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修改.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90600733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修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修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修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修改.ppt(4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CT表现修改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俞元临概述神经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 从原始神经嵴细胞演化而来,交感神经链、肾上腺髓质是最常见的原发部位。分布:65%腹膜后,其中40%肾上腺髓质,其余在椎旁交感神经链、主动脉旁、盆腔等。男性稍多见,90%以上发生于5岁以下,其中2岁左右是高峰期。实验室检查: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增高;85-90%患儿尿中儿茶酚胺代谢产物HVA、VMA增高临床表现原发于腹部:以肾上腺及脊柱二侧交感神经链原发多见,一般在肿块较大时才出现症状,可有腹痛、腹围增大、腰背部饱满扪及肿块、胃肠道症状。晚期表现:肢体疼痛、贫血、发热、消瘦、熊猫眼(眼眶转

2、移),如有椎管浸润压迫出现运动障碍、大小便失禁。转移途径:淋巴及血行转移。美国儿童肿瘤协作组分期系统(美国儿童肿瘤协作组分期系统(CCSGCCSG)I期:肿瘤局限于原发器官II期:肿瘤超出原发器官,但未超过中线,同侧淋巴结可能受累。III期:肿瘤超过中线,双侧淋巴结可能受累。IV期:远处转移。IVs期:岁,原发灶为I、II期,但有局限于肝、皮肤、骨髓的转移灶。注:1岁以下预后良好(约75%生存率),尽管IV期但肿瘤不太具侵袭性,为与一般IV期肿瘤相区别,分期为IVs期。治疗方式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早期常无症状,就诊时大部分已为晚期伴有全身转移,且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常与血管紧密相连或包绕血管生长,

3、使手术完全切除可能性减少,因此影响预后。“强化疗、手术、放疗”三大主要手段CT表现:v平扫:多位于腹膜后肾前上方,呈大结节或巨大软组织肿块形态不规则,分叶状,没有明确包膜肿瘤与肾脏对比呈等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可有出血、坏死、囊变及钙化钙化占83%左右,肿瘤大小与钙化无关,钙化灶对本病定性有重要意义v增强扫描:肿瘤轻-中度不均匀强化低密度区无强化,较平扫更清楚且略扩大,形似囊性变,边缘环状强化影随肿瘤增大,使肾脏受压向后、下移位,前后径变扁,肾轴旋转,压迫或包绕输尿管造成肾积水。肝脏及肝门结构上抬,胰腺被推移向前或向上移位。胃肠道、血管、膀胱等推压移位等占位改变。可向周围浸润性生长,可沿脊柱前缘

4、跨越中线(61.1%),包绕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肾动静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脾静脉。向椎管内扩展:经椎间孔进入椎管。淋巴转移:90%有肾门、肝门及腹膜后淋巴结及膈角后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数目多,形态大,多数融合,其中部分肝内转移和淋巴转移可发生钙化,呈环状或斑点状)病例1 女,7岁病例2 男,4岁病例3 女,3岁特殊类型新生儿神经母细胞瘤具有发生出血、坏死和变性倾向,中央坏死极其广泛,形成类似于囊肿的表现,囊性肿瘤中钙化少见。鉴别诊断v嗜铬细胞瘤v肾母细胞瘤v生殖细胞源性肿瘤(畸胎瘤、精原细胞瘤、卵黄囊瘤、绒毛膜上皮癌)v其他腹膜后肿瘤(淋巴瘤、脂肪肉瘤)嗜铬细胞瘤可发生于肾上腺,也可发

5、生于肾上腺外沿腹主动脉分布、颈部、纵隔及膀胱。临床表现:功能性肿瘤,产生阵发性高血压、心动过速、排尿晕厥等。嗜铬细胞瘤CT表现直径一般2cm,最大超过10cm较小时密度均匀、边缘光滑;较大因坏死而密度不均匀,15%有钙化血供丰富,呈中-明显强化,肿瘤明显强化和囊变是其特征30-70%为双侧性儿童嗜铬细胞瘤大多为良性,10%为恶性病病例例1病病例例2病例病例3肾母细胞瘤儿童中最常见腹部恶性肿瘤年龄:约80%发生于1-5岁,高峰3-4岁部位:大多位于肾周围,75%-95%可摸及肿块。少数起自肾盂肾盏呈息肉状。临床表现:25%有高血压,肿瘤可直接产生肾素。25%有血尿,表明肿瘤起自于肾盂或对集合系统

6、的侵犯。病例1病例2生殖细胞源性肿瘤包括:畸胎瘤、精原细胞瘤、卵黄囊瘤、绒毛膜上皮癌90%以上为畸胎瘤,包括成熟的和未成熟的(畸胎癌),后者中合并其他类型的生殖细胞源性肿瘤。10%生殖细胞源性肿瘤为恶性畸胎瘤成熟的畸胎瘤表现为囊性的,并含有脂肪、软骨、软组织以及骨、钙化,在成分复杂的肿块中识别钙化和脂肪即可作出诊断。畸胎瘤病例病例1病例病例2生殖细胞源性肿瘤精原细胞瘤表现为均匀软组织影,而大多数非精原细胞性生殖细胞源性肿瘤是坏死性肿瘤,低密度的、形态极不规则,需要密切结合实验室检查。若AFP增高提示卵黄囊瘤;HCG增高考虑绒毛膜上皮癌。实践经验中除畸胎瘤之外恶性生殖细胞源性肿瘤中,卵黄囊瘤最为

7、多见,据报道位于腹膜后为3/21(14%)其他腹膜后肿瘤淋巴瘤:腹膜后散在肿大淋巴结,或融合成团块的分叶状腹膜后肿块,常伴有其他部位的淋巴结和脏器的侵犯。增强扫描仅轻度强化,一般无明显的坏死腔。病例病例1病例病例2腹膜后脂肪肉瘤部位:好发于肾周脂肪组织,常沿腹膜和组织器官间隙生长;部分起源于肠系膜或腹膜。平扫:以脂肪为主不肿块,有条状、网状、斑片状较高密度区,多有完整包膜,不具浸润性,膨胀生长。其内有类似脂肪样组织密度为其特征。(其脂肪成分密度高于腹腔内脂肪组织)增强:动脉期肿块非脂肪区强化,肿块呈斑片状、飘絮状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病变出现惭进性强化,强化范围增大。病例病例1病例病例2病例病例3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交感神经链、肾上腺髓质是最常见的原发部位。男性稍多见,90%以上发生于5岁以下实验室检查: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增高腹膜后分叶状软组织影;可有出血、坏死、囊变及钙化轻-中度强化浸润性生长,跨越中线(61.1%)包绕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肾动静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脾静脉。90%有肾门、肝门及腹膜后淋巴结及膈角后淋巴结转移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