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宏观调控与财政政策讲义ceqb.pptx

上传人:jix****n11 文档编号:90394263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PPTX 页数:87 大小:32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宏观调控与财政政策讲义ceqb.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财政宏观调控与财政政策讲义ceqb.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宏观调控与财政政策讲义ceqb.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宏观调控与财政政策讲义ceqb.pptx(8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财政宏观调控与财政政策一、财政宏观调控的目标二、财政政策概述三、财政政策的传导与效应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一、财政宏观调控的目标l(一)、财政宏观调控的目标l 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平衡是财政宏观调控的目标。财政是政府掌握的重要的经济调控杠杆,因而财政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从属于政府宏观调控目标的,财政宏观调控实际上是实现政府宏观调控目标的手段,其是政府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政府宏观调控的全部。(二)财政宏观调控的手段政府为了实现宏观调控目标而实施财政宏观调控必须依靠一定的调控手段。财政宏观调控五种手段、特征、在宏观调控中的功能体现。财政宏观调控五种手段 特征在宏观调控中的功能体现国家预

2、算手段直 接 调 控 性 调节力度强 国 家 预 算 规 模 和 结 构 制 约 和 影 响 经 济 规 模 国 家 预 算 的 组 织 形 式 合 理 化 影 响 财 政 宏 观 调控的效果。国家税收手段 集 经 济、法 律 和 行 政 手 段 于 一身 具 有 一 定 的 灵 活 性 运用广泛 调 控 社 会 总 需 求调 控 社 会 总 供 给 对个人收入和财产的调控公债手段 不 完 全 的 主 动 性 灵 活 性 与银行的协调性公债的宏观调控功能是借助于公债规模、发行对象、偿还期限和公债利率的变动实现的它 的 主 要 调 节 功 能 包 括:调 节 国 民 收 入 使 用调 节 货 币

3、 流 通 调节社会总供需财政支出手段不 同 性 质 的 财 政 支 出 形 式 各 有 不同购 买 性 支 出 的 增 减 会 引 起 社 会 总 供 需 的 平 衡 变化 转 移 性 支 出 不 直 接 影 响 社 会 总 供 需 转 移 性 支 出 对 社 会 公 平 目 标 的 实 现 具 有 重 要 意义财政投融资手段 政 府 作 为 投 融 资 主 体 本 身 直 接 介 入 经 济 运 行 着眼于宏观社会效益 壮 大 国 家 宏 观 调 控 的 实 力 增强财政调控产业结构的力度二、财政政策概述l(一)、财政政策含义l 1、财 政 政 策 是 指 一 国 政 府 为 实 现 一 定

4、 的 宏 观经 济 目 标 而 制 定 的 调 整 财 政 收 支 规 模 和 收 支 平衡的基本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l 2、财政政策的特征l 财政政策表现为一定的经济调节手段与措施l 财政政策具有层次性l 财政政策是政府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l 财政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和调控的主要手段(二)财政政策的分类l 1、根 据 财 政 政 策 调 节 经 济 周 期 的 作 用 不同,财政政策可以分为:l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某些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政策,它无需借助外力就可直接产生调控效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l 税收的自动稳定性l 政府支出的自动稳定性

5、l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l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宏观经济的波动状况,主动变动税收和购买性支出以实现财政政策目标的政策。l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包括;l 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汲 水 政 策 是 对 付 经 济 波 动 的 财 政 政 策,是 在 经 济 萧条 时 依 靠 付 出 一 定 数 额 的 公 共 投 资 使 经 济 自 动 恢 复其活力的政策。汲水政策具有四个特点:1、汲 水 政 策 是 一 种 诱 导 景 气 复 苏 的 政 策,是 以 经 济本身所具有的自发恢复能力为前提的治理萧条政策。2、汲 水 政 策 的 载 体 是 公 共 投 资,以 扩 大 公 共 投 资规模作为启

6、动民间投资活跃的手段。3、财 政 支 出 规 模 是 有 限 的,不 进 行 超 额 的 支 出,只要使民间投资恢复活力即可。4、汲水政策是一种短期的财政政策,随着经济萧条的消失而不复存在。补偿政策是指政府有意识地从当时经济状态的反方向调节景气变动幅度的财政政策,以达到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在经济繁荣时期,为了减少通货膨胀因素,政府通过增收减支等政策以抑制和减少民间的过剩需求;在经济萧条时期,为了减少通货紧缩因素,政府又必须通过增支减收等政策来增加消费和投资需求,以谋求整个社会经济有效需求的增加。补 偿 政 策 和 汲 水 政 策 虽 然 都 是 政 府 有 意 识 的 干预政策,但其区别也是很

7、明显的:首 先,汲 水 政 策 只 是 借 助 于 公 共 投 资 以 补 偿 民 间 投 资的 减 退,是 医 治 经 济 萧 条 的 处 方;而 补 偿 政 策 是 一 种全 面 的 干 预 政 策,它 不 仅 在 使 经 济 从 萧 条 走 向 繁 荣 中得到应用,而且还可用于控制经济过度繁荣。其 次,汲 水 政 策 的 实 现 工 具 只 有 公 共 投 资,而 补 偿 政策 的 载 体 不 仅 包 括 公 共 投 资,还 有 所 得 税、消 费 税、转移性支付、财政补偿等等。再 次,汲 水 政 策 的 公 共 投 资 是 不 能 超 额 的,而 补 偿 政策 的 财 政 收 支 可

8、以 超 额 增 长。最 后,汲 水 政 策 的 调 节对 象 是 民 间 投 资,而 补 偿 政 策 的 调 节 对 象 是 社 会 经 济的有效需求。2、根据财政政策主体对调节对象的反应情况不同,财政政策可以分为:1)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情况而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措施,来调整和引导经济朝着政府理想的或者预期的方向发展。2)消极的财政政策政府只是消极地或者被动地保持预算的年度平衡,如果说政府也有通过财政政策对经济发挥调节作用的话,那也只是通过“自动稳定器”来对经济进行有限的干预。3、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功能不同,财政政策可以分为:1)扩 张 性 财 政 政

9、 策 是 指 通 过 财 政 收 支 活动 来 增 加 和 刺 激 社 会 总 需 求 的 政 策。在 社会 总 需 求 不 足 的 情 况 下,政 府 通 常 是 采 取扩 张 性 的 财 政 政 策,通 过 减 税、增 加 财 政支 出 等 手 段 扩 大 社 会 需 求,进 而 提 高 社 会总 需 求 水 平,缩 小 社 会 总 需 求 水 平 与 社 会总 供 给 水 平 之 间 的 差 距,最 终 实 现 社 会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2)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收支活动来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的政策。在社会总需求规模大于社会总供给、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政府通常是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10、,通过增加税收、减少财政支出等手段来减少或者抑制社会总需求,以达到降低社会总需求水平、最终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的目标。3)中 性 的 财 政 政 策 是 指 使 政 府 的 财 政收 支 活 动 不 对 社 会 总 需 求 产 生 扩 张 性或 者 紧 缩 性 影 响 的 财 政 政 策。在 社 会总 需 求 与 社 会 总 供 给 基 本 平 衡 的 情 况下,政 府 只 需 要 维 持 原 有 的 财 政 收 支规 模 和 结 构,从 而 保 持 财 政 政 策 的 中性,不 对 社 会 总 供 求 状 况 产 生 任 何 影响。一、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4、根 据 财 政

11、 政 策 的 长、短 期 目 标 不 同,财政政策可以分为:(1)长期财政政策长 期 财 政 政 策 是 指 为 国 民 经 济 发 展 的 战 略 目 标 服务的财政政策。其具有长期稳定性的特点。(2)短期财政政策短 期 财 政 政 策 是 指 为 国 民 经 济 发 展 的 战 术 性 目 标服 务 的 财 政 政 策。它 主 要 适 用 于 特 定 时 期 和 特 定的范围。5、根 据 财 政 政 策 调 节 手 段 不 同,财 政 政策可以分为:税收政策、国债政策、支出政策、补贴政策、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国有资产政策、国家预算政策等。(三)财政政策目标1、物 价 相 对 稳 定。这 是

12、世 界 各 国 均在 追 求 的 重 要 目 标,也 是 财 政 政 策 稳 定功 能 的 基 本 要 求。物 价 相 对 稳 定,并 不是 冻 结 物 价,而 是 把 物 价 总 水 平 的 波 动约 束 在 经 济 稳 定 发 展 可 容 纳 的 空 间。物价 相 对 稳 定,可 以 具 体 释 义 为,避 免 过度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2.收 入 的 合 理 分 配。收 入 分 配 既 要 有 利于 成 分 调 动 社 会 成 员 的 劳 动 积 极 性,同 时又 要 防 止 过 分 贫 富 悬 殊,因 此,在 政 策 的导向上存在着公平与效率的协调问题。3、经 济 适 度 增 长。适

13、 度 的 含 义 就 是 量力 而 行。其 一,要 视 财 力 可 能(即 储 蓄 水平)制 定 增 长 率。储 蓄 水 平 主 要 有 收 入 水平 和 储 蓄 倾 向 两 因 素 决 定。其 二,要 视 物力 可 能。物 力 是 各 种 物 资 资 源 的 总 称,物力 可 能 实 际 是 指 能 支 撑 经 济 增 长 的 物 资 承受能力。4、4.社 会 生 活 质 量 逐 步 提 高。经 济 系统 的 最 终 目 标 是 满 足 社 会 全 体 成 员 的 需要,需 要 的 满 足 程 度,不 仅 取 决 于 个 人消 费 需 求 的 实 现,而 且 取 决 于 社 会 公 共需 要

14、 的 实 现。这 种 公 共 需 要 的 满 足,综合表现为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四)财政政策工具1、税 收:税 收 调 节 作 用,主 要 通 过 宏 观税 率 确 定、税 负 分 配 以 及 税 收 优 惠 和 税 收惩罚体现出来。(1)、宏 观 税 率(即 税 收 收 入 占GDP)的 确 定,是 财 政 政 策 实 现 调 节 目 标 的 基 本政 策 度 量 选 择 之 一。宏 观 税 率 高 意 味 着 政府 集 中 掌 握 的 财 力 或 动 员 资 源 的 能 力 高,反之则低。(2)、宏 观 税 率 确 定 后,税 负 的 分 配就 显 得 十 分 重 要。税 负 分 配,一

15、 方 面 是由 政 府 部 门 来 进 行,主 要 是 通 过 税 种 选择 和 制 定 不 同 的 税 率 来 实 现;另 一 方 面是 通 过 市 场 活 动 来 进 行,主 要 是 通 过 税负转嫁的形式体现出来。(3)、税 收 优 惠 和 税 收 惩 罚 主 要 是 在征 收 正 税 的 基 础 上,为 了 某 些 特 殊 需 要而实行的鼓励性措施或惩罚性措施。2、2、公 债:公 债 调 节 经 济 主 要 体 现 在 下述三种效应上(1)、“排 挤 效 应”。所 谓“排 挤 效 应”,即 由 于 公 债 的 发 行,使 民 间 部 门 的 投 资 或消 费 资 金 减 少,从 而 对

16、 民 间 部 门 的 投 资 或 消费起调节作用。(2)、“货 币 效 应”。所 谓“货 币 效 应”,即 公 债 发 行 引 起 货 币 供 求 变 动。它 一 方 面可 能 使 部 分“潜 在 货 币”变 为 现 实 流 通 货 币,另 一 方 面 则 可 能 把 存 于 民 间 部 门 的 货 币 转 到政 府 部 门 或 由 于 中 央 银 行 购 买 公 债 增 加 货 币的投放。(3)、“收 入 效 应”。假 定 公 债 是 由 未来 年 度 增 加 税 收 来 偿 还,公 债 持 有 人 在公 债 到 期 时,不 仅 收 回 本 金 而 且 得 到 利息。而 政 府 发 行 公

17、债 主 要 用 于 社 会 公 共需 要;这 样,在 一 般 纳 税 人 与 公 债 持 有人 之 间 就 产 生 了 收 入 的 转 移 问 题。此 外,公 债 所 带 来 的 收 入 与 负 担 问 题,不 仅 影响 当 代 人,而 且 还 存 在 着 所 谓“代 际”的 收 入 与 负 担 的 转 移 问 题。对 于 这 些 问题的分析,即所谓收入效应的分析。33、公共支出主 要 是 指 政 府 满 足 纯 公 共 需 要 的 一 般 性支 出,它 包 括 购 买 性 支 出 和 转 移 性 支 出两部分。4、政府投资政 府 投 资 指 财 政 用 于 资 本 项 目 的 建 设 支 出

18、,它 最 终 将 形 成 各 种 类 型 的 固 定 资 产。在 市 场经 济 条 件 下,政 府 投 资 的 项 目 主 要 是 指 那 些具 有 自 然 垄 断 特 征、外 部 效 应 大、产 业 关 联度 高、具 有 示 范 和 诱 导 作 用 的 基 础 性 产 业、公 共 设 施、以 及 新 兴 的 高 科 技 主 导 产 业。政府 的 投 资 能 力 与 投 资 方 向 对 经 济 结 构 的 调 整起关键性作用。考 虑 到 国 民 经 济 基 础 产 业 的“瓶 颈”制 约现 状,政 府 投 资 所 产 生 的 效 应,就 不 局 限于 自 身 的 投 资 效 益。作 为 一 种

19、 诱 发 性 投 资,它 可 将“基 础 瓶 颈”制 约 所 压 抑 的 民 间 部门 的 生 产 潜 力 释 放 出 来,并 使 国 民 收 入 的创 造 达 到 一 个 较 高 的 水 平。这 就 是 政 府 投资 在“基 础 瓶 颈”条 件 下 所 产 生 的“乘 数效应”。三、财政政策的传导与效应(一)财政政策传导机制就 是 财 政 政 策 在 发 挥 作 用 的 过 程 中,各政 策 工 具 通 过 某 种 媒 介 体 相 互 作 用 形 成的 一 个 有 机 联 系 的 整 体。财 政 政 策 主 要通 过 收 入 分 配、货 币 供 应 与 价 格 将 财 政政策工具的作用传导出

20、去。(二)具体传导过程。首 先,让 我 们 来 分 析 政 策 工 具 变 量 是 如 何 通 过收 入 分 配 来 传 导 的,它 们 之 间 如 何 协 调。政 策工 具 变 量 的 调 整,对 个 人 收 入 分 配 的 影 响,主要 体 现 在 改 变 货 币 收 入 者 实 得 货 币 收 入 或 者 使货 币 收 入 者 的 实 际 购 买 力 发 生 变 化。对 于 前 者,主 要 是 通 过 对 居 民 个 人 征 税,使 其 税 后 收 入 减少 或 通 过 某 种 形 式 的 补 贴 使 居 民 个 人 的 实 得 收入 增 加;对 于 后 者,主 要 是 通 过 货 币

21、的 升 值 或贬 值 来 进 行 调 节。政 策 工 具 对 企 业 利 润 分 配 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上。其 次,再 分 析 政 策 工 具 变 量 调 整 是 如 何影 响 货 币 供 应 的。撇 开 财 政 政 策 对 货 币流 通 速 度 与 货 币 存 量 结 构 变 化 的 影 响 不谈,集 中 分 析 我 国 财 政 赤 字 与 货 币 供 应的 关 系,我 们 就 会 发 现,我 国 的 财 政 赤字具有货币扩张效应。最 后,价 格 为 什 么 也 是 财 政 政 策 传 导 的 重 要媒 介?在 我 国,许 多 财 政 政 策 工 具 的 作 用 是通 过

22、 价 格 作 用 体 现 出 来 的,或 者 是 与 价 格 相互 作 用 共 同 发 挥 作 用 的。长 期 以 来,我 国 产业 部 门 间 的 利 润 率,存 在 着 巨 大 差 异,这 种差 异 是 导 致 产 业 结 构 不 合 理 的 一 个 重 要 原 因,而 部 门 与 行 业 之 间 利 润 率 的 差 别,除 了 受 成本 变 动 等 因 素 影 响 外,主 要 与 价 格 政 策 有 关。价 格 不 合 理 是 制 约 基 础 工 业 发 展 的 最 关 键 的因 素,而 政 府 对 价 格 的 控 制 不 应 只 采 取 行 政手段,还应采取经济手段,适度地调控物价。(

23、二)财政政策的效应财政政策效应即财政政策作用的结果。财政政策是否有效,主要看政策执行的结果如何。一般来说,政策实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即为有效;反之则无效。政 府 为 推 行 某 项 政 策 所 付 出 的 研 究 费用、执 行 费 用 和 补 偿 费 用 构 成 了 该 项政 策 的“成 本”,而 某 项 政 策 实 施 所产 生 的 积 极 作 用 则 可 视 为 该 项 政 策 的“效 益”。这 样,对 政 策 有 效 性 评 价可 通 过 政 策 成 本 与 政 策 效 益 的 对 比 来进 行。即 当 政 策 效 益 大 于 政 策 成 本 时,政策的有效性程度高,反之,则低。(三)财政

24、政策效应的偏差政 策 效 应 偏 差 是 指 政 策 在 实 施 过 程 中实 际 效 应 与 预 期 效 应 发 生 了 背 离。政策 效 应 偏 差 是 一 个 复 杂 的 政 策 现 象,对 于 这 一 政 策 现 象 要 作 具 体 分 析。政策 效 应 偏 差 可 以 分 为 两 大 类:一 类 偏差 是 政 策 实 施 过 程 中 必 然 发 生 的 偏 差,称 为 自 然 偏 差 现 象;另 一 类 是 政 策 实施 过 程 中 人 为 因 素 造 成 的 偏 差,称 为人为偏差现象。在 政 策 实 施 过 程 中 必 然 造 成 的 偏 差,称 之 为 自然偏差。任 何 一 项

25、 政 策 的 实 施 总 有 一 个 时 间 过 程,大 致可 分 四 个 阶 段:政 策 出 台 阶 段、政 策 完 善 阶 段、政 策 成 熟 阶 段、政 策 蜕 化 阶 段。通 常,在 政 策出 台 阶 段 和 政 策 蜕 化 阶 段,政 策 效 果 差 一 些。而 在 政 策 完 善 阶 段 和 政 策 成 熟 阶 段,政 策 效 果好 一 些。这 样,在 财 政 政 策 实 施 过 程 中 就 会 出现 阶 段 性 的 政 策 效 应 偏 差,这 种 政 策 效 应 的 自然 性 偏 差 可 能 由 下 列 因 素 引 起:新 出 台 的 政 策本身尚不完善,旧政策的历史惯性的干扰等

26、。在 政 策 实 施 过 程 中 人 为 因 素 造 成 的 偏 差,称之为人为偏差现象。人 为 因 素 造 成 的 政 策 效 应 偏 差,最 常 见的 表 现 是:政 策 设 计 脱 离 实 际,政 策 期望 值 过 高,客 观 上 难 以 实 现;政 策 工 具缺 乏 或 选 择 不 当,搭 配 有 误,使 政 策 缺乏 可 操 作 性;政 策 主 体 行 为 偏 差,使 政策贯彻受阻。(四)财政政策乘数“乘数”即倍数。财政政策运作所引起的社会总需求变动数量,并不仅等于财政收支本身的变动数量,而是以乘数状态扩张或收缩。所谓财政政策乘数,是指财政政策运作所引起GDP 或GNP 扩张或收缩的

27、倍数。(一)税收乘数它 表 明 的 是 税 收 的 变 动 对GNP 的 影 响程 度。这 种 影 响 程 度 就 是 所 谓 的 税 收乘 数。第 一,税 收 乘 数 是 负 值,说 明国 民 收 入 与 税 收 的 变 动 相 反。第 二,政府增税时,国民收入成倍减少。(二)购买性支出乘数它 表 明 的 是 购 买 性 支 出 的 变 动 对GNP 的 影 响 程 度,这 种 影 响 程 度 就是 所 谓 的 购 买 性 指 出 乘 数。第 一,支 出 乘 数 是 正 值,说 明 国 民 收 入 与税 收 的 变 动 方 向 相 同。第 二,政 府增 支 时,国 民 收 入 成 倍 增 加

28、。第 三,同 税 收 乘 数 相 比,支 出 乘 数 大 于 税收乘数。(三)平衡预算乘数政 府 在 增 加 税 收 的 同 时,等 量 增 加购 买 性 支 出,购 买 性 支 出 乘 数 加 上税 收 乘 数 等 于1。这 就 是 说,即 使 增加 税 收 回 减 少 国 民 收 入,但 若 同 时等 额 地 增 加 支 出,国 民 收 入 也 会 等额 地 增 加。换 言 之,即 使 政 府 实 行平 衡 预 算 乘 数,仍 具 有 一 定 的 扩 张效应。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一)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者信贷规模的方针和措施

29、的总称。(二)货币政策的工具1、法定准备金率它 是 指 中 央 银 行 对 商 业 银 行 规 定 的 向中 央 银 行 交 纳 存 款 的 比 率。这 个 政 策工 具 的 初 始 目 的 是 为 了 保 证 商 业 银 行的 清 偿 能 力,防 止 商 业 银 行 支 付 能 力削 弱 而 对 经 济 产 生 破 坏 性 影 响;而 现在 的 存 款 准 备 金 制 度 则 是 为 了 防 止 商业 银 行 存 贷 款 的 过 度 膨 胀,防 止 货 币供应对经济产生负效应。2、利 率。中 央 银 行 根 据 资 金 松 紧 情 况确定调高或调低利率。我国历次降息过程第一次降息(1996

30、年5月1日):存、贷 款 年 利 率 平 均 降 幅 分 别 为098%和075%,居 民 消 费 倾 向 很 快 上升66个 百 分 点,股 市 一 个 历 时 超 过两年的大牛市从此拉开了序幕。第二次降息(1996 年8月23日):存、贷 款 年 利 率 平 均 降 幅 分 别 为1.5和12,对 沪 深 股 市 带 来 新 的 刺 激,并在当年年底冲上了历史的高峰。第三次降息(1997 年10月23日):存、贷 款 年 利 率 平 均 降 幅 分 别 为11 和15,其 后 发 行 的 两 个 长 期 品 种的国债异常火爆。第四次降息(1998 年3月25日):存、贷 款 年 利 率 平

31、 均 降 幅 分 别 为016和06%,为国企改革创造了良好的资金环境。第五次降息(1998 年7月1日):存、贷 款 年 利 率 平 均 降 幅 分 别 为049 和112,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刺 激 了内需的扩大。第六次降息(1998 年12月7日):存、贷 款 年 利 年 平 均 降 幅 均 为0 5,使股市在1000点之上企稳。第七次降息(1999 年6月10日):存、贷 款 年 利 率 平 均 降 幅 分 别 为l 和075,这 是 上 个 世 纪90年 代 以 来 人 民币 的 最 后 一 次 降 息,为 股 市 的“519”行情做了铺垫。第八次降息(2002 年2月21日):

32、存、贷款年利率平均降幅分别为027 和05,这 是 进 入21 世 纪以 来 人 民 币 的 第 一 次 降 息,曾 带 动 股 市在 当 时 的1500点 政 策 底 走 出 一 波 近200点的强劲反弹行情。1996年5月1日存款利率9.19%1996年8月23日存款利率7.47%1997年10月23日存款利率5.87%1998年3月25日存款利率5.22%1998年7月1日存款利率4.77%1998年12月7日存款利率3.78%1999年6月10日存款利率2.25%2002年2月21日存款利率1.98%3、公开市场业务它是指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主要是国债)以调控货币供应

33、量及影响利率的行为。公开市场业务主要是通过影响商业银行体系的准备金来进一步影响商业银行信贷数量的扩大和收缩,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同时,通过影响证券市场价格的变动,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4、再贴现率它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票据进行贴现而收取的的利率。当商业银行急需资金时,可以以其对工商企业贴现的票据向中央银行进行再贴现。贴现率实质上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的放款利率。(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1、功能的差异需要两者协调配合2、作用领域的差异需要两者协调配合3、功能的局限性需要两者协调配合4、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的相互联系需要两者协调配合(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方式1、松的财政政策

34、和松的货币政策的配合,即“双松”政策2、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的配合,即“双紧”政策3、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的配合4、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的配合 双松政策 双紧政策紧财政松货币紧货币松财政经济背景社 会 需 求 严 重 不 足,生 产 资 源 大 量 闲 置,解 决 失 业 和 刺 激 经 济增 长 成 为 宏 观 调 控 首要目标社 会 总 需 求 极 度 膨胀,社 会 总 供 给 严重 不 足,物 价 大 幅攀 升,抑 制 通 胀 成为首要目标政 府 开 支 过 大,物价 基 本 稳 定,经 济结 构 合 理,但 企 业投 资 并 不 旺 盛,促使 经 济 较 快 增 长

35、成为主要目标通 胀 与 经 济 停 滞并 存,产 业 结 构和 产 品 结 构 失 衡,治 理 滞 胀、刺 激经 济 增 长 成 为 首要目标具体政策财 政 扩 大 支 出 降 低 税率;同 时 央 行 采 取 扩张 性 的 货 币 政 策,增加 货 币 供 应,降 低 市场 利 率,以 抵 消 财 政政策的“挤出效应”财 政 削 减 政 府 支 出,提 高 税 率;央 行 紧缩 货 币 政 策,减 少货 币 供 应,调 高 利率财 政 削 减 政 府 支 出,提高税率紧 的 货 币 政 策 同时 实 施 减 税 和 增加 财 政 支 出,利用 财 政 杠 杆 调 节产 业 结 构 和 产 品

36、结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两大政策。总的来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都是一致的,但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各自使用的政策工具和作用不尽相同,各有其局限性。因此,为了达到理想的调控效果,通常需要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使用。除了以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使用的一般模式,财政、货币政策还可呈中性状态。中性的财政政策,指财政收支量入为出、自求平衡的政策。中性的货币政策,是指保持货币供应量合理、稳定地增长,维持物价稳定的政策。若将中性货币政策与中性财政政策分别与上述松紧状况搭配,又可产生多种不同配合。(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对效力(1)财政政策的效力当 政 府 实 施 扩 张 性

37、 财 政 政 策 时,政 府 需 求增 加 将 通 过 财 政 政 策 乘 数 效 应 使GDP 增 加。GDP 的 增 加 又 使 货 币 需 求 增 加,即 需 要 更多 的 货 币 用 于 交 易。在 不 改 变 货 币 供 给 的情 况 下,利 率 必 然 上 升。利 率 上 升,一 方面 会 抵 消 由 于GDP 增 加 而 增 加 的 货 币 需 求,另 一 方 面 又 会 减 少 投 资 需 求,从 而 抵 消 一部分政府支出或减税对GDP 的影响。(2)货币政策的效力货 币 政 策 的 操 作 主 要 体 现 在 货 币 供 给 的 变化 上。一 项 扩 张 性 货 币 政 策

38、 如 果 在 货 币 供给 的 增 加 时 使 利 率 下 降 的 幅 度 很 大,并 且对 投 资 有 很 大 的 刺 激 作 用,它 对 总 需 求 的影 响 就 很 大。这 种 效 果 产 生 的 条 件 是:第一,如 果 投 资 需 求 对 利 率 的 敏 感 程 度 很 高,利 率 的 下 降 就 会 使 投 资 受 到 极 大 鼓 励。第二,如 果 货 币 需 求 对 利 率 的 敏 感 程 度 很 低,货 币 供 给 的 增 加 使 利 率 下 降 很 大。在 这 两个 条 件 得 到 满 足 的 情 况 下,货 币 政 策 对 总需求的影响效力就强。(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时

39、滞(A)内 在 时 滞:只 涉 及 行 政 单 位 而 与立 法 机 构 无 关。包 括 认 识 时 滞 和 行 政 时滞。1、认 识 时 滞 是 指 从 经 济 现 象 发 生 变 化到 决 策 者 对 这 种 需 要 调 整 的 变 化 有 所 认识所经过的时间。2、行 政 时 滞 也 称 为 行 动 时 滞,是 指 财政 当 局 在 制 定 采 取 何 种 政 策 之 前 对 经 济问题调查研究所耗费的时间。(B)外 在 时 滞:是 指 从 财 政 当 局 采取 措 施 带 这 些 措 施 对 经 济 体 系 产 生 影 响的这一段时间。1、决 策 时 滞 是 指 财 政 当 局 将 分

40、 析 的 结果 提 交 给 立 法 机 构 审 议 通 过 所 占 用 的 时间。2、执 行 时 滞 是 指 政 策 议 案 在 立 法 机 构通 过 后 交 付 有 关 单 位 付 诸 实 施 所 经 历 的时间。3、效 果 时 滞 是 指 政 策 正 式 实 施 到 已 经对经济产生影响所需要的时间。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实证分析改革开放20年来,根据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采取了不同的配合方式,既有“双松”、“双紧”配合,也有“松紧”搭配方式。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大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1979-1988 年,总体上实行的是“双松”配合,期间表现为多次模式转换

41、和由“双松”到“双紧”,又由“双紧”到“双松”的螺旋式循环。(1)1979 年、1980年为“双松”配合,财政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这两年财政支出连续大幅度增长,造成了170.6亿元和127.5亿元高额财政赤字;在货币政策方面,大幅度增加现金和贷款投放,使全国零售物价总指数由1979年的2%突然上升到1980年的6%的历史较高点。(2)1981 年为紧财政松货币的配合,在财政方面,当年财政基本建设投资支出比上年压缩了28%,财政赤字比上年减少了102亿元。在银行方面,实行紧中有松的政策,一方面,现金投放减少了36.2%,另一方面,增加各类贷款350.3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农副产品收购和轻

42、纺工业的发展。(3)1982 年至1984年实行“双松”的配合,在财政方面,一系列的财税改革,使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下降到1984年的26%,因减收增支使财政出现赤字44.5亿元。在银行方面,实行了“拨改贷”和企业流动资金转由银行信贷供应的体制,使1984年增发票子262.3亿元,各项贷款增长了32.8%,经济增长率增加到1984年的14.7%。(4)1985 年又实行“双紧”配合,在财政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加财政收入,控制财政支出,当年财政实现盈余21.6亿元。在银行方面,“紧缩银根”,严格控制贷款规模和货币投放,货币供给增长率由1984年的49.5%下降到24.7%。(5)1986

43、年至1988年又实行“双松”配合,在财政方面,扩大国债发行规以满足支出需要,1988年国债发行达到270.8亿元,1988年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已下降到21.2%。在货币政策方面,1986年提出“稳中求松”,1987年又提出“紧中有活”,银行信贷和货币投放再度失控,现金投入由1985年的195.7亿元增加到1988年的679.5亿元,各项贷款由1985年的5,905.6亿元增加到1988年的10,551.3亿元。到1988年通货膨胀率已达18.5%。2.1989-1997 年,总体上是“双紧”的配合,期间同样表现为“双紧”与“双松”的螺旋式循环。(1)1989 年实行的是“双紧”配合,针对

44、1988年出现的经济过热和严重的通货膨胀状况,1989年中央提出了“治理整顿”的方针,当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11%。现金投放由上年的679.5亿元减少到210.0亿元,全国零售物价指数上涨率下降到1990年的2.1%,经济增长率下降到4.4%。(2)1990 年至1993年实行的是“双紧”基调下的“双松”配合,与上一年相比,1990年、1991年发放的各项贷款分别增加了22.2%和19.0%,这四年货币供给分别增加了43.0%、77.6%、36.4%和35.3%,并三次下调存贷款利率。在财政政策方面,通过增加基础设施和支援农业等方面的支出,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但由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超过财

45、政收入的增长速度,致使财政赤字大幅度增加,到1994年财政赤字已达668.4亿元,通过膨胀率达21.7%。(3)1994-1997 年,实行的是“双紧”配合,财政策方面,结合分税制改革,强化了与产值速度关系密切的增值税、消费税的调控作用,并通过发行国债,引导了社会资金的流向,从而减轻了经济的泡沫化程度。在货币政策方面,严格控制信贷规模,大幅度地提高了存贷款利率,并要求各专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定期收回乱拆借的资金,使宏观经济在快车道上稳刹车,并最终顺利实现了软着陆,至1997年,经济增长率在保持8.8%的同时,物价水平回落到0.8%。3.1998年、1999年以来实行的是“双松”的配合。针对有效需求

46、不足、通货紧缩等问题,政府实施了以扩大内需确保经济增长目标实现为目的的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在货币政策方面采取了取消贷款限额控制,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连续五次下调存贷款利率,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等一系列措施;在财政政策方面,加快“费改税”进度,对某些产品提高出口退税率并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加大政府投资的力度并积极引导企业和个人社会投资和外资。1998年下半年中央又决定实行更积极的财政政策,向国有商业银行发行1000亿元长期国债,国有商业银行增加1000亿元配套贷款,定向用于公共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1999年进一步加大财政政策的调控力度,大幅度提高职工的工资,开征储蓄存款利息所得

47、税。1998年经济增长率达到7.8%,基本实行了宏观调控目标2004年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首要任务就是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要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一、继 续 加 强 和 改 善 宏 观 调 控,确 保 经 济 平 稳 较快发展二、继 续 加 大 对“三 农”的 支 持 力 度,保 持 农 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势头三、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四、着 力 推 进 经 济 体 制 改 革,建 立 健 全 全 面 协 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五、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六、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05年经济工作

48、六大主要任务积极财政政策退出稳健财政政策登场中 共 中 央 政 治 局1日 召 开 会 议 指 出“根 据 我 国 宏 观 经 济 形 势 的 发 展 变 化 和巩 固 宏 观 调 控 成 果 的 要 求,明 年 要 实 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自2002年 起,财 政 赤 字 跃 居3000亿 元 以上 并 接 连 创 出 新 中 国 成 立 以 来 新 高。连 续 三 年,我 国 赤 字 率(财 政 赤 字 占GDP 的 比 重)都 逼 近 了 国 际 上 公 认 的 警 戒线3。近 两 年 来,我 国 社 会 投 资 明 显 增 快,尤 其 从 去 年 开 始,固 定 资 产 投

49、资 持 续高 速 增 长。财 政 收 入 也 持 续 攀 升,国家 财 力 充 沛。据 预 测,今 年 财 政 全 年增 收 将 高 达5000亿 元 以 上,财 政 收 入达2。6万 亿 元。这 一 系 列 变 化,给 积极财政政策的退出创造了合适条件稳 健 的 财 政 政 策 意 味 着 既 不 扩 张,也不 紧 缩,在 预 算 收 支 上“有 保 有 控”,保持基本平衡。改革开放利以来五次宏观调控第一次宏观调控1979-1981 年针 对 的 是1978年 经 济 过 热 起 初 表 现 为投 资 过 热 和 国 民 经 济 重 大 比 例 关 系 严 重失 调,随 后 财 政 用 于

50、消 费 的 支 出 大 幅 增加,形 成 大 量 财 政 赤 字,导 致 国 民 收 入超分配。第二次宏观调控1985-1986 年针 对 的 是1984年 的 经 济 过 热1984年11 月,国务 院 发 出 通 知,要 求 各 地 各 部 门 严 格 控 制 财 政支出,控制信贷投放。第三次宏观调控1989-1990 年针 对 的 是1987-1988 年 经 济 过 热 当 时,国 家 预算 内 的 基 本 建 设 投 资 得 到 一 定 控 制,但 预 算 外投 资 规 模 的 膨 胀 远 远 没 有 控 制 住,而 且 愈 演 愈烈。第四次宏观调控1993年下半年一1996年针 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