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控制系统及仪表第版绪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程控制系统及仪表第版绪论.ppt(7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书名:过程控制系统及仪表(第3版)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第3版(2010年7月1日)编著者:李亚芬;主审:邵诚,丛书名:高等学校理工科化学工类规划教材 平装:259页;语种:简体中文 开本:16 ISBN:9787561115015,ISBN:7-5611-1501-6 条形码:9787561115015 尺寸:25.6 x 18.2 x 1.2 cm 重量:522 g 原价:25.00元2第1章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1-1 生产过程自动化概述 o 生产过程自动化,是指石油、化工、电力、冶金、轻工等工业部门以连续性物流为主要特征的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主要解决各种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流
2、量、液位(或物位)、以及成分(或物性)等参数的自动监测和控制问题。o 用自动化装置来管理连续或间歇生产过程的综合性技术就称为生产过程自动化,简称为过程控制(Process Control)。3一、生产过程及其特点连续生产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 传热过程通过冷热物流之间的热量传递,达到控制介质温度、改变介质相态或回收热量的目的。典型设备:换热器2 燃烧过程通过燃料与空气混合后燃烧为生产过程提供动力和热源。典型设备:加热炉43 化学过程由两种或几种物料化合成一种或多种更有价值的产品的反应过程。典型设备:反应器4 精馏过程精馏是一种分离过程。典型设备:精馏塔5 传质过程不同组分的分离和结合,如液
3、体和气体之间的解吸、汽提、去湿或润湿,不同非溶液体的萃取、液体与固体之间的结晶、蒸气或干燥等都是传质过程。其目的是获得纯的出口物料。一、生产过程及其特点5一、生产过程及其特点生产过程特点:连续生产过程具有复杂性、关联性、时变性、非线性、不确定性,在某些高温高压或有害介质存在的场合,还具有相当的危险性。生产过程的这些特点极大地促进了过程控制技术的发展,使得过程控制在自动控制领域乃至国民经济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6二、生产过程对控制的要求 n 生产过程对控制最主要的要求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即: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1)安全性 是指在整个生产运行过程中,能够及时预测、监控和防止任何事故的发生,
4、以确保生产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安全,这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要求。(2)稳定性 是指当工业生产环境发生变化或受到随机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时,生产过程仍能不间断地平稳运行,并保持稳定的产品质量。7(3)经济性 是指在保证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以最小的投资、最少的能耗和最低的成本,使生产装置在高效率运行中获取最大的经济收益。过程控制的任务:就是在了解、掌握工艺流程和生产过程的各种特性的基础上,根据工艺生产提出的要求,应用控制理论对控制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综合,并采用相应的自动化装置和适宜的控制手段加以实现,最终达到优质、高产、低耗的控制目标。二、生产过程对控制的要求8p回顾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发展历史,大
5、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初级阶段1950年以前,简单的检测仪表和笨重的基地式仪表 三、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发展历程92仪表化阶段50年代至70年代,单元组合仪表和巡回检测仪表。三、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发展历程集中监视和操作10 3综合自动化阶段:70年代以来,多功能组装仪表、数字仪表、智能仪表。70年代中期出现DCS。90年代以来,管控一体化成为可能。三、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发展历程11p作为工艺技术人员,学习和掌握生产过程自动化方面的知识,对于研究和开发新的生产工艺,解决生产操作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合理确定控制方案,保证生产优质、高产、低耗的顺利运行,促进生产企业的现代化管理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p生产
6、过程自动化是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科学、仪器仪表技术和生产工艺知识相结合而构成的一门综合性的技术科学。在现代过程工业中,自动化装置与生产工艺及设备已结合成为有机的整体。三、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发展历程121-2 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分类一、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以液体贮槽的液位控制为例说明过程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贮槽液位原理图,如图所示。13人工控制方式:眼 观察玻璃管液位计(测量元件)指示高度;大脑 将液位高度与期望高度进行比较,经过思考估算出需要改变的流出量,然后发出动作命令;手 根据命令改变出口阀门开度,相应地增 减流出量,使液位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一、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14 自动控制方式:一、过
7、程控制系统的组成15 自动控制方式:液位变送器 检测并变换成统一标准信号送到 控制器;自动控制器 接收变送器信号与液位期望值进行 比较,根据偏差按某种规律运算,运 算结果送给执行器(调节阀);执行器 将控制器指令信号转换成相应的位 移信号,驱动阀门动作,改变液体 流出量,实现液位的自动控制。一、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16p 由液体贮槽的液位控制可知,过程控制系统是由被控对象,测量与变送装置、控制器、执行器组成。p 如果把测量与变送装置、控制器、以及执行器统称为自动化装置,则过程控制系统是由被控对象和自动化装置两部分组成的。p 过程控制系统的任务:就是当被控对象受到干扰使被控变量(温度、压力、流量、
8、液位、成分等)产生偏差时,能够及时检测,并通过合理地调节操纵变量使被控变量回到给定值。一、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17自控常用术语:(1)被控对象:需要实现控制的设备、机器或生产过 程称为被控对象,简称对象。如本例中的液体贮槽。(2)被控变量:对象中需要进行控制(保持数值在某 一范围内或按预定规律变化)的物理量称为被控变量。如本例中的贮槽液位。(3)操纵变量:受到控制装置的操纵,用以使被控变 量保持在设定数值的物料或能量变量称为操纵变量。如本例中的液体流出量。一、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18(4)干扰(扰动):除操纵变量外,作用于对象并使 被控变量发生变化的因素称为干扰(扰动)。如本例中的液体流入量。(5
9、)设定值:按照生产工艺的要求为被控变量规定的所要达到或保持的数值称为给定值(设定值)。如例中,为了防止槽内液体溢出或抽空,规定贮槽液位保持在贮槽50的高度比较合理。(6)偏差:在过程控制系统中通常把测量值减给定值称为偏差。一、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19一、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o 指出图中被控对象,被控变量,操纵变量,干扰,设定值,偏差分别是什么?20一、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o 反应器反应温度控制系统示意图,由哪几部分构成?请指出被控对象,被控变量,操纵变量,干扰各是什么?21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方法有很多,每一种分类只反映出过程控制系统某一方面的特点。p按被控变量的名称分类温度控制系统,压力控制系统,流
10、量控制系统等p按被控变量的数量分类单变量控制系统,多变量控制系统p按控制系统的结构分类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p按控制系统完成的功能分类反馈控制系统,串级控制系统,比值控制系统等二、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22按照被控变量的给定值分类,可分成以下三类:1定值控制系统 定值控制系统是一种被控变量的给定值始终固定不变的控制系统。如:液位控制系统。二、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232随动控制系统 随动控制系统是一种被控变量的给定值随时间不断变化的控制系统。例如:锅炉的燃烧控制系统 为使燃料充分燃烧,空燃比保持一定比例,采用比值控制系统,要求空气和燃料保持一定比例。由于燃料量随负荷变化,空气量随燃料量变化,即空气
11、量的给定值也是随机变化的,所以是一个随动控制系统。二、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243程序控制系统(又称顺序控制系统)程序控制系统是被控变量的给定值按预定的时间程序来变化的控制系统。例如:冶金工业中的金属热处理的温度控制 金属加热给定值都是按照预定的升温、恒温、降温等程序变化的,属于程序控制系统。二、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25一、方块图方块图是从信号流(信息)的角度出发,依据信号的流向将组成控制系统的各个环节相互连接起来的一种图解表达方式。由于在方块图中不仅明确表明了每个环节在系统中的作用,而且能够清楚地看出自动控制系统中各组成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信号在系统中的流动情况。对过程控制系统进行分析研究时,经
12、常用方块图来表示一个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1-3 方块图与流程图26p图中的方块表示控制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称为“环节”。箭头指向方块的信号x 表示该环节的输入,称为输入变量。箭头离开方块的信号y 表示该环节的输出,称为输出变量。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信号的流向,它表明信号的作用方向。p许多物理性质不同,但特性相同的系统,可以用同一种形式的方块图来表达。环节图1-2 方块图单元x yp 图1-2 表示的是一个简单的方块图单元。1-3 方块图与流程图27相加点:如图1-3 所示,表示两个以上具有相同单位的变量(信号)之间的加和运算。1-3 方块图与流程图(a)表示 e=r-z;(b)表示 x=x1+x
13、2。28分支点:如图1-4所示,当一个变量(或信号)要同时作用于几个不同的环节时,可使用分支点。由分支点引出的各路信号都相等。1-3 方块图与流程图29p有了方块图,就可以根据变量间的相互作用,按照信号的流向方便地将系统中各个环节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过程控制系统。p图1-1 液位控制系统,画控制系统的方块图。1-3 方块图与流程图30例:31为了便于分析,有时将控制器以外的各个环节(包括执行器、被控对象、测量变送)组合在一起作为一个对象看待,称之为广义对象。1-3 方块图与流程图32例:炉温控制系统画方块图1-3 方块图与流程图33炉温控制系统方块图炉温控制系统方块图执行器34o 炉温控制
14、系统方块图特点1-3 方块图与流程图35o 画出如下反应器反应温度控制系统的方块图。1-3 方块图与流程图36闭环控制系统:环节的任何一个信号,只要沿箭头方向流动,最终总会回到它的起始点,把这样的系统称为闭环控制系统。不具备这种特性的系统则称为开环控制系统。1-3 方块图与流程图37反馈:闭环控制系统中,输出变量(或信号)沿着回路中的信号流动方向总会返回到系统的输入端,与给定值进行比较。这种把系统(或方块)的输出信号引回到系统输入端的做法叫做反馈。若反馈信号(被控变量测量值z)与给定值信号的方向相反,即反馈信号z 取负值,则叫做负反馈。测量信号与给定值信号方向相同,则叫做正反馈。o 闭环控制系
15、统是靠负反馈来达到控制的目的。例:储槽液位控制系统;炉温控制系统1-3 方块图与流程图381-3 方块图与流程图负反馈:储槽液位控制系统39炉温控制系统方块图温度设定值100度热电偶检测值95度阀开度增大40o 闭环控制系统实质上是利用负反馈原理,根据偏差进行工作的。o 正因为如此,闭环控制系统又被称为反馈控制系统。1-3 方块图与流程图41二、工艺控制流程图在进行过程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时,自控专业人员必须与工艺专业人员协作,按工艺流程的顺序和要求,将所确定的控制方案标注到工艺流程图中。将控制点和控制系统与工艺流程图相结合的图形文档就称为工艺控制流程图,或称为带有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1-3 方
16、块图与流程图42图1-7 液体贮槽的工艺控制流程图图中所示,工艺控制流程图主要是由工艺设备、管道、元件以及构成控制系统的仪表符号及信号线等图形符号组成。1-3 方块图与流程图43 仪表图形符号:仪表图形符号可用来表达工业自动化仪表所处理的被测变量和功能,还可以表示仪表或元件的名称。仪表图形符号是直径为12mm的细实圆圈,并在其中标有仪表位号。1-3 方块图与流程图仪表位号由字母代号和数字编号组成,如下例所示:44p仪表位号按被测变量不同进行分类。同一个装置(或工段)的同类被测变量的仪表位号中顺序号是连续的。p在工艺控制流程图上,标注仪表位号的方法是:字母代号填写在圆圈上半圆中,数字编号填写在下
17、半圆中。如图1-8 所示:1-3 方块图与流程图45表1-1 列出了在仪表位号中用到的被测变量和仪表功能的字母代号。表1-2 则给出了常见的字母组合。1-3 方块图与流程图461-3 方块图与流程图471-3 方块图与流程图4849 图1-7中采用了一台液位变送器(LT),一台液位控制器(LC)和一个用于控制液位的执行器(LV)。o 教材中所画的工艺控制流程图中,由于回路数较少,故将数字编号省略了。1-3 方块图与流程图50一、过渡过程过程控制系统在运行中有两种状态。静态:系统的被控变量不随时间而变化的平衡状态,称为静态(或稳态);动态:系统的被控变量随时间而变化的不平衡状态,称为动态。1-4
18、 过渡过程和性能指标过渡过程:生产过程从一个平衡状态(稳态)到达另一个平衡状态(稳态)的动态历程称为过渡过程,它反映了被控变量随时间的变换规律。51p为了便于了解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通常是在系统的输入端施加一些特殊的试验输入信号,然后研究系统对该输入信号的响应。最常采用的试验信号是阶跃输入信号,其作用方式如图1-9 所示。1-4 过渡过程和性能指标52过渡过程几种典型形式:非衰减振荡过程:图1-10(a)所示,其特点是被控变量在给定值的某一侧作缓慢变化,没有来回波动,最后稳定在某一数值上。衰减振荡过程:图1-10(b)所示,其特点是被控变量在给定值附近上下波动,但幅度逐渐减小,经过几个振荡周期
19、后,逐渐收敛在某一数值上。1-4 过渡过程和性能指标53等幅振荡过程:图1-10(c)所示,其特点是被控变量在给定值附近来回波动,且波动幅度保持不变。发散振荡过程:图1-10(d)所示,其特点是当干扰进人系统后,使被控变量开始产生振荡,控制作用不仅无法将被控变量稳定到给定值上,反而使振荡的幅度越来越大。1-4 过渡过程和性能指标54二、性能指标 以衰减振荡过程的形式讨论:假设性能指标的出发点是以控制系统原先所处的平衡状态时刻的被控变量y(0)作为基准值,且被控变量等于给定值。从t=O 的时刻开始,系统受到阶跃输入作用,于是被控变量开始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衰减振荡后,最终达到新的平衡状态,使被控
20、变量稳定在y()。在干扰或给定值作阶跃变化时,被控变量的响应曲线分别如图1-11(a)和图1-11(b)所示。1-4 过渡过程和性能指标5556控制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1、最大偏差emax(或超调量)最大偏差(或超调量)是描述被控变量偏离给定值程度的物理量。干扰作用下的定值控制系统,最大偏差是指在过渡过程中,被控变量的第一个波峰值与给定值的差。干扰作用下系统过渡过程如图1-11(a)所示。1-4 过渡过程和性能指标57emax=B+C 最大偏差:1-4 过渡过程和性能指标58p 给定值变化的随动系统,通常采用超调量这一性能指标来表示被控变量偏离给定值的程度。o 超调量的定义为(-)tp-波峰时
21、间给定值变化的过渡过程曲线如下图所示:1-4 过渡过程和性能指标59在图1-11(b)中,超调量 1-4 过渡过程和性能指标60 2余差e()余差又称残余偏差,是指在过渡过程终了时,系统的给定值与被控变量新稳态值之间的差值。余差是衡量控制系统稳态准确性的重要指标。1-4 过渡过程和性能指标61在图1-11(a)中,余差e()=C;在图1-11(b)中,余差e()=r-y()。623衰减比n 衰减比是衡量控制系统稳定性的一个动态指标,它反映了一个振荡过程的衰减程度,它等于两个相邻的同向波峰值之比。(注意:以y()为横坐标)o 习惯上表示为n:1。o 一般希望衰减比在 4:1 到 10:1 的范围
22、内。1-4 过渡过程和性能指标63衰减比n=B/B644过渡时间tS 过渡时间又叫控制时间或回复时间,它是控制系统在受到外界作用后,被控变量从原来的稳态值达到新的稳态值所需的时间。理论上讲,被控变量达到新的平衡状态需要无限长的时间。所以一般认为当被控变量已进人其新稳态值的5%(或2%)的范围内,并不再越出时,就认为控制系统已经重新回复到稳定状态。在图1-11中,过渡时间以tS表示。1-4 过渡过程和性能指标65过渡时间以tS表示665.偏差积分性能指标n IAE n ISEn IATEn ISTE面积积分,按其整定参数偏差的平均值较小。随时间推移,控制越来越趋于严格。过渡过程可能出现大的偏差,
23、但是恢复时间较短。对偏差值敏感,按其整定参数过渡过程不会呈现大偏差。随时间推移,控制越来越趋于严格。恢复时间较短。1-4 过渡过程和性能指标67课程小结o 掌握过程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o 掌握由系统工作原理图绘制方块图o 了解过程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及品质指标68作业题1、什么是生产过程自动化,它有什么重要意义?2、过程控制系统由哪几部分构成?3、简述在过程控制系统中,测量变送器、控制器、执行器的作用?电信学院自动化系先进控制技术研究所70内容简介过程控制系统及仪表(第3版)内容简介:过程控制系统的理论分析和设计需要较多的数学知识,自动化仪表在设计制造方面也有许多技术问题值得探讨。但是,对于工艺技
24、术人员来说,主要关心的问题是控制系统和仪表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特性。因此,过程控制系统及仪表(第3版)尽量避免繁杂的数学推导,力求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和插图使读者对所学知识有更多的定性了解,通俗易懂,这是过程控制系统及仪表(第3版)的另一个特色。过程控制系统和仪表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研究内容也极其丰富。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过程控制系统及仪表(第3版)在取材方面,不追求包罗万象、面面俱到,而是力争把最基本、最常用的内容都包含进来。突出重点,注重实用是过程控制系统及仪表(第3版)的第三个特色。第3版2010-07第2版出版日期:2006-08-01 71目录 第1篇 过程控制基础知识第1章
25、 绪论1.1 生产过程自动化概述1.1.1 生产过程及其特点1.1.2 生产过程对控制的要求1.1.3 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发展历程1.2 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分类1.2.1 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1.2.2 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1.3 过程控制系统的方块图与工艺控制流程图1.3.1 过程控制系统的方块图1.3.2 过程控制系统的工艺控制流程图1.4 过程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和性能指标1.4.1 过程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1.4.2 过程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习题第2章 被控对象的特性2.1 概述2.1.1 基本概念2.1.2 被控对象的阶跃响应特性2.2 被控对象特性的数学描述2.2.1 一阶对象的机理建模及特
26、性分析2.2.2 二阶对象的机理建模及特性分析2.2.3 纯滞后对象的机理建模及特性分析2.3 被控对象的实验测试建模2.3.1 阶跃响应曲线的获取2.3.2 一阶纯滞后对象特性参数的确定2.3.3 二阶对象特性参数的确定习题 第2篇 过程自动化装置第3章 过程测量仪表 3.1 测量仪表中的基本概念3.1.1 测量过程及测量仪表3.1.2 检测系统的基本特性及性能指标 3.2 温度测量3.2.1 概述3.2.2 热电偶温度计3.2.3 热电阻温度计3.2.4 温度测量仪表的选用3.2.5 温度交迭器3.2.6 一体化温度变送器3.2.7 智能温度变送器 3.3 压力测量3.3.1 概述3.3.
27、2 弹性式压力表3.3.3 电容武压力变送器3.3.4 扩散硅压力变送器3.3.5 智能差压变送器3.3.6 压力表的选择和使用 3.4 流量测量3.4.1 概述3.4.2 差压式流量计3.4.3 容积式流量计3.4.4 浮子式流量计3.4.5 电磁流量计3.4.6 涡街流量计72 3.5 物位测量3.5.1 概述3.5.2 静压式液位计3.5.3 磁浮子式液位计3.5.4 电容武物位计3.5.5 其他物位测量仪表 3.6 显示仪表3.6.1 概述3.6.2 模拟式显示仪表3.6.3 数字式显示仪表3.6.4 智能化、数字化记录仪习题 第4章 过程控制仪表4.1 基本控制规律4.1.1 位式控
28、制4.1.2 比例控制4.1.3 比例积分控制4.1.4 比例微分控制4.1.5 比例积分微分控制4.2 DDZ一型调节器4.2.1 主要功能4.2.2 构成原理4.3 可编程调节器4.3.1 KMM可编程调节器的构成4.3.2 KMM可编程调节器的主要功能4.3.3 正面板和侧面板 4.4 可编程控制器4.4.1 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与发展4.4.2 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场合4.4.3 可编程控制器的构成、分类及工作过程4.4.4 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语言4.4.5 可编程控制器选型基本原则4.4.6 松下FPI可编程控制器习题第5章 过程执行仪表5.1 概述5.2 执行机构5.2.1 气动执行机
29、构5.2.2 电动执行机构5.3 调节机构5.3.1 常用调节机构及特点5.3.2 流量系数与可调比5.3.3 流量特性5.4 电一气转换器和阀门定位器5.4.1 电一气转换器5.4.2 阀门定位器的主要用途5.4.3 电一气阀门定位器习题73 第3篇 垃程控制系统 第6章 简单控制系统6.1 概述6.2 被控变量的选择6.3 操纵变量的选择6.3.1 对象静态特性对控制质量的影响6.3.2 对象动态特性对控制质量的影响6.3.3 选择操纵变量的原则6.4 控制系统中盼测量变送问题6.4.1 测量变送问题对控制质量的影响6.4.2 克服测量变送问题的措施6.5 执行器的选择6.5.1 阀流量特
30、性的选择6.5.2 执行器开闭形式的选择6.6 控制器的选择6.6.1 控制规律的选择6.6.2 控制器正反作用的确定6.7 控制系统的投运及控制器参数的整定6.7.1 控制系统的投运6.7.2 控制器参数的整定习题第7章 复杂控制系统7.1 串级控制系统7.1.1 串级控制系统的结构7.1.2 串级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7.1.3 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及应用场合7.1.4 串级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几个问题7.1.5 串级控制系统的整定 7.2 比值控制系统7.2.1 概述7.2.2 比值控制系统的类型7.3 前馈控制系统7.3.1 概述7.3.2 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7.3.3 前馈控制系统的应用7
31、.4 均匀控制系统7.4.1 均匀控制问题的提出7.4.2 均匀控制的特点7.4.3 均匀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7.5 分程控制系统7.5.1 基本概念7.5.2 分程控制系统的应用场合7.6 选择性控制系统7.6.1 基本概念7.6.2 选择性控制系统的实例分析7.7 多冲量控制系统习题第8章 先进过程控制系统介绍8.1 软测量技术8.1.1 辅助变量的选择8.1.2 数据采集与处理8.1.3 软测量模型的建立8.1.4 模型校正8.2 时滞补偿控制8.2.1 Smith预估补偿控制8.2.2 控制实施中的若干问题74 8.3 解耦控制8.3.1 耦合现象的影响及分析8.3.2 解耦控制8.4
32、预测控制8.4.1 预测控制的基本原理8.4.2 预测控制工业应用8.5 自适应控制8.5.1 自校正控制系统8.5.2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8.6 推断控制8.7 模糊控制8.7.1 模糊控制的特点8.7.2 模糊控制的结构8.8 神经网络控制8.8.1 神经元模型8.8.2 人工神经网络厂8.8.3 神经网络在控制中的应用8.9 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8.9.1 故障检测与诊断8.9.2 容错控制习题 第4篇 计算机控制系统 第9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基础9.1 概述9.2 系统的硬件组成9.3 系统的软件组成9.3.1 过程检测9.3.2 过程控制9.3.3 组态软件习题 第10章 常用计算机
33、控制系统介绍10.1 概述 10.1.1 数据采集系统10.1.2 操作指导控制系统10.1.3 直接数字控制系统10.1.4 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10.2 工业控制计算机10.2.1 结构组成10.2.2 功能特点10.3 分散控制系统10.3.1 结构组成 附录1 典型单元操作控制方案示例F1.1 化学反应器的控制F1.1.1 反应器的基本控制方案F1.1.2 反应器的新型控制方案F1.2 精馏塔的控制F1.2.1 精馏塔的基本控制方案F1.2.2 精馏塔的前馈、串级、比值、均匀控制F1.2.3 精馏塔的节能控制10.3.2 功能特点10.3.3 应用举例10.4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10.4.1 结构组成10.4 功能特点10.4.3 应用举例习题F1.3 泵和压缩机的控制F1.3.1 泵的控制方案F1.3.2 压缩机的控制方案F1.3.3 压缩机的串、并联运行F1.4 燃烧过程的控制 附录2 分度表F2.1 热电偶分度表F2.2 热电阻分度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