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发展史及相关知识培训.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90727334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学发展史及相关知识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医护理学发展史及相关知识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护理学发展史及相关知识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学发展史及相关知识培训.ppt(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 康复科 胡娜娜 目的要求中医护理学的发展阶段中医护理学的充实阶段中医护理学的成熟阶段中医护理近况第一篇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简史 熟悉:中医护理近况了解:中医护理各个阶段的发展中医护理学时中医药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护理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医护理同中医学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从有了人类,有了疾病,就有了医和护,医护是同源。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史可分为三个阶段。一、中医护理学的发展阶段夏商周时期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的发展,护理学业得到相应发展。如河南安阳殷王墓中发掘出来的甲骨文中记载的“沐”字,很像人在盆中洗澡,说明当时人们已有定期沐浴的卫生习惯。这一时期是护理学基本形成期。春秋时

2、期 人们已了解四时气候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如周礼记载四时发病:“春时有病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虐寒疾,冬时有咳上气”说明四季气候变化影响人体的健康,气候失常导致疾病的流行。它提示人们要做好气象、起居等护理,顺应四时气候避免疾病的发生。目的要求我国最早医学理论专著黄帝内经中有关护理的内容十分丰富,它不但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正护原则,和“热因热用”、“寒因寒用”、“通因通用”和“塞因塞用”的反护原则,而且还提出了中医观察病人的方法和生活起居、饮食、情志、服药等一般护理。晋到五代时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中医护理学也向纵深发展。晋代王叔和所著脉经一书,深入

3、阐明了脉理,将脉、证、护相结合,把脉象归纳为28种,为中医护理观察病情提供了可靠依据。晋唐医学兴盛,最重要表现在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名著中,这本书不仅是医学的巨著,而且也是护理的经典。书中有护理精湛的艺术和丰富的内容。他很重视医德,强调未病先防。“避瘟”篇中记载了井水消毒和空气消毒的方药,首创了葱管导尿方法,对消毒技术、疮疡切开引流术和换药术等护理操作均有很详细的记载。二、中医护理学的充实阶段宋元时期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造纸业的兴起,给中医学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金元时期,战争频发,疾病流行,客观促进了各医家的学术研究,涌现出金元四大医家。注意饮食保健,维持人体健康,示金元时期的一大特点

4、。三、中医护理学的成熟阶段明清时期随着李时珍本草纲目的产生,赵学敏本草拾遗等著作的出现,人痘接种法的推广,温病学及护理均有力的说明了中医护理又出现了新发展趋势。李时珍是著名药学家,他不但能医,而且也会护。在他的本草纲目一书中,详细记载了16世纪前的护理经验,为后世研究饮食、服药等护理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中医护理近况1958年江苏省中医院编写了首部中医护理专著中医护理学,创办了第一所中医学校。1985年北京中医药大学率先成立了中医护理学,招收大专生。1999年我国首届中医护理本科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系招生。2003年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在中医学招生护理方向硕士。中医护理研究已经起步,近年来,部

5、分省、市级中医医院相继建立了中医护理研究室,不少单位已开展护理科研工作,各地从不同角度,对中医护理内涵,概念,模式等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北京、南京、上海、江西、陕西等地相继出版了有关护理的专著,其中有的著作已获得部级科技技术成果奖。总之,随着中医事业的振兴,中医护理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学科。一、朴素的整体观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而且人体与自然界也是密不可分的,自然界的变化随

6、时影响着人体,人类在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地过程中维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环境统一性的思想即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思想在中医学中的体现,它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等各个方面。二、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应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辨证”就是把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

7、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二、辨证论治“论治”又称为“施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辨证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论治的正确与否。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是指导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中医临床认识和治疗疾病,既辨病又辨证,但主要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将重点放在“证”的区别上,通过辨证而进一步认识疾病。例如,感冒时一种疾病,临床可见恶寒、发热、头身疼

8、痛等症状,但由于引发疾病的原因和机体反应性有所不同,又表现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等不同的证型。只有辨清了感冒属于何种证型,才能正确选择不同的治疗原则,分别采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或清属祛湿解表等治疗方法。辨证与头痛给予止痛药、发热给予退烧药等,仅针对某一症状采取具体对策的对症治疗完全不同,也根本不同于同样的方药治疗所有患同一疾病的患者的单纯辨病治疗。中医认为,同一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出现不同的证型;而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可能出现同样的证型。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就可以分别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原则。“同病异治”即对同一疾病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证型,采用不同的治法。例如,麻疹

9、初期,疹未出透时,应带用发表透疹的治疗方法;麻疹中期通常肺热明显,治疗则须清解肺热;而至麻疹后期,多有余热未尽,伤及肺阴胃阴,此时治疗则应以养阴清热为主。“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性质相同的证型,因而可以采取同样的治疗方法。比如,心律失常与闭经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但均可出现血瘀的证型,治疗都可用血府逐与淤汤进行活血化瘀。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性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的原则,正式辨证论治实质的体现。第三篇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学说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一、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经常不

10、断地运动和相互作用,这种运动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古人把这种不断运动变化,叫做“生化不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在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故治病必求于本”。阐明了宇宙间一切事物的生长、发展和消亡,都是事物阴阳两个方面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阴阳学说也就成为认识和掌握自然界规律的一种思想方法。医学术语自然科学范围,认为人体生理活动,疾病的发生发展,也超越不出阴阳这个道理。因此,我们想要掌握疾病的发展过程,探求疾病的本质,从而获得满意疗效,就必须探求人体的阴阳变化情况。阴阳阴阳的特性阴阳的相关性阴阳的可分性阴阳的相对性阴阳的普遍性

11、一 阴阳的特性一般来说,阳代表事物具有动的、活跃的、刚强的等属性的另一方面,如,动、刚强、活跃、兴奋、积极、光亮、无形的、机能的、上升的、外露的、轻的、热的、增长、生命活动等。阴代表事物的具有静的、不活跃、柔和的、等属性的另一方面,例如,静、柔和、不活跃、抑制、消极、晦暗、有形的、物质的、下降的、在内的、重的、冷的、减少、肉体等。二 阴阳的相关性当两件事物发生一定联系时,可以把它们分为阴阳。不相关的事物或现象不宜分阴阳。例如,天位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火为阳、水为阴、男为阳、女为阴;白天为阳,黑夜为阴又如,物和风不宜分阴阳。三 阴阳的普遍性凡是相关的事物或现象,均可用阴阳对其各自的属性加

12、以概括分析。如:水与火、动与静。四 阴阳的相对性指各种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如:中原十月份的气候较之七月份的炎夏,属阴;但较之十二月份的严冬,有属阳。五 阴阳的可分性指阴阳之中可再分阴阳。如:以天而言,昼为阳,夜为阴;白昼又可再分,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黑夜亦可再分,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以上例子说明,阴阳是指宇宙间万事万物,最基本的也是最高度的区别和概括。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一)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对立制约,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阴阳学说认为宇宙中的万事万物,包括天体运动、气候变

13、化,乃至人类社会、人体自身,都普遍存在着两两对应的“两端现象”。例如:天、日、明、昼、热、升、进、强、增长、上、外、动、刚属阳;地、月、暗、夜、冷、降、退、弱、消亡、下、内、静、柔属阴。阴阳双方的相互制约,主要体现为对立事物或现象的相互调控作用。正是由于阴和阳之间的这种相互对立制约,才维持了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因而促进了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如“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亢”等。(二)阴阳的互根依存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1.阴、阳任

14、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堆放而独立存在。即“阴阳相倚”“阴阳互根”。2.阴、阳双方互以对方为“生”“长”“化”的条件,“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正如地球的生物,既不能缺少阳光,也不能缺少雨水。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3.阴阳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包容,相互孕育着对方的成分,也就是阴中有阳的“基因”,阳中有阴的“基因”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三)阴阳的消长平衡 阴阳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地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阴阳双方在彼此消长的运动过程中保持着动态平衡。在统一体中的阴阳双方,始终处于“阳消阴长,阴消阳长”的不断运动之中。一天中的阴阳运动变化 昼阳:上午阳渐长

15、,阴渐消阳中之阳;下午阳渐消,阴渐长阳中之阴。夜阴:上半夜阴渐长,阳渐消阴中之阴;上半夜阴渐消,阳渐长阴中之阳。一年中的阴阳变化春分阴阳各半,昼夜均而寒暑平;夏至阳之至极,阴气之始至,日行南至;秋分阴阳各半,昼夜均而寒暑平;冬至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四)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转化,指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阴的事物,属阴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阳的食物。如人体的病证,属阳的热证可以转化为属阴的寒证,属阴的寒证又可以转化为属阳的热证。三.、阴阳学说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阴阳学说贯穿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广泛用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

16、能,病理变化,并指导养生保健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人体的所有脏腑经络形体组织,既是有机联系的,又都可以根据其所在部位、功能特点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无论是生命活动的整体还是就其各个部分,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说明。如具有固护、温煦肌表作用的卫气,称为卫阳。具有化生血液、濡养作用的营气,称为营阴。(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疾病发生是因“阴阳失调”。如“阴胜则寒”“阳胜则热”“阴虚则寒”“阴虚则热”“阳损及阴”“阴损及阳”“阴阳两虚”等病症,并且病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四)用于疾病的诊断1.分析色

17、泽、声音、症状、脉象和病变部位的阴阳属性2.辨别证候的阴阳属性阳表、实、热阴里、虚、寒阴阳则是八纲中的总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五)用于疾病的防治1.指导养生2.治疗疾病,就是根据病情的阴阳偏盛偏衰,确定治疗原则,再结合药物的阴阳属性和作用,选择相应的药物,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第二节 五行学说目的要求:掌握: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熟悉:五行的基本概念 了解: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行的基本概念1.五行的哲学含义: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范畴之一,是中国上古原始的科学思想。“五”,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行”,四通八达,流行和行用之谓,是行动、运动的古义,即运动变化,运行不息的意思。五行,是指金木

18、水火土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切不可将五行看作是静态的,而应看作是五种动态的相互作用。2.中医学的五行概念,旨在说明人体结构的各个部分,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属医学科学中的哲学概念,与纯粹哲学概念不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的特征:五行的特征,是古人在长期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对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朴素认识基础之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论概念。(二)五行的属性及归类五行学说之所以能概括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其主要的思维方法是按照五行的特性,根据事物的不同性质、作用和形态,采用“比象取类”的方法,将事物或现象分为五大类,分别归属于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并根据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说明

19、各类事物或现象的联系和变化。在医学方面则藉以阐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在生理和病理上的复杂关系,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1.五行的相生相克规律 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规律,相生相克象阴阳一样是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事物在发展和变化中的平衡和协调。这种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反相成,互相为用的关系,推动和维持着事物的正常正常生长、发展和变化。五行生克中有生我、克我的相生关系和克我、我克的相克关系两个方面。1.五行的相生相克(1)相生规律:相生即递相资生、助长、促进之意。五行之间互相滋生和促进的关系称作五行相生。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

20、土生金,水生木。在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有“生我”“我生”两方面的关系,难经把它比喻为母与子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以五行相生关系又称母子关系。以火为例,生“我”者木,木能生火,则木为火之(2)相克规律:相克即相互制约、克制、抑制之意。五行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之为五行相克。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这种克制关系也是往复无穷的。2.五行的相乘相侮 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从而引起一系列的过度克制反应。相侮:是指由于五行的某“一行”过于强盛,对原来“克我”的“一行”进行反侮,所以反侮亦称反克。相乘和相侮都是不正常

21、的相克现象,两者之间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乘与相侮的主要区别是:首先是按五行的相克次序发生过强的克制,从而形成五行间相克关系的异常;后者则是与五行相克次序发生相反方向的克制现象,从而形成五行间相克关系的异常。两者之间的联系是在其发生相乘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侮;发生相侮时,也可以同时发生相乘。如:木过强时,既可以乘土,又可以侮金;金虚时,既可以受到木的反侮,又可以受到火乘。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2.说明脏腑间的病理影响3.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1)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条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

22、的特性,故以肝属“木”;心阳有温煦的作用,火有阳热的特性,故以心属“火”;脾为生化之源,土有生化万物的特性,故以脾属“土”;肺气主肃降,金有清肃、收敛的特性,故以肺属“金”;肾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水有润下的特性,故以肾属水。(2)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五脏相互资生,相互制约。(3)说明人体与外界环境四时五气以及饮食五味等的关系。总之,五行学说应用于生理,就在于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统一性。2.说明脏腑间的病理影响如肝病可以传脾,是木乘土;脾病也可以影响肝,是土侮木;其他脏器的病变也是如此。3.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在疾病诊断上的应用 从本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本脏病。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可以诊断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象洪,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从它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五脏疾病的传变情况。如脾虚病人,面见青色,脉现弦象,为肝病传脾;肺病之人,面见红色,脉现洪象,为心病传肺。(2)在疾病治疗上的运用控制五脏疾病的传变 如肝病能传脾(木乘土),预先予以补脾,防其传变。确定治疗原则 制定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方面,如培土生金法,是用健脾益肺的方法,适用于脾失健运而肺气虚弱的病证。此外,在针灸和精神疗法方面,都可以利用五行的克制作用来选穴和调节情志。如悲可以胜怒,是因为悲为肺志属金,怒为肝志属木的缘故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