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庆微生物考研笔记.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90590824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PDF 页数:73 大小:10.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德庆微生物考研笔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周德庆微生物考研笔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周德庆微生物考研笔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德庆微生物考研笔记.pdf(7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楼主 大 中 小 发表于2008-8-7 10:15只看该作者隹曲为今共享周德庆微生物学笔记周德庆微生物学笔记第一节: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一、微生物”的 含 义(什么是微生物)非分类学上名词,来自法语 M ic r o b e”一词。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或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插入)二、生物分界(微生物在生物界的位置)1、两界系统(亚里斯多德)动 物 界 An im a l ia:不具细胞壁,可运动,不行光合作用。植 物 界 P l a n ta e:具有细胞壁,不运动,可行光合作用。三界:原生生物界P r o tis ta:(E.H.H a ec k el

2、,1 8 6 6 年提出)2、五界系统R.H.W hita k k er,S c ien c e,1 6 3:1 5 0-1 6 0,1 9 6 9原核生物界M o n er a:细菌、放线菌等原生生物界P r o tis ta:藻类、原生动物、粘菌等真 菌 界 F un gi:酵母、霉菌动 物 界 An im a l ia:植 物 界 P l a n ta e:五界系统是以细胞结构分化的等级以及和光合、吸收、摄食这三种主要营养方式有关的组织类型为基础的。六界:加上病毒界。3、三 界(域)系统W o es e用寡核甘酸序列编目分析法对6 0 多株细菌的1 6 S r R N A序列进行比较后,

3、惊奇地发现:产甲烷细菌完全没有作为细菌特征的那些序列,于是提出了生命的第三种形式一古细菌(a r c ha eb a c ter ia)随后他又对包括某些真核生物在内的大量菌株进行了 1 6 S rR N A(1 8 S r R N A)序列的分析比较,又发现极端嗜盐菌和极端嗜酸嗜热菌也和产甲烷细菌一样,具有既不同其他细菌也不同于其核生物的序列特征,而它们之间则具有许多共同的序列特征。于是提出将生物分成为三界(K in gd o m)(后来改称三个域):古细菌、真细菌(E ub a c ter ia)和真核生物(E uk a r yo tes)。1 9 9 0 年,他为了避免把古细菌也看作是细

4、菌的一类,他又把三界(域)改称为:Ba c ter ia (细菌)、Ar c ha ea(古生菌)和 E uk a r ya(真核生物)。并构建了三界(域)生物的系统树。四、微生物特点生命基本特征:生命通过它的耐久性、适应性、它的生长及修复的能力和它的繁殖而延续下去,这是生命的基本的和普遍的特征。新陈代谢,包括外部的和内部的,是一切生命的另一基本特征。控制与调节,是生命的又一基本特征。体积小、比表面积大大小以u m 计,但比表面积(表面积/体积)大,(插入表),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吸收,代谢废物排泄和环境信息接受面。这一特点也是微生物与一切大型生物相区别的关键所在。特 点 1 举例乳酸杆菌:1

5、 2 0,0 0 0鸡蛋:1.5人(2 0 0 磅):0.32、吸收多、转化快这一特性为高速生长繁殖和产生大量代谢物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特 点 2 举例重量相同下:乳酸菌:1 小时可分解其体重1 0 0 0 至 1 0 0 0 0 倍乳糖。人:2.5 X 1 0 5 小时消耗自身体重1 0 0 0 倍乳糖。3、生长旺、繁殖快极高生长繁殖速度,如 E.c ol i 2 0-3 0 分钟分裂一次,若不停分裂,4 8 小时2.2 X 1 0 4 3菌数增加,营养消耗,代谢积累,限制生长速度。这一特性可在短时间内把大量基质转化为有用产品,缩短科研周期。也有不利一面,如疾病、粮食霉变。4、适应强、易变

6、异极其灵活适应性,对极端环境具有惊人的适应力。遗传物质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分布区域广,分布环境广。生理代谢类型多,代谢产物种类多,种数多。五、微生物作用1、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作用2、空气与水净化,污水处理3、工农业生产:菌体,代谢产物,代谢活动4、对生命科学的贡献六、分支学科根据不同研究领域和不同研究对象划分第二节、微生物学发展简史“科学的历史就是科学本身。”一歌德中国古代酒文化,”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书经”若作酒醴,尔惟曲糜(ni e)”齐民要术提倡轮作制。宋真宗时代(公元9 9 8-1 0 2 2)二、国外微生物学发展1,微生物的发现一形态学时期Ant ony V a n L e

7、 e u w e nhoe k,1 6 32-1 7 2 3第一个报告自己观察的人。他观察了几乎每一个想看到的东西,雨水、污水、血液、体液、酒、醋、牙垢等,发现了微生物,称为 微动体2、微生物学的奠基一生理学时期L ou i s P a s t e u r,1 8 2 2-1 8 9 5他的一生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影响。(1)证实了微生物活动和否定了微生物自然发生学说。(2)免疫学一预防种痘(3)发酵的研究(4)其他贡献否定自生说关于自然发生的争论:自然发生说(无生源说):认为微小动物是从无生命的物质自然发生的。生源说:认为微小动物是从微小动物的种子 或胚 形成的,种子 或 胚存在于空气

8、中。已进行的实验:1 6 6 5 年,Fr a c e s c o R e d i 腐肉生蛆实验,否定了动物自生说。S pa l l a nz a ni 实验,充分加热的有机汁液中长出微生物原因是由于空气将微生物带进了汁液,因而采取完全密封隔绝的封闭法。1 8 世纪末发现o2 ,意识到。2是动物生活必需一种气体。P a s t e u r 实验1、首先验证了空气中确实含有显微镜可观察到的有机体。2、加热过的空气通入汁液(煮沸过)并不导致微生物生长。3、在一封闭容器内,对完全灭菌的汁液加上一些收集到的微生物,无例外地引起微生物生长。4、设计鹅颈瓶进行实验,最终否定自生说。免疫学贡献Ed w a

9、r d J e nne r,1 7 9 6 发明种痘,不了解机制。P a s t e u r 1 8 7 7 研究了鸡霍乱、炭疽病和恐水病,发现钝化病原体可以诱发免疫性和预防疾病。发酵研究相信一切发酵作用都和微生物的存在及繁殖有关。不同的发酵是由不同的微生物引起的。发明巴斯德消毒法。观察丁酸发酵时,发现厌氧生命,提出好氧、厌氧术语。Ro b e rt Ko c h 1 8 4 3-1 9 1 01、建立微生物学研究基本技术(1)分离和纯化细菌:划线法,混合倒平板法。琼脂、培 养 皿(Pe tri)(2 )设计了培养细菌用的肉汁豚培养液和营养琼脂培养基。(3)设计了细菌染色技术2、证实疾病的病原

10、菌学说,提出了柯赫准则。柯赫准则1、某一种微生物,当被怀疑是病原体时,它一定伴随着病害而存在。2、必须能自原寄主分离出这种微生物,并培养成为纯培养。3、用己纯化的纯培养微生物,人工接种寄主,必须能诱发与原来病害相同病害。4、必须自人工接种发病的寄主内,能重新分离出同一病原微生物并培养成纯培养。其他人Se rg e Wi n o g ra d sk y,1 8 5 6-1 9 5 3,发现微生物的自养生活。B e i j e ri n e k M.W.,1 8 5 1-1 9 3 1,发现了非共生固氮菌。Jo se p h Li ste r,1 8 6 4,提出无菌外科操作技术。E l i e

11、Me tc h n i k o f f 发现白细胞的吞噬作用。Iv a n o v sk y 发现烟草花叶病毒。P.E h rl i c h 现代化疗的开始3、现代微生物学发展-分子生物学阶段1、现代发酵工业的形成:1 9 4 1,F l o re y&C h a i n将青霉素投入生产,是通气培养微生物的开端,将微生物学与工程学结合。2、微生物代谢作用研究;1 9 4 4,A v e ry 肺炎球菌转化实验,确定D NA 是遗传物质,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形成。1 9 5 3,Wa tso n&C ri c k 提出D NA 双螺旋结构以及半保留复制假说。3、分子生物学阶段2 0 世纪7 0 年

12、代,基因工程的发展,工程菌的构建更促进了微生物学的发展。微生物学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促进许多重大理论问题的突破对生命科学研究技术的贡献可“人类基因组计划”展望3 节:工业微生物简介1、酿酒工业白酒:四大名酒,五大香型啤酒、黄酒、葡 萄 酒(威士忌、白兰地、伏特加、朗姆、金酒)2、酒精工业3、溶剂工业(丙酮、丁醇)4、有机酸工业:乳酸、柠檬酸、衣康酸、延胡索酸、琥珀酸、苹果酸、酒石酸等。5、抗生素工业6、酶制剂工业7、氨基酸工业8、酵母工业9、多糖工业:黄原胶、右旋糖昔、等等1 0、石油发酵1 1、生物活性物质:核酸类、维生素等1 2、其它:微生物农药、沼气发酵、生物制品(菌苗、疫苗)4 节:微生

13、物分类 M i c r o b i a l t a x o n o m y分类主要是探索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把它们归纳为互相联系的不同类群。具体任务就是分类、鉴定和命名。一、分类单位与命名(一)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它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相近,与同属内其它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种以下又分亚种(变种),型,类群,菌株(品系)菌株(品系)(s t r a i n):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成的纯种群体及其一切后代。(-)命名命名按照 国际细菌命名法规,采用林奈氏双名法。属 名+种名+命名人如大肠杆菌:E s ch e r i c

14、h i a co l i (M i g u l a)C a s t e l l a n i&C h a l m e r s 1 9 1 9属名:名词,大写首字母,一般描绘主要形态或生理特征。种名:形容词,小写,代表一个种次要特征。未确定种名或不指特定的种时,可在属名后加s p.表示。举例真 菌 界 F u n g i真菌门 E u m y co p h y t a子囊菌纲A s co m y ce t e s原子囊亚纲 P r o t o a s co m y ce t e s内抱霉目 Endomycetales内抱霉科 Endomycetaceae酵母亚科 Sacchromycetoidea

15、e酵母属 Sacchromyces酿酒酵母 S.cerevisiae Hansen二、分类依据1、形态特征(个体和群体)细胞形态:形状、大小、排列、染色反应等。培养:固体-菌落,半固体-穿刺,液体。2、生理生化反应营养要求:碳源、氮源、营养类型代谢产物:种类、产量、显色反应酶:产酶种类、反应特性3、生态学特征相互关系、宿主种类、与氧关系等。4、生活史5、血清学反应近年又发展了红外光谱,GC含量,DNA杂交等。三、分类方法(-)经典分类法随机地和不系统地根据一些特征进行分类。主要是形态、生理生化特征。(-)数值分类法根据较多特征分类,每一特征地位相同。1、每一菌株为一操作单位,确定很多特征(50

16、-60个)2、比较菌株间的最大相似性阳性和阴性符合的总和-X 100%总的测定数-无效测定数 85%为同种,65%为同属3、据数值绘出矩阵图并转换成树状谱。(三)分子与遗传方法1、DNA碱基组成:G C%相同不能说明是同种,但不同则肯定不是同种。差别 10%不是同种,10%可能是同种。2、核酸分子杂交比较碱基顺序的同源性3、1 6 s r R N A 寡核甘酸编目分析水解r R N A 产生一系列寡核甘酸片段,顺序分析。近年来,采用红外、核磁、电镜等新技术越来越广泛。四、分类系统原核生物: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 8 版,19 73 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 9版,19 84真 菌:A i ns w

17、 o r t h (19 73)系统酵母:L o d d e r 分类系统菌种鉴定工作三部曲1、获得该微生物的纯培养2、测定一系列必要的鉴定指标3、查找权威性鉴定手册一章:微生物类群与形态结构非细胞型:病毒细胞型:原核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等,无明显核,也无核膜、核仁。真核微生物:酵母菌、霉菌,有明显核,有核膜、核仁。1 节:细菌 B a c t e r i a是微生物一大类群,主要研究对象。细菌是单细胞的,大小在lu m左右,1000倍以上显微镜才能看到其形状。一、细菌的形态和大小()基本形态1、球菌C o c c u s:球形或近球形,根据空间排列方式不同又分为单、双、链、四联、八叠、葡萄球

18、菌。不同的排列方式是由于细胞分裂方向及分裂后情况不同造成的。2、杆 菌 B a c i llu s (B a c t e r i u m):杆状或圆柱形,径长比不同,短粗或细长。是细菌中种类最多的。3、螺旋菌S p i r i llu m:是细胞呈弯曲杆状细菌统称,一般分散存在。根据其长度、螺旋数目和螺距等差别,分为弧菌V i b r i o (菌体只有一个弯曲,形似C字)和螺旋菌(螺旋状,超 过 1 圈)。与螺 旋 体 S p i r o c h a e t a 区别:无鞭毛。细菌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受环境条件影响(如温度、培养基浓度及组成、菌龄等)异常形态一般,幼龄,生长条件适宜,形状正常

19、、整齐。老龄,不正常,异常形态。畸形:由于理化因素刺激,阻碍细胞发育引起。衰颓形:由于培养时间长,细胞衰老,营养缺乏,或排泄物积累过多引起。(二)细菌大小如何测量:显微测微尺球菌直径0.5-l u m杆菌直径0.5-l u m ,长为直径1-几倍螺旋菌直径0 3-l u m,长 l-5 0 u m细菌大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细胞重量1 0 T 3 T 0-1 2 g,每 g细菌二、细菌细胞结构研究细菌细胞结构是分子生物学重要内容之一,有了电子显微镜才有可能。其结构分为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基本结构是细胞不变部分,每个细胞都有,如细胞壁、膜、核。特殊结构是细胞可变部分,不是每个都有,如鞭毛、荚膜、芽

20、抱。(一)基本结构1、细 胞 壁 cel l w a l l:位于细胞表面,较坚硬,略具弹性结构。功能:1)维持细胞外形;2)保护细胞免受机械损伤和渗透压危害;3)鞭毛运动支点;4)正常细胞分裂必需;5)一定的屏障作用;6)噬菌体受体位点所在。另外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有关。革兰氏染色C r i s t ei n G r a m,1 8 8 4 发 明(K o ch 实验室)染色过程:(插入)凡是不能被乙醇脱色,呈蓝紫色,称为革兰氏阳性菌G+凡是经乙醇脱色,呈复染剂颜色,称为革兰氏阴性菌G-结果不同主要是细胞壁组成及结构差异造成的。(1)革兰氏阳性菌G r a m p o s i t i v

21、e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例,S t a p h y l o co ccu s a u r eu s细胞壁构成:一连续层,厚 2 0-8 0 n m两部分:网状骨架:微纤丝组成基质:骨架埋于基质中化学组成:主要是肽聚糖和磷壁酸肽 聚 糖 p ep t i do g l y ca n (粘肽、胞壁质)大分子复合体,许多亚单位交联而成。亚单位1)双糖单位:N-乙酰胞壁酸(N A M)和 N-乙酰葡萄糖胺(N A G)通过A T,4糖背键相连而成。2)短肽:L-Al a-D-G l u H L-L y s-D-Al a3)肽桥:短肽之间连接。短肽全部或部分连至N AM 上,短肽之间也有连接,组成一网状结构

22、。肽聚糖是细菌细胞壁特有成分,也是原核微生物特有成分(古生菌没有)磷 壁 酸 t e i c h o i c a c i d (垣酸)G+特有成分。多元醇与磷酸复合物,通过磷酸二酯键与N AM 相连。根据多元醇不同,有廿油型、核糖醇型等5种类型。主要功能:使壁形成负电荷环境,吸附二价金属离子,维持壁硬度和一些酶活性。还可提供噬菌体位点。(2)革兰氏阴性菌G r a m n e g a t i v e以大肠杆菌为例:内壁层:厚 2-3 n m,单(双)分子层,由肽聚糖构成。与 G+区别:交 联 低;D AP 取 代 L-L y s;肽桥。外壁层:内层:脂蛋白层,以脂类部分与肽聚糖相连。中层:磷脂

23、层。外层:脂多糖层,外壁重要成分,8-1 0 n m。脂多糖 1 i p o p o 1 y s a c c h a r i d e L P SG-特有成分。结构:类脂A+核心多糖+0-侧链功能:1)内毒素物质基础;2)吸附镁、钙离子;3)决定G-表面抗原;4)噬菌体受体位点。钙离子是维持L P S 稳定性所必需的。D-AA存在优点G+与 G-比较革兰氏染色机制在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有周质空间(隙),含水解酶、载体蛋白等。(3)细胞壁缺陷细菌1、原生质体p r o t o p l a s t:人工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去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合成后,所留下的部分。一般由G+形成。2、球形体s p

24、 h e r o p l a s t:残留部分细胞壁,一般由G-形成。有一定抗性。特点:对渗透压敏感;长鞭毛也不运动;对噬菌体不敏感;细胞不能分裂等。3、细 菌 L型:一种由自发突变形成的变异型,无完整细胞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油 煎 蛋”状小菌落。4、支原体:长期进化形成。2、细胞膜 c e l l m e m br a n e在细胞壁与细胞质之间的一层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膜。厚 7-8 n m。化学组成:蛋白和磷脂,蛋白含量高达7 5%,种类也多。膜不含幽醇类。膜 结 构(插入)功能:1)高度选择透性膜,物质运输:2)渗透屏障,维持正常渗透压;3)重要代谢活动中心;4)与壁、荚膜合成

25、有关;5)鞭毛着生点,供运动能量。3、间 体 m e s o s o m e (中质体)细胞膜内陷形成。功能:1)拟线粒体,呼吸酶系发达。2)与壁合成,核分裂,芽泡形成有关。4、细胞核 n uc l e a r bo d y核质体原核无明显核,一反差弱的核区。特点:无核膜、核仁、固定形态,结构简单,细胞分裂前核分裂。一般单倍体。成分:D N A:环状双链,超线圈结构,负电荷被镁离子、有 机 碱(精胺、腐胺)所中和。与真核区别:5、核糖体 r i bo s o m e RS核糖核蛋白的颗粒状结构,RN A+蛋白。原核:游离态、多聚核糖体,7 0 S真核:游离态、结合内质网上,7 0、8 0 S多

26、聚核糖体:一条m RN A与一定数目的单个RS 结合而成。功能:6、细胞质及内含物是无色透明胶状物,原核与真核不同。主要成分:水、蛋白、核酸、脂类及少量糖和无机盐。富含核糖核酸。不同细菌细胞内,含不同内含物,是细胞的贮藏物质或代谢产物。(插入)内含物优点?(二)特殊结构1、荚 膜 c a p s ul e:某些细菌细胞壁外面覆盖着一层疏松透明粘性物质。厚度不同,名称不同。折光率低,负染法观察。成分:9 0%以上为水,余为多糖(肽)。功能:1)抵抗干燥;2)加强致病力,免受吞噬;3)堆积某些代谢废物;4)贮存物。2、鞭毛和菌毛鞭毛f l a g e l l um:某些细菌表面一种纤细呈波状的丝状

27、物,是细菌运动器官。直径2 0-2 5 n m,长超过菌体若干倍。电镜或特殊染色法观察,悬滴法观察运动。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质。结 构:G+与 G-区别;原核与真核区别鞭毛着生位置与数目,可作为分类依据。鞭毛着生状态决定运动特点。趋性运动:栓菌实验菌毛f i m bri a(p i l u s):许多G-尤其是肠道菌,表面有比鞭毛更细,数目多,短直硬的丝状体。直径 7-1 0 n m,长 2-3 u m。性 菌 毛(F菌毛)3、芽抱 sp o re,e n d o sp o re某些菌生长一定阶段,于营养细胞内形成一个内生电子,是对不良有抗性的休眠体。每一细胞仅形成一个芽泡,所以其没有繁殖功能

28、。形成芽胞属于细胞分化(形态发生)B ac i l l u s,C l o stri d i u m,S p i ri l l u m,V i bri o,S arc i n a结构组成特点:含水量低(平均4 0%),壁致密,芽抱肽聚糖和毗唾-2,6-二竣酸钙(D P A-C a)芽抱有极强的抗热、辐射、化学药物和静水压的能力,休眠力惊人。芽抱结构、形成、萌 发(自学)伴泡晶体抱 囊 c yst,等等。三、细菌繁殖与群体形态1、繁殖方式:裂殖为主,少数有性接合。2、菌落形态:菌落c o l o n y:由单个或少数几个细胞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繁殖出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形态包括大小、形状、隆

29、起、边缘、表面状态、表面光泽、质地、颜色等等。纯培养:克隆c l o n e菌 苔 1 aw n四、常见常用细菌细胞结构、菌落特点、代谢产物等。2 节:放线菌 Ac ti n o m yc e te s因菌落呈放射状而得名,是丝状分枝细胞的细菌。一般分布在含水量低,有机质丰富的中性偏碱性土壤中,特殊土腥味。大多数是腐生菌,少数寄生;多数异养,好氧。突出特性是产各种抗生素。一、形态与结构由菌丝构成,直径0.2-L 2 u m,无横隔,仍是单细胞。菌丝分为:基内菌丝(营养菌丝)气生菌丝泡子丝菌丝组成菌落,分为两类。放线菌仍是原核微生物?二、繁殖以无性抱子为主,菌丝断裂片段也可繁殖成新菌体。抱子形成

30、方式:横隔分裂电囊抱子放线菌生活史(发育周期)三、代表属及常见菌(一)链霉菌属 S t r e p t o m y c e s9 0%抗生素,菌丝发育良好。如龟裂链霉菌S.r i m o s u s,灰色链霉菌S.g r i s e u s(二)小单胞菌属 M i c r o m o n o s p o r a无气生菌丝,基内菌丝顶端着生一狗子。(三)诺卡氏菌N o c a r d i a原放线菌属,降解能力强。(四)放线菌属Ac t i n o m y c e s只有基内菌丝,不形成抱子,厌氧。(五)链抱囊菌属 S t r e p t o s p o r a n g i u m形成抱子囊,抱

31、囊抱子。放线菌、细菌异同?3 节:其它几类原核微生物重要了解大小、G、培养、细胞及代谢。一、立克次氏体R i c k e t t s i a:介于细菌、病毒之间,专性真核活细胞内寄生,不能人工培养。不滤过,直径 0.3-0.6 u m,存在与寄主细胞质和核中。细胞球状或杆状,不运动。G-,膜疏松,酶系统不完全,不完整的产能代谢,抵抗性差。二、支原体M y c o p l a s m a:介于细菌、立克次氏体之间。不具细胞壁,细胞膜含错醇类。G-,直径0.2-0.2 5 u m,可滤过。已知可独立生活的最小的细胞型生物。可人工培养,营养要求苛刻,油煎蛋菌落。三、衣原体C h l a m y d

32、i a:介于立克次氏体、病毒之间。可滤过,专性活细胞内寄生。G-,”能 量寄生物各类原核微生物与病毒比较表。蓝细菌C y a n o b a c t e r i a:含叶绿素,进行放氧型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由于抵抗力和固氮能力,可在贫瘠沙滩荒岩上生长,称为 先锋生物.蛭弧菌B d e l l o vi b r i o:寄生于其他细菌并导致裂解,可滤过,运动活跃,G-。生物防治。4 节:酵 母 菌 ye a s t非分类名词,群单细胞微生物,属真菌类。第 一 种“家养微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主要分布在含糖较高偏酸性环境中,又称 糖真菌一、形态大小单细胞,无鞭毛。细胞形态多样,常见球、卵、圆桶形。

33、大小在l-5 u m X 5-30 u m 之间。二、细胞结构1、细胞壁:厚 0.l-0.3u m,三层,由酵母纤维素组成(甘露聚糖、葡聚糖、蛋白、类 脂)。用蜗牛酶(h e l i a s e)破坏壁来制备原生质体。2、细胞膜:与原核基本相同,但含 幽 醇(麦角固醇)。由于有细胞器分化,功能不及细菌多,主要是调节渗透压、吸收营养、分泌代谢物等3、细胞质及内含物4、细胞核:真核:双层单位膜,大量核孔,可见染色体,一个或几个核仁,核膜外有中心体。5、线粒体:含有一环状D N A。呼吸酶系载体,动力工厂”.有氧时需要,厌氧或过量葡萄糖存在时,被阻遏。环 状”2u m 质 粒”:外源D N A 载体

34、。6、核糖体:细胞质中8 0 S,线粒体70 S。三、菌落特征与细菌相似,但大且厚。四、繁殖方式与生活史(-)繁殖方式1、无性繁殖(1)芽 殖 b u d d i n g:最普遍方式(过程)(2)裂 殖 f i s s i o n:少数(裂殖酵母)(3)无性抱子:节抱子、掷抱子、厚垣抱子。2、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和子囊抱子。过程:质配一核配一减数分裂3、形成抱子条件营养充足强壮幼龄细胞适当温、湿 度(25-30,8 0%)空气要流通适当的生抱子培养基(二)生活史 l if e h ist o r y (l if e c y c l e)某种生物在整个发育阶段,有一个或几个同形或不同形的个体前后相继

35、形成一个有规律的循环。四种基本类型:1、无生殖,仅有营养繁殖。(细菌)2、仅有一个单倍体生活,双倍体短。3、仅有一个双倍体生活,单倍体短。4、有世代交替现象,单倍体有性,双倍体无性。酵母菌有三种类型:单倍体型:八抱裂殖酵母双倍体型:路德类酵母世代交替型:酿酒酵母五、常见常用酵母菌酵母图示5 节:霉 菌 m o l d s非分类名词,丝状真菌统称。通常指菌丝体发达而又不产生大型子实体的真菌。一、形态和构造营养体由菌丝(h y p h a e)构成,直径3 T 0 u m,菌丝再形成菌丝体(m y c e l iu m)菌丝:无隔,多核单细胞,低等真菌有隔,多细胞,高等真菌菌丝体:营养菌丝,伸入培

36、养基吸收营养气生菌丝,向空中生成,形成繁殖器官。(特化形式)细胞壁厚100-250n m,多含几丁质。不同类型真菌壁成分比较二、繁殖与生活史(-)繁殖1、无性抱子:主要方式,特点是分散,数量大。抱囊抱子:内生抱子,毛、根、犁头霉分生抱子:外生抱子,最普遍节泡子:粉电子,菌丝断裂形成厚垣抱子:真菌休眠体2、有性抱子卵抱子:配 子 囊(雄器、藏卵器)接合泡子:同宗、异宗配合子囊抱子:形态多样。子实体、子囊果担抱子:担子菌特征(-)生活史霉菌指从一种抱子开始,经过一定的生长和发育,最后又形成同一种池子为止。三、菌落疏松,绒毛状、絮状、蛛网状。四大类微生物比较:四、分类过去依据菌丝体及有性繁殖特征分为

37、三纲一类,藻状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类。A in sw o r t h 分类系统:五、常见常用霉菌中国食用和药用大型真菌(一)食用真菌1、种类资源:担子菌67 5种,子囊菌45种。通常栽培的仅1 0多种。2、营养:蛋白含量高,A A 多 达 1 8 种左右,特别是人体必需A A。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糖类和矿物质。L y s 含量一般较高。3、栽培:发展栽培同时,重视采用菌丝体的深层培养,特别是风味特殊而鲜美的种类。菌丝体培养物可新鲜食用,或冷冻干燥成粉,制成食品。目前栽培广而产而产量大的品种:双抱菇、大肥菇、香菇、草菇、金针菇、侧 耳(平菇)、凤尾侧耳、滑菇、银耳、木耳、猴头菌、长裙竹

38、药等。培养料来源多且广,棉子壳、锯末、秸杆、蔗渣、酒糟等。4、应用:食用子实体、菌丝体深层培养。作调味品、香味、饮料等。(-)药用真菌1、资源:担子菌3 4 5 种,子囊菌2 8 种,其 它 1 1 种。2、应用:有 2 0 多个方面,主要抗癌、抑菌。目前认为抗癌物质主要是多糖,如香菇多糖、银耳酸性异多糖、芸芝多糖(P S K)、茯苓多糖、猪苓多糖、灵芝多糖等。细胞型生物小结真菌、细菌、放线菌比较:真核、原核区别:6节:病 毒 v i r u s非细胞型生物,有区别于细胞型特征:1、形体十分微小,滤过,电镜可见;2、无细胞结构,分子生物,由核酸和蛋白组成,且一种病毒仅含一种类型核酸;3、专性活

39、细胞内寄生,有宿主专一性,无独立代谢酶系,依赖宿主自身复制;4、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概念:病毒是超显微的,无细胞结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在活细胞外具一般化学大分子特征,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又具有生命特征。根据宿主不同,可把病毒分为几类,如动物病毒、植物病毒、昆虫病毒、细菌病毒等。病毒的核酸与细胞型也不同。一、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1、大小:n m,多在1 00n m 左右。图片2、病毒粒子v i r i o n (病毒颗粒)成分:核酸一核心c o r e 核衣壳蛋白一衣壳 c a p s i d n u c l e o c a p s i d衣 壳 粒 c a p s o me r e包

40、膜(类脂或脂蛋白)e n ve l o p e病毒粒子对称体制:螺旋对称(TM V)廿面体对称(腺病毒)功能:核酸:遗传物质基础蛋白:构成外壳,保护病毒免受核酸酶及其它因子破坏;决定感染特异性;决定抗原性。3、噬 菌 体 p h a g e:多为蝌蚪状,结构模式图。头部为廿面体对称,尾部为螺旋对称。4、群体形态:病毒包涵体、噬菌斑二、繁 殖(烈性噬菌体为例)1、吸附:分两阶段。感染复数m.o.i2、侵入:头部D N A 通过尾管注入至细胞中,外壳留在胞外。自外裂解3、增殖:包括D N A 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双链D N A 噬菌体三阶段转录:遗传信息转移:4、成 熟(装配):潜伏期5、裂 解(释

41、放):裂解期上述烈性噬菌体的生长方式,称为一步生长。一步生长曲线:裂解量:每个被感染的细菌释放新的噬菌体的平均数。三、噬菌体与宿主关系1、烈性噬菌体:凡能引起宿主细胞迅速裂解的噬菌体。敏感细菌。2、温和性噬菌体:噬菌体侵染宿主后,并不增殖,裂解,而与宿主D N A 结合,随宿主D N A复制而复制,此时细胞中找不到形态上可见的噬菌体,这种噬菌体称为温和性噬菌体。含有温和性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源性细菌l y s o g e n i cba c t e r i a温和性噬菌体存在状态1)游离具感染性的vi r i o n;2)前噬菌体(p r o p h a g e):附着或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一道

42、复制;3)营养期噬菌体:指导合成。3、溶源性细菌特性1)遗传性2)自发裂解3)诱发裂解:双氧水、UV、X、等。4)免疫性5)复 愈(消失溶源性)6)溶源转变溶源性菌株命名四、噬菌体分离检查与防治(-)分离检查(效价测定)怎样证实有噬菌体存在:宿主特异性;噬菌斑、液体培养变清等。1、双层平板法2、单层平板法3、玻片快速法效 价(t i t r e),噬菌斑形成单位(pf u)(-)防治措施1、消灭ph a g e,杜绝其依赖生存条件。2、选育和使用抗ph a g e 菌株。3、菌种轮换使用。4、药物防治:加入某些金属螯合剂、表面活性剂。五、亚病毒1、类病毒v i r o i d:没有衣壳包裹的R

43、 N A 分子。2、拟病毒v i r u s o i ds (类类病毒):一类包括在植物病毒粒子中的类病毒,R N A。3 肮病毒pr i o n,v i r i no: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的疏水性蛋白。艾滋病A I D 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1 9 8 1 年首先在USA 发现,1 9 8 3 年巴斯德研究所宣布分离出一种v i r u s 证实为A I D S的病原,1 9 8 6 年 W H O 定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 V)。H I V 专门侵犯淋巴细胞,造成免疫缺陷。传播途径:血液、母婴、体液第二章:微生物营养和培养基了解不同微生物需要什么营养物,怎样

44、吸收,起什么作用,如何为其配餐。营养物:必须得到的细胞结构成分,必须得到的能量储存物质。营养:把营养物从外界吸收至细胞内,复制出新细胞结构的过程。1 节:营养物及其功能一、细胞化学组成整个生物界大体相同,主要是C、H,0、N (占干重9 0-9 7%),C (约 5 0%),此外为各种无机元素,由这些元素再组成化合物。其中C/N 一般是5:1。1、水分和无机元素含水7 0-9 0%(鲜重),无机元素(3-10%干重)依次为P、S、K、M g、C a、F e、Z n、M n 等。2、有机物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类脂,维生素等二、主要营养物及其功能主要功能:提供合成原生质和代谢产物原料;产生合

45、成反应及生命活动所需能量;调节新陈代谢。(-)碳源物质定义:凡能提供微生物营养所需碳元素的营养源。功能:碳源、能源微生物碳源谱:(二)氮源物质定义:凡能提供微生物营养所需氮元素的营养源。功能:氮源,一般不作能源。微生物氮源谱:氨基酸自养型和异养型生物速效氮源和迟效氮源生理碱性、酸性、中性盐(三)能源化学能:有机物-化能异养微生物无机物-化能自养微生物光能(四)生长因子定义:一类对微生物正常代谢必不可少且又不能从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所需极微量的有机物。种类:维生素、AA、b a s e、F A 等。作用:辅酶或酶活化来源:酵母膏、玉米浆、麦芽汁等,复合维生素。浓度:(五)无机盐所需浓度在10

46、-3-10-4M 的元素为大量元素所需浓度在10-6-10-8M 为微量元素。主要功能:构成菌体成分;酶活性基组成或维持酶活性;调节渗透压、p H、E h;化能自养微生物能源等。无机元素来源与功能:一些无机元素加入盐:(六)水存在状态:游 离 态(溶媒)和结合态(结构组成)生理作用:组成成分;反应介质;物质运输媒体;热的良导体。2 节:微生物营养类型依碳源不同:异养型h e t e r o t r o p h s (不能以C 02为主要或唯一碳源。自养型a u t o t r o p h s (能以C 02为主要或唯一碳源。依能源不同:光能营养型p h o t o t r o p h s (光

47、反应产能)化能营养型c h e m o t r o p h s (物质氧化产能)这样可将微牛.物分成四种营养类型(插入)其中,化能异养型又据利用有机物特性,分成腐生和寄生。营养类型划分不是绝对的,不同生活条件下,可相互转变。3 节:营养物吸收与代谢物分泌营养物吸收至胞内被利用,代谢物分泌到胞外以免积累,这就是物质运输过程。通透性与吸收是不同概念。一般大分子:先水解为小分子,再吸收。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离子化合物:弱快强慢(极性)一、营养物吸收1、单纯扩散 s i m p l e d i f f u s i o n依靠胞内外溶液浓度差,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代谢能,无特异性。水、二氧化碳、氧气、甘

48、油、乙醇等。2 促进扩散 f a c i l i t a t e d d i f f u s i o n借助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运输,不耗能,有特异性。载体蛋白(渗透酶)有底物特异性,是诱导产生的。硫酸根、磷酸根、糖(真核)3、主动运输 a c t i v e t r a n s p o r t吸收营养物的主要机制。逆浓度梯度运输,耗能,需载体蛋白,有特异性。氨基酸、乳糖等糖类、钠、钙等无机离子。亲和力改变一蛋白构象改变一耗能上述3 种方式中,被运输的溶质分子都不发生改变。4、基团转位 g r o u p t r a n s l o c a t i o n属主动运输,但溶质分子发生化学修饰-定向

49、磷酸化。主要依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 E P)和磷酸转移酶系统(P TS)。P E P+H P r =丙酮酸+P-H P r (E I)糖+P-H P r =糖-P+H P r (E I I)膜对大多数磷酸化合物具有高度的不渗透性。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噪吟、核昔、脂肪酸等。二、代谢物分泌微生物能分泌多种物质,如有机酸、糖类、胞外酶、荚膜多糖等,由此可知,分泌与吸收不是同一机制。4节:培 养 基 m e d i u m选用各种营养物质,经人工配制用来培养微生物的基质。一、培养基类型1、依来源不同:合成、天然、半合成。2、依状态不同:固体、半固体、液体。3、依功能不同:选择、鉴别二、选择和配制培

50、养基的原则和方法(-)四个原则1、目的明确培养什么微生物,获得什么产物,用途2、营养协调恰当配比,尤其是C/N 比(1 00/0.5-2)3、物理化学条件适宜p H,考虑区别,培养基调节能力。采用磷酸缓冲液或假如碳酸钙,流加酸碱。渗透压和水活度a w :等渗适宜。a w 表示在天然环境中,微生物可实际利用的自由水或游离水含量。微生物适宜生长的a w 为0.6-0.9 9 8 之间。氧化还原电位E h:好氧微生物+0.l v 以上;兼性厌氧+0.l v 以上行好氧呼吸,+0.l v 以下行发酵;厌氧微生物+0.l v 以下生长。4、经济节约以粗代精、以废代好、以简代繁等。(-)四种方法1、生态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