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试卷(江苏卷).pdf

上传人:奔*** 文档编号:9059735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5.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试卷(江苏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试卷(江苏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试卷(江苏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试卷(江苏卷).pdf(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 0 1 9 年高考地理真题试卷(江苏卷)阅卷人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9题;共36分)1 .(4分)(2 0 1 9江苏)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2 1 1 8米,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表1为“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刻表据此回答下列小题。表1曰期曰出时刻日落时刻7:3 21 7:0 86:3 11 8:1 54:4 51 9:3 97:2 21 6:4 9(1)(2分)四个日期中,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是()A.B.C.D.(2)(2分)一游客于7月某

2、日去雾灵山旅游,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S【答案】(1)B(2)B【解析】【分析】(1)由表中的信息可知,该地日期时的昼长为9小时3 6分,日期时的昼长为1 1小时4 4分,日期时昼长为1 4小时5 4分,曰期时昼长为9小时2 7分。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的昼长都是1 2小时。该地昼长接近于1 2小时时太阳直射点接近于赤道。B符合题意。(2)当游客在7月某日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雾灵山昼长夜短,雾灵山日出东北方向,日落于西北方向,正午太阳位置雾灵山的正南方向。与图中B选项表示太阳视运动轨迹一致。B符合题意。故 答 案 为:(1)B;(2)B【点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

3、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还可推出 距 春(秋)分日越近的日期,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的规律。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关系(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昼长夜短;南 半 球 相 反(极昼、极夜区除外)。(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北半球昼短夜长;南 半 球 相 反(极昼、极夜区除外)。(3)二 分 日:太阳直射赤道,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全球昼夜平分。(4)出现极昼的地方(除极点外):北半球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南半球正南升起,正南落下。2.(4

4、分)(2019江苏)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 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2分)界 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 是()A.沉积物变化B.古气候变化C.古环境变化D.构造运动变化(2)(2分)该 区 域()B.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答案】(1)DC【解析】【分析】(1)由图文资料可知,M上部的岩层是呈水平的,M下部的岩层是弯区的,因此M表示的地质意义和N 处不同之处就在于弯区岩层是经过地壳运动岩层受挤压形成褶皱,而上

5、部岩层主要是是以外力作用为主,沉积作用下形成的。因此水平方向的岩层是没有经过挤压作用的;图中的信息无法判断古气候的变化和古环境的变化,通过岩层顺序只可以判断地壳运动的变化,而沉积物的变化也无法判断。D 符合题意。(2)沉积岩地层在下方的岩层较老,位于上方的岩层年代较新。由图可知,乙岩层形成早于甲岩层,乙处岩层具有明显的北侵蚀的痕迹,而且上部的岩层是不连续的,因此可以推断,乙处的岩层形成之后经历长期的侵蚀过程,;M 是水平岩层与弯区岩层的分界面,故甲在抬升之前经历了外力侵蚀,形成剥蚀面,因此不是持续接受沉积,丙处是地表的沟谷,而且此处不一定是背斜构造,有可能是地表的流水侵蚀形成的,也有可能是内力

6、作用发生断裂形成的沟谷,无法判断其形成的原因。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D;(2)C【点评】(1)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物质越靠下,岩层越新,其物质越靠上,即越接近于地表。如图1中in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I 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2)根据生物的进化规律判断:运用生物的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有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在所在的岩层。如图1中iv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

7、层in和n。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U L J有O(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距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年代越晚,距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年代越早;或者说距离海沟越近,其形成的的年代越早,距离海沟越远,其形成的年代越晚。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海岭或海沟。3.(4分)(2019江苏)下图为“某地地形与甲地建筑物布局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2分)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布局在甲地主要考虑因素是()A.地形 B.水源 C.植被 D.坡向(2)(2分)与甲地地形平整方式相符的剖面是()【解析】【分

8、析】(1)由图可知,图中甲、以两地之间的等高线凸高,并且中间还发育这一条河流,因此甲、乙两地处于河流两侧的山坡上,图示区域范围不大,植被类型几乎没有差异,两地距离河流远近差异不大,水源条件相近,但两地一处处于阳坡,另一处处于阴坡,两地的坡向不同是影响建筑物布局的主要因素。D 符合题意。(2)根据建筑物附近的等高线分布的特点可知,海拔高于建筑物处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为凹坡,海拔低于建筑物处的等高线较稀疏,为凸坡。建筑物处等高线最稀疏,坡度最平缓(但并非是平地),因此B选项的地形剖面图能正确反映建筑物附近的地形起伏变化特点。B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D;(2)B【点评】(1)根据等高线分布

9、特征判断地形单元山顶: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盆 地:等高线闭合,中间低四周高。山 脊:等高线由高值向低值方向凸出。山 谷:等高线由低值向高值方向凸出。鞍 部:两山顶之间的低地。陡 崖:多条等高线的交会处。(2)根据坡度陡缓情况。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 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4.(4分)(2019江苏)下图为“某 月19日18时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A.3月B.6月C.8月D.10 月(2)(2分)此时,澳 大 利 亚()A.地天高云淡C.地南风暴雨B.地干热风大D

10、.地北风酷热【答案】(1)A(2)A【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地位于澳大利亚的西南部,地 处30的一40。5大陆的西岸地区,为地中海气候,该地附近的等压线凸低,因此该地处于高压脊线附近,因此此时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为南半球的夏半年。此时可能是3月份。A符合题意。(2)由图可知,地附近的等压线凸低,因此该地处于高压脊线附近,受其影响,气流由中间流向南北两侧,冷暖气流不会相遇,难以凝云致雨,天气晴朗;地处位于澳大利亚内部,等高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风 力 较 小;地处于低压中心东南位置,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地 转 偏 向 力(南半球向左偏)

11、和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为东南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较少,不会出现大暴雨的天气;地处低压中心的西侧,其风向为东北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空气中的水汽较多,降水较多,天气温暖湿润。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A ;(2)A【点评】低压形成气旋,气旋和锋面相伴随而出现,称为锋面气旋。根据气团的移动方向,南北半球的气旋东部都为暖锋,西部为冷锋;冷锋的降水多分布在锋面附近及锋后,暖锋降水出现在锋前;风力大小看等压线的疏密程度,等高线面积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5 .(4分)(2 0 1 9江苏)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读图回答下列小E 2 2 O O O 年 2 0 1

12、 0 年 2 0 1 6 年(1)(2分)与2 0 0 0年相比,2 0 1 6年该城市()A.人口总数减少 B.老龄化加剧C.平均年龄减小 D.劳动力增多(2)(2分)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自然增长 B .医疗水平 C .机械增长 D .生育观念【答案】(1)D(2)C【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与2 0 0 0年相比,2 0 1 6年2 6 5 0岁年龄段的人口比重显著增加,老年人口比重增加,但增幅不大,0 2 5岁人口比重下降,而在2 0 0 0年2 1 2 5岁人口比重最大,对比可知,该城市的平均年龄增加,老龄化问题不突出,劳动力增加,但人口比重的变化不能

13、反映人口总量的变化。D符合题意。(2)根据上题的分析,该城市劳动力增多,在短时内(2 0 0 0到2 0 1 6年)劳动力自然增长和生育观念的变化不会出现2 6 5 0岁年龄段的人口比重显著增加,医疗卫生条件水平的提高,会使老年人口比重增加,但图中信息反映老年人增幅不大,因此导致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人口迁入(机械增长)导致的。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D ;(2)C【点评】(1)人口的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的年龄结构是指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就目前而言,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人口年轻化人口年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老年人口龄结构

14、的比重不断下降趋势人口年轻化可导致人口增长过 v:sh叩e人口问 快。人口持续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的承题 载能力,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下降,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人口老龄化可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退休和养老等的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孤单等问题加重(2)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着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

15、,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6 .(4 分)(2 0 1 9江苏)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2 分)1 9 8 9 年到2 0 1 5 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A .1 0-1 5 千米 B .1 5-2 0 千米 C .2 0-2 5 千米 D .2 5-3 0 千米(2)(2 分)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地下水位上升地表气温升高生物多样性增加地表径流增多A,B.C.D.【答案】(1)B(2)C【解析】【分析】(1)比较图中1989年到2015年该城

16、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大小,实际上就是比较距离市中心不同距离上的1989年曲线与2015年曲线之间的差值。比较后找出最大值即可。具体比较如图,(2)不透水面的增加,使地表水的下渗量成少,地下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多;不透水面增多,会减少地下水的蒸发,空气中的湿度降低,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地面辐射增强,地表气温会升高,城市不透水面增加,破坏原有生态环境,是生物多样性减少。C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B;(2)C【点评】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过程表现为人口的转变、空间地域利用方式的转变和产业构成的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和转变完成后,对

17、地理环境带来的深刻影响,具体可从三方面分析。(1)景观变化的影响不利影响有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以使城市景观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形成最佳人居环境。(2)产业结构转变带来的影响(3)空间地域利用方式带来的影响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郊区农业用地将转化为城镇用地,将增加城镇用地和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并带来郊区农民就业方式的转化。7.(4分)(2019江苏)下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 SO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PM*浓度(Mgm5 SO:浓 度 杷 吟一华东城市P&5浓 度 东 北 城 市 式西5浓度-一 华东城市s s浓度-东北城市so?浓度(1)(2分

18、)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A.户外活动戒少,利于污染物沉降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2)(2分)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O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能源结构 B.人口密度 C.资源条件 D.出行方式【答案】(1)C(2)A【解析】【分析】A.若自驾车去户外活动,则户外活动减少,可以减少PM”污染的排放,污染物的沉降是受大气运动影响,而并非污染物少,才有利于沉降。A 不符合题意;B.降水增加,有利于减少大气中的PM”的浓度,有利于空气净化,但降水不具有日周期性的变

19、化。B不符合题意;C.随着太阳的升起,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的增多,城市由于地面硬化,多水泥路或柏油路,10时后,地面气温升高,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城市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郊区气温相对较低,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城市与郊区的热力环流增强,有利于城市中PM”的扩散。C符 合 题 意;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产生的PM2.5减少,污染物的沉降是受大气运动影响,而并非污染物少,才有利于沉降。D不符合题意。(2)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O?浓度低于东北地区,说明华东地区排放的SO2较少,与华东地区的农业消费有关,华东地区主要消耗的能源是天然气、核电、水电等,产生的SO2较少,

20、而东北多重工业主要消耗煤炭,产 生的SO2较 多;人口密度、资源条件和出行方式不是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 气SO?浓度低于东北地区的原因。A符合题意。故 答 案 为:(1)C;(2)A【点评】太阳辐射在地表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气压差异,引起大气运动。地面均匀受热时等压面平行地面。当地面某地受热较多时,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其高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另一地受热较少时,冷却下沉在高空形成低压,在近地面形成高压,等压面出现弯曲;在水平方向上气压差异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并造成空气水平运 动(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热力环流。上升气流的地方,由于空气上升,气温

21、下降,易形成阴雨天 气;空气下沉的地方,气温升高,不易形成降水,多晴朗天气。在局部地区存在热力差异就可能形成热力环流。常见的热力环流有:海陆风、山谷风、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等。8.(4分)(2019江苏)2019年,从安徽合肥发车,沿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往中亚、欧洲的货运班列已突破百列。下图为“我国丝路班列出境与海上丝路出港部分线路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2分)与海上丝路货运方式相比,丝 路 班 列()A.运输时效高 B.单次运量大 C.单位运价低 D.绕行路程远(2)(2分)合肥发往中亚、欧洲的货运班列增加将有助于安徽省()A.完善交通网络 B.做强能源产业C.改善环境质量 D.增加

22、就业岗位【答案】(1)A(2)D【解析】【分析】(1)海上丝绸之路货物运输主要靠海运,丝路班列主要是铁路运输,海运运输量大,运费低,但运输速度慢,运输距离长,时效性差;而铁路运输运输速度快,运输的距离相对较短,但单次运输量小,综合运输时效较高。A符合题。(2)合肥发往中亚、欧洲的货运班列增加,并没有增加铁路交通线路,对交通运输网没有影响,班列的增加相对加强了安徽省与中亚、欧洲之间的商品贸易的联系和产业的合作,能够促进安徽省工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可能导致安徽省环境的污染,不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安徽省发展能源产业的优势不明显,中欧班列的增加,不会使安徽省的能源产业得到大发展。D符合题意。故 答

23、 案 为:(1)A;(2)D【点评】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货物的性彳R质、数家.回 运 距、价格、时效贵重或急需货物、数状不大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1航空 I大宗笨用货物液体、气体、粉末状固体 8铁路F水路I价格.安全餐M效、目的运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1)影响聚落形态:水运发达区,聚落往往沿河或沿海分布、延 伸;陆路交通发达区,聚落以交通干线为发展轴拓展;综合运输区,聚落多方向发展。(2)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和位置:山区地势起伏大,运输线路稀少,运输方式单一,不利于区际商品流通,商业网点密度明显小于平原。随着交通运输发展,传统中心商业区衰落,商业网点向城市外围布局。9.(4分)(2019

24、江苏)下图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图二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2分)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引水灌溉,减少泥沙下泄削山平地,减小坡面径流保持水土,戒少泥沙流失气候变暖,降低暴雨强度A,B.C D.(2)(2分)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起伏 B.流域面积 C.兴修水库 D.水土保持【答案】(1)B(2)C【解析】【分析】(1)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应该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可能是其上游地区引水灌溉,减少了地表径流,或者水土保

25、持工作做得好,减少了泥沙下泄和流失。自然环境条件不会使输沙量大幅度减少,削山平地,方法不可取。B符合题意。(2)由图可知,在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利工程联合作用,黄河泥沙治理效果明显。而黄河下游地处华北平原,地形平坦泥沙以沉积为主,为地上河,流域面积狭小,近年来变化较小,不是泥沙减少的原因。C符合题意。故 答 案 为:(1)B;(2)C【点评】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将改变库区和上下游河道泥沙的输移及沉降模式,对上下游及工程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水 库 蓄 水 后,上游流速减小,水库来水携带的泥沙将会在库区内淤积,而水库泥沙淤积会减小库容,

26、从而降低水库的运行效益。泥沙问题是水利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在河流上建坝,阻断了天然河道,导致河道的流态发生变化,改变了河流的泥沙运动规律,进而引发整条河流上下游和河口的水文特征发生改变,这是建坝带来的最大生态问题之一,也是最令人担忧的问题,应该特别慎重对待。水 库 蓄 水 后,流 速 降 低,河水挟沙能力减弱,水体中的悬浮物质或多或少地沉积下来,不仅影响到航道的运用,而且减少了水库的库容,影响水库的使用年限。水库的回水沉积作用对河道形态也有影响。河流被大坝拦截后,泥沙在水库底部沉积,形成一个回水三角洲,这个三角洲朝水坝方向渐渐递升,泥 沙 颗 粒 变 细。阅卷人得分二、双项选择题:

27、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共4题;共24分)10.(6分)(2019江苏)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图1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图2为“大 气 受 热 过 程 示 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图1图2(1)(3分)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列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有()C.(3分)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图2中()A.增大B.增大C.减小D.减小【答案】(1)A;D(2)B;C【解析】【分析】(1)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可知,夜 晚(日出前)近地面三峡库区降温

28、幅度较附近的陆地慢,库区气温高,气 流 上 升,近地面库区是低压,高空形成高压;而库区周围的陆地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热力环流。因此D选项符合三峡库区云海时的大气环流模式;结合三峡库区的地形特点可知,三峡库区是一个山谷地形,根据上面分析,夜间库区气温高,气流上升,气温下降,在库区上空水汽凝结,在日出时,太阳光照射形成云海景观。A选项符合三峡库区云海时的大气环流运动状况。AD符合题意。(2)受云海的影响,大气中云量增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得到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减弱。由 图10可知,图中是地面吸收的

29、太阳辐射,是大气逆辐射,是地面辐射,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BC符合题意。故 答 案 为 AD;(2)BC【点评】太阳辐射在地表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气压差异,引起大气运动。地面均匀受热时等压面平行地面。当地面某地受热较多时,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其高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另一地受热较少时,冷却下沉在高空形成低压,在近地面形成高压,等压面出现弯 曲;在水平方向上气压差异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并造成空气水平运 动(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热力环流。上升气流的地方,由于空气上升,气温下降,易形成阴雨天 气;空气下沉的地方,气温升高,不易形成降水,多晴朗

30、天气。在局部地区存在热力差异就可能形成热力环流。常见的热力环流有:海陆风、山谷风、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等。11.(6分)(2019江苏)杂交构树具有适应性强、生态效益显著的特点。贵州省某县将杂交构树生态农业列为精准扶贫的重点项目。下图为“项目位置和构树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3分)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条件主要有()A.地形崎岖,交通不健 B.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C.全年多雨,光照条件差 D.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2)(3分)杂交构树生态农业有助于当地脱贫的原因有()A.杂交构树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B.杂交构树可有效提高荒地利用率c.沼气制取能解决农村能源问题D.

31、促进养殖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答案】(1)A;B(2)B;D【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该地处于云贵高原上,根据我国的区域地理环境特征,该地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地表石灰岩广布,地表水渗漏严重,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是制约该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条件;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季节降水多,冬春降水少,降水季节变化明显,云贵高原地形崎岖,人口相对稀疏。AB符合题意。(2)由图文材料可知,杂交构树具有适应性、生态效益显著特点,因此其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可以有效提高荒地的利用率,不一定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沼气制取能缓解能源供应紧张是状况,但不能全部解决农村能源问题,由图可知,发展构树的种植,能够促

32、进当地养殖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BD符合题意。故 答 案 为:(1)AB;(2)BD【点评】区域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主要包括: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控制农村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 收 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2.(6分)(2019江苏)2019年3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要求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下图2为“某市人口与支柱产业变化图

33、”。读图回答下列小题。木材 钢 材 一 总人口 一城滇人口(1)(3分)该城市收缩的主要原因有()A.环境恶化 B.交通拥堵 C.资源枯竭 D.产业萎缩(2)(3分)面对城市收缩,该市宜采取的措施有()A.优化产业结构B.加快工业化进程C.建设新城区吸引农村人口D.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答案】(1)C;DA;D【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木材的产量一开始比较平稳后来呈下降趋势,尤其在2011年以后大幅度下降,钢材是呈先大幅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由材料可知,木材和钢铁是该区域的支柱产业,要瘦身强体意味着规模缩减或者是产量缩减,因此可能是由于某些森林资源和铁矿石面临着资源枯竭,可开采量

34、减少的问题。也可能是钢铁产能过剩或者市场达到过饱和的状态,产业发展出现了萎缩,因此需要相应的减少产量。产量的下降和交通拥堵无关,环境恶化通常是指出现了环境污染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而支柱产业发生收缩根本原因一定是资源本身或者是受经济社会、市场的影响,而非环境问题。CD符合题意。(2)面临该市的支柱产业发生了收缩,要实现该城市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采取的措施应该是针对城市发展中问题采取相应措施,从优化产业结构,或者是延长产业链,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快慢,应当和经济发展的水平速度相协调,而不应该盲目加快工业化进程;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城镇人口总量下降,有可能出现了城市中心萎缩的现象,因

35、此要加大城市中心的建设,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相城区集中,振兴中心城市;吸引农村人口要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就业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而并不是通过盲目建设新城区来吸引农村人口。A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D;(2)AD【点评】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过程表现为人口的转变、空间地域利用方式的转变和产业构成的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和转变完成后,对地理环境带来的深刻影响,具体可从三方面分析。(1)景观变化的影响不利影响破坏自然植被或植被覆盖减少建筑物高度、密度增大,设施增多.地面硬化城市改变地形或依地形而建 有 利 影 响:合理的城市化可以使城市景观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形成最佳人居

36、环境。(2)产业结构转变带来的影响(3)空间地域利用方式带来的影响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郊区农业用地将转化为城镇用地,将增加城镇用地和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并带来郊区农民就业方式的转化。城市化问题的对策:控制大城市规模,分散大城市职能,建立卫星城;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保护城市湿地;拓展交通,形成高效的交通运输系统;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建立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处理废水。13.(6分)(2019江苏)“川西林盘”主要分布于川西平原,因竹木繁茂、小巧如盘而得名,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成都市有大小林盘约12万个。下图为“川西林

37、盘景观及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3分)川西林盘形成的背景有()A.地形平坦,水网密布C.精耕细作,自给自足B.气候温和,物种丰富D.人多地少,耕地不足(2)(3分)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有()A.拆迁合并,扩大林盘的规模B.集中布局,建设规模化小区C.保护性建设,留存文化遗产 D.农旅融合,发展特色旅游业【答案】(1)A;C(2)C;D【解析】【分析】(1)由材料可知,川西林盘主要分布在川西平原上,地形平坦,该区植被生长旺盛,外层水渠农田占地面积最广,耕地面积广大,可以推断区域相对水源充足,有利于发展灌溉,气候温和,物种丰富与川西林盘(乡村聚落)的形成无关,该区域是独特

38、的乡村聚落。川西林盘最内层为住宅院落,从图中可以看出林盘与林盘之间的住宅具有较大的空间间隔,每个林盘外围都有水渠农田所环绕,因此每个林盘的住宅之间相对封闭,应当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产业结构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精耕细作。AC符合题意。(2)A.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一定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保留其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原型进行发展,不能盲目地进行拆迁合并、扩大规模。A不符合题意;B.集中布局会破坏其原有的分布结构,建设规模化的小区也会破坏其原有的聚落特色,B不符合题尼 /CD.可以进行保护性的建设,留存当地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适度发展乡村旅游业,发挥区域特色,CD符合题意。故 答

39、 案 为:AC;CD【点评】区域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主要包括: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控制农村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 收 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阅卷人一三、必 做 题(共3题;共40分)得分14.(14分)(2019江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分别源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北麓,并在达卡西北汇合成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最后注入孟加拉湾,流域总面积超过

40、170万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1.3万亿立方米,年输沙量超过10.6亿吨,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材 料 二 图1为“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概况及其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图2为“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的月平均流量图”。(2)(3.5分)比较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平均流量的差异并解释其成因。(3)(3.5分)分析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文特征对三角洲地区的影响。(4)(3.5分)为促进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指出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答案】(1)冰雪融水、雨水、地下水(2)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均流量较大;布拉马普特拉河峰值较早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内降水量大,雨季长(3)有利:促进三角洲的形成与发育;

41、提供水源不利:引发洪涝灾害(4)兴修水库,调节径流;加强区域合作;节约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地下水等【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恒河一布拉马普特拉河是上游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区,其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补给,该流域主要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雨水补给是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另外地下水是河流稳定的水源补给类型之一。(2)由图可知,布拉马普特拉河各月平均流量均大于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峰值出现的时间较早,说明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均流量较大;布拉马普特拉河峰值较早;其形成原因是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内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在山地形成的地形雨较多,降水量大,雨季长。(3)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含沙量、汛

42、期、结冰期等。分析恒河一布拉马普特拉河水文特征对三角洲地区的影响,主要从以上的几方面分析。结合该流域的水文特征可知,上游的侵蚀作用想,进入河流的泥沙在河口三角洲沉积,促进了三角洲的形成与发育;大量河流径流量可能造成三角洲地区洪涝灾害的发生。(4)为促进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应该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修建水利工程,防治水患,国际性河流应该加强区域合作等。具体应该是:修水库,调节径流;加强区域合作;节约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地下水等。故答案为:(1)冰雪融水 雨水 地下水(2)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均径流量较大;布拉马普特拉河峰值较早 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内降水量大,雨季长。(3)

43、有利:促进三角洲的形成与发育;提供水源 不利:引发洪涝灾害。(4)兴修水库,调节径流;加强区域合作;节约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地下水等。【点评】河流水文特征分析:1 .从三个方面把握河流的补给类型(1)雨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2)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3)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河流流量稳定。2.两个重点(1)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关键词)流 量:取决于流域面积大小、流域内降水与蒸发的关系。流 速:主要与流域内的地形条件有关。汛 期: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季节变化。凌汛:与河流的纬度位置和流向有关。结冰期:主要与流域内气温的高低有关。含沙量:主要与流域内植被覆

44、盖状况、河流补给条件、汛期或枯水期、流域内的人类活动有关。15.(14分)(2019江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8年,国务院正式批复 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旨在将其培育发展成为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面积17.5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 1138.4万人,城市化率达69.3%,目前已拥有呼和浩特、包头两座大城市和鄂尔多斯、榆林两座中等城市,有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床以及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石墨、铁矿等矿产资源。材料二图1为“呼包鄂榆城市群概况图”,图2为“呼包鄂榆城市群演化示意图”。,%1*4&*,.、w人 *、JV/*A*g*二

45、包头呼和浩特,3 Sfl库布齐沙漠鄂尔多斯G主要工北部分黄/机 械 H业S铜轶H业 埃炭工业3 2食品H业,石洎工 Q 化学工业 纺织工业曳力H业彩色治金毛乌素沙地山西省图 例-国 界-省(市)界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市界 规划范围例七潞岭漠3.5图1图2(1)(3.5 分)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城市化主要表现为(3.5 分)依据当地资源条件,指出呼包鄂榆城市群可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3.5 分)指出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应协同应对的生态和环境问题。(3.5 分)简述呼包鄂榆城市群建设对国内其他城市群及对外开放的作用。【答案】(1)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间联系加强(

46、2)能源;重化工;冶金;纺织;农畜产品加工。(3)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4)合理布局城市群;加强产业分工协作;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促进边境贸易;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解析】【分析】(1)由图2 可知,从 1 9 7 8 年到2 0 1 8 年三幅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区的城市数量逐渐增加,城市用地规模逐渐扩大,可以推知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间交通线越来越密集,说明城市间联系加强。(2)根据我国资源分布的特点,该地区是我国的煤炭资源储量、储量最大的地区,同时是我国畜牧业相对发达的地区,依托区域的资源优势,该地区的城市应该发展能源、重化工、冶金、纺 织(毛纺织)、农畜产品

47、加工等产业。(3)在该地区的城市群发展过程中,煤炭资源开发于利用过程中主要防止出现环境污染,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等问题,畜牧业发展注重防止出现过度放牧,避免出现土地荒漠化问题。(4)阐述呼包鄂榆城市群建设对国内其他城市群及对外开放的作用,应该从合理布局城市群、加强城市间产业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边境贸易,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的推进。具体应该是:合理布局城市群;加强产业分工协作;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促进边境贸易;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故 答 案 为:(1)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间联系加强。(2)能 源;重 化 工;冶 金;纺 织;农畜产

48、品加工。(3)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4)合理布局城市群;加强产业分工协作;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促进边境贸易;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点评】城市化三个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最主要的标志,也是判断城市化水平的依据。城市化的问题:城市化问题的对策:控制大城市规模,分散大城市职能,建立卫星城;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保护城市湿地;拓展交通,形成高效的交通运输系统;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建立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处理废水。1 6 .(1 2分)(2 0 1 9江苏)

4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东南沿海某行政村总人口 2 7 5 0人,其 中7 0%外出就业生活。留村人口绝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其 中6 0岁以上占3 6%。近年来,该村农业的总产值与收入有下滑趋势,家庭年均收入 约5万元,主要源自外出务工。材料二图1为“某村等高线地形及立体农业示意图”,图2为“某村土地利用结构图”。(1)(3 分)该村土地利用结构的主要特征有 o(2)(3 分)分析该村立体农业空间布局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3)(3 分)指出该村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4)(3 分)依据当地资源利用状况,为振兴该村经济可积极拓展的产业有0【答案】(1)类型多样;以园地和

50、林地为主,耕地较少(2)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灌溉水源充足(3)劳动力流失;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单一;农业衰退(4)生态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观光农业;农村电商【解析】【分析】(1)由某村土地利用结构图可知,该村土地利用类型有园地、林地、耕地、水域、交通和村庄建设用地等多种类型,其中以园地和林地为主,耕地比重较小。(2)分析体农业空间布局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气候和灌溉水源方面分析。由图可知,该地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起伏相对较大,该地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该地临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有利于防止立体农业。(3)由材料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