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小学数学方案设计范文7篇.docx

上传人:柒****a 文档编号:90628936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7.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小学数学方案设计范文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2小学数学方案设计范文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小学数学方案设计范文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小学数学方案设计范文7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小学数学方案设计范文7篇2022小学数学方案设计范文篇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2、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难点: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的归纳总结。教学准备: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直尺1把,三角尺1块,钉子板,橡皮筋。教学流程流程一、联系生活,引入课题:1、师(课件出示:教室图):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物体,这些物体的表面都有各自的形状。大家看屏幕,这是一间教室,你能找一找教室里

2、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2、(课件逐个点击这些物体的面)师小结:教室里视力表、国旗、黑板的面、粉笔盒的侧面、讲台的侧面、课桌面、电灯开关的面都是长方形的。广播喇叭的面是正方形的。其实,何止是教室里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无处不在。那么它们都有些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PPT板书课题)研究它们的特征。(PPT出示课题: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流程二、在游戏中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特征。1、师:(由现场老师准备一个不透明纸盒,里面装有一些硬纸板做的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图形)老师为每一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个纸盒子,里面放有一些长方形

3、、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图形。你不用眼睛看,能从中摸出一个长方形吗?每小组的同学轮流试一试。(暂停)2、师(出示一个三角形):你们为什么不摸出这个图形?(暂停)3、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你们为什么不摸出这个图形?(暂停)4、师(出示一个梯形):你们为什么不摸出这个图形?(暂停)5、师(出示一个正方形):这个图形有四条边,四个叫都是直角,你们为什么不摸出呢?(暂停)6、师:(出示一个长方形)那你们摸出的一定是这个图形了,对吗?6、师:通过刚才的游戏活动,你们觉得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呢?全班交流交流吧。(暂停)流程三、在操作中建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1.师布置操作要求:同学们已经初步发现了

4、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但这些只能算作初步猜想,还需进一步验证。请同学们拿几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看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PPT出示:下图)2、师提问: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发现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你是通过怎样的操作发现的?(暂停)3、师归纳长方形边的特征:(课件演示:长方形对折)我们可以将长方形对折,使它的两组对边分别重合,通过比较,发现长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也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也能发现长方形两组对边的长短是相等的,但是相邻的两条边长度不相等。4、师提问:再来看看长方形的4个角?这几个角都是什么样的角呢?(暂停)5、师归纳长方形角的特点:通过同学们的

5、观察,我们发现长方形有四个角,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别去比一比,发现这四个角都是直角。(PPT图片演示)6、师提问:谁能像刚才一样,分别从边的特点和角的特点两个方面来说一说你从操作中发现了正方形的哪些特征?7、师归纳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也有四条边,每条边都相等;也有四个角,都是直角。流程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1、通过学习,我们发现了长方体、正方体边的特征和角的特征,你们能再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些特征吗?与你的同桌相互交流交流。(暂停)2、师归纳:我们一起来看课件的演示:3、你们说的和屏幕上显示的一样吗?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4、师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每个角都

6、是直角,而且对边都相等。长方形具有的特征,正方形也都具备,所以,我们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5、师: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通常把流程五、教学“想想做做”1(注:钉子板改为点子图,由现场老师上课之前给每位同学准备好)师:你会在点子图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暂停)师:你画的图形有什么特点?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暂停)流程六:教学“想想做做”21、师:大家刚才已经能利用点子图来画长方形和正方形了,下面我们再来进行一个有趣的活动。请你和你的同桌合作,一起用两幅同样的三角板分别拼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在拼之前,请同学们先想想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然后再拼。(暂停)2、师:同学

7、们已经拼出来的吧,老师也来拼一次,看看和你们拼的是不是一样。(互动工具软件演示拼的过程)(右上图)3、师提问:在拼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都是把三角尺中的哪一条边拼在了中间?为什么?自己静静地想一想。(暂停)流程七:教学“想想做做”3:1、师: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折纸活动。你会把手中的长方形纸变成正方形吗?(暂停)(课件出示:想想做做3)你是不是也和老师一样折的?2、想一想,为什么我们这样子折了以后得到的就肯定是正方形了呢?(暂停)3、师小结:将长方形的宽边与长边重合,剪去长比宽多出的长度,那么长边就和宽边一样长了,这就变成了一个正方形。流程八、教学想想做做5:1、师:刚才我们折出的是怎样的长

8、方形和正方形?你怎样向别人介绍这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大小呢?(暂停)对了,只要告诉别人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别人就明白了。现在我们一起动手来量一量。做书上想想做做5.(课件出示)(暂停)2、看看你填的结果是否正确,和电脑老师对一对。(暂停)流程九:教学“想想做做”6:师:我们的数学书是什么形状?(暂停)你知道它的长和宽是多少?我们先来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再来量一量,看看你估计得准不准。(暂停)流程十、课堂总结。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研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发现这些特征的?(暂停)同学们,只要你乐于探索,还可以发现长方形和

9、正方形里面更多的奥秘。瞧,老师这里就有许多长方形和正方形拼成的图案,非常的有趣。(PPT展示:)2、如果你们有兴趣,回家自己也可以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创作更有趣的图画。流程十一、拓展延伸:想想做做4(选做)1、师:我们来讨论想想做做第4题,你们先自己独立解决,然后大家来交流。2、师:(结合PPT演示)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想到几种拼法?是这样的两种吗?一种是将这6个小正方形排成一行,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长和宽分别是6厘米和1厘米;另一种是将6个小正方形分两行拼,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3厘米和2厘米。你们拼对了吗?3、师:将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边长是4厘米,如果

10、将这些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也有下面的两种拼法。一种是将这16个小正方形排成一行,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长和宽分别是16厘米和1厘米;另一种是将16个小正方形分两行拼,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8厘米和2厘米。你们拼对了吗?(暂停)二次备课2022小学数学方案设计范文篇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例3以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2、熟记1的乘法口诀。3、会用1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教学难点:会用1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教学准备小棒一、复习引入1、对口令教师说算式,学生说口诀。教师说口诀,学生说算式。

11、2、摆小棒,说算式,说口诀。每次摆2根,摆3次。每次摆2根,摆6次。3、引入新课。二、学习例31、摆小棒。一根一根地摆,边摆边说,1个1、2个1、9个12、根据摆的情况,说算式。1个1是1、2个1是2、9个1是9板书:11=112=213=319=9观察算式,你发现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3、编口诀。小组活动,你能编出这些乘法的口诀吗?组长记录。全班反馈。教师板书: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九得九4、全班交流讨论,说一说如:“一二”是表示什么?“得二”又表示什么?同桌交流。5、记口诀。你怎样记住这些口诀?熟记口诀。三、课堂活动说算式,对口诀。13一三得三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12、板书设计1的乘法口诀11=1一一得一12=2一二得二13=3一三得三19=9一九得九2022小学数学方案设计范文篇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感受到交集的含义,能借助直观图,体验利用维恩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设计集合图的活动,启发学生对交集部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评价说理能力。情感目标:通过生活情景的课堂再现,让学生在探究、应用知识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利用交集的含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用图示的方式感受到交集部分所表示的意义。教法本节课刘老师主要采用游戏法、直观演示法、讲解法、师生合作探究法,以

13、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深入探究,进而将问题解决,达到教学目标。学法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游戏、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方法来理解集合各部分表示的意义,根据集合图直观形象的解决问题。教学过程1、刘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利用猜拳和抢凳子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集合图的理解。2、在游戏中引起矛盾冲突,提出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世界中出现碰撞,便产生了求知的火花,从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领悟问题存在的根源重复。3、借助呼啦圈套小朋友的方法,演示出集合圈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集合图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14、4、借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的语数竞赛活动的情况,让学生充分探究集合的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5、小组合作,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设计集合图,进一步加深对集合知识的理解和认识。6、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注重学生思维的拓展,让学生考虑到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多样性使所学知识得到了延伸。总之,数学课不仅是让学生学数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欣赏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从欣赏和体验中去感悟数学道理、培养数学素养。本节课学生在学习活动的参与中,真正的做到了自主探索、不断创新,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与成功。2022小学数学方案设计范文篇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系列

15、“春游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用数学。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初步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学生的独立、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会“尊老爱幼,关爱他人”的美德。教学重点:学会解决旅游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

16、难点:在解决问题时,学生能选择较合理的策略。感悟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活动表格。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引出春游的课题1、诗歌欣赏:春天来了,这是一首学生在语文考试中自己创作的诗。这么优美的诗,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在这美好的春天里,同学们最想做的是什么?到大自然中去找春天。引出“春游”的课题。2、你喜欢旅游吗?在旅游中要注意什么?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去感受旅游的快乐,但在旅行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问题,要同学们一起解决。让我们出发吧!二、合作探究春游中的数学问题1、选择合适的租车方案(1)出示租车信息:一共有40人参加春游活动,有两种型号的车可供选择,大车

17、租金每辆160元,限坐乘客18人,小车租金每辆120元,限坐乘客12人。请你算算怎样租车最省钱?(2)先让学生估估、猜猜。与小组同学讨论后把租车方案填在课本上。(3)租车方案怎样租车最省钱?(4)汇报结果后总结方法:最省钱的策略是,车的座位如果不能坐满,空位必须尽可能少一些。因此,租1辆大车和2辆小车的方案最合适。2、快餐店用餐师:到达目的地,同学们玩得真开心,转眼到了吃中饭的时间了。导游把大家带到一家快餐店用餐,这里的食品真丰富,有凉菜、热菜、主食、饮料等。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你最喜欢的食品。(1)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再把自己的选择填在课本的表格里,算出你的午餐一共花了多少钱?(提醒学生

18、别浪费。)(2)汇报结果,看看大家都选了哪些营养又美味的食品。3、买纪念品回家师:在快乐的游玩中时间过得真快,到了该返回的时间了。导游把大家带到一家纪念品商店,让同学们买些纪念品带回家。(1)与小组同学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淘气遇到的问题怎么解决?为什么先给爷爷买拐杖?(2)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问题。并提两个不同的数学问题,再解答出来。(3)如果你有20元钱,你准备带什么纪念品回家?说说理由。三、写数学日记X年_X月日星期()天气:四、课堂小结1、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课后延伸:清明节到了,如果学校要带六年级的同学们去茅家岭烈士陵园扫墓,你能不能设计一个旅游计划?(填在课本第38页),下节

19、课在班上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请你试试吧。2022小学数学方案设计范文篇5一、教材分析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内容进行如下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本节教学内容分数除法中的解决问题,问题情境的数量关系表现为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求这个数,这样的的实际问题,与上一单元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即数量关系相同,区别在于已知数与未知数交换了位置,因此我有意识地采用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二、学情分析:我跟班上来的,对我班学生也比较了解,我班有47名学生,

20、人数比较多,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与其他学生差异较大,对数学学习缺乏信心,积极思考的习惯有待于培养。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关注更多的是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四、教学难点: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五、教学准备:PPT课件、尺子等。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第一关找出下面题中的单

21、位“1”,并写出数量关系式。(1)白兔的只数占兔子总只数的1/3。(2)甲数正好是乙数的4/5。(3)男生人数的5/6恰好和女生同样多。2.第二关阅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根据测定,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小明体重有35kg。他的体内水分是多少千克?3.师小结:同学们对于运用分数乘法来解决问题这一块内容掌握的真不错。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运用分数除法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板书: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一)二、探究新知(一)收集信息,明确条件问题出示例题: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小明体内有28kg的水分,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1)你知

22、道了什么信息?(2)成人的信息与问题有关系吗?(二)画图分析,分析数量关系提问:每当遇到这样的题,我们常规作法是什么?(找到关系句,画出单位“1”,画图理解,写出等量关系式。)(1)问题中最关键的句子是什么?(2)从“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这句话中你能知道什么?(3)哪个量是单位“1”?用线段图如何表示?(4)列出等量关系式。单位“1”的量对应分数=对应量小明的体重4/5=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三)读懂过程,感悟不同方法(1)在等量关系式中,哪个量是未知的,哪个量是已知的?(2)学生尝试完成。预设有3种方法。方法一: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设小明的体重是千克,列出方程,解出。方法二:根

23、据:小明的体重4/5=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则:小明的体重=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4/5方法三:根据份数的方法。2845=75=35(kg)(四)回顾反思,沟通不同方法(1)怎样检验结果是否正确?354/5=28。(2)这些不同的算法中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单位“1”相同,数量之间的关系相同。但一道是已知单位“1”,一道是未知单位“1”)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1、完成练习八第1题和第3题,先自主解答,再集体交流。2、完成练习八第2题,做完思考:“鲜牛奶250ml”这个条件与要求的问题有没有关系?3、完成练习八4题。本题有几个要求的问题?有哪些信息?你是怎样筛选的?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1、谈谈你今天

24、有什么收获?2、作业:第39页练习八,第5.6题。2022小学数学方案设计范文篇6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学会整亿数的读法和写法。2、知道亿级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掌握整数的数位顺序表,理解十进制计数法和分级的方法。3、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学会整亿数的读法和写法,掌握整数的数位顺序表。教学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课件出示一下习题。(1)说说下面各数表示的意义。309000050670045000000(

25、2)读一读。305000076000500(3)写一写。一千零六万五百三十万零六百2、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过了亿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亿大的数,今天就要一起来学习比亿大的数。(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例题3文字及图片。(1)引导学生读题。(2)说一说题中有哪些比亿还大的数?2、认识亿以上的数。提问:二亿、二十一亿、八百一十四亿各是多少?(1)认识亿级的计数单位。教师和学生一起,用计数器一边拨数,一边读:一千万一千万地数,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2)让学生先说说下面的数各有多少个亿,再照样子填一填

26、。二亿是2个亿二十一亿是()个亿八百一十四亿是()个亿组织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再独立完成填空,汇报交流。3、整亿数的写法。(1)观察整亿数的特点:说说上面这三个数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得出:这三个数都是整亿数,它们的万级和个级上的数字都是0。(2)师生共同完成二亿的写法。二亿写作:200000000(3)学生尝试写出二十一亿和八百一十四亿。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指导。(4)小结整亿数的写法。先写出亿级上的数,万级和个级上一个数都没有,都写0。4、认识十进制计数法。(1)将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让学生完成教材第15页的数位顺序表,教师巡视指导。出示学生填写的数位顺序表,组织学生进

27、行交流反馈。(出示数位顺序表)(2)观察思考: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观察数位顺序表,发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明确:像这样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作十进制计数法。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16页“练一练”第1题。这道题是数的意义、整亿数的读法练习,先让学生结合数位顺序表说说各有多少个亿,再读一读。2、完成教材第16页“练一练”第2题。(1)先让学生读题,了解题中信息。(2)结合数位顺序表说说“一亿、一百五十亿、十亿”各是几位数。(3)学生独立写数,组织交流订正。3、自学“你知道吗”。课件出示“你知道吗”的内容,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四

28、、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2022小学数学方案设计范文篇7教案设计设计说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比的实际应用。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的理念,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现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基于以上教学理念,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1、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应用价值。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效利用教材中的图片,使学生了解无论是照相还是用放大镜看书、用投影仪放

29、大图表,都离不开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知识,这部分知识有很强的实用价值。2、在观察、操作中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和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基于以上认识,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借助对例题的探究,弄清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和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后的图形,使学生认识到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只要把图形的各边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即可。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图形的大小改变了,形状没有发生变化,从而真正理解并掌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

30、纸卡学生准备方格纸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观察、感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1)观察、感受。出示写有“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纸卡。提问:纸卡上写的是什么?(纸卡上的字为小5号字,学生跃跃欲试后会有些失望,因为看不清)把纸卡放到展台上,调整缩放键,逐渐调大。提问:纸卡上写的是什么?生抢答:图形的放大与缩小。(2)引导学生思考。师:为什么纸卡上的字之前看不清,而现在看清了呢?生:因为字被放大了。2、结合生活实际,导入新课。(1)过渡: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课件出示教材59页主题图)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预设生1:图1是把

31、物体缩小。生2:图2、图3、图4都是把物体放大。(2)导入新课。今天,就让我们从数学的角度一起来探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板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设计意图:创设一个感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情境,激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探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的兴趣,使学生在观察、体验中初步感知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探究新知1、探究把图形放大的意义和方法。(1)课件出示教材60页例4。(2)思考、交流。提问:“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生:“按21放大”就是把图形的各边的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3)画图方法。提问:以正方形为例,具体画图时应该怎样做?预设生:正方形原来的边长是3个单位长度,现在按21放大后,边长应该是6个单位长度。画图。(学生独立画放大后的正方形,教师巡视指导)(4)完成例4。怎样画长方形?预设生:把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放大到原来的2倍,画出长方形。怎样画三角形?预设生:把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放大到原来的2倍后,连接两条直角边的端点。(可引导学生用数方格法验证,当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时,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也放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