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农业科学院5篇.docx(5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农业科学院5篇 第一篇: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2年硕士探讨生招生简章 中国农业科学院2022年支配招收全日制硕士探讨生650名左右含全日制专业学位探讨生,招生专业书目公布的招生人数仅供参考,各探讨所实际招生人数将根据国家下达招生规模及生源状况略有调整。欢迎宽阔考生踊跃报考! 一、报考条件 一举荐免试 我院接收全国“985或“211工程建设高校、成果优秀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到相关探讨所举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具体方法参见中国农业科学院探讨生院关于接收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举荐免试为硕士探讨生的指导看法及中国农业科学院探讨生院2022年招收举荐免试生公告。 二全国统考 1、拥护中国共产党
2、的领导,情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遵守法律; 2、考生的学历必需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具有国家承认的高校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用为硕士生当年的9月1日,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含自考生和网络教化学生,须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同时满意以下三个条件:一,修完高校本科全部必修 课程;二,在所报考专业领域的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1篇以上含文章;三,报考专业与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 自考生和网络教化考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即2009年1
3、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高校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3、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的考生通过初试后,复试时须加试两门本科专业基础课,具体科目由报考探讨所规定; 4、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类别为托付培育的考生年龄可适当放宽。 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一般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看法的体检要求。 二、报名 考生报名前要细致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报考资格审查将在复试阶段进行,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用,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自负。 1、报名实行网上提交报考信息和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网上提交报考信息的时间在2009年10月,届时请考生自行登陆“中国探讨生招生信息网报名公网: :/yz.chsi .
4、cn,教化网: :/。现场确认时间为2009年11月10日14日。具体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时间以教化部公布时间为准。 2、报考点选择中国农业科学院的考生,请在规定时间到我院现场照相、确认报考信息;选择其他外省市考点的考生,请按当地招生部门要求,到指定的报名点现场照相、确认报考信息。 3、考生网上提交报考信息时,请正确详尽填写本人通信地址,以便我院精确发放准考证和录用通知书等。凡因通信地址填写不详或填写错误导致准考证、录用通知书等材料无法寄达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自负。 4、从2022年起,我院实行按探讨所、二级学科及探讨方向报名考试,考生通过复试后与导师双向选择的招生录用方法。请考生细致阅读我院20
5、22年招生专业书目。招生导师信息查询方法: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探讨生院网站招生就业招生信息导师信息。 三、初试 1、初试时间:2022年1月中下旬具体日期以教化部统一规定时间为准。 2、招生探讨所、专业、探讨方向、考试科目等信息详见招生专业书目。考试科目中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 一、202-俄语、203-日语、204-英语 二、301-数学 一、302-数学 二、303-数学 三、314-数学农、315-化学农、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415-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由全国统一命题;其他科目由我院组织命题科目代码为8xx。 四、复试 我院探讨生复试工作由各探讨所在探讨生院的统一支配
6、下分别组织进行。 1、复试分数线:进入我院各探讨所复试的考生,初试成果必需到达国家一类地区复试分数线要求,各探讨所可根据上线生源状况制定不低于国家分数线的本所复试线。 2、复试时间:一般在4月中旬,具体时间由各探讨所规定。 3、复试内容:一般包括外国语口语和听力测试、专业笔试和综合面试,具体复试科目由各探讨所自定。重点考察学生的专业基础、综合分析实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和动手实力等。 4、复试比例及权重:实行差额复试,复试人数一般为招生人数的120%左右。各探讨所根据本所生源状况和专业特点,差额比例可 适当扩大。复试成果不及格者不予录用。考生总成果由初试成果和复试成果组成,复试成果占总成果的权
7、重一般为40%。 5、考生在复试时须提交以下材料:准考证;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及2份复印件;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应届生带学生证原件及1份复印件;高校期间成果单原件或档案中成果单复印件应届生加盖学校教务部门公章,往届生加盖人事档案单位公章;高校英语四级、六级证书原件及复印件;考生自述网上自行下载表格,包括政治表现、外语水平、业务和科研实力等。 上述材料必需真实有效,如觉察弄虚作假随即取消复试录用资格。 五、录用 经过初试、复试、体检等环节,各探讨所在综合考察考生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养及身心状况的基础上,以考生的总成果名次确定拟录用名单,考生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导师。 拟录用为定向及托付培育的硕士探讨
8、生,须在录用前签订定向和托付培育协议书;拟录用的往届考生须在考生人事档案到达后发放录用通知书。 录用考生入学报到时需携带本人录用通知书及本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等材料。 六、调剂政策 我院调剂原则:先院内、后院外。根据各探讨所和各专业的实际需求,对一志愿报考我院且成果到达国家复试分数线的考生优先在院内各探讨所之间调剂。 七、学习年限 我院硕士探讨生学制一般为3年,其中在探讨生院进行集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年,符合规定的硕士生可以申请提前毕业。 八、硕博连读 学习成果优秀、科研实力突出的硕士生可在二年级时申请硕博连读,通过我院组织的评审考核后,可在第三年干脆进入博士阶段学习。 九、关于培育机制
9、改革 为提高我院探讨生培育质量,调动探讨生学习和科研主动性,提升探讨生科技创新实力,我院自2009年起实行探讨生培育机制改革。 1、关于培育费:硕士生担当培育费的比例不超过1/3即三年培育费总和在5300元左右,剩余部分由招生探讨所和导师担当。有条件的探讨所可全部免除硕士生培育费。 2、关于资助体系:硕士生在一年级课程学习阶段助学金标准由400元/月提高到450元/月, 二、三年级回所后的助研津贴标准由不低于400元/月提高到不低于600元/月,硕士生回所后的待遇合计可达850元/月以上。 3、关于奖学金:探讨生在学期间可申请各项奖学金,如“大连三仪奖学金、“先正达奖学金、课程成果优秀奖、中期
10、考核优秀奖、优秀毕业生奖等。 十、招生询问、联系方式 1、我院招生单位代码:82101。 2、我院探讨生招生的最新信息,如招生专业书目、参考书目、报名公告、复试方案、拟录用名单等均可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探讨生院主页上查询, :/, :/。 3、招生办公室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探讨生院招生办公室,邮编:100081;询问电话:010-62162692,82106766,传真:010-82106609;邮箱:yzb。 4、有关导师状况、复试科目、复试时间、复试成果等信息请考生询问报考探讨所。 十一、其他说明 1、招生专业书目公布的各探讨所招生人数均不包含推免生。 2、报
11、考点选择中国农业科学院的考生请于规定时间到招生办公室自取准考证,外地考点考生的准考证由我院统一按考生在网上报名时填写的通信地址寄发。 3、初试成果由考生自行登录我院网站查询并打印,我院不另寄发书面成果通知书。 4、我院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不出售参考书或办理邮购业务。 5、2022年我院将接着招收“少数民族骨干人才支配硕士探讨生,招生简章将另行公布。 6、2022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探讨生招生简章及考试科目大纲将另行制定,请考生留意查阅。 其次篇: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 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 第六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 2007-9-12 12:51:33 来源:
12、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旺盛农业科学技术,促进学术民主,加强学术指导,充分发挥专家在重大决策中的作用,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 其次条 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是院长实施学术领导的最高学术评议、评审和询问机构。 第三条 学术委员会的工作职责是: 1、对国家农业科技进展规划制定、农业科技支配设计及其组织实施、农业产业进展与结构调整等提出看法和建议。 2、组织国内外大型学术沟通活动,提倡和组织全国农业科研大协作。 3、审议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技进展规划,论证重大科技项目,探讨学科建设、科研机构设置与调整等重大问题。 4、对人才培育和创新团队建设等进行评价、建议与举荐。 5、评审中国农业科学
13、院科技成果奖。 6、对涉及学术问题的重要事项进行论证和询问,评议和裁定相关的学术道德问题。 7、对探讨所学术委员会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 其次章 组 织 第四条 学术委员会设常务委员会,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学部主任、副主任,以及部分学科代表组成。常务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人,由院长兼任;副主任委员23人,由主任委员提名,常委会表决通过;秘书长、副秘书长各1名,由主任委员指定,负责常委会日常事务管理。 第五条 常务委员会的职责是: 1、主持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休会期间的日常工作。 2、对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负责并报告工作。 3、探讨审议工作支配、工作报告,组织学部开展活动,不定期编发工作简报。
14、 4、对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奖初评结果进行复审、评议和最终评定。 5、探讨和确定其它重要事项。 第六条 学术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设名誉主任委员、名誉委员等。名誉主任委员由学术委员会原主任委员担当,名誉委员由历届学术委员会部分老委员、院内资深院士等担当。 第七条 学术委员会下设作物学部、动物学部、资源环境与微生物学部、质量标准与农业工程学部、经济与信息学部等五个学部。学部是受学术委员会领导的学科询问与工作机构。委员按其所从事探讨的学科领域,只能参加一个学部。学部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学部全体委员会议。 第八条 学部推选学部主任1人、副主任23人,主持学部工作和学部全体委员会议。学部设秘书1人,由
15、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关心主任委员开展学部日常工作。 第九条 学部的职责是: 1、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展中的重大农业科学技术问题、进展规划和重大决策供应询问,对重要探讨领域、探讨支配、学科进展以及探讨机构的学术问题等进行评议和论证,提出建议和看法。 2、酝酿、筹备和组织学术活动,建议组织农业科研协作。 3、审议学部工作报告和工作支配的完成状况。 4、初评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奖。 第十条 学术委员会下设学术委员会办公室,作为特地的日常办事机构,挂靠院科技管理局。办公室设主任、副主任,并设处级干部职数1名、专职工作人员若干名,负责学术委员会的日常事务。 第三章 委 员 第十一条 学术委员会委员由
16、中国农业科学院的院、所两级有关领导、两院院士、科学家代表等院内专家,以及聘请的地方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有关高等院校及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等院外专家组成。院外专家比例原则上不超过委员总数的1/3。 第十二条 院内委员产生方法:按遴选委员、推选委员分别进行。 1、遴选委员:在职院领导、两院院士资深院士除外、探讨所含探讨生院、出版社,下同行政一把手、机关主要业务部门领导为遴选委员,由学术委员会办公室提出建议名单,提请院长审定。 2、推选委员:院属各探讨所依据委员候选人推选名额,由科技人员酝酿,提出差额选举委员候选人名单;召开科技人员大会,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委员建议名单按得票多少排序;所长办公会议或所
17、务会议探讨产生报院学术委员会的候选人建议名单排序,填报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候选人信息表另发,正式行文报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探讨审查有关材料,拟定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提请院长审定。 第十三条 院外委员产生方法:由学术委员会办公室在相关探讨所举荐、建议的基础上,提出院外委员建议名单,提请院长审定。 第十四条 委员的基本条件是: 1、酷爱党、酷爱社会主义祖国、酷爱农业科研事业,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模范遵守、执行党和国家的路途、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 2、在本学科领域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道德品质高尚,大公无私,清廉正派,为人师表,拼搏进取,乐于奉献,顾全大局。 3、对本学科的
18、进展前沿和趋势具有较强的宏观把握实力、战略思维实力和文字、语言表达实力。 4、具有高级技术职称。 5、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0周岁两院院士除外,身体健康。 第十五条 资深院士、退休人员一般不再担当委员。 第十六条 委员的权利和义务是: 1、在学术委员会内部任职中,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决议学术委员会重大事项时,有表决权和建议权。 2、免费获得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编印的工作简报和有关书刊。 3、参加学术委员会及有关学部活动,担当并完成交办的任务。 4、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及探讨所的学科建设、人才与团队建设、科学技术创新与进展等工作提出具体建议和看法。 5、维护中国农业科学院形象和声誉,在学风建设、学
19、术活动和科研工作中起楷模作用。 6、对学术委员会会议上探讨的问题及过程履行保密的义务和责任,由于泄密而造成不良后果的,担当相关责任。 第十七条 学术委员会委员每届任期五年,可以连任。原则上连任不超过三届,连任人数不超过上届委员总数的2/3。学术委员会换届时院内、外委员产生程序同“第十二条、“第十三条。 第十八条 学术委员会委员在任期内调离工作岗位或因出国等缘由离开岗位一年以上者,即自行解聘委员资格,由学部主任提议并提出增补人选,报学术委员会审批并颁发聘书。 第四章 议事规程 第十九条 学术委员会一般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由主任委员主持,或由主任委员托付的副主任委员主持召开;全体会议休会期间,由
20、常务委员会代行其职责,由主任委员根据需要召开常务委员会会议;学部会议由各学部根据需要不定期组织召开。学术委员会召开的各类表决性会议,应出席委员达2/3以上时方能实行。 其次十条 学术委员会会议在决议重要事项时,均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进行决议。需要学术委员会表决的议案,应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作出确定,须到达投票人数的2/3通过方为有效。学术评议事宜可根据状况接受记名或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在学术上,依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留意听取和保存少数委员的看法。 其次十一条 工作纪律 1、因特殊缘由不能出席学术委员会有关会议时,事先向学术委员会办公室请假。 2、提交学术委员会探讨的议案,主任委员可指定一
21、名或几名委员提出初审看法后再交全体会议审议。 3、学术委员会作出确实定,在异议期内如有人提出复议,先由秘书处征得半数以上委员的同意,可召集全体委员进行复议。经复议通过确实定不得再行复议。 4、在探讨、评定、审议与委员或其直系亲属有关的事项时,实行委员迴避制度。 5、院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可以列席学术委员会会议并参与探讨,但不参加表决。 第五章 探讨所学术委员会 其次十二条 探讨所学术委员会是由所内外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专家代表组成的、所长实施学术管理的学术审议、评议和询问机构。 其次十三条 探讨所学术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若干名。主任可由探讨所行政一把手兼任,也可由探讨所学术委员会选举产生,副主
22、任由主任提名并经探讨所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选举产生。 其次十四条 探讨所学术委员会组成人员规模:在职科技人员总数200人以上的探讨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数原则上不超过29人,100200人之间的原则上不超过19人,低于100人的原则上不超过13人。 其次十五条 探讨所学术委员会换届程序和委员产生程序:探讨所行政一把手、两院院士、科研处处长兼学术委员会秘书为当然委员;所外委员由探讨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提名,民主选举产生,一般不能少于1名;其他委员,以探讨室为单位民主酝酿,提出差额选举候选人名单;在科技人员大会民主推选的基础上,所务会议形成报院审批的学术委员会组成人员建议名单。换届时应保存不少于1/3的上一届
23、委员会委员进入到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并留意学科、专业、年龄等的平衡。 其次十六条 委员在任期间退休或离开工作岗位一年以上,即自行解聘其委员资格;对不能履行职责的委员,由探讨所学术委员会提出解聘、调整和增补委员建议方案,报院学术委员会批复。 其次十七条 探讨所学术委员会在业务上接受院学术委员会的归口管理和指导。 其次十八条 探讨所学术委员会可根据本章程制定探讨所学术委员会章程及管理细则,报院学术委员会备案。 第六章 附 则 其次十九条 修改本章程须由院长提议,修改方案经学术委员会审议表决和院长办公会审定后方可发布实施。 第三十条 本章程由院学术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说明。 文章来源摘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官网
24、 :/ xiexiebang gmail 第三篇:中国农业科学院探讨生院招生简章 中国农业科学院探讨生院 2022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探讨生统一入学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341 考试科目:农业学问综合三 一、考查目标 农业学问综合三侧重于农业工程综合学问的考查。考试内容涵盖食品加工与平安领域的主干课程,包括食品卫生学、食品平安管理与法规、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等学科。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驾驭本领域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推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报考食品加工与平安领域的考生。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总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总分为150
25、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食品卫生学、食品平安管理与法规、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等科目内容各占50分。 四、考试大纲 一食品卫生学 1. 食品的生物污染 1.1 食品的细菌污染 食品细菌污染的途径 食品细菌污染的种类 食品细菌污染的危害 食品细菌污染的检验和标准 食品细菌污染的预防 1.2 食品的真菌污染 食品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特点 食品的黄曲霉毒素污染: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状况和危害、黄曲霉毒素的性质及限制措施 食品的其他真菌毒素污染:赭曲霉素、杂色曲霉毒素、伏马菌素、T2毒素、单端孢霉烯族类化合物、展青霉素、桔青霉素易污染的食品和限制措施 1.3 食
26、品的腐败变质 食品腐败变质的概念、发生的条件、影响因素、卫生学意义及限制措施 1.4 食品的病毒污染 食品中甲肝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口蹄疫病毒、疯牛病病毒污染的途径与限制措施 1.5 食品的寄生虫污染 寄生虫的概念、危害方式以及绦虫含幼虫、蛔虫的感染途径、危害、预防措施 2. 食品的化学污染 2.1 食品农药残留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影响因素和预防限制措施 2.2 食品的重金属污染 生物放大的概念和意义、食品中铅、砷、汞、镉污染的途径、危害及预防限制措施 2.3 食品的多环芳烃污染 多环芳烃的污染来源、危害及预防措施 2.4 食品中N-亚硝基化合物的污染 食品中N-亚硝基化合物的来源、危害
27、及预防限制措施 2.5 食品中二噁英的污染 食品中二噁英的来源、危害及预防措施 2.6 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的运用原则、存在的问题及限制 2.7 食品包装材料的污染 食品包装材料的污染、影响因素、预防限制措施 3. 食品平安性评价 3.1 基本概念 毒性、剂量、剂量-反应关系、半数致死量、阈剂量、最大无作用剂量、ADI等食品平安性评价的基本概念 3.2 食品平安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及推断标准 4. 食物中毒 4.1 食物中毒的概念、流行病学特点、类型 4.2 细菌性食物中毒 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变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的缘由食品、发生季节、预防措施 4.
28、3 真菌性食物中毒 真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毒蕈、霉变甘蔗、霉变甘薯、赤霉病麦等真菌毒素中毒发生的季节、缘由和预防措施 4.4 自然植物食物中毒 四季豆、发芽马铃薯、毒蕈、鲜黄花菜、豆浆中毒的中毒物质、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4.5 自然动物食物中毒 河豚鱼、有毒贝类、热带鱼、鱼胆、动物甲状腺中毒的中毒物质、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二食品平安管理与法规 1. 绪论 1.1 食品质量和食品平安概念 1.2 食源性疾病、污染物和食品平安危害分类 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物;食品平安危害:生物危害、化学危害和物理危害。 1.3 食品平安质量限制体系的探讨对象、内容和手段 1.4 食品供应链概念 2. 建立实施HACC
29、P体系的意义 2.1 HACCP体系概念及其来历 2.2 建立实施HACCP体系的缘由 2.3 建立实施HACCP体系的组织 2.4 ISO22000:2005食品平安管理体系 3. HACCP体系原理 3.1 HACCP体系的七项基本原理 3.2 HACCP体系所涉及的术语和定义 HACCP探讨;HACCP支配;HACCP体系;HACCP工作小组;直线型、模块型和通用型HACCP方案;HACCP加工流程图;显著危害和非显著危害;CCP推断树;关键限制点的关键限值与操作限值;纠偏。 3.3 建立HACCP体系的步骤 4. 建立HACCP体系的条件与前提方案 4.1 一般管理规范 4.2 ISO
30、 9000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中质量限制点和食品平安关键限制点的区分 4.3 HACCP体系的前提方案GMP GMP的主要内容和强调的环节 4.4 HACCP体系的前提方案SSOP 4.5 HACCP体系与GMP和SSOP的关系 4.6 食品配方与食品平安 酸度、防腐剂、水分活度、配料等与食品平安 4.7 食品加工技术环节与食品平安 热加工、发酵、辐照等加工技术环节与食品平安 4.8 对食品平安危害的限制措施 5. HACCP原理应用实例 5.1 畜禽屠宰行业可能发生的食品平安危害与限制 5.2 净菜加工可能发生的食品平安危害与限制 5.3 肉类罐头加工可能发生的食品平安危害与限制 5.
31、4 果蔬汁可能发生的食品平安危害与限制 5.5 糕点加工可能发生的食品平安危害与限制管理 三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 1. 食品分析的概念、性质、任务和作用 1.1 食品分析的概念及性质 食品分析是探讨和评定食品品质及其转变、开发食品分析方法的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学科。 1.2 食品分析的任务与作用 是对食品工业生产中的原料、辅料、成品、半成品、副产品等进行检测,以到达限制和管理生产、保障食品质量平安和开发新资源与新产品的目的。 1.3 食品分析的内容 主要包括1食品养分成分分析;2食品添加剂分析;3食品中有害物质分析4食品的感官检验等。 2. 样品采集及预处理方法 2.1 样品的采集 样品采集是指
32、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样品作为分析材料的过程。 2.2 样品的制备 是对上述采集的样品进一步粉碎、混匀、缩分,目的是保证样品完全均匀,取任何部分都具有代表性。 2.3 样品的保存 样品如不能马上分析应妥当保存,其目的是防止样品发生受潮、挥发、风干、变质等现象。 2.4 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样品预处理就是在样品正式分析测定前将被测组份提取出来或将干扰成分去除的过程。一般分为1溶剂提取法;2有机物破坏法;3蒸馏法;4皂化法;5层析法等。 3 食品分析检验的一般方法 食品分析所接受的分析方法主要有 3.1 感官检验法 通过人的感觉器官眼、鼻、口、皮肤所具有的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对食
33、品的色、香、味、形等质量特征和卫生状况作出判定和客观评价的方法。 3.2 物理检验法 通过对被测食品的某些物理性质如温度、密度、折射率、旋光度、非典等的测定,可间接求出食品中某种成分的含量,进而推断被检食品的纯度和品质。 3.3 化学分析法 是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重量分析和容量分析法两大类。 3.3.1 重量分析 是将被测成分与样品中的其他成分分别,然后称定该成分的质量,计算出被测物质的含量。 3.3.2 容量分析 也称滴定分析,它是将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由滴定管加到被检溶液中,直到所用试剂与被测物质的物质量相等为止。可借助指示剂的变色来视察终点。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消耗体
34、积,计算出被测物质的含量。 3.3.3 化学分析中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标准溶液是化学分析中用来干脆定量测定待测组分含量的溶液,正确配制标准溶液对提高容量分析的精确度有重大意义。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一般有干脆法和间接法两种。 溶液的浓度通常是指在确定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常用的方法有:物质的量浓度摩尔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百分浓度、溶质的体积分数、比例浓度等。 3.4 仪器分析法 借助特殊的仪器,通过测量试样溶液的光学性质或电化学性质,从而求出被测组分的含量。常用的方法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汲取光谱法、荧光分析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3.5 酶分析法 是利用酶的反
35、应进行物质定性、定量的方法。要求驾驭酶法分析的特点。 4. 食品中一般成分的检验 不同食品其成分与含量也各不相同。要求了解以下各种成分测定的主要方法,驾驭操作原理与简洁过程。 4.1 水分的测定 水分测定常分为干脆法和间接法两大类。干脆法是利用水分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来测定水分的方法,如枯燥法、蒸馏法和卡尔.费舍尔法;间接法是利用食品的相对密度、折射率、电导、介电常数等物理性质测定水分的方法。本大纲仅要求驾驭枯燥法原理。 4.2 灰分的测定 食品经灼烧后的残留物就叫灰分。灰分是食品中无机成分总量的标记。灰分测定包括总灰分、水溶性灰分、水不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等。要求驾驭总灰分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36、。 4.3 总酸度的测定 通过中和滴定,用标准碱液测定浅色食品中总酸度的含量。 4.4 粗脂肪的测定 常用的方法为索氏提取法,适用于脂类含量较高、含结合态脂肪较少、能烘干磨细、不易吸潮结块的样品测定。 4.5 碳水化合物的测定 4.5.1 还原糖的测定 糖类的测定是以还原糖的测定为基础的。驾驭干脆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原理和方法。 4.5.2 淀粉的测定 常用的淀粉测定方法有酸水解法和酶水解法。本大纲要求驾驭酶水解法测定淀粉的原理和方法。 4.6 蛋白质的测定 蛋白质的测定主要有紫外法、比色法、凯氏定氮法、仪器法等多种方法,凯氏定氮法是测定食品中粗蛋白的常用方法。 4.7 维生素的测定 食品中维生
37、素种类繁多,测定方法也各不相同。 4.7.1 脂溶性维生素的测定 主要通过皂化和有机溶剂提取后,用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或液相色谱法测定。要求驾驭比色法测定维生素A的原理。 4.7.2 水溶性维生素的测定 用荧光法、比色法、滴定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4.8 矿物元素的测定 食品中的矿物元素通过干灰化或湿灰化的方法,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后用比色法、滴定法或原子汲取法进行测定。 5. 分析结果的表示与数据处理 5.1 有效数字 就是牢靠数字与可疑数字之和。有效数字的修约按“四舍六入五留双的原则。在有效数字的计算中,应遵循四则运算的规则。 5.2 误差、精确度与精密度 分析结果的精确度是指分析结
38、果与真值的接近程度。精确度的凹凸用误差来衡量。精密度就是几次平行测定结果互相接近的程度。精密度的凹凸用偏差来衡量。食品分析中误差常用确定误差、相对误差表示,而偏差常用确定偏差及相对偏差表示。 6. 各种食物成分结果的表述 检测结果的表示应接受法定计量单位并尽量与食品卫生标准一样。固体样品与液体样品的结果均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第四篇: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 为深化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进展战略,全面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依据中心1号、6号文件的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促进农业进展的机制,尽快提升国家级科研机构在创新体系中的骨干作用
39、和引领实力,立足中国农科院职能定位和优势特色,坚持以“服务产业重大科技需求、跃居世界农业科技高端为使命,以“建设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为目标,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开放合作,突出体制机制创新,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加强人才团队建设,改善科研条件,全面提升创新实力。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中国农科院成立于1957年,是中心级综合性公益类农业科研机构,在长期的科技创新实践中,以科研任务带动学科建设,逐步形成了服务于产业需求的重点探讨方向和独具特色的学科体系,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为农业农村经济进展做出了重要奉献。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科研方向不稳、基础探讨薄弱、领军人才短缺等问题日益凸显,需要
40、着力解决。 总体思路:围绕“两大使命、“一个目标,以提高科技创新实力为统领,以学科体系建设为主线,以突破重大科技命题为导向,突出体制机制创新,调整优化人才团队,着力提升基地平台实力,稳固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加快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汲取再创新,促进农业科研大联合、大协作,更加凸显中国农科院改革排头兵、创新国家队、决策智囊团的地位与作用。 基本原则: 坚持学科规律,服务产业需求。瞄准学科前沿,进展学科理论体系、制度体系和支撑体系,推动全院三级学科体系建设,支撑关键技术持续研发,支撑重大集成技术持续攻关,提升科技持续服务产业的实力。 坚持机制创新,优化资源利用。建立开放竞争流淌的用人机制,服务
41、需求和协同创新为导向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转化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整合优化增量与存量科技资源,合理连接创新工程与现有科技支配、专项、基金等任务。 坚持协同创新,拓绽开放合作。广泛凝合力气,推动跨学科领域协作,深化开展农科教、产学研合作,深度挖掘国际科技资源,多渠道拓展国际合作空间,提升国际化水平。 坚持整体设计,稳步推动实施。摸清家底、科学规划、充分论证,统筹部署。广泛动员,统一相识,主动协调相关主体间的利益关系,试点先行,分期分批组织实施。 二、主要任务 系统考虑产业需求、国际前沿和探讨基础,顶层设计全院“学科集群-学科领域-探讨方向三级学科体系,形成了8高校科集群、136个学科领域
42、及292个重点探讨方向,确立了需要培强的55个具有相对优势的学科领域、培优的57个传统特色学科领域、 2 培植的24个新兴学科领域。围绕学科体系,重点提升创新实力,主要开展以下四项工作: 持续开展科技攻关 依据学科进展方向和重大科技创新需求,坚持基础探讨选项与重大技术攻关相连接,坚持创新工程与现有科技支配任务相耦合,科学选择科研任务。其中,60%用于支持基础性工作和基础探讨,40%用于支持重大技术创新。 基于292个重点探讨方向,明确各重点探讨方向内若干重点任务,长期稳定开展探讨活动。跨学科方向凝炼战略性、长周期、大协作的重大科技命题,开展联合攻关,寻求重大突破和提升。 调整优化人才团队 科学设置科研、技术支撑和管理三类岗位序列。根据学科体系重点探讨方向,一个重点探讨方向组建一个科研团队,每个科研团队由首席科学家、骨干专家和探讨助理组成。根据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岗位聘用管理方法,面对国内外公开聘请。 建设完善科研条件 综合性与专业性基地并举,院地共建共享、农科教产学研结合,在农业主产区和典型农业生产生态区域,重点建设北京通州、河南新乡、海南三亚等综合性试验基地,大力提升专业性基地科研服务保障实力,形成完善的试验基地网络。加强重大科技设施、科技平台和仪器设备建设,形成健全、开放、共享的服务管理模式。 3 拓展国际合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