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

上传人:柒****a 文档编号:90779587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1、元谋人:生活在(云南的元谋),距今(170万年)。是中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的活动揭开了中国历史的第一页。2、火的使用的作用:取暖,照明,驱赶野兽,吃上熟食减少疾病增强体质。北京人山顶洞人约70万年前-20万年前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约18000年前。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具备人的基本体质特征,保留一些猿类的特点。前额低平,眉骨突出,嘴巴前伸牙齿粗大。和现代人基本一样能打制石器(称为旧石器)掌握了磨光,钻孔技术使用天然火人工取火把兽皮用骨针制作衣服有衣服,装饰品,产生了爱美的要求过着群居生活过着群居生活,已进入了氏族公社3、原

2、始农耕文化遗存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约7000年前生活在今天浙江余姚河姆渡。属于长江流域。中国南方留下的一处重要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6000多年前生活在今天陕西西安半坡。属于黄河流域。中国北方留下的一处重要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使用骨,木,石质工具。(石器经过磨制,被称为“新石器”)从事原始农业生产,种植水稻。饲养水牛,猪和狗等。利用简陋的小船采集,打鱼,渔猎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住在木头建造的房子里。最早广泛使用磨制石器。用石铲,石刀从事农业,种植粟,麻,蔬菜。饲养猪狗牛羊鸡等,经营原始的畜牧业。把粟加工成小米用麻纺织麻布改善了生活。能制造各式各样的陶器,取水的尖底瓶独具特色,彩陶美观实用。住在半

3、地穴房子里。4、远古的传说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十分有名。南方蚩尤部落力量很大。炎帝姓姜,制作耒耜,教民耕种被称为神农,还发明了陶器。尝百草发现治病的药物。黄帝姓姬,号轩辕氏创制历法,发明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发明了铜器和车船。黄炎联盟构成华夏族的主干。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祖先。尧,舜,禹相继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是经过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实现的,这一制度称为“禅让”。大禹治水过程中,亲自参加,“三过家门而不如”夏朝和商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夏朝是中国的第一个王朝。禹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位子,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朝的建立标志中

4、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成汤发动推翻夏朝的战争。大战与鸣条。成汤建立了商朝。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了殷(今河南安阳西北)从此,商朝的都城稳定下来了。商朝的势力范围:东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抵长江流域,北达辽河一带。商朝经济比夏朝有很大发展的表现:农业生产规模一相当大,种植的农作物有粟,黍,稻,麦等。畜牧业发达,饲养六畜,祭祀用几百甚至上千头家畜。C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和酿酒等手工业很发达。D商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交易是用海贝,骨贝,玉贝和铜贝等作货币西周的兴亡(1)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领导了灭亡商朝的战争,大战与牧野。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前期都城在镐

5、京(今天的陕西西安西)历史上称为西周。(2)分封制: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去建立封国。这就是分封制。封国的统治者叫国君(一般称诸侯)。享有统治和管理封国的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同时,必须承担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定期朝见周王,参加周王主持的重要的典礼仪式,贡献财宝和特产,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等义务,否则将受惩罚。(3)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重要的有,鲁,齐,燕,晋,宋。姓姬的封国有53个。(4)西周末年,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死,西周结束。七年级历史考点知识战国七雄1)春秋之后,历

6、史进入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这时的诸侯国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2)战国时期的战争:七国之间战争不断。:兵器得到改进,步兵和骑兵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各国组织军队在都城和边境修筑城防工事。战争激烈,规模很大,发生了“围魏救赵”和长平之战等着名战役,战国时期出现孙膑、白起等着名军事家。3)合纵与连横:A(合纵原因):战国中后期,秦国力量日益强大,对东方六国造成威胁。B:(合纵内容:)六国有“合众势以攻一强”的意愿,并因此进行合作,包括联合出兵进攻秦国。历史上称这种策略为“合纵”。C(连横的原因):秦国进一步向东发展,必须破坏六国的联合

7、,尤其是齐楚两个大国的联盟。D(连横的内容);秦国采用各个击破的办法,分别收买拉拢东方国家服从于自己,“事一强以攻众弱”历史上称为“连横”4)合纵与连横之争是战国纷争的重要的内容。商鞅变法背景:秦国相对落后,东方六国看不起秦国;,土地被魏国占领也无力夺回,秦孝公深感耻辱,决心变法图强,改革内政,发布求贤令,招揽人才。内容:1)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2)重农抑商。3)奖励军功。4)迁都咸阳,推行县制。5)严明法令。性质: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影响:1)旧的制度被废除,新的制度建立,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3)秦国的

8、社会经济得到发展。秦朝的统一一:秦王扫六合:战国末年,秦国的实力远远超过东方六国,统一时机成熟。秦王嬴政积极准备,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二: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建立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三:皇帝制度的确立,秦王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就将最尊贵称号“皇”和“帝”合起来,号称“皇帝”自己称“始皇帝”四: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1:皇帝制度的确立。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力,国家重大事务由他决定。大臣官吏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2: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和御使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全面推

9、行郡县制。3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规定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为通行货币,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通用字体。4北击匈奴,修长城,防御匈奴。陈胜吴广起义一:秦的暴政表现:1:焚书坑儒,2:沉重的赋税,徭役和服兵役。3:极端严酷的刑罚。二:公元前209,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今天安徽宿县)起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不久,陈胜自立为王,建立了张楚政权。三:陈胜,吴广牺牲后,刘邦,项羽强大起来,公元前207年,项羽率军在巨鹿之战中歼灭了秦军的主力。四:公元前207年,刘邦逼近咸阳,子婴投降,秦朝灭亡。五;“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专制统治在文化思想领域的集中表现。“焚书”是李斯的建议。七年级历史下册基

10、础知识“和同为一家“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1、吐蕃的风俗习惯生活的地区:青藏高原一带。生产:游牧为业,有的以农耕为生。崇尚战功,以战死为荣。2、文成公主入吐蕃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有什么意义?维护了和平,增强了友谊密切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3、金城公主入吐蕃二、唐朝周边的少数民族民族活动地区与唐朝的关系今何族的祖先吐番西北和同为一家: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通婚。藏族回纥西北唐玄宗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维吾尔族靺鞨东北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车书本一家”。满族南诏西南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彝族白族对外友好往来一、对外友好往来主要的对外友好往来城市:长安、洛阳、广州、

11、扬州。二、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1、鉴真东渡2、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政治制度、文字、建筑、钱币、习俗等。二、玄奘西游目的地:天竺(古印度)成就: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和中国新疆地区的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一、高超的建筑水平1、赵州桥设计者:隋朝李春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2、唐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1、隋唐时期,已发明雕版印刷术2、金刚经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刻印刷品。三、光耀千古的诗坛诗人代表作特点李白早发白帝城蜀道难豪迈奔放,想象丰富。诗仙杜甫“三吏”“三别”反映社会现实。诗圣白居易秦中吟新乐府通俗易懂,反映社会现实。四、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1、书法书体书法家代表作颜体顔真卿颜氏家庙碑柳体柳宗元玄秘塔碑2、绘画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画圣五、艺术宝库莫高窟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六、盛大欢腾的乐舞著名的歌舞大曲有歌颂唐太宗的秦王破阵乐、唐太宗参与编创的霓裳羽衣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