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docx

上传人:暗伤 文档编号:90567608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为贯彻市关于加快数字化发展的战略部署,落实市加快数字化发展三年 行动方案(2021-2023 年),全面推进我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制定本方 案。、总体思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制造业立市为根本遵 循,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路径,抢抓信创产业发展机 遇,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速行业数字化转型和企业数字化 变革,构建数字化生态,打造转型能力,全面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 智能化发展,支撑制造强市、网络强市”建设和数字化发展。二、工作目标到 2023 年,我市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

2、提升,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不断涌现,打造国内领先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 业深度融合发展高地,制造业数字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加快行业数字化转型。到 2023 年,两化融合发展指数 65, 制造业 企业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比例达到 65%,数字化、 网络化、智能化在制造业广泛应用。推进企业数字化变革。到 2023 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数量 达到1000 家,通过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企业数量超过 100 家,建成智 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300 个,培育不少于 60 家国内优秀的智能制造和工业 互联网解决方案服务商,打造国内领先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策源地和生产地

3、。差异化需求,培育标准化的技术应用解决方案,应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四)夯实数字化安全根基深入开展宣标贯标、达标示范,推动工业互联网企业开展网络安全分级分 类。落实企业安全防护主体责任,引导企业建立完善技术防护体系和安全管 理制度。加强网络安全产业供给,从本质安全、工程安全、事件安全、主体安全、全域安全等 培育技术、产品、服务等产业。培育发展安全云解决方案等云计算安全服务,加快 推动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城市安全大 脑”、信创安全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六、分类实施数字化转型(一)推动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集成应用创新推动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开展集成应用创新

4、,加快云化、平台化、服务化转 型, 聚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业务全过程,推动生产设备与信 息系统的全面互联互通,促进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业务流程优化升级。鼓励行业 龙头骨干企业牵头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开放先进技术、 应用场景,将数字化转型经验转化为标准化解决方案向行业企业辐射推广。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 进一步加强集团管控能力,提升运营效率, 优化业务流程,打造行业数字化转型样板。(二)推动中小型制造企业数字化普及应用加快推进中小型制造企业数字化普及应用,重点推进设备换芯、生产换线、产品换代、机器换人。聚焦关键工序自动化、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管理 智能化,分类

5、创建示范车间,聚焦设备互联、数据互换、过程互动、产业互融,建 设示范智能工厂。通过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培育体系等手 段,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鼓励工业互联网平台联合数 字化转型服务商,打造深度融合行业知识经验的 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梳理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发掘一批优质应用产品和优秀 应用案例,向中小企业予以全面推广。(=)推动产业园和产业集聚区数字化转型围绕我市:1+3+4 现代产业体系和重点产业链主题园区布局,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固定宽带和移动宽带双千兆工程,推进 5G 网络 全面深度覆盖。搭建主题园区大数据平台,持续汇集园区企业、研发机构、服务机构等

6、数 据,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大数据支撑,为园区创新发展赋能。 强化技术应用场景构建,打造数字工厂、智慧园区、智慧交通等场景,拓展新技术新业态落地空间。推 动面向重点区域的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块 状经济产业集聚区落地,发展中央工厂、协同制造、共享制造、众包众创、集采集销等新模式,提升区域制造资 源和创新资源的共享和协作水平。(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升级深化数字技术在传统产业研发创新、生产加工、仓储物流、营销服务过程中的 应用,促进企业实现生产制造与管理决策过程中的数字化转型。鼓励大 型工业企业围绕自身核心业务、利用工业互联网技术搭建企业内部工业互联 网平台,推进工业设备联网和信息采集汇聚,加

7、快内部信息化系统的综合集 成以及云化改造,围绕上下游产业链生态圈,提供产业链协同、资源对接、信息共享、协同创新等服务。综 合利用信息化、数字化的手段,汇聚工业经 济运行全维度信息,搭建工业运行监测体系,建设工业大数据平台,基于平 台加快推进产业链数字化转型。鼓励龙头企业和第三方机构基于各产业链行 业特性,深度融入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真实场景,利 用技术和数据双驱动, 构建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产业链供应链相关企业协同发展,提高产 业链协作效率和供应链一体化协同水平。打造一批集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标 准、计量测试、检验检测、中试生产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降低中小企业成本。加强传统

8、产业数字化转型所需的人才队伍建设,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供人才保障。七、保障措施(一) 加强组织领导在市落实制造强国战略暨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 设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专班,统筹谋划和推进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 作。各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加强政策、措施协同,形成全市推动制造业 数字化转型”一盘棋。各区人民政府要健全工作机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 实施方案,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 加大政策支持强化市、区联动,鼓励各区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的政策措施,形成政 策合力。统筹现有各项专项政策,用好市智能制造等制造业立市有关专项资 金和政策, 不断优化政策执行效果,加大对

9、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支持力度,加 快推动重点行业中小型制造企业上云上平台数字化转型,鼓励开展区域、行业或企业级等多层次工 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遴选一批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 引导、鼓励企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改造步伐。(三)提升公共服务强化数据要素支撑,探索推动工业数据的采集、传输、加工、存储和共享, 推进工业大数据分级分类。围绕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智能制造等领域,落实国家 有关融合发展技术、管理、应用标准,构建政府主导与市场自主制 定标准并重的标准体系。开展智能制造立法工作,强化智能制造法规保障,进一步规范大数据、云 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领域中 融合应用。(四)

10、加强交流合作强化对接合作,充分发挥三地的比较优势,加强政策联动,深化供需对接, 协同推进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依托世界智能大会、产业峰会等 平台,广泛开展制造业数字化交流,加速要素流通以及区域联动,推进数字 化转型创新发展。(五) 强化人才支撑加快引进培育制造业数字化领域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健全人才评价机 制。加强高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等制造业数字化领域相关学科和专业建 设,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制造业数字化专业人才。加强制造业人 才政策宣传解读和社会舆论引导,营造引才聚才用才的良好氛围。加强数字化生态建设。到 2023 年,5G 网络覆盖广度和应用深度领 先全国,部署 5G

11、 基站数量不少于 5.5 万个。新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 节点不少于 5 个,促进解析服务在各行业规模应用。上云上平台企业不少于 1 万家,工业互联网平台数达到 40 个以上。三、推进行业数字化转型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 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实施行业数字化转型行动,以智能科技、装备制造、 原材料、消费品 4 大行业,绿色节能、安全生产 2 大领域和传统 产业为重点,以信创、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为核心,制定差异化 发展路径,推进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一)以应用场景建设推动智能科技创新转型聚焦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集成电

12、路、车联网产业链,重点推动智能科技应用场 景建设,创新数字化服务模式,增强产品(服务)供给能力。1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链围绕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公路水路运输、广播电视、水利、铁路、民航等重 点领域,逐步开放一批信创技术行业应用场景,创新数字化服务模式。 加快行业应用软件向服务化、平台化转型,培育信创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提供 商和集成商能力, 提升企业在信息技术咨询、信息系统方案设计、集成实施、 远程运维等方面的服务能力。2. 集成电路产业链以芯火”双创基地(平台)为依托,聚焦发展 IC 设计、芯片制造、封 装测试、设备、材料等五大子产业链条,以新区、西区、南区为重点区域, 开展基于数字技术的高

13、端电子制造设备及智能集成系统应用、封装测试等环 节数字化水平提升,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聚焦智能硬件、智能传感、汽车电子等特 色方向,搭建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 优化我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生态。3. 车联网产业链围绕车联网先导区建设,重点推动车路协同道路数字化升级改造、车联网示范 应用场景搭建、测试验证及信息安全等支撑服务平台建设,加快车联网 产业生态建设。围绕智能驾驶系统、智能座舱系统等产品开发与使用,加强 网络安全保障系统建设,提升车联网信息安全防御能力。(二)以数字化运营能力提升推动装备制造行业转型聚焦高端装备、汽车和新能源、航空航天产业链,重点支持协同平台建设, 加

14、强行业资源配置及服务能力建设,提升装备制造行业数字化运营能力。4. 局端装备产业链依托海河实验室以及电力系统仿真控制、现代机电装备技术等市级重点实 验室和工程院、精工等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支持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 一代信息技术在关键技术装备(产品)中的应用,促进高端装备产品智能化。强化供需对接,支持工业设备健康管理平台、基于工业互联网的重型锻压装 备客制化工艺与智能化健康管理服务平台等市级试点示范平台在行业的推广 和应用,赋能高端装备产品维护智能化。5. 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支持数据汽车行业工业互联网 APP 集成开发平台、电子汽车制造业互联 网平台等国家级试点示范平台在行业中的推广应

15、用,通过扩大应用规模,形 成开放共享、协同演进的良好生态。整车制造龙头企业为依托,强化整车制 造龙头企业融通作用,培育一批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汽车智能 制造应用典型企业,开展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应用示范。6. 航空航天产业链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航天产业的深度融合,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改造提升 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手段,全面推进航空航天数字化产品、数 字化研制、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产业协同发展。推动航空航天技术应用及服 务产业向数字化转型升级,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开展智能工厂建设,推动产 品向高可靠、可重复、智能化方向迈进,助力航空航天产业高质量、高效率、 高效益发展。(=)以产品研

16、发能力提升加快原材料行业转型聚焦新材料、新能源、绿色石化产业链,重点推进创新研发平台和公共服务平 台建设,扩大应用规模,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 生态。7. 新材料产业链推动数字产业与新材料产业深度融合,开展新材料行业智能制造行动计划,推 进 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原材料行业的应用, 打造一批试点示范项目,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推广共建数字”模式, 赋能钢铁行业全产业链转型升级,打造钢铁工业智能制造示 范和标杆。8. 新能源产业链以经济技术开发区风电产业基地、高新区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新区氢能示范 产业园、新能源产业高端制造基地、工业园锂离子

17、电池产业基地为重点, 加快推广应用绿色制造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进一步提升新能源产业绿色制造水平,构 建技术、产业、应用融合发展的新能源产业生态圈。鼓励锂 离子电池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积极探索互联网+回收”等新型商业模式, 共建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共用回收平台,推动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和综合利用。9. 绿色石化产业链加快推动工艺优化、预测性维护、智能巡检、风险预警、故障自愈等工业APP 和解决方案在石化产业的应用推广,实现石化产业生产的智能化管控。依托两化” 搬迁、石化新材料园、石化南港乙烯等重点项目,推动石化生 产与 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 合,建设面向重点

18、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安全生产模型库、工具集和 工业 APP, 培育一批行业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团队。(四)以数据价值开发推动消费品行业转型升级聚焦生物医药、中医药产业链,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产品 研发、质量追溯、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环节的应用,带动区域内行业数字化升级,助 力药品行业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10. 生物医药产业链鼓励大型医药行业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打造基于工业 互联网标识解析技术的药品质量追溯体系,促进标识解析在医药行业的应用,推动医药供应链管理和追溯双闭环。推广药业等药企智能工厂建设经验模式, 带动区域内生物医药行业的数字化升级。11,中医药

19、产业链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中药材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与纯化等技术研发环节 的应用,拓展组分中药、中药制剂新产品。推进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建设, 建设中医药大数据平台,为中药制剂生产制造、中药新药开发和临床用药、 健康诊疗提供大数据支撑。支持基于大数据的中药产品质量管理平台等项目 的建设,助力我市中药材等重要产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五)以关键环节数字化改造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动冶金、轻纺等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围绕设备管理、生产管控、供应 链管理、环保管理等方面,搭建连接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工业互联网平 台,推动生产设备管理、生产工艺过程管控、全产业链协同以及 能耗管理向数字化、网络

20、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加快智能工厂、工业大数据平台等项目建设,推动冶金 行业生产过程智能化、生产模式绿色化。推动高 效智能供销一体化平台、电动车智能化工厂、智能化生产线建设、服装企业 生产销售一体化管理平台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广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研发 设计、生产制造、产品营销等环节的集成应用, 促进城门”老字号”数字化 赋能,推动轻纺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六)构建高质量绿色制造体系探索”互联网+”绿色制造新模式,强化绿色制造动态管理,加快推进绿 色制造体系建设,持续开发一批绿色产品,建设一批绿色工厂,打造一批绿 色供应链, 发展一批绿色工业园区。(责任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拓展 绿色基础数据来

21、源, 支持企业对高耗能设备、新能源设备实施数字化改造和 上云用云,加快构建绿色制造重点数据库。(责任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市发展改革委)鼓励绿色制造重点行业企业开展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优化 供应链资源配置,减少耗材和资源能耗消耗,持续提升企业绿色发展水平。(责任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严格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 强度双控及碳排放强度控制要求,研究制定市严格能耗限值推动重点领域节 能降碳的实施方案,推动石化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责任部门:市发展改革 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七)强化信息技术在安全生产中融合应用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安全生产、运输等各类场景,加速工业互

22、 联网+ 安全生产融合,构建工业安全生产快速感知、全面监测、超前预警、联动处置、系统评估的新能力体系。支持高危行业构建覆盖关键装置、现场作业、人员、环境 等的全局化安全生产监测、预警、管理和应急体系,深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人员身份识别、安全生产监控、产品视觉检测、AGV 物流 配送、远程辅助运维等安全监督管理中的应用,实现全局化生产监督管理。四、加速企业数字化变革加快培育制造业企业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制造、服务化延伸、数 字化管理能力,推动生产方式、组织模式和商业范式深刻变革。实施万 千百十” 工程,推动万家企业上云上平台,干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贯标,打 造 300 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

23、车间,培育不少于 60 家国内优秀的智能制造和 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服务商。(一)提升企业个性化定制能力通过用户参与产品全生命周期,提升企业需求分析、敏捷开发、柔性生产 能力。鼓励开展客户需求分析,精准挖掘用户需求,形成客户需求画像。推 动企业建设用户交互定制平台,缩短产品设计周期。鼓励打造模块化组合、 大规模混线等柔性生产体系,建设快速响应需求的柔性生产示范车间。(二)促进企业网络化协同能力建设各类企业间协同网络,促进数据、业务互联互通,实现产能高效配置。加速企业间数据互联,支持重点行业打造协同数据库,推动重点订单、产能、渠道 等方面开放共享,促进资源有效协同。(=)提高企业智能化制造水平以降

24、本减存、提质增效”为核心,推广融合示范,实现产线设备全面智能化升级。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产品制造全 生命周期的融合应用。鼓励工业企业购置先进成套生产线,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技术落后生产设备,实现生产制造自优化、自决策、自执行。(四)塑造企业服务化延伸能力鼓励企业从销售产品向销售产品+服务转变,延伸自身服务环节,发 展各类制造业共性服务。鼓励制造业企业基于产品数据进行跨界整合与价值 挖掘,实现向价值链两端高附加值环节延伸。推动各类企业围绕共性制造环 节,提供工业设计、设备在线检测及健康管理、远程运维、预测性维护、融 资租赁、供应链金融等服务。(五)深化企业数字化管理能力

25、以基于章生技术打通核心数据链为重点,构建数据驱动的高效运营模式。支持企业建设资源计划系统、生产线数据采集系统、智能物流条码识别系统 等数字管理项目。鼓励企业不断挖掘生产运营数据并反馈重构企业战略、组 织管理、市场服务等决策,打造数据驱动、敏捷高效的管理运营体系。五、构建数字化转型良好生态(一) 推进软件重大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基础软件及工业软件,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工业软件企业、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高校院所等强化协同,开发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 和制造全过程各环节的核心软件、嵌入式工业软件、集成化工业软件平台, 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类软件、生产制造类软件、经营管理类软件、行业专用软件和新型工业软件

26、,加快 工业软件云化部署。(二) 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抢抓新基建机遇,积极布局5G 网络、超级计算中心、专用试验场地等一批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抢占融合发展战略制高点。支持电信运营商面向工业 场景大范围部署建设 5G 基站,统筹布局5.5 万个 5G 基站站点,实现5G 网 络全面覆盖。加快培育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解决方案供应商以及标识解析运 营商,推进标识解析服务在重点行业规模应用,探索转型新模式。围绕产业 特色创新体系与发展格局,推动创新资源汇聚,加快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发 展,引导资源定向聚集。(三) 提升数字化转型能力围绕产业特色创新体系与发展格局,多渠道、多元化提升企业数字化思维, 引导企业逐级和跨级推进两化融合,构建适应数字时代的企业新型能力。引 导企业建立数据管理能力,用标准加快企业全业务流程的数字化。聚集行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