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第一集影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敦煌》第一集影评.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敦煌第一集影评 第一篇:敦煌第一集影评 陶炳辉聚焦敦煌,倾听百年前的无声倾诉 敦煌文化的魅力 莫高窟以数量浩繁,技艺卓越的壁画艺术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千余年间的社会历史图景。敦煌之探险者来了清静、如涓涓细流讲了一些故事,带给人的不再是因文物流失而产生的缺憾,更多的是感动。以故事化、人物化、微小环节化来表现,画面精致、意味悠长。以真实的史料完备呈现了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感叹的的同时,也不禁引起共鸣,或许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产,更需要的是我们去悉心呵护。 以纵向的时间依次,通过描述人物的命运故事,对敦煌的历史和生活进行生动的展示。本片涉及到的主要人物主要是,中国王道士、英国人
2、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美国人华尔纳以及俄国和日本先后来到敦煌获得经卷文物的人,还有最终出现的常书鸿;充分表现了他们在当时的历史情景当中的情感和思想的痕迹,以及他们的传奇阅历。其中最重要是人物是王道士和斯坦因。敦煌莫高窟内的藏书是有王道士这个不起眼的中国农夫觉察的,也是他把大批的经卷、书画卖给斯坦因;最终死后,被冠以文化卖国贼的名声,也有评价说他是觉察者;他一生的命运就如那些流失了经卷,一次次被遗弃又重新捡起。 本片运用多种方式还原历史情景,试图引领观众重新走进大漠,走进敦煌。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本片运用了情景再现的手法还原了探险者们来到敦煌的情景。斯坦因的驼队,大木头箱子,横穿沙漠、不远万里。
3、影片中多次出现斯坦因在户外的篝火旁思索和书写的场景,以及站在荒漠中向远处远眺的场景,诸如此类的无不呈现着,敦煌文化对于外来者的吸引力,和它的恒久价值所在。 除却情景再现,片中还运用了大量照片和影像资料来还原历史。比方当斯坦因来到莫高窟后,给王道士拍的照片,还有藏经洞门前对方的经卷状况;以及在其来时路途中拍摄的祈祷照片等等,都真实的还原了当时的情景,以独特的方式呈现了斯坦因的行程以及与王道士达成协议并取走经卷、书画的过程。此外,法国人伯希和给佛像编号的情景,还有展示30年头中国社会背景环境的影像资料,都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历史事实的还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带我们重温了敦煌那段令人可惜又赞美的时间
4、。 时空交织,传递出一丝欣慰。影片接受了古今对比、现实时空与历史时空交替出现的手法,在这种被冷落和被推崇的对比中,即使历史是怎样,但它已经过去,如今的我们正在用心体悟着和呵护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宝。比方,片中在讲到斯坦因与王道士进行交换谈判的过程中,就插进了如今的沙洲县的夜市场景,以及游人蜂拥进入石窟的情景;或许如今的人们并不知道那段已经被遗忘了的历史,和流失在外的许多经卷、书画;但敦煌的魅力丝毫也没有变更,一如既往的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的目光。 拍摄手法奇异,微小环节之中流露真情实感。该片构图力求精致,特别是运用了相当数量的摇镜头来展示整个敦煌洞窟的宏伟场面;仰拍壁画与佛像,显示出古人的
5、才智与辛苦。特写佛像头部、脸部,那种转变着的线条尽收眼底。以动衬静,在书画作品原来以静物状态出现时,却用以移动拍摄或者推拉镜头,使得安静的文化即刻活了起来,给予它们以新的生命力。 此外本片由几处微小环节值得欣赏,其中主要的两个是埋在沙土中倒了的佛像和沙土中时隐时现的怀表。这两处微小环节都极具象征意中义;怀表是时间的象征,在历史的进程中,表被一次次掩埋,又一次次被风吹去沙土,这是一种时间的消逝,时间在消逝,但我们的情怀不变,对于敦煌,对于那些被取走的经卷,我们是否还有些许的还念与不舍。另外一个就是倒在荒芜沙土中的佛像,我们可以想象,当时在外国人运走文物时的情景,她的眼镜紧紧的盯着沙漠,或许她并不
6、愿离开,或许她对这片土地情有独钟。 敦煌之探险者来了,在真实的基础上运用娴熟的艺术手法,将文物流失和敦煌独有的吸引力进行了完备的阐释;不管在世界各地,不管在天际海角,那些已经被带走的或零散的经卷、书画、壁画.都有一个共同的家敦煌。 其次篇:敦煌影评 大型纪录片敦煌影评 这几年电视里经常会冒出一些大制作的东西,所谓大,自然是投入大,但未必水平高,有些实在是生造出些大场面的热闹,胡扯地糟蹋钱;还有一些投入大也确实有诚意,因制作者水平问题,出来的东西大而空洞、华而不实,用力过猛却难打动人,再加上如今是个炒作的社会,万事不离一个炒字,“震撼、终极之类的宣扬词遮天蔽日假如件件如是,人只怕早都被震到地球外
7、面去了!所以看电视的期望值真不敢太高了,不过记录片敦煌的诚意、水平和境界还确实打动了我。 据说为了这部片子,5年里摄制组先后9次深化敦煌,行程数十万公里,拍摄素材近400盘磁带,制作者为了充分了解敦煌的底蕴,多次与敦煌探讨院院长樊锦诗及多位敦煌学者、探讨人员进行文稿探讨,再将这些缓缓反应出来,接受了一集演一个主要人物的表现手法,拍摄水平也不错,高清摄像,很多画面极美!关键的一点境界如何呢?以前看敦煌的片子和文章,里面常常会为流失的、损毁的文物痛心疾首,人一激烈就难免不客观,纪录片的一大忌讳就是不客观,不过敦煌制作者的历史观是以前很少看到的,这部纪录片很清静、如涓涓细流缓缓地去讲一些故事,带给人
8、的不再是恨,而是感动。 片子的定位很恰当,没有想把自己宣扬成大制作的东西,而且很少有特别正式的记录片会用许巍的歌声来做主题曲,虽然悠远的天空是个老歌,但放在这个片子的片头很合适,悠远、空灵、虔诚的歌声正是这部片子想向人传达的感觉。片头中制作者的 名字在显现片刻后即化作了沙被风吹走了,一下子让我心里涌上了淡淡的哀痛,敦煌以及我们和全部的一切最终都会化作沙被风吹走好像这是首次对那些原来称为掠夺者的人接受了西方一样认可的称呼“探险者探险者本身是个中性词,“探险者们的所作所为曾经成了中国文化人心里沉沉而尖锐的痛,但是说实话,看了整部片子之后,我不再象以前一样为那些文物被掠夺而愤怒了。敦煌阅历了辉煌、安
9、静后在中国国力最弱的时候被觉察就是最大的哀痛,也就注定了后面凄惨的命运。当年道士王圆箓觉察敦煌藏经洞后也曾经上书慈禧请求爱惜,一些经卷被运到北京,部分就被当官的私吞了,私吞到也罢了,怕事情败露,将那么多年大漠环境中很不简洁保存下来的唐时经卷一撕两半,取好的自己留下,剩下的再交上去!英国的斯坦因也好、法国的伯希和也好,包括美国臭名昭著的华尔纳,或骗或买或偷或抢,但是他们知道那些东西的价值,没有糟蹋华尔纳破坏了壁画,或交或卖都给了各自国家的博物馆,而中国剩下的呢?被撕得不忍目睹,所以想想那些珍宝只要还在,还被好好爱惜着,就比被自己的败家子毁了还是强太多!再说点题外话,在我看来,美不因政治、国家而存
10、在而产生,美是属于全人类的,我很憎恶一种行为:把艺术品毁掉以抬升剩余艺术品的价钱! 敦煌的建立持续了千年,一千年间,多数的画师、工匠、雕塑者用毕生心血浇灌出了这一旷世之作,那么多人!能想象吗?那么多人的精神、心血倾注进去形成的东西气场该多强大? 那些人的作品很多都可以超过如今所谓的大师,现今的“大师们为了名与利都太浮躁了,没人会象当年的画师毕生 在敦煌临摹,只为在间或一个机会里能在一个哪怕很小的洞窟里留下哪怕一面壁画。在敦煌,我们看到很多类似吴道子画风的作品,吴带当风,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曹衣出水敦煌的美是直指人心的,当一个人去塑造自己所爱的,所追求的,所向往的东西和只是为了名与利做出来的东西
11、就不行能一样!那些制作者们与其说在画画在塑造泥胎不如说是在创建志向的世界!莫高窟确定是有灵魂的,它的灵魂是全部这些创建者以及后来爱惜者灵魂的汇合,所以它能够那么动人,这种动人确定可以超越宗教和国界,始终被称为强盗的华尔纳在日记中写到“我不是佛教徒,但是这里塑的满天神佛是那么美,美得让我忍不住跪下去该片中还是有为尊者讳的地方,只提了张大千对敦煌的爱惜而没有提他对敦煌的破坏!华尔纳破坏的壁画又怎么能和张大千相比?国人接受的教化总是非此则彼的,其实人是最困难的动物,绝不该是单一方向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承认呢?这片子中已经用和原来完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和体谅王圆箓了,那为什么不能再客观点介绍张大千呢?
12、辩证法存在那么多年了,还非要在宣扬上走极端,被表扬的人就不能做坏事?被批判的人就不能做好事?何必呢?有一点让我略感惊异的是,爱惜敦煌的人大多是长寿的,72岁的樊锦诗简直就算壮年,90多岁的学者还有那么多健在,由此我看到了,原来艰苦的物质环境并不会让我们的寿命损失多少,心灵的纯净可以这么有力气!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一个一个学者用他们几乎毕生的精力倾注进去爱惜敦煌,这些皓首穷经、常年修炼的中国学者真值得人去深深致敬!片子最终一集里的一个镜头很美也很 有寓意:雨过天晴了,在爱惜者的墓地和莫高窟干脆横跨了一道彩虹,中间是他们种起来的爱惜林和奔流不息的大泉河,不需要说什么,这座上天给的桥始终联系着那些
13、爱惜者灵魂和莫高窟的灵魂。 第三篇:第一次 影评 第一次观后感 “假如你是假的,思想灵魂住在别的身体,我还爱不爱你,这是王菲的一首很有意思的歌,我想用它来概括的说这电影给我的整体感觉,你是假的宫宁,我还爱不爱你,你的思想灵魂住在吕夏的身体里,我还爱不爱你?嗯,答案确定是确定句,我爱你,就如电影结尾的台词“我爱你,吕夏或宫宁,whatever。 你学生时代有暗恋的对象吗?你对他的暗恋程度有多深?学生时代我们带着崇拜或欣赏的看法剧烈的被某位异性吸引,他的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撩动我们青春期时的心弦,他的一点点消息都可以被我们无限放大到狂喜或哀痛或生气,是的,这波澜起伏的心情确定会对我们的人生产生或大
14、或小的影响。女主从学生时代深深的宠爱着他的同班同学宫宁,即使在得知他死亡的消息后的若干年后始终偏执的对着恒久没有回应的录音机跟宫宁讲解并描述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嗯,或许宫宁已成了她的寄予,她生活的一个习惯,她改不了就与其始终以假当真的录了好多年。假作真是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真真假假在她眼里,真的不重要,因为若干年后以交易形式出如今她生活里的吕夏即使不是宫宁,也给了她一段绚丽的光年,她也会爱他。一念执着,这个在我的感受里有着悲凉的大气的成语,用来形容他们之间的爱情真的很适合。她固执的爱着宫宁,固执的想跳舞,即使自己的身体不允许,他固执的以原地踏步来躲避生活,他固执的爱上了她并不管不顾的实现她
15、跳舞的幻想。是啊,他们都是一念执着的人,所以他们才能默契的演好这场势均力敌的爱情戏,你在实现这 场交易,我在看着你演好这场戏,我们都不是戏子,我们投入了真感情,你给了我爱情,给了我奔跑的刺激,实现了我跳舞的幻想,我打开了你多年来让你痛彻心扉的心结,我给了你一份热枕和盼望。 魏枝芝 第四篇:故宫-第一集影评 陶炳辉晚霞映红的紫禁城 评故宫之肇建紫禁城 纪录片故宫全面、客观,又细腻、生动的向我们呈现了它的历史,那恢弘的建筑,不为人知的奇妙往事,以及那珍贵的文化精髓,都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本片为清晰,客观的将这宏大的奇迹呈现给观众,在制作上独具特色。超群的特效,完备的声画处理,精彩的镜头
16、语言,最大程度的展示了泱泱大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肇建紫禁城以时间为线索,故事化的向我们讲解并描述故宫的修葺过程。在介绍故宫藏玉时以玉器及宫廷建筑为主体。且更加留意的是对于历史事务的重现,通过对玉器相应时代的相关故事的讲解并描述,向观众传达玉器制作缘由及其价值的信息带有深厚的故事性和揭秘色调。其中贯穿本片始终的一个任务就是朱棣,影片由朱棣上位起先讲起,为了表达他作为国君治理天下的理念,确定修建紫禁城,期间遭到了大臣们的质疑和反对。但在万人的质疑声中,紫禁城还是如期起先建立,前后历经了30多个春秋冬夏,一年从人物的角度入题,期间提到了木匠、石匠、绘画者等。这种纪录片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事务化的
17、讲解并描述方式,使得原来枯燥的历史事实变得生动活泼,就像昨天刚刚阅历过的。 影片接受多种方法进行还原历史。主要是情景再现和绝技制作。其中情景再现所占的篇幅比较大,由于历史的不行复制性,这种情景再现的方法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在影片中所涉及到的历史事务,诸如:朱棣征战蒙古、众大臣进谏皇帝、伐木、采石、联合上书等都接受了真人情景再现的手法,不但如此,在这些场景中,影片还增加了光线的可视度,在人物身上运用较柔软的光线,又给那段历史披上了一层奇妙的面纱,同时也增加了影片讲解并描述的悬念。此外3D绝技的运用也是本片的一大亮点,在展示紫禁城乃至整个建筑群时,接受电脑3D 技术,增加了我们对整个建筑的构建直观的
18、了解,当历史还原到建文帝朱允文于燕王朱棣二人的“靖难之役时,逼真的特效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的生产生活水平,空旷的天地下一阵寂寥的箫声奏起,空间感马上出如今人们脑中,更展示着宏伟浩大的气概,以及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创建力。 时空交织,古今对比。影片的讲解并描述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古今故宫面貌的对比,这种对比让我看到了如今故宫的绚丽多彩,更多的是让我们对她更加敬畏,感慨千百年前修葺紫禁城的规模与艰辛程度;影片在讲到太和殿的内景,那些巨大的楠木柱子时,影像又转到了2004年6月,故宫大修进行的一次运木工程。通过现代的运输工具把巨木运到故宫,是一项庞杂而困难的工作。由此的对比,不禁让我们为之惊羡。此外,片中出
19、现了大批文物的画面,而这些文物也是在如今时空中拍摄,在时空的交织中,也增加了紫禁城的历史沧桑感和文化气氛。 拍摄以动衬静,拉伸彰显恢弘气概。紧闭的宫门缓缓打开,镜头慢慢向后拉,由细小的人物始终到俯拍故宫的全景,瞬时造就了一种大气磅礴的基调。大量的推拉镜头、降格拍摄等塑造了独特的视觉效果。展示玉器时多接受镜头慢慢拉近的手法,给人以视觉的刺激效应;或接受由平拍慢慢转入俯拍的手法,呈现玉器年头久远的奇妙感。在这之间穿插宫廷建筑及宫殿上空云层的移动,宫墙上光影的改变以及从暗到明的光线转变合,表现故宫岁月变迁和时空的交换,奇异的运用了构图及色调的协作。 此外片中还擅长制造悬念,伴随那个极具历史厚重感的声
20、音,我们会思索,那大量的木材是如何运输到目的地的?那些沉重的石料又是怎样运输的? 河流中飘满巨大的木材,众多的采石矿工,我们可以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付出的艰辛。不同角度对各种工匠的特写,突出了故宫建立工程的浩大与难度。正是因为这多数的人的自我奉献、牺牲精神,才有了我国建筑,文明史上的奇迹。 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感受到了这根深蒂固的封建皇权与沉重的历史,天际的太阳缓缓而落,映红了天空与云霞。故宫是一种历史的记载,是一种文明的持续,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当镜头又一次拉出、俯拍故宫全景,我们看到这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世界共同的文化遗产。 我们知道,历史的车轮虽已渐行渐远,但文明却犹如一张永不退色
21、的水彩画,为世人所牢记。 第五篇:大漠敦煌 大漠敦煌 我多想带上装满梦的行囊 牵一只骆驼去那风沙充满的远方 我多想沿着遥远又遥远的古道 找寻我梦中的大漠敦煌 我想寻一把祖先遗留在那里的石斧 看它是否还能劈出四千多年的火光追逐丝绸之路落下的夕阳 跋涉在曾经鼓角争鸣的河西走廊 我想找到三苗人留下的陶器 让它盛满历史的冷热和苍茫 我想听到羌笛穿透千古的余音 在荒原的夜空里哀怨悠扬 借着大漠的冷月寒光 我多想找回乌孙人失散的牛羊 在漫漫狂野中赶路 我多想举起月氏人的宝刀将夜空划亮 我望见浩瀚的沙海如血的残阳 远处传来铁蹄铮铮烈马奔腾的轰响 一支剽悍的胡骑消逝在流沙的终点 远离了草原和毡房 我望见张骞出
22、访西域归来的马队 马踏飞燕的嘶鸣声扬四方 我望见汉武的狼烟扬起旌旗遮日的豪壮 飘逝在风萧萧路漫漫的边关 那鸣沙山千年不绝的鸣响 每一声吟唱 都是英雄泯血长笑的悲壮 那月牙泉甘冽澄澈的水塘 每一个眼神 都曾凝视过扬鞭的牧人拓荒的农夫玉门关的残垣断壁 望断多少远行的商队往来的使者 阳关三叠的千古绝唱 又有多少故人更尽一杯酒从今不见回家乡 我站在汉长城古烽燧遗址上 似乎还能听到 一腔长风万里的咆哮 我站在魏晋隋唐的古墓旁 似乎还能看到 边塞诗人雪山长云孤城遥望的豪情和惆怅 几度春秋风与火 东来西往的驼队穿过大漠莽莽 曾经几载云和月 边城要塞通向了海纳百川的大唐 我的大漠我的敦煌啊 你已不是金戈铁马厮
23、杀遍野的战场 你丝绸铺路 你名声远扬 追踪远古消逝的绿洲 注视大漠不朽的胡杨 我寻着崖壁上的佛光 望见风卷僧衣的乐僔和尚 在石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 在穷荒中点燃了第一柱香火 一代代虔诚的僧侣随他而来 创建出佛洞悬空的圣堂 天空移动的云彩 遮不住三危山的金黄 莫高窟这座千佛奇异的宝藏 在沙漠中沉睡了一千年岁月的寒暑 剥蚀了多少绚丽的画卷珍贵的佛像 屈辱的年头 劫持了多少无价之宝流落他乡 尽管大漠景象如此苍凉 尽管丝绸之路如此漫长奇妙的敦煌啊 你玄妙奇异的经书壁画令人心驰神往 你著名遐迩的丝路花雨让人沉醉难忘美丽的敦煌啊 流光溢彩的故事有你大漠落日的悲怆 绚丽辉煌的历史有你光芒夺目的一章 我多想借反弹琵琶的神韵止住千年黄沙 我多想用飞天飘逸的幻想擦去百年彷徨 我多想牵来一股溪流为你栽上一排胡杨 我多想乘春风度玉门让梦露宿在你的身旁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7页 共17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