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润的故事读后感300字(推荐8篇).docx

上传人:1107088****qq.com 文档编号:90109851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8.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景润的故事读后感300字(推荐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陈景润的故事读后感300字(推荐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景润的故事读后感300字(推荐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景润的故事读后感300字(推荐8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陈景润的故事读后感300字(推荐8篇)陈景润的故事读后感300字第1篇陈景润的故事读后感天地之间,星火徐起。在这充满喜悦与快乐的短短数日中,我啃了一本令人受益扉浅的书陈景润的故事。这本书主要讲了:陈景润给了世界一个奇迹,一位屈居于6平方米小屋的数学家,借着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6麻袋的草稿纸,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陈景润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令我难以忘怀和记忆深刻的情节是,从小认为父亲不喜欢他(其实父亲很爱他);从小不喜欢和同学玩。因此,同学们很讨厌他;等他长大时(当时在中国科学院),又被认为是v人员(他根本

2、无政治观念);居住在只有六平方米的小房子内。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之中,这令人敬仰的数学家,从未停止对数学的探求之旅,也为他日后取得的卓越成就奠定基础。直至陈景润完成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出名时,他才得到社会关注。在那段岁月里,中国大地刮起了“陈景润旋风”,陈景润成了科学与献身的代名词,成了改革开放之处鼓舞人们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那段岁月已逐渐离我们远去,可这位数学家的精神好似“松柏之茂,隆冬不衰”。掩卷沉思,我呆呆的看着窗外深邃的天空,似乎看见了先生当年伏案演算的瘦削身影,令人敬佩同样也令人心疼。也让我明白,他们的崇高品质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他们的光辉事迹将永远让世人铭记!陈景

3、润的故事读后感300字第2篇今天,我读了高斯的萝卜灯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高斯从小就是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的父亲是一个勤劳的水暖工人,母亲是一个石匠的女儿,他们都没有文化。高斯是一个独生子,他们对高斯非常的宠爱,由于高斯的父亲收入微薄,一家三口不得不省吃俭用精打细算的过日子。一天,妈妈从菜市场买菜回来,篮子里装着几个红萝卜。“妈妈给我一只萝卜吧!小高斯紧跟在妈妈的身边,轻轻地咬着妈妈的胳膊”。“傻孩子生萝卜比较辣,有什么好吃的!”妈妈随口说。不,我不吃,我要用它做一盏灯。高斯一面用手比划,一面微笑着说。从妈妈手里接过一只红萝卜,高斯把它洗净擦干,然后用小刀一点一点地把萝卜心掏空然后

4、倒了点油进去,再放上灯芯就成了萝卜灯了。同学们,我们现在正是长知识的时候,我们应当向小高斯学习,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勤动脑、勤动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提高知识。陈景润的故事读后感300字第3篇今天,我读了陈景润的故事,知道了他的一些故事。下面,我就介绍一下他。陈景润小时候,十分谦虚好学。在他7岁时,父母送他进学校,由于他的身体瘦弱,班里的几个孩子经常欺负他。有一天,同学把他打得鼻青脸肿,父亲气愤的不让他上学,他就哀求道:“只有听老师讲课,才是我最愉快的事。”有时,他为了深入探究知识,不拖延老师的时间,他就利用下课后与老师散步或放学路上,跟着老师一边走,一边请教数学问题。经过长时间的

5、刻苦钻研,陈景润终于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这就是陈景润的故事。读了这本书,我有很多的感想。陈景润之所以能成功就源于他坚持不懈,勇于钻研的那种品质。我要把他视为我的榜样,像他一样去努力,去钻研,去成功!陈景润的故事读后感300字第4篇陈景润不爱玩公园,不爱逛马路,就爱学习。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有一天,陈景润吃中饭的时候,摸摸脑袋,哎呀,头发太长了,应该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见了,还当他是个姑娘呢。于是,他放下饭碗,就跑到理发店去了。理发店里人很多,大家挨着次序理发。陈景润拿的牌子是三十八号的小牌子。他想:轮到我还早着哩。时间是多么宝贵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费掉。他赶忙走出理发店,找了个

6、安静的地方坐下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来。他背了一会,忽然想起上午读外文的时候,有个地方没看懂。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把它弄懂,这是陈景润的脾气。他看了看手表,才十二点半。他想:先到图书馆去查一查,再回来理发还来得及,站起来就走了。谁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轮到他理发了。理发员叔叔大声地叫:“三十八号!谁是三十八号?快来理发!”你想想,陈景润正在图书馆里看书,他能听见理发员叔叔喊三十八号吗?过了好些时间,陈景润在图书馆里,把不懂的东西弄懂了,这才高高兴兴地往理发店走去。可是他路过外文阅览室,有各式各样的新书,可好看啦。又跑进去看起书来了,一直看到太阳下山了,他才想起理发的事儿来。他

7、一摸口袋,那张三十八号的小牌子还好好地躺着哩。但是他来到理发店还有啥用呢,这个号码早已过时了。陈景润进了图书馆,真好比掉进了蜜糖罐,怎么也舍不得离开。可不,又有一天,陈景润吃了早饭,带上两个馒头,一块咸菜,到图书馆去了。陈景润在图书馆里,找到了一个最安静的地方,认认真真地看起书来。他一直看到中午,觉得肚子有点饿了,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只馒头来,一面啃着,一面还在看书。“丁零零”下班的铃声响了,管理员大声地喊:“下班了,请大家离开图书馆!”人家都走了,可是陈景润根本没听见,还是一个劲地在看书呐。管理员以为大家都离开图书馆了,就把图书馆的大门锁上,回家去了。时间悄悄地过去,天渐渐地黑下来。陈景润朝窗外

8、一看,心里说:今天的天气真怪!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天又阴啦。他拉了一下电灯的开关线,又坐下来看书。看着看着,忽然,他站了起来。原来,他看了一天书,开窍了。现在,他要赶回宿舍去,把昨天没做完的那道题目,继续做下去。陈景润把书收拾好,就往外走去。图书馆里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儿声音。哎,管理员上哪儿去了呢?来看书的人怎么一个也没了呢?陈景润看了一下手表,啊,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了。他推推大门,大门锁着;他朝门外大声喊叫:“请开门!请开门!”可是没有人回答。要是在平时,陈景润就会走回座位,继续看书,一直看到第二天早上。可是,今天不行啊!他要赶回宿舍,做那道没有做完的题目呢!他走到电话机旁边,给办公室打电

9、话。可是没人来接,只有嘟嘟的声音。他又拨了几次号码,还是没有人来接。怎么办呢?这时候,他想起了党委书记,马上给党委书记拨了电话。“陈景润?”党委书记接到电话,感到很奇怪。他问清楚是怎么一回事,高兴得不得了,笑着说:“陈景润!陈景润!你辛苦了,你真是个好同志。”党委书记马上派了几个同志,去找图书馆的管理员。图书馆的大门打开了,陈景润向管理员说:“对不起!对不起!谢谢,谢谢!”他一边说一边跑下楼梯,回到了自己的宿舍。他打开灯,马上做起那道题目起来。陈景润的故事读后感300字第5篇今天中午,我看了陈景润的故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陈景润读书很吃苦。他给自己订了一个学习时间表。这个时间表除了吃饭、睡

10、觉的时间外,余下的时间几乎都是用来学习的。经过这些努力,陈景润终于登上了科学家的高峰。陈景润为了学习,付出很多。他这种为了学习呕心沥血的精神是多么伟大啊!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读后,我不禁想起我是怎样学习的:我在做作业时,做不出的题就不写,老是想着抄别人的;课堂上,我有不懂的问题,也就不去问老师,心里总是想:不懂的老师以后会讲,还用问吗?我在学习上很多地方都不用功,所以导致我很多知识都没学到。今后我一定要改正,用功学习。我们学习一定要不断前进,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每周定一个安排。因为只有这样都会前进。前进才能得到新的知识才能登上光辉的顶点。正如陈景润所说:攀登科学高峰,就像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

11、峰一样,要克服无数的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所以说,学习要不怕困难,要勇于战胜困难。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登上学习的高峰,到达胜利的彼岸。陈景润的故事读后感300字第6篇陈景润刻苦读书的小故事陈景润,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从小家境贫寒,学习刻苦。他在中小学读书时,就对数学情有独钟。一有时间就演算习题,在学校里是个“小数学迷”。他不善言辞,为人真诚,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数学事业。1742年,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一个未经证明的数学猜想“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1”。这一猜想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为了能证明这个猜想,陈景润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冬,在那

12、不足6平方米的斗室里,食不知味,夜不能眠,潜心钻研,光是计算的草稿纸就足足装了几麻袋。经过10多年的推算,终于他成了世界上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第一个人,打开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奥秘之门,摘取了此项桂冠,为世人所瞩目。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陈景润刻苦读书的小故事。陈景润进了图书馆,真好比掉进了蜜糖罐,怎么也舍不得离开。可不,又有一天,陈景润吃了早饭,带上两个馒头,一块咸菜,到图书馆去了。陈景润在图书馆里,找到了一个最安静的地方,认认真真地看起书来。他一直看到中午,觉得肚子有点饿了,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只馒头来,一面啃着,一面还在看书。“丁零零”下班的铃声响了,管理员大声地喊:“下班了,请大家离开图书馆

13、!”人家都走了,可是陈景润根本没听见,还是一个劲地在看书呐。管理员以为大家都离开图书馆了,就把图书馆的大门锁上,回家去了。时间悄悄地过去,天渐渐地黑下来。陈景润朝窗外一看,心里说:今天的天气真怪!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天又阴啦。他拉了一下电灯的开关线,又坐下来看书。看着看着,忽然,他站了起来。原来,他看了一天书,开窍了。现在,他要赶回宿舍去,把昨天没做完的那道题目,继续做下去。陈景润把书收拾好,就往外走去。图书馆里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儿声音。哎,管理员上哪儿去了呢?来看书的人怎么一个也没了呢?陈景润看了一下手表,啊,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了。他推推大门,大门锁着;他朝门外大声喊叫:“请开门!请开门!

14、”可是没有人回答。要是在平时,陈景润就会走回座位,继续看书,一直看到第二天早上。可是,今天不行啊!他要赶回宿舍,做那道没有做完的题目呢!他走到电话机旁边,给办公室打电话。可是没人来接,只有嘟嘟的声音。他又拨了几次号码,还是没有人来接。怎么办呢?这时候,他想起了党委书记,马上给党委书记拨了电话。“陈景润?”党委书记接到电话,感到很奇怪。他问清楚是怎么一回事,高兴得不得了,笑着说:“陈景润!陈景润!你辛苦了,你真是个好同志。”党委书记马上派了几个同志,去找图书馆的管理员。图书馆的大门打开了,陈景润向管理员说:“对不起!对不起!谢谢,谢谢!”他一边说一边跑下楼梯,回到了自己的宿舍。他打开灯,马上做起

15、那道题目起来。陈景润传读后感同学们知道陈景润爷爷吗?他曾经创造了一个举世震惊的奇迹: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陈景润()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市。陈景润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先是在北京的一所中学教书,后来又回到厦门大.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精深的智慧,远大的抱负,无比坚强的毅力。他们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后世的人们作出了表率,对后世有着深远.陈景润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汉族,福建福州人。中国

16、著名数学家,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1953年1954年在北京四中任教,因口齿不清,被拒绝上讲台授课,只可批改作业。后被“.陈景润的故事读后感300字第7篇有一次陈景润到美国做访问研究。陈景润抓紧这个好时机,勤奋地研究和学习。为了挤出更多的学习时间,他就不回住处吃饭,只是在办公室随便吃点。由于太吵闹了,他就把自己关在卫生间里研究。他很快就完成了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一下子把最小素数从原来的80推进到16.这一研究成果,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在美国这样发达的国家,陈景润依旧保持着在国内时的节俭作风。他每个月从研究所可获得20xx美金的报酬,可以说是比较丰厚的了。但是每天中午他从不去研究所的餐厅就

17、餐,他都是吃自己带去的干粮和水果。他是如此的节俭,以至于在美国生活五个月,共节余了7500美元。他把这笔钱全部上交给国家。陈景润取得了这么多的成果,但他还是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我只是翻过了一个小山包,真正的高峰还没有有攀上去,还要继续努力。”我想我们应该学习他的抓紧时间学习、勤奋学习、勤俭节约,自己有收获不骄傲、不自大,而是努力努力再努力,获得更大的进步。比较起来有些地方我还是很不足的。例如:我学习没有那么刻苦,浪费了非常非常多的时间;我每次只要有了钱就花掉,并且是乱用,该买的的东西不买,不该买的都买了;我只要做完作业就玩,从来不管它对还是错。我一定要向陈景润学习,做一个刻苦、谦虚、节俭的人!

18、陈景润的故事读后感300字第8篇中国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一本读了20多遍的书堆垒素数论陈景润读书的方法很特别,他成名之后在一篇文章中谈到:“我读书不只满足于读懂,而是要把读懂的东西背得滚瓜烂熟,熟能生巧嘛!”中国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把他搞文学创作的经验总结成四句话:“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凝思结想,然后一挥而就。”当时我走的就是这样一条路子!当时我能把数、理、化的许多概念、公式、定理,一一装在自己的脑海里,随手拈来应用。拆开书一页页地读,堆垒素数论读了20多遍。要把书读到滚瓜烂熟,是需要极大的毅力的,尤其是数学方面的书,没有故事情节,只有抽象的数学公式和符号。但是在陈景润眼中,却闪烁着幽远、神奇的

19、异彩。不少数学著作又大又厚,携带十分不便,陈景润就把它一页页拆开来,随时带在身上,走到哪里读到哪里。这位可爱的“书痴”奇怪的读书方法,曾引起了一场小小的误会:数学系的老师时常看到陈景润拿着一页页散开的书在苦读,以为他把资料室的书拆掉了。后来,经过查实,陈景润拆的书全是自己的,对于公家的书,他惜之如金,从不去拆。公私分明,数学家的逻辑同样是毫不含糊。我们不得不佩服陈景润脚踏实地的精神,他把鲁迅先生的做学问的经验融入到了数学研究之中。他在资料室工作期间,读过多少书,很难计算,也无法计算。陈景润知道知识的积累,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科学高峰的攀登,更需要打下坚实而深厚的功底。他这一段时间的钻研苦

20、读,是为日后的腾飞一搏奠定了的坚实基础,是非常关键的。刻苦研读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20多遍陈景润回厦大后,他曾问厦大的教授李文清,我应该读什么书?李文清告诉他应读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李文清说,陈景润将华罗庚的这本书读了近30遍,反复演算,并写出了第一篇论文他利问题。据陈景润自己回忆:“堆垒素数论我一共读了二十多遍,重要的章节甚至阅读过四十遍以上,华先生著作中的每一个定理我都记在脑子里了。”当时陈景润口袋了经常装有纸片和拆成几页的书,以便随时拿出来看,他开会前念,吃饭后念,空袭报警时在防空壕念,甚至走着路也念,反复揣摩、钻研,直到烂熟于胸。像一块砖那么厚的华罗庚的数学名著堆垒素数论,被陈景润一页页

21、拆开了。他一个字一个字地研究,整整读了20多遍,几乎达到了滚瓜烂熟的地步。华氏的这本专著,是当代数论精萃汇聚的结晶。对于其中的每一个公式、定理,陈景润都进行反复的计算、核实。住在2勤业斋的人们,只看到陈景润的门一天到晚都关着,偶尔,看到他出来买饭,人影一闪,又进了那间只有七平方米的小屋。生活被陈景润简化得只剩下二个字:数论。他日夜兼程地驰骋于数论的天地里。睡眠很少。陈景润有一套独特的作息理论,在他的头脑里,没有失眠二字,他多次对人说过:失眠,就意味着不需要睡觉,那就爬起来工作吧!他困了,和衣一躺,一醒来,又继续工作。人们出于关心或好奇,有时也到陈景润的小屋中去看看,遍地都是草稿纸。数论的许多领

22、域,是靠极为抽象的推理演算的,演算了多少道题,连他自己也没法计算了。只有陈景润,才能领略其中的苦涩和乐趣。对于陈景润的研究方法他自己曾这样总结:“白天拆书,晚上装书,我就像玩钟表那样,白天把它拆开,晚上在一个原件一个原件地装回去,装上了,你才懂了。”“做研究就像登山,很多人沿着一条山路爬上去,到了最高点就满足了。可我常常要试10条山路,然后比较那条山路爬得最高。凡是别人走过的路,我都试过了,所以我知道每条路能爬多高。”说到这里,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能够改进华罗庚的方法的是陈景润,他为什么他能够攀上攻克哥德巴赫猜想高峰的第二阶梯。对马克思“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

23、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的格言,陈景润是有亲身体验的。李文清老师家里至今还珍藏着一本数学系的科学研究题目登记本,第一页便是陈景润报的他利问题,他用蓝色钢笔工整地写着“研究三角和方法,改进华罗庚先生结果”,至于目的,他写的是“论文”,时间是1956年。(2)陈景润叔叔是中国有名的数学家。他不爱玩公园,不爱逛马路,就爱学习。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有一天,陈景润叔叔吃中饭的时候,摸摸脑袋,哎呀,头发太长了,应该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见了,还当他是个姑娘呢。于是,他放下饭碗,就跑到理发店去了。理发店里人很多,大家挨着次序理发。陈景润叔叔拿的牌子是三十八号的小牌子。他想:轮到我还早着哩。时间是

24、多么宝贵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费掉。他赶忙走出理发店,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来。他背了一会,忽然想起上午读外文的时候,有个地方没看懂。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把它弄懂,这是陈景润叔叔的脾气。他看了看手表,才十二点半。他想:先到图书馆去查一查,再回来理发还来得及,站起来就走了。谁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轮到他理发了。理发员叔叔大声地叫:“三十八号!谁是三十八号?快来理发!”你想想,陈景润叔叔正在图书馆里看书,他能听见理发员叔叔喊三十八号吗?过了好些时间,陈景润叔叔在图书馆里,把不懂的东西弄懂了,这才高高兴兴地往理发店走去。可是他路过外文阅览室,有各式各样的新书,可好看

25、啦。又跑进去看起书来了,一直看到太阳下山了,他才想起理发的事儿来。他一摸口袋,那张三十八号的小牌子还好好地躺着哩。但是他来到理发店还有啥用呢,这个号码早已过时了。陈景润叔叔进了图书馆,真好比掉进了蜜糖罐,怎么也舍不得离开。可不,又有一天,陈景润叔叔吃了早饭,带上两个馒头,一块咸菜,到图书馆去了。景润叔叔在图书馆里,找到了一个最安静的地方,认认真真地看起书来。他一直看到中午,觉得肚子有点饿了,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只馒头来,一面啃着,一面还在看书。“丁零零”下班的铃声响了,管理员大声地喊:“下班了,请大家离开图书馆!”人家都走了,可是陈景润叔叔根本没听见,还是一个劲地在看书呐。管理员以为大家都离开图书

26、馆了,就把图书馆的大门锁上,回家去了。时间悄悄地过去,天渐渐地黑下来。陈景润叔叔朝窗外一看,心里说:今天的天气真怪!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天又阴啦。他拉了一下电灯的开关线,又坐下来看书。看着看着,忽然,他站了起来。原来,他看了一天书,开窍了。现在,他要赶回宿舍去,把昨天没做完的那道题目,继续做下去。陈景润叔叔,把书收拾好,就往外走去。图书馆里静悄俏的,没有一点儿声音。哎,管理员上哪儿去了呢?来看书的人怎么一个也没了呢?陈景润叔叔看了一下手表,啊,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了。他推推大门,大门锁着;他朝门外大声喊叫:“请开门!请开门!”可是没有人回答。要是在平时,陈景润叔叔就会走回座位,继续看书,一直看

27、到第二天早上。可是,今天不行啊!他要赶回宿舍,做那道没有做完的题目呢!他走到电话机旁边,给办公室打电话。可是没人来接,只有嘟嘟的声音。他又拨了几次号码,还是没有人来接。怎么办呢?这时候,他想起了党委书记,马上给党委书记拨了电话。“陈景润?”党委书记接到电话,感到很奇怪。他问清楚是怎么一回事,高兴得不得了,笑着说:“陈景润!陈景润!你辛苦了,你真是个好同志。”党委书记马上派了几个同志,去找图书馆的管理员。图书馆的大门打开了,陈景润叔叔向管理员说:“对不起!对不起!谢谢,谢谢!”他一边说一边跑下楼梯,回到了自己的宿舍。他打开灯,马上做起那道题目来。(3)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有幸聆听了清华大

28、学调来的一名很有学问的数学教师沈元讲课。他给同学们讲了一道世界数学难题:“大约在200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了任何一个大6于2的偶数均可表示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1.他一生也没证明出来,便给俄国圣彼得堡的数学家欧拉写信,请他帮助证明这道难题。欧拉接到信后,就着手计算。他费尽了脑筋,直到离开人世,也没有证明出来。之后,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遗憾也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200多年来,这个哥德巴赫猜想之谜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从而使它成为世界数学界一大悬案”。老师讲到这里还打了一个有趣的比喻,数学是自然科学皇后,“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后王冠上的明珠!这引人入胜的故事给陈景润留下

29、了深刻的印象,“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引着陈景润。从此,陈景润开始了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艰辛历程.1953年,陈景润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曾被留校,当了一名图书馆的资料员,除整理图书资料外,还担负着为数学系学生批改作业的工作,尽管时间紧张、工作繁忙,他仍然坚持不懈地钻研数学科学。陈景润对数学论有浓厚的兴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系统地阅读了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关数学的专著。陈景润为了能直接阅读外国资料,掌握最新信息,在继续学习英语的同时,又攻读了俄语、德语、法语、日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学习这些外语对一个数学家来说已是一个惊人突破,但对陈景润来说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为了使自己梦

30、想成真,陈景润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冬,在那不足6平方米的斗室里,食不知味,夜不能眠,潜心钻研,光是计算的草纸就足足装了几麻袋。1957年,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工作,做为新的起点,他更加刻苦钻研。经过10多年的推算,在1965年5月,发表了他的论文大偶数表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2个素数的乘积之和。论文的发表,受到世界数学界和著名数学家的高度重视和称赞。英国数学家哈伯斯坦和德国数学家黎希特把陈景润的论文写进数学书中,称为“陈氏定理”,可是,这个世界数学领域的精英,在日常生活中却不知商品分类,有的商品名字都叫不出来,被称为“痴人”和“怪人”。作家徐迟在哥德巴赫猜想中这样描绘陈景润的内心世界:“我

31、知道我的病早已严重起来。我是病入膏肓了。细菌在吞噬我的肺腑内脏。我的心力已到了衰竭的地步。我的身体确实是支持不了啦!唯独我的脑细胞是异常的活跃,所以我的工作停不下来。我不能停止。”对于陈景润的贡献,中国的数学家们有过这样一句表述:陈景润是在挑战解析数论领域250年来全世界智力极限的总和。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v曾经这样意味深长地告诉人们:“像陈景润这样的科学家,中国有一千个就了不得”。陈景润的小故事:陈景润出生在贫苦的家庭,母亲生下他来就没有奶汁,靠向邻居借熬米汤活过来。快上学的年龄,因为当邮局小职员的父亲的工资太少,供大哥上学,母亲还要背着不满两岁的小妹妹下地干活挣钱。这样,平日照看3岁小弟弟

32、的担子就落在小景润的肩上。白天,他带领小弟弟坐在小板凳上,数手指头玩;晚上,哥哥放了学,就求哥哥给他讲算数。稍大一点,挤出帮母亲下地干活的空隙,忙着练习写字和演算。母亲见他学习心切,就把他送进了城关小学。别看他长得瘦小,可十分用功,成绩很好,因而引起有钱人家子弟的嫉妒,对他拳打脚踢。他打不过那些人,就淌着泪回家要求退学,妈妈抚摸着他的伤处说:“孩子,只怨我们没本事,家里穷才受人欺负。你要好好学,争口气,长大有出息,那时他们就不敢欺负咱们了!”小景润擦干眼泪,又去做功课了。此后,他再也没流过泪,把身心所受的痛苦,化为学习的动力,成绩一直拔尖,终于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三元县立初级中学。在初中,

33、他受到两位老师的特殊关注:一位是年近花甲的语文老师,原是位教授,他目睹日本人横行霸道,v却节节退让,感到痛心疾首,只可惜自己年老了,就把希望寄托于下一代身上。他看到陈景润勤奋刻苦,年少有为,就经常把他叫到身边,讲述中国5000年文明史,激励他好好读书,肩负起拯救祖国的重任。老师常常说得满眼催泪,陈景润也含泪表示,长大以后,一定报效祖国!另一位是不满30岁的数学教师,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知识非常丰富。陈景润最感兴趣的是数学课,一本课本,只用两个星期就学完了。老师觉得这个学生不一般,就分外下力气,多给他讲,并进一步激发他的爱国热情,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强大,自然科学不发达是万万不行的,

34、而数学又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从此,陈景润就更加热爱数学了。一直到初中毕业,都保持了数学成绩全优的记录。祖国光复后,陈景润考入福州英华书院念高中。在这里,他有幸遇见使他终生难忘的沈元老师。沈老师曾任清华大学航空系主任,当时是陈景润的班主任兼教数学、英语。沈老师学问渊博,循循善诱,同学们都喜欢听他讲课。有一次,沈老师出了一道有趣的古典数学题:“韩信点兵”。大家都闷头算起来,陈景润很快小声回答:“53人”。全班为他算得速度之快惊呆了,沈老师望着这个平素不爱说话、衣衫褴褛的学生问他是怎么得出来的?陈景润的脸羞红了,说不出话,最后是用笔在黑板上写出了方法。沈老师高兴地说:“陈景润算得很好,只是不敢讲,我

35、帮他讲吧!”沈老师讲完,又介绍了中国古代对数学贡献,说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成果早于西欧1000年,南宋秦九韶对“联合一次方程式”的解法,也比瑞士数学家欧拉的解法早500多年。沈老师接着鼓励说:“我们不能停步,希望你们将来能创造出更大的奇迹,比如有个哥德巴赫猜想,是数论中至今未解的难题,人们把它比做皇冠上的明珠,你们要把它摘下来!”课后,沈老师问陈景润有什么想法,陈景润说:“我能行吗?”沈老师说:“你既然能自己解出韩信点兵,将来就能摘取那颗明珠: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啊!”那一夜,陈景润失眠了,他立誓:长大无论成败如何,都要不惜一切地去努力!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来源于用户上传或互联网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联系方式在页脚,本站核实后会在一个月内进行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