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习性与本量利分析(3)ywv.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本习性与本量利分析(3)ywv.pptx(6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成本习性与本量利分析熟练掌握成本按经济职能划分的内容、成本按成本性态分类的概念、特征、相关范围和模型;掌握混合成本分解的高低点法和回归直线法;熟练掌握量本利分析的基本模型;第一节成本按经济职能的分类第二节成本习性的意义和分类第三节混合成本的分解第四节本量利分析概述1第一节成本按经济职能的分类一、成本的涵义与性质成本的一般概念产品价值的内容:c+v+m(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c 为产品生产中所耗费的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即已消耗的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v为劳动者活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中归劳动者个人支配的部分,即以工资形式付给劳动者的报酬;m 为劳动者活劳动消耗所创造的价值中,归社会支配的部分,
2、即税金、利润等。成本,c+v 即构成成本的范畴,是为生产一定产品而发生的各种生产耗费的货币表现。包括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价值。2管理学意义上的成本概念“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成本”3二、成本按经济职能分类分为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制造成本:指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发生的,它由三种基本要素所组成,即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和制造费用。(一)制造成本由三个成本项目中构成:1.直接材料2.直接工资3.制造费用其中直接材料、直接工资两者合称为主要成本,将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加在一起,统称为加工成本。4(二)非制造成本一般可以分为:非制造成本:是指销售与行政管理方面发生的费用。分为行销或销售成本、管理成本两类。1.行销或销售
3、成本2.管理成本5提示以上分类能清楚地反映出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上的材料是多少、直接用于制造产品的工人工资是多少,好用于管理与组织生产上的各项支出是多少,有利于反映和监督产品消耗定额和费用预算的执行情况,有利于加强成本管理和成本分析。6三、成本按经济职能分类的优缺点优点1、反映产品成本结构2、有利于区分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3、有利于划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缺点1、没有与生产能力联系起来2、不能说明成本与业务量的关系3、不利于将间接成本归属到产品中去7第二节成本习性的意义和分类一、成本按性态分类所谓成本性态,也称成本习性,是指成本变动与产量(业务量)变动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具体表现为产量的某种变动,
4、与其相应的成本的某种变动之间具有一定的依存性。所谓成本性态分析,就是研究成本与产量之间的依存性,分析考察不同类别的成本和产量之间的特定的数量关系,把握产量的变动对各类成本变动的影响。由此可见,成本性态分析问题,实际上就是将成本按其同产量的相互关系进行适当的分类。它是进行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和成本决策的前提。8二、成本按性态分类管理会计的角度看,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象化的,以货币表现的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应当或可能发生的各种经济资源的价值牺牲或代价。成本性态又称成本习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成本的性态,是指在一定相关范围内成本总额的变动与产量之间的依
5、存关系。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半变动成本三类。9(一)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相关范围内随着产量的增减变动,其总额也发生相应的正比例变动的有关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产品包装费等。这就是说,作为变动成本,只要产量发生某种变动,其总额也随之发生某种变动,且变动的方向和幅度都与产量相同。变动成本的主要特点是:1.变动成本发生总额直接受产量变动的影响,与产量成正比例关系;2.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不因产量变动而发生相应的变动,其数额始终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上。10(二)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相关范围内随着产量的增减变动,其总额不变动的有关成本,如设备维修费、机械动力费、检验人员工资、行政管理费等
6、。1 1固定成本的分类酌量性固定成本则是企业根据经营方针由高阶层领导确定一定期间的预算额而形成的固定成本。(如研究开发费、广告宣传费、职工培训费等)约束性固定成本主要是属于经营能力成本,它是和整个企业经营能力的形成及其正常维护直接相联系的,企业的经济能力一经形成,在短期内难于作重大改变。(如厂房、机器设备的折旧、保险费、财产税等)12东南大学远程教育管理会计第六讲主讲教师:吴斌13三、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相关范围相关范围是指不会改变或破坏特定成本项目固有特征的时间和业务量的变动范围。(一)固定成本的相关范围(二)变动成本的相关范围14四、总成本公式与模型必须注意的是,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变动
7、”和“固定”都是指变动成本总额和固定成本总额而言,如果指的是单位成本,则恰恰相反,即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并不变动,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却随着业务量的增减而成反比例的变动,也就是说业务量越大,单位固定费用越少。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构成产品成本的公式可表示如下:y=a+bx 其中:y=总成本a=固定成本总额b=单位产品变动成本x=业务量15第三节混合成本及其分解一、混合成本是指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其总额既随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正比例变动的那部分成本。作为混合成本,它的增减变动要受产量变动的影响:产量增加,混合成本总额也将增加;产量减少,混合成本总额也将减少。但是,混合成本的这种变动并不完全取决于产量
8、的变动,它还要受到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些特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而,其总额的变动与产量变动通常保持同一方向,但不保持同一比例。16混合成本的分类混合成本还可以进一步区分为“半固定成本”和“半变动成本”“曲线式混合成本”和“延期混合成本”。17(一)半变动成本u 是 指 其 总 额 在 无 产 品 产 出 时 为 某 一 定 值,而 当 有 产品 产 出 时 则 比 例 于 产 量 的 增 减 作 相 应 变 动 的 有 关 成本,如 机 器 设 备 维 修 费,热 处 理 设 备 能 源 耗 费 等。这 就 是 说,作 为 半 变 动 成 本,当 产 量 为 零 时 也 有 某些成本发生,其数额一
9、般比较固定;u 当 产 品 开 始 产 出 后,成 本 总 额 即 在 原 相 对 固 定 的 某一 基 数 上,伴 随 产 量 的 增 减 而 发 生 相 应 的 等 幅 度 的上升。半变动成本的这种特点可用图2-1 说明。18图2-1 半变动成本19(二)半固定成本u 是 指 总 额 依 次 在 不 同 产 量 水 平 上 保 持 相 对 固 定 的 有关成本,如产品检验人员和货运人员工资等。u 这 就 是 说,作 为 半 固 定 成 本,当 产 量 在 某 一 特 定 范围 内 增 减 变 动 时,其 总 额 固 定 不 变;当 产 量 一 旦 突破 该 特 定 范 围 而 进 入 另
10、一 新 的 范 围 时,其 总 额 即 发生 阶 梯 式 变 动,随 后 又 在 新 的 范 围 内 保 持 不 变,直到 产 量 再 次 突 破 这 一 新 的 特 定 范 围 之 后,才 再 一 次发 生 阶 梯 式 变 动。半 固 定 成 本 的 这 种 特 点 可 用 图2-2说明。20图2-2 半固定成本21(三)“曲线式混合成本”1、递减曲线成本2、递增曲线成本22(四)延期变动成本23二、混合成本的分解混合成本的变动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受产量变动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混合成本总额尽管伴随产量的增减而升降,但二者之间并非保持同等的比例关系。混合成本通常有一“初始量”,具体表现为:无论是半
11、固定成本还是半变动成本,它们的增减变动往往都以某一特定的成本基数开始。在一定期间内,单位混合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或减少而相应地下降或上升,但其升降幅度却小于单位固定成本的升降幅度。24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分解为常用的方法有:帐户分析法、合同确认法;技术测定法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回归直线法。25(一)帐户分析法26(二)合同确认法通过检查与其他单位签订的合同中有关支付费用的具体规定来确定,如上述电话费。27(三)技术测定法通过技术测定于估算的方法来划分,例如:对产品进行热处理,需将电炉先行预热,经技术测定,预热所耗能源的成本为200元,这部分即为固定成本,以后通过热处理产品数量的增加,所耗能源的成本
12、将正比例增加,这部分增加的成本为变动成本。28(四)高低点法(重点)基本原理是:各期的总成本或混合成本都可以用成本性态模型y=a+bx 表示。(即混合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解题思路:在数据表中找出最高的产量和最低点产量以及他们各自所对应的成本。分别用以下公式反映:1)Y(H)a+bX(H)高点成本总额2)Y(L)a+bX(L)低点成本总额由1)2)可得出b 的数值,进而再求出A 值。29高低点法适用的前提条件:1)高低点法所取得用的成本数据应能代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情况。2)通过高低点法分解而求得的成本公式,只能是用于相关范围内的情况。(即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30例题1、某企业生产的甲产
13、品712月份的产量及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采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7 8 9 10 11 12产量(件)40 42 45 43 46 50总成本(元)8800 9100 9600 9300 9800 1050031解:高低点法:(1)从表中找出最高点和最低点:产量(件)X 总成本(元)Y最高点50 10500最低点40 880032(2)计算y=a+bx 中的a、b 值:b=(10500-8800)/(50-40)=170 元将b 代入高点:10500=a+170*50a=2000或将b 代入低点:8800=a+170*40a=2000(3)将a、b 值代入y=a+bx 中,则成本性态模型
14、为:y=2000+170 x这个模型说明单位变动成本为170元,固定成本总额为2000元33东南大学远程教育管理会计第七讲主讲教师:吴斌34(五)散布图法在以横轴代表产量,纵轴代表成本的坐标图中,分别标明一定时间内产量以及与之相应的混合成本的坐标点;然后,经目测,于坐标点中确定可近似地反映产量与混合成本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趋势直线,借以区分混合成本总额中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含量的一种方法。基本步骤是:(1)根据产量和混合成本的历史观测数据,确定相应的坐标点;(2)用目测法确定趋势直线,尽量使直线上、下各方的坐标点数目相近,分布均匀;(3)确定固定成本含量;(4)确定变动成本含量。35图2-3 散布
15、图法36(六)回归直线法(重点)这是一种较为精确的方法。基本原理是:各期的总成本或混合成本都可以用成本性态模型y=a+bx 表示。(即混合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公式推导:从y=a+bx 推出y=n.a+bx 再推出xy=ax+bx2。理解这一过程,能写出这两个公式,就能求出a与b 值,从而得出y=a+bx 这一成本公式。回归法直线法的使用的条件:x与y要保持线性关系。37分解混合成本的方法回归分析法回归分析法是将产量和混合成本分别作为自变量和因变量,通过建立起描述产量和混合成本相互关系的回归方程式,借以确定混合成本中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含量的一种数理统计方法。这种混合成本分解方法较为精确,一般
16、可适于成本增减变动趋势较大的企业。基本步骤是:确定混合成本同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用回归方程予以表达,该方程所示回归直线同观测数据(散布点)距离(误差)的平方和为最小值;38计算步骤1、确定X 与Y 的相关系数r2、设数字模型:y=a+bx 其中:y表示半变动成本,a表示半变动成本中的固定部分,b 表示半变动成本中的单位变动成本。39造出下列方程组:40先以合计数形式表示yabx 的每一项,即:y na bx(1)可以推导出:a(y bx)/n(2)以x乘以(1)式各项,即得:xy ax bx2(3)将(2)式代入(3)式,得:xy(y bx)x/n bx2推导出b(nxy xxy)/(nx2
17、(x)2(4)再把(4)式代入(2)式,得出:a(x2y xxy)/(nx2(x)2)41例题某厂有6个月的混合成本与业务量的对应资料如下表所示:混合成本与业务量资料表月份业务量x(机器小时)混合成本y(维修费)1 30 2702 40 3303 50 4504 40 3705 60 4606 80 52042首先将表中资料进行整理,如下表:资料整理表月份x y X2 xy Y21 30 270 900 8100 729002 40 330 1600 13200 1089003 50 450 2500 22500 2025004 40 370 1600 14800 1369005 60 460
18、 3600 27600 2116006 80 520 6400 41600 270400N 6x300y2400 x216600 xy127800y2100320043将各有关数据代入回归系统a、b 计算公式中,得:b(nxy xy)/(nx2(x)2)4.875(元/小时)aybx 156.25(元)维修费混合成本的模型为:y156.254.875x用回归分析法分解混合成本,计算结果比较准确。44第四节本量利分析概述一、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如果我们把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依存关系用方程式来描述,那就是本量利的基本公式。即: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利润或者:销售单价X 销
19、售量(单位变动成本X 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利润设:p 销售单价,Q 销售量,a固定成本总额,b 单位变动成本,P 利润现将这些符号代入上述方程,则为:pQ(a+bQ)P45例题46二、本量利分析的用途47三、贡献毛益成本性态分析是管理会计的基础,与成本性态分析相联系的一个重要概念贡献毛益,是管理会计中常用的重要指标。贡献毛益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单位贡献毛益和贡献毛益总额。(一)单位贡献毛益和贡献毛益总额单位贡献毛益是指某产品在现有销量的基础上,再销多一个单位产品所得到的追加的利润。其计算公式为:单位贡献毛益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或者:m p b公式中:m 单位贡献毛益,p 销售单价,b 单位变动
20、成本482、贡献毛益总额贡献毛益总额是在现有销量的基础上,再多销Q 个产品所得的追加利润,也即销售收入总额减去变动成本总额的余额,其计算公式为:贡献毛益总额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M pQ bQ(p b)Q公式中M 贡献毛益总额由于固定成本a在相关范围内为常数,显然,M 越大,M a就越大,即p 越大;反之,M 越小,M a也越小,P 就越小。因此,贡献毛益是反映为企业获利所作贡献大小的度量指标。49例题50东南大学远程教育管理会计第八讲主讲教师:吴斌51(二)贡献毛益率和变动成本率单位贡献毛益、贡献毛益总额都是以绝对值的形式表示的,我们还可以选择以相当值指标来表示,即贡献毛益率。贡献毛益率是
21、指单位贡献毛益于销售单价的比率,或贡献毛益总额与销售收入总额的比率。计算公式:贡献毛益率(单位贡献毛益 单位产品售价)即mR m/p或者:贡献毛益率(贡献毛益总额 销售收入总额)即mR=M/S公式中mR 贡献毛益率,S 销售额52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率是以单位变动成本除以销售单价的比值,或以变动成本总额除以销售收入总额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变动成本率(单位变动成本 单位产品售价)即bR=b/p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总额 销售收入总额)即bRV/S公式中bR 变动成本率,V 变动成本总额53综合变动成本率若企业同时生产销售多种产品,则综合变动成本率为:bR vi/si综合变动成本率是各种产品变动成本
22、合计与各种产品销售收入合计的比率。每一种产品的贡献毛益率与其变动成本率之和为1,企业的综合贡献毛益率与综合变动成本率之和为1。凡变动成本率低的企业,则贡献毛益率高,创利能力强,反之,则创利能力差。54例题55四、经营杠杆(一)经营杠杆的涵义经营杠杆率(DOL)是指利润增长率相当于销售增长率的倍数,即:经营杠杆率(DOL)利润增长率 销售增长率P/PS/S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经营杠杆率确定后,即可结合计划期的销售增长率来预测计划期内的利润。其公式为:预计利润基期利润X(1销售增长率X 经营杠杆率)或:P P(1(S/S)DOL)56(二)经营杠杆系数1、经营杠杆系数计算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常常使用
23、经营杠杆来衡量,经营杠杆的大小一般用经营杠杆系数表示,它是息前税前盈余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之间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式中:DOL-经营杠杆系数;EBIT-息前税前盈余变动额;EBIT-变动前息前税前盈余;Q-销售变动量;Q-变动前销售量。57为了便于应用,经营杠杆系数可通过销售额和成本来表示。其又有两个公式:公式一:式中:DOLQ-销售量为Q 时的经营杠杆系数;P-产品单位销售价格;V-产品单位变动成本;F-总固定成本。58公式二:式中:DOLS-销售额为S 时的经营杠杆系数;S-销售额;VC-变动成本总额。59(三)经营杠杆系数表达的问题(1)在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经营杠杆系数说明了销售额
24、增长(减少)所引起利润增长(减少)的幅度。(2)(2)在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额越大,经营杠杆系数越小,经营风险也就越小;反之,销售额越小,经营杠杆系数越大,经营风险也就越大。(3)(3)在销售额处于盈亏临界点前的阶段,经营杠杆系数随销售额的增加而递增;在销售额处于盈亏临界点后的阶段,经营杠杆系数随销售额的增加而递减;当销售额达到盈亏临界点时,经营杠杆系数趋近于无穷大。此时企业经营只能保本,若销售额稍有增加便可出现盈利,若销售额稍有减少,便会发生亏损。60控制经营杠杆的途径企业一般可以通过增加销售金额、降低产品单位变动成本、降低固定成本比重等措施使经营杠杆系数下降,降低经营风险。61例题例如:某企业按基期资料计算的经营杠杆率DOL 2,基期利润为10万元,销售收入80万元,若计划期销售收入总额为120万元,则计划期可实现的利润为:P=10X(1(12080)X2/80)20(万元)62作业题P3习题1习题2习题3、4、5、6、8、9、10、1163演讲完毕,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