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意识教育第次课精品文稿.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90237414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2.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意识教育第次课精品文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消防意识教育第次课精品文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防意识教育第次课精品文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意识教育第次课精品文稿.ppt(5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消防意识教育第次课第1 页,本讲稿共57 页第三章 火灾中人的心理与行为 火灾是具有突发性的意外事件,常在短时间内给人以毁灭性的伤害。由于火灾的发生常常比较突然,同时又伴有浓烟、强烈的热辐射、噪音和有毒气体,所以处在这种环境中的人们往往需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但人在遭遇火灾等意外事件时,若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时采取自救行为,常能获救或避免死亡。第2 页,本讲稿共57 页第三章 火灾中人的心理与行为 人们很早就开始了火灾中人的心理与行为对安全逃生的重要性的研究。早在20世纪初,美国就有专家做过人的步行速度的研究;到20世纪70年代,火灾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己得到广泛关注。20世纪70年代到

2、80年代中期是该研究比较活跃的时期,有大量的关于火灾中人的心理与行为方面的论文发表。现在大家普遍接受的有关人在火灾中的心理与行为方面的观点,主要基于那时的研究成果。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性能化规范和性能化设计在全球的兴起,火灾中人的行为的研究又找到广新的结合点,再度成为消防界研究的活跃领域。第3 页,本讲稿共57 页第三章 火灾中人的心理与行为 人在遭遇突发事件时,不同人的心理反应是不一样的。心理素质较好的人,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也会感到紧张害怕,并伴有一系列生理变化,如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血糖增加。但这些人的大脑却很清醒,反应敏捷,行动迅速;而心理震质较差的人,如平素胆小怕事者,见灾难临头会

3、感觉非常恐慌,往往表现出目瞪口呆,不知所措,手脚笨拙、木讷,不知赶快逃离灾害现场等行为。另外,人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方式,也与其受训练程度有关。第4 页,本讲稿共57 页第三章 火灾中人的心理与行为 3-1 人在疏散行为开始前的心理与行为 3-2 火灾时人们的异常心理和行为 3-3 火灾时人的心理和行为异常的基本原因第5 页,本讲稿共57 页3-3 人在疏散行为开始前的心理与行为 大家常常认为,在紧急情况下,人们会出现恐慌心理。但是,在过去的20年里,很多学者对火灾中人的反应作了细致的研究。研究发现,上面的观点不完全正确,特别是在火灾发生的初起阶段。在火灾初级阶段,只要人们认为有希望逃出去或者被救

4、,那么他们一般表现得比较理智。并且大量的调查资料显示,逃生常常不是人们采取的第一项行动。在出现火灾线索之后,人们往往要去确认一下火灾情况,然后才决定接下来的行为。第6 页,本讲稿共57 页 美国心理学家Bryan 在1991年提出,人们在火灾情况下的反应比较复杂,需要做出一系列的决策:辨识、确认、解释分析和评价。第7 页,本讲稿共57 页1辨识 根据Bryan 的研究,辨识火灾线索包括:听到或者感到不正常的声音(如喊声)、火灾报警器启动、其他人员的不正常活动、灯光闪烁或者断电、电话不正常、看到烟气或者粉尘、他人传递来的信息等。没有经过与消防有关的教育培训或者没有经历过火灾的人们往往心存侥幸,在

5、看到大量烟气或者威胁性很大的火焰时才认为火灾很严重。所以,他们首先采取的行为一般都是警告他人或者进一步收集信息。第8 页,本讲稿共57 页2确认 对火灾线索进行确认的过程,一般是通过询问位于附近的其他人或者自己亲自去查看来完成,主要是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第9 页,本讲稿共57 页3分析 人们在确认火灾后,往往对面前或者他人描述的火灾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如果个人能非常清楚火火的威胁程度,那他就会根据烟的浓密程度、火势的大小、热辐射强度等确定火灾威胁的性质和影响。第10 页,本讲稿共57 页4评价 所谓评价,就是人们对将要采取的行为进行决策的过程,以确定自己下一步的行为,如逃生、灭火、收集个人物

6、品或者忽略火灾线索等。如果个人经过一系列的决策之后认为有必要立即逃出建筑物,那么他下一步的行为必然是逃生。而如果个人认为火灾威胁不大,形势不是很严峻,那他的下一步行为很可能是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特别是在自己家里时),或者报警、寻找亲人、收拾贵重物品或者帮助他人逃生等。第1 1 页,本讲稿共57 页 此外,火灾初期阶段人的心理反应对人们随后所采取的疏散方式具有很大的影响,也是人们生死存亡的关键。人们面对火灾线索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大多渗透在这一系列的决策行为之中。它们是人们从发现火灾线索到正式开始疏散逃生这段时间之间进行的活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第12 页,本讲稿共57 页行为类型 行为表现 研究结果

7、逃生型自己逃出建筑物9.5帮他人逃出建筑物7灭火型采取灭火行为15采取措施降低危险10验证真实性 看是不是发生了火灾12通告他人向消防队报警13通知他人1 1其它 其它行为20火灾中人的行为第13 页,本讲稿共57 页1正规消防教育培训 研究发现,接受过正规消防教育培训的人,在发现火灾线索之后,会马上启动报警器并组织人员进行疏散。这些人对火灾线索很敏感,不存在任何侥幸心理,也不会浪费时间亲自去确认或找人打听。他们采取的第一行动就是马上组织逃生。这种行为为自己,也为他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有利于逃生的成功。第14 页,本讲稿共57 页2对周固环境熟悉与否 对周围环境非常熟悉的人不一定就会在发现火灾

8、线索之后马上逃生。他们可能会去看个究竟或者进行灭火,也许他们觉得自己有这份责任,但这会耽误有效逃生的宝贵时间。而对周围环境不熟悉的人,则倾向于紧紧抓住自己的东西或者回房间收拾自己的东西。有的甚至已经逃出建筑物,却发现自己的某样东西或者亲人还落在里面,于是又冲进去寻找。因为对周围环境不熟悉,这些人可能会害怕自己的东西被偷,或者感到将这些东西抓在手里会给自己带来慰藉和安全感,或担心自己亲人的安全 第15 页,本讲稿共57 页3接触过消防或者经历过火灾 接触过消防但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或者说成功扑灭过初期火灾的人,其发现火灾线索后的第一举动可能是灭火,或者采取措施降低火灾风险。这些人对自己有一种非常

9、危险的自信,这种自信使他们觉得不用报警,自己就能把“这点事”解决。这种行为非常危险,它不但让这些人本身面临巨大危险,也让他人跟着遭殃。第16 页,本讲稿共57 页4性别 研究发现,女性对火灾危险比男性敏感。所以女性在发现火灾线索后,其采取的行动很可能是通知他人、立即逃生、寻求帮助或者帮助家人逃生,她们自己很少去灭火或者采取措施降低火灾风险。而男性则正好相反,他们常常认为自己是男子汉,有责任保护他人,并且灭火也能表现出自己的勇敢和男子汉气概,可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所以他们面临火灾时更倾向于灭火而不是立即逃生。第17 页,本讲稿共57 页 从心理学角度来剖析人们为什么会在火灾初期表现出这些行为!第1

10、8 页,本讲稿共57 页1回避心理 回避心理指个人常倾向于忽略或者否定暂料之外或者令人不愉快的事件。从心理学上来看,个人总是为这类事件寻找其他解释或者干脆对其予以否认,这是人类的一种趋利避害心理。这种防御机制可以暂时有效地减轻个人的心理痛苦,为个人赢得时间适应环境。通过回避,在火灾的开始阶段,大部分人试图否认这种火灾情况的存在,这样好让人感到自己能够控制周围的环境,从而获得安全感,这种回避心理在火灾初期阶段比较普遍。一般说来,当人们闻到烧焦的味道或者听到报警声音的时候,他们首先要为其寻找一个符合逻辑而又无害的解释。但这种回避毕竟是对事实的歪曲,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个人正确地认识问题和从根本上解

11、决问题,使人不能立即采取逃生行为,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人们总是不能在发现火灾线索时立即逃生。第19 页,本讲稿共57 页2承诺 1979年5月8日,英国曼彻斯特的伍尔沃斯发生火灾,造成10人死亡。两个油漆工首先发现二楼起火,他们把火灾情况报告了经理。经理去办公室打电话告诉他人,并跑到餐厅告诉在餐厅用餐的几个经理。餐厅也位于二层,当时大约有100多人正在用餐。该经理通知人们马上疏散,并且在餐厅里也能看到火光,但这些正在用餐的人好像没有要走的意思,而是继续吃饭。直到那两个油漆工跑进来大喊“着火了”,他们才开始疏散。第20 页,本讲稿共57 页 即使面对火灾这种紧急情况,人们也总是习惯于继续自己刚才的活

12、动,试图等完成正在进行的活动之后再应对火灾情况。这就是“承诺”。该概念认为,人们在从事某一特定活动的时候,总是试图完成该项活动,然后再注意同时发生的其他事情。也就是说,人们在遇到意外情况时会做成本-利益分析,认为他们继续当前的任务所获得的收益要比停下来应付无法预料的情况大得多,所以人们总是趋向于继续当前的任务。第21 页,本讲稿共57 页 英国圣潘克拉斯地铁火灾中很多人的行为也证明了这一点。有一位妇女回忆说,她晚上7点多进入地铁售票厅的时候,发现厅内弥漫着灰色的烟雾,但厅内所有的人都没有异常表现。她打算乘自动扶梯进入地铁,但厅内的烟雾让她怀疑可能发生火灾,于是她转身往外走。她快走出来的时候,已

13、经有浓烟涌出并有热浪扑来。但她感到奇怪的是,这时还有不少人继续进入地铁,准备乘车回家。另有一位妇女更有意思,她本来想到地铁另一端的商场去买东西,在她乘自动扶梯下去的时候,火焰已经很高,但她“勇敢”地冲过火焰,到了地铁另一端的商场,然后开始买东西,继续她已经打算好要做的事情。第22 页,本讲稿共57 页3熟悉性 一个建筑物内的人员,或者作为一个团体前来参观该建筑物的人,他们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总是趋向于聚集在一起逃生,这属于人与人之间的熟悉性。例如,在某建筑物火灾中,火灾发生的时候,孩子们跟其父母不在一起,那么父母在逃离建筑物之前总是先寻找他们的孩子。这个熟悉性概念说明人们在遇到紧急事件的时候,总

14、是趋向于寻找自己熟悉的人,组成一个团体后一起逃生。第23 页,本讲稿共57 页 熟悉性还表现在人与其周围的物理环境之间。人们发现火灾线索,作出一系列决策,决定开始疏散之前,总是趋向于寻找自己熟悉的出口。这是因为熟悉的人和环境能给人带来安全感,使人从中获得安慰和力量,陌生的人和环境总会给人带来恐惧。日常生活中,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一个人去一个陌牛的地方参加一个盛大的生日聚会,而且不认识其他参加聚会的人,肯定会犹豫不决。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会让人感到孤立无助,给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而如果是到熟悉的地方,跟熟悉的人聚会,此人则会欣然前往,没有任何思想负担,这跟上面我们提到的寻找熟悉的人和熟悉的出口是

15、一个道理。第24 页,本讲稿共57 页4角色 在紧急情况中,外来人和该建筑物的员工所表现出的行为不一样。一般说来,如果外来人看到火灾迹象,他们会认为他们没有责任去管这件事情或者认为这用不着他们来处埋。例如,某大商场内的一个垃圾桶冒出了浓烟。如果你看到前面走过去的人对此没有什么反应,你很可能也不会作出什么反应。此时你心里可能会问:这是怎么回事?会不会酿成火灾?但看到他人无任何反应,你肯定也装着若尤其事。因为你可能会想,如果自己大喊“着火了”或者把这种情况告诉商场工作人员,他人可能会认为自己小题大做;如果这种事情属于正常现象,商场工作人员对你的行为可能很反感而使自己自讨投趣。所以,为了不让自己在他

16、人面前露怯或者丢脸,你也采取跟他人相同的行为。第25 页,本讲稿共57 页3-2 火灾条件下人们的异常心理和行为 人在瞬息万变的火灾中,其心理及表现行为是多种多样的。火灾来势凶猛,“水火无情”这是尽人皆知的。在火灾条件下,被烟火围困人员在瞬间能产生各种异常心理,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行为,往往瞬间的不良心理导致错误的行为,造成终生的遗憾。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的逃生行为,有效的灭火措施往往能使受灾人员“绝处逢生”,甚至能有效地控制火势的发展。使“小火”不能酿成“大灾”。第26 页,本讲稿共57 页 信阳良宵录像厅“11.27”重大火灾首先是2号房着火,火灾肇事者谭天因使用电暖器不当,把高温电暖器靠近可

17、燃物起火后,他既没有切断电暖器电源,也未及时采取措施将“星星”之火扑灭,而是打开房门连爬带走,只顾自己逃生去了,结果,使新鲜空气进入,火势迅速蔓延扩大,酿成3人死亡,“良宵”化为灰烬。据调查,死亡的三个人是一男二女,当时他们在8号房间,着火后开门探听火情,结果烈火冲入室内,高温、烈火、缺氧、窒息突然间一齐袭来,三人拼命拍打防盗窗,无望后,纷纷冲人烟火区,结果倒在走道里。第27 页,本讲稿共57 页 但在这场大火中,也不乏成功的逃生者。这场大火的幸存者李冰是这样叙述他的逃生经过的:我们2男2女在11 月27日凌晨4时左右到录像厅的,看了一个片后,服务员给我们送来了一床被子,我们就睡了。大约早亡8

18、点20分,有人打我传呼,醒后感觉糊味很大,但当时我们都没有在意。我起身上厕所,就听外面有人喊“失火了”。我打开厕所的门,看到外面烟很浓,我喊和我们一起玩的小杨,但没有人回答我,我赶紧把门关上,烟又顺着门缝往里钻,我一边用厕所里的湿毛巾堵下面的门缝,一边赶快去把厕所里的窗子打开。外边有人开始使劲地砸包间,我就在里面喊救命,但没有人来理我。我就一直在厕所里呆着,一直呆到烟小了,就用毛巾捂着嘴跑到楼下去了。后来,我听说另外三个同伴倒在二楼的楼梯口处,尸体被消防队员抬走了第28 页,本讲稿共57 页(一)恐惧心理及其表现行为 恐惧心理是指不能迅速适应变化的环境所产生的一种“害怕”的心理反应。其表现行为

19、是:心慌、害怕、言行错乱、判断和意志力下降等。火灾条件下,往往束手无策,慌乱一团,不知所措。第29 页,本讲稿共57 页 2000年10月14日凌晨2时10分,开封市大梁路河南省投资管理学校家属楼2号楼1单元1楼牛成岭家由于液化气罐爆炸,致使祖孙三代四口死亡。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把房间的铝合金窗全部掀掉,楼房外墙被震裂两条各1m 多长的缝,房间内部砖墙裸露,大火使室内物品化为灰烬。爆炸发生后,该楼居民拨打“119”,直喊“消防队,您快来吧,我们楼着火啦!”。消防支队值班的电话员就问她:“喂,您不要恐惧,慢慢说,到底着火的位置在哪里?是什么物质着火啦?”该报警者就是不回答消防电话员的问话,只说:“消

20、防队,您快来吧,我们这个楼就要着完了!”第30 页,本讲稿共57 页 这种答非所问的报警行为就是恐惧心理的表现行为。恐惧心理的结果往往是不幸的,所以一般也认为其表现行为是不合理的非理性行为。例如,火灾时钻人室内的床下,拥挤在出口,不带亲人逃生等等。第31 页,本讲稿共57 页(二)从众心理及其表现行为 所谓从众心理,就是对待客观事物没有从实际出发,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怎么做的一种心理现象。从众心理的表现行为是:没有主见,随大流。火灾条件下,别人向哪儿跑,自己也跟着向哪儿跑,他人的决心和判断成了追随的目标,放弃自己原来的判断而盲目追从他人,追从多数。第32 页,本讲稿共57 页 1994年“1

21、127”辽宁阜新艺苑歌舞厅大火死233人,其中,仅一个0.8米宽的出口其尸体达158具。1994年“128”克拉玛依友谊宾馆大火,死323人,7个出口仅开1个,且楼梯口还堆放着可燃物。但就在这一个出口,尸体就达196具。1996年菲律宾马尼拉市奥佑该迪司歌舞厅“3.19”火灾,死2152人,火灾现场,人们发现在出口处层层叠压着1人多高的尸体。第33 页,本讲稿共57 页 从这三起火灾的现场看,明明门口被人流堵塞,从此逃出已无希望,应另辟途径,但很多逃难者看见别人冲向门,自己也跟着跑向出口,结果都倒在了门口旁。这是从众心理典型的表现行为。第34 页,本讲稿共57 页(三)逆反心理及其表现行为 逆

22、反心理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和客观事物发展背道而驰的心理现象。其表现行为是:不该做的反而去做了。火灾条件下,不该断电时反而断电,致使电梯停止,火场一片漆黑;不该打开门窗的反而打开,致使新鲜空气进入(或浓烟烈火进入),使火势迅速蔓延扩大(或使高温烟气量增加);不该冲向浓烟区的反而冲向浓烟区,结果使自己窒息而亡。第35 页,本讲稿共57 页 2000年焦作“天堂”俱乐部“3.29”特大火灾由于北头15号包房电暖器引燃易燃材料,火势迅速蔓延扩大,当时,包房负责人王峰与妻子冯某在南头1号包间睡觉,被烟呛醒后,两人急忙顶着被子向北往大厅出口处逃去,刚接近15号包间,大火迎面而来,王峰因烧化的地毯胶滑倒,

23、就爬起来继续向烟火区冲去,而妻子冯某看见前面烟火很大,就转向火势尚未蔓延到的卫生间躲避,大火很快就使人们丧失逃生能力,结果,王峰在大火中遇难,冯某死里逃生。王峰本应该远离烟火区,但他偏向火区行,结果被焚身亡,这就是典型的逆反心理的行为表现。第36 页,本讲稿共57 页(四)绝望心理及其表现行为 绝望心理是指主观愿望与客观事实相差很大,目标难以实现的一种心理现象。其表现行为是:“破罐子破摔”、“听天由命”等。火灾条件下,表现为跳楼、躲在床下等死等等。第37 页,本讲稿共57 页 2001年洛阳东都商厦“12.25”大火,陈国杰、梁静、王卫红、张雪明几位好友怎么也没想到他们会与“死神”握一下手。陈

24、等五人是在3号包间唱歌的,大概在9点多钟的时候,他们闻到了焦糊味,当时以为是烟头引燃了什么东西,他们在包间里乱找,这时,不知谁开了一下门,烟气呼地就扑了过来。陈国杰说了声:“不好,失火啦!包间里有人还在唱歌,梁喊了一声:“都着火了,还唱什么?”接着又对同伴们说:“咱们手拉着手出去,抓紧跑!”这时电停了,打开门后,外面漆黑一团,他们没走几步就没法呼吸了。回忆那一刻的情景,梁静说:“当时感觉10秒钟都坚持不了,如果多呆半分钟都要趴下了。一种悲哀的绝望的心理占据了大脑:马上要死了!”无奈,他们又手拉着手摸着墙返回了包间。到包间后,才发现一人在浓烟中绝望的狂奔,倒在了走道里。陈国杰说:“我们一块出来的

25、,一直试图出去找他,但几次开门都被烟气拦了回来。”第38 页,本讲稿共57 页 处在那样恶劣的境况中,想跑出去的念头也就特别强烈。烟气顾着门缝直往里灌,越来越浓,呛得人受不了。绝望中他们发现墙体是木板,急忙跺下空调通风,发现了外面的凉台,他们便砸烂凉台玻璃,将头伸出窗外呼吸。他们定神往下看去,见下面有光亮,到处是人,便不停地大声呼救。这时,火苗进房间了,由于窗外新鲜空气的进入,火苗越来越大,不一会,整个房间便轰燃起来。王卫红、张雪明绝望地喊:“我们快要死了,跳楼吧!”说着就攀上窗台往下跳,陈国杰、梁静拼命地拉他们不让跳,可最终还是没拉住,他们两个手拉着手从四楼跳了下去,结果摔死在水泥地上。第3

26、9 页,本讲稿共57 页 只剩下陈国杰和梁静了。烟火在向他们靠近着,他们骑在窗台上,顽强地与火魔抗争着。很快,有水枪向他们的窗口上方射水,驱赶烟火,且听有人在对他们喊话:“你们比较安全,就呆那儿不要动!我们会救你们的!”就这样,两个人在那儿一直骑坐了近4个小时。整个四楼除了一团漆黑,就是死一般的宁静。他俩在想:大概别的人都跑出去了,只剩我们俩了。但当8位带着手电筒、湿毛巾、氧气瓶的消防队员把他俩搀出包间时,他俩都吓傻啦:走道里,大厅里全是尸体!有的趴着,有的跪着,有的互相接抱着,有的坐在沙发上,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似的。特别是穿过大厅时,几乎是从死尸上跨过去的。突然,一个尸体上响起了手机,吓得

27、他俩两腿发抖,已无法移动,被消防队员架着离开了四楼。被救出后,他们都变了个人似的,满脸黑漆漆的。梁静的表姐到医院看她时,带着颤音说:“王卫红他们绝望了,回不来了。”逃离死功的陈国杰深有感触地说:“那阵子感觉到死神很近很近,绝望悲观极了。还好,这口气憋得很长,总算挺过来了!”第40 页,本讲稿共57 页(五)退避心理及其表现行为 退避心理是指出于对某一事物的恐惧而躲避的一种心理现象。其表现行为是:人在遇到烟、火会向反方向奔逃。特别是室内火灾时,人总是尽力往外跑。即使是处于安全地带的人,也要向起火的相反方向躲避。第41 页,本讲稿共57 页 2000年焦作“天堂”俱乐部“3.29”火灾现场火势蔓延

28、与尸体分布情况是:1、投影厅长25.7m、宽6.65m,面积170.9m2。2、厅内两侧为座椅,一间是过道,厅北面有一个入口。3、1尸体在北面入口外东侧0.5m 处;2-13尸体在入口内2-5m 处;14-36尸体在入口内8-12m 处;37-74尸体在最南端16-20.5m 处。4、170m2的投影厅设置近200个座位,而巳大量使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无疏散通道,无应急照明,无疏散指示标志,无任何消防设施。该现场充分印证:退避心理的驱使往往使人们难以逃生。大火现场共74具尸体,仅投影厅最南端就达38具之多,难想象,如果个是退避心理的驱使,很多人格会冲出烟火区,向出口,得以生还。第42 页,本讲

29、稿共57 页(六)归巢心理及其表现行为 归巢心理是指内长期生活习惯形成的,总是回归比较熟悉的环境的一种心理现象。表现行为是:火灾时,跑向经常使用的走廊、楼梯、电梯、出口等。第43 页,本讲稿共57 页(七)向地心理及其表现行为 向地心理是指由长期生活习惯形成的,总是把大地作为生存根基的一种心理现象。发生火灾时,人们都会自觉不自觉地从楼上往下跑,一直跑到室外地面为止。当烈火封住出口,逃生无路时,向地行为之一就是跳楼。第44 页,本讲稿共57 页(八)趋光心理及其表现行为 趋光心理是指在黑暗的环境中,人们往往把一丝亮光作为希望、慰藉的标志,向亮光处靠近的一种心理趋向。在火灾浓烟区,被困人员一日看见

30、亮光,会毫不犹豫地向光亮处奔逃。因此,光亮合成为引导人们安全疏散的一种指示、诱导标志。第45 页,本讲稿共57 页(九)向隅心理及其表现行为 向隅心理是指在火灾条件下向狭窄角隅奔逃,以躲避烟熏火烤的心理现象。往往表现为钻床下、躲在狭窄死角处。向隅行为往往凶多吉少,九死一生。这种行为现象其结果多为悲剧。第46 页,本讲稿共57 页(十)超越心理及其表现行为 超越心理指在客观事物的刺激下,引起个体强烈的心理反应,其反应的动量远远超过自身原有能力的一种心理现象。其表现行为是:火灾中从高处跳下,跨越邻近阳台等。第47 页,本讲稿共57 页 在洛阳“1225”火灾中,东都商厦职工刘大风,爬上四楼的窗台后

31、,看见下面有一个救生气垫,她犹豫着,不敢跳。是啊,从这么高的楼层往下跳,这对43岁的一位女性来讲,确实足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情。随着烟气在她面前的翻卷升腾,呛得她特别的难受,求生的欲望终于刺激她产生了一种超越的心理。事后,刘大风说:“当时是牙一咬,眼一闭便跳了下去。只觉得保驾云一样,很快就落在垫子上了。落地那一瞬间,头很晕,脑子里一片空白。一个消防队员把我背到了一边。”就这样,刘大风在死神纠缠时,在灾难临头时,超越的行为终于使她争取了生存。危难之时,外部救助是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有时候超越自我的心理及其行为显得更为重要。在洛阳“1225”火灾中,还有一位年近7旬的老人,从窗口跳出,跳到邻近低一层的屋

32、顶上。这在平时是不可想象的行为。第48 页,本讲稿共57 页(十一)“重返”行为“重返”行为是指在火灾熄灭前,已逃离起火区的受灾个人重新返回起火区的行为。重返行为多见于男人,当然也有女人。重返行为大多数是为了抢救财物或寻找家人、朋友。重返动机是由需要决定的。人的需要不但有高级与低级之分,而且人的需要是无止境的。需要的满足只能是相对的,暂时的。眼前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发生需要的转移。当自身脱离危险后,又需要与家人团聚,去救助亲人,或者去抢救丢在火场的钱财。所以,重返行为是由行为个体的需要决定的。离开火区后,随着对自己生命威胁的减少,随着对亲人生命威胁的增加,或者对重要钱物威胁的增

33、加,人们要重新考虑他们的行为。已经离开烟火区的人极有可能重返烟火区,或救人,或救物。一旦再度进人烟火区,将会遇到新的危险,大多数将一去不返。因此,现场人员要极力劝阻受灾者重返烟火区。第49 页,本讲稿共57 页 在1998年开封“黑兰花”歌舞厅火灾中,有三位小姐本来已经逃出火场,出来后,一位小姐说:“我的钱包丢在2号包间了,怎么办?”另两位小姐也异口同声地说:“哎呀,我的钱包也丢在里面了!”,“趁现在火还不大,我们去拿吧。”说着三个人不顾别人的劝阻,又重返烟火区,这一去就没有再出来。灾后现场发现三具尸体,一具爬在2号包间的沙发上,另两具躺在走道里。第50 页,本讲稿共57 页3-3 火灾时人的

34、心理和行为异常的基本原因 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虽然充满了大大小小的各类事件,比如骑车的时候不小心跟一辆车“擦肩而过”,或者差点跟他人撞在 起,让人“吓出一身冷汗”等。但总起来说,我们的生活还是处在相对正常和宁静的状态中。如果这种宁静的状态突然被打破,如火灾发生时浓烟的刺激、熊熊的大火、高温辐射、人员惊恐的呼叫和四处逃窜等,人们往往会受到这种异常现象的感染,而表现出异常的心理和行为。那么,导致人们在火灾发生时表现出异常心理和行为的因素有哪些呢?第51 页,本讲稿共57 页1.火灾的光、烟热效应和周围人群的反应 火灾的发生、发展和蔓延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常常是突然爆发并在很短时间内就失去控制,现场的人们

35、一般都没有任何思想准备。这突如其来的大火、来自火源的热辐射、炽热有毒的烟气、惊慌失措的人们以及入的喊叫声、燃烧造成的噼啪声等最易引起人们的恐慌,影响顺利逃生。第52 页,本讲稿共57 页2.人格、教育培训和经验 人们在火灾发生时表现出异常的心理和行为除了与火灾作用有关之外,还与每个人的个性和经验密切相关。如果一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尊心较强,那么其行为受其内心世界和周围其他人的影响就较小,而往往根据当时环境的要求来采取措施。在火灾情况下,自尊心强、自我控制能力强的人,会表现得比较冷静。如果他经过判断之后认为火灾威胁并不是特别大,那么不论周围的人们表现得如何惊慌,他都不会受这种恐慌情绪的感染,而

36、是采取他认为合理的行为。相反,其行为则容易被他人左右,他们的行为并不是根据自己对当时情境的判断,而是参考他人的行为。第53 页,本讲稿共57 页 经过与消防有关的教育培训或者经历过火灾的人们,对火灾一般都不存侥幸心理,也不会表现得惊慌失措。他们心里对当时的火灾环境有个大致的了解,他们觉得自己对周围环境仍具有“控制”能力。这种“控制”环境的感觉会给人带来安全感,使其不至于产生“失去控制”的恐惧。所以,这些人在火灾面前也不会产生过分恐慌的情绪,而是沉着自救或者救助他人。第54 页,本讲稿共57 页3.人们对火灾危险程度的判断 异常心理和行为的出现建立在人们对危险程度的判断基础之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

37、性。即使危险根本不存在,而有的人却因为错觉或者其他原因,如从众心理,感到危险就在眼前,以至于惊慌、害怕,表现失常。这就是危险不存在而“感觉”到危险存在造成的。另一种情况是危险确确实实存在,而忽视其存在或者对其置之不理。尽管危险就在眼前,但人们还是表现得轻松自如,一点异常的举动都没有。第55 页,本讲稿共57 页 1985年5月11 日,在布拉德福都市足球场火灾中,大部分观众在发现火灾后仍然坐在原位看足球比赛,对越来越浓的烟气和越来越大的火灾置之不理。观众们之所以表现出这些行为是因为他们没有完全意识到当时火灾危险性的严重程度。第56 页,本讲稿共57 页 人的心理活动非常复杂,影响人们出现异常心理现象的原因也多种多样。火灾现场险象环生,从多个角度冲击着人们的心理,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人们平时应加强心理素质训练,提高自己应对紧急事件的能力。第57 页,本讲稿共5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