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就业之我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失地农民就业之我见.docx(4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失地农民就业之我见 第一篇:失地农夫就业之我见 失地农夫就业之我见 随着我镇经济的快速进展,在项目建设中通过政府征用了大量的土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进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导致了我镇一部分农夫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合理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政府亟待探讨的重点课题。 一、我镇农村劳动力失地和失业状况 我镇总人口共有7.8万人,其中5.2万是农夫。由于近年来,为支持全镇经济建设,征用了大量的农业用地,用于新上项目建设。目前,除去 7、8个山区村,其他近二十个村、社区要么已经被占了,要么已经列入城市进展规划区。据调查在失地农夫中,多数村的失地劳动力再就业状况比较好,大部分已从事 二、三产业,主要是建
2、筑业、服务业。但是,也有个别村的失地劳动力失业状况比较突出,还有相当一部分失地农夫处于失业状态。 二、失地农村劳动力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就业观念陈旧。目前一部分失地劳动力安于现状,不是用获得土地赔偿金作为原始资金进行一些力所能及地经营活动,而是坐吃有限的土地赔偿金,成天无所事事。一旦土地赔偿金被用完,这些人的生计将成问题。 三信息不灵,找不到挣钱的门路。由于一些农夫与外界接触少,缺乏沟通。失去土地后,不知道干什么好,特别仿惶。 1 想外出打工应当干什么;想在家门口创业,不知干什么挣钱;想学技术不知到哪去学。 四就业服务网络需进一步加强。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等就业服务网络建设滞后,在确定程度上
3、制约了失地农夫就业工作的开展,影响了此项工作的进程。 三、解决农村劳动力失地和就业问题的主要对策措施 一引导失地农夫破除陈旧观念。从加大宣扬力度入手,关心失地农夫树立新的就业观念。宣扬就业政策,以晚会、学问竞赛等群众喜闻乐见活动为主要形式,大力宣扬就业政策,典型引路。选择一批失地不失志,自食其力创大业的先进典型农夫,实行新闻报道、巡回做报告等形式,进行宣扬表彰,树立失地农夫就业典范。关心我镇失地农夫破除要我就业的陈旧观念,树立起我要就业的观念,学习典范,主动主动的去寻求就业门路。 二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素养的培训。 依据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调整和改革各类培训机构。接着利用“三下乡、科技普及等有效
4、形式,灵敏地开展好用技术培训;调动农村劳动者开展个人培训,自我提高职业技能和创业实力的主动性,并发挥“能人带动培训的效应。 三加快探讨失地农夫社会保障工作。 结合本镇实际,激励他们参加养老保险,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五强化对失地农夫的就业服务。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利用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技术,刚好收集、整理、发放各种就业信息,建立起镇、村两级劳动力就业服务信息网络。 六支持乡镇个体私营企业进展。进一步落实好激励个体私营经济进展的各项政策,主动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加大投入,上新项目,扩大规模,增加就业岗位,吸纳当地的失地农夫就业。 其次篇:失地农夫再就业 关于云南省玉溪
5、市易门县失地农夫再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杨葵 时间:2022/2/10 地点:玉溪市易门县 调查状况: 2006年以来,我县 共组织供需见面沟通会21场次,为66户用人单位供应就业信息531条,农村劳动力进场沟通2490人次,446人全县组织农村劳动力培训27期4460人,共开发就业岗位1674个,向省内外输出农村劳务人员3121人,关心特殊困难群体对象实现再就业282人,全年实现劳务收入9160万元,使农夫人均纯收入增加60元。今年上半年共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450人,其中在县内就近就地转移950人,转移到县外省内的310人,转移输出到省外的190人,实现了再就业,引进陶瓷、建材、食品
6、加工等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51个,先后建成了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目前共有规模以上矿冶企业16家、陶瓷生产企业14家、水泥等建材生产企业4家、食品加工企业10家。截止2007年上半年,从第一产业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达21747人,其中县内就地转移14192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5.3%,其中工业园区就接纳农村劳动力4198人。上半年务工总收入达8403万元,人均每月644元,农夫工资性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42元达281。 总结成果和存在问题: 2006年县财政为龙泉镇2456名失地农夫补偿了低保金154.78万元,保障了失地失业人员基本生活。 地农户建立了经济档案,建立了一批信誉村、信誉组和信誉
7、户,2007年上半年授信农村信誉贷款金额11854万元;主动开展农村小额信贷扶持,投放资金572万元、扶持人员289人,使农村劳动力纷纷自主创业,为脱贫致富奔小康注入了源头活水。主动探究完善农村保障机制,建立了易门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方法,因城市建设、工业进展等失地农夫,只要符合低保条件的都纳入了救助范围。 但任然 存在部分问题,补偿资金过少、缺乏,不能刚好返还失地农夫;资金支配不均等;少数农夫不适应新工作环境,就业质量低,待遇不好。 1、一些失地农夫就业观念相对落后,缺乏艰苦创业精神。往往“脏、“苦、“累岗位不愿干,加之缺乏就业技能,即使能找到就业岗位也很快因不适应技术更新被淘汰。
8、 2、由于失地农夫的文化素养普遍较低,劳动技能比较单一,大部分失地农夫年龄偏大,给就业带来确定的难度。 3、政府缺乏系统的征地后就业配套政策和完好的培训措施,出现失地农夫盲目就业,无序竞争的现象,不仅薪金收入低,而且失业也较快。 4、根据现有政策规定,能享受保障的失地农夫,女性年龄在55周岁、男性年龄在60周岁,而在这年龄之前,无收入来源或丢失劳动实力的失地农夫不能享受低保,这部分人在享受低保前生活无着落;即使到达标准能够享受的,每月仅靠80元的低保,远远低于目前城市的最低生活水平,难以维持生活。 缘由、规律分析: 一 政府的缘由这主要是政府缺乏对失地农夫的引导和扶持。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群
9、众利益无小事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各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提出的基本要求,指明白各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奋斗的目标、方向。但从我们的实际调查状况来看,当地政府还缺乏对失地农夫的引导和扶持。政府征用土地,给失地农夫发足土地或者说青苗补偿款后,似乎划清了农夫与土地和农夫与政府的关系,失地农夫突然间变成了被边缘化的自谋职业者。政府没有担当其对失地农夫进行就业技能培训、项目建设就业或其他安置措施的责任。丢弃传统务农产业、缺乏产业转型意识和劳动技能的失地农夫,面对花花绿绿、较为繁华的市场,很难谋得有稳定收入。 二 村委会的缘由在我国的政体结构中,村委会是贯彻党和政 府各项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实践“
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和推动者,是村级行政管理的实施者和村务集体经济管理的主体。合理合法地组织和管理村务收入,有嗷地配置村务支出,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是村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责。 三 失地农夫自身的缘由 1、 缺乏产业转型意识和技能。 2外出务工受到语言障碍的影响 3缺乏资金的运作实力。 总结: 农夫以土地为生,以耕种为主业。农夫一旦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自己的职业,为了生存和进展就必需另谋职业,即谓再就业。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 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夫群体在逐步扩大,失地农夫再就业问题也日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应做到: 一、强化相关部门对失地农夫就业重要性的相识。各相关
11、部门应把解决农夫就业当作城市化进程中的大事来抓。建议由政府牵头,有支配地实施“失地农夫就业工程,实现多形式、多渠道就业。 二、将失地农夫纳入城镇就业范畴。失地农夫拿到补偿款犹如国有企业职工买断工龄一样,实质均是失业,然而工人能享受再就业政策的各种实惠。 三、合理分担失地农夫就业责任。从我管理处现有占地状况看,农夫为了国家和地方建设失去了土地,也为外来商业、企业进展担当了失地风险,但在就业问题上,失业冲突的焦点、解决就业的实力、实现就业的压力,统统集中在管理处。 四、激励失地农夫自谋职业,并通过职业培训提高失地农夫就业素养,激励失地农夫通过创业来推动就业。受传统思想、劳动技能及文化素养的影响,失
12、地农夫在择业方面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 五、建立失地农夫就业保障基金及相关政策。在失地农夫未能实现充分就业前,建议政府发挥财政资金转移支付的功能,建立失地农夫就业保障基金。 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议依托市、区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建立失地农夫就业服务中心,担当与城镇就业中心相应的职能。 七、预留进展空间,为失地农夫拓展就业区域。管理处各中小企业始终是解决农夫就业的重要力气,但在一些大规模失地的地区,许多适合当地农夫就业的中小企业在拆迁中被迫消亡,进一步加剧了安置失地农夫就业。 第三篇:失地农夫就业问题探讨 失地农夫就业问题探讨 张彦丽* 王峰 山东工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山东烟台,264005;山
13、东工商学院法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失地农夫大量涌现。他们“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处于贫困的边缘。就业是解决失地农夫问题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当前失地农夫就业状况和影响失地农夫就业的因素,为解决失地农夫就业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失地农夫 城市化 就业 社会保障 Research on the Employment of Land-expropriated Farmers Zhang YanliWang Feng (School of public management, school of law, Shandong Business and Technical C
14、ollegeyantaiShandong ,264005 )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a large number of land-expropriated farmers are emerging. They are on the brink of poverty by no land, no jobs and no minimal security. The employment is the ke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and-expropriated farmers. At firs
15、t I analyze of the current employment status of land-expropriated farmers and factors of influencing their employment. Then I put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employment of land-expropriated farmers.Key words: land-expropriated farmers; urbanization; employment; social security. 土地作为农夫
16、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事实上是农夫从事农业生产这种职业的依托,是农夫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失去土地,不仅意味着农夫失去生活来源,而且意味着农夫失去了其收入主要来源的职业。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被大量征用,催生出一个急剧膨胀的社会群体失地农夫。但由于我国征地制度不完善,补偿标准过低,加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致使农夫在失去土地后,不得不游离于城市与农村之间,造成了“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局面,成为城市化浪潮中一个浩大的弱势群体,严峻影响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进展。目前征地时安置就业的仅有2.7%参见表1。而货币安置的补偿标准又过低。与此同时,绝大多数失地农夫具有剧烈的就业意愿
17、。由数据显示,河北迁安、高碑店市的失地农户有80%以上反映就业困难,山西省有55.6%的失地农户迫切盼望有就业机会。可见,失业是失地农夫普遍面临的最大问题。“民以食为本,以业为基,因此就业是解决失地农夫问题的最正确途径。 一、当前失地农夫的就业状况 1、失地农夫无业状况较为严峻。据有关调查说明,全国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失地农夫与其他群体相比较,其失业率都比较高。2003年国家统计局农调队对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调查显示:征地时安置就业的有2.7%;外出务工占24.8%;经营 二、三产业的有27.3%;从事农业生产的有25.2%;赋闲在家的占20%。而这部分接着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
18、的耕地已经由征地前的平均每人1.13亩削减到征地后的平均每人0.36亩参见表2。这人均0.36亩的耕地已经无法维持基本生活,他们实际处于隐性失业状态。可以说,赋闲在家或接着从事农业的45.2%的失地农夫事实上也处于无业状态。 *作者简介:张彦丽1978,女,黑龙江牡丹江人,山东工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老师,社会保障专业硕士,主要探讨方向为社会保障学,E-mail:yanlizh6565yahoo .cn。 2、失地农夫就业不充分、就业渠道少、就业缺乏稳定性。 首先,失地农夫的就业不充分现象比较普遍。不充分就业是指有就业愿望和实力的劳动年龄段男子和妇女不能充分得到有酬劳的、自由选择的、生产性就业的就
19、业水平。不充分就业不同于失业,不是完全失去工作岗位,而是劳动力利用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饱满,是劳动力资源利用不充分的表现。我国在1995年确定了不充分就业的统计定义:不充分就业是指非个人缘由,在调查周内工作时间不到20小时,并情愿从事更多工作的人员。可以说赋闲在家的劳动力中的失地农夫基本都符合这三个条件。浙江省统计局在2003年作的一项调查说明:土地被全部征用的农户,基本赋闲在家的富余劳动力比例更大,占调查户全部富余劳动力的68.5%。 其次,失地农夫的就业渠道少、就业缺乏稳定性,就业转失业的比例过高。经分析,失地农夫的就业渠道较少,大致可以划分以下两类:一是通过“招工安置或“自谋职业在本地企业
20、务工,开店经商或在当地从事个体经营。这种工作外表上看似稳定,但是一方面这类具有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志气、技能与资金支持的失地农夫数量比较少;另一方面,这些农夫有的会随着企业转制、技术进步以及企业用工制度的市场化,由于自身缺乏学问技能而面临下岗与失业;二是外出做建筑工人、跑运输、搞装修、干零活、摆地摊、装卸等短期的临时性的工作。这类工作是大部分失地农夫选择的就业方式,但是很明显这种方式很简洁由于受季节性或者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就业不充分或者干脆造成失业。据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调查,在全省历年征地已得到就业安置的42.94万人中,到2003年底处于失业状态的人数为24.46万人,占征地时
21、已得到就业安置人数的56.96%。另据浙江省人民政府探讨室课题组统计,杭州市江干区历年征用土地招工安置4916人只占应招工安置人员的72.67%,目前已有80%下 岗回村。失地农夫的回流,确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的社会稳定。 3、失地农夫就业责任分担不合理。 在占地与解决就业的互相关系上,内在要求是谁占用土地谁就应担当对失去土地的农夫的就业问题。而如今占用土地的状况是既有国家占地,也有地方占地;既有本村建设占地,也有外来企业占地。农夫为支援国家和地方建设,为外来企业的进展失去了土地,却没有一方担当农夫就业问题的责任。各级政府的忽视、外来企业的漠视,土地被征用之后留给地方的是大批就业无门的农夫和由此
22、引发的上访事务,这也是在征地谈判过程中未能重视对即将失去土地的农夫今后就业问题的结果之一。 4、失地农夫的收入水平普遍下降。 2003年国家统计局农调队对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农户的年人均纯收入在耕地被占用前平均为2765元,耕地被占用后为2739元。虽然下降的比例仅为1%。但是,其中年人均纯收入下降的农户占到总数的46%之多。可见,失去土地使接近五成的农户的家庭收入受到影响。而且大部分农户随着城市化搬进楼房之后,水费、电费、卫生费、物业费、燃气费、取暖费、有线电视费、电话费等固定支出接踵而来。加之,土地被征用前农夫家庭食品消费如粮、菜主要依靠自己种植,而如今需要从市场
23、购入,这样一来食品消费的增加也导致了失地农夫的固定消费支出。尤其对于征地后收入降低的农夫,消费支出的增加可谓是“雪上加霜。 5、失地农夫对目前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的满足度较低,尤其不满就业安置工作。 造成目前失地农夫对目前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普遍不满的缘由有很多:我国土地制度改革滞后、现行征地制度存在缺陷、征地过程存在暗箱操作和违规行为、补偿标准低、补偿不到位、补偿费用支配机制不规范,以及征地后安置工作不到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等。而不满足农夫主要是找不到工作、年龄较大和收入削减的那部分。这些外表上看是农夫失地后收入削减以及对年老后的生活产生后顾之忧。然而隐藏在其背后的深层次缘由是失地农夫的
24、就业问题没有解决。农夫失去集就业、养老、最低生活保障为一体的生产资料土地后,却不能和城市人一样获得就业机会农业与非农业户口的区分,没有就业就没有稳定的收入支撑他们将来的生活,极易使他们陷入贫困。 二、影响失地农夫就业的因素分析 1、土地征用过程过快过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交通、能源等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与完善,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土地被大量征用。由于每次征地过程都可谓“时间紧、任务重、涉及人数多、拆迁面积大,从而造成土地征用过程过快过急,失地农夫的就业安置问题被忽视。同时征地拆迁的仓促进行也使失地农夫即没有思想准备,也没有再就业的学问技能与资金的储备,从而无法应对突如
25、其来的就业压力,由此频频引发大批农夫失业和征地拆迁冲突与纠纷。征地拆迁速度过快造成大量失地农夫一时无法就业,他们在同一时间囤积在同一区域内的劳动力市场。这样即干扰了劳动力市场的有序运转,也增加了就业的难度。致使有些地区甚至两到三年内也无法消化这些滞留多年的待业失地农夫。这种状况在大中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和人多地少的较发达地区尤为突出。以北京市为例,位于北京市三环路与四环路内外的第一道绿化隔离带,启动于2000年,2003年基本建成,绿化总面积102.3平方公里,涉及6个区,26个乡镇,91个行政村,339个自然村和3个农场,总人口88.5万。这项工程涉及的征地范围之大,人数之多,时间之短,前所未有
26、。据统计,目前丰台区共有1.8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其中10404人是因为绿化隔离带建设造成的。截止到2003年上半年,朝阳区绿化隔离带地区80个村仅因绿化就导致13191人失业。 2、现行征地安置方式单一,法定安置途径存在缺陷。 现行土地法实施条例规定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实施对被征用土地农夫的安置:用地单位的就业安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就业安置和发放安置补助费给失地农夫自谋职业的货币安置。从目前实际状况看,这三种安置方式都存在缺陷和问题。 第一种是传统的“以土地换就业 的安置方式。即由用地单位一方负责吸纳失地农夫就业。然而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深化,劳动用工制度也已完全市场化,传统模式下被安置就业的失地
27、农夫往往会由于年龄偏大或缺乏技能而在企业转制过程中面临下岗和失业,从而造成就业不稳定或隐性失业状态。 其次种是由失地农夫所在乡村集体负责安置就业的方式。即把征地款付给当地乡村组织,让其妥当安置失地农夫。他们往往通过兴办各种经济实体吸纳失地农夫就业。但是由于农村集体全部制企业产权不明晰,监督机制不健全,管理和技术人才缺乏,融资困难,信息不畅,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败多胜少,导致大批失地农夫就业转失业比例高。 第三种方式是赐予失地农夫一次性货币补偿,这也是目前被实行的最多的征地安置补偿方式。以福州市2000年安置征地农夫为例,货币化安置比例高达82%。根据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统计,1999 年至今,
28、全省因征地农转非427395人,实行货币安置自谋职业的311955人,比例高达72.99%。上述两 种就业安置方式操作耗时久难度大,所以操作简洁的一次性货币补偿方式受到了政府各级机构和用地企业的青睐。但是对失地农夫实行货币化安置,只能解决他们的近忧,却难以化解远虑,尤其是对于就业难度大,养老和医疗风险燃眉之急的大龄失地农夫而言。更何况,一次性货币补偿金干脆发到失地农夫手中可能因他们只留意眼前利益或运用不当而坐吃山空。重庆市农调队的问卷调查说明,超过半数的失地农夫将领到的土地安置补偿费用来补贴家庭日常生活开支,而真正将这笔钱用来进展和投资从事个体 经营的只占一成。 目前我国征地补偿费的计算标准,
29、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用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土地补偿费,标准为该耕地征用前3年平均产值的610倍;二是安置补助费,为该耕地年产值的46倍;三是被征用土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然而进一步剖析觉察,我国现行征地补偿费的计算标准也有待商榷。 首先,这种计算方法没有考虑土地被征用后,由于运用用处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增值价值。特别是当土地被用于房地产、商业、旅游、消遣以及生产企业等经营性建设项目,土地附加值的飙升带给用地单位巨大的收益。有资料显示集体土地经过行政划拨和市场批租所产生的价值增值中,被征地收益方地方政府占有20-30%,开发商占有40-50%,村级组织占有
30、25-30%,而支配到个人的补偿金仅占5%-10%。 而失去这些土地的农夫不但得不到这部分增值收益,就连货币补偿的部分在实际发放过程中,也要受到各级政府巧立名目提留进展基金或收取各种税费等的层层盘剥,最终发放到农夫手中的已寥寥无几。 其次,目前的补偿标准偏低。据有关资料显示,在西部地区的一些城市根据征地补偿安置方法,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费最高标准为1.8万元/人不含青苗和地上附着物补偿,仅相当于2002年当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1.5倍。按目前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计算,只能维持7年左右的生活;按目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计算,仅能维持2年多的生活。假如将1.8万元全额缴费让农夫进入社保,按失地
31、农夫 平均年龄50岁、预期寿命72.6岁测算,每月只能领到60多元的养老金,远远低于当地近郊现行最低生活 保障费180元和城市中档养老金500元的水平。可见,现行征地补偿标精的确偏低。 3、失地农夫择业观念落后、就业技能缺乏,就业培训跟不上,造成就业竞争力弱。 受传统思想影响,失地农夫择业观念落后,尤其年龄较大者对土地有着血浓于水般的深厚感情。长期从事农业生产,使他们养成了保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观念,不情愿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不情愿变更过去的生活方式。因此不能适应征地后的诸多转变,不能面对市场主动出击。即使就业,也不情愿远离家乡,到生疏或者艰苦的地方创业,造成在就业竞争中的失利。 此外,失
32、地农夫文化水平低、技能缺乏,培训跟不上以及地理条件和信息沟通等多种因素的限制,使其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目前在我国4.8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7.3%,初中文化程度占50.2%,中学文化程度占9.7%,中专文化程度占2.1%,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0.6%。1约4.2亿近九成农村劳动力只具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加之目前我国尚缺乏对农夫的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造成就业培训跟不上。不仅制约了我国农业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和技术的快速推广,也影响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进程。而且中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6000万农夫中却大部分是30岁以上的人,其中相当一部分又由于年龄较大、
33、身体不好,缺乏相应的就业技能,受到用人单位的卑视而很难找到工作。 4、城镇吸纳富余劳动力的实力有限。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国有企业改革和高校的不断扩招,下岗失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激增以及新增劳动力、复员转业军人的安置给我国就业带来沉重压力。就业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严峻挑战和亟待解决的主要难题。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失地农夫涌入城镇,这给本来已经形势严峻的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带来巨大的压力。有资料显示,近十年我国已产生失地农夫近3400 万人,而且每年还将以260万人的速度保持增长。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进展,防止经济出现大的起落,是2006年政府工作的重点任务。将“城镇新增
34、就业9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限制在4.6%是2006年经济社会进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限制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质量,国家的诸多的经济政策在促进就业的同时,也在制约着城镇吸纳富余劳动力的实力,从而影响失地农夫在城镇的再就业。 三、解决失地农夫就业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失地农夫的就业问题源于现行征地制度的缺陷、征地安置工作不到位、社会保障建设滞后以及失地农夫自身就业技能缺乏和择业观念落后。因此,解决失地农夫就业问题的关键还要从完善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着手。然后结合征地制度的改革、补偿安置工作的完善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在城市化快速进展的同时,实行各种措施全方位地促进失地农夫就业。 首先,应改革土地征用制度
35、,保障失地农夫权益不流失。 第一,政府应提前做好土地运用规划,加强征地的行政审批工作,合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根据城市进展的需要,将将来5到10年内待开发的土地资源进行分类,然后综合考虑将来运用用处做出规划,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同时将土地运用规划公之于众,使农夫对自己将来的失地状态有个精确地预知和准备。不至于造成因征地过程过快过急使农夫仓促进失业的尴尬境地。并且在征地审批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征地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否与经济持续进展和两个领先的要求相符合,防止耕地被不合理开发。 其次,应建立农业用地综合估价体系。综合考虑被征用土地的自然条件、区位条件、周边环境等因素,将这些指标量化后对农用地进
36、行分等定级。然后根据农用地等级,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农地价格评估体系。这样可以避开土地的低价出让以及因此带来的不良竞争和国家与集体的经济损失。 第三,适当提高土地补偿标准,建立土地补偿标准增长机制。以农地估价结果为基础,以被征用前土地的地上作物价值和周边房地产市场价格为参照,科学合理地确定补偿标准。并根据国民经济与物价指数的增长状况,适时提高补偿标准,保证失地农夫的生活水平不下降。 第四,探究多种安置方式的同时,将就业安置作为重点,保障农夫失地后获得相应的就业机会。除1 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2005年11月15日在中心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主办的以“培育新农夫,服务新农村为主题的“农夫教化创新与进展论坛
37、上的发言。 一次性货币补偿外,各地主动探究“就业安置、“留地安置以及“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障等多种安置方式与配套措施。各种方式在保障农夫权益方面都有各自独特的作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就业安置。为保证农夫失地不失业,各地政府应将农夫的就业安置作为征地安置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在土地出让、招商引资时,将就业安置作为征地的前提条件。本着“谁征地谁安置,谁开发谁负责的原则,与征地单位签订供应确定数量或比例就业岗位的协议,吸纳适龄失地农夫就业。除此之外,城市化后形成的新社区,社区服务业就业空间大,可招纳失地农夫作为保洁工、保安员等参与社区服务与管理。 第五,公开征地过程,建立群众监督机制,提高征地补偿安置
38、工作的透亮度,乡、镇、村必需对征地补偿安置费的收支、运用状况实行村务公开,使被征地农夫具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确保征地的各项费用按时全额到位发放。政府有关部门应对补偿安置过程实施全程监督,真正做到事前防范、事中监督与事后查处结合。同时,应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确保各项征地制度落到实处。 其次,加强文化教化与职业技能培训,转变其就业观念,提高失地农夫自身就业实力。培训要坚持“面对市场、突出重点、因人而异、提高质量的方针,推动“市场引导就业、培训促进就业机制的形成。在组织培训过程中,应留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通过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制定培训方案,确定培训内
39、容,提高劳动力供求的匹配度。有益的阅历是:以市场的需求和农夫的需求来定培训项目,例如江浙等地开展的对失地农夫实行“菜单式和“计单式培训;以竞争定培训机构,例如对就业技能培训机构实行面对全社会的招标制;以补贴促参与,例如对参加就业技能培训的失地农夫,政府赐予确定的财政支持。二是开展多层次的培训。结合失地农夫的年龄、文化水平、性别、求职意愿等不同特点,侧重于文化学问、农科学问、经营学问、职业技能以及创业培训等不同方面的培训,更好地为失地农夫的就业服务。同时,开展教化与宣扬,关心失地农夫树立自强、独立意识,增加就业信念,转变择业观念,变更被动的就业看法为主动出击参与市场竞争,找寻就业岗位的主动的就业
40、看法。 再次,建立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将失地农夫纳入城镇就业管理服务范围,依据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实惠政策,通过税收减免政策和个人自主创业信贷政策,供应就业扶持,促进其就业。基层政府和村级组织要充分发挥职能,建立失地农夫档案,定期组织适龄失地农夫到劳务市场进场沟通,或刚好驾驭用工需求,引导企业优先录用失地农夫。同时,加强与各类职业中介组织的联系,拓宽分流安置渠道。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就业管理服务组织,为失地农夫免费供应求职登记、择业指导、职业介绍、举荐安置等一系列服务。 最终,探究建立失地农夫基本生活保障,并逐步将失地农夫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借鉴南京等地的胜利阅历,提留部分土地出让金,由政府主
41、导,财政兜底,建立失地农夫基本生活保障。由失地农夫根据自身要求和经济状况选择具体的参保档次。在充分考虑失地农夫将来养老和生活问题的同时,针对各个年龄段人员目前生活、就业等状况,赐予不同生活补助费,为失地农夫供应稳定的基本生活保障。同时,还要不失时机地逐步将失地农夫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国家统计局农调队:中国农村经济调研报告2004.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79-81. 游 钧:2005年中国就业报告统筹城乡就业.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63-75. 同. 同. 同. 中国社科院“社会形势分析与意料课题组. 构建和谐社会:科学进展观指导下的中国20042005年中国
42、社会形势分析与意料, 管理世界,20051:17-25. 张亚 郑予捷 潘渝棱,失地农夫就业问题探讨,南方农村.20053:1013. 杜 伟.失地农夫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完善.财经科学.200402:91-94. 张彦丽 工作单位:山东工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通信地址:山东工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264005。 联系电话:135735641 21、13105223789; yanlizh6565yahoo .cn 第四篇:就业之我见 就业之我见 姓名:郝伟 班级:企业管理2022级 就业之我见 近几年,随着全国高校的扩招,在校高校生和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加。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使我国就业形势更加
43、严峻。就业岗位不断削减,高校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高校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 1 高校生就业难的缘由 关于高校生就业难的缘由,我个人认为既有主观方面又有客观方面的缘由。 1.1 结构性冲突,供求错位 调查实证探讨证明,“就业难不是供应大于需求,而是就业结构性冲突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 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转变的市场需求错位。 我国四年一个周期的高校专业设置确定着专业人才的产出量,高校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地区经济进展周期有较大的关联。产业结构调整的后面带来的是职业、职位、岗位的转变,企业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转变速度是高校专业培育人才的2-4倍
44、,形成了人才供需市场配置的时间差。四年前还是社会需求的热门职业,四年后变成了滞销专业,供应与需求错位在确定程度上造成了高校生就业难的主要缘由之一。 二是人才结构失衡,供求冲突加大。 近年来的人才市场需求供应状况反映,各技术等级的劳动力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以机械加工为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致使出现了部分工科类高校生在校期间又到劳动部门开设的技工培训学校学习拿到技能等级证书。 1.2 学生就业渠道不畅 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举荐、熟人介绍、校内和社会的聘请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举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果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
45、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聘请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意毕业生的需求。 1.3 高校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 不少企业拒绝担当高校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聘请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阅历。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高校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确定时间的接着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到达这一要求,只能是高校生个人和家庭担当,而假如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特殊不经济的。 1.4 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目前我国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
46、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让高校生确实受不了。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阅历、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实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好用和低本钱,存在目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状况。 1.5 学生照旧期望过高,观念不实际 高校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22年高校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高校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2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高校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如今薪酬、地域、个人进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而不少高校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意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定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