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淡水养殖病害防治研究的现状与对策概述cwrg.pptx

上传人:muj****520 文档编号:90270968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PPTX 页数:36 大小:8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淡水养殖病害防治研究的现状与对策概述cwrg.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我国淡水养殖病害防治研究的现状与对策概述cwrg.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淡水养殖病害防治研究的现状与对策概述cwrg.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淡水养殖病害防治研究的现状与对策概述cwrg.pptx(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山东淡水养殖病害防治研究的现状与对策王 钦 东(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近年来,随着海上山东建设步伐的加快,我省水产工作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新时期,水产品总产量跃居全国首位。淡水养殖在“两高一优”目标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迅猛发展,常规养殖品种和名特优品种养殖产量成倍增长。然而,随着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养殖品种的不断增加,养殖病害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山东淡水养殖业持续、健康、高效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全面了解国内外水产动物病害防治研究的现状,掌握研究发展的新趋势,针对我省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科学的应对措施,显得尤为重要。1、我国淡水养殖病害研究发展概况 我国淡水养殖病害的研究与其他自然学科研究一

2、样,是从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而不断深入完善的。远在春秋战国末期,范蠡所著养鱼经时,养鱼已相当普遍。宋朝苏轼所著的物类相感志和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均记录了当时劳动人民治疗鱼类疾病的经验。但是,由于当时自然科学本身的水平所限,有关鱼病的记载大多停留在经验阶段。解放前,我国学者曾进行了一些鱼类寄生虫的研究。由于受到当时社会制度的限制,亦未能开展鱼病学方面的系统研究。新中国成立后,鱼病病害研究有了迅速的发展,相继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区)鱼病学研究和教学机构,从此鱼病学科有了一支较大的队伍,试验研究广泛迅速地开展起来。不仅总结了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而且解决了

3、生产上急需解决的很多问题。尤其对四大家鱼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治,总结出了一套成功的经验。开展“无病先防、有病早治”,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在鱼病学基础研究方面,对有关病原的形态结构、致病原因、生活史以及流行病、病毒、免疫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对于常见性鱼病,已筛选研制出多种有效化学药物;中草药防治鱼病亦取得显著成绩;对特种水产病害的防治主要集中在鳗鲡、河蟹、鳖、鳜等养殖品种。2、淡水养殖病害防治技术研究的必要性和依据 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连续十多年独占鳌头,养殖产量一直以不断拓展的势头雄居世界之首。1997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602万吨,约占世界水产品总量的30%,养殖产量2028万

4、吨,约占全国水产品总量的56.3%,1998年我国淡水养殖的总产量占世界淡水养殖总产量的68%,2000年又超过了70%,也就是说,世界的三分之二以上养殖的淡水鱼是我国生产的,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从事淡水渔业生产、科研、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同志引以为荣的。然而,水生动物病害一直在影响着水产养殖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有1015%的养殖面积受到病害影响,近年来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据初步调查,山东省网箱养殖发生的病害每年损失鱼产量约达500万公斤。池塘养殖病害更为严重,据王德清和王钦东同志的调查,仅草鱼和鲤鱼就有7大类47种病害。草鱼由鱼苗到成鱼,养殖成活率不足30%。其他鱼类和特种水产养殖亦是如此,

5、病害已成为淡水养殖能否快速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针对淡水养殖病害日趋严重的状况,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正常条件下,宿主的非病原菌在环境恶化的压力下,使条件致病菌毒力增强而成为病原菌;其二,有些控制病原的方法使一些新病原出现,即控制一种病可能在生态上让另一种病原繁殖,如使用一种弧菌疫苗会使另一些毒力强的弧菌株生长起来,发生更大的流行病;其三,引种时使鱼体携带病原到处传播,在新的地区遇见新的宿主,造成新的流行;其四,诊断技术的改进使人们易发现新的病原。因此,加强淡水养殖病害防治研究,减少病害的发生,能够大大提高鱼类的成活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养殖效益,对促进淡水渔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6、,使渔业增效、农民增收、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3、国内外病害研究发展趋势 现今的淡水养殖病害研究,不仅重视病原生物学、流行病学的研究,更对有关环境变化和营养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予以高度重视。在防治方面,不仅使用药物治疗,更注意提高宿主本身免疫功能和抗病力的研究。自八十年代后期,各种高新生物技术已迅速用于淡水动物病害研究和控制领域。3.1 病原生物学和流行病害学研究 近年来,除了对细菌、寄生虫性疾病进行深入研究之外,淡水养殖动物病害的病原生物学研究逐渐将重点转向病毒性疾病。国内尤以鳗、鳖、鳜、草鱼出血病毒研究为重点,国外则侧重于鲑鳟鱼类的病毒研究。业已发现了数种病毒,对病毒的毒力、传染途径和发病

7、规律有了新的认识。将防治的研究重点从寻找新的防治药物转向改变养殖制度和模式,加强饵料营养和提高鱼体自身免疫力和抗病力的研究方面。免疫学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水产动物病害研究中的一个重点,无论是细胞免疫,还是体液免疫均取得了较大进展。研究表明,鱼类具有特异性免疫机能,但在抵抗疾病感染过程中,非特异性免疫所起的作用更为重要。虾、贝类虽然不产生免疫球蛋白,但其非特异性免疫机制不仅涉及细胞免疫反应,而且也涉及体液免疫过程,尤其是凝聚素及酚酶原激活系统在免疫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其次,有关环境紧张对鱼、虾、贝类免疫功能的影响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吞噬细胞功能和溶菌活性的测定现已成为评价环境污染对鱼、虾、贝类免疫

8、功能和抵抗力高低的主要指标。另外,肽聚糖等免疫激活剂的研究,无论在实验室条件下,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取得了良好效果。鱼类商用弧菌疫苗已研制成功,并已在实践中应用。国内长江水产研究所和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也已摸索出一些应用于防治鱼病的免疫技术,特别是草鱼出血病病毒的免疫预防技术,在生产应用上已见到显著成效。青岛国家海洋研究所等单位进行的多糖免疫药物在对虾养殖应用研究中,亦取得良好效果。3.3病原的快速诊断与检测 随着现代免疫学、分子生物和生物化学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及在水生动物疾病快速诊断领域中的应用,许多高新生物技术已进入淡水养殖鱼、虾、贝类病害病原诊检领域。用于某些鱼类细菌病检测的快速生化检测系

9、统及与气相色谱联用的快速检测系统已经开始商业化,用于检测某些弧菌病原的DNA探针技术也已研究成功,萤光抗体检测技术和酶免疫技术则在国外鱼类病原菌和某些病毒的检则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3.4 病害综合控制 近年来水生动物病害的研究结果表明,许多重要疾病的暴发性流行是因为养殖环境恶化和管理不善而造成的。水质腐败,水中氨等含量高,缺氧使鱼紧张。病原与宿主作为共同进化的产物,并不都是致病或致死的,条件性病原只有在养殖环境恶化的条件下,宿主免疫功能和抗病力降低时才成为强毒或致命的病原。因此,目前淡水养殖病害防治不仅注重药物防治,更注重养殖环境改善、养殖模式的改良和提高养殖对象自身免疫功能及抗病力的研究。

10、4、我省淡水养殖病害防治研究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4.1技术力量薄弱。从事淡水养殖病害防治研究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各地、市、县(区)均由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或技工兼职病害防治工作,一般只是凭经验防治病害,遇到疑难病症和严重的突发性疾病则无能为力。对病害防治进行深入研究更无从谈起,全省从事疫情、暴发性流行病害的监测、检疫和防治研究的技术人员严重不足。4.2诊断手段落后。由于鱼类生活在水里,发病前携带的病毒和细菌很难发现而常被忽视,鱼类疾病的早期诊断恰恰又是防治传染病的关键。目前进行早期诊断仍采用细菌培养法,耗时太长,操作不便,待结果出来,疾病已暴发,损失已造成。后期诊断主要靠目测,缺乏必要的仪器

11、设备。在疾病并发症的情况下很容易误诊,延误治疗时机,影响治疗效果。4.3 忽视诊断,滥用药物。养殖期间对疾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缺乏防病意识。对一般性鱼病不采取预防措施,忽视发病初期的预防;诊断不认真,只凭肉眼观察,不善于应用仪器如显微镜、解剖镜等进行镜检诊断;把药物当作防病治病的唯一手段。且盲目滥用,其结果是不仅增加养殖成本,还使鱼类产生耐药性,或造成残毒在体内大量富集,引起慢性中毒。对消费者健康亦极为不利。4.4 对养殖环境重视不够。养殖池塘淤泥丰厚,长年不予清理。苗种下塘前清池消毒不彻底等,均可使水体氨氮含量超标、溶氧不足,加之放养密度和混养品种不合理等,致养殖鱼类病害发生和流行,给生产造

12、成重大损失。4.5 鱼药质量差、生产销售缺乏统一管理。目前市场上的鱼药仍然存在有效成分含量低、药效时间短,甚至掺杂使假现象。鱼药市场无序,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使一些无商标、包装质量低劣的鱼药流入生产环节,使用后起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延误有效的治疗时机。5、未来十年研究的重点与对策 5.1 研究重点 5.1.1 加强病原生物学、流行病学和免疫学基础研究;同时对养殖环境、养殖制度与养殖模式、营养与疾病的关系和提高鱼体自身免疫力及抗病力的研究。5.1.2 重要病原体的体外培养及保存技术的研究,主要是病毒敏感细胞株的建立和筛选、标准病毒株和菌株的建立、重要寄生虫的培养、标准抗血清的制备、有关特殊培养基

13、的研制及保存方法等。5.1.3 重要流行病病原的快速诊断与检测。主要发展快速、灵敏、简便的现代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如利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莹光技术、酶联免疫技术DNA探针、PCR技术等。5.1.4 重大流行病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适合淡水养殖应用防治技术,如鱼、鳖、虾、贝类免疫激活剂和重要疾病的疫苗、有效药物筛选、特殊用药方法如缓释型药物等。另一方面,通过对养殖环境与疾病发生关系的研究,改变养殖模式,寻找控制重大流行疾病发生的综合控制技术。5.2未来十年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5.2.1 加强山东省淡水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心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在山东淡水病害防治工作站的基础上建立淡水养殖病害防治中心

14、,配置先进的仪器设备,选派年青科技人员进修学习,安排高层次科技人才充实病害研究队伍,逐步提高淡水养殖病害防治研究的手段与水平。5.2.2 建立山东省淡水养殖病害防治网络,对全省各地病害和疫情及时进行测报和监控,对我省发生的重大病害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对严重影响淡水养殖发展的暴发性鱼病和疑难病症,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攻关研究。对常见病、多发病开展防治新技术、新药物的研究,组织淡水养殖病害防治成果与先进技术的交流,开展病害防治信息的传递。5.2.3 为全省各地、市、县、乡以及淡水养殖基地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培训病害防治人才,开展淡水养殖病害及药物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通过科普读物、声、像等进行病害防治

15、知识的普及与宣传,提高群众性防病治病的意识。5.2.4 选育抗病力强的优良品种,主要包括选育自然免疫的鱼类品种和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培育的抗病力强的鱼类品种。5.2.5加强免疫防治,筛选抗原性强的免疫原。研究高效价菌苗和疫苗的制备方法,探索最方便有效的免疫途径,探讨养殖对象的免疫应答反应以及免疫激活剂的研制与应用。5.2.6 加强检疫工作,对国外引进的品种一定要通过国家动检局进行检疫和隔离饲养,确保安全后再扩散养殖。对国内省内或地区间的苗种调运,也必须进行运前疾病检疫,将病原体消灭在原育苗场内。5.2.7全面推广、应用绿色、高效的全价配合饲料。饲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鱼类生长速度的快慢和是否健康

16、。营养不全面,缺乏某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饲料将会使鱼体抵抗力下降,易患疾病。故应推广、应用全价配合饲料。5.2.8加强水产药物研制开发与管理,根据我省水产养殖病害发生情况,进行高效、低毒药物的研制和开发,建立专用鱼药生产厂。整顿鱼药市场,加强对鱼药市场的监管,坚决取缔低劣鱼药,向水产养殖生产者普及科学用药知识,提高药物对疾病的治愈率。5.2.探索生态防病之路。主要探讨养殖对象与其养殖生态环境及其他生物种群的关系。通过生物预防,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加强生态防病,从改善养殖水域环境、培育和筛选抗病力强的品种进行养殖,提高养殖对象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降低和减少发病因素。二零零三年五月八日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消防试题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