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规划案例.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随着村镇生活垃圾的逐年增加,大量垃圾被丢弃或露天堆放,对村镇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不仅占用土地、破坏景观,而且还传播疾病,影响居民健康。因此, 村镇生活垃圾处理已成为我国村镇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建立村镇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村镇垃圾点多量大不利收集村镇生活垃圾的主要特性为:产生源点多量大、成分复杂、布局分散、不利收集。同 时,特别容易受燃料种类、局部开发、节令变化、集市贸易等因素的影响。此外,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村镇生活垃圾产生状况与成分有其各自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村镇生活垃圾管 理模式和处理技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探索治理农村垃圾新模式由于点多面广分散,农村
2、垃圾处置一直是困扰农村环境保护的难题。德阳市罗江县在加快生态县建设、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以“六个一,一个多” 逐渐摸索出一条农村垃圾生态回收处理的新模式,率先在全县农村推广和普及, 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在 12 月 7 日召开的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现场会上, 市委副书记张金明指出,罗江建立农村垃圾生态处理的新模式是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向农村延伸的创新做法,全县把治理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着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源头上建立机制,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这些成功的经验值得各县(市、区)学习借鉴。目前,德阳已在全市推广“罗江模式”。现状分析:罗江县农村常住人口约 17 万人,农村每天产生垃圾约
3、 136吨,全年产生垃圾约 4.9 万吨,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农业生产垃圾。从垃圾成分上来看,主要是塑料、泥土灰尘、建筑渣土、玻璃、纤维、废纸和厨余垃圾等。在开展农村垃圾生态回收之前,农村垃圾的处理主要采取就近随地堆放、简易垃圾填埋场所就地填埋方式,严重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一个金点子,探索出罗江农村垃圾新模式“绿色、环保、生态”是人们对于生活的追求目标。罗江顺应全县人民的愿望,在环保和生态上做文章,积极探索,酝酿了一场农村垃圾处置模式的革命。罗江治理人,立足农村,总结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在农家堆肥作业中得到启发。经过仔细分析,农村垃圾中约有 80的尘土灰、厨余垃圾、作物桔秆、可降解纸张等可
4、以用于堆沤农家肥,2-5的建筑废弃物可用于填埋机耕道路, 3-5的塑料垃圾、玻璃垃圾可以作废品回收处理。农村自产垃圾为何不就地生态堆沤处理呢?回答给予了肯定,可行!一场农村垃圾处理革命战争拉开了序幕。一文定实施,整体推进农村垃圾设施建设依据“布局合理、方便群众、便于转运”的原则,罗江县下发实施方案, 统一科学规划,组织镇村建设分类收集存放的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在非公路沿线的院落以户为单位建垃圾收集池。本着“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集中在院落、散居户修建户垃圾收集池。按照农村垃圾日产量,结合坚固耐用,合理安排收集池大小,5 户以内参照标准修建,5 户以上适当增大容量。在全县主要交通沿线,乡道、
5、村组道路沿线建小型清洁房(池)。按照公路沿线院落布局和规划,充分考虑协调环境面貌,建设可封闭的垃圾收集设施,公路沿线每个院落修建一个清洁房(池),同时兼顾注重外观和风貌效果,体现罗江文化特色。在村组规模果园,山坡地间纵深位置修建可封闭的垃圾集中收集(生态处理) 池,防止因堆肥产生的气味影响周边居民,兼顾方便转运。每个居民小组建设一个集中收集(生态处理)池,让农村垃圾生态处置模式真正得到体现。在主要景区、景点设置垃圾收集设施。针对不同景区、景点的旅游项目,设置不同种类、式样的垃圾收集设施,如白马关倒湾古镇景区修建仿古青花瓷果皮盆,蟠龙宝峰枣园特色旅游景点修建陶瓷果皮盆,在修建时配以体现建筑风格的
6、外观式样,使垃圾设施成为风景点。一扫还洁净,全域完善农村环卫体系建设全县各镇健全清扫保洁队伍,配备固定的清扫保洁人员,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和生态处置工作,做到居民小组、场镇、公路沿线均有“一把扫帚”清扫保洁还农村洁净面貌。指导村组配齐保洁、垃圾处置人员。每个组设置一名保洁、垃圾处置人员, 按照村组垃圾产生量,每月清运 5 次以上;充分遵循村民自治原则,由村组进行聘请支付劳动报酬,乡镇予以补助。配置乡镇场镇环卫人员。场镇环卫人员按照场镇常住人口千分之五,不足2000 人按 2000 人计算的配置标准,按照一天一普扫,全天保洁的运行模式,合理安排人员到位,防止清扫保洁脱节。实施场镇清扫保洁市场化运作,
7、变具体实施为监督管理,有效节约人力资源。配足公路沿线清扫保洁人员。落实专门人员对公路沿线进行一天两次清扫保洁,建立健全考核责任制;乡镇公路沿线清扫保洁人员与交通部门环卫人员密切配合,分工明确。完成景区保洁队伍建设。按照环卫工人人均清扫保洁 3000-5000 平方米的标准,落实相应环卫人员数量;按照一天一普扫,全天保洁的目标,提高景区的清洁化水平。一管出成效,罗江率先成立乡镇监管机构成立机构,落实人员。全县乡镇落实 2 人以上的专职综合执法人员(正式人员),由县综合执法局进行培训,参加执法资格考试合格后取得执法资格,县综合执法局下放执法权,依据职责在本辖区内进行综合执法。建章立制,落实监管职能
8、。乡镇成立综合执法中队,不足人员可聘请公益性岗位进行日常管理,落实相应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履行乡镇的监管职责。一起筹补助,长效机制保障到位罗江实行“县财政补一点、乡镇补一点、村民筹一点,企业集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方筹措渠道,充分调动农村居民参与环境治理、保护环境的意识。建立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资金补助长效机制。全县建村组垃圾集中收集(生态处理)池1150 个,按照每个补助3000 元计算,合计345 万元;建公路沿线小型清洁房(池)1242 个,按照每个平均补助 750 元计算,合计 93.15 万元;建户垃圾池 7879 个,按照每个补助 200 元计算,合计 157.58 万元,补助总
9、计595.73 万元。建立人员经费补助长效机制。县财政每年预算 300 万元补助,通过公益性岗位予以解决,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鼓励村民按照自治内容“一事一议”,提出农户按照户籍人口每人每月承担 1 元的保洁费用。场镇、交通沿线、景区清运保洁人员,综合执法中队临聘人员由公益性岗位解决,资金不足部分由财政予以补助;村组保洁、垃圾处置人员由县财政、村民自筹、企业商户垃圾清运费和社会捐赠解决。行村组保洁人员报酬每月 350-400 元,在可回收垃圾进入废品收购环节得收益 30-100 元,每月工作 5-8 天计算,日均报酬约 60-80 元,与打工收入基本一致。多项显成效,罗江领跑农村垃圾处
10、理农民减负,处理减量。自推行垃圾生态回收处理方式以来,基本实现了农村垃圾“减量化”、“分类化”、“生态化”,垃圾总量 80可生态处置垃圾作堆肥处理,3%-5左右可回收垃圾进入回收再利用环节,2%-5左右的建筑垃圾回填处理,10%-15不可处理垃圾才运往县垃圾处理场处理,减少垃圾处理量, 大大节约垃圾处理成本。以万安镇芒江村为例,全村共 1530 人,按每人每年产生 0.3 吨垃圾计算,一年共有 500 吨垃圾产生,每吨运到县垃圾处理场运费约60 元,处理费用每吨 200 元(含场地费用),则每年13 万元。而实行垃圾集中分拣、生态处理后,绝大部分垃圾就地处理,大大减少垃圾运输费用和处理费用将近
11、 90%,节约经费约 10 万元。只有不能处理的圾进入乡镇垃圾中转站,运至县处理厂处置,其余垃圾均可利用和回收。运至县处理厂处置的垃圾量约为12-15%,从根本上实现农村垃圾的减量化,进而也大幅降低了县垃圾处理厂的处置费用。变废为宝,节约增收。垃圾集中收集后,可根据实际需求对垃圾进行堆肥, 变垃圾为有机肥料,作为果树或蔬菜日常所需养料。500 吨垃圾堆肥后能产生 400吨有机肥料,能满足 1000 亩果树所需。产生的有机肥可为农户节约肥料用钱 15 万元。而且使用有机肥料生产的水果和蔬菜品质更优,价格更有保障,为农户或专业户增收创造了条件。有效治理,环境改善。实行垃圾分类收集,生态处理模式,农
12、村的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实行垃圾分类收集、生态处理后,彻底改变了农村垃圾乱堆、乱放、乱扔现象;有机肥料的使用贯穿整个生态农业,促进了良性循环,获得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农村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同时,采取八大措施处理村镇生活垃圾:第一,加强规划指导。组织编制全国村镇生活垃圾处理“十二五”规划和村镇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按照经济、适用、安全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技术路线,引导村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第二,加大资金投入。要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及新增中央投资对村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按照有所区别的原则,对东中西部地区给予不同比例的资金补助;要加大县、镇
13、两级政府对新建村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投入力度, 并逐年增加投入比例。第三,建立收运体系。以实现村镇生活垃圾清运容器化、密闭化和处理低成本、无害化为目标,以“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等多元化模式,逐步建立村镇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系统,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要按照“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的要求向村镇幅射。第四,鼓励分类收集。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对金属、玻璃、塑料等进行回收利用,对有机垃圾就近进行堆肥处理或厌氧消化,村镇生活垃圾推行分类收集后,可适当延长收集运输的间隔时间,以降低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成本。第五,稳妥发展焚烧。我国许多地区的土地资源非常宝贵,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将越来越困难,填
14、埋处理成本也会越来越高,有条件时可通过对包装废弃物等不易腐烂的可燃垃圾进行适当集中焚烧处理。第六,区域分类管理。在人口密度高、土地资源紧的东部较发达地区,可参照城市生活垃圾进行管理,加快村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村镇,可先建简易垃圾填埋场,逐步实现村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第七,支持技术研究。要支持把村镇生活垃圾处理适宜技术研发纳入相关科技计划,加大支持力度。针对我国村镇生活垃圾特点,系统开展村镇生活垃圾处理的收运、处理和管理技术研究,为实现村镇生活垃圾处理规划目标,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应用的技术支撑和工程示范。第八,加强监测监管。各地建设部门、环保部门和县、镇两级政府要加强对村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监测和监管,要建立健全村镇生活垃圾处理信息报告和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发布制度。(作者系上海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