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我多想去看看教案我多想去看看教案板书设计(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我多想去看看教案我多想去看看教案板书设计(5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小学我多想去看看教案我多想去看看教案板书设计(5篇)小学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板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熟悉 13 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 4 个生字。 2指导学生熟悉“心字底、方字旁”2 个偏旁。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4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喜爱北京、喜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喜爱北京,喜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熟悉偏旁“心”、“方”;会区分形声字并能把生字书写正确、端正。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提醒课题 师:同学们请看!课件播放“抗战成功7
2、0周年阅兵”视频。激发孩子兴趣。 师:这就是今年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前进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斗成功70周年的阅兵仪式,那看到这样的场景,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谁能用一句完整话来表达? 生:升旗仪式太壮丽了,部队叔叔都走得太整齐了,我们国家的武器真是太先进了。 师:是呀,教师还记得你们当天看完阅兵式后是这样的。这样的。还有这样的(出示图片)太让我感动了。在家里你们就这 么感动了,更何况是在现场呢?教师真想带着你们也去北京看一看,你想吗?你想吗?你想吗? 生:想。想。想。 师:这么多同学都想!有一位山区的小朋友和我们一样,也特别想去北京看看。 师: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课文:我多想去看看。(提醒课
3、题)请齐读课题:我多想去看看,(这里正音“看看”要读轻声) 师:同学们看这个“想”它是一个形声字,怎么能记住它呢?,(出示课件)和声音有关的是“相”,和意思有关的是“心”这个字读xing,上下构造,偏旁是“心”字底。而“多想”我们要读出特别想的感觉,听教师读:我多想去看看,请同学们再把课题齐读一遍。 生:11我多想去看看(齐读课题) 二、导入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那这个大山里的小男孩为什么想去看看?他要看什么呢?请大家翻开语文书102页,思索一下这首诗歌共有几句话,自已读,不跟着别人读,开头!生:。 师:这首诗歌共有几句话? 生:三句。 师:我请三位同学来分别读读这三句话?(
4、出示课件)生123:。 师:读得大声,洪亮,真不错,文中是谁和谁的对话呢?(出示 课件) 生:妈妈和我 师:是啊,那请同学们拿出铅笔,用横线在文中画出妈妈对我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我对妈妈说的话。 师:请一二组读妈妈读的话,三四组读“我”说的话。生:生读。2认读生字词 师:读得正确,通顺,特别好,同学们教师想知道你们生字新词预习得怎么样?快,自己请拼音朋友帮帮助,拼一拼,读一读吧。(出示课件) 师:好,我请一组同学开火车来读一读,他假如读对了,大家跟着读二遍。 生:。(正音:告知读成轻声,这个诉是第四声,但在这个词里面我们要读轻声“告知”请大家跟着我读告知。请同桌相互读“告知”。请跟身后的听课教
5、师们读一读“告知”) 师:现在我们去掉拼音把全部的词语洪亮的都读两遍。齐!生:。 师:呀,这还难不倒你们,看,我偷偷给他们挪了个地儿,你还认得吗?齐读一下吧。 生:。 师:都读对了,真是太棒了,但是我们不仅要会读,还要会认,你们是用什么好方法来记住它们的,让我们共享一下吧。 师:刚刚我们用形声字的记忆方法学习了“想”这个字,你们来看看,还有哪个字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记住他呢? 生:旗,他是左右构造,方字旁。方表示他的形旁,其表示他的声旁。 师:你说得很完整,他能组什么词呢? 生:国旗,军旗。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个字(出示“告 诉”)用什么方法来记住他们呢? 生:告字就是可以用一个迷语来记住它:一
6、口咬掉牛尾巴。师:啊,你是从书上看到的吗?你真是爱看书的好孩子。那个这“诉”呢? 生:我们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表示说话所以是言字旁+“斥”,可以组词:告知 诉说 师:哇,你说得太好了,这样我还能整个词一起记住他读“告知”我们要特殊留意和告组成词这个诉字就要读成轻声,我请一个同学来读读。 生:告知 师:教师听到了,读得真好,同样是加一加的方法,这里还有哪个字能用这个好方法呢? 生:路,它是一个足+各。 师:你观看力量真强,一下就找到了,还组了这么多个好词,真不错。 师:除了这三种识字的方法,我们的老祖仙还制造了特别多的象形字,如:(出示课件“能”)最早时候的甲骨文是这样的,表示大型的动物,再看进
7、展到后面的金文,这个字像熊字,再到我们现在的汉字,其实就是熊字去掉偏旁四点底,就是我们现在熟悉的这 个“能”字了,看教师给他组了几个词,我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生:。 师:从这些生字词里,教师发觉了几个即要会认,又要会写的生字,他们是(出示课件)走 广 升 请同学们拿出小手在桌面上书空一下。 师:(边书空边讲解)走字是个象形字,演化到现在上面是个土,下面竖横撇捺。而广字我们只要记住它是点,横,竖撇。而这个升,我们要留意和“开”做比拟,开的第一笔是横,而升的第一笔是短撇,留意不封口。 师:真好,生字新词藏进课文里,我们也能把它读好来。全班同学请坐好读书姿态,齐读课文。 生:。3课文内容指导 a.
8、第一句 师:读得真好听,让我们来细细品尝妈妈说的话吧。请一个同学来读妈妈读的第一句话。 生读。 师:读得有模有样真好,妈妈告知我,请把轻声读准来,告知这个词的意思是:把话说给别人听。所以请把这个词读给同桌听听。请全班读给我听听。读给全部的听课教师们听听? 生读。 师:啊,我们听到了,你们都读对了。那这句话妈妈告知我什么呢? 生: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 师:是啊,那什么是弯弯的小路呢?你们见过吗?(出示课件)弯弯的,还能弯弯的什么呢? 生:弯弯的月牙。弯弯的小船。 师:你们都是一群有着丰富想像力的好孩子像这样弯弯曲曲又窄又难走的路,说明白这个小朋友要走出大山是多么不简单的事情,但又很憧憬能
9、够走出去。来,教师来读读看。 师读。指名读,引读 师:换你们来读一读,妈妈告知我。生读。b.其次句 师:是啊,历尽千辛走出大山后,还要坐汽车,坐动车坐飞机才能到答北京城。这么远的路程,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生:遥远的。 师:遥远究竟有多远呢?请同学们看看这张中国地图(出示地图)假如从我们福建到北京大约2023公里 驾驶汽车大约24小时飞机大约2小时25分钟,假如从云南动身要3212公里,西藏动身也要四千多公里,而新疆坐飞机至少也要四个小里。这又是汽车又是飞机的这么远究竟是要去哪里呢? 生:北京城。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吗?他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1,生2,师:播放图得。是啊,千里迢迢
10、来到这北京城是为了什么呢? 生:天安门广场上看升旗仪式。 师:是的,同学们,我们每周一的早上会都在操场上进行升旗 仪式,那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有什么不同呢?天安门广场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进行盛大集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么大的广场上进行升旗仪式是什么样的?(播放升旗仪式) 师:看完了之后,你能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它? 生:壮丽。特别壮丽 师:壮丽是表示场面大,景象宏伟,没错,刚刚我感受到了这种特别壮丽的场景。你们能来读好这句话吗?(出示课件) 生:广场上升旗仪式特别壮丽。师:指名读,你来。生:。特别壮丽。 师:谁能把这句话连起来读一遍。生:遥远的。特别
11、壮丽。c.第三句 师:同学们都读得有模有样,真是太棒了,同学们发觉没有,我对妈妈说的话消失了两次“我多想去看看”这是想说明什么? 生:说明小男孩特别想去北京。生:说明这件事对小男孩很重要。 师:你们说的都对,这里用了两次多想,是采纳了反复的手法,表达了小男孩想去北京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的急迫心情。 师:北京有庄重肃立的天安门,生:我多想去看看。师:有古老又神奇的故宫,生:我多想去看看。 师:有绵延上万华里的长城,有的香山红叶,还有著名中外的颐和园。 师:瞧个个摇头晃脑的,看来是感受到这诗歌的味道了。师:读诗歌啊,就像唱歌一样,有轻,重,快,慢的节奏变化,这样读起来才好听,周教师还要告知大家,读
12、诗歌还有个讲究,是什么呢?(出示课件)看,把这个红色的字读一读,你发觉了什么? 生:山,观,看都是韵母an。 师:你真是个擅长观看的孩子,对的,这就是诗歌的特点,诗歌都有压韵,这首诗是压“an ”韵。那朗读的时候呀,就要把压韵字读得清晰一些,这样才有诗歌的味道呢?那我们就一起来吧。 生:。 四课后稳固,提升爱国精神 1出示课件(四句话)2四句话在告知我们什么? 生:。师:你们爱祖吗? 生:爱 师:那让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爱,把这四句话大声的读出来。生读。五指导写字 师:刚刚教师说这篇课文即要求会认,又要会写的生字有三个,刚刚我们记住了它的字型,那现在我们要学着写好它。(出示课件)教师挑了其中一个
13、字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升”独体字结果,怎么写要它呢?请一个同学来说说。 生:。师播放课件演示。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摆好写字姿态,留意三个一,公公整整的在你语文书上这个“升”字上描一个字,写一个字。 展现学生作业,订正笔画。六小结 师:学了这篇课文,教师有几个作业要留给大家,一,美美的把课文读给家长听,假如能背诵就试着背一背。二,今日教的生字,在你的生字本里公公整整的写两个。好的,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让我们踏着欢快的歌声下课吧! 小学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板书设计篇二 我多想去看看 (二)科目: 语文 班级: 一年级下学期语文第2课 教学目标: 1、熟悉“想、告”等12个生字。 2、会
14、写“会、走”等6个字。 3、熟悉偏旁:足字旁“足”,巾字底“巾” 将字旁“丬”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感慨号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首都北京的喜爱之情。知道中国地域广阔,我们都生活在祖国的宏大家庭中。 教具预备: 课件 课件链接: 无 教学过程: 其次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找一找嬉戏:我在那里? 规章 1、教师叫学生闭上眼。 2、教师把本课生字图片贴在黑板上。 3、教师说汉字,叫学生睁开眼去找。 检查组词扩词及说一说如何记忆这些字词? 二、朗读课文,初悟课文 教师示范朗读课文,看图片或者课件出示短文插图。 靖倩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出课文有几个
15、自然段。 三、分析课文,深悟课文 1、让学生说一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2个自然段) 2、你是怎样确定的?(这篇课文有2个段落开头空两格处) 3、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说一说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3句话) (2)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有2个句号一个感慨号。) (3)妈妈告知我什么?(沿着弯弯的小路,就会走出天山)(4)小路的特点是什么?(弯弯的) (5)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是哪里的孩子?(山里的孩子) (6)北京城在哪里(北京市) (7)北京是祖国的首都 (8)北京城有什么?(北京城有一座宏伟的天安门) (9)北京城有一个天安门,每天,太阳升起,进行升旗仪式,特别壮丽 许畅:
16、播放北京升旗仪式的视频。一起感受。学生争论:你看完有什么感觉? 同学们齐读其次自然段 谁了解北京的升旗仪式?观看时有什么感受吗? (1)请同学说一说其次自然段有几句话?(3句话) (2)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有2个句号一个感慨号。) (3)爸爸告知我什么?(沿着宽宽的大路,就会走出北京)(4)大路的特点是什么?(宽宽的) (5)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是哪里的孩子?(北京的孩子) (6)天山在哪里?(新疆) (7)天山上有什么?(天山上盛开着雪白的雪莲) 7、看天山雪莲图片。一起感受。 总结:这篇课文讲了两个孩子,一个生活在祖国的西部天山脚下,一个生活在祖国的首都北京。这两个孩子,一个想看
17、看北京城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一个想看看天山雪山上盛开的雪白的雪莲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憧憬外面世界思想感情。也说明白我国辽源广阔。 四、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五、课文升华 1、以“我多想”开头,说一说自己的愿望,苏杰管教师说:我多想去西湖看看。妈妈告知我,在遥远的杭州城,有一座漂亮的西湖。那里的荷花盛开,漂亮如画。我多想去看看。 2、以“我多想”开头,写一写自己的愿望。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六、小结 1、今日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2、学生说。 3、学习了朗读和分析课文。 七、指导写字 小学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板书设计篇三 2我多想去看看 教学目标 1.熟悉“想、告
18、、诉”等12个生字和足字旁一个偏旁,会写“会、走、北”等6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积存短语,读好带有感慨号的句子。3.通过诵读和沟通,体会“我”想去外面世界的剧烈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读好带有感慨号的句子。难点:激发学生喜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教师这里有一些漂亮的图片,你们想看看吗?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 2.对,这个地方就是我们漂亮的首都北京。刚刚看了这么多图片,又听教师说了这么多,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3.有位小朋友,他和你们一样,也有这个心愿,想到北京城去看一看,他就在我们今日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里。 二、明确目标
19、1.熟悉“想、告、诉”等12个生字和足字旁一个偏旁,会写“会、走、北”等6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积存短语,读好带有感慨号的句子。3.通过诵读和沟通,体会“我”想去外面世界的剧烈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喜爱之情。 三、自主探究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对比生字表圈诞生字读一读。 3、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四、点拨指导 学习第1自然段 1.课件出示课文配图,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让学生思索:小男孩的家在哪里?小朋友想去哪里看看?那里可以看到什么? 2.理解“弯弯的”“遥远”。 (1)读读词组:“弯弯的小路”和“遥远的北京城”。 (2)想一想:山里的孩子沿着“弯弯的小路”,
20、走出大山后,还要走多少路才能到“遥远的北京城”?(理解“遥远”)(3)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还有哪些地方也离我们很遥远。3.他为什么这么想去看看呢?(出示妈妈的话)课件出示:广场上的升旗仪式特别壮丽。 4.理解“我多想去看看”。 (1)这句话连续说了两遍,抒发了小男孩憧憬北京的剧烈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朗读时语气要坚决,读出小男孩的迫切心情,重读“多”,表达剧烈愿望。 (2)“我多想去看看”为什么要说两遍呢?(说明小男孩特别想去) 5.想一想,“我”为什么想去看看。 小男孩想去北京的缘由是想去看看壮丽的升旗仪式,其实,在我们的国家,有很多的文化古城,像北京、西安、南京等等,还有很多奇山秀水、异域风情。
21、现在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2自然段,看看另一个小男孩想去哪里看看。学习第2自然段 1.课件出示新疆风貌图、天山图、雪莲图等。说一说图片上的景物都是哪里的。 2.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全班齐读。让学生边读边画出描写新疆的句子。 (1)教师提问:这段话是谁与谁的对话?“我”想去哪儿?为什么想去? (2)新疆有这么美妙的事物,同学们都想去看一看,文中的小朋友也想去看一看。那句话可以看出小男孩很想去看看?(课件出示文段最终一句话) 3.开火车读文段最终一句话,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我”迫切想去看看祖国边疆的愿望,体会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 五、学问运用 1、读“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并学习填写叠词。2.
22、照样子,写一写。例:(弯弯的)小路()大路()苹果()雪花 六、回忆总结 1.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两个小朋友分别想去祖国的北京、天山看一看的愿望,知道了他们对祖国的喜爱。 2.同学们,你们想去祖国的哪里看一看呢?和爸爸妈妈规划一次旅行,去感受祖国的美吧!3.照样子,写一写。 我多想去北京天安门看广场上的升旗仪式。我多想 板书设计 2、我多想去看看 北京 天安门 升旗仪式 新疆 天山 雪莲 小学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板书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1、熟悉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熟悉2个偏旁“心、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喜爱北京
23、、喜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喜爱北京、喜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正文: 11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目标: 1、熟悉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熟悉2个偏旁“心、方”。我多想去看看教案_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喜爱北京、喜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喜爱北京、喜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生字、生词卡片。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北京风光的图片,去过北京的小朋友。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揭题【课件出示】 师:小朋友,熟悉
24、吗?(指名读、齐读词语:天安门)北京在哪儿?(指名读,齐读词:北京)北京是什么地方?(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去首都北京亲眼看看天安门呢?有一个农村的孩子,他家住在大山里,他也和大家一样,特别想去北京亲眼看看天安门。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教案_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生自由初读课文 师:请小朋友们朗读课文,留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遇到你认为比拟难读的字或简单读错的字做个记号。 三、学生相互提示简单读错的字 如:升、能,留意是后鼻音;告知的“诉”地轻声等等。 四、检查字音和认字状况 1、开火车拼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组
25、成的词语。 3、师生共同评议,订正字音。 五、指名分句朗读课文 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后评议。 六、同桌一起读课文,理清主要讲什么 1、师:【课件出示】在“我”家的门前,我和妈妈正说着话呢!妈妈告知我什么?我对妈妈说了什么?请同桌两个同学一起来读课文,找到妈妈告知了我什么和我对妈妈说了什么,同桌两个同学对读。 2、指名一对同学对读,学生评议。 七、指导朗读、背诵 1、师:妈妈告知了我什么? 出示第一句:妈妈告知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指导学生朗读第一句要读得慢一些,舒缓一些。“告知”、“弯弯”的小路,“走出大山”留意连起来读,不要读得一字一顿。) 2、师:妈妈还告知我什么?(出示其次
26、句: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特别壮丽。)师:沿着弯弯的小路,走出大山后,还要坐上好几天的火车才能到达北京。可见这个孩子的家离北京远吗?很远很远就是“遥远”。(最吸引孩子的就是北京的天安门)(朗读时,留意把“遥远”、“天安门”读得重一些、慢一些。)(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师:天安门广场上有一根高高的旗杆,每天都要进行升旗仪式,你们想不想看看天安门的升旗仪式?(播放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录像片)看了以后,觉得广场上升旗仪式怎么样? 学生从宏伟的场面中领悟“壮丽”的意思。指导朗读“广场上升旗仪式特别壮丽”这一句,留意“仪式”以后稍停一下,“特别壮丽”读重一些。 3、学生朗读第一、二句
27、。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师再次提示语速舒缓,表达出“我”沉醉在遐想之中。) 八、课间休息(学生唱我爱北京天安门)【课件出示】 九、沟通收集的图片或照片。 1、师:教师请同学课前收集北京风光的照片,去过北京的同学把自己在北京照的照片带来,都带来了吗?好,请小朋友四人为一小组沟通以下,说说自己带的这张图片是北京的什么地方?去过北京的同学介绍介绍自己这张照片是在哪里照的? 2、学生小组沟通。 3、指名全班沟通,用投影片看几名学生的图片、照片,说一说这是被京的什么地方? 十、激发学生喜爱北京的情感。师:是的,这个农村的孩子也跟我们一样特别想去北京看看。(第三句: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
28、看。)谁能读读这句话,要把自己特别想去北京看看得情感读出来?指名读,自由读,齐读。其次课时 一、指导朗读、背诵诗歌。 1、(看书上插图)教师引背。 2、学生同座位互背。 3、全班同学齐背。 二、指导写字。 1、学生看书,自己说一说“广”字怎么记?自由记住“广”在田字格的位置。 2、学生在书上练习书写。3,学生再看书,说一说“升”字怎么记?演示“升”和“开” 的比拟,自由记忆“升”在田字格的位置。 4、学生练习书写。 三、扩展练习。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当地的风景图片。说话训练:我多想()。作业设计: 1、想一想,连一连。告 走 北 升 城 广路 京 旗 门 场 诉 2、比一比,组词。听()走()
29、北()开()诉()足()比()升()、画一画,把你心目中天安门和五星红旗的样子画下来。板书设计:11我多想去看看天安门(图)升旗仪式(图)爱北京 爱祖国我爱北京天安门 小学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板书设计篇五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诗歌。采纳第一人称,以一个山村的小孩子的口吻,通过“我”与妈妈的对话,表达了自己特别想去北京天安门广场看看升旗仪式的剧烈愿望,感情真挚。 教学设想: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根本特点。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本课教学重在对学生进展喜爱国旗,喜爱北京首都的情感教育,以求到达“以境唤情,以文悟情,情文相生
30、”的境地。 教学目标: 1、能熟悉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熟悉两个偏旁“心,方”养成细致观看的习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懂得喜爱北京、喜爱祖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 1、谈话:同学们,每个星期一,我们都要进行升旗仪式,你们能谈谈感受吗? 2、激情:同学们,在我们的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每天我们的国旗都同太阳 一同升起,那场面特别壮丽。你们想去看看吗?(生:“想”) 3、出示课题,请同学们带着此刻的心情读一读课题。(指读,齐读,读好题目) 4、播放升旗的录象。(观看后,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过渡:
31、有一位山村孩子,他也特别想去北京看看升旗,一为叔叔用了一首诗写出了他的心愿,你们想读一读吗? (评析: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对为什么要升旗,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都是那么的生疏。因此,假如没有感性的熟悉,是很难激起他们的情感。这里,通过结合平常的升旗活动,用谈话的方式,了解他们对升旗的感受。并用录像播放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让他们感受这种庄重宏伟的气氛,并为学习下文做好铺垫。) 二、朗读课文,悟情。 1、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2)、全班沟通:提示难读的音,难记的字。 (3)、分句读课文。 (评析:小组合作学习,布置了详细的学习任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字
32、的积极性,并能在学习中培育合作精神。在沟通中,学生有重点地提出了难读,难记生字,既节约了时间,又突出了难点。) 2、再读课文: (1)、学生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沟通: a:理解“遥远”。大山里的人要到北京城,需要坐几天几夜的火车。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导朗读 b:理解“壮丽”。联系看到的升旗仪式,让学生了解北京天安门广场之大、参与升旗仪式人之多,场面之宏伟,进而体会“壮 观”的含义。指导朗读。 c:品读第三句:教师引读第一行,学生齐读其次、三行。同桌议一议,怎样读才能表达“我”的剧烈愿望。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共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33、。因此,只有让学生读懂了课文,才能与文本进展对话,才能领悟其中的感情,从而读好课文。) (3)、比照:我多想去看看。 我想去看看。 两个句子有什么不一样?怎样读好书上的这句? (评析:通过比照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句子中小男孩想去北京的迫切心情。) 3、有感情的朗读。(男女生赛读,配乐朗读) (评析:在学生熟识的我爱北京天安门的乐曲声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共鸣,读课文更能入情入境。) 4、指导背诵。 三、拓展延长,延情。 1、读了这课,你读懂了什么?(结合说说“我国的首都是,我国的国旗是”) 2、课外阅读补充:国旗歌 3、你还了解北京的什么?出示课前收集的北京风景图片及有关的资料,介绍北京漂亮的风光。 (评析:拓展延长,补充材料,使课堂的容量、密度增大。通过你读懂了什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适当的补充课外阅读、北京风光介绍等,不但能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北京,更能使学生的情感得以连续。到达“课已尽,而意未了”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