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赤水市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赤水市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赤水市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3-05-22 来源:调研报告 学校党建工作调研报告5篇 学校党建工作调研报告5篇 2023-02-03 关于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调研报告【五篇】 2023-02-03 党建工作联系点调研报告范文(通用5篇) 2023-02-02 抓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报告(通用8篇) 2023-02-0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调研报告范文(通用4篇) 2023-02-01 【-调研报告】 *市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的调研报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决策,是今后一段时期我们的中心工作。*作为一个农业县(市
2、),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显得紧迫、重要。如何深入领悟中心精神,立足自身实际,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立,*市委、市政府就此问题进展了专题的调研,现将调研状况汇报如下。一、摸清家底,客观估价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的根底在历届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团结一心求进步,全心全意谋进展,我市经济社会呈加速度进展,尤其在“十五”期间,*市坚持以经济建立为中心,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积极应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两业一城一市”和全面建立小康社会步伐,经济社会进展取得重大成就,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奠定了肯定的根底。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加。2023年,全市生
3、产总值完成182803万元,同比增长14.4,比2023年增加68405万元。财政总收入完成16088万元,比“九五”期末增加5718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由2023年的6470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9450万元。产业构造日趋合理。农业总产值由2023年的59156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89043万元,年均增长8.52,粮食年产量根本稳定在14万吨以上。工业化建立步伐加快,2023年,市属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57697万元;工业增加值完成14932万元,年均增长29.4。以化工、竹加工、电力能源为主的三大门类工业已成为工业经济主导力气,第三产业得到快速进展。以竹业和旅游业为主线,以农业“四大产业
4、”为重点的地方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成效显现。竹产业进展势头强劲,到2023年,全市竹林面积达102万亩,开工建立黔北20万吨/年竹浆林纸一体化工程工程,竹业综合收入实现9.5亿元,比“九五”期末增加3.2亿元。旅游业快速进展,2023年,全市接待游客58.6万人次,门票收入1520万元,旅游总收入实现2.65亿元,分别比“九五”期末增长193、660和185。以“竹、畜、药、果”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建立取得较大进展,畜牧(渔业)总产值占农业的比重由2023年的31提高到2023年的41。*金钗石斛地理标志产品爱护通过国家审查验收。柚果产业稳步推动。根底设施建立全面加快。“十五”期间,境内交通根底设
5、施建立取得较大突破,初步形成了“两纵两横四连一环线”骨架大路和*河水路运输网络,实现了乡乡通大路,根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水利根底设施建立投入进一步加大,完成农田水利投资8000多万元,有效治理病险水库7座,完成坡改梯19265亩,解决农村80437人饮水困难,农田保灌、防灾抗灾、农村人畜饮水保障力量进一步提高。生态环保建立和国土资源治理成效显著,实施天保工程封山育林3.2万亩,森林掩盖率比“九五”期末提高了5个百分点,可持续进展力量进一步增加。各项改革有序推动。农村税费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全面免征农特税、农业税。行政审批制度、投资体制、市政公用事业、财政体制、粮食流通体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殡葬改
6、革、农村金融和科教文卫体制等各项改革有序推动。经济进展环境逐步改善,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23年,全市农夫人均纯收入实现2512元,比2023年净增711元,年均增长6.88。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五年共脱贫3900人,贫困人口下降到9500人。“两个确保”制度全面落实,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掩盖范围逐年扩大,农村贫困人口得到社会更多救助和关注。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以“两基”稳固提高为重点,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动素养教育。科技创新力量进一步增加,科技对经济增长的奉献率渐渐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人口计生工作保持全省领先位次,计生率95.46,人
7、口自然增长率由2023年的3.7下降到2.28,低生育水平得到稳固,优质效劳水平进一步提高。文化、播送电视根底设施建立加快速度,播送、电视综合掩盖率分别到达70和94.97。二、正视差距,仔细分析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农村根底设施建立严峻落后主要表达在:一是农田水利设施薄弱。由于我市地形地貌以丘陵为主,切割较大,加之我市大多数水利工程均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月,受当时技术、施工条件、资金投放等因素的限制,造成工程质量差,且不配套,多年来因我市财力有限,对工程修理、养护经费投入严峻缺乏,多年的运行,很多工程隐患开头暴露,水利工程效益逐年下降,严峻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进展。二是交
8、通根底设施落后。交通条件差是我市经济进展的首要制约因素,全市的进出口通道交通困难。通村大路通达深度、通达里程和通车质量都存在较大的问题,仍旧制约着农村经济进展。(二)扶贫工作需加大力度我市共有重点扶持乡镇6个,重点扶持的乡镇占乡镇总数17个的35.29。重点扶持村132(老村,以下同)个,占村总数257个的44.44。2023年底,全市农村低收入人口(625865元)2.03万人,占*市农业人口的9;未解决温饱人口(625元以下)1.01万人,占*市农业人口的4.53;经估算,贫困地区农夫人均纯收入968元,人均占有粮食480公斤,比2023年全市平均水平(2512元、670公斤)分别低154
9、4元、190公斤。无劳动力收入来源,需民政救济2438户,8759人。贫困地区有劳动力3.7万人,其中文盲、半文盲1.45万人,初中文化3.1万人,高中文化0.26万人。我市有近200个村处于气候条件较恶劣的高山和半高山地带,有85个村不通大路,101个村无卫生室和文化室,63个村无学校,分别占贫困村总数的64.4、0.75、87.14、47.7;有50个村播送电视未掩盖,有5.5万多农夫和5.3万头牲畜未解决饮水问题。特殊是在条件较恶劣的高山和半高山地区,由于资金的匮乏和劳动力素养低严峻制约着这些地区的经济进展。(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有待加强据调查,我市现有农村劳动力133434人,初
10、中学历67583人,小学学历55903人,文盲2036人。总体文化程度偏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达不到6,多数劳动力仍滞留在本乡外乡,外出务工人员并不多,仅占劳动力总数的26.23,外出人员绝大多数也是无一技之长,有专业技能的人员还不到2。对农夫工的培训与就业需求脱节。就业观念及其指导存在误区。农夫工外出的组织化程度低。(四)社会各项事业有待进一步加强主体表达在:一是农村教育比拟落后。农村学校教育经费短缺,教育根底设施差,严峻影响了农村教育的进展。农村师资队伍水平相对教育进展的需求仍存在肯定的差距,同时农村教师队伍相对不够稳定。二是村级卫生根底设施比拟薄弱,医疗设备比拟缺乏,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11、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气构73个,床位528张,平均每千人1.8张,村卫生室142所,村级卫生员385人,平均农村每千人1.75人,乡村医生300人。三是规划生育“村民自治”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对流淌人口的治理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从这些年违法生育的对象中,至少有90以上是在外生育,并且绝大多数是流入外地生育,给规划生育治理带来了比拟大的困难。四是文化根底设施建立还需要进一步改善。一方面,由于缺乏一些电视网络设备,加之原有的电视网络比拟老化,导致闭路电视进展速度比拟缓慢;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缺乏一批公益性文化设施和文艺人才,导致开展一些群众性的文艺活动难度较大。(五)基层民主建立有待进一步增加一
12、是农夫群众在民办法识上存在偏差。局部群众不会、不能、不擅长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二是少数村组干部受文化修养和个人力量的限制,政治素养不高,办事缺乏民主,工作方法简洁,缺乏民主参加、民主决策;三是多数村的村规民约针对性不强,应当纳入标准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没有纳入。有的村制定了村规民约,也制定了相应的处理程序,但在实践中没有很好地落实。(六)“四在农家”创立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一是局部农户对“四在农家”创立内涵熟悉还不够到位,创立热忱还没有全部释放出来;二是由于局部农户资金有限,室内外环境还没有得到彻底改善;三是局部农户的陈规陋俗还没有彻底转变,创立点上的环境卫生保持得不够好,存在有卫生死角的现象;
13、四是由于工作繁杂,在总结和提炼“四在农家”创立活动的阅历上还显得不够。三、理清思路,讨论制定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的对策措施(一)加快农村生产进展,奠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的物质根底。1、围绕竹产业和旅游业,进展壮大农业四大产业,切实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竹产业:以竹基地建立和竹加工开发为两个重点,逐步形成制浆造纸、竹建材、竹家俱、竹工艺品、竹食品、竹保健品等六大竹产品体系。至2023年,力争全市竹加工产值突破40亿元,竹资源综合利用率达90。旅游业:以创立“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4A级旅游区为重点,实施旅游精品战略,构建“食、住、行、游、购、娱”协调配套的大旅游产业格局。到2023年,力争接待旅游
14、人次到达1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0亿元,把*建成中国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的重要旅游目的地,黔北地区川黔渝金三角的旅游明珠。着力推动“竹、畜、药、果”四大产业基地建立,加快全市特色生态农业建立步伐。力争“十一五”期末,全市竹业产值40亿元以上;畜牧业产值到达5亿元以上;药业产业5000万元以上;柚果产业稳定现有面积,逐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进展链条。加快进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增加农产品竞争力。加强以产业协会、农产品标准体系、农产品流通和检验检测设施建立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效劳体系建立,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准入和认证制度,连续抓好农业科技增收工程。2、加快农村根底设施建
15、立,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量。树立“建立大通道,进展大产业”的思路,全面推动交通根底设施建立。以实现“村村通”为目标,加快出境大路、乡际大路、旅游大路、通村大路、竹基地大路建立,至2023年,初步形成水陆运输优势互补,便捷畅通的交通网络。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抓好农田水利设施建立,加强耕地爱护,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和“沃土工程”工程,建立高标准根本农田。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大力实施品种改进。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立,严格执行开发建立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和水土爱护“三同时”制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量。推动地质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建立,引导农夫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切实防治耕地和水污染。(二)确保农夫收入持
16、续增长,实现农村生活富裕。1、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根据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不断完善、强化、落实扶持农业的各项政策措施。抢抓全省深化农村改革试点的机遇,积极稳妥地推动乡镇机构、农村土地征用和流转制度、农村义务教育治理体制、县乡财政治理体制和农村金融等改革,加快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力争“十一五”期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以上,农夫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展迈上一个新台阶。2、连续推动新阶段扶贫开发。围绕解决“三个根本”问题,坚持实施结对帮扶和整村推动,根本消退全部重点扶持乡镇(村)的贫困人口;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加大对移民帮扶的力度,努力帮忙其解决好根
17、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对特别贫困人口实行长期社会救助并逐步提高救助标准,加大对农村危房的改造力度;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重点帮忙其找到一条增收致富的路子,努力帮忙脱贫。(三)加强农村文化建立,做到农村乡风文明。一是优先进展教育事业,连续稳固“两基”成果,力争2023年全市根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二是积极推动科技进步,大力营造有利于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新环境,到2023年,全社会科技投入经费占GDP的1.5以上。三是加大乡土人才培育力度,积极引进市外优秀人才,构建有利于人才进展的公共效劳平台。四是大力进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市、乡、村三级文化场馆建立,稳固和扩大农村播送电视掩盖率,逐步构建掩盖全市比拟
18、完备的公共文化效劳体系。实施民族民间文化爱护,大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五是着力提高人民安康素养。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医护人员技术水平。到2023年,90以上的农村医务人员到达中专以上水平,80的村级卫生室到达甲级标准。稳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农村卫生效劳网络建立,加快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鼓舞和扶持民营医院进展。六是推动人口与规划生育进展。加快人口计生综合改革步伐,“十一五”期间,全市生育政策符合率9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掌握在5以内。(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做到农村村容干净。1、加快农村和农业根底设施建立,重点抓好道路、水利、人畜饮水、农业浇灌,“十一五”期末力争城镇自来水普及率到达100。2023年力争高速宽带网到镇,全市通程控电话的行政村到达100,电视普及率城市到达100,农村到达80,建立“数字*”。加强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