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友善管理工作制度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友善管理工作制度5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老年友善管理工作制度5篇【篇1】老年友善管理工作制度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我院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我院老年医学发展,改善老年患者的就医流程,提高老年患者的满意度,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健康及照护需求,制定本制度。1、老年患者的定义:年龄在65周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在诊疗、护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老年人在生理、心理、情感、认、知等方面的改变,以确保他们的安全。2、老年患者在医院期间的监护:2.1防坠床:通过使用床栏、家属陪护等措施防止坠床发生;2.2防跌倒:保持地面清洁干燥、无障碍;厕所、走廊配有扶手;穿合适的鞋子;使用拐杖等;行动不便、视力欠佳者应有家属/护工陪护;2.3防走失:随身佩
2、戴家庭地址及家人电话号码等信息,患者离开病房时有家属/护工陪同,暂时离开时告知护士;2.4防假牙误吸:手术、气管插管、睡眠、病情危重等情况下,应取下活动性假牙;2.5转运过程的安全:转运老年患者时,尽量使用轮椅和平车,并有专人陪护;2.6皮肤保护:老年患者由于皮肤弹性差,末梢神经敏感性降低,对各种有害刺激的保护性反应降低,加之老年患者不愿活动,所以很容易发生压疮、烫伤,应予以关注;2.7防止血液动力学改变:因心血管系统调节能力差,体位变化过快易引起血液动力学改变,体位改变应缓慢。2.8用药安全:药物的选择、用法和剂量要合理,监督老年患者准时服药。2.9防血栓:对长期卧床老人加强翻身及肢体活动,
3、防止深静脉血栓。2.10所有报警装置和呼叫系统应始终处于功能状态。3、设备的获取和使用:每个住院病房至少配备一至两辆轮椅和一辆平车,供有需要的患者使用,使用前告知使用方法。4、老年患者转运必须有经过培训的护工护送。5、记录5.1医生在入院时评估患者的活动功能、认知反应能力、视觉、牙齿、皮肤等,记录在病史和体格检查单。5.2护士在入院时评估患者的活动功能、认知反应能力、牙齿、皮肤、坠床/跌倒的风险等,记录在相应的护理记录单上:护理入院评估单、ADL护理等级评分表、Braden压疮评分表、跌倒/坠床评分量表。5.3护士对所有住院患者,每日皮肤评估一次;高危压力性损伤者(9分)每班评估,记录在Bra
4、den压力性损伤评分表,有病情变化,随时评估记录。5.4护士对所有住院患者,跌倒评估每日一次;有病情变化,随时评估记录。5.5护士对患者/家属做好预防坠床/跌倒的教育,记录在健康教育单。6、基础建设与服务6.1、严格按照国家无障碍设计规范和综合医院建设标准等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加强出入口、服务窗口、坡道、通道、电梯和卫生间等重点部位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及维护。6.2、在候诊区、取药处等公共等待区域加设老年人专用座椅,并用醒目的标识区别。6.3、积极创造条件,做好老年人就医优待服务。在院内醒目位置张贴公告,使老年人方便知晓可获得的优待服务内容。6.4、优先为老年人安排就诊与转诊服务,为老年人就诊提供畅
5、通的绿色通道。6.5、在挂号、缴费、住院手续办理、检验、检查、取药等醒目位置张贴“老年人优先”标识。6.6、在院内为老年病人提供平车、轮椅等器具,提供导医咨询和协助就医等服务,优先安排住院,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服务。【篇2】老年友善管理工作制度为了方便老年患者,提高老年患者的就医体验。为了优化中心服务流程。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一、在门诊大厅设立专岗,工作时间医务人员轮流值守。二、工作时间不离人,随时方便老年患者咨询,并为老年患者及家属提供预约、取号、指引等服务。为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提供轮椅及担架车;对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实行全程导诊。三、工作时间供应开水,方便患者饮用。四、根据老
6、年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职称等选择合适的尊称,禁止直呼姓名。五、与老年患者交谈时,语言要文明、语气要亲切,自觉使用“服务用语”,严格做到不训斥、不埋怨、不吵架(听力异常者除外)。六、工作人员佩戴胸卡,门诊环境设置区域指示牌,方便老年患者熟悉医护人员与环境。七、实行首诊负责制和首问负责制,明确安全责任,突出老年患者人文关怀。八、老年危重患者优先处理。九、特殊紧急老年患者先救治,后办理相关手续。老年友善医院健康教育管理制度为提高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培养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开展健康教育,特制定以下健康教育管理制度。健康教育内容1.饮食教育:科学系统饮食护理对于
7、减慢老年患者病情,防止并发症发展至关重要。如糖尿病患者,重点强调低脂、低糖、高蛋白、高纤维素食物;高血压病人低盐饮食;冠心病病人低脂饮食;肝硬化病人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无刺激饮食等。2.生活指导: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戒烟酒、定时起床、定时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选择适合身体条件的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对长期卧床老人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照顾好老人大小便,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防止压疮发生。3.用药与检查指导:指导老人用药安全,说明药物用法用量,患慢性疾病老人严格遵守医嘱、正确用药,告知药物不良反应和副反应,不私自购买或服药,防止用药不当发生意外。4.心理健康护理:
8、护理人员提高心理疏导,帮助老人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保持乐观态度,正确对待疾病带来的身体不适,积极接受治疗,提高康复依从性。健康教育方式充分考虑老年人的意愿和实际情况,定期举办健康讲座,以电视、图片、宣传教育对多种形式,有计划、有目的合理、规范、全面开展。【篇3】老年友善管理工作制度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执行安全登记制度。二、制定差错登记制度,分析苗头,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三、执行安全培训制,不培训不能上岗。四、抢救药品,物品,定位,定量,保证处于完好备用状态。五、严防养员意外伤害,对躁动,痴呆等特殊养员,要执行床边交接班制。六、对各种设备,一定按规程使用,注意防火,防油,放热,防震等注意事项
9、。七、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八、严格饮食,饮水,人身等安全管理。【篇4】老年友善管理工作制度一、工作职责(一)在村民委员会(城市社区居委会)的领导和乡(镇、街道办事处)老龄委的指导下,围绕“六个老有”积极开展工作,不断加强协会的自身建设。(二)积极支持并配合村(社区)党支部和村(居)委会的中心工作,当好参谋助手,带领全体老年人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献计献策。(三)充分发挥协会内部设立的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小组、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小组、维护治安小组、环境卫生小组、纠纷调解小组、文体活动小组、关心下一代小组等的积极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四)落实好协会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良好的
10、工作秩序。(五)为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积极组织老年人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六)按时完成当地党政组织和上级老龄工作部门安排的各项任务。二、学习制度(一)每月日,协会委员会和各会员活动小组组长,进行集中学习。(二)每月日,既是各会员活动小组的例会日,又是学习日。(三)主要学习内容:时事政治,有关法律法规,老龄工作基础知识、经验和方法,文化科技、医疗保健等方面知识,以及上级统一布置的学习文件和资料。三、民主管理制度(一)实行民主选举。老年协会领导班子在村民委员会(城市社区居委会)的领导和乡镇老龄委的指导下,召开全体会员或会员代表大会,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二)实行民主议事。老年协会比
11、较重要的事务,由集体商议决定。(三)实行民主理财。老年协会的经费支出须经协会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同意,实行账目公开;收支情况,每年年度向全体会员公布,会员有权质询。四、例会制度(一)每月日,作为协会委员会工作例会日,通报上月工作情况,传达、学习上级指示精神,研究安排近期工作。(二)每月日,作为协会委员会工作例会日,可结合协会学习日和委员会工作例会日安排,传达精神,安排工作,部署任务。(三)每年敬老节或春节期间,召开全体会员大会,评选表彰先进和总结全年工作。(四)每月向村民委员会(城市社区居委会)报告一次工作情况,及时反映老年人的意见和要求。【时间一般不超过3个月】五、工作管理制度(一)实行协会委员
12、会责任制,落实“三定”要求,即“定人员、定岗位、定职责”。(二)设有“一册五薄一档案”。即:老年人花名册;协会开展活动登记薄、学习情况登记薄、好人好事记录薄、调解老年人家庭和村民纠纷登记薄、签定赡养协议(责任)书登记薄;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档案。(三)在协会活动场地张贴协会的规章制度和老年法规,妥善管理设施及有关资料。【篇5】老年友善管理工作制度(一)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1、健康档案的建立要遵循自愿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2、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通过多种信息采集方式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应及时更新,保持资料的连续性。3、统一
13、为居民健康档案进行编码,采用16位编码制,以国家统一的行政区划编码为基础,以乡镇(街道)为范围,村(居)委会为单位,编制居民健康档案唯一编码。同时将建档居民的身份证号作为身份识别码,为在信息平台下实现资源共享奠定基础。4、按照国家有关专项服务规范要求记录相关内容,记录内容应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基础内容无缺失。各类检查报告单据和转、会诊的相关记录应粘贴留存归档。5、健康档案管理要具有必需的档案保管设施设备,按照防盗、防晒、防高温、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等要求妥善保管健康档案,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保证健康档案完整、安全。6、加强信息化建设,有条件的地区应利用计算
14、机管理健康档案。7、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为城乡居民提供中医健康服务,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健康档案管理。(二)健康教育服务管理制度1、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配备专(兼)职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每年接受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少于8学时。2、具备开展健康教育的场地、设施、设备,并保证设施设备完好,正常使用。3、要制定健康教育年度工作总结计划,保证其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4、健康教育内容要通俗易懂,并确保其科学性、时效性。5、要有完整的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和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影音文件等,并存档保存。每年做好年度健康教育工作的总结评价。6、要加强与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社会团体等辖区
15、其他单位的沟通和协调,共同做好健康教育工作。7、要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作用,接受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技术指导和考核评估。8、运用中医理论知识,在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等方面,对城乡居民开展养生保健知识宣教等中医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印刷资料、音像资料的种类、数量、宣传栏更新次数以及讲座、咨询活动次数等方面,应有一定比例的中医药内容。(三)传染病报告和处理管理制度1、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建立健全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2、传染病病种报告、报告卡填写等工作按照国家法律
16、、法规及有关管理规范执行。3、做好相关服务记录,传染病报告卡应至少保留3年。(四)老年人健康管理制度1、加强与村(居)委会、派出所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掌握辖区内老年人口信息变化。2、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老年居民愿意接受服务。3、预约65岁及以上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接受健康管理。对行动不便、卧床居民可提供预约上门健康检查。4、每次健康检查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健康档案,具体内容详见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健康体检表。5、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为老年人提供养生保健、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五)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制度1、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由医生负责,应与门诊服务
17、相结合,对未能按照管理要求接受随访的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医务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联系,保证管理的连续性。2、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3、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可通过本地区社区卫生诊断和门诊服务等途径筛查和发现高血压患者。对于血压值为130139mmHg/8589mmHg的正常高值人群,建议每半年测量1次血压。4、高血压患者每年应至少进行1次较全面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血压、体重、空腹血糖,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
18、力、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有条件的地区建议增加血钾浓度、血钠浓度、血常规、尿常规(或尿微量白蛋白)、大便潜血、血脂、眼底、心电图、超等检查,老年患者建议进行认知功能和情感状态初筛检查。具体内容参照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健康体检表。5、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开展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6、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患者和居民愿意接受服务。7、每次提供服务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患者的健康档案。(六)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制度1、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由医生负责,应与门诊服务相结合,对未能按照健康管理要求接受随访的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主动与患者联系,保证管理的连
19、续性。2、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提供每年至少4次的面对面随访。3、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通过本地区社区卫生诊断和门诊服务等途径筛查和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掌握辖区内居民型糖尿病的患病情况。4、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应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血压、体重、空腹血糖,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力、活动能力、足背动脉搏动检查,有条件的地区建议增加糖化血红蛋白、尿常规(或尿微量白蛋白)、血脂、眼底、心电图、胸部线片、超等检查,老年患者建议进行认知功能和情感状态
20、初筛检查。5、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开展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6、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患者愿意接受服务。7、每次提供服务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患者的健康档案。(七)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制度1、配备接受过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相关培训的专(兼)职人员,开展相关健康管理工作。2、与相关部门加强联系,及时为辖区内新发现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按时更新。在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纳入管理的时候,除需要由家属提供来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外,还应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3、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对于纳入健康管理的患者,每年
21、至少随访4次。随访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等方面的信息,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给予相应处置或转诊,并进行紧急处理。4、加强宣传,鼓励和帮助病人进行生活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参与社会活动,接受职业训练。(八)预防接种管理制度1、接种单位要求。接种单位必须为区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预防接种单位,并具备有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规定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链管理制度并按照要求进行疫苗的领发和冷链管理,保证疫苗质量。2、接种人员要求。承担预防接种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执业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并经过县级或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
22、考核合格后持证方可上岗。3、主动发现预防接种对象。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积极通过民政、公安部门等多种渠道,采取各种办法,主动发现未建卡建证的儿童。4、接种服务。至少每半年对责任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进行1次核查和整理。合理安排接种门诊日,有条件的机构每周至少开展2次接种服务。(九)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制度1、开展儿童健康管理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具备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2、从事儿童健康管理工作的人员(含乡村医生)应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并接受过儿童保健专业技术培训。3、按照国家有关儿童保健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儿童健康管理。4、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通过
23、妇幼卫生网络掌握辖区中的适龄儿童数,必要时可通过妇幼卫生网络外的途径收集、核对儿童数。5、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更多的儿童家长愿意接受服务。6、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在时间上应与预防接种程序时间相结合。7、每次服务后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儿童健康档案。(十)孕产妇健康管理制度1、开展儿童健康管理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具备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2、从事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的人员(含乡村医生)应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并接受过孕产妇保健专业技术培训。3、按照国家有关孕产妇保健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4、加强与村(居)委会、妇联、计生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掌握辖区内孕产妇人口信息。5、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育龄妇女愿意接受服务,提高早孕建册率。6、将每次随访服务的信息及检查结果准确、完整地记录在孕产妇保健手册和孕产妇健康档案上。7、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如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产后康复等),开展孕期、产褥期、哺乳期保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