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隋唐法律制度xinzmg.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隋唐法律制度xinzmg.pptx(1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中 国 法 制 史CHINESE LEGAL HISTORY 第七第七章章 隋唐法律隋唐法律制度制度 (581581年年907907年)年)主讲人:崔雅琼主讲人:崔雅琼概况概况隋朝(隋朝(581581618618)唐朝()唐朝(618618907907)迨至隋迨至隋 一土宇一土宇 不再传不再传 失统绪失统绪 唐高祖唐高祖 起义师起义师 除隋乱除隋乱 创国基创国基二十传二十传 三百载三百载 梁灭之梁灭之 国乃改国乃改 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繁荣鼎盛时期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繁荣鼎盛时期柏杨: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柏杨: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l自唐朝建立至安史之乱平息(自唐朝建立至安史之乱平息(
2、130130年)年)贞观之治(贞观之治(627649627649)开元盛世()开元盛世(713741713741)概况我国传统法制发展的成熟完备阶段我国传统法制发展的成熟完备阶段开皇律开皇律贞观律贞观律永徽永徽律疏律疏 “盖姬周而下,文物仪章,莫备于盖姬周而下,文物仪章,莫备于唐唐”(柳赞(柳赞唐律疏议序唐律疏议序)本章基本内容隋朝法制概况隋朝法制概况唐朝的立法成就唐朝的立法成就唐朝法律对社会的全面调整唐朝法律对社会的全面调整唐律的基本特点与历史地位唐律的基本特点与历史地位唐朝的司法制度唐朝的司法制度第一节 隋朝法制概况开皇律开皇律的立法成就的立法成就隋朝的法制状况隋朝的法制状况一、开皇律的立
3、法成就隋文帝隋文帝(541(541604)604)隋文帝开皇(隋文帝开皇(581-581-600600)元年)元年“更定新律更定新律”,于同年十月正式下,于同年十月正式下诏颁行诏颁行 开皇三年再次开皇三年再次“更定新更定新律律”,形成,形成1212篇篇500500条条的的开皇律开皇律一、开皇律的立法成就本着上本着上“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其折衷沿革轻重,其折衷”的原则的原则“刑网简要,疏而不失刑网简要,疏而不失”当时的一部有代表性的较为系统完善的当时的一部有代表性的较为系统完善的封建成文法典封建成文法典1.改革完善法典体例仿照北齐律并进行必要的合理的修改
4、仿照北齐律并进行必要的合理的修改形成形成1212篇的篇目体例,为唐律所沿用篇的篇目体例,为唐律所沿用开皇律与魏晋南北朝主要律典比较名称名称朝代朝代篇目篇目首篇首篇首创制度首创制度新律新律(魏律)(魏律)三国三国曹魏曹魏1818篇篇刑名刑名八议八议泰始律泰始律(晋律)(晋律)两晋两晋2020篇篇620620条条刑名刑名“准五服以准五服以制罪制罪”法例法例律注(张斐、律注(张斐、杜预)杜预)北齐律北齐律北朝北朝北齐北齐1212篇篇949949条条名例名例重罪十条重罪十条开皇律开皇律隋朝隋朝1212篇篇500500条条名例名例五刑十恶五刑十恶北齐律北齐律949949条条开皇律开皇律500500条条1
5、 1名例名例 1 1名例名例2 2禁卫禁卫 2 2卫禁卫禁5 5违制违制3 3职制职制3 3婚户婚户 4 4户婚户婚1111厩牧厩牧 5 5厩库厩库4 4擅兴擅兴6 6擅兴擅兴8 8贼盗贼盗7 7贼盗贼盗7 7斗讼斗讼 8 8斗讼斗讼6 6诈伪诈伪9 9诈伪诈伪1212杂律杂律 1010杂律杂律9 9捕断捕断1111捕亡捕亡1212断狱断狱1010毁损毁损2.正式确立封建五刑制度封建五刑封建五刑开皇律开皇律北周律北周律死刑死刑两等(绞、斩)两等(绞、斩)五等(磬、枭首、裂五等(磬、枭首、裂 、绞、斩绞、斩 )流刑流刑三等,改为居作三等,改为居作 (1000100020002000里)里)五等五
6、等 ,附加鞭笞,附加鞭笞 (2500250045004500里)里)徒刑徒刑五等五等 (1 13 3年)年)五等,附加鞭笞五等,附加鞭笞 (1 15 5年)年)杖刑杖刑杖刑五等(杖刑五等(6060100100)鞭刑五等(鞭刑五等(6060100100)笞刑笞刑笞刑五等(笞刑五等(10105050)杖刑五等(杖刑五等(10105050)3.首创“十恶”罪名(十恶不赦)将北齐(将北齐(“重罪十条重罪十条”)的)的反逆、大逆、反逆、大逆、叛、降叛、降四种重罪改为四种重罪改为谋反、谋大逆、谋叛谋反、谋大逆、谋叛三种罪名三种罪名,新增新增不睦不睦罪名罪名 凡是犯有凡是犯有“十恶十恶”重罪者,一般重罪者,
7、一般“不在八不在八议论赎之限议论赎之限”,“虽会赦,犹除名虽会赦,犹除名”为唐宋明清各代所继承沿用为唐宋明清各代所继承沿用 4.扩大官僚贵族特权(议减赎当)首创首创“例减例减”制度制度 对对“八议八议”人员及七品以上官员的一般性犯罪,人员及七品以上官员的一般性犯罪,照例依法减刑一等处置照例依法减刑一等处置u“正从九品三十阶正从九品三十阶”:一品为高,九品为低。一品为高,九品为低。九九品中每品分为正从,自正一品至从九品,凡十八品中每品分为正从,自正一品至从九品,凡十八级;自正四品以下,每一级又分上、下两阶,共级;自正四品以下,每一级又分上、下两阶,共计九品三十级。不入九品者为流外之官。计九品三十
8、级。不入九品者为流外之官。u隋唐职官三品以上为贵,五品以上为隋唐职官三品以上为贵,五品以上为“通贵通贵”,故有故有“九品以上官卑九品以上官卑”、“五品以上官贵五品以上官贵”之别。之别。4.扩大官僚贵族特权系统规定赎刑制度系统规定赎刑制度凡九品以上官员的一般性犯罪,依法享受凡九品以上官员的一般性犯罪,依法享受以铜赎免所处罪刑的特权以铜赎免所处罪刑的特权l从笞十至绞、斩两等死刑,赎铜一斤至一从笞十至绞、斩两等死刑,赎铜一斤至一百二十斤不等。百二十斤不等。4.扩大官僚贵族特权进一步健全规范官当制度进一步健全规范官当制度以官职折当所处以官职折当所处徒刑或流刑徒刑或流刑,分为,分为“公罪公罪”与与“私私
9、罪罪”两种情况两种情况 l“犯私罪以官当徒者,五品已上,一官当徒二年;犯私罪以官当徒者,五品已上,一官当徒二年;九品已上,一官当徒一年;当流者,三流同比徒三九品已上,一官当徒一年;当流者,三流同比徒三年年”l“若犯公罪者,徒各加一年,当流者各加一等若犯公罪者,徒各加一年,当流者各加一等”律系表(程树德九朝律考)法经法经 秦律秦律 汉律汉律 魏律魏律 晋律晋律 梁律梁律 陈律陈律 后周律后周律 后魏律后魏律 北齐律北齐律 开皇律开皇律 唐律唐律 宋刑统宋刑统 明律明律 清律清律 大业律大业律(一)隋文帝统治初期的“令行禁止”(开皇)五年,侍官(开皇)五年,侍官慕容天远慕容天远纠都督纠都督田元田元
10、冒请义冒请义仓,事实,而始平县律生仓,事实,而始平县律生辅恩辅恩舞文陷天远,遂更舞文陷天远,遂更反坐。帝闻之,乃下诏曰:反坐。帝闻之,乃下诏曰:“人命之重,悬在律人命之重,悬在律文文”自是诸曹决事,皆令具写律文断之。自是诸曹决事,皆令具写律文断之。(开皇)六年,(开皇)六年,敕敕诸州诸州长史长史已下,已下,行参军行参军已上,已上,并令习律,集京之日,试其通不。并令习律,集京之日,试其通不。除孥戮相除孥戮相坐之法坐之法,又命,又命诸州囚有处死,不得驰驿行决。诸州囚有处死,不得驰驿行决。(隋书隋书刑法志刑法志)案例:“王子犯法,庶民同罪”杨俊是隋文帝的第三个儿子,封为秦王,任命为并州总管。杨俊是隋
11、文帝的第三个儿子,封为秦王,任命为并州总管。他在任上大兴土木,建造的王府竭尽奢华,超过了他在任上大兴土木,建造的王府竭尽奢华,超过了“令令”所所规定的规格。又放债取息,盘剥百姓。规定的规格。又放债取息,盘剥百姓。上以其奢纵,免官,以王就第。左武卫将军刘升谏曰:上以其奢纵,免官,以王就第。左武卫将军刘升谏曰:“秦秦王非有他过,但费官物营舍而已。臣谓可容。王非有他过,但费官物营舍而已。臣谓可容。”上曰:上曰:“法法不可违。不可违。”升固谏,上忿然作色,升乃止。其后杨素复进谏升固谏,上忿然作色,升乃止。其后杨素复进谏曰:曰:“秦王之过,不应至此,愿陛下详之。秦王之过,不应至此,愿陛下详之。”上曰:上
12、曰:“我是我是五儿之父,若如公意,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以周公之为人,五儿之父,若如公意,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以周公之为人,尚诛管、蔡,我诚不及周公远矣,安能亏法乎?尚诛管、蔡,我诚不及周公远矣,安能亏法乎?”卒不许。卒不许。(隋书隋书列传第十列传第十)隋朝已有隋朝已有“令令”这一法律形式(如这一法律形式(如开皇令开皇令)隋文帝统治初期良好的法制状况隋文帝统治初期良好的法制状况 (二)隋文帝统治后期的违法毁法“喜怒不恒,不复依准科律喜怒不恒,不复依准科律”,“每尚惨急每尚惨急”,“喜怒不常,过于杀戮喜怒不常,过于杀戮”,文武官员,文武官员“有小过失,有小过失,则加以重罪则加以重罪”。“每于殿廷(用刑
13、杖)打人,一日之中,或至数每于殿廷(用刑杖)打人,一日之中,或至数四四”,“于殿庭杀人于殿庭杀人”帝尝发怒,六月棒杀人。帝尝发怒,六月棒杀人。大理少卿大理少卿赵绰赵绰固争曰:固争曰:“季夏之月,天地成长庶类。不可以此时诛杀。季夏之月,天地成长庶类。不可以此时诛杀。”帝报曰:帝报曰:“六月虽曰生长,此时必有雷霆。天六月虽曰生长,此时必有雷霆。天道既于炎阳之时震其威怒,我则天而行,有何不道既于炎阳之时震其威怒,我则天而行,有何不可!可!”遂杀之。遂杀之。(隋书隋书刑法志刑法志)(二)隋文帝统治后期的违法毁法自开皇十三年起,多次明令更改法律,加重定罪量自开皇十三年起,多次明令更改法律,加重定罪量刑幅
14、度。刑幅度。各级官僚于各级官僚于“行署取一钱已上,闻见不告言者,坐行署取一钱已上,闻见不告言者,坐至死至死”;民众;民众“盗一钱已上皆弃市盗一钱已上皆弃市”;“四人共盗四人共盗一榱桶,三人同窃一瓜,事发即时行决一榱桶,三人同窃一瓜,事发即时行决”。有数人劫执事而谓之曰:有数人劫执事而谓之曰:“吾岂求财者邪?但为枉吾岂求财者邪?但为枉人来耳。而为我奏至尊,自古以来,体国立法,未人来耳。而为我奏至尊,自古以来,体国立法,未有盗一钱而死也。而不为我以闻,吾更来,而属无有盗一钱而死也。而不为我以闻,吾更来,而属无类矣。类矣。”帝闻之,为停盗取一钱弃市之法。帝闻之,为停盗取一钱弃市之法。(隋书隋书刑法志
15、刑法志)(三)隋炀帝(569-618)统治时期的“更立严刑”炀皇帝,高祖第二子也。上美姿仪,少敏慧,高炀皇帝,高祖第二子也。上美姿仪,少敏慧,高祖及后于诸子中特所钟爱。祖及后于诸子中特所钟爱。618618年隋炀帝在江都年隋炀帝在江都(今江苏扬州今江苏扬州)被部将被部将宇文化及宇文化及等缢杀。等缢杀。(三)隋炀帝(569-618)统治时期的“更立严刑”(视频)“帝乃更立严刑,敕天下窃盗已上,罪无轻帝乃更立严刑,敕天下窃盗已上,罪无轻重,不待闻奏,皆斩重,不待闻奏,皆斩”。“九年,又诏为盗者籍没其家九年,又诏为盗者籍没其家”(四)隋朝法制的历史教训初期良好,后期破坏初期良好,后期破坏立法和实践脱节
16、立法和实践脱节沈家本沈家本(18401913)(18401913):观炀帝之先轻刑而观炀帝之先轻刑而后淫刑,与文帝如出一辙。文淫刑而身被后淫刑,与文帝如出一辙。文淫刑而身被弑,炀淫刑而国遂亡。弑,炀淫刑而国遂亡。盖法善而不循法,盖法善而不循法,法亦虚器而已。法亦虚器而已。隋书隋书:迹其衰怠之源,稽其乱亡之兆,迹其衰怠之源,稽其乱亡之兆,起自高祖,成于炀帝,所由来远矣,非一起自高祖,成于炀帝,所由来远矣,非一朝一夕。朝一夕。(一)德礼为本,刑罚为用“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也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也”(唐律疏议唐律疏议)把德礼教化视为治理国家
17、的根本途径,而把德礼教化视为治理国家的根本途径,而将刑罚镇压仅仅作为维护统治的权宜手段将刑罚镇压仅仅作为维护统治的权宜手段(一)德礼为本,刑罚为用德礼教化与刑罚镇压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不断德礼教化与刑罚镇压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不断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明德慎罚明德慎罚”礼刑并用礼刑并用(西周)(西周)“德主刑辅德主刑辅”先礼后刑先礼后刑(西汉)(西汉)德礼为本德礼为本刑罚为用刑罚为用(唐朝)(唐朝)(二)宽简稳定,慎狱恤刑1.立法宽简所谓宽,即在定罪量刑、适用法律方面,要所谓宽,即在定罪量刑、适用法律方面,要求立法宽缓、用刑持平。求立法宽缓、用刑持平。死刑案件,关系死刑案件,关系“人命至重,一死不可再
18、生人命至重,一死不可再生”确立了确立了“在京诸司奏决死囚,宜二日中五复在京诸司奏决死囚,宜二日中五复奏,天下诸州三复奏奏,天下诸州三复奏”的死刑奏闻复核审的死刑奏闻复核审批制度。批制度。(二)宽简稳定,慎狱恤刑1.立法宽简所谓简,即在制定法律、编纂法规等立所谓简,即在制定法律、编纂法规等立法形式方面,要求精简律文、约省条目。法形式方面,要求精简律文、约省条目。唐太宗:唐太宗:“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一罪作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一罪作数种条。格式既多,官人不能尽记,更生奸诈,数种条。格式既多,官人不能尽记,更生奸诈,若欲出罪即引轻条,若欲入罪即引重条。若欲出罪即引轻条,若欲入罪即引重条。”唐
19、高宗李治:唐高宗李治:“画一之制,简而易从,约法之画一之制,简而易从,约法之章,疏而不漏。章,疏而不漏。”(二)宽简稳定,慎狱恤刑2.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贞观(贞观1010年)年)“法令不可数变,数变则烦,官长法令不可数变,数变则烦,官长不能尽记;又前后差违,吏得以为奸。自今变法,不能尽记;又前后差违,吏得以为奸。自今变法,皆宜详慎而行之。皆宜详慎而行之。”(唐高祖时)(唐高祖时)“房玄龄等更定律、令、格、式,房玄龄等更定律、令、格、式,终太宗世,用之无所变改终太宗世,用之无所变改”(唐朝末年)(唐朝末年)“高祖、太宗之法,仅守而存高祖、太宗之法,仅守而存”(三)“理国守法,事须画一”贞
20、观贞观(627627649649)九年,盐泽道行军总管、岷州九年,盐泽道行军总管、岷州都督都督高甑生高甑生坐违坐违李靖李靖节度,又诬告节度,又诬告靖靖谋逆,减谋逆,减死徙边。时有上言者曰:死徙边。时有上言者曰:“甑生甑生旧秦府功臣,旧秦府功臣,请宽其过。请宽其过。”太宗太宗曰:曰:“虽是藩邸旧劳,诚不可忘,然虽是藩邸旧劳,诚不可忘,然理国理国守法,事须画一守法,事须画一,今若赦之,使开侥幸之路。,今若赦之,使开侥幸之路。且国家建义太原,元从及征战有功者甚众,若且国家建义太原,元从及征战有功者甚众,若甑生甑生获免,谁不获免,谁不觊觎觊觎(j yj y),有功之人,皆须有功之人,皆须犯法。我所以必
21、不赦者,正为此也。犯法。我所以必不赦者,正为此也。”贞观政要贞观政要刑法刑法上上曰:曰:“甑生甑生违违李靖李靖节度,又诬其反,节度,又诬其反,此而可此而可宽,法将安施宽,法将安施!”(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卷一九四)卷一九四)“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贞观六年(贞观六年(632632年),年),上上尝罢朝,怒曰:尝罢朝,怒曰:“会须会须杀此田舍翁。杀此田舍翁。”后后问为谁,问为谁,上上曰:曰:“魏征每廷辱魏征每廷辱我。我。”后后退,具朝服立于庭,退,具朝服立于庭,上上惊问其故。惊问其故。后后曰:曰:“妾闻主明臣直;今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魏征直,由陛下之明故也,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贺!妾敢不贺!”
22、上上乃悦。乃悦。贞观政要贞观政要公平公平 卒时,卒时,太宗太宗悲恸之极,谓悲恸之极,谓侍臣侍臣:“人以铜为镜,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可以知得失。魏徵魏徵没,朕亡一镜矣!没,朕亡一镜矣!”(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卷一九六)卷一九六)二、唐朝的主要立法活动及其成果(一)唐律疏议1.修订过程高祖时期的武德制律高祖时期的武德制律 太宗时期的贞观定律太宗时期的贞观定律 高宗时期的永徽制疏高宗时期的永徽制疏 玄宗时期的开元刊定玄宗时期的开元刊定 (一)唐律疏议1.修订过程法典名称法典名称颁布时间颁布时间修定者修定者地位和评
23、价地位和评价1 1武德律武德律高祖武德七年高祖武德七年(624624)裴寂等裴寂等唐朝首部成文法典,唐朝首部成文法典,“一准隋开皇之律一准隋开皇之律”2 2贞观律贞观律太宗贞观太宗贞观1111年年(637637)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房玄龄房玄龄“唐律以贞观所修为唐律以贞观所修为定本定本”(沈家本)(沈家本)3 3永徽律疏永徽律疏高宗永徽四年高宗永徽四年(653653)长孙无忌长孙无忌等等宋元时称为宋元时称为唐律疏唐律疏议议中国古代法典和中国古代法典和法律解释的集大成者法律解释的集大成者4 4开元律疏开元律疏玄宗开元玄宗开元2525年年(737737)为为唐律疏议唐律疏议的最的最终完成和保存传世
24、奠终完成和保存传世奠定了基础定了基础2008015858关于关于永徽律疏永徽律疏,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的?A A永徽律疏永徽律疏又称又称唐律疏议唐律疏议,是唐太宗,是唐太宗在位时制定的在位时制定的 B B永徽律疏永徽律疏首次确立了首次确立了 十恶十恶 即即 重罪十条重罪十条 制度制度 C C永徽律疏永徽律疏对主要的法律原则和制度做了对主要的法律原则和制度做了精确的解释,而且尽可能以儒家经典为根据精确的解释,而且尽可能以儒家经典为根据 D D永徽律疏永徽律疏是对是对贞观律贞观律的解释,在中的解释,在中国立法史上的地位不如国立法史上的地位不如贞观律贞观律 ABDABD2003
25、01(多选)38.38.唐律疏议唐律疏议又称又称永徽律疏永徽律疏,是唐高宗永徽年间,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完成的一部极为重要的法典。下列关于完成的一部极为重要的法典。下列关于唐律疏议唐律疏议的表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述哪些是正确的?A.A.唐律疏议唐律疏议是由张斐、杜预完成的法律注释是由张斐、杜预完成的法律注释 B.B.唐律疏议唐律疏议引用儒家经典作为律文的理论依据引用儒家经典作为律文的理论依据 C.C.唐律疏议唐律疏议奠定了中华法系的传统奠定了中华法系的传统 D.D.唐律疏议唐律疏议对唐代的对唐代的武德律武德律等法典有很深的影响等法典有很深的影响 BCBC(一)唐律疏议2.内容结构1212篇篇502
26、502条条诸法合体、以刑为主的综合性法典诸法合体、以刑为主的综合性法典现代刑法典体例现代刑法典体例 唐律疏议唐律疏议1212篇篇502502条条刑刑事事实实体体法法刑法总则刑法总则1 1名例名例2 2卫禁卫禁3 3职制职制4 4户婚户婚 刑法分则刑法分则5 5厩库厩库6 6擅兴擅兴7 7贼盗贼盗8 8斗讼斗讼9 9诈伪诈伪1010杂律杂律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1111捕亡捕亡1212断狱断狱(一)(一)唐律疏议唐律疏议3.立法成就立法成就结构严谨,篇目、结构严谨,篇目、律条设置与排列比律条设置与排列比较合理较合理各篇及其律条的排各篇及其律条的排序符合内在逻辑序符合内在逻辑律文与疏议有机结律文与疏
27、议有机结合,弥补法律条文合,弥补法律条文漏洞漏洞唐律疏议名例“盗诈取人财物首露”首句 诸盗、诈取人财物而于财主首露者,与经官司自诸盗、诈取人财物而于财主首露者,与经官司自首同。首同。疏疏议曰:议曰:盗,谓强盗、窃盗。诈,谓诈欺取盗,谓强盗、窃盗。诈,谓诈欺取人财物。而能悔过,于财主首露,与经官司首同。人财物。而能悔过,于财主首露,与经官司首同。若知人将告而于财主首者,亦得减罪二等。若知人将告而于财主首者,亦得减罪二等。问曰:问曰:假有甲盗乙绢五匹,经乙自首,乙乃取甲假有甲盗乙绢五匹,经乙自首,乙乃取甲十匹之物,为正、倍等赃,合当何罪?十匹之物,为正、倍等赃,合当何罪?答曰:答曰:依律,首者唯征
28、正赃。甲既经乙自首,因依律,首者唯征正赃。甲既经乙自首,因乃剩取其物,既非监主,而乃因事受财,合科坐赃乃剩取其物,既非监主,而乃因事受财,合科坐赃之罪。之罪。(二)(二)唐六典唐六典1.体例和内容体例和内容开元开元2626年(年(738)738),最终完成,最终完成唐六典唐六典的编纂的编纂唐六典唐六典共共3030卷,分为正文与附注两部分。卷,分为正文与附注两部分。正文:正文:关于官府组织立法与行政管理制度方面的关于官府组织立法与行政管理制度方面的法律规定。法律规定。附注:附注:追溯各级机构和官职的历史沿革追溯各级机构和官职的历史沿革。(二)唐六典2.地位和影响我国现存第一部重要我国现存第一部重
29、要的古代行政法典的古代行政法典宋编条法事类,明清宋编条法事类,明清制定制定会典会典,渊源,渊源于此于此三、律、令、格、式法律形式的定型汉朝:汉朝:律、令、律、令、科、比科、比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律、令、律、令、科、比、科、比、格、格、式式唐朝:唐朝:律、令、律、令、格、式格、式(一)律律是律是“正刑定罪正刑定罪”的刑事法规的刑事法规武德律武德律、贞观律贞观律、永徽律永徽律、开元律开元律 (二)令 令是国家基本制度方面的法律规范,与律令是国家基本制度方面的法律规范,与律并行的制度性法典并行的制度性法典“令者,尊卑贵贱之等数,国家之制度也令者,尊卑贵贱之等数,国家之制度也”“令以设范立制令以设
30、范立制”开元令开元令:官品令、户令、选举令等:官品令、户令、选举令等衣服令衣服令衣服令衣服令:法冠,一名獬豸冠,以铁为柱,法冠,一名獬豸冠,以铁为柱,法冠,一名獬豸冠,以铁为柱,法冠,一名獬豸冠,以铁为柱,其上施珠两枚,为獬豸之形。左右御史台流内其上施珠两枚,为獬豸之形。左右御史台流内其上施珠两枚,为獬豸之形。左右御史台流内其上施珠两枚,为獬豸之形。左右御史台流内九品以上服之。九品以上服之。九品以上服之。九品以上服之。唐律疏议唐律疏议杂律杂律:违令罪,笞五十:违令罪,笞五十(三)格格是经整理修改的汇编皇帝因事因人发布格是经整理修改的汇编皇帝因事因人发布的制敕的单行法规。又称的制敕的单行法规。又
31、称“敕格敕格”、“永永格格”。“格者,百官有司之所常行之事也格者,百官有司之所常行之事也”“格以禁违止邪格以禁违止邪”留司格留司格、散颁格散颁格效力高于律令效力高于律令(三)格唐中宗唐中宗神龙散颁刑部格神龙散颁刑部格中的一条中的一条私铸钱人,勘当得实,先决杖一百,头首处尽,私铸钱人,勘当得实,先决杖一百,头首处尽,家资没官;从者配流;不得官当、荫赎,有官家资没官;从者配流;不得官当、荫赎,有官者,仍除名。者,仍除名。勾合头首及居停主人,虽不自铸,勾合头首及居停主人,虽不自铸,亦处尽,家资亦没官。亦处尽,家资亦没官。唐律疏议唐律疏议杂律杂律私铸钱条私铸钱条:诸私铸钱者,流三千里;诸私铸钱者,流三
32、千里;作具已备,未铸者,作具已备,未铸者,徒二年;徒二年;作具未备者,杖一百。作具未备者,杖一百。唐中后期的“格后敕”制敕的简单汇编制敕的简单汇编唐玄宗开元唐玄宗开元1919年(年(731731)颁布)颁布格后格后长行敕长行敕中唐以后,删编中唐以后,删编“格后敕格后敕”成为主要成为主要立法活动,立法活动,编敕编敕取代格成为正式法典取代格成为正式法典(四)式式是中央国家机关行政活动的办事细则与式是中央国家机关行政活动的办事细则与公文程式公文程式“式者,其所常守之法也式者,其所常守之法也”“式以轨物程事式以轨物程事”开元开元水部式水部式:诸溉灌小渠上先有碾磴,其诸溉灌小渠上先有碾磴,其水以下即弃者
33、,每年八月卅日以后,正月一日水以下即弃者,每年八月卅日以后,正月一日以前,听动用。以前,听动用。自余之月,仰所管官司于用磴自余之月,仰所管官司于用磴斗门下著锁封印,仍去却磴石,先尽百姓溉灌。斗门下著锁封印,仍去却磴石,先尽百姓溉灌。若天雨水足,不须浇田,任听动用。若天雨水足,不须浇田,任听动用。唐律疏议唐律疏议杂律杂律:违式罪,笞四十。:违式罪,笞四十。律、令、格、式之间的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关系唐六典:“凡律以正刑定罪,令以设范立制,格以禁违止邪,式以轨物程事。”令、式属于命令式规范律、格属于禁止性规范 唐中后期的“刑事统类”唐宣宗大中七年(唐宣宗大中七年(853853),诏令刑部颁行),诏令
34、刑部颁行大中大中刑律统类刑律统类将将永徽律疏永徽律疏条文按性质拆分为条文按性质拆分为121121门,将门,将“条条件相类件相类”的令、格、式及敕附于律文之后。的令、格、式及敕附于律文之后。后人简称为后人简称为刑统刑统,成为五代至宋的法典形式。,成为五代至宋的法典形式。后唐同光二年(后唐同光二年(924924年),编定年),编定同光刑律统类同光刑律统类1313卷卷后周显德五年(后周显德五年(958958年),编定年),编定大周刑统大周刑统2121卷。卷。宋太祖建隆四年(宋太祖建隆四年(963963年)年),编修,编修宋建隆重详定宋建隆重详定刑统刑统,简称,简称宋刑统宋刑统。第三节 唐朝法律对社会
35、的全面调整 一、刑事法律规范(一)刑名(五刑)(一)刑名(五刑)1.笞刑 2.杖刑刑具刑具规格规格(cmcm)部位部位五等五等大头大头小头小头长长笞笞刑刑楚枝楚枝(荆条)(荆条)2 2分分0.620.621.51.5分分0.470.473 3尺尺5 5寸寸108.85108.85臀部臀部腿部腿部1010至至5050杖杖刑刑常行杖常行杖(削平(削平竹节)竹节)2.72.7分分0.840.841.71.7分分0.530.533 3尺尺5 5寸寸108.85108.85臀部臀部腿部腿部脊背脊背6060至至100100(一)刑名(五刑)3.徒刑 又称又称劳役刑劳役刑或或自由刑自由刑 共分五等,由徒一年
36、至徒三年,每等相差共分五等,由徒一年至徒三年,每等相差半年半年 (一)刑名(五刑)(一)刑名(五刑)4.流刑流刑流流20002000、2500 2500、30003000里,均居作一年里,均居作一年开皇律开皇律:流:流10001000、15001500、20002000里,分别里,分别附加居作二年、二年半、三年附加居作二年、二年半、三年加役流加役流唐高祖武德年间,增设唐高祖武德年间,增设断趾刑断趾刑作为死刑减等之作为死刑减等之刑刑唐太宗贞观六年,又改断趾刑为唐太宗贞观六年,又改断趾刑为加役流加役流,即在,即在流三千里的基础上,增加居役为流三千里的基础上,增加居役为三年三年(一)刑名(五刑)5.
37、死刑 分为绞、斩两等(一)刑名(五刑)以上法定五刑共分二十等。以上法定五刑共分二十等。除除“十恶十恶”等重罪外,可以铜赎抵相应罪刑等重罪外,可以铜赎抵相应罪刑由笞十到斩刑,分别交纳一斤至一百二十斤铜。由笞十到斩刑,分别交纳一斤至一百二十斤铜。由轻到重排列刑种与刑等,更为合理和科由轻到重排列刑种与刑等,更为合理和科学学隋隋开皇律开皇律:死、流、徒、杖、笞:死、流、徒、杖、笞(二)“十恶”唐律疏议唐律疏议名例名例:“五刑之中,十恶尤切,五刑之中,十恶尤切,亏损名教,毁裂冠冕,特标篇首,以为明诫。亏损名教,毁裂冠冕,特标篇首,以为明诫。”1.谋反 策划违反上天的常道策划违反上天的常道“谓谋危社谓谋危
38、社(土地神)(土地神)稷稷(谷物神)(谷物神)”江山社稷江山社稷2.谋大逆 最大的悖逆恩德最大的悖逆恩德“谓谋毁谓谋毁宗庙宗庙、山陵山陵及及宫阙宫阙”宫(宫(“紫微宫紫微宫”)阕(观)阕(观)3.谋叛“谓谋背国从伪”4.恶逆 极端凶恶,悖逆尊长亲属极端凶恶,悖逆尊长亲属“谓殴及谋杀祖父母、父母,谓殴及谋杀祖父母、父母,杀伯叔父母、杀伯叔父母、姑、兄姊、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姑、兄姊、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母”5.不道 背离做人的正道背离做人的正道杀一家非死罪三人,支解人杀一家非死罪三人,支解人【疏疏】议曰:议曰:谓一家之中,三人被杀,俱无死谓一家之中,三人被杀,俱无死罪者。若三人之内
39、,有一人合死及于数家各杀罪者。若三人之内,有一人合死及于数家各杀二人,唯合死刑,不入十恶。或杀一家三人,二人,唯合死刑,不入十恶。或杀一家三人,本条罪不至死,亦不入十恶。支解人者,谓杀本条罪不至死,亦不入十恶。支解人者,谓杀人而支解,亦据本罪合死者。人而支解,亦据本罪合死者。造畜蛊毒造畜蛊毒厌魅厌魅6.大不敬 罪行重大,无严肃恭敬之心罪行重大,无严肃恭敬之心谓盗大祀神御之物、谓盗大祀神御之物、乘舆乘舆服御物;服御物;盗及伪造御宝;盗及伪造御宝;合和御药,误不如本方及封题误;合和御药,误不如本方及封题误;若造御膳,误犯食禁;若造御膳,误犯食禁;御幸舟船,误不牢固;御幸舟船,误不牢固;指斥指斥乘舆
40、乘舆,情理切害及对捍制使,而无人臣之,情理切害及对捍制使,而无人臣之礼。礼。7.不孝 祖父母父母在,别籍、异财祖父母父母在,别籍、异财,若供养有阙若供养有阙;居父母丧,身自嫁娶,若作乐,释服从吉居父母丧,身自嫁娶,若作乐,释服从吉 ;闻祖父母父母丧,匿不举哀闻祖父母父母丧,匿不举哀 8.不睦 九族之间不能和睦共处九族之间不能和睦共处谓谋杀及卖缌麻以上亲,殴告夫及大功以上尊长、谓谋杀及卖缌麻以上亲,殴告夫及大功以上尊长、小功尊属小功尊属l大功以上尊长:男子无大功尊,唯妇人于大功以上尊长:男子无大功尊,唯妇人于夫之夫之祖父母祖父母及及夫之伯叔父母夫之伯叔父母是大功尊。大功长者,是大功尊。大功长者,
41、谓谓从父兄姊从父兄姊是也。是也。“以上以上”者,者,伯叔父母、姑、伯叔父母、姑、兄姊兄姊之类。之类。l小功尊属:小功尊属:堂伯叔父母、堂姑,堂伯叔祖父母、堂伯叔父母、堂姑,堂伯叔祖父母、祖姑,外祖父母,舅、姨之类。祖姑,外祖父母,舅、姨之类。9.不义 背弃名份上的道义背弃名份上的道义杀本属杀本属府主、刺史、县令、见受业师府主、刺史、县令、见受业师,吏、卒杀,吏、卒杀本部五品以上官长本部五品以上官长;及闻夫丧匿不举哀及闻夫丧匿不举哀 ,若作乐,释服从吉及改嫁若作乐,释服从吉及改嫁10.内乱 家中亲属之间的淫乱家中亲属之间的淫乱“谓奸小功以上亲、父祖妾及与和者谓奸小功以上亲、父祖妾及与和者”“十恶
42、”的定罪量刑原则“诛心诛心”原则原则重刑原则重刑原则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决不待时决不待时”株连原则株连原则“常赦所不原常赦所不原”原则原则(三)刑罚适用原则1.刑事责任年龄(老少废疾减免刑罚)01.相对负刑事责任时期:诸年七十以上诸年七十以上(八十以下)、(十岁以上)八十以下)、(十岁以上)十五以下及十五以下及废废疾疾(痴痖、侏儒、腰脊折、一肢废痴痖、侏儒、腰脊折、一肢废),犯流罪以下,收赎。,犯流罪以下,收赎。八十以上八十以上(九十以下)、(七岁以上)(九十以下)、(七岁以上)十岁以下及十岁以下及笃疾笃疾(恶疾、癫狂、两肢废、两目盲恶疾、癫狂、两肢废、两目盲),
43、犯反、逆、杀人应死,犯反、逆、杀人应死者,上请;盗及伤人者,亦收赎。余皆勿论。者,上请;盗及伤人者,亦收赎。余皆勿论。刑法第十七条刑法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十九条第十
44、九条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轻或者免除处罚。1.刑事责任年龄(老少废疾减免刑罚)02.02.完全无刑事责任时期:完全无刑事责任时期:九十以上,七岁以下,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虽有死罪,不加刑。(我国刑法:(我国刑法:1414周岁以下)周岁以下)03.03.完全负刑事责任时期:完全负刑事责任时期:十五以上,七十以下。十五以上,七十以下。(我国刑法:(我国刑法:1818周岁以上)周岁以上)诸犯罪时虽未老、疾,而事发时老、疾者,诸犯罪时虽未老、疾,而事发时老、疾者,依老、疾论。依老、疾论。2.同居相隐不为罪 诸诸同
45、居同居(谓同财共居,不限籍之同异,虽无服者,(谓同财共居,不限籍之同异,虽无服者,并是),并是),若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若孙若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若孙之妇、夫之兄弟及兄弟之妇、夫之兄弟及兄弟妻妻,有罪相为隐;,有罪相为隐;部曲、部曲、奴婢为主隐奴婢为主隐;皆勿论。;皆勿论。其小功以下相隐,减凡人三等。其小功以下相隐,减凡人三等。若犯谋叛以上(谋反、谋大逆、谋叛)者,不若犯谋叛以上(谋反、谋大逆、谋叛)者,不用此律。用此律。亲亲得相首匿(汉朝)亲亲得相首匿(汉朝):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其父母匿子,
46、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3.自首减免刑罚(前朝渊源)西周:尚书康诰曰:“既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秦律:“自出”。秦简法律答问:“隶臣妾系城旦舂,去亡,已奔,未论而自出,当笞五十,备系日”。汉代:“先自告除其罪”汉书衡山王传:“孝先自告反,告除其罪”。魏律:改汉律中的“自告”为“自首”,并为后世所沿用。3.自首减免刑罚(本朝规定)01.明确了构成自首的法定条件(严格区分自首与自新的界限)自首:诸犯罪未发而自首者,原其罪。(其闻首告,被追不赴者,不得原罪)(刑法67条1款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
47、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自新:其事已彰,虽欲自新,不得成首。(其知人欲告及亡叛而自首者,减罪二等坐之)视为自首:(原则上须本人自首)遣人代首,若于法得相容隐者为首及相告言者,各听如罪人身自首法;(犯罪皆经所在官司首)诸盗、诈取人财物而于财主首露者,与经官司自首同。3.自首减免刑罚(本朝规定)02.自首者所得赃物必须依法如数偿还正赃犹征如法。称正赃者,谓盗者自首,不征倍赃。称如法者,同未首前法,征还官、主。3.自首减免刑罚(本朝规定)03.规定了对自首不实及不尽者的处理 自首不实及不尽者,以不实不尽之罪罪之,至死者,听减一等。自首不实谓强盗得赃,首云窃盗赃,虽首尽,仍
48、以强盗不得财科罪之类。自首不尽谓枉法取财十五匹,虽首十四匹,余一匹,是为不尽之罪。3.自首减免刑罚(本朝规定)04.限定了不适用自首的部分犯罪 造成严重危害后果无法挽回的犯罪其于人损伤,于物不可备偿,即事发逃并私习天文者,并不在自首之例。谋反等重罪(司考教材)3.自首减免刑罚(本朝规定)05.规定了自首的其他处理其轻罪虽发,因首重罪者,免其重罪假有盗牛事发,因首铸钱,铸钱之罪得原,盗牛之犯仍坐之类。即因问所劾之事而别言余罪者,亦如之。(刑法67条2款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3.自首减免刑罚(中西对比)外国刑法只
49、有少数国家(如日本、格陵兰、俄罗斯)规定了自首制度,基本上是作为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的考虑情节,规定得不详细。唐律中对自首的规定更为全面,便于适用。4.区分“公罪”与“私罪”原则 A.含义不同:公罪,谓缘公事致罪而无私曲者。如“擅赋敛”而无私利者私罪,谓私自犯及对制诈不以实、受请枉法之类。“私罪”,谓不缘公事,私自犯者(如盗窃、强奸);虽缘公事,意涉阿曲,亦同私罪(如徇私枉法)。4.区分“公罪”与“私罪”原则B.处罚有别:诸犯私罪,以官当徒者,五品以上,一官当徒二年;九品以上,一官当徒一年。若犯公罪者,各加一年当C.区分目的:保护官吏执行公务的积极性防止官吏假公济私5.类推原则(规定和适用)“诸
50、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出罪”:依法决定减轻或免予刑事责任者l举重以明轻:“夜无故人人家,主人登时杀者,勿论。”假有折伤,灼然不坐。“入罪”:依法决定追究或加重刑事责任者 l举轻以明重:“谋杀期亲尊长,皆斩。”无已杀、已伤之文,如有杀、伤者,举始谋是轻,尚得死罪;杀及谋而已伤是重,明从皆斩之坐。5.类推原则(利弊)利:弥补法律条文的不足弊:广泛适用以致频繁滥用,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则6.涉外案件的处理原则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同类(同国籍外国侨民):“属人主义”原则异类(不同国籍侨民):“属地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