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锦九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锦九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锦九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设计说明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关于估算的学习目标是“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要落实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认识估算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本课的设计中,首先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要用到除法估算来完成。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估算经验,自己尝试着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对除法估算有一个建构的过程。紧接着让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面对具体情境进行估算,通过对“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和“多少个纸箱能装下?”这两个问题的分析,培养
2、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和父母外出旅游时留心在宾馆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了吗?1课件出示教材29页例8。思考:(1)从例8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2)问题中的“大约”是什么意思?(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自由发言,大约就是大概的意思,结果要进行估算,得数不能用“”连接,要用“”连接)(3)鼓励学生分析题意,独立列出算式,并说一说这样列式的理由。(2673)师强调说明:问题中“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不需要算出准确结果,只需要进行估算,求出近似值就可以了。2揭示课题。这样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呢?这节课我们就应用除法的估算来解决
3、问题。(板书课题)自主预习,探究算法1引发思考。师:你会估算2673的结果吗?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1)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2673003003100(元)2673100(元)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100元。267270270390(元)267390(元)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90元。(看除数,想口诀)(2)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小组讨论两位同学的解答合理吗?为什么?因为不需要算出准确的钱数,所以两种结果都是合理的。第二种方法估算的结果更精确一些,准确结果应该比90少,比80多。(3)总结估算的方法。(课件出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先把被除数看作
4、与它接近的整十、整百、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再口算出结果。(4)明确:解决同一个问题,如果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就可以采用。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和探究使学生明白,估算时要看除数,想口诀,找到和被除数最接近的整十、整百、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数,选择合理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2解决问题。(课件出示教材30页例9)(1)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说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2)问题中的“够装”是什么意思?(3)小组合作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182180,182820,需要的纸箱肯定超过20个,所以18个纸箱装不下182个菠萝。1820,208160(个),2
5、0个纸箱只能装160个,所以18个纸箱肯定装不下。(4)组织学生对以上的估算过程和方法进行比较。(课件出示)第一种方法与例8的把被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的方法一样;第二种方法是把纸箱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数,再乘每箱装的菠萝个数,然后和菠萝总数进行比较。设计意图: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估算空间和交流机会,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自主探索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30页例9下面的问题:多少个纸箱才能装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答)2完成教材31页1题。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估算的一般方法,提高估算能力。3完成教材31页2题。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感受估算在实际
6、生活中的应用。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只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就可以把学到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生活中。小学数学教案篇2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全年以和每个月的天数。2在观察年历的活动中,培养收集、处置信息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实录:师:今天是几月几日?生:3月9日。师:这是很平常的一个日子。但一年中总有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是很特殊的一天。这一天是你的生(脱口而出):生日。师:你能在年历上找到你的生日吗?圈划出来,看看这一天是星期几?同学在各自的年历上找生日并作圈划(课前,每位同学准备了一张20xx年
7、的年历卡。)师:愿意告诉大家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吗?其他同学根据他所说的日期找出这一天是星期几。两位同学起立说出各自的生日,其余同学判断是星期几。【研讨:“年、月、日”知识是计量知识中与空间知识(长度)、质量和货币知识相并列,衔接较小的时间单位“时、分、秒”之后而学习的较大的时间单位。教材的这种布置顺序是包括了对儿童认知客观实际的正确掌握。年、月、日的概念相对于空间(长度)、质量和货币要笼统、难于掌握一些;相对于时、分、秒的体验又空乏、肤浅一些。但因为生活离不开时间,它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所以儿童的生活之中已积累有一定的年、月、日的初步经验。本课教学从其中选择有较多体验的“日”开始,而至月、
8、年,次第展开。在一般自然的交谈中,刻意地安布一个普通日子的“平常”题眼正反拈联,顺手牵引出与之对立的“特殊”的日子的猜想,使话题与认识的主体同学的相关度一下子得到了提升,从而激活了同学对课题学习的兴趣,使其后对年历片的观察与圈划活动能使同学令行风动、倾心参与。这是教者开课艺术的充沛体现。本课的目标定位对知识层面规定较低,只是要求知道(记住);但对情意领域,教者的眼光又很高远,重视了能力和兴趣的教育培养。这是本课设计着眼点的一大特色。】师:请继续观察年历卡,你发现些什么了?生:每个月后都有空缺。师:哦,你看出了每个月的日期排列有特点。生:一年有12个月。教师板书:一年有12个月。生:2月有28天
9、,其它各个月有30天,有31天。师:你是怎么看的?生:一个月的最后一个日期数是多少,这个月就有多少天。师:说得真好!20xx年的各个月有多少天,请大家观察年历,再填写数学书第17页的表格。月份123456789101112天数同学填写后,指名报各月的天数,同学核对。一位同学说:他的年历上,7月是30天。教师接过同学的年历看,发现日期的排列有些特别,因最下面一行没有空行,遂把31排到了最上面一行。同学没看懂这种有些特别的排列法。教师随即视频展示这一位同学所带的的年历,并引导其他同学观察、辨析这个月有多少天。小学数学教案篇3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
10、做出角。2、使学生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教学重点:1、认识角。2、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1、能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2、会比较角的大小。学具教具准备:钉板、皮筋、彩纸、硬纸条、折扇、剪刀、三角板、钟面。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再过几天就是小明的生日了。星期天,小红和小华相约在一起做一些漂亮的手工作品送给小明作生日礼物。瞧,他们做得多认真啊!(出示主题图)桌面上有很多物品,仔细看,这些物品上有没有我们以前认识过的图形啊?
11、(闹钟的面是圆形、纸工袋的面是长方形)这些物品中还藏着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同学们想不想认识它?(出示剪刀、三角板、闹钟图)评:教师创设小明过生日这一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在观察各种实物图形的基础上,教师的一句简短的问话这些物品中还藏着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同学们想不想认识它?激起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一)角的特征1、认识角。到底新朋友藏在哪儿呢?(拿出剪刀,开、合)剪刀的开口就形成了一个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角。(电脑闪现)三角形纸上也有角。(拿出三角形纸指)三角形的这里也是一个角。(电脑闪现)剪刀、三角形纸上都能找到角,那么钟面
12、上哪儿能找到角呢?(拿出实物钟,转动指针)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能形成一个角。(电脑闪现)我们一起来看这三个角。(电脑演示从实物中抽象)仔细观察:这三个角有什么特点呢?(相交于一点,两条边都是直的)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2、画角。角怎样画呢?画的时候,我们先画一点,这是它的(顶点)再从顶点画一条很直的线,这是它的(边),再从顶点起往不同方向再画一条边。这样,(用手指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图形就是角。评:生活中学生对角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角的.几何图形的认识还是第一次。教学时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剪刀、钟面、三角形纸等实物上找角,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仔细观察屏幕,利用多媒体动感演示
13、,抓住角的本质属性,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特点,再通过观察角、画角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特点。3、找角。(1)拿出三角形纸。在这个三角形里我们已经找到一个角了,你还能在这个三角形里找出其它的角吗?(个别上来指一指,说出顶点和边)(2)不仅在剪刀、钟面和三角形纸上能找到角,生活中还有物体上也有角,你能在你身边找一找、摸一摸,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吗?(自由说一说,全班交流)(3)看到小朋友们找到了这么多的角,老师也想参与进来,欢迎吗?(出示金字塔、高压电塔、五角大楼等图片)你们想看哪一幅图?(逐一出示,稍作介绍,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角)(4)小结:生活中藏着很多
14、角,只要做个有心人,还能发现更多。评:在初步认识角的本质属性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找身边的角,再让学生欣赏金字塔、高压电线杆、五角大楼、战斗机、桥梁等物体中的角,使学生了解到建筑物上、艺术品中、军事武器及日常生活中处处有角,学生不仅深化了对角的认识,同时也体现了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的思想。(二)做角。1、提出要求:老师给每组发了一些材料:有小棒、皮筋、钉子板、纸条、图钉、彩纸等,请组长带领,小组合作用这些材料做角,并且指出所做出的角的顶点和边。看哪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做得多、做得好,并且说得好。2、汇报交流,展示各组作品。3、小结:同学们可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种做角的方法,虽然它们材料不同,大小不
15、同,但他们表示的都是角。评: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存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直观感知角的基础上教师又提出明确的做角要求,在小组同学合作下,通过拉一拉、拼一拼、搭一搭、折一折学生进一步体会角的特征,在合作交流中认识到做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过汇报、展示,也使教师了解到学生对角的认识程度和掌握情况,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获得了自己去探索数学知识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三)角的大小。1、拿出学生做的活动角,慢慢拉大一条边,问:现在角和刚才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大了)继续拉大,问:现在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得更大了)慢慢合拢一条边,问:现
16、在角有发生什么变化了?(变小了)小结:看来角是有大小的。那么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2、出示四面钟,你能看出钟面上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为什么?那么2、4号钟面上的角哪个大呢?(学生出现争论)究竟哪个角大,你有什么好办法判断出来吗?小组里商量一下。(提醒:看看你身边有没有什么可利用的工具。)3、交流汇报各小组想法。(数格子,用硬纸条做的角比,用纸折出的角比)4、结合学生回答,教师重点用电脑演示书上介绍的重合方法。(四)角在生活中的应用。1、刚才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角,那么角在我们生活中究竟有什么用呢?2、出示挖土机工作图、学生用指甲钳剪手指甲动态图,先让学生明确角在
17、哪里,再仔细观察,说明角的大小变化有什么用。3、除了这些,你还找出一些角的大小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吗?(小组交流)评: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本节课的最后环节,教师出示挖土机工作时的场景录象、剪指甲时指甲剪的运动过程等让学生看到,由于角的大小变化解决了实际问题,由此更进一步了解角在现实中的作用,体会角的重要性。三、全课小结。(略)总评: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引出新知。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本节课开头教师有意识地设计学生认识的图形,剪刀、钟面、
18、三角形纸等,从中让学生自己找出所要学习的新朋友角。教师巧妙运用多媒体,出示实物图并用红线画上角,再利用多媒体演示去除实物中角的非本质属性,抽取角的本质属性,引出角的图形,帮助学生建立角的表象。利用动画效果,演示物、形的分离,既贴近实际有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能帮助学生建立起角的概念,并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2、注重动手操作,实施合作交流,经历探究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教师重视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做角,这样既加深对角的认识,又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教师组织汇报交流,给学生创设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由被动接
19、受变为积极发现,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增强认识能力,提高认识水平。2、数学联系生活,数学回归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点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多处让数学问题联系学生实际,如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角,观察各种建筑物、桥梁、路标、金字塔中的角,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课尾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重要性。如挖土机、指甲剪的工作过程中都由于有角度的变化从而解决了实际问题,教师还让学生找出一些角的
20、大小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此时课堂气分活跃,学生找到的实例超出了教师的估计范围,达到了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小学数学教案篇4一、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进一步掌握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感受运算顺序的必要性,准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2.教学难点: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集智式备课(一)基础训练【口算】245=324=8+27=9003=604=72-44=453=85+28=【解答题】用小棒摆
21、8个六边形,共需要多少根小棒?(二)新知学习【典型例题】例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1、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2、小组交流。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引导学生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3、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运用知识迁移类推,学会知识。4、学生汇报。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并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意义。5、教师用线段图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6、教给方法:我们可以用画线段图、简图等方法来帮助我们理清解题思路,保证准确的解决问题。【小结】如果在一道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者乘、除法,都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在解决问题时
22、,可以用画线段图、简图等方法来帮助我们理清解题思路。(三)巩固练习【基础练习】1、直接写出计算结果。37+12-20246790-52+28624328548-13+52、划出下面题目的计算顺序并计算任意两题。192+8+157453054290-68+9516005090143-45-5724530434782402043、啄木鸟医生(判断并改正)850252345-164+36=95050=345-200=19=1451、课本P5做一做1、图书馆里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46本,还回25本。现在图书馆里有故事书多少本?【提高练习】1、先计算,再列出综合算式。24012=236+70=237
23、+263=12514=175025=2536=20+1750=943-306=900-500=2、列综合式计算(1)4除900的商减224,差是多少?(2)504加140除以28的商,和是多少?(3)比一个数的3倍少12是60,这个数是多少?3、课本P8练习一4、4、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小张有8张10元的。小王有18张2元的。?【拓展练习】1、用两种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只要求列式不计算)(1)过年了,小兰用压岁钱为自己的小图书馆购买了一批课外书。小图书馆有2个书柜,每个书柜有6层,每层放了15本书。现在小兰的图书馆里有多少本书?(2)2、(四)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1、39+4
24、6-18=4974=73-45+27=1849=2、一件儿童上衣48元,一条长裤比上衣便宜9元,一条裙子又比长裤贵5元。这条裙子多少钱?小学数学教案篇5教学目标: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教具准备:学生准备圆柱,师自制圆柱体侧面展开纸,一张长方形纸。切好的圆柱形萝卜,水果刀。教学过程:一、复习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r或C=d)2
25、.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1)半径是1米(2)直径是3厘米(3)半径是2分米(4)直径是5分米二、认识圆柱特征1.整体感知圆柱(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2.圆柱的表面(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3.圆柱的高(1)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
26、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2)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3)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4)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装满牙签的塑料盒,问:这些牙签是圆柱的高吗?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初步感知: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深化感知:面对这数不清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得出测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同时课件上的圆柱体闪烁边上的一条高.也可以用笔筒来教学圆柱的高。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
27、、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2)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学生再观察上述过程.(用彩色线条突出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转化成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讨论:平行四边形能否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想一想: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引导小结: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
28、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三、巩固练习1.做第11页“做一做”,指出圆柱体的底面,侧面和高。2.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2题找出圆柱体。3.15页第3题,想一想,折一折,能得到什么图形。4.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4题。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四、布置作业完成一课三练P15的1、2题。小学数学教案篇6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35-37页。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的第二课时。主要帮助学生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创设情境,借助小数点搬家的规律来解决相关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路,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用知识解决实
29、际问题。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小数,已经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在这个基础上学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没有太大的难度。基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设置“小数点搬家”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设疑引趣到创设情境、激发探索、归纳发现、形成知识、实践应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归纳出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应用这个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能解决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亲历小数点向左、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过程,体验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0、的成就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多媒体,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素养。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难点:探索概括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准备:多媒体,预习卡,数字卡片,小圆片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生:喜欢。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小数点搬家”。师:在美丽的大森林里,蚂蚁开了一家快餐店。你看,它的快餐一份卖0.01元。开张之后,生意非常火爆。可是过几天蚂蚁一算账就郁闷了:不但没有赚钱,反而是亏了很多钱。小数点也很不高兴,心想:我办搬搬家吧!于是,它向右轻轻一跳,快餐一份就变成了0.10元。客人虽
31、然少了很多,可是蚂蚁一算账很开心,因为赚了一些钱。小数点也很高兴,心想:这肯定是我搬家的功劳,我再搬搬家吧,让你发大财。于是,它又向右轻轻跳了一下,这时候快餐的价格就变成了0.01元。这下可糟糕了,一个客人也没有了。【设计意图:借助教材中“蚂蚁快餐店”的情境讲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强烈的求知欲。】一、讲授新课(一)小数点向右移动:1.师:同学们,在这个故事中,为什么客人会越来越少呢?生:因为快餐价格越来越贵。师:为什么价格会越来越贵?生:因为小数点在向右搬家。师:小数点向右搬家,在数学上我们就叫做“小数点向右移动”。2.(ppt出示快餐的三个价格:0.01元0.10元1.00元)师:
32、这是快餐的三个价格。同学们观察这三个数,小数点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生:0.01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0.10,0.10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1.00,从0.01到1.00小数点一共向右移动了两位。【设计意图:由“快餐价格”的变化的观察来理清图意,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师:小数点移动一位、两位,数的大小就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规律呢?昨天已经让同学们预习了,通过预习,你得到什么结论?生:从0.01到0.10,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的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从0.01到1.00,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到的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四人小组讨论交流。3.小组汇报验证结论的方法预设:(1
33、)改写为以元角分为单位因为0.01元=1分,0.10元=1角=10分,1.00元=10角=100分,所以0.10是0.01的10倍,1.00是0.01的100倍,验证了结论。(2)利用数位顺序表。0.01、0.10、1.00,这三个数的计数单位都是0.01,所以0.10中有10,个0.01,1.00中有100个0.01,所以0.10是0.01的10倍,1.00是0.01的100倍。(3)利用面积模型进行说明0.01是把1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1份,所以1是0.01的100倍;0.1是把1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1份,所以0.1是0.01的10倍。(4)其他方法(如有学生改写为以米、分米、厘
34、米为单位进行说明)【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去发现、体验、创造,最终获取新知;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学习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4.师:同学们,我们刚才用这么多的方法,说明了0.10是0.01的10倍,1.00是0.01的100倍,其实就是说明了这两个规律。(ppt出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的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到的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学生读一读这两个规律。师:要是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呢?生:得到的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ppt出示:.)师:同学们,老师这里用了省略号,我省略了什么?生:按照这个规律往下
35、推导还有很多。师:同学们,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的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要是我想把一个数扩大到原数的10倍,这时候要怎么办?生: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师:比如0.0110,这时候,只要把0.01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的数0.1就是0.0110的积。类似方法教学0.01100=,0.011000=(强调数位不够,添0补位)【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归纳,学生对知识更加清晰;举一反三让学生学会按照规律类推出新知识。】5.及时练习:口答:(1)把0.0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1位,得到的数扩大到原数的()倍。(2)把1.045的小数点向()移动()位,得到104.5,扩大到原数的()倍。你会算吗
36、?0.7810=0.35100=0.821000=【设计意图:及时练习让学生所学即刻得到巩固。】(二)小数点向左移动:1.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的数是比原数扩大了;要是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的数可能是?生:缩小了。2.师:同学们来看,这是1,1的小数点在哪里?生:1的右下角。(ppt出示:小数点搬家教学设计(李莉))师:仔细观察这三个数,1是怎么得到0.1和0.01的。生:1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0.1,1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到0.01。师: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我们得到重要的规律,那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呢?把你发现
37、的规律和同桌说一说。3.生说说发现的规律:预设1: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的数缩小到原数的1/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到的数缩小到原数的1/100。预设2: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的数缩小到原数的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的数缩小到原数的100倍;(此时师纠正:缩小10倍、100倍的说法缺乏科学性,我们应该说缩小到1/10,1/100)4.小老师上台解释:为什么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的数缩小到原数的1/10。结合面积模型大致做如下解释:小数点搬家教学设计(李莉)师补充:把1平均分成10份列式应该是:110。缩小到原数的1/10,其实就是110.师:如果想把一个数缩小到原数的1/10
38、,比如110=,应该怎样才能得到商?生:把1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师:(结合ppt演示讲解)把1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整数部分空着怎么办?生:添0补齐数位。5.类似讲解: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到的数缩小到原数的1/100。【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正确的表象,并利用数学中最重要的方法比较法,探索、归纳出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从而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的目的。】6.及时练习:口答:(1)把54.2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这个数缩小到原数的()(2)把54.2缩小到原来的1/1000是()你会算吗?12.610=40.1100=70.5
39、1000=【设计意图:及时练习让学生所学即刻得到巩固。】小学数学教案篇7【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2.在比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教学方法】引导法。【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1.什么是比?(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2)小明身高1.2米,小张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张身高的比。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12:161/3:2/54.5:2
40、.710:6二、探索新知1.用ppt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1)观察课本情境图。(不出现相片长、宽数据)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图中图片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你知道这些图片的长和宽是多少吗?(3)这些图片的长和宽的比值各是多少?A.64=B.32=C.38=D.128=E.122=(4)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D和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126=84,所以就像。A长与宽的比是64,B长与宽的比是32,64=32,所以就也像。2认一认。图D和图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图A和图B两张图片长和宽的比值相等。板书:126=8464=32(5)什么是比例?板
41、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6)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7)找比例。在这四副图片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
42、组成比例?学生猜想另外两副图片长、宽的比值。求出副图片长、宽的比值,并组成比例。如:32=12864=1283.右表是调制蜂蜜水时蜂蜜和水的配比情况,根据比例的意义,你能写出比例吗?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1)什么样的比可以组成比例?(2)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3)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一共可以写多少个不同的比例。三、课堂练习1.分别写出图中两个长方形长与长的比和宽与宽的比,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分别写出图中每个长方形与宽的比,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2.哪几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1518和303648和5201/41/16和0.521/31
43、/9和1/61/18四、课堂小结。(1)什么叫做比例?(2)一个比例式可以改写成几个不同的比例式?【板书设计】比例的认识126=84内项外项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小学数学教案篇8【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42-43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求出圆锥的体积。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3、向学生渗透知识间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联系实际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方面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圆锥的体积计算。【教学难点】圆锥的体积公式推导。【教学关键】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教具
44、准备】简易多媒体、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空心实物各一个。【学具准备】三种空心圆锥和圆柱实物各一个【教学过程】一、复习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2、求下列各圆柱的体积。(口答)(1)底面积是5平方厘米,高是6厘米。(2)底面半径4分米,高是10分米。(3)底面直径2米,高是3米。师:刚才我们复习了圆柱的体积公式并应用这个公式计算出了圆柱的体积,那么圆柱和圆锥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锥的体积。(板书:圆锥的体积)二、新课教学师:圆锥的底面是什么形状的?什么是圆锥的高?请拿出一个同学们自己做的圆锥讲一讲。生:圆锥的底面是圆形的。生: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师:
45、你能上来指出这个圆锥的高吗?师:很好,因为圆锥的高我们一般无法到里面去测量,所以常常这样量出它的高。师:你们看到过哪些物体是圆锥形状的?(略)师:对。在生活中有很多圆锥形的物体。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现在我们再来研究圆锥的体积。请同学们拿出一对等底等高圆锥和圆柱。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研究出等地等高的圆锥和圆柱的体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然后把你的想法放在小组中交流,再分工进行实验。下面我们采用实验的方法来推导圆锥体的体积公式(边说边演示),先在圆锥内装满水,然后把水倒入圆柱内,看看几次可将圆柱倒满。现在我们分小组做实验,大家边做边讨论实验要求,如有困难可以看书第23页。出示小黑板:1、圆锥的体
46、积和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2、圆锥的体积怎么算?体积公式是怎样的?学生分组做实验,老师巡回指导。师:我们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在你们做实验用的圆锥的体积和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生: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生:圆锥的体积是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权的1/3。板书:圆锥的体积等于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师:得出这个结论的同学请举手。(略)你们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生:我们先在圆锥内装满沙,然后倒人圆柱内。这样倒了三次,正好将圆柱装满。所以,圆锥的体积是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师:说得很好。那么圆锥的体积怎么算呢?生:可以先算出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用底面积乘以高,再除以3,就是圆锥的体积。师:谁能说说圆锥的体积公式。生:圆锥的体积公式是V=1/3sh。师:老师也做了一个同样实验请同学认真看一看。想一想有什么话对老师说吗?请看电视。师:请大家把书翻到第42页,将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句圈圈划划,并说说理由。生:我认为圆锥的体积V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句话很重要。生:我认为这句话中等底等高和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