决心。含两层:前一层是自责之词。诗人想到“田园将芜”,故应归家,但心为形体所役使而不能自主,这是何等可悲啊!表明诗人已有归意。后一层是自恕自慰之词。诗人已知过去求官为非,今日弃官为是,好比是入了迷途不远,还来得及回到正道上来,因而深感欣慰
22、。这两层点明了全文主旨,表达了诗人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感情。第 二 部 分(第 2、3 段)写作者回到田园后的愉快生活。可分三层。第一层写归途和初抵家时的情况,含三节:前一节写乘舟返家途中既轻松又渴望抵家的心情;中间一节写望见家门时欣喜若狂的心情,这跟在官时“惆怅而独悲”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一节写家中景况,有松,有菊,有幼儿,有居室,有酒,有樽,差足自慰。第二层写回家后的日常生活,也含三节:前一节写饮酒自遣,这是室中之乐;后两节写涉园观景,留连忘返,这是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者之乐,跟迁客们的闲适心情绝不相同。第三层写诗人在农村的出游经历。含四节:第一节重申辞官归田之志,以“息交以绝游”
23、进一步表示对当权者和官场生活的鄙弃;第二节写跟乡里故人和农民的交往,为下文写出游张本;第三节写出游方式,“窈窕以寻壑”应 上“或棹孤舟”,“崎岖而经丘”应 上“或命巾车”;第四节写出游中所见,前两句写农村初春生机勃郁的景象,后两句触景生情,为结尾述人生观张本。第 三 部 分(第 4 段)抒发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怀。含三层:前一层紧承上文“吾生之行休”而自问,这是一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有振起下文的作用;下面两层是作者自答,“富贵”两句从反面作答,重 在 说“富贵”而 以“帝乡”为陪衬,中间四句从正面作答,用形象化的手段表明自己快然自足于隐居生活,最后上升到哲理的高度,点 出“乐天安命”的思想,卒章
24、显志。滕王阁序谋篇立意:本文写景雄伟壮丽,文辞华美,妙用典故,内容充实,抒情真挚,抒发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怀才不遇之情,委婉曲折地表达对所 谓“圣主”“明日”的不满。层次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概写洪洲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述宾主之美。第 二 部 分(第2、3段):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绘山川美景。第 三 部 分(第4、5段):写宴会的盛况,抒人生的感慨。第 四 部 分(第6、7段):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筵难再。统观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紧扣题意。文因饯别而作,但对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国写全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
25、生情,这就脱去了一般饯别文章颂扬、应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蹊径。逍遥游全文一共三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部分。第 一 部 分(第1段),写世间万物,大至高飞万里的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分三个层次:第 一 层(开 头 到“其翼若垂天之云”)描述鲸鹏的形象。鲸鹏体积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第 二 层(从“是鸟也”到“而后乃今将图南”),写鹏鸟有所待,并 以“野马”、“尘埃”作对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第 三 层(从“蜩与学鸠笑之曰 到本段结束),反驳蜩与学鸠,这两种动物也有所待。第 二 部 分(第2段),归纳、补充、印证上文,说明万物在“有待”的范围内,存 在
26、 着“大小之辩”。分两个层次:第 一 层(第二段开头到“不亦悲乎”),归纳上文,阐 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第 二 层(从“汤之问棘也是已”到本段结束),引“汤之问棘”的一段话对前文进行补充印证,并 点 明“小大之辩”。第 三 部 分(第3段),由对万物的广泛议论进入对社会中人们的具体论述,阐明逍遥游的境界:忘我、无为、无用、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点明全文的主题。陈情表全文一共四个自然段,分为四个部分。第 一 部 分(第1段),自诉。写孤苦之情,从纵横两方面分两个小层次:身世凄苦,祖母抚养恩深似海;人丁衰微,作者尽孝责无旁贷。第二部分(第2段),叙述朝廷多次征召的经过以及
27、自己的处境。进,无以报答;退,不能回报。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第 三 部 分(第3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进一步阐明辞不就职的原因。由于李密是蜀汉降臣,为避免晋武帝的猜忌,这段一开始他就援引武帝“圣朝以孝治天下”的施政纲领,作为上表陈情的依据,接着歌颂新朝“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的德政,作为上表陈情的铺垫,紧接着委婉表明自己在蜀汉做官的态度是“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并深深感激晋武帝对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知遇之恩,最后正面提出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还是祖母病重。第 四 部 分(第4段),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点明全文的主旨。作者首先用44和96两个年龄的对比,表明
28、自己“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提出解决问题两全其美的办法。写到这里,作者才明确地提出陈情的目的:“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结 尾“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暗合上文“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之意,以生死必报大恩的保证结束了全文。知识迁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事有可行画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有易为而难成者,有难成而易败者。此四策者,圣人之所独见画留意也。掘寸而伸尺,圣人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周公有杀弟之累,齐桓有争国之名;然而周公以义补缺,桓公以功灭丑,而皆为贤。今以人之小过,掩其大美,则天下无圣王贤相矣。故 目中有疵,不害于视,不可灼也;喉中有病,无害于息,不可凿也。河上之丘冢
29、,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犹之为平。昔者,曹子为鲁将兵,三战不胜,亡地千里。便曹子计不顾后,足不旋踵,刎颈于陈中,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然而曹子不羞其败,耻死而无功。柯之盟,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勇闻于天下,功立于鲁国。管仲辅公子纠而不能遂,不可谓智;遁逃奔走,不使其难,不可谓勇;束缚桎梏,不讳其耻,不可谓贞。当此三行者,布衣弗友,人君弗臣。然而管仲免于累维之中,立齐国之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便管仲出死捐躯,不顾后图,岂有此霸功哉!今人君之论其里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其小善,则失贤之数也。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
30、夫牛蹄之涔,不能生皤鳗鲍,而蜂房不容鹄卵;小形不足以包大体也。(取材于 淮南子汜论训)【注释】I :弯曲。河上:黄河边,这里指黄河边的平地。涔:积水。1、下列语句中,加红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 难 成 而 易 畋者 败:毁坏B.河上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界也 易:平坦C.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 反:返回,这里指收回D.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小善 略:简略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红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 圣人之所独见画留意也B.昔者,曹子为鲁将兵 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C.像曹子计不顾后 便管仲出死捐躯D.布衣弗友,人君弗里 今人君论其臣也3、下列语句的括号中
31、是补出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目中有疵,不害于视,(则)不可灼也B.喉中有病,(苟)无害于息,不可凿也C.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而)犹之为平D.遁逃奔走,(然)不使其难,不可谓勇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世间之事是极为复杂多样的,古代圣贤对此有独到的见解并十分关注。B.代价与成功总是成正比,这在周公、齐桓和曹子身上都得到了印证。C.管仲虽称不上智、勇、贞,但他仍为齐国的霸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D.评价人物要着眼于大处和长远,而不能仅看一时的成败和小的污点。参考答案1、D【解析】“略”是“简要”的意思2、C【解析】C项,“使”,“假如,假使”的意思。A转
32、折,却/顺承,就,B介词,给,替/动词,做;D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3、D【解析】“然”应 改 为“却”,表示转折关系。4、B【解析】在“曹子身上得到了印证”错。参考译文有些事情是可以做但不能说的,有些事情是可以说但不能做的,有些事情是容易做但难以成功的,有些事情是既难做成又相当容易做坏的。这四方面的策略,只有圣人有独到的见解并且时刻留意。小事委曲、大事伸张,圣人是这样的处事原则;小处可以弯曲,大处必须站直,圣人是这样的行事原则。周公有杀害亲兄弟管蔡的精神负担,齐桓公有和公子纠争夺国政的恶名,但是周公以匡扶周室的正义行为弥补了杀害兄弟的缺憾,齐桓公用称霸天下的功绩抵消了他的丑事恶名,所以两位还都
33、算是圣贤者。假使因为其人有些小的过失而抹杀了他的优点,那么天下就再也难以有圣王和贤相了。所以,眼睛稍有疵点,但只要不妨碍看东西,就不必用火炙烤;咽喉稍有不适,只要不妨碍呼吸,就不必凿开喉管。黄河流域的平原地带,尽管小土丘多得数都数不过来,但这一地带仍不失平坦;水流急得会激起波浪,有时浪头高达数尺之高,但河水仍不失平静。过去曹沫为鲁国带兵打仗,屡战屡败,丢失国土数千里。假使曹沫不作长远打算,不转身往后撤退,拔剑刎颈自杀,那么他就永远是个败军中的败将。然而,曹沫并不为一时的失败而害臊,他所感到的耻辱是不能很好地建立功绩。于是他在后来的齐鲁柯地会盟中,拿着三尺宝剑,逼着齐桓公归还夺走的土地,这样使他
34、在多次战争中丧失的土地于片刻之间便收了回来。他的大智大勇也传遍天下,并为鲁国立下了功绩。管仲辅佐公子纠并不成功,是不能说他聪明的;管仲又在公子纠和小白争权斗争失败后自顾逃命,不能为公子纠而敢于牺牲性命,这就不可以称他为勇敢的;管仲在被小白关押期间,并不感到这是耻辱,这就不能称他为贞节的。有了这上述三种行为,一般的平民都不愿意与他交朋友。君子更不愿意以他为臣子了。但管仲却能使自己从牢狱中解放出来,并受到齐桓公的重用,执掌了齐国大政,九次会合诸侯,一举匡正天下。假使管仲在当初身处绝境,身陷囹圄之时就献出了生命,不从长计议,那就哪会有以后助桓公称霸天下的功绩!今天如果君王评价他的下属,不考虑他的功绩
35、,不看到他的主要优点,而只是计较他的小节问题,这便是失去贤才的做法。所以其人只要有大德,就不必非议计较他的小节;如果有他的可称赞的地方,就不必对他的不足之处吹毛求疵。牛蹄踩出来的水塘是长不出鱼来的,蜂巢里是容不下鹅蛋的,这说明狭小的东西是容不下大东西的。巩固练习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谏成帝营陵寝疏(西汉)刘 向臣闻贤圣之君,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孝文皇帝居霸陵,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岂可动哉!”张释之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故释之之言,为无穷计也。孝文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坟。易日:“古之葬者
36、,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棺椁之作,自黄帝始。黄帝葬于桥山,尧葬济阴,丘陇皆小,葬具甚微。文、武、周公葬于毕,秦穆公葬于雍橐泉宫祈年馆下,皆无丘陇之处。此圣帝明王、贤君智士远览独虑无穷之计也。逮至吴王阖闾,违礼厚葬。十有余年,越人发之。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事牧竖之祸,岂不哀哉!是故德弥厚者葬弥薄,
37、知愈深者葬愈微。无德寡知,其葬愈厚,丘陇弥高,宫庙甚丽,发掘必速。由是观之,明暗之效,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陛下即位,躬亲节俭,始营初陵,其制约小,天下莫不称贤明。及徙昌陵,增埠为高,积土为山,发民坟墓,积以万数,营起邑居,期日追卒,功费大万百余。死者恨于下,生者愁于上,怨气感动阴阳,因之以饥瑾,物政流离以十万数,臣甚愍焉。陛下慈仁笃美甚厚,聪明疏达盖世,宜弘汉家之德,崇刘氏之美,光昭五帝三王,而顾与暴秦乱君竟为奢侈,比方丘陇,违贤知之心,亡万世之安,臣窃为陛下羞之。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秦始皇增山厚藏,以侈生害,足以为戒。初陵之模,宜从公卿大臣之议,以息众庶。(选 自 汉书楚
38、元王传,有删改)【注释】锢:用金属溶液填塞空隙。1、对下列语句中加红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外被项籍之灾,内君牧竖之祸 离:遭受B.期日追卒,功费大万百余 迫卒:急促C 物.故.流 离 以 十 万数 物故:死亡D.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顾:回头2、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写薄葬和厚葬的一组是()A.棺椁之作,自黄帝始 下锢三泉,上崇山坟B,丘陇皆小,葬具甚微 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C.以北山石为椁 积土为山,发民坟墓D.始营初陵,其制约小 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释之向汉文帝进言:假如有的王陵被人觊觎,即使陵寝修建得十分坚实,终会被
39、人盗挖开。文帝明白了这个道理,最终薄葬。B.吴王阖闾违背礼制,实行厚葬;秦始皇大建陵墓,山坟高耸,陪葬丰厚。但没过多长时间,他们的陵墓或被人挖掘,或遭人破坏,可悲可叹。C.文、武、周公、秦穆公,为长久计,实行薄葬,他们都是道德高尚的智者;那些奢靡厚葬的人,实际上都是无德寡知者。D.王侯丧葬之事,关乎人心向背、天下安危,俭则吉,奢则凶。因此,作者在文末劝说成帝弘扬古帝先人的美德,简俭薄葬,不得效法暴秦乱君。4、请把文中加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2)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3)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
40、俭安神,可以为则。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游龙鸣山记(明)陶 安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蠲,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宵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外崇峰复嶂,音无穷极。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夹路北转。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 日“禅寂”
41、。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于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 曰“白云深处”。其 西 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其 北 有“甘露室”。又北,上 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地势斗峻,褰裳。援萝,瞋苍莽中。上有天池沆灌,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 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渺焉四顾,心目豁然。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 饮“白云深处”。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酒 既,
42、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行几一 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但滦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呜 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零也。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 之 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选 自 陶学士集,文字略有改动)【注 释】章:大 材。褰 裳:撩 起 衣 裳。沆港:水深广的样子。心平气易:心情和悦。5、对下列加红词的解释,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A .杳.无 穷 极 杳:深远B.修篁于霄
43、干:冲C .延.坐 后 堂 延:延请D.履苍莽中履:鞋子6、下列直接写龙鸣山景色的一组是(春霁既久,风日暄丽)峭壁对立,状苫华表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 其北有“甘露室”气象空旷,攒峰玉立 蒸焉如夏,凄焉如秋,粟焉如冬A.B.C.D.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 段“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从三方面提出“游之胜”的标准,引领下文。B.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为龙鸣山的重要景点。C.作者和同伴游览了龙鸣山美景,谈笑作诗,心情和悦,体会到了类似于“浴沂风雪”那样纯正的快乐。D.龙鸣山地处幽僻,交通
44、不便,不为人知,作者写这篇游记,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龙鸣山值得一游。8、把文中加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2)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参考答案1、D【解析】顾:只是2、B【解析】A项中前一句是写棺椁之葬的起始;C项两句都写厚葬D项后一句不是写厚葬。3、A【解析】A中“假如有的王陵被人觊觎,即使陵寝修建得十分坚实,终会被人盗挖开”。这句话不是文帝最终薄葬的理由。4、(1)古代埋葬死人,用柴草厚厚地把他包裹起来,将其葬于山野之中,既无封土堆,又不树立墓碑,后世的圣人用棺椁来替代这种情况。(2)在这之后牧童丢失了羊,羊进入墓室的通道,牧童拿火把照着寻找羊,不小
45、心失火烧了始皇棺椁。(3)孝文皇帝放弃了筑坟的礼节而简单地埋葬,用节俭安定神明,可以把这作为准则。【解析】(1)句的重点词语“厚衣”、“封”、“树”词类活用。(2)句 的 重 点 词 语“亡”、“求”、“其”。(3)句的重点词语“去”、“坟”、“神”、“则”,省略句参考译文我听说圣贤的君王,广博地观察事物的始终深入地了解事物的本身和情理,自然就能是非分明。孝文帝住在霸陵,回头对群臣说:“用北山的山石作为棺谆,哪里能动得了啊!”张释之进言说:“假使棺谆中有让人想要的,即使用金属溶液填塞南山还是会有空隙,假使棺谆中没有让人想要的,即使没有巨石做成的棺谆,又有什么担忧的呢?”死去的人没有终点,而国家
46、却有兴亡,所以张释之的话,是保证国家千秋万代的计划啊。孝文帝明白了,于是选择薄葬,不修建如山般高峻的陵寝。周易说:“古代埋葬逝者,用薪柴把死者厚厚地盖住,埋葬在原野之中,不起坟堆,不 种 树 木(或做标记),后来的圣人改用棺谆。”棺厚的制作,是从黄帝开始的。黄帝埋葬在桥山,尧埋葬在济水的北边,坟墓都很小,随葬的东西都很少。文王、武王、周公埋葬在毕,秦穆公埋葬在雍橐泉宫祈年馆下,都不在山势高耸的地方。这些圣明的帝王、贤明的国君和聪明之士,是为国家的千秋万代深远的总体谋划,独到的考虑啊。等到到了吴王阖闾,违背周礼进行厚葬。十多年后,越国人挖开了他的坟墓。秦始皇帝埋葬在骊山的山顶,下面用三泉禁锢,上
47、面堆上高高的坟土,那高度达五十多丈,周边环绕有五里多,他用水银做江海,用黄金做水面的大雁。天下被他的劳役所困苦而反抗他,骊山的墓地修建还没有完成,而 周 围(一说周章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即周文)的百万军队已经到了骊山脚下了。项羽焚烧了他的宫殿和新修的庙宇,前往的人都进行发掘。之后,放羊的小孩丢了羊,羊进入到了秦始皇的墓穴,放牧的人手持火把照明找羊,失火烧了里面的葬椁。从古到今,厚葬没有像秦始皇那么丰厚的了,然而几年之间,外部遭受了项羽的焚烧的灾难,内部遭受了牧童失火的祸患,这不是太悲哀了吗!因此,道德越崇高的埋葬越是简单,智慧越是高深的埋葬越是微薄。只有那没有道德缺少知识的,他的埋葬越丰厚,建
48、立的坟墓越巍峨,修建的宫殿庙宇越高峻,被挖掘就一定最迅速。从这里看来,明白和蒙昧的不同效果,埋葬的好与坏,非常明显地显现出来了。陛下即位之后,亲自践行节俭之风,最初修建陵寝,那规模限定很小,天下人没有不称赞君王贤明的。得到迁移到昌陵,增加墓地的高度,积土形成山陵,挖开百姓的坟墓,累计起来要用万来计算,修建起居住的城池,限定时间加速完工,耗费了上亿百万多的钱财,修墓死去的在地下怨恨,活着的在地上愁怨,他们的怨恨之气感动了天地,于是天地降下饥荒,死去和背井离乡的人要用十万来计算,我很是为他们伤心啊。陛下您的慈祥仁爱十分美好而深厚,聪明智慧疏放旷达超过世人,应该弘扬汉朝天子爱民的美德,提高刘姓天子的
49、美政,光大显耀五帝三王的遗风,却只是和残暴秦国暴虐君主竞逐做奢侈的事,比拼谁的墓地更高大,这违背了贤明智者的心意,也失去了国家千秋万代的安宁,我私下里替陛下您感到羞耻。孝文皇帝不起坟堆,实行薄葬,因为节俭而使灵魂安息,可以作为您的榜样;秦始皇增加陵寝的高度,埋下优厚的宝物,因为奢侈产生祸患,足够用来作为警戒的。修建墓地的规模,应该听从大臣们的公议,而让万民得到休息。5、D【解析】需要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A、B、C三项均符合原文意思;D项“履”在本句中应该解释为动词“踏”而非名词“鞋子”。本题的误区在于考生对文言实词的把握过于僵化,不能和语言环境结合起来理解,而误认为D项正确
50、。6、C【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考生审题时要特别注意“直接”两个字。为游山时的天气,与龙鸣山景色无关,可排除A、B选项。是间接写龙鸣山景色,而 非“直接”。为作者登山归来在寺院中的感受,故可排除D选项。7、B【解析】解答本题要审准题,找 出“不正确的一项。根据文章一一比对,即可发现,B选 项 中“雄伟平坦的巨石”并非在潮音岩上,而是在山顶的西边。根据文中第二段和第三段潮音岩是“怪石异态百出”而“其西绝顶”,才 是“巨石雄坦”。8、(1)天池的水向下飞泻到潮音岩,(人们)接弓1(它)来供给厨房。(2)这次游览恰逢适宜的天气,又遇到理想的地点,确实很快乐了。【解析】第(1)题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