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集合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设计(集合15篇).docx(4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语文教学设计(集合15篇)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11认知目标:掌握本课生字、生词,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长城教学设计。2智能目标: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3情感目标: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教学过程一、激情导人,观察插图,了解图意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中国的长城。(板书课题)2观察长城彩图,了解图意,学会观察方法(幻灯片打出与课本一样的两幅彩图)。(1)师:这两幅图都有长城,我们应该先观察哪一幅?为什
2、么?(2)看远景图时应重点观察什么?(抓住观察重点:长城)你觉得长城看上去有何特点?(长、大、弯)再看近景图:你能看出长城有何特点?(高大、坚固)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全文,说说刚才两幅彩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第一幅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与第二自然段。)2生讨论:课文三、四自然段为何没有图片与之对应?(不是作者所见之景,无法画出。)后两节分别写了什么?(作者的联想和长城的地位。)3试给课文四个自然段分别加一个小标题。三、图文对照,读懂课文1第三次看远景图。(1)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像一条长龙)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什么特点?(长、大、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比喻把静
3、态的长城写活了)(2)列出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2、第三次看近景图,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长城教学设计。(1)此景是作者在何处(观察点)看到的?(2)作者分别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3)根据文意和搜集的资料展开想像。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口、嘹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3、披文入情,学第三自然段。(1)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看到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摸着巨大的条石,踩上平整的方砖,领略巧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讨论后归结到: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2)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文中又说
4、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智慧体现在哪里?(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开凿搬运巨大条石的方法等。)4齐读第三自然段。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奇迹”?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1第四次看两幅彩图,结合下列提示语复述长城远景、近景。长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条石城砖垛嘹望射城台2老师总结谈话。五、延伸性作业长城到底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是苦难?是安宁?是骄傲?是屈辱?还是其他什么呢?请大家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搜集资料,以长城为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为题写一篇辩论稿,准备参加下一次的语文活动课-辩论会。简评教学目标体现了认知、智能和情意的多元统一,挖掘了长城课文的科学和人文内涵。教学过程的五个
5、环节严谨细密,条贯统序,易于操作,贯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理念。特别是图文对照,相得益彰,落实了由远到近,由面到点的观察能力训练,对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是个典型的示范。语文教学设计2赵州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专题,在教学这组课文时,在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的同时,要重点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这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短短的几百字,不但写明了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把赵州桥的外形特点清楚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然后将这样设计的
6、好处: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并对其设计的美观加以描绘,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这篇课文,从建筑艺术这个侧面,介绍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绪。根据这些教学要求和重难点,所以我授课的思路是这样的:一、猜谜导入以谜语来导入,简单明了,为课文的学习节约了很多时间,同时也增强了趣味性。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首先出示自学要求,使学生明确初读课文要完成哪些任务,这样就会使教学有的放矢,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然后再汇报交流初读成果,学习字词,学习字词的过程中也穿插了一点有趣味性的小游戏“过桥接龙”在游戏中能够快速地检查学生的预习工作是否已经
7、到位。同时,又预设了多音字“爪”(zho张牙舞爪;zhu爪子、鸡爪)的教学,易错字“设”(第四笔横折弯容易加上勾)和“参”(最后一撇要长一些)的书写,巩固对字词的区分与记忆。第二个思考题,直接回答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赵州桥的,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难以下手,所以我预设提供了一个填空:这样,学生就可以快速的得出结论:课文是从这几个方面来介绍赵州桥的,赵州桥是一座(雄伟、坚固、美观)的桥。不过,教学参考书上并没有对第一自然段的“古老”这方面进行概括和要求,我觉得这也可以加进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所以教案中增加了这一部分内容:同时,进入第三板块的学习: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看到最后一句
8、,从“隋朝”、“一千四百多年”等词句中感受到赵州桥的历史悠久。三、研读感悟,探究“雄伟”“坚固”先让学生从简单的入手,找出直接体现赵州桥“雄伟”特点的句子,学生很快就能抓住中心句“赵州桥非常雄伟”,接着说说还能从哪些词句中看出赵州桥的确非常雄伟,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给予肯定、总结,同时还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理解赵州桥的长和宽,比如“桥长五十多米”,举例运动会学生五十米短跑,“有九米多宽”,举例一个教室宽五米左右,差不多两个教室的宽度,学生脑海中就形成了很清晰的长宽概念,结合说明文的列数字说明方法,直观理解赵州桥的雄伟。朗读过程中指导学生通过重读关键词句来感受赵州桥的雄伟,例如“五十多米”“
9、九米多宽”“全部”“没有”“只有”“横跨”“三十七米多宽”。再说“坚固”,这一部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所在。要找到这一句话是比较难的,学生容易找到前面两句“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思考李春这样设计赵州桥,是怎么考虑的,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学生就会马上想到这一句话:同时也结合之前找到的赵州桥的设计的句子,请学生上台来画一画,通过画图方式,清晰明了地理解了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最后结合资料,拓展延伸,教师总结概括本节课要点,在朗读中进行情感升华,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
10、民的智慧和才干。关于板书的设计,也是本课一大亮点之一:从总体上看,本课的教学还是体现了详略得当的教学要求,第一段的教学在朗读后,教师简单地点评,把更多的教学时间用在第二自然段的研读感悟中。不过,本次教学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值得改进,主要问题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教态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低头看语文书或者教案,难以脱离书本,与学生的眼神互动比较少,这是教师教学的大忌,给人一种不自信,没有备好课的感觉。教师教学语言比较平淡,表情不够丰富,不能给与学生很好的情感共鸣,情感投入还是不够充分。虽然这是一篇说明文,但是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还是应该以趣味性、语文味为主。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走动过于频繁,有
11、时候看上去就是在不停地晃动。二、教学语言教学语言过于啰嗦,口头语“那么”“什么”“是吧”过多,经常重复要求,抛出一个问题,一位学生答不出来,就又请第二位同学,又把问题重复一遍。缺乏耐心,提示过快,当学生答不出来时,为了赶教学进度,经常性的按自己的教学思路提醒、暗示学生,没有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三、生字词教学生字词教学的问题主要在于教学时间过长,又没有高效利用。“过桥接龙”的游戏玩了两遍,会认的字一遍,会写的字和词语又用了一遍,其实在讨论书写时要注意的字时,可以请学生上台来写一写,在词语教学后可以请小老师来领读一下。这样的教学更容易使学生加深对生字新词的印象。四、引导感悟这一方面的问题归结于
12、一个字,就是急。很明显的一点就是体现在上面所讲到的教学语言中,越是着急,语言就越显得啰嗦,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就怕学生答不到点上,经常性的打断、提醒,然而语文课的实质应当是鼓励学生自主发言,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第二大方面就是问题过碎。经常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问题顺序也不够循序渐渐,逻辑不清。在此后的教学中,应当学会提纲挈领,抛出一个大问题,然后引申展开讨论,最后总结回归主题。例如,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教会学生“怎样围绕着一个意思写一句话”,教师可以以此入手,抛出问题: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赵州桥的?然后引申:课文哪一句话直接体现了赵州桥的雄伟?围绕着这一特点,你从哪些词句看出了赵
13、州桥的雄伟?这种写作方法叫做围绕着一个意思写一段话,你能不能也来试一试,引申到课外小练笔,考虑到时间原因,可以教师提供一个范例:我们的校园很美丽。学生口头进行练习。第三大方面就是“雄伟”“坚固”这两个特点的区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了混淆,这也是教学前所没有预设到的。学生一开始会以为第二自然段全是在介绍赵州桥的雄伟,所以要先让学生对这两个词语的意思进行区分,然后在引导的过程中要多问几遍学生,“坚固”这个特点到底在第二自然段有没有体现呢?哪一部分体现了“雄伟”?哪一部分体现了“坚固”?五、朗读“读中悟请、读中悟理”,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秘密武器,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的重要性。在
14、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该拘泥于枯燥的文本解读,而应该放手去让学生多读多感悟,就算是一篇说明文,也应该尽量使课堂不流于平淡,多增加一些语文的韵味,朗读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男生读、女生读、师生合作读、默读、大声读、自由读、齐读、赛读这些读书方式都可以运用到本课教学中,比如赵州桥“雄伟”部分就可以先请一两位学生来试读一下,“怎样才能读出雄伟的感觉”,还可以问“谁能通过朗读,把这座雄伟的赵州桥带到课堂中来”,然后再指导朗读技巧,突出重点词句,再请某一小组来试试,最后请男生来读一读。六、板书一个好的板书,便是一篇微型教案。因此,板书的设计不应该仅仅体现文本内容,还应该体现写法指导,
15、况且本课“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是教学难点所在,另外这还是一篇说明文,本文最多的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些都应该加在副板书上,所以在板书一侧还应该加上“中心句”“列数字”这几个字。七、改进措施语文教学设计3一、整体把握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全长四百多公里,流经杭州,在杭州湾入海,由于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钱塘潮这一自然奇观,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钱塘观潮也成为古今盛事。本文就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本文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的健儿和观潮的人群。本文是一篇在艺术上很有特点的写景记事佳作。首先,本文结构得当,语言
16、精练。钱塘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众多,观潮者人数众多,但在这篇短文中,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结构精巧,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惜墨如金,用语十分简练的结果。其次,本文描写十分生动。不仅用了比喻、夸张等描写手法,而且即便是简洁的白描,也十分形象生动。二、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2)了解中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弄潮儿。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精彩的场面描写;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精巧的结构安排。四、教学过程1、导入2、作者及背景简介演。当
17、日上到宫庭下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南宋词人周密曾经观看了钱塘江涌潮,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生动的描绘了出来。3、全体朗读,掌握正确的读音杨诚斋(zhi)京尹(yn)艨艟(mnchn)乘骑(j)如履平地(l)倏尔(sh)一舸无迹()善泅(qi)鲸波(jn)罗绮(q)僦赁(jiln)4、对照课本注释,借助工具书,同桌之间互相翻译,疏通文意。5、初读感知(1)、描述观潮时四副各具特色的画面a)写海潮的雄伟壮观b)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c)写弄潮健儿的英姿d)写观潮人数之多(2)、从“既望”看古人对某些日子的特殊称谓。“望”是古人对阴历十五这一天的称谓,“既”是已经过去的意思,“既望”是指过了
18、阴历十五,因此是十六这一天。类似的称谓还有“晦”(指阴历每月的末一天)、“朔”(阴历每月的初一)6、研读赏析(1)、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这一句大有横空出世之势,先声夺人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2)第一段中,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句子有哪些?作者按怎样的顺序写景?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采用怎样的修辞方法来表现?明确:从“方其远出海门势极雄豪”为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句子;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写出了海潮的壮丽雄奇。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仅用“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
19、沃日”几句,就把海潮在远方、渐近、奔涌到眼前时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3)水军演习的场面写得扣人心弦,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这样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这是采用怎样的写法?采用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最后结束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是采用动静相衬的方法,造成起势浩荡,转瞬即逝,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也为下文别开生面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4)第三段为何写彩旗?明确:持彩旗弄潮不是为了装饰,乃是为着“夸能”,用某一具体的物体把某种无法直接显示出来的效果和情景突出强调出来,这是彩旗的主要作用。“旗尾略不沾湿”是对弄潮儿本领的最高妙的称颂和赞叹。(5)第四段中写观潮人数之多与
20、上文写钱塘江潮的气势、操练水军的情况及吴中健儿有何联系?明确:观潮人群如此密集,说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么吸引人心,所以写观潮之盛,是为了从侧面映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7、小结:本文描写的水军演习、弄潮表演以及观潮情景,既衬托了钱江涌潮的奇伟壮丽,又共同组成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风景画、风俗画。展示了自然的不凡魅力和弄潮儿的不凡风采,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其自然美和人文美。8、作业:大考卷或新概念语文教学设计4教学目的:1、培养诵读的习惯,背诵这首词。2、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分析、理解这首词的思想内容。教学难点:抒情主人公思想感情的把握。宫阙(qu)玉宇
21、(y)朱阁(g)绮户(q)无眠(min)婵娟(chnjun)三、简介作者、背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弟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本词写于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当时词人在密州知州任上。苏轼仕途失意被贬,心情抑郁。其弟苏辙(字子由)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两人已有七年未见。中秋赏月,词人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中写下这首词,抒发了人生感慨和怀念亲人的深情。四、初读全诗,感知内容1、听课文录音,学生朗读,读准字音。2、研讨分析词的内容:结合注解,疏通文句。3、思考讨论: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讨论概括: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词中
22、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讨论概括:实景:明月、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虚景:宫阙(琼楼玉宇)哪些地方用到了联想和想象?讨论概括:联想:明月(月圆)团圆(人圆)想象:明月宫阙琼楼玉宇4、小结文章结构上阕望月(写景)借景抒情下阕怀人(抒情)情景交融主题: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和对亲人的思念。五、诵读品味,领会诗情1、配乐朗诵2、体会诗情六、发挥想象,再现情景七、迁移1、课后搜集有关“月”的古诗词。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3、)2、赏析喜爱的咏月明句。例子:这是一位同学对静夜思的赏析,请大家模仿它,说说你喜爱的咏月名句。我爱这首诗的自然美,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给人一种朦胧美。我也爱这首诗真实的思乡情。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语文教学设计5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四篇识字课文和一个练习。识字1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春天”这个主题勾画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春景图,并分别从“气象、草木、动物、花朵”等不同的方面介绍了春天的特征,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多姿。识字2也是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足球运动,把12个词语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排成四
24、组,第一组介绍了和足球相关的场地,第二、三组介绍了踢足球的动作和技巧,第四组介绍的观众反映。使学生在学习汉字的时候增长知识。识字3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通过展示“舟、竹、石、泉、川、燕”“实物古文字今文字”的演变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有些汉字是由图画演变而来的。第二部分是一首儿歌,把前面所学习的生字结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识字4也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主要是显示了基本字“车”和不同偏旁所组成的字及所组成的词语。第二部分是一首儿歌,把前面学习的生字结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和谐号快速飞奔的画面,表达社会科技发展的迅速。练习!包括认清笔顺、学用字词句、读读背背、
25、写好铅笔字、口语交际这五方面内容。1、晨光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7个生字,认识5个新偏旁。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诗歌顶针、拟人、反复等表现手法,背诵课文。3.在诗歌中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感受晨光中大自然变化的神奇、焕发的勃勃生机,愿意读、主动读更多的诗歌。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读出大自然的变化和勃勃生机。仿照第3小节说出自己眼中的世界。第一教时:课前预习:正确朗读课文,主动识字。一、导入新课1.字源识字认识“光”,教写“光”,认识“尚字头”。2.完成课题板书:晨光(理解课题)二、初读课文,伙伴互助1.同桌分别读一遍课文,互相做小老师纠正朗读中的问题
26、。2.出示PPT,课文中的生字词同桌互相读,指名读,开火车读。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同伴帮助。3.晨光是一首诗歌,你知道它有几个小节吗?你是怎样标出小节的?你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吗?请三位同学分小节读课文,读后,伙伴评价。根据朗读评价,全班齐读课文。三、学习第一小节出示晨光图片:孩子们,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出现啦。谁被一一叫醒啦?你愿意叫醒它们吗?你会用什么样的声音叫醒小伙伴?(指名朗读)请五位同学分别扮演晨光、风、树、鸟、云,并朗读。晨光:晨光叫醒了风风:风叫醒了树树:树叫醒了鸟鸟:鸟叫醒了云云:(云会叫醒谁,学生自己说一说)学生可以往下接着说。同学们,这一小节写得有意思吗?你觉得哪里有意思?(
27、初识“顶针”)他们在叫醒对方时,会说些什么呢?你能背诵第一小节吗?四、字源识字,指导书写田字格中有7个生字,我们已经会写“光”了,剩下的6个生字中,有两个字跟“光”有关,你找到吗?字源识字:阳亮阳(认识新偏旁:双耳),重点指导双耳旁的写法,第一笔“横撇弯钩”亮:上紧下舒,中间宽,上下对正。五、作业1.习字册:光阳亮2.给“光阳亮”找朋友第二教时:教学新课前,诵读日有所诵(一年级)金波的几篇诗歌。一、复习1.认读生字词。2.背诵第1小节。二、学习第2小节1.云醒了,在做什么?大海有什么变化?大海又在做什么?大海怎么会把太阳“洗亮”?你是怎么理解的?2.云“变成”雨滴,海水“变蓝”了,你喜欢这样的
28、变化吗?能跟大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吗?3.变化很神奇,变化很美丽,你会用什么样的语调来读呢?(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老师也来读一读)4.学生看着PPT,根据画面背诵第2小节。三、学习第3小节1.升起来的太阳,睁着亮眼睛学生齐读“望着树,望着花”2.太阳“望着树,望着花,望着鸟,到处花花绿绿,到处热热闹闹”,看到这一切,你觉得太阳心情会怎么样?他会想些什么,或者说些什么呢?3.“到处花花绿绿,到处热热闹闹”你看到了吗?感受到了吗?4.把你眼睛里的美丽世界跟大家说一说。PPT:太阳睁着亮眼睛,望着(),望着(),望着(),到处花花绿绿,到处热热闹闹。(自己思考,同桌互相说一说,全班交流)5.齐读第3
29、小节四、诵读,走近诗人,走进诗歌1.这首诗歌的.作者是金波爷爷,他为小朋友写了很多的诗歌和童话。PPT出示日有所诵中已诵读篇目及内容:蝴蝶飞野牵牛小螳螂小枕头捏泥巴学生诵读诗歌。2.读完这些诗歌,你有什么话想对金波爷爷说。3.感谢金波爷爷为我们写了这么多美妙的诗。孩子们,捧起书,让我们美美地再读晨光。4.如果你喜欢金波爷爷的诗,可以读一读这本诗集让太阳长上翅膀。用你的耳朵去听,用你的眼睛去看,用你的心去感受,你也会发现世界的美丽,你也可以写出属于自己的诗。五、字源识字,写字指导起:学生说出起的偏旁。处:教学偏旁,知道名称,正确写出“夂”。2.教学半包围字的书写(左下包围)左下包围的字,应注意左
30、边伸展,右边收缩,内外要靠得紧一些。学生描红仿影临写“起”“处”,点评作业,继续练习。六、作业1.完成习字册2.背诵课文语文教学设计6知识技能:1、积累“读一读、写一写”部分的14个词语;2、体味“雪”的含义,加强朗读训练,在反复朗读中揣摩作者的心绪;3、学习文章借景抒情和对比的表达技巧。过程方法:1、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2、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情感态度:培养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做一个奔放的挑战者和战斗者。教学重点:品味景物描写的特点。教学难点:深刻理解本文语言的内在含义,领悟作者的个性精神。教学方法:1、朗读法;2、品味鉴赏法;3、自主合作探究法;4、个别指导提示法
31、教学用具:课时安排: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音乐欣赏塞北的雪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或一个简短的句子来概括塞北雪的特征(指名回答)。3、揭示课题:(播放flash视频)那一年的冬天,在北京的鲁迅,看到一场大雪。他,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他那支生花妙笔,慷慨淋漓地描绘了两幅迥异的雪景图雪。4、教师板书课题:雪鲁迅二、听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1、教师出示学习要求:听准字音,听出语气,初步把握作者情感;(温馨提示:博识消释褪尽凛冽升腾脂粉奁磬口胭脂目光灼灼朔方蓬勃弥漫旋转精魂)思考:课文描绘了哪两幅画面?2、指明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江南的雪朔方的雪3、它们分别在文章的哪些段落?请同学们快速找出
32、三、品味欣赏(一)江南的雪1、学生自由朗读“江南的雪”语段,2、教师出示问题:江南的雪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去描绘?3、学生发言,集体讨论;教师明确,板书:滋润美艳4、全班女生齐读,感受江南雪的优美的特点。5、你觉得文中的哪些字、词或句子深深地打动了你?请从文中找出,并说说你的理由。温馨提示:(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这一句“冰冷的”“坚硬的”这两个词,强调了雪的不屈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作者赞美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它蕴含着“青春的消息它如同那“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33、。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不仅说明了江南雪花的特点,也表露了作者对江南柔雪充满怀念与喜爱的感情。(3)、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运用联想由冬景想到春景,不但突出了江南的雪滋润美艳、蕴藏生机的特点,而且表现了作者对江南的雪的喜爱之情。(5),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孩子塑雪罗汉时手被冻的形状。(6),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作者用排比的手法罗列出在江南雪野中的各色花草,突出了江南雪景的美艳之至。6、学生找出后,有感情地朗读这
34、些句子,让全班试着齐读。(当学生读到雪中的。花时,顺势提问:雪天真有这么多的花吗?这是作者的联想。板书“联想”。)7、全班齐读第一部分。(二)朔方的雪1、请一位男生朗读“朔方的雪”部分的内容;2、教师出示思考题:朔方的雪有什么特点?这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温馨提示:如粉如沙决不粘连表达了作者对北方雪的喜爱、不畏艰险、与惨淡人生抗争到底的不屈不饶的战斗精神)3、在这里,你觉得哪些句子很不好理解,请在课本中划出,先单独思考。4、将难解句子提交小组讨论;5、全班交流这些疑难句子,教师作适时指导。(1)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温馨提示:比喻形象生动、传神逼真地描绘了朔方的雪的孤独而
35、倔强的性格。)(2)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温馨提示:把雪比作人,表现了朔方的雪坚强,独立,倔强的形象。不仅如实地反映了北方严冬的景象,而且也暗示了当时冷峻严酷的社会现实)(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温馨提示:赞美了朔方的雪的完全的献身精神。它是凝聚了所有坚强不屈精神的内核。)(4)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烂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教师讲解指导时穿插写作背景: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
36、。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野草共收散文诗二十三篇,也是鲁迅追求革命真理、抒情述怀与进行对敌斗争的记录。6、全班同学齐声朗读这四个句子,从有声语言中读出作者的精神气质和美好理想。四、学以致用本文写了塑雪罗汉的情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了雪地捕鸟,描写都非常生动传神。你在雪地里做过什么游戏?试写一段文字描述出来,100字以内。没见过雪的同学可以写想象作文片断。五、巩固朗读最后,让我们跟着作者的思维,再次走进作者对江南雪景的美好追忆,
37、感受作者对“雨的精魂”的深情赞美。语文教学设计7本单元包括四篇课文比一比自选商场菜园里日月明和一个语文园地。本单元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有美丽的农家小院、了解自选商场、认识蔬菜及名称、感受识字的乐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生活体验。总体构想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模块一:预习。整体感知单元主题,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模块二:分类识字。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发现识字方法,掌握识字规律,小组合作认识本单元的生字。模块三:朗读感悟。模块四:写字。正确书写本单元生字。要求:干净、整洁、美观、大方。第二部分:读整本书猜猜我有多爱你第三部分:语文实践活动认识各种蔬菜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学习目标1.认识本
38、单元的55个生字,会写个生字。2.通过观察、发现规律,自主认识本单元生字。3.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模块一:预习板块一:激趣导入: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身边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还可以去商场购物等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身边多彩的生活。板块二:整体感知,初步体验你让我们来读一读儿歌吧。1边配乐朗读,边播放画面。师范读识字二。生自读一遍,指明读并随机正音,小组内轮读,全班齐读。2学生欣赏老师配乐朗诵,边听边想,儿歌中写了什么?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说一说。3.借助拼音自读,小组合作纠正读音、指明读、随机指导读。板块三:制定学习计划1小组阅读语文园地四,了解每一版块的内容,并总结汇报。(1)“我
39、的发现”看一看这些生字有什么规律?(2)“日积月累”我会读,积累词语,丰富语言。(3)“口语交际”续讲故事(4)展示台:布置学生生活中识字任务:从街道两旁的招牌上识字。语文教学设计8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八单元语文天地。一、字词句运用1每天我们都会遇到许多事,我们的心情也常常会随之改变,看,这个小朋友眼睛都眯成了一道缝了,多高兴呀。猜猜她为什么这么高兴?2、看老师的表情,生:生气。每当你们上课不认真时我就很生气。能做做生气的样子吗?师:(面向全班),你们什么时候最生气?3、再看,这个呢?这个小女孩张大嘴巴,很害怕。这个呢?这个小女孩皱着眉头,很(难过).你有过害怕或者难过的心情吗?谁能说说当
40、()的时候,我很()。4、小结:刚刚我们学了四个字:一起读读,高兴、难过、生气、害怕。有没有发现这四个词语都是描述的是我们的(一种心情),其实表示心情的词语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慌张,后悔,喜欢,着急,羡慕)5、运用。我们不仅要会说这些词,还要会运用这些词。*哎,昨天我做了一件坏事,现在想想我真不该做,我好(后悔)哦。*马上就要交卷了,我还有许多没写完,我真(着急)。*每次写完作业妈妈给我讲故事是我最(喜欢)的。*我好朋友友考了100分,我真(羡慕)他。过度:同学们这堂课的表现真好,为了表扬你们,给你们一个猜个谜语。二、谜语导入1、红冠子,白外衣,每天早上喔喔啼,它叫人们早早起。(大公鸡)2.你
41、见过大公鸡吗?看!4.(大屏幕出示大公鸡的图片)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图,你看到什么?红红的鸡冠,白白的羽毛。3.中国明代杰出的大画家大诗人唐寅,他也喜欢大公鸡,为它画了一幅画,还为它写了一首诗,名字叫画鸡(板书课题)。5.图上的大公鸡真美丽,诗中的大公鸡更美你们想读吗?教师范读,生听老师大声读,学生小声指读。(注意停顿)孩子们停顿提示自由读,指名读1、孩子们,你们读得真不错,但是最厉害的.呢,是能够听老师的意思,读出那行诗来。认真听,看看老师读的是哪行诗,把它读出来。好威风的一只公鸡啊,头上鲜红的鸡冠,不必裁剪,天生就像一顶将军帽。诗人写道生齐,第一句。2、它浑身雪白的羽毛多么引人注目!看,它就像
42、一个大将军,昂首阔步向我们走来了。诗人写生齐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大公鸡?生回答:漂亮的大公鸡、威武的大公鸡。(师板书)师抽生读第一二句,看看谁读出的大公鸡最漂亮,师生评议。读出威风,有力。3.这可是一只不一般的公鸡,平时他是不轻易说话啼叫的。读这行的时候啊,我们轻一点第三句。齐读为什么呢?因为它有重大的任务,等太阳出来,它要大声催促人们赶紧起床,快快去做事!师:是呀,它一叫家家户户都开门了。哪一句师总结:是呀,大公鸡天一亮就起床了,叫醒了睡懒觉的小朋友,帮助了他们,大公鸡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向大公鸡学习,每天早早起床不睡懒觉。你喜欢这只勤劳的大公鸡吗?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有力。现在我
43、们把这首诗变个样子来读一读。画鸡(明)唐寅头上红冠不用裁,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千门万户开。现在我们把这首诗变个样子来读一读。男孩女孩比赛读三、师:孩子们,好书不厌百回读,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是要多读多练,反复读,因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坚持这样做,你就能把语文学得很好。语文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1、能默读课文,会写垂、越、彩、蜘蛛等12个生字。2、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3、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雷雨前、中、后的景象变化特征。教学难
44、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准备:PPT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二)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生字这个拦路虎看来已经被我们的小朋友消灭了。在这节课中你想学会哪些新知识呢?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带着小朋友提出的问题走进18课,感受作者笔下的雷雨吧!请小朋友们把书打开。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小朋友知道作者都写了雷雨哪几个时期的景象?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2、下面老师要请小朋友来读读课文,想一想老师请几个小朋友来读课文最合适呢?为什么?学生自由说:可以找三个同学,按照雷雨前、中、后每个人读一部分;可以找8个同学来读,每个人读一个自然段。教师抓住学
45、生提出按照雷雨前中后的顺序的读法,引导学生读文。要求学生读正确流利。指名读文。读后汇报。3、过渡:小朋友想不想欣赏雷雨这三个不同时期的景色呢?下面就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去看看吧。三、分段读议,朗读感悟(一)学习雷雨前。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读一读雷雨前的这一部分,想一想,作者在雷雨前都写了哪些景象呢?小组同学讨论后,学生自由说说,教师相机板书(乌云蝉大风树枝蜘蛛树叶)教师引读课文,通过适当范读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并进行朗读指导。学生练习朗读,逐句汇报读,再整体读13自然段。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和学生一起欣赏范读。(二)学习雷雨中。过渡:雷雨前的天气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黑沉沉的乌云像巨石一样压下来,
46、狂风席卷大地,闪电雷声也不甘示弱,赶紧凑热闹,雨马上就要下下来了。和老师一起看一看雷雨中作者又写了哪些景象?准备好笔,在树上圈一圈,画一画。以同桌为单位,读一读,说一说。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雨下起来了雨越下越大雨声也小了)师:雷雨是变化的,来的快,去的也快,那小朋友们应该怎样把雷雨的渐变过程读出来呢?学生讨论,交流,汇报。教师指导朗读,学生汇报读,齐读。(三)学习雷雨后。过渡:万物经过大雨的洗礼,一切都变得那么清新,那雨后的景象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7、8自然段,看看作者在雨后都写了哪些景象?师:万物经过大雨的洗刷,一切都变得那么清新。花儿开了,小鸟、小青蛙欢快的唱着歌,这个时候你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去读课文呢?(高兴、喜悦)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读读7、8自然段,看谁能读出雷雨后那美丽的景致。生练读,教师指名读。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配乐朗读。师:刚才的同学配乐朗读读的很美,那全班同学想不想试一试呢?教师播放音乐和画面,学生随乐齐读课文。四、写字指导把书翻到82页,书上有12个要求大家会写的生字,看一看这些生字你认为哪个比较难写,老师给大家做指导?学生提出认为难写的字,老师利用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