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兽医免疫学三基试题库答案.pdf

上传人:奔*** 文档编号:9059507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PDF 页数:43 大小:8.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兽医免疫学三基试题库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23年兽医免疫学三基试题库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兽医免疫学三基试题库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兽医免疫学三基试题库答案.pdf(4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三基”综合考试试题库 参 考 答 案(兽医免疫学)一、基 本 概 念1、免疫:是机体辨认自我物质和清除异体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平衡稳定的复杂的生物学反映。这一反映所辨认和排除的物质,不仅涉及病因素素,也涉及非病原物质。在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在异常失调的情况下则对机体有害。2、免疫学:是研究抗原性物质、机体的免疫系统和免疫应答的规律和调节以及免疫应答的各种产物和各种免疫现象的一门生物科学。3、免 疫防御(抵抗感染):是指动物机体抵御病原生物感染和侵袭的能力。动物免疫功能正常时.,可充足发挥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阻止病因素素的侵袭,并将其中和、消灭和清除,从而免于传染;但在免疫功能异常情况下,如

2、免疫反映过于强烈,可引起传染性变态反映的发生,而免疫功能过低或免疫缺陷时,则表现为易受感染或反复感染。4、免疫稳定(自身稳定):或称免疫自身稳定,正常情况下不断的清除衰老、损伤及死亡的细胞,维持机体细胞的均一性;但假如异常时,机体的反映性增高,则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5、免疫监视:体内细胞在增殖过程中,总有很少数由于种种因素而发生突变,这种突变的或异常的有害细胞也许成为肿瘤,机体的免疫功能正常时可辨认并清除这些有肿瘤细胞;假如此功能低下或失调,则导致肿瘤的发生。6、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固有免疫):是生物体在种系发生和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机能,在个体出生时即有。辨认和排除的抗

3、原没有针对性,作用范围广。7.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适应性免疫):生物个体在出生后接触到病原微生物等抗原物质以后才建立起来的免疫。辨认和排除的抗原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特异性。8.抗原:凡是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结合引起特异性免疫反映的物质,即具有免疫原性和反映原性的物质。9.抗原性:抗原具有免疫原性和反映原性两种基本特性,统称为抗原性。10.免疫原性:是指抗原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11.反映原性:是指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映的特性。12.抗原特异性:每一种抗原只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且只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4、发生反映。13.抗原决定簇(表位):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并不是整个抗原分子,而是抗原分子中的某些化学集团,这些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具有特殊立体构型和免疫活性的基团称为抗原决定簇(基)或表位,它们决定抗原的活性和特异性。14.完全抗原:既具有免疫原性,又具有反映原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15.不完全抗原(半抗原):仅有反映原性而缺少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不完全抗原。16.载体:与半抗原相连接后,能使半抗原获得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大分子蛋白质称为载体。17.异种抗原:指与被免疫动物机体不同种属的抗原,通常生物种间的亲缘关系越远,它们组织成分的差异越大,免疫原性越大。18.异体抗原:是指与

5、被免疫动物同种不同个体的抗原,不同个体由于组织抗原型不同,彼此之间有一定限度的免疫原性,通常只有同卵享生的个体才具有完全相同的组织抗原型。19.自身抗原:是指被免疫动物的自身组成成分在某种条件下所形成的抗原。涉及自体隔绝物质和变性的自身物质。20.类属抗原:由不同种别的近缘生物所共有的抗原,则称为类属抗原。21.异嗜抗原:是一类与种族特异性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之间的性质相同的抗原。22.菌体抗原(0 抗原):存在于细菌胞壁中,其重要成分为脂多糖,能耐热,经 100加热2h而不被破坏。0 抗原也是由几种抗原成分组成的,可用于细菌的鉴定。23.鞭毛抗原(H抗原):系鞭毛蛋白质抗原,不

6、耐热,56-80cC加热即被破坏。H抗原也具有不同的种型特异性,可用于细菌的鉴定。24.囊膜抗原:有囊膜的病毒,抗原的特异性重要有囊膜上的纤突决定。囊膜抗原有型和亚型的特异性。25.衣壳抗原:无囊膜的病毒,其抗原特异性常决定于颗粒表面的衣壳结构蛋白,这些抗原有型和亚型特异性。2 6 .胸腺依赖性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过程中需T细胞的协助,既有T 细胞决定簇又有B 细胞决定簇,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属于此。2 7 .非胸腺依赖性抗原:激 B细胞产生抗体时不需要T细胞的协助,并且产生的抗体重要 是 I g M,不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也无免疫记忆。2 8 .内源性抗原:自身细胞内合成的抗原。如胞内菌(结

7、核杆菌)和病毒感染细胞所合成的细菌抗原和病毒抗原,肿瘤细胞合成的肿瘤抗原。2 9 .外源性抗原:被单核巨噬细胞等从细胞外吞噬、捕获或者与B 细胞特异性结合而后进入细胞的抗原,涉及所有从体外进入的微生物、疫苗、异种蛋白质等以及自身合成而释放于细胞外的非自身物质。3 0 .保护性抗原:存在于微生物中的能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的成分。3 1 .抗原的交叉性:指不同抗原与物质之间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组成或结构,也也许存在共同的抗原表位,这种现象称为抗原的交叉性或类属性。3 2 .抗体:是指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所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反映的一类免疫球蛋白,存在于血液、淋巴液、组织液和粘膜分泌物中是构

8、成机体体液免疫的重要物质。3 3 .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于抗体相似的尚不知是否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3 4 .重链:免疫球蛋白中由4 2 0 4 4 6 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氨基酸树数目多,分子量大,从氨基段至竣基端顺序排列,在 2个重链之间尚有一对以上的双硫键相连接。35.轻链:免疫球蛋白中有2 1 0“2 30 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氨基酸树数目少,分子量小。36 .可变区:多肽链的N 端,约占轻链的1/2 (约 1 0 7 个氨基酸组成)或重链的1/4(具有 1 0 7 1 30 个氨基酸)的区域,这个区域的氨基酸排列顺序随抗体特异性不同而有所变化,故称为可变区。37 .稳定区:多肽链

9、的C 端,约占轻链其余的1/2 和重链的3/4,其氨基酸数量、种类、排列顺序及含糖量都比较稳定,故称为稳定区。38 .钱链区:位于H 链的中央部分,在 CH1 区和CH2 区之间,它以2条或几条2 硫键相连构成的。39 .超变区(高变区、互补决定区):在免疫球蛋白V区内氨基酸序列的变化限度较高的三个特殊区域。40.骨 架 区:在免疫球蛋白V区中超变区以外的其余部分称骨架区。41 .J链:指连接两个单体的一小段富含半胱氨酸的多肽,约1 5k u,由桨细胞合成。42.分泌成分:是由局部黏膜上皮细胞所合成,在I g A通过黏膜上皮细胞过程中与之结合 形 成 分 泌 型的二聚体,具有保护I g A抵抗

10、蛋白水解酶的水解作用。43.Fa b片段:由整个L链和H链N段开始的1/2组成,涉及V L和V H,CL和CH1在可变区和稳定区组成的两个功能区,前者是决定抗体特异性的抗原结合部位,后者是遗传标志区。44.Fc片段:由H链C端 的1/2组成,涉及CH2、CH3两个功能区组成,CH2为碳水化合物,是补体结合区;CH3为亲细胞区。Fc是决定各类免疫球蛋白的抗原特异性的部位,于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有关。45.F(a b )2片段:用胃蛋白酶可把I g G分子裂解为2个大小不同的片段。一个片段为两个相连的的类似Fa b片段的双体,称为F(a b )2片段。46 .多克隆抗体:抗原性物质免疫动物后获得

11、的,由于这些物质多数情况下有不止一种抗原物质组成,有时,即使是一种,也是有多种抗原决定族组成的。这种抗原可刺激具有相应抗原受体的不同淋巴细胞克隆,因此所产生的抗血清是多种抗体,也就是多克隆抗体的混合物。47 .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是应用细胞融合技术使骨髓瘤细胞和免疫动物淋巴细胞融合而成的杂交瘤细胞单克隆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高度专一和化学性状高度纯一的抗体。48 .基因工程抗体:应用D N A重组技术和蛋白质工程技术,按人们的意愿,在基因水平上对免疫蛋白质进行切割,拼接或修饰,重新组成新型抗体。4 9.调理素:增强吞噬细胞吞噬及杀灭病原体能力的物质,如抗体、补体。5 0 .沉淀素:与可溶性抗原结

12、合后可发生沉淀反映的抗体称。5 1.凝 集 素:与颗粒性抗原结合后可发生称凝集反映的抗体。5 2 .血清学反映:抗原和相应的抗体在体内外均能发生特异性结合,并表现出特定的反映,在体内重要表现为体液免疫应答,在体外的抗原抗体反映,由于抗体重要来血清,所以统称血清学反映。5 3 .凝集实验: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的悬液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电解质的参与下,抗原颗粒互相凝聚形成团块,这种现象叫做凝集实验或称凝集反映。5 4 .间接凝集实验: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某种载体颗粒表面,此种吸附了抗原或抗体的颗粒能与相应抗体或抗原发生凝集反映,称为间接凝集反映。常用的载体有红细胞、聚苯乙烯乳胶、炭粒、细菌

13、、白陶土、火棉胶颗粒等。5 5 .沉淀实验:胶体状态的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电解质的参与下,抗原抗体结合物形成白色絮状沉淀,称为沉淀实验或沉淀反映。5 6 .琼 脂(免疫)扩散:沉淀反映在琼脂凝胶中进行,抗原和抗体在凝胶中自由扩散,两者在凝胶中相遇,在最适比例出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此复合物较大,又能继续扩散,则形成沉淀带,叫 琼 脂(免疫)扩散。5 7 .免疫电泳:是将电泳技术和琼脂扩散结合起来的方法,常用于血清蛋白质的分析和Ig 纯度的鉴定。5 8 .对流免疫电泳:在 p H 8.6的琼脂凝胶中,免疫球蛋白带薄弱的负电荷,不能抵抗电渗的作用,所以在电泳是反而象负极迁移,而一般的抗原蛋

14、白带有较强的负电荷,抵抗电渗之后仍向正极迁移,假如把抗原置负极,抗体置正极,电泳时两种成分相向移动,在相遇处形成沉淀带。5 9.补体结合实验:补体结合实验是应用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其抗原抗体复合物可以结合补体,但这一反映肉眼不能察觉,如再加入溶血素与红细胞构成的指示系统,即可根据是否出现溶血反映判断反映系统中是否存在相应的抗原和抗体。6 0 .中和实验:病毒或毒素与相应的抗体结合以后失去了对易感动物的致病力,称中和实验。6 1 .S P A:大多数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上所具有的特殊成分,它具有I g G 的 F c 受体,能与人等多种哺乳动物的I g G 结合,但不影响抗体的活性。6

15、2 .标记抗体技术:将具有催化活性的酶物质,用化学交联的方法标记在免疫球蛋白分子上,这种结合物既具有抗体的免疫学活性,又具有酶的生物化学活性。酶标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再加入与酶相应的底物及供氢体,则呈现颜色反映,从而对抗原进行定性、定量、定位的检测。6 3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 L I S A):其基本过程是将抗原或抗体吸附于固相载体,在载体上进行免疫酶实验,底物显色后,用肉眼或分光光度计鉴定结果。6 4 .E-玫瑰花环实验:人和动物的T细胞表面具有红细胞受体,可以和人或多种动物(同种或异种)的红细胞结合,形成玫瑰花环。6 5 .淋巴细胞转化实验:T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受到抗原或分

16、裂因子的作用,能转化为体积较大,代谢旺盛的淋巴母细胞。6 6 .中枢免疫器官:它是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合 涉及骨髓、胸腺、法氏囊等。6 7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T、B淋巴细胞定居、增殖、以及对抗原刺激进行免疫应答的场合。涉及脾脏、淋巴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的淋巴小结。6 8 .骨髓:是体内重要的造血器官,出生后一切血细胞都源于骨髓,同时也是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和分化的场合。它也是抗体产生的重要场合,因此,也是重要的外周免疫器官。6 9 .胸 腺:是 T细胞诱导、分化和成熟的场合,参与细胞免疫。7 0 .腔 上 囊(法氏囊):是禽类特有的淋巴器官。位于泻殖腔的后上方。是 B细胞诱

17、导分化成熟的场合,参与体液免疫。7 1 .淋 巴 结:淋巴结为网状组织结构,其中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淋巴结有过滤淋巴液、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及淋巴再循环的作用。7 2 .脾 脏:机体最大免疫器官,产生致敏淋巴细胞和抗体的重要场合,还可贮存和滤过血液,以及清除衰老的细胞和微生物的作用。7 3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指消化道、呼吸道等黏膜下的淋巴组织形成淋巴小结。7 4 .免疫活性细胞:指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此类淋巴细胞只有接受抗原刺激后才干分化增殖,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7 5 .T细胞:多能干细胞分化为前T细胞,前 T细胞在胸腺素的诱导下,分化增殖为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7 6 .B

18、细胞:多能干细胞分化为前B 细胞,在禽类的法氏囊或哺乳动物的骨髓中分化发育为囊依赖性淋巴细胞或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简称B 细胞。7 7 .杀伤细胞(K细胞):K细胞表面具有I g G 的 F c 受体。当靶细胞与相应的抗体I g G结合,K 细胞可与结合在靶细胞上的I g G 的 F c 片断结合,裂解靶细胞,即 A D C C 作用。7 8 .自然杀伤细胞(N K 细胞):是一类不需特异性抗体参与也无需抗原致敏即可杀伤靶细胞的淋巴细胞。7 9 .免疫辅佐细胞(抗原递呈细胞):能捕获和解决抗原以及递呈给免疫活性细胞,叫做抗原递呈细胞。8 0 .单核-巨噬细胞:涉及血液中单核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

19、胞,具有吞噬和杀伤、抗原加工提呈以及合成分泌各种细胞因子的作用。8 1 .树突状细胞:是定居于体内不同部位的不同干细胞分化而来的一类专职的抗原提成细胞。也是抗原提成作用最强的一类细胞。8 2 .粒细胞系统:胞浆中具有颗粒的白细胞统称粒细胞,涉及嗜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8 3 .表面标志:淋巴细胞表面存在着大量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分子,这些表面分子即为表面标志。根据功能可分为表面受体和表面抗原。8 4 .白细胞分化抗原:指白细胞在分化为不同的谱系和分化的不同阶段和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一类细胞表面分子。它们不仅可作为表面标志用于细菌的分离鉴定,换广泛参与细胞的生长、成熟、分化、迁移、激

20、活。8 5.C D 8+T 细胞:其 T C R能辨认由抗原递呈细胞的M I 1 C I 类分子结合并提呈的抗原。8 6 .C D 4+T 细胞:其 T C R能辨认由抗原递呈细胞的M H C H 类分子结合并提呈的抗原。8 7 .T C R:T细胞抗原受体,指 T细胞表面具有辨认和结合特异性抗原的分子结构(辨认自身M H C-抗原肽复合物)。8 8 .B C R:指 B 细胞表面抗原的受体,是由B 细胞表面的膜免疫球蛋白(s m l g)与 I g a /I g B形成的复合体。是 B细胞表面具有辨认和结合特异性抗原的分子结构。8 9.T H 细胞:指辅助性T细胞,能协助其他免疫细胞发挥功能

21、。9 0.T D T H 细胞:指迟发性超敏反映T细胞,在免疫应答的效应阶段和I V型超敏反映中能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导致炎症反映,发挥排除抗原的功能。9 1.T S细胞;指克制性T细胞,能克制B细胞产生抗体,克制其他的T细胞的分化增殖,调节机体免疫应答的限度。9 2.T C (C T L)细胞:指细胞毒性淋巴细胞,能杀伤带有抗原的靶细胞(如肿瘤细胞)、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9 3.A D C C 作用:杀伤细胞表面有I g G 的 F C 受体,能与结合靶细胞上的I g G 的 FC片段结合,从而使自身活化,释放细胞毒素,裂解靶细胞,这种抗体加细胞毒性细胞的联合作用,称为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

22、作用(A D C C)。9 4.细胞因子:指一类有免疫细胞和相关细胞产生的调节细胞功能、参与炎症反映、创伤愈合等多功能、高活性多功能多肽或蛋白质分子。9 5.补体:是人和动物血清中具有酶活性的一组血清蛋白质系统,不耐热,各种动物的血清补体含量不同。激活后具有细胞溶解、细胞黏附、促进吞噬、免疫调节、介导炎症等作用。9 6.干扰素:是由于干扰素诱生剂诱导动物细胞后产生一类具有高活性、多功能的可溶性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等作用。9 7.M H C:重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编码重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具有控制移植排斥反映和免疫应答及免疫调节等功能。9 8.M H C I

23、类分子:M H C I 类分子分布于有核细胞表面,是移植排斥反映的重要抗原,是C T L 辨认靶细胞的标志之一。9 9.M H C H 类分子:M H C H 类分子分布于B 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表面,重要功能是参与和调剂免疫应答。1 0 0.免疫应答:是动物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抗原的刺激以后,免疫细胞对抗原的辨认,并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免疫连锁反映和表现出一定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1 0 1.细胞免疫: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为效应性淋巴细胞并产生细胞因子,所导致的特异性免疫应答。102.体液免疫: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合成分泌抗体,存在于体液中,抗体能与相应的抗

24、原结合,发挥其免疫效应。存在于体液中的抗体时构成体液免疫的基础。103.初次免疫应答;抗原初次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潜伏期长、维持时间短、含量低、以 IgM为主,为低亲和性抗体。104.再次免疫应答:相同抗原再次免疫机体,产生的抗体潜伏期短、维持时间长、含量高、以 IgG为主,为高亲和性抗体。105.回忆应答: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经一定期间后,在体内逐渐消失,此时,假如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物质,可使消失的抗体快速回升。称回忆应答.106.抗原加工:抗原递呈细胞通过吞噬、吞饮以及受体介导摄入细胞的抗原物质或对细胞内的抗原蛋白进行消化,降解成抗原肽的过程。107.抗原递呈:抗原加工过

25、程种降解产生的抗原肽,在抗原递呈细胞内与MHC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一MHC分子复合物,然后被运送到APC细胞膜表面进行展示,以供免疫细胞辨认,称抗原递呈。108.佐剂:是指能非特异性的增强或改变机体免疫应答的物质,它能非特异性的增强抗体反映的强度和延长反映的时间。109.抗感染免疫:是指动物机体抗病原提感染的能力,能使机体抵御、清除病原体及其有还产物,以维持机体的生理功能和平衡稳定。111.积极免疫:动物个体在接受病原体或其产物的作用后,或人工接种后,由动物自身自动或积极产生的免疫。112.被动免疫是依靠已经免疫的机体输给抗体而被动形成的免疫。113.天然积极免:指动物感染了某种微生物耐过以后,

26、产生的对该种病原体的再次感染的抵抗能力。免疫的连续期较长。114.天然被动免疫:动物在胚胎发育时期,通过胎盘、卵黄或出生以后通过初乳由免疫的母体被动的获得某种特异性的抗体,从而获得对某种病原体的免疫力。免疫连续时间只有几个月,因而仅为幼畜所享有。115.人工积极免疫:动物接种了某种菌苗、疫苗或类毒素等生物制品之后所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免疫连续时间根据生物制品的性质、机体的反映性等因素的不同而异。116.人工被动免疫:指将免疫血清或自然发病康复动物血清人工的输入未免疫的动物体内,使其获得对某种病原体的抵抗力。免疫出现迅速,维持时间短,多用于治疗和紧急防止。117.人工母源免疫,是通过对母畜(禽)人

27、工免疫后,使母体抗体通过胎盘、初乳或卵黄传递给初生幼畜(禽),从而使其获得天然被动免疫。118.完全吞噬:细菌被单核细胞或吞噬细胞吞噬后卜2 小时内被消灭,称完全吞噬。119.不完全吞噬:有的病原菌(如布氏杆菌、结核杆菌)虽然被吞噬,却不能被消灭,反而可以在吞噬细胞内寄生或繁殖,称不完全吞噬。120.变态反映(超敏反映):是机体对某些抗原物质发生的反映性过高的异常免疫反映。多指机体对某些抗原物质发生的一种可导致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的异常免疫反映,常表现为免疫反映性增高,多发生于再次接触同种抗原的时候。121.变应原(过敏原):可以引起变态反映的物质叫变应原,涉及完全抗原、不完全抗原、小分子化

28、学物质等。变应原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肌肉、粘膜等途径进入动物体内,引起变态反映。122.传染性变态反映:由于患某种慢性传染病而引起的迟发型变态反映。123.自身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的能力,存在于所有的个体,通常情况下不对机体产生伤害。124.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而导致机体的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等疾病状态。125.免疫缺陷:由于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的失常或欠缺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过程。一般分为原发性免疫缺陷和继发性免疫缺陷两类。126.免疫耐受:是免疫系统对抗原的特异不应答状态,需经抗原诱导,对抗原具有特异性、记忆性。127.

29、疫苗:用于人工自动免疫的生物制品。涉及用细菌、霉形体、螺旋体制成的菌苗,用病毒、立克次氏体制成的疫苗和用细菌外毒素制成的类毒素128.菌 苗:用于人工自动免疫的生物制品,用细菌、霉形体或螺旋体制成。129.类毒素:指将细菌的外毒素经甲醛脱毒解决后,使其失去毒性而保存免疫原性的制剂,用于毒素性疾病的免疫效果较好。130.活疫苗:用人工变异或直接从自然界筛选出来的毒力高度减弱或基本无毒力的活病原微生物制成的疫苗。涉及弱毒苗和异源苗等。131.异源苗:运用品有共同保护性抗原的另一种病毒制成的疫苗。132.弱毒苗:毒力已经致弱,但仍保持着原有的抗原性,并能在体内繁殖,因而可用较少的免疫剂量诱导产生坚强

30、的免疫力。133.死疫苗(灭活苗):将病原微生物用温和的理化方法是之失去活性但仍保存其免疫原性而制成的疫苗。134.亚单位苗:此类疫苗是从细菌或病毒粗抗原中分离提取某一种或儿种具有免疫原性的生物学活性物质,除去免疫不必需的“杂质”,从而使疫苗更为纯净。135.生物技术疫苗:运用生物技术制备的分子水平的疫苗。136.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苗: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是用DNA重组技术,将编码病原微生物保护性抗原的基因导人原核细胞或真核细胞,使其在受体细胞中高效表达,分泌保护性抗原肽链。提取保护性抗原肽链,加入佐剂即制成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又称为生物合成亚单位疫苗。137.基因缺失苗:基因缺失疫苗是

31、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强毒株毒力相关基因切除构建的活疫苗,该类疫苗安全性好、不易返祖;其免疫接种与强毒感染相似,机体可对病毒的多种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免疫力坚实,免疫期长,特别是适于局部接种,诱导产生黏膜免疫力,因而是较抱负的疫苗。138.基因工程重活载体疫苗:是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保护性抗原基因(目的基因)转移到载体中使之表达的活疫苗。139.非复制疫苗:称活一死疫苗,与重组活载体疫苗类似,但载体病毒接种后只产生顿挫感染,不能完毕复制过程,无排毒的隐患,同时又可表达目的抗原,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140.合成肽疫苗:使用化学合成病原微生物的保护性多肽,并将其连接到大分子载体上,在加入佐剂制成的疫苗。141

32、.DNA疫苗:由编码能引起保护性免疫反映的病原体抗原的基因片段和载体构建而成。142.多价苗:是指将同一种细菌(或病毒)的不同血清型混合制成的疫苗。143.联苗: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细菌(或病毒)联合制成的疫苗,以达成一次免疫可达成防止儿种疾病的目的。二、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要点)1.简述免疫学所涉及的内容:现代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重要涉及免疫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功能;免疫系统对抗原的辨认及应答;免疫系统对抗原的排异效应及其机制;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病理过程及其机制;抗原耐受的诱导、维持、破坏及其机制;免疫学理论和方法在疾病防止、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等。2.兽 医(动物)免疫

33、学的侧重点:除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外,兽 医(动物)免疫学重要侧重免疫血清学诊断与免疫学防治。3.现代免疫的概念,说明与传统免疫概念的区别:(1)免疫的概念:动物机体对自身和非自身的辨认,并清除非自身的大分子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平衡稳的生理反映。(2)区别:这一反映所辨认和清除的物质,不仅涉及病原物质还涉及非病原物质;功能涉及抵抗感染、自身稳定和免疫监视;功能在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在异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害4.免疫的类型(特异、非特异):根据免疫的进化限度、作用方式及其特点的不同,机体存在两类免疫:(1)非特异性免疫,也叫先天性免疫或固有性免疫,是个体出生是就具有的天然免疫,可通过遗传获得,是机体在长期

34、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重要针对入侵病原体的天然防御功能。其重要特性是反映迅速,针对外来异物的范围较广,不针对某个特定异物抗原。(2)特异性免疫,也叫适应性免疫,是个体出生后,接触到生活环境中的多种异物抗原,并在不断刺激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免疫,也称获得性免疫。其重要特性是针对某个特定的异物抗原而产生免疫应答,开始的应答过程比较缓慢,一旦建立清除该抗原的效率很高,特异性很强。5.免疫的基本特性:(1)辨认自身和非自身:动物机体具有良好的免疫功能,即能辨认自身与非自身的大分子物质,这是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基础。动物机体辨认的物质基础是存在于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膜表面的抗体受体,它们能

35、辨认并能与一切大分子抗原物质的表位,即抗原决定簇结合。动物机体的这种免疫辨认功能是相称精细的,不仅能辨认存在于异种动物之间的一切抗原物质,并且对同种动物不同个体之间的组织和细胞,即使这些细胞和蛋白成分存在微细的差别也能加以辨认。动物机体免疫系统的辨认功能对保证机体的健康是极其重要的,一旦辨认功能减少就会减少或丧失对病原微生物或肿瘤的防御能力;辨认功能的紊乱,则导致严重的功能失调,从而引起自身免疫疾病。(2)特异性:机体的免疫应答和由此产生的免疫力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如接种鸡新城疫苗可使鸡产生对新城疫病毒的抵抗力,而对其他病毒如马立克氏病病毒无抵抗力。(3)免疫记忆:动物机体对

36、某一抗原物质或疫苗产生免疫应答,体内产生体液免疫(抗体)和细胞免疫(效应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而 通 过 一 定 时 间,这种抗体消失,但免疫系统仍然保存对该抗原的免疫记忆,若用同样抗原物 质或疫苗加强免疫时,机体可迅速产生比初次接触抗原时更多的抗体,这就是免疫记忆现象。细胞免疫同样具有免疫记忆。这种免疫记忆功能是由于机体在初次接触抗原物质的同时,除刺激机体形成产生抗体的细胞(浆细胞)和效应淋巴细胞(如细胞毒性T细胞)外,与此同时也形成免疫记忆细胞,可对再次接触的抗原物质产生更快的免疫应答。6 .免疫的基本功能:(1)免疫防御:是指动物机体抵御病原生物感染和侵袭的能力。动物免疫功能正常时,可充

37、足发挥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阻止病因素素的侵袭,并将其中和、消灭和清除,从而免于传染;但在免疫功能异常情况下,如免疫反映过于强烈,可引起传染性变态反映的发生,而免疫功能过低或免疫缺陷时,则表现为易受感染或反复感染。(2)免疫稳定:正常情况下不断的清除衰老、损伤及死亡的细胞,维持机体细胞的均一性;但假如异常时,机体的反映性增高,则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3)免疫监视:体内细胞在增殖过程中,总有很少数由于种种因素而发生突变,这种突变的或异常的有害细胞也许成为肿瘤,机体的免疫功能正常时可辨认并清除这些有肿瘤细胞;假如此功能低下或失调,则导致肿瘤的发生。7.什么是抗原以及抗原性、免疫原性和反映原性,举例

38、说明:凡是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结合引起特异性免疫反映的物质,具有免疫原性和反映原性。称为抗原。免疫原性和反映原性统称为抗原性。(1)免疫原性,即抗原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使之活化、增殖、分化和产生免疫效应物质的特性。如接种鸡新城疫苗可使鸡产生针对新城疫病毒的抗体和致敏淋巴细。(2)反映原性,即抗原能与相应的免疫效应物质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映的特性。具有这两种特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或免疫原,各种微生物和大多数蛋白质属于此。有些小分子物质虽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而具有免疫反映性,但不能诱导免疫应答,即无免疫原性,称半抗原。如鸡新城疫病毒能与抗鸡新城疫病毒的抗体和致敏淋巴细发生特异性

39、的反映。8 .构成抗原的基本条件:(1)异质性(异源性或异物性):在正常情况下,被免疫机体接受抗原刺激的免疫活性细胞具有高度的自我辨认功能,能辨认自身物质和非自身物质(异源性物质),只能接受非自身物质的刺激,激发产生免疫应答。由于在动物胚胎发育时期,对自体物质发生免疫应答的免疫活性细胞在分化中被“克制”,故动物体内不存在对自体物质的免疫活性细胞,因而丧失了对自体物质发生免疫应答的内在因素。异原性物质有异种间物质、同种异体间某些物质、某些自体物质等。(2)必须是结构复杂稳定的大分子胶体物质:抗原物质结构复杂稳定,才不易被排出,被机体阻留,甚至被细胞吞噬,有助于连续的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结构复

40、杂稳定的大分子胶体物质具有一定的理化性状,涉及分子大小、分子结构、易近性、立体构象、物理状态极可降解性和完整性等。9.异源性物质涉及哪些,举例说明:(1)异种间物质:称异种抗原。指与被免疫动物机体不同种属的抗原,通常生物种间的亲缘关系越远,它们组织成分的差异越大,免疫原性越大。如微生物抗原对动物而言即为异种间物质。(2)同种异体间某些物质:称异体抗原。是指与被免疫动物同种不同个体的抗原,不同个体由于组织抗原型不同,彼此之间有一定限度的免疫原性,通常只有同卵挛生的个体才具有完全相同的组织抗原型。如输血反映、器官移植反映。(3)某些自身物质:称自身抗原。是指被免疫动物的自身组成成分在某种条件下所形

41、成的抗原。涉及自体隔绝物质(神经髓质、肾上腺细胞、生殖细胞等)和变性的自身物质(冻伤的皮肤)。他们在与免疫活性细胞接触时,则可以被视为异物,接受刺激而产生免疫应答。10.何为抗原决定簇及其基本特性:实验表白,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并不是整个抗原分子,而是抗原分子中的某些化学基团。这些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具有特殊立体构型和免疫活性的化学基团,称为抗原决定簇。它们决定着抗原的活性和特异性。11.完全抗原与不完全抗原的基本特性,各涉及那些物质:(1)完全抗原:既具有免疫原性,又具有反映原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如有些异种蛋白、细菌的毒素蛋白、酶、微生物、细胞等。(2)不完全抗原(半抗原):仅有反映原性

42、而缺少免疫原性或免疫原性很不完善的物质,称为不完全抗原。如肺炎球菌的荚膜。12.何为半抗原一载体效应:小分子半抗原不具有免疫原性,不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但大分子物质(载体)连接后,就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这种现象称为半抗原一载体现象。大多数天然抗原都可以当作是半抗原与载体的复合物,半抗原实质上就是抗原决定簇,而其余部分则为载体。研究表白,半抗原结构的任何改变(如大小、形状、表面基团、立体构型和旋光性),都会导致产生的抗体的特异性发生改变。半抗原与载体结合后初次免疫动物,可测得半抗原的抗体(初次免疫反映),但当二次免疫时,半抗原连接的载体只有与初次免疫所用的载体相同时

43、,才会有再次反映,这种现象称为载体效应。1 3 .以 I g G 为例,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及功能(涉及重链、轻链、可变区、稳定区、钱链区、以及各功能区,并在示意图上分别标出):I g 的基本结构是由四条对称的多肽链构成的单体。单体涉及两条相同的分子量较大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分子量较小的轻链。重链间及重、轻链间有二硫键相连形成对称结构。较链区,位于H 链的中央部分,在 C H 1 区和C H 2 区之间,它以2条或几条2硫键相连构成的。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各条肽链按其结构特点可分为可变区和恒定区,可变区在I g 近 N 端轻链的1/2 和重链的1/4 或 1/5 范围内,其氨基酸组成及序列变化较

44、大,其中变化最为剧烈的特定部位称为超变区,除超变区之外的部位氨基酸组成及排列相对保守,通常称为骨架区。I g 近 C端在L 链 的 1/2 及 H链的3/4 或 4/5 区域内,氨基酸组成在同一物种的同一类I g 中相对稳定,称恒定区。V H-VL:这是抗体分子结合抗原的所在部位。有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内的高变区构成抗体分子的抗原结合位点 CI I 1-CL:为遗传标志区。CH 2:为补体结合位点,与补体活化有关。CH 3:亲细胞区,使某些免疫细胞F c 受体的结合部位。示意图:略。1 4 .免疫球蛋白的木瓜蛋白酶消化片段及其功能:用木瓜蛋白酶可将一个I g G 分子裂解为三个大小近似的片段。其中

45、两个片段相同,仍保持结合抗原的能力,称为抗原结合片段(F a b 片段);另一个片段不能结合抗原,但可结晶,称为可结晶片段(F c 片段)。F a b 片段:由整个L链以及H链 N段开始的1/2组成,涉及VL 和 VH,CL 和 CH 1 在可变区和稳定区组成的两个功能区,前者是决定抗体特异性的抗原结合部位,后者是遗传标志区。F c 片 段:由 H 链 C 端 的 1/2组成,涉及CH 2、CH 3 两个功能区组成,CH 2为碳水化合物,是补体结合区;CH 3 为亲细胞区。F c 是决定各类免疫球蛋白的抗原特异性的部位,于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有关,如选择性地通过胎盘、与补体结合活化补体、通过

46、黏膜么进入外分泌液、结合细胞等。1 5 .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种类(类、亚类、型、亚型)是如何划分的:(1)类:根据CH 抗原性不同,将 H链分为丫、口、a、e、8 5类,其相应的免疫球蛋白依次为 I g G、I g M,I g A、I g E、I g D(2)亚类:根据CH 二硫键的数目和和位置等抗原性较小的差别,将免疫球蛋白分为亚类。(3)型:根据C L 的抗原性不同,L链分为k和 X两个型,任何一个免疫球蛋白分子上的两条L 链总是同型。(4)亚型:根 据 X型 C L 中个别氨基酸的差异,分为若干个亚型。1 6 .简述免疫球蛋白抗原性重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同种型、同种异型、独特型):(1)同种

47、型:同种动物所有个体B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涉及类、亚类、亚型和群上共同具有的抗原性(指同一种属动物不同个体之间,共同具有的抗原性)。同种型抗原决定簇重要存在于免疫球蛋白的C 区,表现在所有免疫球蛋白的类、亚类、型和亚型的分子上。(2)同种异型:同种动物不同个体的B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分子也存在着抗原特异性的差异(指免疫球蛋白在同一种属动物不同个体之间呈现的抗原性)。同种异型抗原决定簇存在于I g G、I g A、I g E 重链的C 区和型K轻亲链的C 区,是免疫球蛋白稳定的遗传标志。(3)独特型:同一个体内,不同B 细胞克隆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其 V H区和V L 区内氨基酸组成不同,因而表现

48、出其自身特异型抗原的差异(指不同抗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在可变区呈现的抗原性)。抗体分子可变区的构型可产生独特型决定簇。1 7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特性(相似性、特异性、双重性):(1)相似性:所有的免疫球蛋白是单体结构构成的,I g M 是 5个单体,I g A是 2 个单体。(2)特异性:每 个 I g 分子在组成上有其特异的结构,只能与相应的抗原结合。(3)双重性:指免疫球蛋白既是抗体又可以是抗原的双重性状。1 8 .免疫球蛋白的双重性,举例说明:是指免疫球蛋白既是抗体又可以是抗原的双重性状。免疫球蛋白的抗体活性在可变区,是相对抗原而言的:而抗原的作用重要在F c 段,是相对于异种动物而言的,

49、能刺激异种动物产生抗该种免疫球蛋白的抗体。如给鸡注射用鹅制备的抗鸡新城疫血清,一方面该血清是抗体能中和鸡新城疫病毒,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该血请又是抗原,使被注射鸡产生鸡抗鹅血清的抗体。1 9 .简述各类免疫球蛋白的重要特性和功能:I g M 为五聚体,分子量最大,一般不易透出血管,重要分布在血液中。具有较多的抗原结合部位,其激活补体和免疫调理作用较I g G 强。不能通过胎盘,在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中最早合成并分泌,起先锋免疫的作用。具有很强的补体活化、条例、病毒中和凝集作用。I g M能引起n、i n 型变态反映以及自身免疫病。I g G 的血清含量最高,维持时间也最长,容易通过血管漏出,故

50、能很好地参与组织间隙和体表的防御。能调理、凝集和沉淀抗原。I g G 不仅含量高,并且维持时间长,是机体再次免疫应答的重要抗体及抗感染免疫的主力。具有抗菌、抗病毒、中和毒素及免疫调节作用。能引起n、n 型变态反映以及自身免疫病。I g A 重要以单体(血清型)和2聚体(分泌型)两种分子形式存在。血清型同样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分泌型对机体的呼吸道、消化道等局部黏膜免疫起重要作用。I g E 在动物血清中浓度较低,能介导I 变态反映。在抗寄生虫感染中有重要作用。I g D 单体,在血清中含量极低。也许在抗原辨认、激发B细胞调节免疫应答上起重要作用。2 0 .完全抗体和不完全抗体的异同:(1)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