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导游词.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9065872 上传时间:2022-03-29 格式:DOCX 页数:92 大小:84.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导游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导游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导游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导游词.docx(9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导游词 第一篇: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导游词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导游词 1、丹凤门遗址 丹凤门是大明宫的正南门,它建于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沿用历史长达余年,是唐朝皇帝进出宫城的主要通道。丹凤门上部建有丹凤楼,是皇家公布赦令,实行宴会等大典的重要活动场所。丹凤门北对大明宫主殿含元殿,东西为顺城街,直南为长安城南北长1500米,宽176米的丹凤门大街,与唐大雁塔遥相呼应,构成了唐长安城的重要景观轴线,展示了盛唐皇室的无上威仪。 唐肃宗至德二年,曾改“丹凤门为“明凤门,约四年后复原旧称。丹凤门作为皇帝宣赦的固定场所,每逢宣赦日,门前一侧立高杆,上悬金鸡,一侧臵鼓,百姓聚集门前广场,待

2、皇帝登楼,囚犯在鼓声中被引至门前,赦令宣读完毕,当场释放,唐人杨巨源有诗为记:“丹凤楼前歌九奏,金鸡杆下鼓千声。 如今的丹凤门遗址位于今西安市自强东路道北地区,2005年经考古发掘揭露,丹凤门规模之大、门道之宽、马道之长均为目前隋唐考古之最。发掘出的残存门址由墩台、门道、隔墙、马道、城墙等部分组成,均为夯土结构。实测门阙墩台东西总长74.5米、南北宽33米,共开五孔门道,门道均宽8.5米,道中设石门槛,与史籍中“凤门五开,十扇开闭记载相符。墩台两边宫城内侧各筑一条宽3.5米、长54米的马道用以登城。丹凤门的考古觉察对探讨唐长安城和中国都城考古均有重要价值,被文物考古界誉为“盛唐第一门。 200

3、8年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项目启动后,丹凤门遗址博物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担纲,是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馆为三层框架结构,内部空间用于爱惜展示丹凤门遗址,城楼上用以开展各种仪式活动。为实现爱惜展示建筑的可逆性和到达文物爱惜的要求,建筑结构与遗址边沿距离大于60厘米,城台与城墙部非常表建材为城砖肌理。丹凤门遗址博物馆外墙色调全部选用淡棕黄色,目的是使这座建筑既能表达唐代皇宫正门的形制、尺度、建筑特色和宏伟端庄的风格,又有别于其它仿古建筑。色调上接受浑然一体高度抽象的手法给予遗址爱惜展示建筑有如雕塑感和现代感。 唐李益曾有诗: 大礼毕皇帝御丹凤门改元建中大赦 大明曈曈天地分,六

4、龙负日升天门。 凤凰飞来衔帝箓,言我万代金皇孙。 灵鸡鼓舞承天赦,高翔百尺垂朱幡。 宸居穆清受天历,建中甲子合上元。 昊穹景命即已至,王事乃可酬乾坤。 升中告成答玄贶,泥金检玉昭鸿恩。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导游词 云亭之事略可记,七十二君宁独尊。 小臣欲上封禅表,久而未就归文园。 2、含元殿遗址 含元殿是大明宫中轴线上南起第一座殿宇,属皇宫前朝三大正殿之首,规制宏伟,地位尊崇,与北京故宫太和殿地位相当。 含元殿建成于唐高宗龙朔三年663,自建成起,就成为都城长安的主要标记建筑,称著当时,传名后世。关于含元殿的殿名,按唐人李华含元殿赋所说:“含元建名,易乾坤之说,曰含弘光大,又曰元亨利贞,括万象以

5、为尊。说明含元二字源于易经。武则天时曾改成“大明殿,使殿名与宫名相统一,至唐中宗即位后才复原旧称。 含元殿殿堂坐于三重高台上,台基高3.5米,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东西两侧有翔鸾、栖凤两阁和供大臣登殿的龙尾道。殿、阁之间有飞廊相接,两阁之下有南北排列的东西朝堂、肺石和登闻鼓、钟鼓楼、左右金吾杖院。殿前至丹凤门间有广场和专供皇帝出入宫城的御道。这一建筑组群,构成了唐代大明宫内规模宏伟、礼制庄重的外朝听政区域,是唐王朝的皇权象征和国家标记。 含元殿作为外朝场所,主要用来实行元日、冬至大朝贺仪式,及一些特殊活动。唐朝的元日大朝贺源于古代的朝贡制度,是通过贡物和朝觐的方式来规范中心与地方、宗主国

6、与藩属国之间关系的一种礼仪,而日本、天竺印度等远来之国的朝贡,则属于友好往来与文化沟通的意义。唐朝冬至大朝贺始于开元八年,唐玄宗时起先施行,此后各代皇帝照行冬至朝贺,仪式规模则参照元日朝贺。每逢朝会日,含元殿场面热情,皇太子、文武百官、地方朝集使分别向皇帝拜贺新岁;还有少则数国,多则十国,操着不同语言,穿着不同服饰的外国使节或首领,列队登上含元殿,依次觐拜。每逢此时,含元殿都成为各民族政权开展外交和文化沟通的大舞台。据日本史籍载,曾有日本遣唐使因朝列位次不及新罗今朝鲜半岛,提出抗议,玄宗特许将日本使节调至东列第一,新罗则调到西列其次,留下千古佳话。 唐代诗人每每被含元殿的恢宏气概和大朝会的盛大

7、场面所震撼,留下了许多咏颂含元殿的篇章,如王维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崔立之的“千官望长至,万国拜含元,张祜元日仗诗:“文武千官岁仗兵,万方同轨奏升平。上皇一御含元殿,丹凤门开白日明。更有李华做含元殿赋,洋洋三千言,颂尽含元殿乃至大明宫的气象万千。 可惜的是,至唐朝末年,天下纷乱,硝烟四起,大明宫多次遭受黄巢、朱玫等军阀战乱损毁,含元殿也最终毁于兵祸之中,存世220余年。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导游词 现今的含元殿遗址位于今西安市东北部自强东路以北,唐朝灭亡后,历代都有史地探讨者亲临考察。上世纪初,日本人足立喜六第一次拍下了含元殿遗址全景。 解放后至今的多次考古发掘说明,含元殿遗址整体

8、保存状况基本完好,遗存有主殿的夯土殿基,栖凤阁、翔鸾阁的夯土基址,及部分残损的建筑构件。含元殿址依龙首塬南缘而建,殿基高15米多,雄踞于全城之上,前景开阔。殿身主体东西面阔十一间,75.9米,南北进深4间,42.4米,高3.5米。面积3210平方米,与北京故宫太和殿近似。殿外四周有宽约5米的“玉阶三级,建有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顶,左右外接东西向廊道,与翔鸾、栖凤二阁相连。此二阁为三重子母阙形式,下方为高大的砖砌墩台。由于破损严峻,仅存长约28米的斜坡道,为原龙尾道遗址。含元殿包括二阁在内建筑群总宽约200米,气概恢宏,是最能反映盛唐气魄的物质表达,也充分反映了大唐盛世的建筑艺术水平。 1998-

9、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日本三方对含元殿实施了遗址爱惜工程,形成了如今游人可以看到的含元殿遗址台基。 3、龙首渠支渠遗址 清唐两京城坊考中有记载:“龙首渠,一名浐水渠,隋开皇三年开。西北,分为二渠,东渠北流,经通化门外至京城东北隅,折而西流,入东内苑为龙首池,余水经大明宫下马桥下。龙首渠支渠遗址位于含元殿遗址一层大台南沿以南130米处,为。 大明宫考古发掘后,在含元殿遗址一层大台以南130米处觉察一道东西向的一条人工渠道,已探知区域长度400余米,渠道口宽3.6米,深约1.6米,渠道两壁较陡直,局部有砖砌护岸,渠上又建筑有3座间隔几乎等距的桥梁,中心桥址正对含元殿遗址,东西宽17米

10、;东、西侧桥址正对东、西朝堂,西侧桥址东西长6.85米,中心桥梁应为御桥,东西桥梁则为文武百官上朝前的下马桥。水渠的这种规格建制对后世宫室制度的建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2008年大明国国家遗址公园整体爱惜工作中,对龙首渠及其上御桥进行了展示复原。 4、东朝堂遗址 大明宫内有两座朝堂,为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四月重修大明宫时,分臵于翔鸾、栖凤二阁之下,是含元殿建筑组群的一部分,为百官候朝的场所,太子和宰相也在此会见百官。据考古发掘,东朝堂位于含元殿翔鸾阁遗址南面30米处,遗址坐北朝南,曾经改建和扩大,早期建筑简洁,包含一座大型庑殿和一道东西向墙垣,基台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73米,南北宽12.45米

11、,晚期向东移16余米,东西缩至68米,南北增至16米。 5、西朝堂遗址 大明宫内有两座朝堂,为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四月重修大明宫时,分臵于翔鸾、栖凤二阁之下,是含元殿建筑组群的一部分,为百官候朝的场所,太子和宰相也在此会见百官。西朝堂对应立有登闻鼓,官民若有冤情,可立于肺石下申诉或挝鼓以闻达皇帝,到达昭雪冤情的目的。西朝堂位于含元殿栖凤阁遗址南面30米处,尚未进行考古发掘。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导游词 6、宣政殿遗址 是大明宫中的其次大殿宣政殿,也是大明宫前朝中轴线上三大殿之一,属于中朝正殿。这里是皇帝常朝和百官办事的行政中心,是大唐处理国事的地方,盛大的庆典一般在含元殿实行,宣政殿是真正的权

12、力中心。新帝即位、册封太子、科举殿试、读时令等重要政治活动也在这里实行。大家如今可以看到的宣政殿殿址东西长近70米,南北宽40多米。文献记载宣政殿前院廊南有宣政门、东西有日华门、月华门,院内有钟楼、鼓楼,殿院东西有中书省、门下省、弘文馆等唐朝重要的中心决策、询问机构。从德宗贞元七年(791年)至宪宗元和三年(808年),皇帝每年的五月一日都要在这里大会群臣。京官九品以上,外官因朝集在京者,一律就列,场面极其隆重。 官员们到达这里可不是件简洁的事,全部在大明宫上朝的官员,都要登记在册,登记的内容不仅有姓名官职和年龄,甚至包括身高和形体特征,经过一连串严格确实认之后,官员们最终才能到达大明宫中的宣

13、政殿。 在这里曾经实行过一场特殊的殿试,主考官就是赫赫知名的唐玄宗李隆基。公元712年,唐玄宗刚刚即位就亲自考核吏部最新任命的一批县令,结果一百多位考生当中,只有一人为可造之材,二十多人基本合格,一半之上为滥竽充数之辈,唐玄宗起先下决心改革科举制。 7、紫宸殿遗址 紫宸殿是大明宫中轴线上的第三个主殿,是内朝正殿,为唐代君臣每天议决国事的地方。当时只有五品以上和五品以下的重要官员才有资格被宣召入紫宸殿称为“入閤。紫宸殿也曾实行宴见四夷君长、外国使节,庆贺重大军事胜利,实行制举考试等活动。殿基南北宽近50米,殿址破坏较多,仅东边残存一部分夯土基,西边仅有片段的夯土。 8、麟德殿遗址 麟德殿是宫内宴

14、会乐舞、接见外国使节、设立道场的主要场所,是大唐等级最高的宴会厅。麟德殿大约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间,所以以命名。麟德殿是唐大明宫内规模最大的一处宫殿建筑,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单体建筑,整个宫殿坐落在一万多平方米的大台上,面积到达五千多平方米,建立麟德殿共用了192根柱子,是今日故宫太和殿的3倍。 大家可以看到麟德殿是以前、中、后三殿串联形式布局的,为什么是三殿呢?中国古代建筑由于是土木结构的,梁架的跨度不能太大,这种三殿相连的设计,既解决了梁架的跨度,使宫殿的面积扩大,又解决了建筑的平平稳固和外形的美观。在唐代一千三四百年前建筑一个殿就这么大面积,如此规模拿如今的财力来建筑这个殿都不是一件简洁的事

15、,站在这里大家是否可以感受到唐朝的气息呢? 据说在麟德殿大宴时,殿前和廊下可坐下3000人,并表演百戏,殿前还可以击马球。武则天曾经就在这里接见唐代时期世界各国的来使!公元703年,武则天在此会见并设宴款待日本遣唐使粟田真人,唐代宗曾在此一次欢宴神策军将士3500余人。当时,唐代的官员以能出席麟德殿宴会为荣。 唐朝诗人张籍的寒食内宴中这样描述盛唐时期唐大明宫麟德殿的盛景:瑞烟深处开三殿,春雨微时引百官。这座宫殿代表了大唐盛世的奢华与荣耀,见证了唐王朝一步步走向兴盛的踪迹。 9、清思殿遗址 清思殿,是宫内起居便殿,为皇帝游乐、休憩之地。请看,清思殿殿址仅存基台部分,东西33米,南北宽约29米,基

16、台南端东西各有一斜廊。 唐敬宗即位以后,曾对清思殿进行过大规模重修,唐代的史料记载,清思殿曾安装铜镜三千片,耗费了十万黄金和白金箔。殿堂遗址内确实觉察了很多铜镜的残片,还出土了镏金铜饰残片,多枚黑白围棋子和一件出入宫门的鱼符等。 清思殿名字很雅致,但当时这里却总是一派热闹的景象,这里曾经是一个球场。唐代盛行马球,连皇帝都亲自上场参与。唐三彩中就有很多打马球的人物形象。考古工作者觉察,清思殿前的这个马球场地面特殊坚硬,1000多年的时间都没有让它损毁。据文献记载,当时修建马球场除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导游词 了砸夯,还要在地面浇油,而这种油很可能就是当时民间的食用油。浇满油的球场即使下雨个把月,地

17、面也照旧干爽平整。 公元880年,当黄巢的起义军向长安挺进的时候,僖宗正在清思殿主持一场骇人听闻的赌局,四个高级官员,用击马球的方式来确定任职的地方,获胜者优先选择富庶之地。 10、翰林院遗址 翰林院占据夹城南部长400余米的一段,翰林院南端约100米长部分觉察建筑遗址五座。翰林门为一个门道,宽5米多,进深8米多,臵有石门槛两道。 翰林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翰林院从唐朝起起先设立。选拔擅长文辞的翰林学士入内起草诏制,晚唐以后,成为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翰林院是中国历史上曾长期存在着的一个带有深厚学术色调的官署,尽管其地位在不同朝代有所波动,但性质却没什么大的转变。 翰林院里任职的人称为翰林学士

18、,简称翰林,是传统社会中层次最高的士人群体。当时在翰林院供职的有词学经术合炼(炼丹)僧道卜祝术艺书弈等各色人才,称为待诏,即听候皇帝随时召见和差遣。其中词学之士最受重视。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张九龄,张说等都曾当过翰林学士,在这里供职多年。李白渴望报效朝廷,为大唐建功立业。在大明宫金銮殿,李白即兴赋诗,为宫廷歌手填词助兴,唐玄宗欣赏李白的稀世才华,留他在翰林院待诏。唐玄宗时期的翰林院有点类似皇家文学艺术委员会。生活在翰林院的李白终日无所事事,常偷偷溜出去在长安的酒肆喝闷酒,他满怀报国志,可惜无用武之地。 11、凌霄门 我们如今来到的凌霄门是北宫墙的西宫门,又称“青霄门。这里位于北宫墙正门玄武门西

19、355米处,当时,凌霄门只有一个门道,宽仅2.2米,无门基座和柱础,也没有设门楼。 虽然“凌霄门只是一座小门,但历史上却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唐肃宗宝应元年762四月十六日,宦官李辅国和程元振曾在此门发动政变,扶助代宗即位,史称“凌霄门之变。 唐肃宗在“马崽驿之变以后,北上灵武,登极称帝。收复京师以后,入居大明宫期间,宦官李辅国、程元振和皇后张氏均立有大功,很得肃宗宠信,所以权势日盛。特别是李辅国不但掌管了禁军大权,而且又兼兵部尚书、殿中监等20余职,常在右银台门处理军国政事,甚至可以代替皇帝公布诏令,宰相和朝官都要仰辅国鼻息。而皇后张氏也非善辈,不但“持权禁中,干预政事,请谒过当,而且还将肃宗

20、次子建宁王李倓诬陷致死,进而还想威害太子李豫,专制朝政,步武则天后尘,夺取最高权力,临朝称制。 宝应元年四月初,唐肃宗身染重病,在长生殿养疾。张皇后看到唐肃宗已病入膏肓,危在旦夕,生怕太子李豫即位以后,对己不利,便隐私派人将肃宗的另一个儿子越王李系引入麟德殿中,企图废立太子。四月十六日这天,张皇后矫诏召太子入宫。宦宫李辅国和程元振得知此事后,当即在凌霄门布臵禁军,并将太子李豫由少阳院护送到飞龙厩中,加以爱惜。接着,又派兵将麟德殿团团包围,逮捕了越王李系,又将张皇后囚禁于别殿。四月十八日,肃宗听到这一消息后,惊吓而死。程元振当即将太子接至九仙门,与文武百官相见,并行监国之礼。四月二十日,太子在长

21、生殿肃宗灵堂前即帝位,是为唐代宗。不久,越王李系和张皇后相继被杀。“凌霄门之变至此结束。 12、银汉门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导游词 我们如今所在的是银汉门. 通过1957的考古发掘,探明白它的位臵,确定此门位于玄武门东385米处。2009年考古觉察,遗址南北长约14米,东西宽2.2米,中间过道仅宽0.9米,门道中间铺有方形石块,门道两侧各砌有0.35米厚的砖壁。细心的挚友可能会问,皇家宫城的大门怎么可能这么窄哪?从遗迹现象分析,此处遗址可能非银汉门遗址本体,更似一处底部铺砖、两侧砌石壁的过水涵洞。 13、重玄门 我们如今又来到了宫城之外的北夹城城门重玄门,它位于玄武门北156米处,仅有一个门道,

22、宽约5.2米,考古发掘说明,门道内横臵三道石门槛,为宫门之独例,为什么这样设臵,专家们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盼望大家可以说明这个现象。门址保存较好,现残存的夯土阙台仍有5米多高,门址基座东西长33.6、宽16.2米,基座内侧东西各有马道,总长约30.16米,呈曲尺形。 重玄门门外即禁苑,皇帝常入禁苑狩猎、游宴,此门乃必经之地。门旁边还有饲养禁马的“飞龙厩和“骥德殿,以及宦官限制的“北衙禁军,是大明宫的军事重地。 14、左银台门 挚友们,我们如今来到了唐大明宫左银台门遗址,它是大明宫的东宫门。只有一个门道,宽约6米,进深约13米,有门楼。当时门外50余米处,建有与宫墙平行的夹城墙,长达10公里,

23、始终通往兴庆宫和芙蓉园。 夹城外由中心禁军左羽林军、左神策军、左龙武军驻屯,护卫皇宫安危,战略地位特别重要。史载有一位算卦先生名叫苏玄明的和在大明宫内作工的染坊工匠张韶关系亲密,有一天,玄明对张韶说:“我昨天曾专为你算了一卦,卦象显示,你当升殿而坐,与我共食。新帝此指刚刚即位的唐敬宗如今昼夜击毬打猎,多不在宫中,大事可图。张韶对此深信不疑,于是二人便隐私联系宫内染工和长安恶少等百余人,于长庆四年824年四月十七日黎明时分,将这些染工和恶少以及兵器都隐藏在装有紫草的车辆之中,从左银台门进入宫中,企图在夜晚作乱。但车辆入宫以后,守门卫兵觉察车辆超载过重,便上前盘问。张韶生怕事情败露,情急之下,当即

24、从车内抽出兵刃,杀了卫兵,其余徒众也都从车内钻出,穿上戎服,手持兵器,向左银台门北面的清思殿奔来,并齐声大呼。这时即位仅3个多月的唐敬宗正在清思殿击毬消遣,听到喊杀声后惊恐不已,预备逃往右神策军驻守的九仙门躲避。左右侍从急忙劝说:“右军军营遥远,途中还有可能遇上盗贼,不如到旁边的左军军营躲避。敬宗只得变更方法,向东南的左神策军军营奔来。左神策中尉马存亮闻讯,当即走出军营,将敬宗背入军营之中,并派大将康艺全率神策军入宫讨贼。直至当天深夜,张韶、玄明以及准备作乱的百余名党徒始被平定。由此事务,亦可看出左银台门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导游词 对大明宫平安保卫的重要作用。 15、玄武门 我们如今所在的玄武

25、门是北宫墙正门,也是单门道形制,门基座平面呈长方形,门道基址东西长34.2米,南北宽16.4米门道进深,当时门址上有门楼,门道宽约5米,道中横臵一个石门槛,为行车便利,又在石槛上凿出两个相距1.36米的车辙沟槽,反映了唐时车制的两轮之距。 由于玄武门是大明宫北通禁苑的主要门户,唐德宗贞元五年789正时,修建了玄武门门楼,门外又设臵两廊,派兵保卫,时称“北衙。这里成了唐朝廷北衙禁军主要的屯驻之地。从唐玄宗以后,宫中所发生的多次政变都仰仗玄武门驻屯禁军的力气,才得以取胜的。公元710年,唐玄宗平韦后,曾亲自动兵于玄武门;公元762年,唐代宗在此除蓄意作乱的张太后。尤其是唐朝后期,宦官驾驭了北衙禁军

26、的统帅权以后,对于宫廷的安危影响极大。因此,玄武门在唐中后期的政治生活中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16、含耀门 我们如今所在的含耀门遗址是大明宫内一处重要宫门。大明宫内有三道东西平行的宫墙,其中其次道宫墙,以紫宸殿为中心,向东、西延长,东段臵含耀门,西段臵昭庆门,两门外为南北向街道。经发掘,含耀门为两门道制,各宽5米,保存较好。依据唐代都城“城门入由左,出由右的制度,此门应是东门道入,西门道出。 17、昭庆门 我们如今所在的含耀门遗址是大明宫内一处重要宫门。大明宫内有三道东西平行的宫墙,其中其次道宫墙,以紫宸殿为中心,向东、西延长,东段臵含耀门,西段臵昭庆门,两门外为南北向街道。我们如今所处的

27、昭庆门遗址尚未发掘,其规模、形制推想应当与西段的含耀门大致相同。应当也是两门道制,各宽5米,依据唐代都城“城门入由左,出由右的制度,此门也应是东门道入,西门道出。 18、崇明门 我们如今在崇明门遗址,它是大明宫内一道重要的宫门,位于大明宫内东西平行的第三道宫墙东段,是前朝区与后寝区的界隔。当时以宣政殿为中心,宫墙向东、西延长,东段臵崇明门,西段臵光顺门,两门外为南北向街道。 据史籍记载,崇明门因靠近少阳院,太子活动频繁,常从崇明门出入;太子拜见老师,大臣谒见太子,都会在崇明门有相应仪式。唐两京城坊考一书说,少阳院东有一条南北大街,街北有崇明门,街南依次有含耀门和昭训门。即从大明宫南面东侧的望仙

28、门,北行经昭训门、含耀门和崇明门,即可到达少阳院。依据唐制规定,唐朝皇帝册立太子的礼仪一般都是在宣政殿进行的。当册立太子礼仪结束后,太子须退出宣政殿,回到崇明门幕殿之内,接受文武百官朝贺,太子命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导游词 左右举起竹帘,执笏答拜,接着,还要接受太子幕僚的拜贺。 崇明门遗址保存较差,尚未发掘。 19、光顺门 我们如今所在的光顺门与东边的崇明门都是大明宫内是通往宫禁的重要道路。唐宪宗从法门寺迎奉释迦摩尼真身佛骨,便从光顺门迎入后宫。安史之乱中立下大功的郭子仪,也曾被唐代宗从这里迎入。光顺门还是实行公主出嫁、发丧礼仪的地方。唐德宗女新都公主出嫁,在光顺门实行过册礼;金城公主死于吐蕃,

29、玄宗在光顺门为其发丧。 20、太液池、蓬莱岛遗址 大家眼前的这片水面叫太液池,经过考古发掘证明,太液池是我国考古界迄今觉察的最早和最为宠大的一处皇家园林。这个人工建立的皇家山水园林景观是唐太宗为其父高祖李渊兴建的一处休憩和游玩之地。唐高宗移居大明宫以后,太液池又成了唐代诸帝及其嫔妃的游乐之处。 唐代的太液池分西池和东池,东池约3万平方米,西池约14万平方米,两池间有沟渠连通。池中有蓬莱、瀛洲、方丈三岛,蓬莱岛上建有太液亭,内设龙床、御座、书案、桌椅,供皇帝及亲近大臣在此听乐观景,吟诗作赋。 在我国古代 神话 传闻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长满了长生不老药,住着长寿快乐的神仙。封

30、建帝王都幻想万寿无疆与许久统治,自从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瑶池三仙山起先,“一池三山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 大家如今所能看到的太液池东池约3万平方米,西池约9万多平方米。 蓬莱岛遗址夯土基台残高约5米。本世纪初,中、日联合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确认了池岸走向和结构,觉察岸上分布有廊道和房舍、沟渠和排水管道等遗迹,说明太液池不单是宫内的湖光胜景,更具有蓄水排涝功能。 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和历代唐大明宫图所绘,太液池常年蓄有一泓池水,清波荡漾,水面上荷花绽放,芦苇丛生,常有黄鹄、野雁等飞禽穿行其间,游戏出没。从1998年至2005年5月,中、日两国再次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太液池遗址

31、先后进行了6次考古发掘,进行第6次考古发掘时,还在池底淤泥层中觉察了若干保存较完好的大小螺壳,还清理出了夹杂在淤泥中的大量荷叶遗痕,其中许多荷叶还带有茎干和莲蓬。在淤泥中出土的一块石头反面还清晰地遗留着条叶形的水草痕迹。这些遗迹的觉察说明白当时太液池鱼螺潜底与荷叶连天的美丽景色。 21、三清殿遗址 三清殿是专为祭祀道教教主而修建的一座道教宫观。由于道教将其教主称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道君、太清太上老君,并传闻此三神主居住于天外仙境,即玉清、上清、太清,称三清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导游词 境,故此殿以三清命名。如今我们照旧可以清晰地看到三清殿基台,据考古发掘,基台高出唐代地面14米,南北长73米

32、,东西宽47米多,上部面积近3000平方米。高台全以黄土夯筑,四周包砌厚1.25米砖壁,砖壁底部铺有长条基石二层,台上原来是楼阁式的建筑。 三清殿是大明宫内等级最高的宗教建筑,由平地筑起这样大型的高台,在高台上修建宫室,这是大明宫中唯一的一处。自大唐建立以来,道教就被尊为国教,终唐一世,李氏皇族大都是虔诚的道教信徒。唐朝的统治者崇尚道教,认老子为祖先,道教与李唐王朝有着特殊的深厚渊源,其中一个重要缘由就是唐初门阀士族的传统势力还很强大,若非系知名门,就很难得到社会的敬重。唐朝皇帝为提高自己的门第出身,便利用道教始祖李聃姓李、皇室也姓李的巧合,附会自己是太上老君李聃的后代,是“神仙之苗裔。道教因

33、此也就成为李唐王朝信奉的重要宗教,而三清殿则成为大明宫中最重要的道教建筑。 考古工作者在该殿遗址内除觉察大量砖瓦建筑以外,还出土了很多黄、绿、蓝单色琉璃瓦、黄绿蓝三色三彩瓦,这在大明宫的考古发掘中是绝无仅有的。此外,还出土了一件残铜佛和鎏金铜泡钉、铜饰片等。从出土的这些遗物推想,当年的三清殿建筑当是特殊繁华壮美,气概雄伟。 22、大福殿遗址 大福殿位于大明宫城墙西北角,并与西北角宫墙连接成一体。大福殿遗址是大明宫全部殿址中地基保存较好、夯土层较明显的遗址。大福殿现仅存夯土基址,由地面上、下两部分组成,殿基夯土总外轮廓东西宽近110米,南北进深约102到128米之间。大家可以看到,地面上遗址中心

34、,夯土范围不规整,最高可达6米,其中西部保存较好,东部残损略重,东西最长约76米,南北最宽处约73.62米。基台南边残存有10余米的坡道,基台上边尚有墙基、散水、砖铺地面等大量建筑遗迹。 23、望仙台遗址 望仙台是唐大明宫内道教建筑。据有关文献记载,唐武宗痴迷道教神仙之术,于会昌年间调发左右神策军3000多人,修筑望仙台。考古发掘说明,望仙台遗址为方形覆斗状,由夯土高台、高台的基座、基座四周的壕沟三部分组成。夯土高台平面呈方形,系黄土夯筑而成,东西约30米、南北约28-29米,现存高度为9.7米。 24、建福门遗址 建福门是大明宫南面五个宫门之一,是中心文武百官上朝入宫的必经之门,宪宗时在建福

35、门外建立了百官待漏院,为官员等候宫门开启的休憩之处。据考古发掘,建福门基址为黄土版筑,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36米,南北宽约19米,共有三个宽5米的门道。东侧残留5个边长0.6米的柱础石。还觉察有东西长20米左右、南北宽3.5米的上城楼的马道。 由于唐朝无论是在含元殿实行外朝庆典,还是在宣政殿实行朔望“大朝,或是在紫宸殿实行的单日“常朝,都规定在每天黎明时分宫门开启以后,按时实行,所以参加朝参的官员就须在黎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导游词 明时分,宫门开启之前,乘马赶至建福门外,等待入宫,时称“待漏,只有宰相可在光宅坊内的太仆寺车坊“以避风雨。直到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六月,才在建福门外为上朝官员修

36、建了“百官待漏院,作为朝参官员上朝前的短暂休憩之所。据报导,考古工作者在2008年11月曾在建福门门址两侧觉察了大片夯土遗址,推想极有可能为“百官待漏院遗迹。 因为有些官员的住宅距大明宫较远,所以就要提前起程,有的甚至在夜半动身,所受风霜之苦,可以想见。白居易家住新昌里,北距大明宫有10里之遥,所以他的诗里就有“十里向北行,寒风吹破耳,“远坊早起常侵鼓,瘦马行迟苦费鞭等诗句。 25、望仙门遗址 望仙门是大明宫南面宫门之一,唐时文武百官参朝当班通常由建福门和望仙门入宫。据史书记载,唐德宗于贞元十二年796对此门增修,唐敬宗在门侧修看楼10间,唐文宗太和元年827看楼全部拆毁。据考古发掘,遗址埋藏

37、于今地面下0.5-1.5米,只残留夯土城门基址,保存较差。基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33-35米,南北残宽18米,其形制与建福门类同,亦有宽5米的三个门道,还觉察东西残长19米,东北宽3.2米的上城楼的马道。 26、兴安门遗址 兴安门原为长安北郭城城门,大明宫建成后,成为通往大明宫后宫区的宫门,入此门沿西内苑和大明宫之间的夹道北行,从右银台门入宫,比较便捷。永隆二年681,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初嫁薛绍时就是从今门出宫的。武则天对女儿特殊宠爱,太平公主的婚礼在长安旁边的万年县馆实行,场面特殊豪华,照明的火把甚至烤焦了沿途的树木,为了让宽大的婚车通过,甚至不得不撤除了县馆的围墙。皇帝还通常在兴安门

38、实行受俘仪式。据考古发掘,遗址基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36米,南北残宽20米左右,有三个宽5米的门道,还觉察四个边长0.6米的方形及东西残长20米,东北宽3.8米上城楼的马道。 27、右银台门遗址 右银台门是大明宫西宫墙宫门,位于宫城西宫墙中部,与东宫墙的左银台门相对。此门为单门道,有基座,门道宽5.9米,是进入大明宫的主要门户之一,门上曾建有楼观,而且在唐文宗和唐宣宗时期进行过多次修葺,并臵兵保卫。其重要地位仅次于丹凤门,是大明宫最为主要的宫门之一。 据文献记载,唐玄宗于开元年间先后在右银台门旁边设臵翰林院,故此门便成为翰林学士出入宫城的主要门户。所以在唐宪宗元和年间,当翰林学士钱徽谏请罢

39、除诸道奉献的时候,宪宗便隐私告诫大盈和琼林库使说,以后凡有奉献,不要从右银台门进入,避开被学士撞见。唐代宗于永泰年间又在右银台门旁边设臵客省,供地方州县以及四夷和外国使者短暂居住。安史之乱后,专权宦官在右银台门设臵办事机构,处决军国大事。据考古发掘,此门被火烧过,门道均呈坚硬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导游词 的红烧土,有灰烬痕迹。 28、九仙门遗址 九仙门是大明宫西宫墙宫门之一,因为这个门偏东方向有九仙殿,所以此门叫九仙门,门西有右羽林军、右龙武军和右神策军等北衙禁军军营。因有重兵保卫,唐代皇帝有时在此门接见文武大臣。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德宗驾崩,太子李诵身患风痹,因此,人心慌恐,都对李诵能否

40、顺当登极,忧心忡忡。于是太子就到九仙门会见百官。于是,人心大定,太子顺当即位。同年三月,唐顺宗又出宫女300人及教坊女伎600人,叫她们的亲戚来九仙门迎回。据说,老百姓都跑来聚观,兴奋得欢呼大喜。当时的场景我们只能想象,如今我们能够看到的九仙门仅有一个门道,门址基座长10米,宽12.5米,门道宽5.9米。 其次篇: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导游词 唐大明宫是东方园林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参观,导游也要做好景点的解说,让游客更加了解景点的历史典故。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导游词,欢迎参考!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导游词篇一 唐代的大明宫是长安城

41、中最为辉煌壮美的建筑群。公园建在大明宫的遗址上,这里有含元殿等宫殿的台基、墩台遗址;能欣赏到复原的大明宫微缩景观;观赏IMAX3D影片大明宫传奇,还能体验文物的考古发掘和修复。 景区有南门和东门,南门是正门,游客中心也位于南门,建议游客南门进入景区。遗址公园分为免费区和收费区两部分,其中收费区是景区的核心区域,包括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遗址以及大明宫遗址博物馆。免费区内的部分景点也需要购票,如丹凤门遗址博物馆、考古探究中心等。 在收费区内,游客可以观赏到各大殿的台基遗址以及在台基遗址上用轻钢结构呈现出的宫殿轮廓。在大明宫遗址博物馆内,能够观赏到遗址内出土的文物,如:皇家用具、器皿等。博物馆的东

42、北角,还有依据1:15比例复原的大明宫微缩景观,最高的微缩宫殿高约2米左右,你可以“行走“在景观中的街道上,融入盛唐大明宫之中。 靠近南门的丹凤门遗址博物馆内,保存了当年丹凤门的门阙墩台遗址,这里是中国历史上可考的最大一座城门。在丹凤门的西北部有考古探究中心,在这里可以亲身体验文物考古发掘和修复工作,特别适合对文物工作感爱好的游客。 在游客中心旁的影院内,游客可以观赏到IMAX3D影片大明宫传奇,每小时播放一场,片长35分钟,在3D环境下,观众犹如穿越历史大门,置身1300年前的盛唐王朝。 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导游词篇二 唐大明宫是东方园林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大明宫

43、遗址是1961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重点文物爱惜单位,是国际古遗址理事会确定的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遗址爱惜工程,是丝绸之路整体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西安城市建设、大遗址爱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工程,西安的“城市中心公园,使大明宫遗址区爱惜成为带动西安领先进展、均衡进展、科学进展的城市增长极,成为西安将来城市进展的生态基础、最重要的人文象征,并成为世界文明古都的重要支撑,进一步提升西安的城市特色。 大明宫遗址作为盛唐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西安城市进展史上一个重要文化符号,爱惜好大明宫遗址就是爱惜盛唐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大明宫的范围很大,东西1.5千米,南北2.5千米

44、,略呈楔形,共有11座城门。大明宫正门名丹凤门,正殿为含元殿。含元殿以北有宣政殿,宣政殿左右有中书、门下二省,及弘文、史二馆。此外,有别殿、亭、观等30余所。自高宗咸亨元年以后,大明宫成为朝政活动的中心。 含元殿是当时唐长安城内最宏伟的建筑。殿前东西两侧有翔鸾、栖凤二阁和通往平地的龙尾道。实测殿夯土台基高3米多,东西长75.9米,南北宽42.3米。在台基东西两旁各有一条廊道遗迹,分别伸向东边的翔鸾和西边的栖凤二阁。麟德殿大约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间,故以“麟德命名。其位置在大明宫北部太液池之西的高地上,是皇帝召见贵族亲信、接见外国使臣和实行盛大宴会的地方。实测殿址南北长130多米,东西宽70余米。

45、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导游词篇三 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在今火车站北1公里多的龙首原上。 大明宫是唐京城长安“三大内中规模较大的一座,位于当时长安城北的禁苑中。坐北朝南,居高临下,气概宏伟。大明宫初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名“永安宫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他父亲李渊修建的夏宫。工程未完,李渊便死,遂于贞观九年正月改名“大明宫。高宗龙塑二年公元662年,敛收雍、通、歧等十五州的民钱,减百官一个月的薪俸,重建大明宫。其次年迁大明宫听政,改名为“蓬莱宫,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又改名为“大明宫,从今大明宫的名称才固定下来。 大明宫的范围很大,实测宫城西墙2256米,东墙2641米,略呈楔型,其有十一门。

46、大明宫正门名丹凤门,正殿为含元殿,含元殿以北有宣政殿,宣政殿左右有中书、门下二省,及弘文、史二馆,此外,有别殿、亭、观等三十余所。自高宗咸亨元年以后,大明宫成为朝政活动中心。 含元殿是当时唐长安城内最宏伟的建筑。唐李华含元殿赋说,建筑木材是由江南山林中精选运来的“择一木于千木的“荆扬之材。殿前东西两侧有翔鸾、栖凤二阁和通往平地的龙尾道,南距丹凤门四百余步。“左翔鸾而右栖凤,翘两阙而为民办,环阿阁以周,象龙行之曲直。解放后实测,殿夯土台基高3米多,东西长75.9米,南北宽42.3米。在台基东西两旁各有一条廊道遗迹,分别伸向东边的翔鸾和西边的栖凤二阁。殿南有三条平行的斜坡,间有台阶的漫道遗迹,这就是当时所谓的龙尾道。 知名的麟德殿大约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间,故以“麟德命名。其位置在于大明宫北部太液池之西德高地上。这里东临太液池风景区,西近大明宫西墙德九仙门,便于大臣出入,因此是皇帝召见皇族亲信、接见外国使臣和实行盛大宴会德地方。实测殿址南北长130米,东西宽70余米。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