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G.H(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学G.H(共6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在五行归类中与心同类的五色、五气是_赤,火_。2在五行归类中与肝同类的五味、五气是_酸,风_。3金之所胜者为_木_,所不胜者为_火_。4土之所胜者为_水_,所不胜者为_木_。5以药物的四气分阴阳,则_温热_属阳,_寒凉_属阴。6中药以五味分阴阳,其中味_辛、甘、淡_者属阳,味_酸、苦、咸_者属阴。7阴阳失调的最基本类型是_阴阳偏盛_和_阴阳偏衰_。8根据相克规律确定的基本治则是_抑强_和_扶弱_。9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基本治则是_补母_和_泻子_。10难经把相生关系比喻为_母子关系_关系。内经把相克关系称为_所胜与所不胜_。11引起相侮的原因是_克者不及_和_被克者太
2、过_。12引起相乘的原因是_克者太过_和_被克者不及_。13五行相生的次序是_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_。14五行相克的次序是_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_。15五行相侮的次序是_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_。16五行相乘的次序是_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_。17尚书洪范中说:“水曰_润下_”,“火曰_炎上_”。18尚书洪范中说:“金曰_从革_”,“土爰_稼穑_”。19尚书洪范中说:“木曰_曲直_”,“土爰_稼穑_”。20调整阴阳的根本原则是_损其有余_和_补其不足_。1下列不符合五行生克规律的是( )A木为水之子 B水为火之所不胜C金为木之
3、所胜 D火为土之母2下列除何项外,均属五行之土。( )A五脏之脾B五官之口C五气之湿D五化之收3下列阴阳失调中“阴”的含义为“阴邪”者是( )A阴虚则阳亢B阳胜则阴病C阴胜则阳病D阴损及阳4属于阴的症状是( )A声高气粗B多言躁动C舌苔黄糙D脉象细涩5以阴阳失调来阐释真寒假热,真热假寒则是( )A阴阳偏胜B阴阳偏衰C阴阳互损D阳盛格阴6“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最适用于( )A阴胜则寒之证 B阳虚则寒之证C阴盛伤阳之证D阴损及阳之证7阴阳不能相互维系可出现( )A阳胜则热,阴胜则寒B阴盛格阳,阳盛格阴C阳虚则寒,阴虚则热D阴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8可用阴阳互根关系解释的是( )A阳胜则阴病B阳
4、病治阴C阴损及阳D阴病治阳9在医学领域中,下列何项功能属阴( )A推动B兴奋C温煦D滋润10属于阳的味是( )A酸B苦 C涩D淡11属于阴的味是( ) A酸 B辛C甘 D淡12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A寒热 B上下 C水火 D动静13言人身脏腑之阴阳,肺为( )A阳中之阴 B阳中之阳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阳14言人身脏腑之阴阳,肝为(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阳15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心为( )A阳中之阴 B阳中之阳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阳16维持血液的正常循行,下述何项作用最为重要( )A肝主疏泄 B肺朝百脉 C脾主统血 D心主血脉17中医学强调人身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气
5、是( )A水谷精气 B宗气 C营、卫之气D元气18与津液生成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 )A肺、脾、大肠 B脾、胃、小肠 C三焦决渎 D脾、肾、三焦19维持津液的正常运行,下述何项作用最为重要()A脾气散精B肺主行水C三焦决渎D肾主津液20“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为( )A津血同源B精血同源C肝肾同源D乙癸同源2秦汉时期,中医理论体系基本形成。该时期的代表性著作主要有四部,后世称“四大经典”它们是_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_。3秦汉时期,中医理论体系基本形成。该时期代表性著作主要有四部。其中_黄帝内经_为中医学的理论奠定了基础,_神农本草经_为后世中药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基
6、础。4秦汉时期,中医理论体系基本形成,该时期代表性著作主要有四部。_伤寒杂病论_为中医辨证论治建立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5创立药物“性味”理论的现存最早的著作是_神农本草经_,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_诸病原候论_。10明清时期形成的温病学派中,_叶天士_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论治方法,_吴鞠通_创立了“三焦辨证”法则。11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包括_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_和_人与环境的密切联系_。12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_整体观念_和_辨证论治_。15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源于中国古代_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_。16内经根据相克规律而应用于精神疗法中有“悲胜_怒_”,“喜胜_忧_”。
7、17内经根据相克规律而应用于精神疗法中有“恐胜_喜_”,“思胜_恐_”。18五行归类中与肾同类的五味、五色是_咸,黑_。19五行归类中与肺同类的五化、五气是_收,燥_。20五行归类中与脾同类的五味、五化是_甘,化_。(三)单项选择题1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的古典医籍是( )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2建立了较为系统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古典医籍是( )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3金元四大家中,“主火派”代表是( )A刘完素B张从正C李东垣D朱震亨4金元四大家中,“脾胃学派”的代表是( )A刘完素B张从正C李东垣D朱震亨5金元四大家中,“攻邪派”的代表是( )A刘完素B张
8、从正C朱震亨D李东垣6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是( )A刘完素B张从正C朱震亨D李东垣8温病学说的形成,对发展中医基础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首创“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温病学家是( )A吴又可B吴鞠通C叶天土D以上都不是9温病学说的形成,对发展中医基础理论作出重大贡献。提出“瘟疫”病因为“异气所感”理论的温病学家是( )A吴又可B吴鞠通C叶天土D以上都不是10温病学说的形成,对发展中医基础理论作出重大贡献。首创“三焦辨证”理论的温病学家是( )A吴又可B吴鞠通C叶天土D以上都不是11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概括了( )A人体自身的整体性B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C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以及人和环境的统
9、一性D以上都不是12中医学中证的概念,是对( )A症状和体征的概括B病因和病位的概括C病因和病机的概括D以上都不是13“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是以( )A病症为依据B病证为依据C病位为依据D病因为依据14属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 )A培土生金B金水相生C益火补土D佐金平木15属于“实则泻其子”的方法是()A肾实泻肺B肝实泻脾C心实泻肝D肝火泻心16不属于五行生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是( )A培土制水B引火归原C扶土抑木D佐金平木17属于相侮传变的是( )A心病及脾B脾病及肝C肾病及肺D肺病及肾18下列除何项外,均是说明病理变化。( )A母子相及B五行制化C传其所胜D传其所不胜19“见肝之病,知肝传
10、脾”的病理传变是属于A木克土B木乘土C土侮木D母子相及20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A水和火B土和金C金和木D木和土1内经在阴阳偏衰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中有“阳虚则_外寒_,阴虚则_内热_。”2内经在阴阳偏盛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中有“阳胜则_热_,阴胜则_寒_。”4对于人体具有_凝聚_、_滋润_、_抑制_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阴。5对于人体具有_推动_、_温煦_、_兴奋_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阳。8阴阳是宇宙中_相互关联_的事物或现象_对立双方_属性的概括。9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气,其主要来源有二,一是_先天之精气_,二是_后天之精气_。11气的生成有赖全身各脏腑组织的综合作用,其中与
11、_肺、脾胃、肾_等脏腑的关系密切,尤以_脾胃_的功能活动最为关键。13气运动的基本形成可概括为_升、降、出、入四种_,_脾胃_为一身气机的枢纽。15精、气、神为人体三宝:精为生命的_基础_,气为生命的动力,神为生命的_主宰_。17宗气是由_肺吸入的清气_与_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_相结合,聚于胸中而生成。20血液的正常循行,有赖于全身腑腑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特别是与_心、肺、脾、肝_的功能活动关系尤为密切,_心气的推动_是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1治疗血虚证时,常配合使用补气之品,这种治疗方法的生理依据是( )A气能行血B气能生血C肝肾同源D血能生气2治疗血脱证时,常用大剂独参汤止血,其理论依据是()
12、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3气机的基本形式是( )A升降沉浮B升降出入C升清降浊D呼吸出入4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是( )A肝肺(左升右降)B心肾(水火既济)C脾胃(升降相因)D肺肾(呼浊纳新)5具有“慓疾滑利”特性的气是( )A宗气B营气C卫气D元气6难经所谓“气主煦之”,是指气的( )A推动作用B气化作用C防御作用D以上都不是7昼行于阳,夜行于阴之气,是( )A卫气B营气C元气D宗气8金匮要略心典曰:“吐下之余,定无完气”,其生理基础是( )A气能生津B气能摄津C津能载气D气能行津9“血府”是指( )A心B肝C脾D脉10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关系最密切的是( )A心主神志的功能B肝主
13、疏泄的功能C肺主治节的功能D脾主运化的功能11心对血液的主要作用是( )A化生血液B运行血液C固摄血液D营养血液12肺主一身之气,取决于( )A生成宗气B宣发卫气C调节全身气机D肺的呼吸功能13以下哪项不属于肺的肃降功能( )A排出体内浊气B吸入自然界的清气C通调水道D津液向下布散14肺的通调水道功能主要依赖于( )A肺主一身之气B肺的司呼吸C肺主宣发和肃降D肺朝百脉15与呼吸关系最密切的两脏是( )A肺与心B肺与肝C脾与肺D肺与肾16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生理基础是( )A脾主升清B脾主统血C脾为后天之本D脾主运化水谷精微17脾统血是通过何项实现的( )A气的固摄作用B气的温煦作用C气的气化作用
14、D气的卫外作用18人的视觉功能,与下列哪项关系最为密切( )A心主血脉功能B肺主气的功能C脾主运化功能D肝的藏血功能19与脾胃升降密切相关的脏器是( )A心B肺C肝D肾20在肝主疏泄各种功能表现中,最根本的是( )A调畅情志B调畅气机C调节血量D疏通水道(二)填空题4就津与血的而言,由于津血同源于水谷,津液参与血液的组成,故有“_津血同源_”之说;又由于汗为津所化,故又有“_血汗同源_”之说。5五脏的共同特点是_化生和贮藏精气_,六腑的共同特点是_受盛和传化水谷_。6心的生理功能主要有_主血脉_,_主藏神_。7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与否,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观察:面色、_舌色_、_脉象_和胸部的感觉
15、等。8肺主气的功能包括:_主一身之气_和_主呼吸之气_。9肺的呼吸均匀和调,是_的生成和_调畅的根本条件。10津液布散全身主要依赖于肺的_宣发_和_肃降_的作用。11脾胃为_后天_之本,气血_生化_之源。12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_主疏泄_,_主藏血_。15肾所藏的精气包括_先天之精_和_后天之精_。16肾藏先天之精,主生殖,为人体生命之本原,故称肾为_先天_之本;肾藏精,主蛰,又称为_封藏_之本17对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起着_滋养_、_濡润_作用的称为肾阴。18对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起着_推动_、_温煦_作用的称为肾阳。19心,其华在_面_,其充在(在体合)_脉_。20肺,其华在_毛_,其充在(
16、在体合)_皮_。(三)单项选择题1“筋之余”是指( )A发B骨C肝D爪2“骨之余”是指() A齿B爪C筋D3“血之余”是指( )A脉B筋C骨D发4成人牙齿松动,过早脱落的根本原因在于()A肾阳虚衰B肾阳亏乏C命门虚D肾精亏损5促进性机能成熟的物质是( )A肾精B肾气C血液D天癸6膀胱的贮尿和排尿的功能主要依赖于( )A脾的运化功能B肝的疏泄功能C肺的肃降功能 D肾的气化功能7机体的生长发育主要取决于( )A血液的营养 B津液的滋润C水谷精微充养D肾中精气的充盈8肾不纳气主要是由于()A肾阳不足B肾阴不足C肾的精气不足D心气不足9“孤府”是指( )A胆B胃C三焦D膀胱10称为“水谷气血之海”的是
17、( )A脾B大肠C小肠D胃11主持诸气,总司人体气化的是( )A三焦B脾C肾D肺12称作“中精之府”的是( )A脉B胃C心包D胆13机体水液代谢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脏腑是( )A肺脾肾及膀胱 B肺脾肾及三焦C肺脾肾及大小肠 D肺脾肝肾14下列“诸海”中错误的是()A脑为髓之海 B肺为气之海C冲脉为血海D胃为水谷之海15脏与脏之间主要表现为气血关系的是( )A心与肺B肺与肝C脾与肾D肝与肾16气机升降之“枢纽”是指哪一种升降关系( )A肾主纳气,肺主呼气 B肝主升,肺主降C脾主升,胃主降 D心火下降,肾水上承17具有调节女子月经、男子排精功能的两脏的是() A心与肾B肺与肾C肺与肝D肝与肾18脏与
18、脏关系中,主要表现为气机调节的两脏是( )A心与肺B心与肾C肝与肺D肝与肾19脏与脏之间主要表现为阴阳协调关系的是( )A心与肺B肺与肾C心与肾D肝与肾20机体阳气的不足与下列哪两个脏器的关系最密切()A心与肾B肺与脾C脾与肾D肝与脾1.由冬至春到夏气候由寒逐渐变热是阴阳的( ) A.阴消阳长过程 B.阳消阴长过程 C.寒极生热过程 D.相互对立斗争 2.肾精以养肝属五行的( ) A.相侮关系 B.相乘关系C.相生关系 D.相克关系 3.以下不属肺生理功能的是( ) A.肺主气、司呼吸B.肺主升清 C.通调水道 D.主宣发,肃降 4.与爪甲荣枯变化有关的是( ) 来源 A.心血的盛衰B.脾气的
19、运化C.肝血盛衰D.肾精的盛衰 5.老人骨脆易折,小儿囟门迟闭,骨软无力多因( ) A.肾阴不足B.肾阳不足C.髓海空虚D.肾精不足 6.两目干涩多因( ) A.肝血不足B.肝火上炎 C.肝阴不足 D.肝经风热 7.血液的组成包括( ) A.原气B.营气C.宗气 D.卫气 8.元气根源于肾,通达全身须通过( ) A.经络 B.血脉 C.肺 D.三焦 9.寒邪的性质和特点之一是( ) A.其性开泄 B.其性重浊 C.其性收引 D.易伤肺 10.崩漏小腹疼痛拒按者,可给予腹部热敷的是( ) A.血热妄行证B.气不摄血证C.瘀血阻滞证D.肾虚证 11.久病衰竭,突然精神兴奋,欲饮欲食是( )的表现A
20、.有神 B.失神 C.假神 D.少神12.望诊患者形体消瘦、手足心发热者一般多( ) A.痰湿 B.虚火 C.气滞 D.气虚 13.舌体肿胀满口,色深红多属( ) A.脾肾阳虚 B.气血两虚 C.阴虚火旺D.心脾热盛 14.苔灰黑、舌质谈白润泽的主( )证 A.大热 B.大寒 C.食积D.气滞 15.患者口气酸馊多见于( ) A.胃热 B.龋齿C.胃有宿食 D.口腔不洁 16.瘀血引起的疼痛以( )为主。 A.刺痛 B.胀痛 C.隐痛 D.重痛 17.黎明时腹泻多属( )证。 A.湿热证 B.虚寒证 C.肾阳虚 D.伤食证 18.脉形细小如线属( )脉。 A.浮脉 B.数脉 C.弦脉 D.细脉
21、 19.患者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稠,或咳痰带血,口干咽燥,声音嘶哑,午后潮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按脏腑辨证属( )证。 A.肺气虚 B.肺阴虚 C.风热犯肺 D.风燥犯肺 20.急性阑尾炎伴有弥漫性腹膜炎时的饮食要求应是( ) A.半流质饮食 B.流质饮食 C.禁食 D.普食 21.熟地、当归属( ) A.补阴药 B.补阳药 C.补气药 D.补血药22.参三七、云南白药属( ) A.凉血止血药 B.收敛止血药C.化瘀止血药D.温经止血药 23.升浮的药物能( ) A.平喘B.潜阳 C.发汗 D.利尿 27.有收涩作用的中药,一般为( )味。 A.甘B.辛C.酸D.苦 28.陈皮、木香
22、属( ) A.补气药 B.理气药 C.和解药 D.清热药 29.提捏进针法适用于( ) A.肌肉丰厚的部位 B.肌肉浅薄的部位 C.皮肤松弛的部位D.皮肤有皱纹的部位 30.在方剂组成中,针对病因或主证而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称( ) A.君药 B.臣药 C.佐药 D.使药 三、填空题1.肝主疏泄表现为调节气血运行,协调消化和_调节情志_这三方面的功能。 2.根据五脏与五体的联系,肾主_骨_。 3.六淫和疫疬是_外感_致病因素。 4.疾病的发生关系到正邪两方面,“阳盛则热”“阴盛则寒”是因_邪气_盛引起的。 5.虚实两纲是辨别正气和邪气_盛衰_的两个纲领。 6.腻苔多由_痰湿内盛_,湿浊上升所致
23、。 7.昏迷患儿喂药可用鼻饲或_直肠_给药法。 8.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主要包括未病先防和_既病防变_两个方面。 9.根据机体情况,有目的地、针对性地选用食物的原则称为_食气相投_。 10.凡能刺激肠道或润滑肠壁而_促进排便_或刺激肠道引起剧烈腹泻的药叫泻下药。1、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是:C、黄帝内经 2、哪位医家首创了急救自缢法B、张仲景 6、“五禽戏”中不包括下列哪种动物:B、鹰 7、诸病源候论的作者是C、巢元方 11、真热假寒证的病人可选用 C、寒因寒用:13、不属于中医护理基本原则的是E、未病先防的护理原则14、顺从疾病假象而进行护理的方法,属于B、反护法20、古代与气功有关的名称是:E、吐
24、纳21、哪部医著奠定了中医护理学的基础 B、黄帝内经 25、“起死回生”指的是哪位医家B、扁鹊 26、首创葱管导尿法的医家是:A、孙思邈29、被后世称为“补土派”的医家是B、李东垣32、冬季感冒多用解表祛寒;夏季感冒多祛暑湿,这种治护方法称:C、同病异护33、对瘀血所致的崩漏证可采用:E、先祛邪后扶正34、逆其证候性质进行护理的方法,称为:C、正护法35、真寒假热证的病人可用:B、热因热用 55、把意念、思维、想法集中到身体的某一部位或体外的某一事物,称:E、意守57、秋季起居方面应遵循:A 早卧早起58、进补的最好时机是:D 冬至 60、七情过极,以情胜情,若思伤脾,应:D 以怒胜之62、首
25、创汤剂的是:D、伊尹64、被后世医家称为“医中之圣”的是:B、张仲景65、以高尚的医德著称的医家是:A、孙思邈72、“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护理方法,属:C、 正护法79、冬季起居方面应遵循:B 早卧晚起107、春季起居方面应遵循:C 晚卧早起110、七情过极,可采用以情胜情法,若怒伤肝,应:C 以悲胜之113、观察病情时,若病人面色为白色,则为:B 虚证129、室内温度偏高适合于下列哪类病人:B 实热证130、夏季起居方面应遵循:C 晚卧早起133、七情过极,以情胜情,若恐伤肾应:A 以思胜之134、观察病情时,若病人面色为青色,则为:C 痛证136、若见病人食少纳呆,兼见消瘦乏力,腹胀便溏
26、,属:C 脾胃气虚147、肺病患者,应忌食下列哪味食物:B 苦150、若见病人面色为赤色,则为:E 热证160、观察病情时,若见病人面色为黄色,则为B 虚证: 177、若见病人面色为黑色,则为B 瘀血1、人体是有机的统一整体,在生理方面是以()A、中心B、六腑为中心C、为中心D、血津液为中心2、“”“”属的()A、相互对立B、相互消长C、相互转化D、相互累及3、症见呼吸少,吸气困难,动则气喘属()A、B、C、宗D、4、能转化成又是血液组成部分的是()A、B、宗气 C、D、5、的产生是由于()A、功能失调B、功能失调C、情志失调D、偏盛6、贮藏的功能是依靠()A、膀胱的B、肾的气化C、肾与膀胀的
27、气化D、的气化7、的时间一般为()A、疹退B、后C、透疹后6天D、透疹后2周8、证汗多湿衣时防止受凉复感应()A、随时擦汗衣B、汗止后更衣C、擦汗后盖上被子D、9、证饮食禁忌()A、酒及辛辣之品B、生冷瓜果C、多饮水D、荤腥10、隔离时间从发病开始到()A、水痘透布B、水痘完全结痂后二周C、水痘完全干痂后D、水痘完全干燥结痂11、芒刺舌主()A、热盛B、C、食滞D、12、语音低微或不相接的多属()A、B、C、寒证D、13、便有腥味为()A、不良B、证C、虚证D、14、多属()A、虚证B、实证C、气滞证D、证15、主()A、B、里证C、寒证D、热证16、患者痰黄稠咯吐不爽,口渴,红,苔薄黄,脉浮
28、,按属()A、证B、证C、犯肺证D、痰热壅肺证17、患者口渴不欲饮多为()A、B、寒证C、内阻D、18、流利,圆滑有力的属()A、B、C、D、19、剧烈或兼时应()A、半流饮食B、软食C、少食多餐D、暂禁食20、以下不属肺生理功能的是()A、司呼吸B、主宣发肃降C、主纳气D、21、银花、()药。A、B、血热C、清D、22、属()A、方B、方C、方D、方23、老年人的食养,以下哪一项不正确()A、宜食清淡食物B、宜食肥甘、营养丰富食物C、饮食要多样化D、饮食宜节制24、针刺选择,不可取()A、B、俯卧位C、侧卧位D、站位25、以下属养阴药的是()A、B、丹皮C、D、26、病人,肢冷,神疲乏力、自
29、汗、不渴、清长、舌淡、苔白、脉弱,证属()A、B、C、气虚证D、证27、之体,须禁忌()食物。A、辛辣类B、生冷类C、油腻硬固类D、海腥类28、中,有的,多为()味。A、甘B、咸C、酸D、苦29、是指药物对()的选择性的治疗作用。A、病邪B、C、疾病D、证候30、在组成中,起引经或调和作用的药物称为()A、君药B、C、佐药D、使药1、用阴阳属性概括以下属阳的药味是()()()()()A、辛味B、C、酸味D、咸味E、苦味2、的性质与致病特点是()()()()()A、火性炎上B、消灼津液C、火为其性开泄D、生风动血E、火性善行数变3、淡白舌主()()()()()A、血虚B、C、气虚D、阴虚E、瘀血
30、4、凡分布均匀、稀疏、红润表示()()()()A、亢盛B、热毒较轻C、预后良好D、病情严重E、不足5、多食辛辣类的食物则()()()()()A、耗气B、耗血C、D、损目E、动血1、多由各原因引起津伤-而产生的。2、胃的生理功能要依靠胃气的作用3、肝主疏泄的功能表现为调节气血运行、调节清志、。4、,精生-。5、望神时,病人两眼灵活明亮,神志清楚,灵敏属-。6、病重时,汗出肢冷,汗粘如油者,为-危象。7、鉴别病变部位和病情深浅的是-两纲。8、凡具有-作用,以消除虚弱证候的药物,称。9、升浮作用的药物具有向上、-的升散作用。10、,适用于-部位。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简述气温煦作用的
31、表现。答:1、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2、有助于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3、有利于精血津液的正常施泄循行和排泄。3、临床如何根据口渴与饮水情况判别证候性质?答:1、口渴咽干,夜间尤甚,颧赤盗汗,五心烦热,为阴虚津亏,虚火内炽。2、口渴多饮,多尿,形体消瘦,是消渴病。3、渴不多饮,身热不扬,为湿热证。4、渴喜热饮而量不多,或水如即吐,为痰饮内停。5、渴不多饮,身热夜甚,为温病营分证。6、口干,但欲漱口不欲咽,面色黧黑,或肌肤甲错,为瘀血。5、弱证的辨证施护有哪些要点?答:心阳虚型心悸辨证: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处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病室内要有各种,以备救使用。如发生喘促,悸动不安,面唇青紫,汗出肢冷,脉微欲绝等突然变化,应及时通知医生,紧急抢救,吸氧,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且保持通畅,并密切观察病情。 甚者,必须卧床休息。呼吸困难伴有痰声,咯血及下肢浮肿者,可采取半卧位。胸痹心痛下降者,可采用仰卧中凹位。 注意保暖,居室向阳,注意随气候变化,增减衣着。宜食宜气温阳之品,养血安神之品。兼有水肿症状者,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适当限制饮水量,并记录24小时出入量。重度水肿者参照“水肿”病护理。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