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用)高考文化常识题50题讲解课件70张.ppt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037775 上传时间:2022-03-29 格式:PPTX 页数:70 大小:99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课用)高考文化常识题50题讲解课件70张.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上课用)高考文化常识题50题讲解课件70张.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课用)高考文化常识题50题讲解课件70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课用)高考文化常识题50题讲解课件70张.pptx(7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化常识试卷讲评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异学,指“儒释道”以外的其他学说、学派,涉及面广,对后世学说影响很大。B神宗,文中指北宋皇帝赵顼的庙号。庙号是中国君主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的名号。C移疾,古时官员以生病为由请求朝廷准许自己归家休养,多为请求辞官的婉辞。D横渠先生,是对张载的尊称,古人有时以任职地、居住地等称其人来表示尊敬。【答案】A.“指儒释道以外的其他学说、学派”说法错误。异学,指儒家以外的其他学派、学说。故选A。)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开封,北宋都城,即今河南省开封市。当时与东京洛阳相对,故又称

2、西京。B幕府,因军队出征使用帐幕,故指将帅办公之所,后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C起复,指官员遭父母丧时服丧期未满而应召任职,明清时指期满出而任职。D雩祀,古代祈雨的祭祀;舞雩与之相关,是求雨时举行的伴有乐舞的祭祀。【答案】A“东京”“西京”应互换位置,洛阳在北宋时为西京,开封为东京,因开封在洛阳东边之故。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文言知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四岳: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人物,相传为唐尧之臣子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人,分管四方,故称四岳。B主稷:稷,一种谷物,百谷之长。主稷,文中是说弃是谷神,受时人信仰供奉;历代王朝祭祀稷神以祈丰收。C摄政:代替君主处理国政,指在君主年幼不能亲

3、自执政或其他原因不能临朝时,由其他人代行君主权力。D大理:掌司法及刑讼的官。秦时称廷尉,汉景帝中更名大理,其后二称同行。唐后各代均承前制设大理寺。【答案】B“弃是谷神”错,文中“主稷”意为“掌管农业”或“做农官”。 后稷 姓名:姓姬,名弃 朝代:上古 简评:农业生产始祖 姜螈与后稷后稷,谷神,姓姬,名弃,传说是周的始祖,也是中国农业生产的始祖。后稷母亲是有邰氏女,名姜螈,为帝喾之妃。传说姜螈在郊野践巨人足迹怀孕生下他,以为不吉,先弃之不管,后见其不死,复又抱回抚养,因此起名为“弃”。弃在儿时,就喜种五谷麻菽,长大之后,精于农耕。如果说神农氏“尝百草”发明了农业,后稷则是大大推动了农业种植的发展

4、,培育了黍、稷等作物,被尧舜封为农官,使“天下得其利”。后稷作为农神的形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多阶段的演变过程。这一形象的演变,反映出黄河流域远古人类对农耕的依赖和对农神的崇拜。中国神话大多以部族神话为主体,具有地域性和部族的差异性,有各自不同的产生区域和传承范围,后稷则是周未取代商以前的周民族的部族神。生民开篇云:“厥初生民,时睢姜螈。载生载育,时睢后稷。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即有邰家室。”齐思和先生认为:“周人以稷为始祖,以稷为谷神,以社稷为国家的象征,可见周民族与稷的关系的密切。稷是谷名,而周人以为始祖,稷大概是周人的图腾。按古书的记载,稷盛产于西北,周本是西北民族。稷的艺植,可能是始于周

5、民族。”稷,是一种谷物。说文:“稷,五谷之长。”汉书郊礼志“稷者,百谷之王,所以奉宗庙,共粢盛,人所食以生。”尚书尧典:“弃,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稷除了作为一种重要的谷物可被食用外,还是重要的祭品。抗战前,北平研究院在陕西省凤翔县斗鸡台,发掘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在一个瓦鬲中发现发现了谷子(稷)粒。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陕西西安半坡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发现已经炭化了的一小罐谷子,还在一个纂葬的陶钵里,发现了同样的谷子。这些考古资料证明周人在原始社会已经开始种植谷子(稷)。由于稷这种作物本身耐旱而又相对高产,因此得以在在关中地区得以广泛种植,成为周人最主要的农作物。周礼小宗

6、伯郑玄注:“祭之用谷、黍、稷为多。”由此,稷的形象逐步从谷物发展成谷神,得到人们的崇拜。后稷死于稷王山,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在他教民稼穑的稷王山建了稷王陵和稷王庙,又在庙东南建了稷王塔,刻有“后稷明堂”四字。明初开始,每年农历四月十七都要遣官致祭。清代稷王庙也是如此,以示人们对这位农业始祖的怀念。今稷山县有后稷陵、姜螈墓。 灵星舞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苍头,古时用来指以青巾裹头的军队,又指头发花白的老人,也用来代指奴仆,本文取第三种意思。B缗,原指穿铜钱的绳子,一缗钱即一串钱,俗称一贯、一吊,古时一缗钱一般是一千文。C丁卯,干支纪年法,丁居天干第四

7、位,卯居地支第四位,按照推算,此处丁卯年应当是“南归罗浮”后四年。D羊跽乳,跽即长跪,挺直上身两膝着地,小羊羔跪着吃奶,旧时多用来隐喻子女对父母知感恩、明孝道。【答案】C“此处丁卯年应当是南归罗浮后四年”错误,应该是“南归罗浮”的第二年。原文:“丙寅冬,余南归罗浮。”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指堂屋后面正中的那个房间,后指供人居住寝卧的房间。古人房屋内部,前室后堂,室的东西两侧叫房。B.冠,古代男子二十岁时举行加冠礼结发戴冠,以示成人。因其时体犹未壮且比较年少,故又称“弱冠”。C.石,计算重量的单位,也可作为官俸的计量单位,如观刈麦中“吏禄三百

8、石”的“三百石”即指薪俸。D.儒生,通晓儒家经书的人,后泛指读书人,如柳敬亭传中“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的“儒生”即为泛指。【答案】A 本指与后指的内容互换;前室后堂应为前堂后室。室为古代宫室中供人居住寝卧的房间,为堂后的正室。 古人房屋内部,前叫堂,堂后以墙隔开,后部中央叫“室”,室的东西两侧叫“房”。由于室在堂后,要入室必须先登堂,所谓“登堂入室”。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明经:本指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B.三府:汉代三公皆可开府,因称之为“三府”,后亦用以泛称国家最高行政长官。C.党锢:文中指东汉灵

9、帝统治时期官僚士大夫因反对皇帝专权而遭禁锢的政治事件。D.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答案】C“反对皇帝专权”有误,应为”反对宦官专权”。 何为党何为锢,带你了解东汉后期的党锢之争 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的斗争趋于白热化的地步。许多大官僚和太学生都站在外戚一边和当权的宦官进行斗争。 汉桓帝时,李膺任司隶校尉,宦官张让的弟弟和豪强张成的儿子因为胡作非为,受到了李膺严厉的处罚。结果宦官们联合起来,向桓帝上书,诬告李膺等人收买太学生,结成死党,诽谤朝廷。桓帝大怒,于公元166年(延熹9年)下诏,逮捕了李膺、范滂等200余人。太尉陈蕃上书劝谏桓帝说,这样做是

10、“想用高压手段堵住天下人的嘴,蒙蔽全国的老百姓,这和秦朝焚书坑儒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一纸奏折,无异于火上浇油,陈蕃也被罢免了。李膺等人被关进监狱以后,故意供出许多宦官及其亲信的名字,说他们和自己是同党。因为这些宦官本来就干了许多坏事,他们也害怕把自己牵连进去,再加上外戚窦武等人也一再上书劝谏桓帝,最后,桓帝下诏把这200多人从狱中放出,但全部罢官归家并禁锢终身,不许再出来做官。这是东汉的第一次党锢之祸。 公元169年(建宁2年),小皇帝灵帝在位,外戚窦武和太傅陈蕃掌握了朝廷大极,他们以小皇帝的名义免除了对李膺等党人的禁锢,秘密联合起来,准备诛杀有实权的宦官。不料在行动之前却走漏了风声,宦官曹节

11、、王甫等人借灵帝之口,下令逮捕安武、陈蕃,二人惨遭杀害。他们又以此为借口,处死了李膺、杜密、范滂等100多名党人,并下令今后凡是党人及其门生、故吏、父子、兄弟和五服以内的亲属,一律罢官禁锢。这是第二次党锢之锅。 公元184年(农历甲子年,光和七年,中平元年),黄巾大起义爆发,东汉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统治阶级重新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农民起义,党锢也随之解除了。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即大行令,主管王朝对边陲部族的接待、交往等,文中王恢、李息先后担任此职。B,常指汉族封建王朝与少数民族首领间的政治联姻,文中指汉武帝与匈奴间的联姻。C,大多是古代中国开国

12、皇帝的庙号,也简称“高帝”,文中指汉太祖高皇帝刘邦。D,古代分别称中国东方、北方少数民族为“夷”和“狄”,文中泛指四方少数民族。【答案】C考查的是帝王称号。谥号是指封建时代,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等去世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而给予的称号。庙号是指帝王去世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特立为某祖、某宗的名号。按汉书高帝纪中张晏注:“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此后历代王朝始祖多以“高”为谥,谥号“高皇帝”,简称“高帝”,如齐太祖高皇帝萧道成、曹魏高皇帝曹腾等。 选文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武帝伐匈奴,可知选文中的“高皇帝”“高帝”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的谥号,“太祖”是汉太祖高皇帝

13、刘邦的庙号。且古代史书称呼皇帝有比较统一的成例,唐朝前称谥号,唐朝开始称庙号,明清多用年号。 为什么说刘邦是汉太祖而非汉高祖许多人印象中,汉高祖就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称号。但事实上,刘邦的真正称号应该是:汉太祖高皇帝。之所以后世那么多人都会误以为刘邦是汉高祖,那是因为司马迁在史记高祖本纪中,首称刘邦为高祖。但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司马迁可从来没称呼刘邦为汉高祖哦! 根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刘邦死后,群臣议定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皇帝,正式的全称为汉太祖高皇帝,简称庙号应该是汉太祖,简称谥号是汉高帝,而不是后世习惯称呼的汉高祖,所以汉高祖既不是庙号,也不是谥号,反倒像“庙号+谥号”的合称。下列对文中加点

14、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古代中央官署名,掌管营造工程,为六部之一,其长官为工部尚书。B沟垒,战时的防御设施,指战壕与堡垒;浚沟垒,指深挖壕沟、高筑堡垒。C结婚,文中指男与女结为夫妻,成婚的晚上,男左女右束发共髻,故又名“结发”。D赠,古代大臣死后,朝廷依据其生前的功绩对其先人或本人追封爵位官职。【答案】C“男与女结为夫妻”错,文中指结为儿女亲家。另,古代“成婚”又称“结发”。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诸生”:是指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也可以包括在太学,即国子监学习的各类监生。B“乡试”:因

15、其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明清两代每三年举行一次,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第一名称为“解元”。C“进士及第”:是赐给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殿试录取的一甲三个人的称号,这三人经过三年的学习就可被授予官职。D“疏”:是一种议论文体,是古代臣下向皇帝条陈自己意见的文章,即上给皇帝的奏章,也称“奏疏”或“奏议”。【答案】C录取的一甲三个人,不需要经过三年的学习就可被授予官职。 乡试的叫法秋闱:对科举制度中乡试的叫法。闱:考场。就是明清时期科举三级考试中最低级别的考试。每三年的秋季,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考试,即乡试。因为在秋天举行,故名秋试、秋闱。考中的称为举人,取得参加会试的资格。正榜第一名称为“解元”。

16、会试,又叫做春闱,春试、礼部试。考中者称贡士,取得参加殿试的资格。 进士及第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三者合称三鼎甲;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其中,科举考试的第一名状元这个称号,也一直保留到了现在。凡是在文科理科考试中考得第一名的人,都称为状元。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17、3分)A上苑,又称上林苑,是古代中国园林建筑,始建于秦汉。上苑亦是汉武帝射猎游乐之地。B明经,初为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唐代为科举的基本科目之一。C关内,古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王畿附近地区的通称,与“关外”相对。D赠,皇帝为在世或已死的官员及亲属加封,有赠谥、赠官、赠典等,文中为赠官。【答案】D古代有封赠之制,存者称封,死者称赠。赠是赐死者以爵位或荣誉称号。选项中“在世”表述错误。 赠官:是古代中国的政治行为,意思是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 赠典:古代朝廷推恩重臣,把官爵授给官员已死父母及祖先的典礼。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18、3分)A起家,有三个义项:出身;成名发迹;被从家中征召出来做官。文中是第三义。B汉书,中国第二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上基本承袭史记,作者是东汉班固。C右军,即东晋王羲之,因担任过右军将军,故称“王右军”,代表作是兰亭集序。D三礼,儒家经典仪礼周礼礼记的合称,对我国历代礼制的影响很深远。【答案】B 错在“第二部”,是第一部。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从周代开始帝王之死称为崩。B. 庚申,与上文“己未”均为干支纪年法。干支法是中国古代使用的纪年方法之一。C. 社稷,是“太社”和“太稷”的合称,社是土地神

19、,稷是五谷神。后来代指国家。D. 谥,即谥号,始于西周。帝王的谥号一般由朝廷赐予,臣下的谥号则由礼官议上。【答案】D“帝王的谥号一般由朝廷赐予,臣下的谥号则由礼官议上”错误。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13.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元丰,皇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B. 公元前522年周景王铸造了一套名叫“无射(y)”的大型编钟。无射是十二律中的第十一律,因钟声合乎无射的意律,故用“无射”作钟名。C. 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北

20、魏始置,隋朝以后为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长官为礼部尚书,其后历代相沿不改。D. 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据传是由孔子修订而成。因文字过于简质,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诠释之作被称为“传”。【答案】A“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错误。一个皇帝不是只有一个年号,明朝以前皇帝常常改元。1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表示天气寒冷到了极致的节气。B. 秀才原指优异之才,也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文中指考入府、县学的人。C. 藩是封建王朝分封的属

21、地或属国,文中“居藩”指简文帝司马昱在藩期间。D. 孤、寡、不谷都是古代君主自谦之称,“不谷”最初是周文王的自称,后为泛称。【答案】B“文中指考入府、县学的人”错,明清时期的府、县学的生员叫“秀才”,根据文中“举秀才,征佐著作郎,并不就”可知,此处应是推举为优异之才。 古代皇帝那些奇怪的自称古代皇帝那些奇怪的自称一、朕一、朕朕是我们最常见到的皇帝的自称。但实际上朕是我们最常见到的皇帝的自称。但实际上“朕朕”这个自称原来并非是皇帝的专属,这个自称原来并非是皇帝的专属,而是一个普通的第一人称代词。不分贵贱,人人都能用的。但是,自秦始皇统一六而是一个普通的第一人称代词。不分贵贱,人人都能用的。但是,

22、自秦始皇统一六国称皇帝之后,国称皇帝之后,“朕朕”就成了皇帝的专属自称了。除了皇帝,谁也无权使用了。谁就成了皇帝的专属自称了。除了皇帝,谁也无权使用了。谁再敢自称再敢自称“朕朕”那就是僭越了,是要被杀头的。那就是僭越了,是要被杀头的。二、寡人二、寡人寡人其实是寡人其实是“寡德之人寡德之人”的意思。应该算是皇帝自谦的一种称呼,但这个自称可就的意思。应该算是皇帝自谦的一种称呼,但这个自称可就不仅仅是皇帝可以用了,古代王侯都是可以用的。尤其是在先秦时代,诸侯们一般不仅仅是皇帝可以用了,古代王侯都是可以用的。尤其是在先秦时代,诸侯们一般都以都以“寡人寡人”自称。廉颇蔺相如列传:自称。廉颇蔺相如列传:“

23、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不?”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曰:王曰:善。善。乃下令: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甚至连士大夫或者诸侯夫人也都有使甚至连士大夫或者诸侯夫人也都有使用用“寡人寡人”这个自称的权利。但是到了唐朝以后,这个自称的权利。但是到了唐朝以后,“寡人寡人”也成了也成了皇帝才能拥有的自称了。皇帝才能拥有的自称了。三、孤三、孤孤和寡人意思差不多,都是一种谦称。一般说某人孤和寡人意思差不多,都是一种谦称。一般说某人“称孤道寡称孤道寡”,也就意味着他做皇帝了。此外还有,也就意味着他做皇帝了

24、。此外还有“孤家寡人孤家寡人”一说,现在的意思虽然是意味着某人被孤立,但实际上在古代,一说,现在的意思虽然是意味着某人被孤立,但实际上在古代,“孤家寡人孤家寡人”那就是皇那就是皇帝。但在春秋时期,帝。但在春秋时期,“孤孤”和和“寡人寡人”的意义还是有所分别的。诸侯平常自称寡人,有凶事则称孤。的意义还是有所分别的。诸侯平常自称寡人,有凶事则称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者之间界限也逐渐模糊了。孤和寡人,都成了帝王的专属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者之间界限也逐渐模糊了。孤和寡人,都成了帝王的专属品。四、予四、予予这个自称不怎么常见。大多是用于皇帝对先王或者长辈的自称。在先秦时期使用较为普遍。秦汉之予这个

25、自称不怎么常见。大多是用于皇帝对先王或者长辈的自称。在先秦时期使用较为普遍。秦汉之后,就不再常用了。但是后,就不再常用了。但是“予予”还有另外一个使用场景,那就是天子居丧期间,也是自称还有另外一个使用场景,那就是天子居丧期间,也是自称“予予”。五、不毂五、不毂g不毂,一作不毂,一作“不榖不榖”,今人简化为,今人简化为“不谷不谷”,比喻不能如车毂为众辐所凑。这本来是周天子专用的自,比喻不能如车毂为众辐所凑。这本来是周天子专用的自称。但是随着周朝王室的衰落,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先后崛起,诸侯霸主也敢僭越使用了。这个自称称。但是随着周朝王室的衰落,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先后崛起,诸侯霸主也敢僭越使用了。这

26、个自称就失去了它辉煌的光环了。秦朝之后,这个自称也就被就失去了它辉煌的光环了。秦朝之后,这个自称也就被“朕朕”所取而代之了。所取而代之了。1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三司,或为官称,或为官署名,历代不同,唐代后期到宋代,三司统管财政,由重臣任职。B禄养,“禄”为古代官吏的俸给,古人认为官俸为养育百姓之资,“禄养”是指用官俸养民。C闾巷,“闾”,古时以二十五家为一闾;“巷”,里弄,后来用“闾巷”泛指乡里民间。D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帝王诸侯都祭祀社稷,后来用“社稷”代表国家。【答案】B“养育百姓之资”“用官俸养民”错误,禄养,古人认为官俸

27、本为养亲之资,“禄养”即为以官俸养亲。 禄养 所谓“禄养”,通常是指官员以俸禄孝养父母。其由来颇久。禄养的好处,一是精神层面上的,可以光耀门庭、荣显父母,所谓“孝以显亲为大,禄养为荣”,即是此意。二是物质层面上的,可以为父母提供更好的养生之资。孔子谓“未见其子富而父母贫者”,居官未必能够致富,但是为官即可食禄,与庶民百姓相比,官员群体的父母自然可以享有相对更为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基于这样的好处,求取功名以禄养双亲,成为汉代孝道的重要内容,并且演化为中国古代社会中始终备受尊崇的养亲方式。1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上皇,或指天帝,或指太古的帝皇,或

28、指天子的父亲太上皇。文中指太上皇。B. 四海,古代认为中国四周环海,因而称四方为“四海”。后泛指全国各地。C. 社稷,本指土神和谷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D. 中宫,或指皇后居住之处,因以借指皇后,或指宫中。文中指的是后者。【答案】D“文中指的是后者”错误。文中的“中宫”指的是前者,借指皇后。1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从兄,指堂兄,是父系亲属之一,又可细分为嫡堂兄弟和同堂兄弟两种。B. 小学,宋代朱熹所撰写的宣传孔孟之道的著作,与传统“小学”不同。C. 台谏,是监察百官的台官与劝谏天子过失的谏官的合称,宋时台谏合一。

29、D. 白衣,古代可指丧服,也可指称既无功名也无官职的人,本文中指丧服。【答案】D“本文中指丧服”是错误的。本处指的是无功名也无官职的人。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朋党,封建社会中官员们为压制、打击政敌,利用同门、同乡、同年等多种关系结成的利益集团。B.榷酤,汉以后政府所实行的酒专卖制度,也泛指一切管制酒业取得酒利的措施。文中意指前者。C.卒,死。礼记中对死的称谓等级有崩、薨、卒、不禄、死等,其中,“卒”指士大夫之死。唐代之后“卒”泛指死。D.论,评论。一般指史传文后面的评论性文字,主要是传记作者对传主一生功业和优秀品格的评价和总结。【答案】D“对传主一生

30、功业和优秀品格的总结”错,应是“功过是非的评论”。 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甍,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这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君王至高无上,享有种种特权,连“死”也有专称,除“崩”外,还有“山陵崩”、“驾崩”、“晏驾”、“千秋”、“百岁”等。一般官员和百姓死亡,则称“殁”、“殂”、“千古”、“殒命”、“捐生”、“就木”、“溘逝”、“作古”、“弃世”、“故”、“终”等。父母死后。孩子们则讳称“孤露”、“弃养”,长辈去世则婉称“见背”。佛道徒之死,说法更多,如“涅般”、“圆寂”、“坐化”、“羽化”、“示寂”、“仙游”、“登仙”、“升天

31、”、“仙逝”等。“仙逝”现也可用于被人尊敬的人之死。 到了现代,“死”的讳称更是五花入门,书面上除沿用不;少古人的称谓外,又有了一些新的词语,如“安息”、“长眠”、“逝世”:“长逝”、“谢世”、“离世”、“亡故”、“永别”等。口头则一般婉称“老了”、“没了”、“坏了”、“过世”等,在特定环境中,也可说“去了”、“走了”等。 “死”还有许多有着特殊意义的讳称,如:为正义事业而死叫“就义”,为国家和人民而死叫“献身”、“牺牲”、“捐躯”、“殉国”、“殉职”等,死于意外事故叫“遇难”,年幼而亡叫“夭折”。生病而死叫“病故”,年老在家安然而故叫“寿终正寝”,被尊敬的人死去叫“与世长辞”、“心脏停止了跳

32、动”、“停止了呼吸”,马列主义者去世叫“去见马克思”。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基前的讲话一文中,讳称导师马克思逝世为“停止思想”、“永远地睡着了”、总之,“死”的讳称相当复杂,时代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不同,名目也不尽相同。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受禅,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宋太祖接受后周禅让的帝位,建立宋朝。B.二典,是尚书中尧典、舜典的合称。典是指有垂范价值的重要文献书籍。C.刑部,隋以后官制中的一个司法部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刑罚等。D.改元,指中国历史上皇帝即位时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答案】C

33、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的是兵部。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隋炀帝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中试者皆称进士。B. 除,是授予官职的意思。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辟、拜、察、荐、授、领都有授予官职之意。C. 兵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的选择、任用和兵籍、军机、军令之政。D. 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行为给予的带褒贬性质的称号。【答案】B领是兼任的意思,不是授予官职。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邑,封地、采邑。是古

34、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俸禄的封地。旧时也做县的别称。B版,古代用以表示所筑土墙的高度和长度。一般认为高二尺、长八尺为一版。C御,会意字,左“行”中“绳”右“人”,意为人握辔行于道中,即驾驭车马。D骖乘,指陪乘的人,古代乘车时,尊者居右,驾车人居中,骖乘居左担任警卫。【答案】D应为“古代乘车时,尊者居左,驾车人居中,骖乘居右担任警卫”。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斋戒,指古人在祭祀时,穿整洁衣服,戒除嗜欲,以表示虔诚。B寡人,意为“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C三秦,项羽破秦入关,三分关中之地给秦三个投降的将领,合称“三秦”。D檄,中国古代官员向

35、皇帝汇报情况的文书名称之一。常见的还有“表”“疏”。【答案】D “向皇帝汇报情况的文书”说法错误,檄是中国古代官府用以征召、声讨和晓谕的文书。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太宗”是李世民的庙号,文中“梁武帝”“隋炀帝”则分别是萧衍、杨广的尊号。B陛下,“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成为臣子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C唐虞,是唐尧、虞舜的并称。尧帝,因年轻时曾被封为唐侯,所以称为唐尧;舜帝,国号叫有虞,所以称为虞舜。D仆射,古代官职名。始于秦,汉代后职权渐重,属尚书省。至唐时,左右仆射相当于宰

36、相之职。南宋后废除。【答案】A梁武帝、隋炀帝是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给予褒贬或同情的称号。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里对其进行祭祀时的称呼,庙号写在神主木牌上。开国皇帝一般称为“祖”,例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继承者一般称为“宗”,例如著名的唐太宗,还有皇太极被称为清太宗。当然,也有称呼为“世祖”的,例如元世祖忽必烈。2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授钺,古代大将出征,君主授以斧钺,表示授以兵权。句中用以指周武王开始讨伐行动。B黜陟,古时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等。句中“黜”指罢免官职,

37、“陟”指提升官职。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就用“社稷”代表国家,句中亦此意。D百蛮,古代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后也泛称其他少数民族。句中指需安抚的各少数民族。【答案】D百蛮,古代是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据吕氏春秋通诠审分览知度载,四夷是古时华夏族(汉族别称)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分别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中原,是指河南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宜,雨量适中,土壤肥腴,故较早即进入城廓农耕社会,地称为中国,人称为华夏。边区自然条件较差,多为游猎畜牧之族所居,故称为蛮夷。2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长安,在本文中

38、指年号,不指地名。年号是皇帝纪年的名号,汉武帝时始建。B尚书,该句中指官名,为尚书省,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之长官,副职为侍郎。C服阕,指守丧期满脱除丧服,又称服竟、服除。服,指丧礼规定应穿戴的丧服。D致仕,指交还官职,亦即辞官之意。致事、致政、休致等词与它的意义相同。【答案】B “尚书,该句中指官名”错误。根据语境,“尚书”应指尚书省,不指官名。“尚书左丞”才是官名,是尚书令及仆射的属官,隋、唐时秩正四品。2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门地,指门阀地位。魏晋之际,为讲求门阀特权形成的一种以贵族门阀为贵的等级制度。B交阯,指越南。秦朝以后,设“交阯

39、郡”,十世纪三十年代独立建国后,北宋称其为“交阯”。C祭文,祭祀或祭奠时表示哀悼或祷祝的文章,用来颂扬逝者的品德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D中牢,即少牢,古代祭祀用的牛、羊二牲。根据祭品搭配的种类不同,有“太牢”“少牢”之分。【答案】D“中牢,即少牢,古代祭祀用的牛、羊二牲”错,少牢应指猪、羊二牲。汉书昭帝纪:“有不幸者,赐衣被一袭,祠以中牢。” 颜师古 注:“中牢即少牢,谓羊豕也。”2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扶丧,即护送灵柩。不同于服丧,后者指长辈或平辈亲属死亡后一段时间带孝表示哀悼。B总裁,意思是“汇总裁决其事”,后逐步演变为政府、商业组织机构中

40、的一种职位。C诏檄,诏书和檄文。檄文,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D降榻,意思是下榻,原指客人来家中住宿,此处指皇帝赏赐座位给臣子以示关爱之情。【答案】D降榻谓礼遇宾客,皇帝离开坐榻迎接,表示重视。2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处士,指有才德而隐居不做官之人,孟子笔下的孙叔敖可称得上是“处士”。B竖子,本义为僮仆,又用于对人的蔑称,范增就曾在鸿门宴后怒曰“竖子不足与谋”。C斑白,指头发花白,又用来指年老,孟子的王道理想就有“颁(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博士,指精通经典的博学之人,后世地方官学也设有博士,与今天的学位含义不同

41、。【答案】D“地方官学也设有博士”错,博士是中央官学的学官,地方官学未设。2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申,前一位是癸未,后一位是乙酉,文中是以干支相配来记日。甲申日是干支纪日中的第二十一天。B中男,未成丁的男子。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唐初时中男的年龄段为十六岁以上,二十岁以下。C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的年号。年号纪年法,是从汉武帝开始按照帝王出生的时间来纪年。D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常用“海内、六合、八荒”泛指天下。【答案】C“按照帝王出生的时间来纪年”表述错误, 正确表述:一般古时帝王登基则取新年号,按照

42、帝王即位的年次来纪年。值得注意的是帝王并不都是只一个年号,在位中途也有改年号的现象。30.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3分)A. 侍郎,职官名,本为宫廷近侍,唐以后,为各部长官之副职,官位渐高。B. 都察院,明清时官署,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与刑部、大理寺并称三法司。C. 广袤,指土地的长和宽,从东到西的长度叫“广”,从南到北的长度叫“袤”。D. 布衣,古代的布为平民所穿,故以“布衣”借指平民。后也称没做官的读书人。【答案】D错误在于对布衣理解:这里的“布衣”是其本意,即廉价的布制衣服,用以形容生活简朴。这一点可根据文本中没有夏元吉被贬为平民的记载可知。31. 下

43、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四部,中国古代图书分类方法,指经、史、子、集四部,后世亦称为四库。B. 益州,古代州名,即今四川省一带。诸葛亮出师表一文中则指蜀汉。C. 太子,已经确定继承皇位的皇子,也称为皇太子,通常应为皇帝嫡长子。D. 大理,在文中指云南的地方政权。五代时段思平据南诏地,号大理国。【答案】D“大理”在文中不是地名,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唐在五代之前,当时还没有大理国。文中“大理”指大理寺,为中央司法机构,长官为大理寺卿,次官为大理少卿。3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大理,即大理寺,相当于现代的

44、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B流,即流放,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治的一种刑罚,同义词有徙、迁、出等。C调露,即唐高宗年号。年号一般由君主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D朕,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人人都可自称。自秦始皇开始为皇帝的专用词。【答案】B“流同义词有徙、迁、出等”错误。“出”的意思是京官外调。33.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扈跸,扈,随从;跸,指帝王出行的车驾。文中指于谦跟随皇帝征伐。B北狩,指到北方狩猎或向北进军,文中是皇帝被掳到北方的委婉说法。C壬午,文中指某一日,古人用天干和地支相配的三十个

45、单位记录日序。D弃市,指在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并将尸体弃置街头示众的一种刑罚。【答案】C“古人用天干和地支相配的三十个单位记录日序”错误,用来记录日序的单位有六十个。3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广德军为宋代行政区域,属江南东路,辖境相当今安徽广德、郎溪等县地,为杭州西北重镇。金兀术和阿刺罕进攻临安,均取道于此。B王爵是君主制下的一种爵位,一般地位仅次于整个国家的君主,高于公爵。汉朝施行封国制,没有王爵,只设普通爵位;魏晋始设王爵。C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于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的统称,属于封建的官僚阶层,也包括没有做官的读书人。D朕为古代帝

46、王自称,为了突出皇帝的尊贵。“回朕车以复路兮”一句中的“朕”即指楚王本人,除此之外,帝王还可以“称孤道寡”。【答案】D“朕为古代帝王自称回朕车以复路兮一句中的朕即指楚王本人”错误,“朕”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文中的“朕”指的不是“楚王”,而是自己。3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光禄四行:考试从官,以敦厚、质朴、逊让、节俭四项品行作为选拔任用的标准。B. 辟:指征召布衣出仕,朝廷召之称征,三公以下召之称辟,是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C. 举谣言:指朝臣向朝廷列举民间诋毁官员的流言,以此来判别官员好坏的一种制度。D. 北寺狱:东汉黄门署属下的监狱。

47、主要用来拘禁将相大臣。因官署在宫省北,故名。【答案】C“指朝臣向朝廷列举民间诋毁官员的流言”错。举谣言,指朝臣为了解民风民意而搜集民间评论官吏的歌谣等返奏朝廷。3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关中,地名,指东潼关、西散关、南武关、北萧关这“四关”之内地区,现位于陕西省中部。B.监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指皇帝外出时,通常由宰相留守宫廷,代为处理国事。C.侍郎,官名,唐以后中书省、门下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副,官位渐高。D.西突厥,古国名,立国于6世纪中期,强盛时疆域囊括整个中亚,7世纪后期为唐朝所灭。【答案】 B.“通常由宰相留守宫廷代为处

48、理国事”,通常由皇太子代为处理国事。监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通常是指皇帝外出时,由一重要人物(通常为皇太子)留守宫廷代为处理国事。也指君主因故不能亲政,由权臣或近亲摄政。3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用作对帝王的敬称。B顿首是古代跪拜礼之一,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C大理寺是古代重要的官署名,专门负责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即大理少卿,位九卿之列。D桀纣,分别是夏朝和商朝的最后一个君王,相传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后泛称暴君。【答案】 C大理寺的长官应是大理寺卿,大理少卿是大

49、理寺的次官,位于大理寺卿之下。 大理寺卿:古代官职名,亦称大理卿,是大理寺的长官,位列九卿。秦为廷尉,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更名大理 ,汉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复为廷尉。北齐改廷尉为大理卿,隋唐以后沿用。 清初为正三品,后期升为正二品 。 清代大理寺卿主要职责是复核案件,平反冤狱,参加三法司会堪重辟(极刑,死刑)大案,并参加九卿会议商讨朝廷大政。大理寺卿一般由吏部开列请旨,皇帝任命。 三司会审,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审判制度。“三司”是中国古代三个主要的中央司法机关,源于战国时期的太尉、司空、司徒三法官,后世也称三法司。汉代的三法司是廷尉、御史中丞和司隶校尉;唐代以刑部尚书、御史大夫、大理寺评

50、事为三司使;明清两代以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为三法司。3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行营,旧时指的是统帅出征时办公的营帐或房屋,也可以指专设的机构。B招讨,文中指招讨使。战时常以大臣、将帅或节度使等地方军政长官兼任。C制书,古代宰相所颁文书的名称之一,常用于颁布国家重大制度的命令。D治所,指地方各级官吏的任职所在地,包括省治、府治、州治、县治等。【答案】C古代宰相所颁文书错,应为帝王诏令文书。3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万乘,万辆兵车,古代诸侯土地方圆千里,兵车万辆,因以“万乘”称之。B大练,指粗帛。帛的本义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