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第5版)第1章 绪论教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经济学(第5版)第1章 绪论教学课件.ppt(6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产业经济学(第5版)第1章 绪论教学课件绪论第1节产业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一、产业经济学及其学科性质和内容体系(一)产业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产业。产业是一个广泛使用、十分复杂的概念,在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概括而言,产业是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在相同价值链上生产具有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构成的集合。欧美国家主流产业经济学:产业组织学(industrial organization):研究市场运行,尤其是企业拥有市场势力(market power)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的运行。关注市场上的企业行为与市场结构演变的关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公共政策。我国产业经济学:既包括以产业组
2、织和公共政策为主要内容的欧美产业经济学体系,也包括以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等为重点的日本产业经济学体系;既研究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竞争行为及其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和相关公共政策,也研究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以及相应的产业政策。(二)产业经济学的学科性质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学科分类目录: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中的二级学科。基础:理论经济学内容:研究产业经济活动的条件及其形成因素,阐述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分布演变的一般规律,探讨制定产业政策的理论和方法,用以指导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运行和发展,实现资源在产业内和产业间的有效配置,具有鲜
3、明的实践性和应用性。1.产业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通常分析竞争、垄断等市场结构,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寡占市场问题,分析寡头行为,更加贴近现实。微观经济学的企业被看做“黑箱”输入生产要素,输出产品。产业经济学的企业是具体的、有生命的法律实体。产业经济学不仅研究企业行为、企业与政府和其他企业的关系,而且打开“黑箱”,研究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资源配置效率等,对企业实践具有更强的指导意义。产业经济学更关注政府的政策问题,并将其作为根本的问题来研究。宏观经济学只研究国民经济总量,只分析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最终产品的总和及其运动,而中间产品的生产与交换关系,即产业之间的关系却被抽象掉了。产业经济学以产业这
4、一子集合为研究对象,研究这一子集合的基本特征、企业间的现实竞争关系以及不同子集合之间的相互关系,覆盖了被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忽略的领域,可以说是介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中观经济学”。2.产业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属于理论经济学科,它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出发,研究人类社会发展不同阶段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一般规律。产业经济学并不研究社会生产关系的一般经济规律,而是研究产业发展变化的规律,并按照产业发展规律的要求,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促进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协调发展。3.产业经济学与工业等部门经济学 部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民经济
5、各个部门(产业)所产生的具体的特殊经济规律,并探讨在不同条件下,自觉利用这些规律的途径和方法。部门经济学通过对该部门发展规律的探讨,指导人们对该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产业经济学是将各产业部门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研究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研究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各产业部门的共性,因而揭示的规律和形成的基本理论,对各个部门,包括工业、农业、商业等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4.产业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在一定程度上,产业经济结构理论与发展经济学的内容有所交叉。发展经济学认为,不同产业部门的边际生产率是有差异的,资源在不同产业部门的重新配置,能够导致总产出的增加,即存在钱纳里所说的“总配置
6、效应”。经济增长应该等于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技术进步加上结构转变。据此,发展经济学十分重视研究经济结构的变动,并且认为经济结构中最重要的是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分析成为发展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三)产业经济学的内容体系1.产业组织。产业组织理论是产业经济学的微观领域,也是产业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主要研究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服务的企业组成的产业,分析市场和产业的运行,尤其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合作行为。随着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市场逐渐趋于寡占结构,企业间基于策略互动的竞争行为日益成为产业组织的核心内容。2.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理论是产业经济学的宏观领域,主要研究产业间的相互联系与联系方式。产业
7、结构及其演化规律反映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间的资源占有关系,体现了资源在产业间配置的基本状况和变动趋势,也是制定促进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政策的理论依据。3.产业关联。产业关联理论是产业经济学的中观领域,主要研究不同产业之间的投入品和产出品相互运动形成的实物或价值形态的技术经济联系。产业关联理论运用较为细致的产业分类和数量分析方法,可以精确、量化地研究产业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能很好地反映各产业的中间投入和中间需求。4.产业空间理论。产业空间理论主要研究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问题,即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征,在一定地区(甚至全国)范围内实行合理的产业布局,使各地区的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5.产
8、业政策。以支持政府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为导向。产业政策理论不仅研究产业政策本身的制定、实施、修正和效果的科学性,而且研究根据特定产业的现状,如何制定合理的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结构政策,在产业内形成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兼容的有效竞争格局,促使产业之间协调发展,不断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二、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 在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规模和效率竞争和垄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理论问题,也是重大的现实问题。产业经济学为我们认识和解决在经济发展和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产业竞争效率、产业结构优化、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等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二、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
9、义 第 一,产 业 经 济 学 有 助 于 我 们 理 解 经 济 活 动 中 发 生 的 各 种 现 象,有利于我们正确理解现实经济中的结构变动、市场运行和企业竞争行为。第二,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指导企业制定合理有效的竞争策略。第 三,产 业 经 济 学 的 研 究 有 助 于 科 学 合 理 的 公 共 政 策 的 制 定,从 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 四,产 业 经 济 学 以 产 业 为 研 究 对 象,使 经 济 学 的 研 究 形 成 了 从 微观、中观到宏观的完整体系,有利于丰富经济学的研究内容。u 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产业经济学对产业的研究既有基于产业间竞争关系和行为的微
10、观视角,又有基于产业间技术关联的中观视角,还有基于产业间结构关系的宏观视角,因此,单一的研究方法不能满足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需要,要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视角予以展开。1.最优化方法企业目标:利润最大化。当企业间的决策不存在相互依赖时,企业的决策就是在技术条件和资源的约束下最大化自身利润。这类决策问题可抽象成一个有约束条件的极值问题,并应用各种优化分析模型来解决。2.博弈论方法博弈论主要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相互直接作用时的决策及这类决策的均衡问题,其应用意味着过去认为只能依靠市场实现的瓦尔拉斯均衡现在可以通过组织内部结构的调整来解决。博弈论认为,企业行为是各个企业所共同拥有的信息结构或判断概率
11、的函数。这些突破性进展使产业组织理论对现实经济中的厂商行为有更强的解释力。产业组织理论研究不完全竞争特别是寡占市场中的企业行为,在寡占市场上企业间的决策存在相互依赖性,一个企业的选择会受其他企业选择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其他企业的选择。正是这种决策相互依赖性的普遍存在,使博弈论在产业组织理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产业组织最重要的分析工具。3.投入产出法投入产出法是研究产业关联的基本方法。在一定的假定条件下建立投入产出模型,运用投入产出表把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所从事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个行业部门间通过一定的经济技术联系所发生的投入产出关系加以量化,以分析该国在这一时期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比例关
12、系及其特性,为经济预测和经济规划服务。4.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计量经济学方法利用数学和统计学的理论来分析各种经济变量数据,归纳出经济变量之间的可能关系。既可以在理论研究中通过对实际数据的归纳来概括可能的经济规律,也可以通过实际经济数据来验证已有的经济理论。5.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实际发生的经济案例进行剖析,运用已有的理论解释实际发生的现象间的关系,检验已有的理论或提炼出新的思想。案例研究适用于无法精确定量分析的复杂经济事例,有助于揭示普遍经济规律在不同的实际环境中表现出来的不同形式。第2节产业分类一、生产结构分类法生产结构分类
13、法是依据再生产过程中各产业间的关系对产业进行分类的方法,主要包括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农轻重产业分类法、霍夫曼的产业分类法等。(一)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二)农轻重产业分类法(三)霍夫曼产业分类法(一)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 以产品的最终用途不同作为分类标准的分类方法。目的:分析不同物质生产部门的相互关系,揭示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揭示: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时,两大部类产业间的实物和价值构成的比例平衡关系。它不仅是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理论基础,也是产业结构理论的基本来源之一。马克思的两大部类产业分类法对于研究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如何通过宏观调控来正确处理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如何实现社会再生
14、产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价值。马克思两大部类分类法存在的局限:(1)从分类范围来看未能将所有物质生产领域和非物质生产领域包括进去。该分类法仅包括能够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物质生产部门,不仅没有包括诸如教育、科学技术、卫生、商业等非物质生产部门,也没有包括运输、生产性服务等物质生产部门。(2)从分类界限来看有些产品难以确定为两大部类中的生产资料还是消费资料。因此,两大部类分类法难以直接应用于实践工作。(二)农轻重产业分类法以物质生产的不同特点为标准的分类方法。生产特点: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生产过程、加工方式和劳动产品的不同。优点:具有比较直观和简便易行的特点
15、,可以大致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关系。对于安排国民经济计划,进行宏观调控,对于研究工业化进程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局限:没有涵盖全部的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而且农轻重三者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导致难以确定产业划分的界限。(三)霍夫曼的产业分类法为了研究工业化及其发展阶段,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在1931年出版的工业化的阶段和类型一书中,将产业划分为三大类:(1)消费资料产业,包括食品工业、纺织工业、皮革工业和家具工业等;(2)资本资料产业,资本资料是指形成固定资产的生产资料,包括冶金及金属材料工业、运输机械工业、一般机械工业和化学工业等;(3)其他产业,包括橡胶、木材、造纸、印
16、刷等工业。“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和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之比。霍夫曼定理: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例是不断下降的。主要目的:区分消费资料产业和资本资料产业,研究二者比例的变化趋势。分类原则:1.当某产业产品的用途75%以上是消费资料时,将其归入消费资料产业;2.当某产业产品的用途75%以上是资本资料时,归入资本资料产业;3.除此之外的,归入其他产业。重要性: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结构演变规律及工业化阶段理论的基础。二、三次产业分类法以产业发展的层次顺序及其与自然界的关系作为标准的分类方法,把全部的经济活动划分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是最重要的产业分类方法之一。创始人:澳大利亚经济学家费歇尔
17、广泛普及:英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克拉克1.第一产业(primary industry):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物质生产部门,即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2.第二产业(secondary industry):;加工取自自然界物质的物质生产部门,即广义的制造业或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等3.第三产业(tertiary industry):指派生于有形物质财富生产活动之上的无形财富生产部门,即广义的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从应用经济学角度以及伴随经济发展的资源分配结构变化的趋势来看,三次产业分类法是一种
18、简明、实用的经济分析工具,从而成为世界通行的产业统计分析方法。局限性:三次产业分类法试图对全部经济活动进行最简明的分类,并把除家庭内部活动以外的一切社会经济活动都视为能够创造国民收入的生产部门,社会再生产过程被描述得过于笼统和简单。三、标准产业分类法全面、精确、统一的经济活动统计对经济理论的探讨,对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和进行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都是十分必要的。标 准 产 业 分 类 法(SIC,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是为统一国民经济统计口径而由权威部门制定和颁布的一种产业分类方法。标准产业分类法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权威性。由权威机构编制和颁布,并负
19、责解释。各国政府都将标准的产业分类作为官方统计的依据,并由政府的权威机构负责编制、颁布和解释。在中国,此项工作是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管进行。(2)统一性。标准产业分类的基本要求是划分界限统一性,只有产业划分界限统一,才能确立统一的国民经济统计口径,才能保证产业分类的标准性和权威性。(3)完整性。标准产业分类应对一国的全部产业进行分类,划分时应做到详尽。完整性要求既不遗漏某个产业,又不对某个产业进行重复统计,同时还要根据新产业的出现、旧产业的衰退等,对产业分类标准不断进行增减或调整。(4)实用性。一方面要有利于经济的统计分析,为政府制定政策和进行管理服务;另一方面要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普遍
20、性,既便于用来进行各种目的的分析和研究,便于进行各国产业的比较和分析,又能适应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工具进行统计和数据处理。(一)联合国分类标准(ISIC)联 合 国 统 计 委 员 会 颁 布 的 国 际 标 准 产 业 分 类 全 称 为 全 部 经济 活 动 国 际 标 准 产 业 分 类(International 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of all Economic Activities,ISIC),该 分 类 是 一 项 基 础 的国 际 统 计 分 类,在 世 界 各 国 的 人 口、生 产、就 业、国 民 核 算 以 及 其 他统计领域
21、中广泛应用,同时也用于国际比较和数据分析。1948年,联 合 国 经 社 理 事 会 批 准 通 过 了ISIC 第 一 版。1998 年,联 合国 统 计 委 员 会 提 出 了 修 订ISIC Rev.3,经 过 问 卷 调 查,汇 总、整 理 和研 究,编 制 修 订 草 案,确 定 最 终 框 架 条 目,确 定ISIC Rev.4 的 注 释,编制对应关系等阶段,最终于2007年完成第四版的修订。ISICRev.3 ISICRev.4门类 17 21大类 60 88中类 159 238小类 292 419表1-1ISIC Rev.3与Rev.4类目变动对照为了反映各国在服务业方面的发
22、展,ISIC Rev.4拆分了第三版“房地产、租赁和商业活动”和“其他社区、社会和私人服务活动”两个门类,同时增加了“供水、污水处理、废物管理和补救活动”“信息和通信”“房地产活动”“专业和科技活动”“行政和辅助服务活动”“艺术、娱乐和文娱活动”“其他服务活动”7个门类。门类数目由原17个增加到21个。(1)农业、林业和渔业(2)采矿和采石业(3)制造业(4)电力、煤气和水的供应(5)供水、污水处理、废物管理和补救活动(6)建筑业(7)批发和零售贸易,机动车辆和摩托车修理(8)运输和仓储业(9)食宿服务活动(10)信息和通信业(11)金融和保险服务(12)房地产活动(13)专业服务、科学和技术
23、服务(14)行政和支持服务活动(15)公共行政和国防;强制性社会保障(16)教育(17)卫生和社会服务(18)艺术、休闲和娱乐活动(19)其他服务业(20)住户活动(21)国际机构ISIC与三次产业分类法保持一致:第(1)大项为第一产业;第(2)(6)大项为第二产业;第(7)(21)大项为第三产业。(二)中国标准产业分类 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于1984年首次发布,1994年对其进行了第一次修订,2002年为第二次修订,2011年为第三次修订,2017年为第四次修订。修订目的: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确保国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可观察性;确保国家统计、核算真实地反
24、映我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遵循国际上通行的分类原则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2011年开始按新标准进行调整。一是调整部门门类名称和顺序。如将“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更名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但整体行业门类的数目保持不变,保证了行业分类的延续性。二是为与联合国分类相对应以及反映我国产业的状况,行业大类由95个调整为96个,新增了“汽车制造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等6大类。三是为反映我国日益发展的互联网、信息技术、金融、影视娱乐等产业,行业中类新增了“互联网接入及相关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四是为与联合国ISIC Rev.4的小类进行转换同时反映我国新兴产业,行业小类
25、增减了个别小类。表1-2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照表四、其他分类法(一)生产要素集约分类法 根据不同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需求种类和依赖程度的差异,以生产要素集约程度的不同作为标准划分产业的一种分类方法。资源是指劳动、资本、土地、知识和技术、管理、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以生产要素的集约度或密集度为标准,可以将产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劳动力需求依赖程度较大的产业,也就是资本有机构成水平较低,产品中活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所占比例较大的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本需求的依赖程度较大的产业,也就是资本有机构成水平
26、较高,产品中物化劳动即投入资本量所占比例较大的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技术需求的依赖程度较大的产业,也就是产品中技术含量高、脑力劳动所占比例较大的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是指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对知识的需求依赖程度较大的产业,也就是以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为主体的产业。优点:(1)有利于比较各个产业使用的生产要素。(2)有利于判断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因为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来看,产业结构一般经历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过渡到以资本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再过渡到以技术(知识)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的发展过程。(3)有利于研究产业之间对生产要素依赖程度的差异,对于寻求最佳宏观经济效益和制
27、定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局限性:各种产业类型的划分范围不易界定。由于各个产业的工艺技术特征决定了各产业之间对生产要素依赖程度的差异,且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导致同一产业在不同地区对各个要素需求强度的差异,其结果是同一产业在不同地区可能属于不同的产业类型。(二)产业地位(功能)分类法 按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可以将产业划分为:基础产业 瓶颈产业 支柱产业 主导产业 基础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基本条件并为大多数产业提供服务的产业。基础产业的具体内容或种类结构会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由于基础产业是其他产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28、因此,应该先行发展基础产业。瓶颈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未得到应有发展而已严重制约其他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瓶颈产业的存在,会使产业结构体系的综合产出能力受到较大的限制。如果基础产业未得到先行、充分的发展,那么就可能成为瓶颈产业。支柱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的总产出中占较大比例的产业。支柱产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应重点支持发展。处于成熟期的支柱产业的地位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新兴产业逐渐成熟而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原有的支柱产业会逐渐进入衰退期而失去支柱产业的地位。主导产业是指对一个产业结构系统的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引
29、导作用的产业。主导产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效应,能够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能够迅速吸收先进的科技成果,创造较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多的附加价值。(三)产业发展状况分类法根据产业发展的技术状况和变化趋势进行分类。可以根据技术的先进程度将产业分为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根据产品的供求情况将产业分为长线产业和短线产业;根据产业的发展趋势将产业分为夕阳产业和朝阳产业。1.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这是根据技术先进程度的不同进行的分类,目的在于确定技术先进程度在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这种分类法有利于研究工业化过程中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比例关系和结构演变状态,对于揭示产业结构在工业化过程中的技术演变特征提供
30、了有利条件。传统产业是指其采用的技术并不代表现代新技术的发展,在经济发达国家中增长缓慢甚至下降的产业。虽然传统产业在经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体系中呈现下降趋势,但在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体系中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甚至一些传统产业还是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是高技术产业和新技术产业的统称,是指其应用的技术代表世界技术的高水平和新发展趋势,且在经济发展中增长较快的产业。根据联合国相关机构的分类,高新技术产业包括信息产业、生物工程产业、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海洋开发产业、环境保护产业、咨询服务产业等。2.长线产业和短线产业。根据产品供求情况的不同进行的分类,称为产业供求分类法。
31、这种分类能够了解产业规模、与市场需求的关系及发展前景,为压缩长线产业,发展短线产业提供决策依据,有助于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使之趋于合理。长线产业是指生产规模较大、产品已经满足市场需求甚至过剩的产业。长线产业一般是由重复投资、重复生产形成的,会造成投资的重大浪费。在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中,主要采取压缩、限制长线产业发展的政策。短线产业是指生产规模较小、产品不能满足需求的产业。短线产业也可能是瓶颈产业。根据对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联系方式的不同,可以将产业分为上游产业、中游产业和下游产业,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它们均可以成为长线产业或短线产业。在中国现在所处的工业化中期阶段来看,能源、交
32、通、通信和城市公用设施等基础产业仍然是需要重点支持的短线产业。在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中,主要采取支持短线产业发展的政策,也就是取长补短,克服产业瓶颈,弥补短线产业,增加短线产业的产品供给。3.夕阳产业和朝阳产业。根据产业发展趋势的不同进行分类,称为产业趋势分类法。这种分类有利于了解影响产业变化的因素,有利于准确掌握产业变化的趋势和规律,进而制定合理的相关产业政策。夕阳产业又称衰退产业,是指其产品需求量逐步下降、产业增长率低于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平均增长率且呈下降趋势、在国民经济和整个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下降的产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原来的支柱产业可能被替代而成为夕阳产业。一般来说,
33、传统产业都可能变成夕阳产业,但传统产业并不等同于夕阳产业。夕阳产业的出现是产业生命周期自身演化和产业结构有序变动的必然结果。需要制定和实施对夕阳产业进行援助或调整的产业政策。朝阳产业又称新兴产业,是指其产品需求量逐步上升、产业增长率高于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平均增长率且呈上升趋势、在国民经济和整个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上升的产业。朝阳产业代表着市场的新需求,代表着产业结构转换的新方向,代表着现代科学技术产业化的新水平,对产业结构系统的运行和发展起重要的导向作用。在现代经济中,与作为物质产品生产部门的第一次产业和第二次产业相比,第三次产业就是朝阳产业,它在国内生产总值和社会就业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日益
34、上升。一般来说,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的环境保护产业都属于朝阳产业。朝阳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既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要求。朝阳产业在产生初期都比较弱小,也称为幼稚产业或幼小产业,在产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需要制定和实施对其进行扶植、培育和保护的产业政策。参考文献 1.英多纳德海,德理克莫瑞斯著,钟鸿钧、王勇等译.产业经济学与组织.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美丹尼斯卡尔顿,杰弗里佩罗夫著,黄亚钧译.现代产业组织.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法泰勒尔著,张维迎译.产业组织理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4.美斯蒂芬马丁著,史东辉等译.高级产业经济学.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5.于立.产业经济学的学科定位与理论应用.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6.石磊,寇宗来.产业经济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习题 1.什么是产业?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性质?2.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内容体系?3.学习和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是什么?4.产业分类法主要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