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五年级下册语文名师参阅教案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五年级下册语文名师参阅教案五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五年级下册语文名师参阅教案五篇通过教案确定本课元素、知识和情感,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积极主动参与合作、积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黛玉初进荣国府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写法。2、过程与方法:借助工具书,通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教学重点: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红楼梦一书的反封建意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红楼梦是中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它高度的艺术性,在中国以及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
2、小说甚不同。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改编自红楼梦的黛玉初进荣国府。板书课题。二、了解作者及红楼梦创作过程。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借助工具书,通读课文。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3、交流不理解的词句。四、理清情节,把握结构1、这篇课文以什么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按情节发展,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什么内容?2、交流并归纳。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故事的开端,林黛玉到了荣国府。第二部分(28)故事情节的发展,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以及红楼梦创作过程,理清了故事情节。
3、下一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贾府,了解环境,同时感知林黛玉和王熙凤的艺术形象。六、布置作业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2田忌赛马【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孙膑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正确的思想方法。3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重点难点分析】理解田忌第二次赛马的真正原因,使学生从中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同时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播放田忌进行两次赛马的动画片,吸引学生的眼球,利于学生做以铺垫,并为他们的表演助一臂之力。【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落实重点训练项目。1、读了课题,你推想课文会写哪些内容?(田忌与谁
4、赛马?怎样赛马?结果怎样?)2、带着以上三个问题自读课文,并在问题的相关处做上记号。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3、交流自读成果,串联问题答案,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通过以疑导读的方法来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从而使学生积极地投入语文学习之中,并完成初读任务。】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段落层次。1、课文哪部分写田忌初赛失败?哪部分写田忌再赛胜利?哪一部分写了由败“转”胜的过程?2、参考“转败为胜”这一成语,用自然段归纳法理清叙述顺序。【进一步熟悉课文,理清结构,初步感知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过程。同时落实单元训练重点。】三、亲自演示讲解,理解两次赛马的情况。1、自读课文,说说两次赛马的情况。2、用已准备
5、的多媒体课件演示两次赛马的情况,同时让学生板演并讲述过程。【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先借助多媒体动画的神奇效果,再引导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演示讲述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形成深刻印象。】四、深读课文,研究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原因。1、什么叫“转败为胜”?看着这个板书,你想问什么?(还是同样的马、为什么能“转败为胜”?)2、研读第一次赛马以后田忌、孙膑和齐威王的心理状态。(1)指导学法:一划(表现人物心理的词句)二研(这些词句对表达人物心理的特定含义)三读(这些人物的不同情感心理)【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突破难点,升华感悟。】(2)范例引读,明确研读方法与目标。表面上是马的竞赛,
6、实际上是人的智慧的较量。读一读,读了以后看看会有什么新的认识或发现。(3)自己研读。(4)交流感悟。【解放学生的口,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有关的词句,或含义深刻的句段,品个够,议鼓励,从而激活课堂。】3、讨论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原因。(第二次比赛田忌取胜的关键是什么?)随机板书:马快不了多少仔细观察孙膑齐威王傲慢、轻敌认真思考分析4指导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基础训练。在读中内化课文语言,增强学生语感,体会人物的不同特点。同时学习正确的思想方法。】五、分角度演练并评议,深化认识。1指导合作表演课本剧。【为学生提供进行语文实践训练的平台,让学生自主创造发
7、挥,训练学生的多种语文能力。】2在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教育?第二课时一、复习课文主要内容(简要板书)二、复述比赛的过程,特别注意重要的细节和人物(巩固上节所学内容)?1、你是田忌,你输了,当时什么心情、表情?2、你是齐威王,你赢了,当时什么心情、表情?还想说什么?【帮助学生理解“垂头丧气、得意洋洋、轻蔑”等词语,体会人物的心情。】3、指导朗读,读出人物的内心感受。三、指导识字写字、积累。1、这些词语如此准确的体现了人物的内心想法,我们来写一写。2、指导写“垂头丧气、得意洋洋”。3、特别指导写“蔑”“赢”(反义词是:板书“输”)。4、课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好词,让我们来积累吧。课件出示课
8、后积累中的十个词语,指导理解、朗读。5、抄写积累。【有效利用课堂时间,落实基础知识,促进有效积累。】四、选择性练习(写一写)。1、设想这场赛马将电视现场直播,请你当节目主持人,写一段解说词。2、第二次赛马结束,假如田忌与孙膑再次见面,田忌会对孙膑说些什么?3、假如齐威王得知孙膑的用计过程后,他会怎样想?【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不同的训练项目提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八、作业:查找孙膑、田忌的有关故事资料,讲给同学们听。【拓展延伸语文学习内容,将学生引入更加广阔的语文世界。】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3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
9、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知道“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教学难点:能读出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教具准备:录音机、挂图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中国人民历来有在春天种草、植树造林的习惯,为此,专门设立这个节日-植树节。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诗歌。二、初读指导1、听课文录音。2、自学生字词。(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2)会读写生字。(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锨镐彩翼荒山野岭裸露咆哮枝繁叶茂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生字卡片(2)指名分节读课文
10、,理解词语意思。荒山野岭:没有人烟的山岭。锨镐:劳动工具。裸露:没有东西遮盖。枝繁叶茂:指树木长势好。咆哮:形容水奔腾轰鸣。4、讨论:全文可分几部分?结构上有什么特点?第一部分:(第1节)写“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第二部分:(第2-7节)写“我们”用双手为荒山披上绿装,使动物有了家园,让环境变得美丽。第三部分:(第8节)“我们”要绿化祖国山山岭岭的决心。文章首尾呼应。三、指导写字鼠:笔划较多,注意顺序、间架。描红、临写。第二课时一、复习指名分解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二、精读训练1、出示第一部分。(1)自由读。(2)讨论:你读懂了什么?(3)想象:同学们是怎样到荒山野岭进行植树活动
11、的?(4)“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行诗句,你是怎么理解的?(5)怎样读好这一节?自己试一试。(读出愉快、自豪的语气)2、第二部分(1)自由读第27节,想一想:这部分写了哪方面的内容?(热闹的植树场面,美好的遐(2)指名读第2节,想象一下当时的场面。(热火朝天)指名朗读,表现同学们劳动的干劲。锨镐/丁丁当当,奏响了植树歌谣;清水/哗哗流淌滋润着/颗颗树苗(3)讲解植树造林与水土保持的关系。(4)默读第37节,思考:植树活动给荒山野岭带来了什么变化?交流。板书:黄山披绿坡动物有家园环境变美丽(5)讨论:你觉得哪些诗句写得好?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对偶、拟人等手法的运用,写出了荒山换新颜的喜人景象,写
12、出了动物无忧无虑的情景,写出了人们生活的欢乐、安宁)(6)指导朗读第37节听课文录音。自由练习“开火车”朗读3、第三部分(1)齐读(2)这节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呼应开头,点名主题深化中心)(哪一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意义之大?)三、练习背诵1、引读助背。2、跟录音轻声背。3、配乐齐诵。四、作业: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枝繁叶茂青山碧岭茂密树丛搭窝筑巢阵阵林涛碧波荡漾要求:1、自拟题目。2、层次清、语言美、尽量用上所提供的词语。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4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课前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出示春天的画面)你积累了哪些有关
13、描写春天的诗歌?学生集体背诵交流。2、诗人人叶绍翁从一只出墙的红杏身上找到了春天,贺知章从柳树身上感受到了春风的气息。你会去哪儿寻找春天?(学生简单交流)3、出示诗“儿童不解春何处,只拣游人多处行。”齐读,猜诗意。(板书课题)4、学生读课题质疑:为什么寻找春天要“只拣儿童多处行”?【评析:播放音乐能把学生带入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背诵有疑直奔中心,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二、初读感悟、学习字词。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2、检查预习,学生交流本课要注意的字词。相机指导“解”的读音;“盈”的书写以及“成千盈百”
14、“解数”的意思。3、分段朗读。按照“我们”的游览路线梳理文章脉络及大体意思。【评析: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字词教学以检查为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音形义三方面进行指导,相得益彰。】三、品词析句、探究体验。(一)学习14自然段,体会“多处行”。1、明确问题:冰心奶奶找春天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呀?引导学生探究:让我们一起跟着冰心奶奶到“儿童多处”走一走,看一看。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反映儿童多的语句画下来。3、学生根据课文中找到的词句交流,随机出示,指导朗读。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一边跑,一边会喊些什么?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
15、。(2)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3)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4)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5)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6)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重点指导学生抓住“座无隙地、东一堆、西一堆、无数、坐满、一群一群、喷发、撞个满怀”等词句体会朗读。4、小组内再读读这些句子读出自己的体会、评价。5、从“儿童多处”你还能读出了什么?学生畅谈体会。预设一:儿
16、童多处春光特别美;预设二:儿童多处生机勃勃、充满活力;预设三:冰心奶奶特别爱儿童。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感悟体会。【评析: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思考,通过品词析句探究感悟文字背后的内发的作用,引导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二)学习56自然段,感悟春光美。1、儿童多处春光如此让人心醉!课文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春的美丽?快来读读课文,把描写春天的句子画出来。课件出示: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2、体会读。你觉得海棠花开得怎样?说说你的体会?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把你的体会读出3、想象读。读了这段
17、文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指名描述。课件:展现海棠树图。指导朗读。指导策略:读得让听得同学眼睛一亮。其他同学要静棠花的色彩,你读出了海棠花生命力的旺盛。小结:看到这样的春景,看到这样的春光,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冰心奶奶又是怎样赞美的呢?课件出示:春光竟会这样的饱满,这样的浪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齐读)【评析:多种形式的朗读配合多媒体课件,能帮助学生充分领略冰心笔下那充满生机活力的春光,以及作者对春光的赞美之情。】(三)交流探究体验,感悟花儿和儿童的特点。1、看着眼前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沐浴着迷人的春光,想想冰心奶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出示海棠儿童图)这才
18、是冰心奶奶眼里的春天,要寻找的春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冰心奶奶的心声。(出示第8自然段)2、自己读一读这一段话,你明白了什么?感悟花和儿童相通之处:生命力都很旺盛,让人都感到快乐。(四)回顾全文、解决问题。冰心奶奶找春天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这个问题现在你解决了吗?指名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因为儿童多处春光灿烂,儿童和春天的生物一样充满朝气、生机勃勃;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因为冰心奶奶喜爱儿童。所以冰心奶奶认为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光。)引读最后一段。朋友,春天在哪里?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进行句式变换。(指导读出双重否定句的语气)。【评析:无论是最初的浏览课文,还是反复读文,勾画书写,
19、都能使学生沉浸在文本然落实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四、总结延伸、拓展升华。这一节课,我们跟着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找到了烂漫的春天,读一个人的作品就是与作者在进行心灵的交流,我相信现在大家已经对冰心奶奶有了了解,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出示冰心简介,适当拓展)结束语:只拣儿童多处行,儿童多处花儿旺,儿童多处春光好,儿童多处欢乐多,儿童多处活力足,儿童多处总是春,我们都不虚此行!而且你们的活力给老师带来了欢乐!第二课时一、回顾复习。1、交流上节课自己的收获。2、听写生字词语。3、检查朗读、背诵课文。二、精读课文、学习写法。1、小组内交流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2、集体交流,相机出示第三、五自然段:
20、“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学习比喻句体会其好处及“以花喻人”。讨论解决:课文主要是写儿童,为什么作者有用许多笔墨写花儿?初步感知以花喻人的写作手法。础。】三、走近冰心、升华情感。1、阅读作家卡片,根据个人课后查阅的资料进一步交流对冰心的了解。2、阅读冰心作品:(1)回顾已经学过的冰心诗歌雨后;(2)阅读纸船(课件出示)指导学生朗读,体会文中浓浓的母爱。小结:“给世界爱和美”“有了爱便有了一切”爱儿童、爱大自然、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是冰心作品的主题。3、再回顾课文,进一步体会冰心文章中对儿童浓浓的爱意,升华情感。四、拓展阅读、感悟春光。1、课件
21、出示阅读朱自清的散文春。2、交流阅读感受。3、完成补充习题相关练习。教师巡视、指导。【评析:课文的学习只是起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由此及彼,从有限课堂“春光无限”。】五、课后作业:推荐阅读冰心奶奶的作品寄小读者,写写阅读感受。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5绿一、教材分析1.这篇选学课文是一以写景为主,以景抒情,展开联想,恰当地运用描写、抒情、议生动,很自然地对学生进行热爱家和教育。2.全文短小精湛,只有三个自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游西湖的总感觉,作者把西湖景色的特点概括成一个绿字,醒目地突现出来。这个绿字吸引我来到西湖边,使我流连忘返。2、3自然段课文围西湖的绿展开,分别写了灵隐花港观鱼两地绿的
22、特点。写灵隐的绿,绿得“苍翠欲滴”,绿的发黑,绿的发蓝;而花港观鱼的绿,则绿的鲜,绿的亮。只觉的一种课文。二、教学目标1.会列提纲,并按提纲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描写绿的词语。3.初步了解课文是如何抓住特点写景物的。4.感觉西湖景色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列提纲背诵课文。教学难点:按课文内容的先后,扫地点的转换,抓住有关景物特点的词语列提纲,理解描写绿的词语。四、教学准备小黑权、投影、词语片。六、教学过程1.这是一篇远选学课文,节选自宗的散文西湖漫笔。节选时有改动。我们准备用一节课完成学习任务。2.自学课文。边读边学习字词,读通课文,作自学检查:(1)扫
23、自然段指名读课文,注意有否加字,字音是否读准。(2)检查生字:叮(dng)婷(tng)宛(wn)读准一个前鼻音,两个后鼻音。)(3)检查是否按查字或联系上下文学懂了词语。重点是:流连忘返、苍翠、心旷神怡、婷婷、宛转。(如有其他词语学生不懂的,也可以讨论。强调学生自己学懂。3.理清课文脉络,把本文分成两部分来学。(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讨论:“它”指的是什么?(西湖的美景)西湖春天的美景那样地使“我流连忘返。那么,哪一个词可以看出我流连忘返呢?从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一词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了解西湖的绿,体会到了西湖的绿,进而认识到绿的意义。本文为什么要以绿为题(杭州西湖的特点
24、,就是给人以满目绿,一个引站千个爱西湖、爱祖国河山的读者的心。)(2)说说作者是如何具体领略这个绿字的(学生轻声自由读2-3自然段。也可放录音,让学生轻轻跟读)读后想想,回答问题。4、根据上面的讨论,你能否给课文分段如何分?(分作两段。第一段(1自然段):总写作者游西湖,领略到一个绿字。第二段(2、3自然段)分别写了灵隐、花港观鱼两地“绿的不同特点。表现了本文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特点。)5.根据单元:列提纲、背诵课文:的训练重点,我们已经按要求学会了背诵三课文。同样,我们也要用“列提纲的方法背诵这课文,而且要更好地背诵。(1)指名抓主要词语背诵第一自然段。(2)学生背诵课文第三产业自然段。先指出
25、作者游灵隐看到的景物,默读课文。再划出写这写这些景物“绿”的词语,读读课文。(灵隐:满目是绿,道路两边苍翠欲滴,似也是绿的;飞来峰上,有的有的峰下小路直绿到;冷泉亭下在一片绿色之上)以引读法牢记写绿的段落,为背诵作准备(3)学习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自学。根据本段特点,划出作者游花港看到哪景物?指出文中哪些地方写了看到的事物,哪些地方写了联想的(师生讨论。看到的:绿叶、水珠儿、想到的:鲜亮生命力。)引读法朗读第3自然段。(老师读看到的,学生读联想的)。6、指导给课文列提纲。(提纲上有:地点、景物、有关景物特点的主要词语。重点2-3自然段。7、按提纲背诵课文。(主要背诵2、3自然段)背诵过程是:每人轻声试背,同桌同学互背,指名背加评议,全体齐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