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锦集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锦集6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锦集6篇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篇1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教学用具和学生已有认知,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并根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的同时,熟记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发展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根据具体情境,借助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4.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并且知道了生活中有
2、很多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大家来看,这个圆柱形状的物体。它的制作需要一定的材料(出示一个茶叶盒)请同学们想一想,要“制作这样一个茶叶盒需要多少材料”,实际上是在求圆柱的什么?(边演示边讲解)生成原理(1)介绍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师生活动:要求“制作茶叶盒所需的材料”实际上是求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边演示边说),我们把圆柱侧面的面积叫做圆柱的侧面积,把圆柱底面的面积叫做圆柱的底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叫做圆柱的表面积。(2)创疑激趣师:我们知道,圆柱的底面是圆,我们已经掌握了圆的面积,可是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我们又该怎么求它的面积呢?(3)小组合作交流师:请同学们想一想,
3、我们能不能把圆柱的侧面转化成所学过的图形来求侧面积?(小组合作探究结合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和圆柱的特征研究)ppt展示小组汇报:圆柱的侧面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因此圆柱的侧面积也就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乘以高。(4)学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师:我们已经会求圆柱的侧面积,那圆柱的表面积呢?(让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求表面积的算式,并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面积之和。如果圆柱只有一个底面,它的表面积则是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之和。如水桶。应用原理如果给圆柱形笔筒侧面裹一层彩纸,笔筒底面半径是5cm,高是10cm。那么想想得准备多少彩
4、纸?课堂小结师:今天收获了哪些知识?能不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制作一个常用的学习用品?能否设计一个笔筒?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解决哪些问题?生:测量、确定笔筒的大小师:如何确定?生:确定底面半径,还有笔筒的高师:课后利用所学知识给自己设计一个笔筒,并做一下“做一做”。5.板书设计6.教学反思小学数学教案篇2课后反思又称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批判地观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示和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对教学实践进行考虑、反馈、评价、探索,解决教学中的的实际问题,针对教学中的“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的过程和效果,对它们的合理性做出准确的判断,查摆自身缺
5、陷,扬长避短,不时改进教学。下面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应用课后反思的几点做法。一、公开课教案的反思教师设计教学方案,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设计教学设计时,要预测同学遇到的问题,那些地方同学不容易理解,根据同学要遇到的问题,设计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战略和方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反思自身或他人以前在讲授这一教学内容时曾遇到过那些问题,有那些经验,应该采用什么战略和方法解决的,效果如何?然后进行新的公开课教案。在设计新的教学设计时,要根据自身所教班级同学的实际情况,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可能会遇到那些新问题,针对出现的这些新问题,可采取那些战略和方法。例如:在教学“有余
6、数的除法”一课时,根据以往经验,同学对“余数都比除数小”这一规律不够理解,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现象,在公开课教案时,为加深同学的理解,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让同学分小组合作学习,动手操作,进行分铅笔试验,并引导同学观察、比较、讨论,最后让同学在操作实验中自身得到了“余数都比除数小”这一规律。二、课堂课后反思在同学学习过程中出现思维障碍时,教师应和时反思,如何启发引领同学克服思维障碍,当同学发生意外事情时,教师和时进行反思,如何机智地处置发生的意外,使同学和时恢复到正常的思维状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时,有这样一道题:一梯形上底是3米,下底是5米,高是2米,求梯形的面积。在解答此题时,有一同学列式为:
7、3+5=8(平方米),当同学都笑他错误时,他却理直气壮地说:“梯形的高是2米,可计算面积时,公式又要除以2,乘以2再除以2,可以相互抵消,所以只要把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加起来就行了。”听他这么一说,感觉还有道理,此时我顺势引导:“是不是所有梯形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呢?”同学展开讨论,分析得出:假如梯形的高不是2米,就不能用这个方法了。教学中,经常会出现类似这些我们不能预料的问题,我们要和时地反思,启发引导同学克服思维障碍。三、课后总结的反思教学反思主要是教师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行为过程进行反思性回忆,包括对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同学表示、教学的胜利与失败等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教学程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
8、胜利和缺乏之处,研究发生缺乏的原因,考虑今后改进优化的方向。课后总结反思,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反思教学胜利之处每一节课螳都是师生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依照预先设想的教学方案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如各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巧妙地新课引入,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教学中的亮点,精彩片断,以和教师在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示、情境的创设而发生的灵感,与同学发生强烈的共鸣处等,课后进行认真反思,记录下来,为今后教学提供参考。2.反思教学失败之处再完美的公开课教案也可能有疏漏、失误之处,把这些课堂教学中的失败教训,如对教材理解出现的偏差,对教学重点、难点处置不当,演示、实验有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由于某种原因,同学
9、的积极性受到挫伤等记录下来,并对其原因作深刻的分析的探究,成为今后教学吸取的教训。3.反思同学的反馈同学是教学的对象,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以同学为中心进行的,将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独特见解或是同学的问题,如能力缺陷,思维障碍,以和同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作业存在的问题等记录下来,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实施弥补,特别是在课堂上同学提出的一些老师解决不了的奇特问题,记录到课后去研究。课后反思是教师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学会如何教学和从教学中学会什么的有效途径,勤反思,也是现代教师在研究状态下进行课堂教学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因此,在教学中不时反思提炼
10、,从中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就一定能拉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促使自身生长与进步,使自身成为一名反思型、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成为新时代的教学能手。小学数学教案篇3教学目标: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类比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学具准备:长方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半圆小旗教学过程:一、沟通点、线、面、体之间关系1、多媒体出示:带着问题欣赏奥运会场景,问题:20xx、8、8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召开,
11、当天晚上8:08的开幕式,看了吗?让我们来回忆一下开幕式好吗?这些图中有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吗?生活中存在着很多这样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这些点线面体它们之间有着什么联系?这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第一个任务。(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奥运会开幕式的镜头入手,很自然的把点线面体这些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就存在于身边。)2、点动成线我们看看燃放烟花的图片,烟花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可以看到烟花是很多点运动形成,成了一条条的线)。看过流星吗?流星划过星空会形成什么?(演示多媒体)同学们还可以自己举个象这样的例子吗?(风扇转动,风扇上的一点快速转动成一条曲线;车轮上的蝴蝶结经过转动后
12、成一条曲线;射击时子弹的运动轨迹)刚才同学们举的例子都说明了什么?(点快速运动可以形成了一条曲线或者直线)。3、线动成面(演示多媒体)奥运会期间,中国迎来了很多运动员和工作人员,这么多人他们只能分住在不同的酒店、宾馆。而各个比赛地点离住所较远,他们要从住所到各个比赛地点,需要用到什么交通工具?(汽车)汽车前面的挡风玻璃上的雨刷,雨刷可以看成一条什么?(线段)现在让我们来观察雨刷擦玻璃的过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雨刷擦过的面是个扇形,雨刷经过旋转会形成一个平面),偏平的油漆刷子,刷子涂过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长方形)可以自己在举个例子吗?(线编织而成布;卷轴展开时)刚才举的例子都说明了什么?经论
13、:线经过运动会得到一个平面。4、面动成体(演示多媒体)拿出制作的小旗,有长方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半圆小旗,这些都是平面图形,先来看长方形,猜猜它转动后成什么图形,(圆柱)想不想自己尝试一下?向一个方向旋转,转动小旗。你发现了什么?绕哪里旋转?(长方形以它的一条边为轴旋转形成圆柱)。想象一下,下面的两个图形,绕轴旋转,会形成什么样的立体图形?刚才我们把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半圆小旗,经过旋转分别成了什么立体图形?(圆锥、圆柱、球体,这些都是我们平时常见的一些立体图形)这些立体图形是如何得到的?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5、总结能用自己话总结一下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吗?(板书:点线面体)(点运动形成
14、线,线运动形成面,面运动形成体。)圆柱形的压路机经过旋转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的面,长方形的面经过折可以得到一条线段,那如何做可以得到一个点呢?点是构成线的基本要素,线是构成面的基本要素,面是构成体的基本要素,这里点是最基本的要素。(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把静态的知识转化成动态的知识,使学生在动态中充分感悟点运动形成线,线运动形成面,面运动形成体,很好的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二、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建立模型颗件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体,在这些立体图形中,长方体、正方体我们已经研究过它们的特征、还学过表面积和体积。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外两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圆柱和圆锥,(师板书课题。)1、圆柱
15、的认识。把你们准备的圆柱体举起来给大家看看。下面我们就研究一下圆柱到底有哪些特征。师将圆柱体透视图贴于黑板。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圆柱体学具,观察圆柱体有什么特征?先独立观察,然后把你的发现和同桌交流。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学生有序地总结圆柱体的特征,并在圆柱透视图旁板书。2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2个圆1个侧面,是曲面,展开是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无数条高(在教学侧面展开图时,师让学生用剪刀将圆柱形纸筒剪开,体会沿高剪,展开后是长方形,斜着沿直线剪,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在教学圆柱的高时,先拿出高矮不同的两个圆柱体,让学生描述什么是圆柱的高,有几条高?体会圆柱有无数条高及为什么圆柱有无
16、数条高,再让学生指出透视图上圆柱的高)学生边总结圆柱的特征,师边演示课件,介绍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师课件出示圆柱透视图,演示上底面逐渐缩小,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现在还是不是圆柱?为什么?师告诉学生这样的形体叫做圆台。课件演示上底面继续缩小,变成一个点,它叫什么?3、认识圆锥。能不能和圆柱对比着研究一下,圆锥有哪些特征?学生观察、交流、讨论。学生汇报,师引导学生有序归纳,并在圆锥透视图旁板书。1个顶点1个底面,是个圆1个侧面,展开是扇形1条高(圆柱有无数条高,圆锥有几条高?先让学生尝试说说什么是圆锥的高,再让学生尝试在透视图上画出圆锥的高)学生总结圆锥的特征,师课件演示圆锥的各部分名称。4、圆柱与
17、圆锥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圆柱和圆锥的底面都是圆,侧面都是曲面。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不同点:圆柱有2个底面,圆锥有1个底面。形。圆柱有无数条高,圆锥只有一条高。根据你的理解,能不能说说为什么圆柱有无数条高,而圆锥只有1条高?(设计意图: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之前,我就先让学生制作圆柱和圆锥,所以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学生已有一些基本的认识,不必教师的讲解,就可以自己总结出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这样既省时又省力。)三、练习应用1、下面哪些形体是圆柱体?2、想一想,连一连。(课本第四面第四题)四、回顾总结这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生: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
18、圆柱是圆锥体积的2倍,立即引起其他同学的反对:“是3倍”。师: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2倍还是3倍?这是我们下一节课要继续研究的。)【教学内容】国标版四年级(下册)第2225页。【教学目标】1在观察、操作、分析、讨论等活动中,了解三角形的各组成局部,感受并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2在探索活动中提高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并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理解三边关系。【教学过程】一、初步认识三角形。1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2认识三角形的各局部名称(1)回忆: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关于三角形你已经知道了什么?(2)补充:顶点3揭题:三角形还有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地
19、研究三角形。二、探索三边关系。1理解“围成”的含义。(1)提问:围一个三角形就要用到几根小棒?(2)生围(3)小结:相邻两根小棒的头和头相连了,就说是围成了三角形。(4)质疑:三根小棒是不是一定能够围成三角形呢?(5)小组合作研究(6)交流:有时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有时不能围成三角形。2探究第一个条件:(1)质疑:为什么有时能够围成三角形,有时却不能围成三角形呢?(2)讨论:红、黄两边的长度要符合怎样的条件,才干和蓝边围成三角形?(3)交流并检验(2)小结:要围成一个三角形,红边和黄边的长度和就必需要大于蓝边。(1)固化条件1:4组判断(2)质疑:蓝边10厘米,红边3厘米、黄边15厘米能围成
20、三角形吗?(3)操作并得第2个条件:要围成三角形,红和黄的长度和要比黄边长。4探究得第3个条件:(1)设疑:会不会有了这两个条件还不够?还要满足其他的条件?(2)讨论并验证(3)小结:还要符合第3个条件,黄边和蓝边的和要大于红边。5形成结论。(1)问题:要围成一个三角形,三条边要同时满足几个条件?(2)小结: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的长度和都大于了第三边。6优化判断(1)固化结论:要围成三角形3边要符合什么条件?(2题)(2)优化判断:长边+短边中边长边+中边短边短边+中边长边a.问题:哪一个条件符合了?b.判断说理c.方法:只要算一次就能判断。只要短边之和大于长边这个条件符合了,就能围成三角形。(
21、3)巩固三、全课总结。四、解决实际问题。路线判断。五、拓展提高。固定边7厘米、3厘米,配一条活动边。活动边可以是几厘米?小学数学教案篇5教学目标1.在分苹果的过程中体会除法竖式的实际含义,掌握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和试商方法,能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2.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掌握表内除法计算(包括竖式计算和试商)的基础上,安排有余数的除法。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可以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知道什么是余数及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同时又可以巩固表内除法计算,还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22、。教材从学生已知的表内除法引入,通过分苹果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主动探索试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抽象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要引导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在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平均分后还有余数的情况,认识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是一所市级重点实验校,师资力量强,学生的素质也比较高。部
23、分学生以前就接触过除法竖式,但是对于竖式的含义、书写格式及应用还并不明确。教学时可以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分成一课时或两课时完成。我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除法竖式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安排在一课时内进行教学。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妈妈昨天买了20个苹果,要把这些苹果放在一些盘子里面,你愿意帮妈妈分一分吗?(揭示课题:“分苹果”并板书)师:如果把这些苹果平均放在这些盘子里,你准备怎样分?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学生的分法主要有:平均每盘放4个、5个、6个、7个。个别学生说每盘放2个、10个,其他同学都说出了这样分的不合理性。学生还提出如果是每4,5个放一盘就正好分完,如果是每6,7个放
24、一盘就会出现剩余。)(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1.活动一: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1)解决问题,抽象出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集中交流(说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生1:通过乘法口诀“四五二十”得出结论,可以放4盘。生2:5+5+5+520,可以放4盘。生3:20-5-5-5-50,可以放4盘。生5:除法还可以用另一种形式竖式来计算。(2)体会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正确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理解每一步的实际含义A学生介绍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B尝试理解竖式的每一步含义。C教师提示D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及有疑问的地方。(学生小结:20是被除数,表示有20个苹果;5
25、是除数,表示每盘分5个苹果;4是商,表示分4盘。)教学写法,学生试写A学生介绍,师在黑板上边板书写法边讲解。B学生观察,并说一说需要注意什么。(注意:先写被除数20,然后写除式;4要与0对齐,然后写积20;最后写0,0也要与20的0对齐。)C剩何?什么4和0都要与20后面的0对齐?D学生用竖式计算,进行练习。2.活动二:每盘放6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1)解决问题,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竖式计算方法请学生用20个圆片摆一摆,并列出算式。列式:2063(盘)2(个)(这是学生上学期学习过的内容,学生应该能很快完成。)学生先试着自己写竖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并说明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班内交流。(展示不
26、同学生的竖式并让学生说明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同时其他学生可以质疑。)(学生小结:20表示有20个苹果需要去分,6表示每盘放6个苹果,3表示可以放3盘,3盘6个个苹果是18个苹果,还有2个苹果不能继续再分了,还余2.)(2)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因为有前面的摆一摆的活动,大多数学生没有出现余数大于除数现象,但是,恰好有几名学生没带学具,在计算的时候,一个学生出现了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师:观察这位同学的计算过程及结果,你发现了什么?生1:206应该商3,而不是商2.生2:如果余数比除数大,那就能够继续再分。生3:余数8里还包括一个6,还可以再放一盘,还剩2个。师:比较每道题里余数和除数的大小,
27、你发现了什么?请同学们思考,在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生: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不然就没有除完。(3)试一试207?用竖式计算,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写。(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1.“试一试”(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在班内交流。)2.学生用竖式计算(“练一练”的第1题完成后同桌两人互相检查,并选一道喜欢的题目互相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组织数学活动,目的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经过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现象,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每步的含义;通过自主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
28、理解余数的含义。1.引导学生体验抽象除法竖式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时,利用乘法口诀已经能够在算式上直接写出得数。教材安排了“20个苹果可以放几盘”的“分苹果”活动,列举了四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创造性地改编了教材,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分这些苹果,结果自然出现了整除和有余数除法这两种情况,进而再由对除法竖式有一定了解的学生介绍竖式计算,并且把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和分苹果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2.在操作活动中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在第一次“每盘放5个”的分苹果活动的基础上,我组织了第二次活动“每盘放6个”,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活动,感知、体会有余数除法,发现可以放3盘,还余下2
29、个,而这2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认识有余数除法。3.在探究中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不断发现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对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有了明确的认识,这个“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的探索过程,其实也是培养质疑、批判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练习中,教材还安排了分数目比较大的物品,引导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把能够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的内容都在一课时内教学稍显紧张,有一部分学生接受起来存在一定困难,特别是我校正在尝试小课时教学的研究活动,所以我认为这一
30、课的教学分成两课时更为妥当。案例点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这节课中,教师能本着这样的理念进行教学,把一节传统的除法课上得生动、活泼。这节课中有几点设想很有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够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师能够注意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无论是认识有余数除法还是学习有余数除法的计算都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能够引导学生在体验中获取知识(1)帮助学生在现实活动中建立“剩下”的表象,为形成“余数”的概念打下基础平均分东西,有时正好
31、全部分完,有时会剩下一些不能够再平均分。“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分苹果”是一个很开放的活动,对每盘分得的数量以及分的盘数都没有做规定,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因此操作的结果,既出现了刚好分完的情况,也出现了有剩余的情况,体现教学设计的巧妙之处。(2)引导学生研究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计算有余数除法关键的一步是求商。教材没有把求商的方法直接告诉学生,通过“每盘分6个,需要几个盘子”这样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经验用分实物(分学具)的方法求答案,把动手操作和抽象思考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机会。(3)引导学生比较除法算式中的除数和余数,发现并理解规律要求学生“比较每道题里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一方面引导
32、学生联想平均分东西,最后剩下的都不够再分的表象;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几道除法算式,发现相同的现象,从而理解所发现的规律,归纳出“余数比除数小”的结论。像“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这样的教学内容实际上是比较传统也比较死板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当然就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案篇6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9496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根据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在根据实验数据设计条形统计图时。教学难点:体会统计图一格表
33、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教、学具准备:投影仪、课件、空白统计表,空白统计图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二、制作小组蒜苗种植高度统计表1、出示数据,阳光小组蒜苗第15天生长情况2、观察数据,制作小组蒜苗种植高度统计表请组长把你们的统计表拿出来。找到了吗?那由小组长负责,小组同学一起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好吗?开始吧!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深入小组,及时指导。师:有些小组已经用行动告诉我他们已经完成任务了,那让我们在心中期待其他小组赶快加油。我们在等着你们,加油啊!3、汇报师:现在大家都完成了,谁愿意代表你们小组来介绍一下你们小组统计的情况呢?师:通过观察他们小组的统计表,你能看出他们小组中谁种的蒜苗长的最高,谁
34、种的蒜苗长的最矮吗?指名说一说。师:通过统计表的形式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出他们这一小组谁种的蒜苗长的最高,谁种的蒜苗长的最矮。除了统计表,还有什么形式可以很形象的表示出你们小组的蒜苗种植情况呢?引导学生说出:统计图三、引出统计图,并根据实验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1、观察空白统计图,并提出问题师:那正好在你们的桌面上老师给你们提前准备了一张统计图,现在请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了解一下这张统计图。学生认真观察,初步了解这张统计图。师:通过你们刚才初步了解这张统计图,你们有没有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统计图设计的格子有限,按照以前所学的统计形式,无法完整的统计出他们蒜苗成长的记录。师:那既然大家都遇到了这
35、个难题,那我们就在小组里先商量一下,遇到的这个问题如何去解决?小组讨论,商量对策。让学生汇报一下他们小组商量的方法,教师简单评价。3、小组合作,绘制统计图刚才大家想了出了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好办法,它解决格子不够用的问题。那么每张图上的每一格表示几个单位,还要与所画条形的数据有关。如果数据很大,那么每一格所表示的单位也多,数据小,那么所表示的单位也小。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小组商量一下,哪种办法适合你们小组,你们就选择哪种办法来解决,好吗?那开始绘制这张统计图。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利用统计表和方格图,制作统计图。说说统计图中的一格表示多少。小组活动,教师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同学们的问题
36、和困惑,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师:行动快的小组现在已经在心里为你们加油了,加快速度。已经完成的小组可以再看看你们的统计图。考虑一下一会介绍的时候怎么说?4、介绍小组绘制的统计图师:怎么样?准备好了吗?师:现在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设计情况告诉我们?重点请学生说说是怎么解决格子不够这个问题的。引导学生想出如果格子画不满或者突出一点的时候,可以在相应的条形上标出数据。师:如果有哪个小组也遇到了格子画不满或者突出一点的情况,那就按照你们自己找的好办法,把你们小组的统计图稍微修改一下。组内修改,教师巡视。5小结,说一说你觉得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好处?(直观,形象)四、练习读图,获取有用信息五、小结六、小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