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秋节感悟体会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秋节感悟体会心得.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中秋节感悟体会心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这一富含文化底蕴的传统佳节如期而至。团圆是最能体现中秋文化的符号。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人们在追求团圆之外,赋予了中秋文化新的时代气息,让中秋佳节过得更有意义。赋予中秋文化奉献精神内涵。对多数人来说,中秋意味着团圆。但是,还有很多人,中秋团聚对他们来说成了奢望。驻守边防的军人何尝不想回家团圆,但他们不能放下手中的枪;工地上的工人为给孩子多攒些学费,只能把对家人的牵挂记在心头;铁路卫士为了千千万万游子的团圆梦,把回家团圆化作一句遥远的祝福。在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的奉献者,比如:警察、医生、消防员、快递员、环卫工人等,为了更多人
2、的团圆和幸福,他们选择了坚守岗位,他们的奉献精神为我们中秋团圆增添了力量,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奉献成为中秋文化内涵中最美的音符。赋予中秋文化互帮互助的精神内涵。据报载,山西晚报携手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共同发起20_和留守儿童“益”起过中秋公益活动,计划在中秋节当天,将两所乡村小学的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团聚在一起,共游太原城。无独有偶,在中秋节来临之际,来自武警上海总队机动二支队五中队的14名“兵儿子”,和当地的7户“空巢老人”一起携手出游,共享团圆喜悦。在别家都能团圆的时候,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更需要关怀和温暖,山西晚报发起的公益活动、“兵儿子”的亲情互动,给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带来了家
3、庭的温暖。社会上还有很多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孤寡老人需要社会的关爱和帮助,我们要在中秋节团圆之际伸出援助之手,弘扬友善、互助的精神,多组织关爱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贫困家庭的公益活动,让他们也能感受到中秋团圆的美好,体会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们传承中秋节的传统文化,也要赋予其新的内涵,弘扬时代精神,让中秋文化更有时代气息和韵味。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又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据史籍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至唐朝初年,中秋节已
4、成为固定节日。唐书太宗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到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每当中秋时节,金桂飘香,花好月圆,人们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月,观赏祭拜,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寄托情怀,更多地赋予了情感色彩,给人以甜美至纯的心灵感受。经过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中秋节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深切向往。作为民族文化展现最丰富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它象征着亲人团圆、社会和谐、感恩自然和家国情怀,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举,是中华民族渴望统一、团结的历史见证,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认同、沟通、凝聚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
5、的地位。1、亲人团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银色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中秋节以圆月为标志,寄寓着中华儿女团圆的梦想,积淀着中华儿女团圆的心理诉求。花好月圆之夜,就是亲人团圆之时。从天上的月亮联想到人间团圆,这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尽管各地区、各民族过节的习俗异趣纷呈,然而家庭团圆、亲友相聚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主旨,它凝聚着中华儿女的心愿,熔铸着中华儿女的魂魄。2、社会和谐“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之一。每逢中秋佳节,人们期待阖家团圆、邻里和睦、社会安定、民族团结、家国和谐、世界大同,彰
6、显其乐融融。团圆的本意就包括和谐的成份在内,将团圆予以延伸,就有了家庭的和谐,朋友的和谐,亲戚的和谐,亲属的和谐,社区的和谐,村镇的和谐,民族的和谐,国家的和谐,世界的和谐。传统节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我们的先辈非常善于利用中秋这样的传统节日消除误解,去除隔阂,密切关系,促进和谐。例如,通过团拜、探亲等仪式活动密切与周围人的关系;通过节日巡游、节日竞赛的开展,释放内心的情感、期望,增进不同地区成员之间的情感依赖和精神交流,从而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秩序更加安定。人们希望我们的国家“政通人和”,社会“和谐有序”,国与国之间“和而不同”,干事“和衷共济”,邻里之间“和睦
7、相处”,做生意“和气生财”,待人“和蔼可亲”,说话“和颜悦色”,批评“和风细雨”等等,不一而足。3、感恩自然中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在古代人们看来,月亮是仅次于太阳的神灵,一直是人们重要的崇拜对象。礼记祭法中记载:“夜明,祭月也。”根据史籍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的活动。在收获的季节,不仅要拜土地神,还要拜月神。因为古人认为五谷丰收离不开月亮,如果没有月亮赐予露水,没有月亮圆缺以计农时,丰收也是不可能的。在传统的中秋夜,家里要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
8、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这些习俗,反映了人们对月亮、对自然的敬畏,这种敬畏中又满含对月亮、对自然的亲近与喜爱之情。同时,阖家男女老少,暂时放却劳作,品饼赏月,谈天说地,尽享天伦之乐,这图景看似普通平淡,却可体味到平民生活的趣味与甜美,体味到中国的人情之美。4、家国情怀中秋节是中华文明的产物,流传千百年来,为中华儿女所共享,它所增进的是所有华夏儿女的民族情感。每当中秋夜,只要是中国人,心灵都是相通的。在这个日子里,中华儿女共祝愿、祖国好,盼民族好、人人好,这就
9、是我们的文化自信,早已融进血液里,融合在骨髓里。这个传统节日激发出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对祖国大家庭的热望,传承着民族自豪感和浓浓的爱国之情。在中国,明月从来就不是一个普通的星体,它负载着悠久的神话传说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明月夜,短松岗”的追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期盼,“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情怀,在游子的心目中,在华夏儿女的思维里,月是父母,是兄弟,是儿女,是爱人,是千山万水无法阻隔的浓浓亲情,是期望国家强大、民族昌盛的赤子情怀和盼望幸福的追求。以中秋节等为代表的传统节日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大历史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民族成员情感、知识、智慧的凝聚
10、与集结。它不仅是我们民族创造新文化的凭借与基础,也是构成我们时代生活的一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今依然拥有着巨大的现实价值,我们一定要重视传统节日文化资源的保持、保护与挖掘,让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大早,我就跟着爸爸妈妈驱车奔赴乡宁,跟在老家生活的爷爷和奶奶一起过中秋。说实在话,为了能早点回到他们身边,我昨天晚上不睡觉地把作业赶完了,只盼望着能快一点见到他们。在车上,我一想到爷爷奶奶就激动不已。高速路两旁的小山像小兽一样,飕飕地向我身后跳去,我还没来得及数到底经过了第几个隧洞,我们的车就到了乡宁地界。一下车我就急忙跑到了院子里,大声喊着爷爷奶奶。爷爷和奶奶听见我的声音
11、,从屋里出来高兴地一把把我抱了起来,在空中转了两圈。妈妈赶忙说快下来快下来,全家人哈哈大笑。我还得看望看望我的老朋友大白鹅和小狗狗呢!大白鹅也高兴地叫着,翅膀拍着身体,在为我们的回来欢呼,好像在“欢迎欢迎,热烈欢迎!”似的。小狗一见了我们就跑来跑去,跑地特别欢,一会儿跑进屋里,一会儿又冲到桌子底下,尾巴还在不停地摇摆,小狗跑累了,趴在桌子底下吐着舌头直喘气。姥姥和奶奶一起择菜,姥爷跟爷爷喝茶聊天,小爸还有爸爸在忙着烤羊肉串,又是点火,又是串肉,把他们累得满头大汗。小爸和爸爸烤的羊肉串香味扑鼻,烤好的羊肉串上冒出油来,发出滋滋的声音。我和宝宝妹妹连忙跑到桌旁,看着焦黄的羊肉串,馋得我们口水直流。我们全家人围成一桌,在院子里吃着“满嘴留香”的烧烤,开心地说笑着,真真是“美气展啦”!“月是故乡明,人是家乡亲”,中秋节象征着团圆。所以,过中秋节时,一有时间就要与自己的亲人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