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集体备课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集体备课教案.pdf(18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集体备课(初备)教案学 科科学年 级三年级初备时间2022年8月2 1日单 元第1单元课 题1空气占据空间吗主备人备课意图(分析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设计备课的主要目的)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一本书的起始单元的第一课,一定要采用符合孩子年龄特征的活动激发兴趣,聚焦话题。采用看动画片的形式一下子把孩子的好奇心吸引到课堂上来,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让孩子首先明白什么叫占据空间?学生对内容的兴趣和求知欲在不知不觉中油然而生。教学目标(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要求明确、具体、细致)1.科学知识: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可以改变,压缩空气有弹性。2.科学探究:会用实验证实空气占据空
2、间和发现压缩空气有弹性;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3.科学态度: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探究意识;愿意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分享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感受压缩空气的用途。口教学重点探究空气占据空间;探究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教学难点理解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初 备 教 学 设 计1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聚焦话题)1.视频欣赏 乌鸦喝水的动画片。2.设问:故事中聪明的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3.生:.(乌鸦衔来许多小石子放入瓶中,瓶中的水面不断上升,于是它
3、就喝到了水。因为石子有一定的体积,扔下去的时候,小石子占据了水的位置空间,所以水没位置了,就升上来了。我们把物体占的位置或地方叫“空间”。)4.师举例:(展示图片)粉笔占据粉笔盒的空间,水占据了杯子的空间。生举例:同学们和桌椅占据了教室的空间等。师:这是一满杯水,水占据杯子的空间。随后师去倒掉水,问:现在杯中有什么?(空气,也就是说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5.设问:空气,它是否像水、石子那样占据空间呢?生预测。师板书课题。二、初步探究:空气占据空间吗?1.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怎样才能用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呢?同学们可以想出一些办法来验证一下吗?请同学们相互交流讨论,讨论出一种办法来证明。如果有困难
4、,可以看下教材,也可以举手示意邀请老师一起参加你们的设计。(将问题留给学生交流,给出时间,从交流中引发问题。)2.初步验证:“大力士”都吹不大的小气球。事先准备:取两个相同的气球,其中一个气球放入装有水的瓶中,用球嘴套住瓶口。挑一名瘦弱的女生吹气球;挑一名身体高大强壮的男生用力吹瓶中的气球。其他生观察并思考。瘪瘪的气球为什么在小女孩的手中变大了呢?为什么瘦弱的小女孩都能将气球吹得大大的,“大力士”却不能吹大瓶中的气球呢?生解释:水占据了空间。过渡:倒掉水,再吹气球。每组选两名学生吹气球,另外两名做好观察。学生分组实验:吹不大的气球。观察并记录,在记录单1上作出对现象的解释。解释:空气占据了空间
5、。三、二次探究,自主实验:空气占据空间吗?1.魔术实验一一“纸的奇遇”师:将一张纸扔进水里。2生:发现很快湿了。师:我能让纸放到水里不湿。你们信吗?(1)师演示实验:把一团纸巾放在杯子的底部,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在水中,请生预测一下,纸巾会被水浸湿吗?为什么?(将一张纸扔进水里,发现很快湿了。但老师却说,我能让纸放到水里不湿,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比让他们直接做实验更具有意义。)P P T展示实验要求:纸要塞紧,不要掉下来。杯子要竖直倒扣在水中。竖直取出杯子后用干纸巾擦净杯口的水。(2)生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3)小组汇报:在刚才的活动中你们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还有哪个小组想补充?(纸没有湿,
6、说明杯子里水进去了没有?水为什么进不去?杯子里有空气,空气占据了杯中的空间,水就进不去了)实验失败的小组反思:为什么纸湿了?倾斜,有气泡(4)小结:这种现象说明了空气可以占据空间。2.“流不下去的水”一一“漏斗”变“漏堵”事先准备:将漏斗插入小口瓶,用橡皮泥封住小口瓶。(1)预测:水会漏下去吗?为什么?(2)演示实验:快速向漏斗里倒水。(这个实验老师要帮学生准备好材料和装置,不然学生在短时间内封好橡皮泥,难度很大。但是一定要提醒学生是快速倒入水,但是不宜漫过漏斗。)(3)小组讨论:水漏下去了吗?为什么?橡皮泥在这里的用处是什么呢?(水不会漏下去,因为空气占据空间;橡皮泥的用处是堵住瓶口,不让空
7、气跑出来。)(4)实验失败反思:为什么水漏下去了?(密封不严实,倒水的速度慢了。)过渡:做完了“漏斗”变“漏堵”的奇趣实验,大家觉得科学课好不好玩呀?想不想继续实验探究啊?那就用你端着的坐姿和好奇的眼神告诉我吧!过渡: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确实实地存在,并且大家都用自己的实验证明了空气和水、石头等物体一样,可以占据空间。那么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不可以改变呢?压缩后的空气会不会像弹簧那样被压缩呢?四、再次探究:压缩空气有弹性。1.师出示注射器,介绍各部分名称(筒身、刻度和活塞)。一会儿我们就挤压注射器3里的空气。实验之前我们来明白我们的实验要求。2 .P P T展示实验要求:(1)把注射器的
8、活塞向后拉一段距离,记下活塞的位置,将针口顶住橡皮。(2)推动活塞,记下活塞的位置,松手,观察活塞有什么变化,然后用大一点的力推动活塞,再松手观察活塞又有什么变化。(注意一定不能让空气跑出来。)3 .分组实验。并记录现象.4.小 组 汇 报:空气可以被压缩吗?你还有什么发现?(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五、学以致用:压缩空气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1 .出示:充足了气的球,我们再用打气筒能向里面打些气吗?它会继续增大吗?里面的空气会怎样?2 .其实,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在生活中还有着广泛的应用,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应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充气床垫、气钉枪、足球、喷雾器、车轮胎、充气拱
9、门等)六、巩固建构分享本节课的收获。七、课堂练习判断1 .瓶中气球之所以吹不大是因为空气占据了空间。()2 .给植物喷药水的喷壶,利用了压缩空气有弹性的原理。()选择1 .向气球中吹气,气球会越来越大,这 说 明 空 气()A.有重量 B.占据空间 C.没有一定体积2.杯底的纸巾不会被浸湿的原因是()A.空气占据空间B.纸 把 水 往 下 压C.水有一定体积课外实践:魔术一一蜡烛在水底燃烧?!用水槽装一些水,把蜡烛放在水面点燃,将空杯子翻转竖直罩在蜡烛上方,再把杯子压入水里。45*小学集体备课(初备)教案学 科科学年 级三年级初备时间2022年8月21日单 元第1单元课 题2.空气有质量主备人
10、备课意图(分析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设计备课的主要目的)本课是苏教版小学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的第二课,通过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到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都具有质量,从而意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对物质有一定的质量的特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将是学生关于空气概念发展的一次提升。本节课有三部分内容:一、用平衡尺来证实空气是有质量的。二、用电子秤称量皮球的质量来证明空气是否有质量。三、了解人类认识空气有质量的历程。教学目标(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要求明确、具体、细致)科学知识:1.知道空气有一定的质量。2.了解电子秤的使用方法,能用电子秤测量物体的质量。科学探究:1.基于已有经验,对空气是否有质
11、量提出猜想。2.能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利用平衡尺证明空气有质量。3.在称量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因素可能会影响称量结果,产生误差,学习准确称量。科学态度:1.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及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能以事实为依据,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并意识到运用合适的工具可以更好的满足我们的需求。口教学重点通过设计、操作实验和分析数据得出空气是否有质量的结论。教学难点能借助平衡尺动手操作来验证空气有质量。教学准备课件6课 时 安 排 1 1课时初 备 教 学 设 计一、情境导课,提出问题1 .师:同学们喜欢玩跷跷板吗?森林里的小动物们
12、也想和我们一起玩跷跷板,咱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儿童卡通片:小宝宝与小动物们玩跷跷板)师:兔宝贝也想玩,可小孩子不能把两个小动物跷起来,为什呢?生:两个小动物比小孩子重。师:加了一桶沙子就能把两个小动物跷起来了,说明沙子也有一一生:重量师:你们有重量吗?(板书:重量)多重?师:噢,生活中我们常说的“重量”多少斤,多少千克,科学上应该说成“质量”(板书:质量)这两个量在科学上不是一回事。(播放视频:重量和质量)师:所以我们应该说沙子有质量。2 .出示两个黑色塑料袋(其中一袋比较重,另一袋是空而鼓的),让个别学生尝试提一下,说说感受。猜猜塑料袋里是什么?打开看到重的塑料袋里是一个皮球,轻的塑料袋里
13、空空的,引导说出里面有空气。师:刚才你的感觉是装有皮球的塑料袋比装有空气的塑料袋要重,说明皮球有一一生:质量师:那空气呢?有质量吗?(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儿童卡通片引出生活中的“质量”一说,并规范成“质量”,同时故事情节渗透平衡的原理和方法,为后续平衡尺实验设计做铺垫。二、用平衡尺来证实空气是有质量的。1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空气有质量吗?学生猜测,说说各自理由。2 .师:你们能想到哪些方法来证明咱们的猜测呢?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有:(1)拿个塑料袋装空气,然后用弹簧秤称(2)用塑料袋装了空气后感觉一下有没有质量(3)拿个塑料袋装空气,放在电子秤上,如果有显示读数就说明空气有质量等等
14、)7师:掂一掂空塑料袋和装满空气的塑料袋,说一说能否感知出空气是否质量?生师:有什么更好办法证明空气有质量?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这样一个类似跷跷板的装置,叫平衡尺。(展示)老师在两边各挂了一个回形针。回形针上面做了一个钩子,可以用来挂东西。再挂上夹子。这个夹子可以加紧物体。现在平衡尺平衡吗?除了这些材料,我还给每个组准备了气球和打气筒。利用这些材料你们能设计一个方法来证明空气是否有质量吗?接下来就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把你们想到的方法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3.小 组成员谈论交流,并画下实验的方法。4.汇报交流实验方法。投影,一边汇报一边教师演示。5.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收获。6.汇报
15、交流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空气有质量。7.师:如果在吹大气球这边不动的情况下,怎么使平衡尺再达到平衡呢?引导学生在瘪气球这边加重物,把大米粒放入瘪气球中,再次使平衡尺再达到平衡。体会到打入气球中空气的质量至少有十几粒大米粒那么重。(提醒:注意实验完成后,请清理好桌面,并用最优美的姿势坐好告诉老师你们组已经完成实验)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平衡尺实验,使学生体会到空气有质量。把大米粒放入瘪气球中,再次使平衡尺达到平衡,学生对气球中空气的质量和十几粒大米的质量有个模糊的“等量代换”,使学生进一步对空气的质量有个感性的认识。三、用电子称称量皮球内空气的质量。1.(出示充满气的皮球)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空气是有质
16、量的,那么这个球里的空气到底有多重呢?你有办法知道吗?生2.(出示电子秤)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能精确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一一电子秤,它的精确度很高,可以精确到0.1克。学习电子秤的使用方法:(1.将电子秤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2.按一下 归零 按钮,确保在称重之前显示为0。8(3.将要称的物体放在电子秤上,读取显示数字即可。3.演示实验:称量充满气的皮球质量(记录在黑板上)。这个质量是什么的质量?板书:球+空气。接下来怎样做?请两个学生放气,再称量球的质量(记录在黑板上)。这又是什么的质量?板书:球。那这两数之间的差是什么?(空气的质量)4.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空气有质量。设计意图:
17、用电子杼称皮球的质量,会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空气有质量,同时也会加深对电子秤这种工具的认识。四、了解人类认识空气有质量的历程1.阅读:古代,人们一度认为空气是没有质量的。到了 1 7世纪,伽利略做了一个实验:用气泵向一个大玻璃瓶打足气,使瓶中尽可能多装一些空气,并封住瓶口,用天平称出瓶子的质量。然后把瓶口打开,再称,发现瓶子的质量减少了。伽利略认为,减少的质量就是把瓶口打开后跑出来的空气的质量,从而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后来,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在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克,相当于3枚回形针的质量。教师出示1立方分米体积模型,学生体会1升体积有多大。2.拓展:塑料袋里少量的空气并
18、不重,所以我们感觉不明显。我们这样一间普通教室容纳的空气质量大约为200千克,大约相当于多少个小朋友的体重?(一个三年级小朋友大约重30千克),而弥漫在天空和地球周围的空气有多重呢?请大家回去查找一下资料。五、课堂小结1.这节课大家都很棒,我们利用简易工具和精确工具帮助我们研究了“空气有质量吗”这个问题,看来工具的发明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科学研究。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3.又产生了什么新的问题?9板书设计:2.空气有质量球+空气()克球()克空气()克教学反思:10*小学集体备课(初备)教案学 科科学年 级三年级初备时间2022年8月21日单 元第1单元课 题3.热空气和冷空气主备
19、人备课意图(分析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设计备课的主要目的)教材安排了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供学生探究,第一,认识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第二,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研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第三,制作观察空气流动的简易装置;第四,解释现象,推想风的成因,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方法。教学目标(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要求明确、具体、细致)科学知识:1.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2.知道当温度有冷热差别时,空气就会流动。科学探究:学会做热空气上升的实验。科学态度:1.对于温度带给空气的变化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主动参与探究.积极分享成果。2.能够细致地观察,如实地记录和描述,理性地分析实验现象。科学、技术、社会与环
20、境(STSE):了 解“热空气上升”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感受科学和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口教学重点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是因为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初 备 教 学 设 计11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师:通过上两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空气的性质,空气除了能占据空间,有质量,还具有什么性质呢?生:会流动。2.师:在每个小组的实验盘中都有一支蜡烛,大家观察蜡烛的四周有什么?(生:空气)3.点燃蜡烛后,蜡烛周围的空气有什么变化?(生:变热了)4.师:蜡烛周围的空气被加热了就变成了热空气,热空气会怎样流动呢?这就是我
21、们今天要共同探究的内容 热空气和冷空气(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为实验中判断热空气的运动方向莫定基础。二、提出问题,合理猜测,实验探究1.师:蜡烛周围的空气被加热变成了热空气后会怎样流动呢?大家来猜一猜。生:向上、向.2.师:要怎样用实验证明我们的猜测呢?请阅读课本P7页,小组讨论,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又好有多。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生1:我们小组的想法是:点燃蜡烛,在蜡烛的火焰上方撤一些很轻的碎屑状的东西,观察它们是怎样运动的。生2:我们小组的想法是:点燃蜡烛,在蜡烛的火焰上方放一个会很轻的会转动的物体。生3:我们小组的想法是:点燃蜡烛,在蜡烛的火焰上方放一个很轻的塑料,看
22、塑料袋会不会“飞起来”。3.师:大家的想法都不错,老师这也有一个想法: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把手放在蜡烛火焰周围的不同方位,感受热风往哪个方向流动。4.师: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想法,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方案进行实验。实验时请注意:不点燃蜡烛前,现将实验物品放到蜡烛上方,观察现象,并进行记录;组员做好分工,密切合作;认真观察,用自己喜欢或擅长的方式如实记录实验现象;注意安全,准备一块湿毛巾,发生意外时迅速将湿毛巾盖在火焰上或将燃12烧物丢在地上,然后远离燃烧物,不要伤到自己或引燃其他物品。5 .学生进行实验:纸蛇转动的实验、感受热风流动的实验。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实验中进行指导。6.教师演示:模
23、拟热气球上升的实验。设计意图:纸蛇转动的实验、感受热风流动的实验较为简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顺利完成实验并进行记录,而模拟热气球上升的实验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多,有一定危险性,通过教师的演示可以提高实验的成功率。7.师:通过刚才的实验你们发现什么?(学生汇报)生1:我们发现不点燃蜡烛时,纸蛇不会转,点燃蜡烛后,纸蛇就转动起来了,说明热空气往上流动。生2:我们发现不点燃蜡烛时,塑料袋是瘪的,点燃蜡烛后塑料袋慢慢鼓起来,然后就飞起来了,说明热空气往上流动。生3:我们发现不点燃蜡烛时,将手放在蜡烛周围,没有什么感觉,点燃蜡烛后,我们在火焰上方感受到了热风吹到手上的感觉,说明热空气往上流动。设
24、计意图:这个环节使学生经历了一个从提出问题,进行猜测,到实验验证了自己的猜想探究过程。通过探究学生既观察到了空气受热后会上升的现象,又提高了探究能力。8.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纸蛇和塑料袋的运动,推测出了空气受热后会上升,我们能用眼睛看到热空气向上流动吗?(生:不能)为什么?(生:因为空气是透明的)9.分组实验: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屏幕前,用强光电筒照射火焰,这时,就会看到火焰上方空气的影子在不停的向上运动,这进一步说明了空气受热后会向上升。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让学生直观感知,在脑海中根深蒂固的建构起热空气会上升的 概 念 三、探究热空气轻上升1.师:老师这有二个杯子,是空杯子吗?(里面有空气)这是
25、二个大小相同并装满空气的杯子,这二杯空气一样多吗?(一样多)对,它们的体积相同。(出示P P T)等会儿请同学们用手调节木棒中间的线,让实验装置平衡,然后用点燃火柴加热一端纸杯内的空气,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2 .学生分组实验。3 .交流汇报。(用加热过的热杯子那端向上翘。)134.提问:火焰烤过的纸杯向上翘说明了什么?(一样多的空气,热空气比冷空气轻)5.小结:说的非常正确,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所以热空气就会上升,上升的热空气就推着纸杯往上翘了。设计意图:当学生发现“热空气会上升”这一事实后,马 上 提 出 了 新 问 题“热空气为什么会上升?”学生会猜想空气加热后可能变得比
26、原来轻了,所以上升。通过这一环节验证学生的猜想。第二课时四、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1.师:同学们,当热空气和冷空气相遇后会怎么样呢?请看课本P8页的实验,思考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片,烟会怎样流动?这说明了什么?将冷瓶与热瓶的位置上下对调后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呢?为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先动脑进行猜测,然后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既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又有利于思维的提升o2.师:我们通过一段录制好的实验视频来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播放多媒体视频)3.师:看到了什么现象呢?生:我们看到热瓶内的烟向上流动,冷瓶内的烟向下流动,形成一个循环了。4.师:观察得很仔细,将热瓶放在冷瓶上面又是怎样的现象呢?生
27、:热瓶内的烟一动也不动。5.师:谁来解释为什么呢?生:因为热空气向上流动,不会向下流动。设计意图:通过上述环节,让学生经历一个又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认识了空气对流的现象。整个过程环环相套、层层推进,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规律,从研究方法和科学精神上都会对学生产生比较深刻的影响。五、联系生活、学以致用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现在杨老师家要安装暖气片,你觉得安装在什么位置合适呢?为什么?生:墙的下方,因为热空气向上流动。2.师:为什么冷藏柜可以不加盖子?生:因为冷空气向下流动。143.师:刚开始上课时,通过复习我们知道了空气流动就会形成风,请结合第一课空气占据空间的相
28、关知识,根据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规律,看课本P9页的图说一说大自然中的风是怎么形成的。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生(尝试解释):阳光使地表温度升高,温暖的地面加热它上方的空气,这时热空气就会上升,热空气上升后就会腾出空间,冷空气会补充到热空气上身后留下的空间里,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4.体 验:设置一个场景,小组的桌子是蜡烛的火焰,组员是空气中的颗粒,加热时,空气颗粒受热离开桌子(火焰周围),这是就腾出了空位,空位周围的其他同学扮演冷空气颗粒,移动至腾出的空位上(代表冷空气的流动),但冷空气颗粒移动至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位时,形成了空气的流动,这样风就形成了。设计意图:通过场景体验活动,让学生
29、明白风形成的原理,构建了风形成的概念。5.风是我们身边熟悉的自然现象,生活中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制造风?试一试。(生尝试)6.师 总 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科学无出不在,只要你有一颗好奇心,善于观察,动手动脑你们也能成为科学家。六、拓展提升阅读课本P10页,制作观察空气流动的简易装置,想一想实验说明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能帮助学生感受到科学发现能够推动技术和工程的发展,而技术和工程可以更好地改善人类生活,从而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七、课后评价1.()比同体积的冷空气()o 热 空 气 会(),冷 空 气 会()o2.()
30、、()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3.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o4.把纸蛇放在蜡烛上方,纸蛇转动,说明热空气会向下运动。()5.在海边,白天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夜晚风从海洋吹向陆地。()6.打开冰箱时,“白气”向下运动。()7.自然界中风是怎样形成的?1516*小学集体备课(初备)教案学 科科学年 级三年级初备时间2022年8月21日单 元第2单元课 题4.土壤的成分主备人备课意图(分析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设计备课的主要目的)本课是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研究土壤的第一课,本单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土壤:土壤的成分、不同类型的土壤以及保护土壤。本节课 土壤的成分中,
31、教材设计了三个环节,分别是挖土壤、观察土壤并进行记录、最后利用两种方式深度观察研究土壤。教学目标(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要求明确、具体、细致)科学知识:1.知道组成土壤的成分有空气、水和颗粒大小不同的土壤等科学探究:1.通过观察土壤,记录并描述出它们包含的肉眼可见的成分。2.能利用纸巾、水、放大镜等工具来进一步观察,证明一些不可直接观察到的成分的存在,知道观察的方法多种多样。科学态度:1.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方式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其中的乐趣。2.能接纳别人的观点,乐于分享彼此的想法。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土壤资源,了解人类的活动可能对土壤带来的影响。口教学重点利用多种方法观察土壤,并能记录和描
32、述看到的物质。教学难点知道有些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物质,可以利用间接的办法证明它们的存在。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初 备 教 学 设 计17一、导入新课1.师:老 师 买 了 花 苗,这 里 还 有 个 花 盆,我 还 差 些 什 么 吗?图 片 展 示:花苗和空花盆生:土壤2.师:土 壤 是 什 么 样 的 呢?里 面 有 什 么?3.师:今 天 我 们 一 起 来 研 究 土 壤 的 成 分(板 书 课 题)设计意图:虽然学生已经三年级,但与二年级学生是相差不多的,创设情境要很符合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的。给动植物寻找合适的环境放生除了情境真实外,也培养了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二、观察土壤1.
33、师:老 师 这 儿 有 张 成 分 表,是 空 白 的,你能把自己知道的土壤里有的东西写在上面吗?生:每 人 写 一 份,写 在 横 线 上(不 交 流)2.师:土 壤 里 真 的 有 这 些 吗?你 有 办 法 知 道 吗?生:挖点土来观察3.师:老 师 今 天 带 了 些 刚 挖 的 土 壤,这 里 面 真 的 有 你 们 写 的 这 些 物 质 吗?P P T出示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生:边 观 察 边 记 录、保持桌面整洁4.师:那 如 果 观 察 的 时 候 有 看 不 清 楚 的 地 方,我 们 该 怎 么 办 呢?生:我们需要放大镜来帮助我们生:开始观察5.汇报生:汇 报 时
34、 注 意,先 说 我 在 土 壤 中 发 现 了、,这 些 是 我 没 有 观 察 前 就 猜 到 的,还 有、是 我 观 察 后 发 现 的,另 外、我 没 有 看 到,我 猜 测 土 壤 里 有(没 有)、设计意图:学生对土壤有一些了解,在观察之前让他们猜一猜(预测),这样开始观察时他们会更加认真,为了证明自己说的对,他们也会更加投入。在这一过程中,放大镜是一个辅助工具,不需栗对放大镜的工作原理等讲解太多,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使用,课前也应当多使用放大镜,以减少这方面的时间浪费。三、土 壤 里 的 水、空 气 和 不同大小的土壤颗粒181.师:你们在土壤里发现了这么多的物质啊!那土壤里有水和
35、空气吗?(未提及水和空气:植物的生长还需要什么?土壤里有吗?)生:可以摸一摸2.师:你能看到吗?你有办法借助其他物体证明它们的存在吗?生:学生在水和空气的验证实验设计单上写下自己的方法小组交流选出大家认为最满意的方案进行汇报。设计意图:土壤里的水和空气是无法直接用肉眼看到的,只能用间接的办法证明。这些方法如果只是简单的由教师告知,会显得比较生硬,在课前可以做一些活动,例如让学生用纸巾擦桌子上的水,然后让他们说一说观察到的一些变化。另外可以用验证粉笔中有空气的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活动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设计验证实验,但要放在课前,因为这些内容和土壤没有直接的关系。3.汇报预设师:用纸巾捏一捏
36、,看到什么现象才能说明土壤里有水?生:纸巾变得潮湿了、皱了、破了、师:那把土壤放进水里要观察什么?生:看有没有气泡,如果有说明土壤里有空气。4.学生活动学生用纸巾包裹土壤,然后将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将土壤放入水中观察。汇报自己的发现5.搅拌放入土壤的水师:看来土壤里确实有空气,那过去了一段时间,那些小气泡现在还有吗?它们在哪儿呢?生:观察自己的杯子,发现还有些小气泡在土壤的表面,有的在水面上消失了师:要是我们搅拌一下土壤,那些小气泡会去哪儿?师:真的是这样吗?除了小气泡还可能有什么现象发生?我们来试试吧!试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呀?生:猜测,浮上来、生:轻轻搅拌、防止水洒出来、要仔细观察、19PP
37、T展示要求:搅拌棒使用1分钟后收回;边观察边记录;注意卫生;将发现用便签纸贴在记录单上学生实验:教师及时收回搅拌棒,并引导每组学生观察水的分层现象,提示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师:土壤看起来很普通,里面却含有这么多不同的成分。今天我们通过哪些办法发现土壤里有这些成分的啊?(固定句式:今天,我们用、发现土壤里有、)生:纸巾,放大镜、放进水里。五、课后活动1.师:今天老师带来的是小公园里的土壤,还有哪些地方会有土壤呢?生:菜地、花坛、河边、2.师:请每位同学选择一种和今天不一样的土壤,用学到的方法观察并记录里面有哪些成分!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板书设计:土壤的成分我们用:放大镜、纸巾、放 进 水 里(搅
38、拌)发现土壤里有:枯树枝 水空气草根小颗粒土壤小石头大颗粒土壤20教学反思:21*小学集体备课(初备)教案学 科科学年 级三年级初备时间2022年 8 月 2 1 日单 元第2 单元课 题5.土壤的类型主备人备课意图(分析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设计备课的主要目的)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二课。本单元教学内容是根据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一一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一一地球的物质之一:岩石、沙、土壤来组织的。教学目标(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要求明确、具体、细致)科学知识:1.了解沙土、黏土和壤土所含颗粒大小不同。2.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3.
39、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科学探究:1.能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2.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土与黏土的差异。3.能通过实验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性。科学态度:1.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2.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口教学重点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教学难点了解不同土壤的特点。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 课时22初 备 教 学 设 计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今天很开心,小象也很开心,因为周末大象爸爸想带小象去植物园
40、玩。出门旅游需要做攻略,去植物园也需要知道植物分别适合什么样的土壤。所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植物适合生长在什么样的土壤里吗?2.生:仙人掌干旱的,西瓜比较湿润的,荷花很湿润的。3.师:同学们可真聪明,通过刚刚我们发现其实这些植物生长的土壤都是不同的,可以把土壤有很多种类型,那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土壤的类型吧。(板书课题)二、用多种感官了解土壤的不同1.师:既然土壤有这么多的类型,那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研究这些土壤呢?2.学生回答观察方法。(用放大镜、用手捻、加水搓一搓)3.老师归纳学生的观察方法。师:你们帮小象想出了这么多观察土壤的方法,那老师也帮你们找了一些办法。用放大镜观察,用手捻,和水握
41、一握,加水搓一搓。4.老师演示实验,讲解注意事项。5.学生实验,并填写记录单。6.师:同学们,你们观察完这些土壤了,那你们有什么样的发现呢?7.学生汇报实验结果。8.师:你们都做的很棒,老师其实也事先做了实验填写了记录单。(贴土壤的特点)同学们,那老师有个问题,为什么1号容易搓成团而3号不容易搓成团呢?生回答。9.师 小 结:1号容易成团的原因是因为一号颗粒小,孔隙小,加了水之后就容易黏在一起,而3号颗粒大,孔隙大,比较疏松,所以不容易成团。10.师 总 结:那同学们,我们刚刚摸到的有大颗粒和小颗粒的土壤都是有名字的,那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土壤中有些大颗粒的摸起来比较粗糙的是沙粒,中等颗粒的是
42、粉粒,而一些比较细小颗粒摸起来比较细腻还会沾在手上的叫做黏粒。大象爸爸为我们准备的这三种土壤也是按照他们含量的不同来进行区分的,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三、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渗水性1.师:我们和小象一起了解了土壤的类型了,但小象还是没有办法知道怎么去种植这些植物,于是小象想到了一个办法,它把这些植物分别种植在这些土壤里。并往土壤中浇水,发现奇怪了,为什么有的土壤中的水流的很快,而有的土壤中的水流的很慢。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流的快的是什么土?流的慢的又是什么土呢?232.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和预测。3.师:为了更好的验证自
43、己的想法。小象准备了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等量的水和过滤器。同学们待会要和小象一样来进行这个实验。4.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5.汇报交流实验情况,并将结果与刚才的预测相对照。(沙质土下面的水最多,壤土次之,黏质土下面的水最少。说明沙质土的渗水性好。黏质土保水性好。)师:那为什么会流的比较快,而黏质土流的比较慢呢?生:沙质土,颗粒大,孔隙大;黏质土,颗粒小,孔隙小。6.师:我们发现所有的土壤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那我们一起把土壤的特点读一读吧。7.总结:这是我们研究土壤的特点。那小象也把自己观察到的土壤做成了一个小视频,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做的这个视频吧。(播放视频)四、土壤的特点1.师:小象终
44、于可以和爸爸去到梦寐以求的植物园啦,去到植物园,爸爸问小象:仙人掌耐高温、干旱、瘠薄,不喜潮湿。那他适合什么样的土壤呢?生:沙质土。2.师:荷花是水生植物,停水一日,荷叶边焦。生:黏质土。3.花生需要土壤松紧适宜,有利于荚果发育。生:沙质土。4.苹果树需要排水系统良好,土质优良,阳光充沛。生:壤土。5.水稻喜高温、潮湿,对土壤的保肥和供肥能力要求较高。生:壤土。6.教师小结: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点,能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今天我们终于帮助小象找到了适合这些植物的土壤了。谢谢同学们。板书设计:5.土壤的类型黏质土壤土沙质土颗粒小颗粒中颗粒大孔隙小孔隙中孔隙大易成团不易成团不易成团保水性好良好
45、渗水性好24教学反思:25*小学集体备课(初备)教案学 科科学年 级三年级初备时间2022年8月21日单 元第2单元课 题6.肥沃的土壤主备人备课意图(分析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设计备课的主要目的)对植物而言,腐殖质是它们的主要营养。对学生而言,腐殖质如何形成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本课遵照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认识腐殖质及其产生的原因,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土壤。教学目标(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要求明确、具体、细致)科学知识:1.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2.知道土壤贫瘠的原因和一些改良的方法。3.知道土壤动物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的作用。科学探究:1.能够制作肥料
46、袋。2.能够坚持长期观察,并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科学态度:1.通过长期观察,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探究态度。2.意识到土壤和生命密切相关,愿意亲近土壤,形成环保意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知道土壤的肥力对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形成保护土壤的意识。2.会利用厨余垃圾制作肥料袋,改良土壤肥力。口教学重点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教学难点制作肥料袋并连续5星期观察腐殖质的形成过程。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26初 备 教 学 设 计一、了解土壤1.创设情境:我们每天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面上课,放学回家就可以享受香喷喷的饭菜,有时还有美味的零食点心。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对于一些小朋友
47、来说却很遥远。在我国西部贫困山区,有些小孩子连温饱问题都还没有解决。2.出示西部儿童图片:为什么西部大山里的孩子连饭都吃不饱呢?(土壤贫瘠)3.出示西部大山和东部良田图片:你发现土壤对植物有什么影响了吗?4.引出课题:是啊,肥沃土壤里的植物长势良好,粮食产量自然高,而贫瘠的土壤植物枯黄,很难茁壮成长。既然我们原因找到了,那我们今天就来帮当地的农民伯伯研究一下如何增加土壤肥力,提高粮食产量,我们一起来研究 肥沃的土壤。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贫困山区粮食欠收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聚焦到本节课的主题肥沃的土壤。二、了解腐殖质1.过渡:在我们校园里有没有肥沃的土壤?2.采集土壤:待会我们
48、去校园里采集一些肥沃的土壤并带回教室进行观察。3.注意事项:在室外活动的时候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四人小组为单位,不掉队,不伤害任何物体。选择合适的地点,不挑拣里面的东西,采集原始的土壤。仔细观察落叶下面的土壤是什么颜色的,再尝试挖的深一些,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记得把坑填好,恢复原样。4.室外活动:采集肥沃的土壤。5.分析肥沃的土壤:看看在肥沃的土壤里,都有什么东西?(肥沃的土壤里有很多动植物的残体,还有蚯蚓和很多小虫子。)6.了解土壤动物。7.出示教材图片: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它们为腐殖质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在土壤中打洞,帮助土壤通气;通过吞食和排泄,增加土壤的肥力;通过身体的活动
49、,促进各种营养物质与土壤颗粒的混合它们是植物生长的好帮手。8.过渡:其实这些土壤动物不仅仅在活着的时候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它们在生命结束后依旧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请你再仔细观察一下,动植物遗体落到土壤中会发生27什么变化?(腐烂变黑)9.了解腐殖质:腐烂的动植物遗体被称为腐殖质。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设计意图:通过采集并观察肥沃的土壤,发现肥沃的土壤中有很多动植物的遗体;通过分析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的变化,知道动植物腐烂后变成了黑色物质,这种物质被称为腐殖质,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三、了解土壤的分层1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肥沃的土壤的秘密在于腐殖质,刚刚去百果园采集
50、土壤的时候,有没有小组挖的很深的?你有什么发现吗?2 .出示土壤分层图:你看到了什么?(在表层土壤中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很丰富,下层土壤能提供给植物的养分就少多了。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岩石逐渐增多。)3 .引发思考:为什么表层土壤中腐殖质比较多呢?4 .小结:由于动植物生活、生长、生存的主要区域是在地表的表层土上,死后的遗体也腐烂在表层土中,所以腐殖质主要集中在表层土中。设计意图:通过发现土壤表层与下层的不同,引导学生了解土壤的分层。通过分析土壤的分层,认识到正是由于动植物生活、生长、生存的主要区域是在地表的表层土上,死后的遗体也腐烂在表层土中,所以腐殖质主要集中在表层土中,这也是表层土壤比较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