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文化现状对消防工作影响调研报告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文化现状对消防工作影响调研报告范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经济文化现状对消防工作影响调研报告范文 关健词:黔东南苗族侗族地区经济文化现状消防工作对策 黔东南州地处省东南部,是我国三十个自治州中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州,在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和谐生活着33个少数民族和两个待识别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47.68万,其中:苗族人口178.4万人,占全国苗族总人口的19.96%,侗族135.9万人,占全国侗族总人口的45.91%,是全国苗族侗族原生文化的中心。长期以来,由于经济文化和历史缘由,黔东南州农村地区始终是全国知名的火灾高发区。 黔东南州的苗族侗族人口居住在山区、半山区,因此,没有苗族侗族聚居地区火灾的稳定,就没有农村火灾的稳定;没有农村火灾的稳定,
2、就没有全州火灾形势的根本稳定。做好苗族侗族聚居区的消防安全工作,直接关系到黔东南州改革、进展、稳定的大局,是每一名消防工应仔细思索的问题。面对黔东南州苗族侗族聚居区交通闭塞、经济进展缓慢,人口素养偏低,消防工作长期滞后的问题,笔者结合十多年来在黔东南州工作的实际,在调查黔东南州苗族侗族聚居地区经济文化特点的根底上,对改良和加强农村消防工作提出一点浅见。 一、黔东南苗族侗族聚居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现状对消防工作影响 苗族侗族作为山地民族,在长期进展过程中,经济、文化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因此黔东南苗族侗族聚居地区火灾多发有其民族、历史、文化、经济的根源。正确熟悉黔东南苗族侗族聚居区的特点和现状,对
3、于制定和实施符合民族地区特点的消防工作方针和政策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推动苗族侗族聚居地区消防工作的根本途径。 (一)苗族侗族用火习俗对消防工作的影响 众所周知,苗族侗族是一个火的民族,黔东南州的苗族侗族老百姓对火的熟悉和态度应当说是冲突的。他们认为火给他们带来光明暖和并驱逐黑暗猛兽,给予他们更强的生存力量,但火又能烧毁一切甚至他们自己,这种敬畏与恐惊导致对火剧烈的依靠感。用柴草生火取暖、做饭、烘烤东西,始终从古至今没有任何的变化。在黔东南局部苗族侗族地区至今还有常常有烧荒、烧地埂等耕作习俗。总之,黔东南地区苗族侗族对火的态度可以概括爱与恨的博弈之中,对火灾的防范处于消极,一些不文明的用火风俗也是
4、导致火灾多发的缘由之一。 (二) 苗族侗族聚居地区建筑特点与建筑防火 黔东南地区苗族侗族一般分布于半山腰或高岭地区,在与自然环境的适应进展过程中制造了自己一整套富于特色的建筑文化系统的建筑观念,制造了具有特色的建筑文化。在的黔东南农村,木构造民房占91.9%,少数民族聚拢居住,木构造民房鳞次栉比,几十户、几百户、上千户的大村寨不少。据调查统计,全州50户以上的村寨3922个, 占全省的66.85% 。这些村寨85% 以上为木质构造房屋,耐火等级低,不但失火频率高,且发生火灾后,扩散快速,一烧就是几十户、上百户。黔东南州农村村寨像一到处大“火堆”,加强消防建立刻不容缓。 在黔东南苗族侗族建筑中,
5、火坑(火塘)是整个建筑的中心,在建筑中占据重要的空间位置,它是家庭中心与生活空间秩序的组织者。苗族侗族火塘于木质构造吊角楼一楼的正屋楼板中心修建一圆形或方形坑而成,坑边砌以石块,坑内立三块锅桩石或三角铁架,塘内火种一般终年不熄。火坑是日常生活、起居、议事、饮食、待客中心。出于对火的恐惊感与不同的利用,黔东南苗族侗族村落大都呈集中式布局。几乎全部的村落建筑多呈集中式成片布置,形成集中式村落。近年来,虽然经济在不断的进展,但居住习惯的缘由,苗族侗族建筑主要还是以年月长远、耐火等级低的木板建筑为主,简单引发大面积火灾。 (三) 苗族侗族聚居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进展水平对消防工作影响 黔东南地区苗族侗族
6、有90%居住在山区和半山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进展始终滞后于坝区。第一,由于苗族侗族聚居地区多数不通大路,经济进展受到了严峻制约,产业单一,经济收入主要靠农产品出售,人均纯收入不到坝区的三分之一;其次,苗族侗族聚地区由于人口增长速度高于经济进展速度,造成目前人多耕地少,苗族侗族人口生产、生活条件无法得到有效改善;第三,由于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多属于干旱地区,水利设施根底差,加之长期过度垦殖,水土流失严峻。由于以上几个缘由,黔东南苗族侗族聚居地区对火灾的自防自救力量非常弱,很多村寨根本不具备根本的消防水源条件,村民对消防设施建立的资金投入非常有限。加之住宅用地紧急,村民住房连片,不能满经济文化
7、现状对消防工作影响,足建筑防火间距的要求,导致火灾发生后小火酿成大火,村民无法自救;公安消防队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畅不能准时施救,消失望火兴叹的无奈局面。因此,黔东南苗族侗族聚居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和经济进展水平低,成为该地区消防工作开展的主要障碍,在短时期内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四)苗族侗族人口素养对消防工作的影响 建国以来,黔东南州苗族侗族人口教育工作得到了长足的进展,苗族侗族人口文盲率大幅下降,适龄儿童入学率到达98%以上。但应当看到的是,黔东南地区苗族侗族人口各阶段受教育比例较汉族仍旧是显得较低,受教育程度低,文盲比例大,影响了苗族侗族地区人口的科学文化素养。一些苗族侗族群众缺乏根本的用火
8、、用电学问,不文明的封建迷信活动还非常严峻,笔者在对苗族侗族地区的火灾事故中接触到,因用火不慎而引发的火灾所占比例为38.17%。另外,由于苗族侗族人口文化素养不高,相应的消防法制观念和消防安全意识非常淡薄,用火随便、违章建筑、违章操作等现象比拟突出,火灾隐患严峻,纵火案件屡见不鲜(局部苗族侗族群众在道德上认为烧自己家或家族内的住房不是犯罪)。因此,苗族侗族中根深蒂固的用火陋俗,当然有历史和文化的根源,但人口素养不高有很大关系,只有通过提高苗族侗族人口受教育程度,因势利导做好消防工作,苗族侗族聚居地区“引火烧身”的现象才会渐渐削减。 二、苗族侗族聚居地区消防工作开展的思索 消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
9、、综合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推动消防工作必需具备肯定的社会经济环境。黔东南苗族侗族地区消防工作的进展也不行能脱离当地经济文化条件,在正视黔东南苗族侗族聚居地区社会经济落后现状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改革开放以来,黔东南苗族侗族聚居地区社会经济快速进展,特殊是近年来党中心、国务院高度重视边疆民族工作,在解决“三农”问题和西部大开发的带动下,黔东南苗族侗族聚居地区政治、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消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根底。因此,当前消防工作必需抓住有利契机,始终围绕苗族侗族地区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坚持把消防工作贯穿于苗族侗族地区经济社会进展的全过程,坚持党委和政府组织领导、人民群众广泛参
10、加的群众路线,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根本方向,因地制宜推动苗族侗族聚居地区消防工作,实现全州消防工作的协调进展。 (一)以敬重苗族侗族文化特点为根底开展消防工作 具有浓郁苗族侗族特色的用火习俗,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又在为黔东南州的经济建立“搭台唱戏”。苗族侗族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为宣传黔东南州,加强文化沟通和推动经济进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不能片面的强调苗族侗族火文化对消防工作带来的不利因素,要克制以消防工作统揽其他工作的.主观熟悉,树立消防工作效劳苗族侗族地区社会经济发进展的思想,杜绝“堵”,做好“疏”和“导”。对苗族侗族群众一些不文明的用火习惯,要与社
11、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相结合,坚固树立做好民族地区消防工作既是爱护物质文明建立,也是精神文明建立的重要表达,根据“敬重民族习惯,贴近苗族侗族群众;通俗易懂,潜移默化”的工作原则,通过苗族侗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重点抓好消防学问进村寨、入农户、得人心的宣传效果,切实把消防工作融入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中,引导苗族侗族群众移风易俗、革除陋俗,传播科学思想、提倡文明用火习惯,增加黔东南苗族侗族群众抵挡火灾和自防自救的力量。 (二)以教育带动苗族侗族聚居地区消防工作的可持续进展 人口素养低是苗族侗族人口进展的“瓶颈”,也是消防工作在苗族侗族聚居地区难以开展的重要缘由。因此,加强苗族侗族聚居地区的消防工作,要特
12、殊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人口素养的提高,从消防资金扶贫转移到消防教育“扶贫”上来,实现民族地区消防工作从帮扶式进展到自我进展的过程。通过对苗族侗族聚居地区的农村普法教育、文化下乡和文化扶贫等活动,以送消防书籍、消防挂历进村、进寨、进校,编演有消防教育内容的苗族侗族歌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消防学问,到达贴近苗族侗族群众、深入人心的效果。同时,抓好苗族侗族聚居地区中、小学 “二进”(即消防学问进校门、进家门)教育,将消防学问纳入中、小学校教学内容,起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连带效应。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全面提高苗族侗族聚居地区人口素养,带动消防工作的可持续进展。 三、解决当前
13、苗族侗族聚居地区消防工作问题的几个突破重点 黔东南苗族侗族聚居地区消防工作的开展,有其长期性、艰难性和简单性,因此既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又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当前黔东南苗族侗族聚居地区消防工作应抓好以下几个问题的解决。 (一)全面推动农村消防试点建立工作 20xx年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黔东南州委书记提出了从消防安全方面爱护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村寨的建议。公安部、国家发改委、建立部、国家民委四部委就黔东南农村消防工作于去年7月专题进展调研。省政府于20xx年4月在凯里召开了农村消防工作研讨会,帮助黔东南州政府和省公安厅编制了黔东南州农村消防建立试点方案。方案打算从去年起,省财
14、政用5年时间,投入6000万元资金支持黔东南州50户以上的150个无间距的连片木质构造房屋的自然村寨消防建立。同时,实行省、州、县按比例匹配资金,捆绑各相关部门工程资金,争取国家新农村消防建立立项等措施,全力抓好消防建立试点工作。试点方案主要实施的内容和工程是:编制消防规划。由黔东南州政府组织编制试点村寨消防规划,将农村消防安全布局、消防力气等纳入规划,明确农村消防安全改造、消防根底设施建立的目标任务、工作进度、经费保障和政策措施,确保公共消防根底设施与城镇和乡村建立同步实施。实施“厨改”。“厨改”是将厨房建筑材料改为不燃或难燃材料,形成相对独立安全的用火区域,将“老虎灶”改为节柴灶、沼气灶。
15、改楼上用火为楼下用火。实施“水改”。“水改”是引水进寨,根据标准修建消防水池,铺设消防管网,安装消火栓,保证消防用水,提高村寨自防自救力量。实施“电改”。“电改” 是对试点村寨户内老化、暴露和安装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电气线路进展改造。实施“路改”。“路改” 是根据国家通村大路建立规划,修建进村入寨道路,满意消防车辆通行需要;配备消防设施、装备及聘请专(兼)职消防治理人员。20xx年3月起,黔东南州的20个民族旅游文化村以“厨改”等五改专项工作为主体的农村消防建立试点工作开头全面启动,今后参加消防建立试点的村寨比例将会逐年增多。全面推动农村消防试点建立工作,将会从根本上解决苗族侗族群众村落建筑耐火等
16、级低的问题。 (二)加强苗族侗族聚居地区消防水源和消防供水设施建立 黔东南苗族侗族聚居地区大局部属于干旱地区,因此要以全州人畜饮水工程建立为契机,配套做好消防水源和消防供水设施建立。条件好的地区在做好农村规划的根底上,要做好消防根底设施的配套规划,在村寨设立消防水池及消火栓系统。条件差的苗族侗族聚居地区充分利用沟渠、河道、水湾、鱼塘、自来水管、农业浇灌机井等条件,建立消防水源地,平常可用于农田浇灌,遇有火灾发生时又可作为消防水源,做到既能应急自救,又能准时与消防车对接,提高灭火效率。在消防供水设施的建立中,要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实行各级政府工程支持、村民自筹、发动群众投工投劳等方
17、法,逐年、逐项解决村寨消防设施的问题。 (三)充分发挥苗族侗族聚居地区义务消防队等基层村民组织的消防工作职能 目前黔东南州在全州50户以上的大村寨根本建立了群众义务消防队,但从工作实践来看,由于火灾对某一村寨来说是一小概率事故,长期无火发生导致群众义务消防队组织松散,一些地区义务消防队名存实亡。在实践中,黔东南州结合在农村中长期存在、群众根底好的各种团体、组织开展消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并且更富于生命力。因此在抓苗族侗族聚居地区消防工作校开展防火巡查、火灾隐患排查。另外,还可以利用他们和村“两委”一起开展家庭、邻里纠纷调解,防止因纠纷引发纵火案件;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做好老弱病残的帮困工作;
18、做好村民住宅区山林的防火工作,防止引发山林火灾殃及村民住宅;做好消防宣传教育,筹集公益消防基金;推动村民提高建筑耐火等级,改善居住条件,标准用火、用电行为。进而,依靠义务消防队等基层村民组织,构筑起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动静结合的苗族侗族聚居地区火灾“防、控、灭”一体化格局。 (四)切实运用消防法制推动黔东南地区的消防工作 目前消防法制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经济进展对消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加快黔东南农村地区消防工作的进程,使农村消防工作制度化、标准化、常常化,就必需从立法上加以解决。20xx年省出台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村消防条例,20xx年7月,黔东南州召开了苗族侗族自治州消防条例起
19、草论证会,其中对加强农村消防工作作了有益的探究。这充分说明,利用黔东南民族自治州的优势,将民族地区消防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是非常可行的。在对农村消防法制建立的探究中,其它省份也有一些突破,如,20xx年江苏省出台了江苏省农村消防治理方法。因此,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依法行政、依法治火将对农村消防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做好苗族侗族消防干部的培育工作 笔者认为,要做好民族地区的消防工作,首先就必需了解这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真正融入到民族群众中。在黔东南州公安消防部队中,目前苗族侗族干部的比例较少,能通晓苗族或侗族语言和文字的人则更少,在消防宣传教育、火灾事故调查、防火检查中受到许多限制,很难得
20、到不懂汉化苗族侗族群众的认同。同时,由于消防部队干部来自全国各地,口音各异,消失当地群众不情愿与语言难以沟通的消防干部打交道的状况。因此,在政策上鼓舞和培育土生土长的苗族侗族消防干部、特殊是大队消防监视干部,对丰富消防宣传教育形式,使消防工作贴近苗族侗族群众将起到促进作用。 (六)完善苗族侗族聚居地区火灾社会保障机制 农村地区的火灾灾难社会保障制度是消防工作探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聚居地区多数属于贫困山区,苗族侗族群众因火灾致贫、返贫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乡镇一级民政救灾力量又非常有限,只能给受灾户供应局部粮食和衣物,一些农户受灾后几年内都不能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因火灾引发各种社会冲
21、突的问题比拟突出。在黔东南州近年来的实践中,局部县市已经开展了以政府为主的农村居民住房火灾保险制度,取得了特别好的社会效果,使火灾灾难救济实现了制度化、群众化。例如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实施的县、乡、个人三级投保农村住房火灾保险的实践中,每户每年保险费用5元,县政府、乡政府、个人按1.5:1.5:2投保,每个火灾受灾户可得到5000元的赔保金,20xx年全县共有55722户村民投保,投保金额为27.86万元,共有31户火灾受灾户得到15.5万元的赔保金。通过农村村民住房火灾保险制度,提高了农村群众对消防工作的熟悉,削减了因火灾引发的社会冲突。因此,在苗族侗族聚居地区应推动建立以政府为主的农村居民住
22、房火灾保险制度,使消防工作在苗族侗族聚居地区的开展赢得群众支持,从而进一步带动苗族侗族群众自愿、自发的做好各项消防工作。 (七)想方设法解决资金缺位的问题 前面已述,在黔东南州农村消防工作的胜利做法之一是依靠消防水池、消防机动泵和群众义务消防队,即“三大法宝”。目前,消防机动泵的配置和群众义务消防队和组建已根本完成,但是消防水池的修建却进展缓慢。缘由是资金缺位问题是制约黔东南地区消防工作的瓶颈。消防试点建立村寨的资金将能得到肯定国家财政专款的支持,但对于大多说临时为列入消防试点建立的村寨来说,资金问题的确显得非常麻烦。下面以农村消防水池的修建来谈谈这问题的解决。当前,对于黔东南地区经济相比照较落后的农村来说,修建消防水池根本无专项资金来源,老百姓又无力自筹资金。为此,笔者认为可以将修建消防水池与农村引饮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等工程捆绑式进展。20xx年,对黔东南州的农村将能利用国家财政资金全面推动灾后恢复重建、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人畜饮水工程、村村通大路工程等工程,这对修建消防水池、防火隔离带等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消防、水利、民政、农业等部门应当通力合作,抓住时机,切实将所涉及村寨的消防安全屏障筑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