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工作个人年终总结文物管理所个人年终总结(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物工作个人年终总结文物管理所个人年终总结(8篇).docx(4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文物工作个人年终总结文物管理所个人年终总结(8篇)关于文物工作个人年终总结(精)一 第三十七条 文物保藏单位应当建立藏品总帐、分类帐和藏品单项档案,根据行政隶属关系或者文物等级分别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备案。 文物保藏单位应当逐步建立文物藏品数字化信息库。 第三十八条 国有文物保藏单位之间因举办展览、科学讨论等需借用馆藏文物的,应当报省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备案;借用馆藏一级文物,应当经省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批准。 非国有文物保藏单位和其他单位举办展览需借用国有馆藏文物的,应当报省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借用国有馆藏一级文物,应当依法经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批准。 第三十九条 调拨国有馆
2、藏文物,应当报省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批准。 国有文物保藏单位不得与非国有文物保藏单位交换馆藏文物。 第四十条 文物保藏单位发生馆藏文物损毁大事,应当马上报告主管的文物行政部门;馆藏文物被盗、被抢或者丧失的,文物保藏单位应当马上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同时向主管的文物行政部门报告。文物行政部门应当自接到报告二十四小时内,根据处理权限,报告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或者省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 第四十一条 除国家和省另有规定外,文物征集活动必需经省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并自征集活动完毕之日起三个月内,将文物征集状况向省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报告备案。 第四十二条 文物保藏单位征集文物,应当与文物全部人或者持有
3、人签订合同,明确征集文物的名称、数量和权属等内容,并附加征集文物的照片以及相关资料。 第四十三条 国有文物保藏单位、考古开掘单位向社会供应文物询问、鉴定等效劳,可以收取肯定的费用。详细收费标准由省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四十四条 严格掌握古代石刻等文物的拓印,除文物保管单位作为必需的资料保存外,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未经省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批准不得拓印;内容涉及国家疆域、外交、民族关系、科学资料和未发表资料的石刻,不得传拓出售或者翻刻。 第四十五条 生产文物复制品必需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复制一级文物,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复制二级、三级文物,报省人民政府文物
4、行政部门批准。 文物的复制、仿制和临摹,必需实行安全爱护措施,保证文物安全。 关于文物工作个人年终总结(精)二 物之于人是启发,人之于物是相知。 当某位师傅骑着自行车,穿过层层红墙到外面只为偷闲抽根烟时,众人打杏儿时,和着阳光喂着“御猫“时,偶有闲暇弹着吉他聊着天儿时,饶有兴致地介绍院子里种的各种花草时,你又是否能想象他每天的日常呢?这种反差本身就是一场宏大而奇异的相遇。 我在故宫修文物是目前为止唯一一部拍摄故宫稀世文物修复故事的大型纪录片。完全意想不到的风格,很燃很纯粹。你肯定会爱上这种意想不到的平实和好玩,到处透着热忱与沉着,想走进,想走近。 他们与文物相遇更相知,千年的传统技法和陈旧的工
5、具更饱含传承的温度。世世代代传承千年的修复师们与手中的文物永久在进展着一次穿越时代的对话,这是一场奇幻的相遇、注定的相知。 中国皇室的审美真是奢华。即便对中国文化没有一点常识,也依旧能从精细的技艺中,读出其耗时之长与价值不菲。 这面屏风是康熙六十大寿时,当时在世的十六个儿子和三十二个孙子送的祝寿礼物。正面用明黄色绸作底,绸上绣满了不同形式、总数过万的“寿“字。 第一集中的王津教师,背着手,站在慕名而来的人群中,望着橱窗里自己刚刚修复了几个月的钟表,对着镜头说了句“有点心疼“ 。此时此刻从他身边川流而过的游客们,又如何才能想到:正是这位与自己擦肩而过的精瘦的长者让他们眼中无比瑰丽、趣味盎然的国宝
6、钟表得以复原,如同再生。让树木掩映下的大门翻开,让河水湍流、船只航行,让每只小鸡都挥动翅膀,让天鹅扭动身姿:那才是它本应有的鲜活的生命,那才是王师傅修复它的精华和意义。 最感染、最打动我的,还不是他们的超群技艺,而是修复师们的状态:沉稳亲善,沉着饱满,满满的生气。他们没有由于工作严厉而沉闷,却意外地幽默平和。向上的热忱更能让人感觉到这份职业饱含着旺盛生命力。他们在连续,在传承,让人安心,让人放心。 他们对于古物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修复。世世代代传承千年的修复师们与手中的文物永久在进展着一次穿越时代的对话,这是一场奇幻的相遇,注定相知。他们不仅融入着自己的情感,更渗透着自己的审美趣味和品行意志。用
7、自己的修养与眼光去对待他们,用自己的全部理解点滴滋润着手中的宝贝,重新焕发着它们的光荣,不知不觉注入自己的痕迹。品行不同、审美不同、心境不同,会有着完全不同的修复结果。珍宝千里迢迢找到与自己相知的修复师,是真正的幸运。正是这场奇遇,才注定了这些文物拥有生命。修复师握着灵性的文物,他们与文物的缔造者们对话、与文物本身对话。时不时体悟着文物的巧夺天工、精妙绝伦。 珍宝千里迢迢找到与自己相知的修复师,是真正的幸运。 由于有了人,每一片砖瓦、千年珍宝、紫禁城也才有了生命。只有人的制作、人的观赏、人的赞美、人的传承,才让他们拥有了灵魂和生命。纯粹的物件永久是死的,人的情感永久是活的。 附上屈峰的原话:文
8、物其实跟人是一样的。你看,我们从过去最早的时候说,玉有六德,以玉比君子。玉就是一块破石头,它有什么德性啊,但是中国人就能从上面看出德性来。所以中国人做一把椅子,就像在做一个人一样。他是用人的品行来要求这个椅子。中国古代人讲究格物,就是以自身来观物,又以物来观自己。所以我跟你说,古代故宫的这些东西是有生命的。人在制物的过程中,总是要把自己想方法融到里头去。人在这个世上来了,走了一趟,虽然都想在世界上留点啥,觉得这样自己才有价值。许多人都一般认为文物修复工是由于把这个文物修好了,所以他有价值。其实不见得是这么一个简洁的方面。他在修这个文物的过程中,他跟它的沟通、他对它的体悟、他上面已经把自己也融入
9、到里头。文物是死的,要文物干什么。要文物的目的就是为了要让它传播文化,对吧,不是说文物就是为了保存一个物品放在那儿,那没有什么价值。 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里,还有大量修复人员工作的细节捕获。比方,令我感动的一个片段:漆器组的人员修复乾隆御稿箱。 你现在看到的图片是清理完之后的样子。一般的雕漆,有十二层黄,二十五层的红。而御稿箱漆层厚度有一百二十层左右,外表一层红色,中间一层黄,下面一层绿,底漆为黄漆。雕漆的工艺也相当简单,整体是皇家用的云龙纹,工艺水平和制式都是顶尖的。虽然文物修复过程听起来特别高大上,但是其背后的艰辛无人能懂。几乎全部的漆器和制作修复人员,都要忍受难熬的生漆过敏。生漆:漆树上
10、采割的乳白色胶状液体,接触空气后变成褐色;数小时,形成漆皮。生漆需要经过炼制后,加颜料才会更适用于文物的着色。 这真叫人肃然起敬。 当我们在藏馆里叹为观止的时候,又有多少人会联想到:若没有这群朴实无华的故宫博物馆工作人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修补和维护,藏品又怎能闪烁出瑰丽的光线呢? 在此感谢他们灵活的双手,还有和手一样澄清透亮的心灵。 纪录片记录着这群有意思的人,还有他们手中的代代传承。如今早已见不到的师徒制,依旧存在于故宫这门长远的手艺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毕业之后由于各种各样的机缘,来到这里,有了自己的师傅。这是传承的温度。正由于有他们,才能有修复的新生。文物从过去走来,又拥有无尽的将来。超越
11、了时间的禁锢,文物修复恰好活在此时此刻。 纪录片中依旧能看到那些已经连续了千年的技法,朴实而有效。在高科技盛行的当下看着这些传统的方式,感觉特殊有意思。制浆糊,晾树漆,用猪血等等,这也是传承的温度。而中华民族的复兴,也需要这样的传承,更需要从中获得新生。 关于文物工作个人年终总结(精)三 近期,xx镇发起了以“爱护文物,留住历史痕迹”为主题的文物普查活动,旨在通过活动的开展,摸清现存的碑刻、石刻等历史遗迹,从而进展有效地爱护、利用和治理。 是千年古镇,历史悠久,文化绚烂,文物古迹众多,文化遗存丰富。历史的长河中曾存在文庙、关帝庙、报恩寺等20余处祠堂庙宇,父子状元坊、龙门连跃坊等72架牌坊,然
12、而岁月风雨的侵蚀,战乱的破坏,人为的毁坏,流传至今只留下清真寺还有零星的碑刻石刻无奈地诉说着历史,见证着变迁,留下了历史的痕迹。 文物是不行再生的资源,一梁一柱,一碑一刻,一砖一石,无不分散着先人的才智,留存着沉淀了千百年的历史文明,价值不行估量。然而由于众多的历史的的缘由,文物多散落民间或埋于地下,难于统计,更谈不上爱护治理,再加上群众法律观念淡薄,意识不到爱护文物的意义和责任,以及文物贩子的介入,导致文物盗卖、毁坏现象时有发生,让人伤心。 在这种状况下,xx镇党委政府深深地感觉到爱护文物对于开掘千年古城的意义和责任,深深地意识到只有爱护好文物,才能丰厚文化的底蕴,才能留住文化的根基,千年古
13、城才不枉为口谈,旅游开发才有落脚之地,起航之点。 整个文物普查活动,由镇宣传室牵头,共分三个阶段进展。第一阶段,调查了解阶段。组织镇上有业务专长,责任心强,喜爱该项活动的人员,深入村居走访座谈,调查了解,摸清底子。目前第一阶段已根本完毕,共发觉整理碑刻石刻40余件。其次阶段,全民发动阶段。印发建议书,喊响“爱我,爱护文物,留住历史”、“爱护文物是功臣,破坏文物是罪人”口号,号召全镇广阔干部群众供应文物线索,积极捐献。第三阶段,收集爱护阶段。积极宣传文物爱护法,明确文物属于国家全部,买卖非法。组织专人把可以转移的文物运到镇上统一保存,归个人存放又不能转移的,签订文物爱护责任书,明确责任。 留住文
14、物,就是留住文化的血脉,就是对先人和历史的敬重,就是在历史和现实之间架起了一座对话和沟通的桥梁。信任在不久的将来,文物不会再是被遗弃一域的孤客,它会成为推动旅游经济进展的重要文化资源,它会像一位睿智的老人,引领着我们向和谐富有文明的社会前进。 20xx年xx月xx日 关于文物工作个人年终总结(精)四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们现在已经到了福建省内最大的寺庙泉州开元寺。开元寺占地面积78000平方米。它规模宏大,构筑壮丽,风光美丽,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开元寺初名“莲花寺“,后改为“兴教寺”、“龙兴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9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现
15、名。 人们常说“自古名山僧占多”,其实是冤枉了出家人。与世无争的僧人隐身在高山峻岭之上,本意是修心养性,却常成为德高望重的高僧,因而山以僧名,著名遐迩。而泉州开元寺就座落在平平无奇的鲤城区西街,与凡世的隔绝只靠山门前这堵象征性的屏障一紫云屏,这无形中缩短了尘世与佛门的距离。缺少名山大川的陪衬,却多了善男信女的亲近,这就是泉州开元寺的独特之处。 泉州开元寺是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也是福建省“十佳”风景区,或许大家想知道,开元寺何以能够著名海内外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渐渐领会、细细品尝吧。 眼前这座别致的建筑就是开元寺的山门,也叫天王殿。它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前后已经过几次火灾烧毁与
16、重建,现存建筑是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修建的。大家先请看这石柱:上下端略细,中部较粗,呈梭子状,学名梭柱,据考证为唐朝的石柱风格,年月已非常长远了。石柱上还悬挂有一木制对联“此地方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这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所写的。它是泉州这个具有深厚宗教文化颜色的古城风貌的真实写照。分坐在天王殿两旁的是按佛教密宗规制所配置的密迹金刚与梵王。它们怒目挺胸,状极威武,与一般寺庙所雕塑的四大金刚有较大差异,有人谑称它们为“哼哈二将”。 跨过山门就到了拜亭。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拔地而起的东西塔和宽阔光明的东西两廊对称地排列在两旁,而我们所在的位置就在开元寺的中轴线上。佛
17、教传入我国巳有一千多年历史,并在中国落地开花,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开元寺的布局就突出了我国古建筑的南面为尊和中轴线为主的特点。 拜亭前的这个大石庭,是个“凡草不生”的拜庭,供古今官民朝拜和活动。每逢农历二十六日,这里人山人海,梵呗声声,一派泉南佛国景象。石庭两边分列着八棵200至800岁的大榕树,阴翳蔽日,盘根错节,增加了开元寺清寂、庄重的气氛。树下排列着11座唐、宋、明时期不同形式的古经幢、小舍利塔,以及两只。庭中还置立着一座3米多高的石雕焚帛炉,盖钮雕蹲狻猊,炉身周雕幡龙、祥云、莲瓣、蔓草等纹饰,形制美丽,雕工精妙。焚帛炉稍后两侧,还有两座南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泉州南厢柳三娘捐建
18、的印度萃堵波的方形石塔,塔上刻有萨锤太子舍身饲虎的故事,是印度教在南宋时留下的痕迹。 在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就是眼前这座大雄宝殿。因传奇建殿之时有紫云盖地,所以又叫紫云大殿。大殿上方这块巨匾写有“桑莲法界”四个魏碑风格的大亨,以应桑开白莲之说。早在唐朝初期,泉州已盛产丝绸。这片地原是大财主黄守恭的桑树园,后来捐给匡护大师建寺。关于这件事,有一个很动人的传奇:一天,黄守恭梦见有一个僧人向他募地建寺,他说等桑树开白莲花后就献地结缘。几天后,满园桑树果真都开出白莲花,黄守恭深被无边佛法所感动,果真把这片桑树园捐献出来。其实,黄守恭本为乐善好施之人,桑开白莲之说乃是人们敬慕佛祖,附会而成,但这一奇妙的
19、传奇却为泉州人民所津津乐道,世代相传,因而开元寺也得了“桑莲法界”的美称。 大雄宝殿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先后经过唐、南宋、元、明几次受灾与重建,现存建筑物是明代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遗物。大殿通高20米,面宽九间,进深六间,面积达1387.75平方米,大殿出拱深远,外观雄浑,保存唐朝宏模巨制、雄伟壮丽的建筑风格。 大殿正中供奉的是御赐佛像毗卢遮那佛,汉译大日如来,是佛教密宗的最高神抵。其两旁是五代王审?修大殿时增塑的四尊大佛,依次为东方香积世界阿?佛,南方高兴世界是宝生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北方莲花世界成就佛,合称五方佛,也叫五智如来。这五尊大佛金光闪耀,衣纹清楚,神容
20、慈爱,法相庄重,双手分别作说法、施与、接引、禅定等相,工艺精致,令人叹绝。五方佛的胁侍有文殊、普贤、阿难、迦叶以及观音、势至、韦驮、关羽、梵王、帝释等诸天菩萨、护法神将共10尊。在大殿后正中供奉着密宗六观音的首座圣观音以及善才、龙女和两翼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开元寺历代住持皈宗不一:有法相宗、律宗、净土宗、密宗、禅宗等宗派,而大殿却能保持这种罕见的规制,这既值得夸耀,也是值得讨论的。 大雄宝殿还有一个“百柱殿”的雅称。全殿原规划设立柱子一百根,后来由于需要放置佛像和腾出给佛教徒朝拜的地方,便加长了珩梁,削减了立柱,成为86根柱子的“百柱殿”。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右参政、按察使曾樱与总兵郑芝
21、龙重修开元寺紫云大殿时,将其中木柱全部换成石柱。 关于文物工作个人年终总结(精)五 有些地段的长城况令人担忧。大量游人涌入,给长城带来了显而一见的破坏。塑料袋、矿泉水瓶、废纸、果皮等垃圾随处可见,城墙被乱涂乱画。当地村民“靠山吃山”,在垛口处和通往长城的小路上私自搭设梯子,设点收费。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在爱护区内建起了很多与长城很不协调的建筑物,加速了长城四周自然景观的破坏。 近年来,旅游成了人们一大爱好,有的喜爱登山,有的喜爱观景,还有的喜爱了解中国历史古迹,这明显是好事.可是有些人却不珍惜文化遗产,甚至破坏文化古迹;在古迹上乱写乱画,任意踩踏花草,垃圾乱扔等.总之, 这让文物古迹受到很大的损害
22、. 所以我们要加强对长城进展爱护! 为了让祖国悠久的历史传得更长远,为了让人们提高爱护文物的自觉性,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在墙壁上悬挂爱护文物的字样; 二.对随地扔垃圾的人要受到罚款; 三.在古迹简单受到破坏的地方修建护栏; 四.在人群聚拢的地方放置垃圾桶。 爱护环境,人人有责。长辈们、同学们,积极行动起来,爱护好长城文物,让长城文物更好地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 关于文物工作个人年终总结(精)六 各位游客、各位朋友: 欢送大家来到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巡游! 就在西安市的三学街,有一座著名中外的博物馆,它就是以保藏、讨论和陈设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专题性艺术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它利
23、用西安文庙扩建而成,苍松翠柏掩映着它,巍巍城墙护卫着它。千百年来,它经受了重重的硝烟战火,跨越了渐渐的岁月长河,3万多平方米的深深庭院中,已有藏品1万多件,碑刻3千多方,更有国家级文物134件,它以萃为经典的东方传统文化和独具魅力的东方石刻艺术,成为我国最大的碑石博物馆和最为丰富的艺术宝库。 西安文庙 来到碑林博物馆,你会被这恢宏壮丽的文化丛林所感染,更会被一座座精致绝伦的书法名碑所吸引,或许你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如此丰富的碑石和动人的雕刻,是怎样穿过历史的云烟,与我们今日在这里相聚呢?那就让我们从碑林的形成说起吧。 公元874年,爆发了黄巢起义。战火的硝烟,国力的衰弱,使大唐帝京失去了从前的繁
24、华。 战斗的灾难也殃及到文化。耸立在唐长安城务本坊国子监内的开成石经濒临战斗的毁坏。公元920xx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此时驻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为了便于防守,将长安城区缩小到皇城之内,国子监便处在了城外,开城石经等碑石就被遗弃在露天荒野之中。在很多文人学士、政府官员的尽力建议下,韩建和后来的刘鄩在公元920xx年,间续将开城石经等碑石搬移到城内唐尚书省的西隅,位置在今日西大街广场一带。可是这里地势低洼潮湿,常常受到雨水侵蚀,碑石简单陷落倾倒。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在陕西转运副使吕大忠的细心组织下,又将开城石经迁徒到府学的北墉,即西安碑林现址,固然与开城石经一同迁入的还有石台
25、孝经等一批闻名的唐代碑石。所以,当我们说到碑林的形成时,就会想到开城石经,它是碑林的根底,由于它才形成西安碑林今日蔚为大观的3000多方碑石。 了解了碑林这些曲折而艰辛的迁移过程后,我们再看看这里的孔庙旧址。 孔庙,是封建社会祭祀孔子的特地地方。古人的心中,孔子是圣人,祭孔是天下大事,各地都建有规模不等的孔庙。 西安的孔庙,则是唐代武德二年(619),在国家诏令之下所设立,位置在尚书省西隅的国子监四周。开元二十七年(739),唐玄宗曾封孔子为文宣王,所以孔庙又称文庙。西安孔庙经受了五代、北宋的几次迁徒,在宋崇宁二年(1103)最终将孔庙和府学迁于现址-西安碑林博物馆所在地,从而使孔庙、府学和碑
26、林融为一体。今日的西安孔庙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保存下来的大多是明清时的建筑,它根据中国传统建筑群中轴贯穿、左右对称的原则,整体和谐统一,布局严谨大方,庭院重重,古雅深邃。 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斗拱繁复、高大而不失精致的“太和元气坊“。太和,是指阴阳会合;元气,指人的精神,生命力的根源。这里既有祈求万福的意思,又是对孔子地位受到人们敬重和尊崇的表达,它是在明万历年间由皇族捐资400多两黄金修建而成。 牌坊的南面是照壁,也称“塞门“。塞门外有清朝末年陕西闻名书画家刘晖题写的“孔庙“二字,字体醒目,构造稳健,运笔伸展。孔庙没有南门,由于南面正对明代城墙,所以只能在东西门两侧开门,西门称礼门
27、,东门称义路,其意是指供君子出入之门。 牌坊之下则是明净清亮的泮池,它形如半璧,中间以泮桥连接。根据中国古代的礼制,天子之学为辟雍,诸侯之学为泮宫。泮宫是学校的前身,春秋时孔子在鲁国讲学,地点就在泮水之滨,后来在这里建立学校,所以叫泮宫。并且成为后世学府的代称,科举时代称生员入学为入泮。 与牌坊相对而照应的是棂星门。棂星为天田星,主稼穑,但凡古代君王祭天,都先祭棂星,有祈年报功之义。宋代开头将棂星门设于文庙中,棂星成为“主管取士“之神,喻意祭孔犹如祭天。元代为两门,清代为三门,中门额刻“文庙“二字,东门额刻“德配天地“,西门额刻“道冠古今“,用以形容孔子才华学识和道德品德与天地齐平,古今永辉。
28、门头两端雕刻的蹲兽叫做麒麟,神圣威武,寓意福瑞吉利。 走过棂星门,便可看处处在中轴线上出檐翘角、肃穆庄重的戟门,为典型的歇山顶式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由于古代祭孔时门两侧陈设仪仗性的兵器而得名。根据礼仪制度,古时宗庙、陵墓门前设立戟门及列戟的多少是衡量仆人身份的一个重要标志。 穿过戟门,就是东西两庑和相互对称的六座清代碑亭。两庑过去陈设孔子七十二弟子的塑像。碑亭为八角攒尖顶,是清代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评定一些边患叛乱的战斗记录碑石。 大成殿是孔庙的正殿,是一座最宏伟、最典型的庑殿式建筑,它位于孔庙最终一重庭院中,里面供奉着孔子像。孟子万章下曰:“孔子之谓集大成“。古乐中一变为一成,九变而乐
29、终,至九成完成,称为大成。这里的大成就指孔子能够集中前人的主见、学说等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因此孔子曾被尊为“大成至圣先师“。然而圆满的是西安孔庙的大成殿已在1959年9月毁于雷火之中,如今这里已成为碑林广场。 大夏石马 矗立戟门西北处的是“大夏石马“。大夏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匈奴人建立的国家,他们拥有陕西北部及内蒙古局部地区。 公元420xx年,大夏国的创立者赫连勃勃率军攻占了长安,任命他的长子赫连璝为大将军,镇守在长安,石马就是在长安县查家寨赫连璝的墓旁发觉的。 石马采纳圆雕的技法,线条简洁自然,风格粗暴古朴,我们至今可以清楚地看到它前腿刻有“大夏真兴六年“、“大将军“等字样。大夏国仅有
30、20xx年的历史,而这匹石马是目前发觉的唯一一件有大夏纪年的文物。石马体态均匀,四蹄强健,为担当马身的巨大重量,马的两前足与两后足各组之间均未镂空,显得坚实有力。马的双耳已不在,只留下两个插耳的圆孔。这些丝毫没有影响石马那凝重的神情和强健的姿势,使我们依旧能感受到在那金戈铁马的时代,它驰骋疆场的飒飒身影。 唐景云钟 与大夏石马相对的是悬挂在戟门东南处的景云钟。它因铸造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而得名,距今有近1320xx年的历史。景云钟原挂在唐长安城景龙观的钟楼上,后历经沧桑,数次变迁,明朝时悬挂在全城报时的钟楼上,1953年移入西安碑林中。 景云钟由26块青铜模板一次浇铸而成,重约6吨。钟体
31、分为上、中、下三局部,井然有序的排列着龙、凤、鹤,、狮牛、飞天、彩云、蔓草等,32枚突起的乳钉起到强固钟体和协调音律的作用,由于铜锡比例科学合理,所以音质纯洁、悠扬。钟身上铸有铭文,18行292字,由唐睿宗李旦亲自撰写,是李旦少有的传世佳作。 铭文宣扬了道教的玄妙与奇妙,即可以报晓时辰,更可以祈福祥瑞。而蹲于铜钟顶端的怪兽称做蒲牢,传奇是龙的九子之一,生性活泼,爱鸣嘶吼叫,于是投其所好,设置成钟钮用来装饰。景云钟以美丽的声音,精致的纹饰、华美的书法而成为世界名钟。 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哲宗元祐年间,经过历代不断的整修充实,现有大型碑室7座,集中展出了汉魏至明清的碑石墓志1000多件,这里有享有盛
32、誉的名家精品,有文化沟通的历史丰碑,有生动详实的石刻文献,更有精湛娴熟的线刻图案。当你闲逛碑林广场,伫立在高大的碑亭之下,你肯定会被这绝妙的书法华章所感动,肯定会为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所沉醉。 石台孝经 石台孝经是碑林中保存最早、形制最特殊、雕刻最华美的碑石。它刻于唐天宝四年(745),由于整座碑身立在三层石台之上,碑文是唐玄宗李隆基书写并加以解释的“孝经“,故称石台孝经。碑石通高6米,由35方巨石组合而成,碑首上满雕灵芝云朵,三层石台均雕有瑞兽及蔓草纹饰。 孝经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见“孝悌“的思想,“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悌“,提倡“事君如事父“。唐玄宗推崇孝经正是将孝敬父母和忠于君主帝王、国家
33、社稷相联系,盼望通过宗法血缘关系来维护和稳固封建统治政权。天宝四年(745)玄宗李隆基大力提倡,曾诏令“天下民间家藏孝经一本。玄宗亲自用隶书作序、抄录、注解,使我们看到了一代天子丰腴华美、端庄大方的书法神韵,更充分展现出大唐盛世的气度与风范。碑额由太子李亨即后来的唐肃宗用篆书题写“大唐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注孝经台“。 石台孝经以奇怪的形制、深刻的内涵、帝王的书法而成为碑林中的“迎客第一碑“。 第一展室 开成石经 假如说石台孝经是封建帝王维护统治的需要,那么陈设在第一展室的开成石经又是刻于什么时候?为什么而刻呢? 早在西汉时,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经典成为封建社
34、会学问分子进入仕途的必读之书。将儒家经典镌刻在石头上既便于学习和流传,又避开了文人学士们在传抄经书时消失错误。在中国历史上,刊刻儒家经典的活动有七次,即东汉熹平石经、曹魏正始石经、唐代开成石经、后蜀广政石经、北宋的嘉佑石经、南宋绍兴石经、清代乾隆石经。今日除清代的乾隆石经因刊刻年月较晚保存在北京国子监旧址外,唯有唐代开成石经历经千年的风雨,依旧完整地屹立在西安碑林中。 开成石经刻成于唐文宗开城二年(837),它的内容包括儒家经典的周易、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左氏春秋、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等十二部,共刻114石,每石高2米多,均两面刻字,总计228面,160卷,65万
35、多字,被称为最大最重的一部石刻图书,号称“石质图书馆“。开成石经转变了过去刻经排列中一行直下的特点,每卷的卷首都在右上方,这样不仅便于装订成册,而且成为唐代的一大创举。开成石经由国子监祭酒郑覃主持,刊刻由陈介、艾居晦等用楷书完成。 在明代嘉靖三十四年发生的陕西关中地震,使开成石经患病了严峻的破坏,40多通石碑断裂倒塌。为了爱护这些宝贵的碑石,明万历十六年对碑石进展了大规模的修整和补刻,并且将补刻小石立在原碑旁,共计96石113面,约53000多字。开成石经作为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以它厚重的积淀和精深的内涵而被世人珍重。 其次展室 当你为唐代的石经而骄傲时,眼前其次展室的座座名碑又会让你产生剧烈
36、的震撼。这里以唐代名碑为主,有反映中外文化沟通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不空和尚碑、梵汉合文陀罗尼经幢等,有书法名家欧阳询的皇甫诞碑、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碑、褚遂良的同州圣教序碑、僧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碑、史唯则的大智禅师碑、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李阳冰的三坟记、和拪先坟记等传世杰作。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刻于唐徳宗建中二年(781)。大秦是唐代对东罗马帝国的称呼,景教是基督教的一支派别-聂斯脱里派-碑额的上方刻有一个十字架。 碑文记载,景教在唐太宗贞观九年(635)由阿罗本传到长安,当时的唐太宗派使臣房玄龄列仪仗到西郊迎接。碑文还记述了景教的教旨、教义、教规,大秦国
37、的疆域、产物,以及在唐代截止立碑时一百五十多年的传播状况和政治活动,同时在碑石的下方还刻有古叙利亚文。 公元845年,碑石受到唐武宗废佛运动的影响而埋于地下,明代天启年间出土。1641年写入葡萄牙文的中国通史中,译成拉丁文,从而引起世界轰动,现在世界上有6座“景教碑“,而唯一的真碑在西安碑林。 皇甫诞碑 皇甫诞碑是欧阳询为隋代的大官僚皇甫诞书写。欧阳询是初唐四大家中最早的一位,他经受了陈、隋、唐三代,书法风格结合北碑的纯朴和南帖的优美,下笔自然随便,字体峻利圆润,法度平坦标准,以清秀而独树一帜。 欧阳询少年好学勤奋,与李渊交往非常亲密。唐太宗时大兴文教,为了提高书家素养,兴奋社会风气,设立弘文
38、馆,选召学士入馆工书,欧阳询任大学士,由他亲自执教。他的书法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名扬海外。他写的片纸数字都被人们争着保藏,作为习书的范本,时人称他的字为“欧体“。 道因法师碑 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碑记述了道因法师出家求法和曾在大慈恩寺帮助玄奘翻译佛经的经受。 欧阳通是欧阳询的儿子,书法造诣也很深,与其父并称“大小欧阳“。欧阳通从小丧父,在母亲徐氏的不断教导下,临摹父书,认真仔细,从不懈怠。他的字笔力险峻劲挺,棱角清楚,字体严谨法规,一丝不苟。传奇欧阳通对自己的书法特殊珍惜,必需在具备象牙或犀牛角的笔管,狸毛或兔毛的笔头,松烟和麝香的黑墨时才肯动笔写字,所以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而道因法师碑就显得弥足宝
39、贵。 多宝塔感应碑 颜真卿是楷书巨匠,他身历4朝。碑林中保存他的碑石有7座,是全国保存颜真卿书法最多的地方。 多宝塔感应碑是颜真卿40多岁书写,内容表达了佛教天台宗和尚楚金禅师修建多宝塔的经过,以及唐玄宗资助修塔和派使者吊唁并监护楚金丧事的状况。此时,正处中年的颜真卿书法端庄隽秀,朴实慎重,标准整齐,无一懈笔,历来是学习颜体的范本。 颜氏家庙碑 颜氏家庙碑是颜真卿72岁时为他的父亲所立,表达了颜氏家族的家史和仕宦经受,碑文中“孔门达者七十二人,颜氏有八“足以显示出家族的兴盛。此时的颜真卿已有“人书俱老,炉火纯青“的风采,书体浑厚圆润,饱满遒劲。俗话说“字如其人“,而颜真卿真正做到了这四个字,成
40、为书法界的典范和楷模。 唐代李希烈发动叛乱,颜真卿前去招抚却遭到了囚禁。当李希烈的弟弟在军中被人杀死,李希烈非常愤怒,决意杀死颜真卿。于是假借皇帝之诏,派人用绳子勒死颜真卿,颜真卿终年77岁。颜真卿以他苍劲老辣的书法和刚正不阿的人品,成为“楷书第一人“。 唐三藏圣教序碑 唐三藏圣教序碑是唐代怀仁和尚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遗墨中选辑集字而成,所以碑石称作集王圣教序。 王羲之的行书称绝一时,在我国书法史上以“书圣“著称。南朝梁武帝评价“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唐太宗更是赞扬“尽善尽美“。太宗李世民非常宠爱王羲之的书法,传奇他藏有王羲之墨迹三千余纸,并且是朝夕欣赏。当太宗为玄奘翻译的佛经亲自写好序文后,
41、唐僧的弟子怀仁决心将文章用王羲之的行书集凑而成。公元672年,怀仁和尚殚心竭虑,整整花了20xx年的时间,细细拼集,渐渐查找,甚至不惜千金,购置求得,所以称为“千金碑“。碑石不仅表达了唐初那深厚的“崇王风气“,更凝聚着唐朝人对王羲之书法的钟爱之情。 玄秘塔碑 到了晚唐,更有一位久负盛名、著名海外的楷书巨匠-柳公权。玄秘塔碑正是柳公权60多岁为大达法师所写,刻于唐会昌元年(841),碑文记述了唐长安城中安国寺寺主大达法师的生平以及受到徳宗、顺宗、宪宗等几代皇帝恩宠的事迹。碑文书体端正俊丽,用笔洁净利落,引筋入骨,融圆厚于清刚之内,结体疏朗,法度森严,是柳书的主要代表作。 柳公权身居高官,廉洁刚直
42、,敢于直言,人品、书品皆为君臣世人所仰慕。据说,一次皇帝与六学士对坐于便殿,说话间,文宗赞扬汉文帝恭俭,又掀起自己的衣角来说:“这衣服已洗过三次了“。众学士对皇帝作贺词,只有柳公权一言不发,文宗问他,答复道:“人主当退不肖而进贤,纳净谏,明赏罚,至于穿着洗过了的衣服,乃小节耳,对于治国有益不大“。柳公权的故事,成为千古流传的美谈佳话。 当你缓步走出其次展室,当你还沉醉在“颜筋柳骨“的神采气韵中,当你还回味着“大欧小欧“的隽永峻利时,眼前这幽静的回廊下,那一方方规整的青石,又会让你产生剧烈的奇怪心。 墓志 这些方形青石称为墓志,埋放在墓穴中。上面刻着死者的生卒年月、籍贯、系谱、履历、官职、生平事
43、迹和赞颂文辞,它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陵谷变迁。 墓志在我国汉代已有雏型。到了魏晋时,由于天下盛行厚葬风气,官方严禁在地面直立墓碑,因此埋入地下墓中的墓志便随之大量消失。而这些墓志大多是二十世纪前半叶在洛阳出土的,被于右任先生保藏,于1938年捐藏到西安碑林。其中以皇室宗亲及贵族官僚的墓志居多,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独特的书法价值。 第三展室 穿过回廊,进入第三展室,又会将你带入一个五体书法异彩纷呈的世界。这里陈设着汉魏至唐宋的不同书体、不同内容的碑石,不仅可以看到篆、隶、楷、行、草等各种书体的艺术特点,如梦英篆书名目偏旁字源碑、汉代曹全碑及熹平石经、唐代张旭和怀素的草书千字文、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
44、宋徽宗的大观圣作之碑等,还可以通过汉代仓颉庙碑、仙人唐公房碑和西晋司马芳残碑等了解碑石的起源以及碑石形制的演化过程。 我们知道,中国文字的进展经受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远古之时就有了关于汉字制造的漂亮传奇。伏羲画卦说,神龙结绳说,仓颉造字说,到以后殷商的甲骨文,西周的钟鼎文及春秋的石鼓文。秦始皇统一天下,进展“书同文“的举措,李斯将籀文简化为秦篆,使小篆成为中国第一次统一的文字。小篆字体长方,用笔圆转,构造均匀,笔势俊逸。 篆书名目偏旁字源碑 梦英的篆书名目偏旁字源碑就是典型的小篆字体,内容是将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540个部首偏旁用篆书书写,每个篆书之下用楷书注音。这座碑石字体端庄高雅、古朴凝重
45、,为我们供应了古代构字法的典型范例。 当小篆在完成了统一文字的使命后,向着简单书写便于熟悉的方向进展。秦朝末年有一个狱吏叫程邈,他在囚狱中工作的十年时间里,对篆书的笔画和字体的构造进展变革,由于将字体的圆笔改为方笔,繁复变为简洁,于是这种新的书体被称作隶书,到了汉代隶书到达成熟的时期。 曹全碑 曹全碑是汉隶中的精品,文字不仅清楚流畅而且宛转妍美。碑石刻于东汉晚期,是百姓和官吏为纪念东汉灵帝时的合阳县令曹全而集资修建的。碑文记载曹全为敦煌人,曾随军征战疏勒,战功显赫。他任合阳县令更是政绩清廉,造福一方,碑背阴还刻有捐资人的名单。曹全碑的书法扁平匀整,清丽流畅,自然雅典,秀美飞动,不仅是汉隶中婉约
46、书风的代表。 熹平石经 熹平石经的书法是汉隶成熟时期方整平正一路的典型,据说书写者是东汉闻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蔡邕。以这块周易残石为例,结体方正,字字中规中矩,一丝不苟,完全表达出了蔡邕所主见的“力在字中,下笔用力“的标准。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两汉写字艺术,到蔡邕写石经到达了最高境地。石经是两汉书法的总结。“不过,对比流传下来的熹平石经残石,书法差异很大,不像一个人所书写。我们推想是由于当时这项工程是由蔡邕所主持,加上汉代刻碑不留名的传统,所以流传下来的只有他一人的名字。 熹平石经共刻石46块,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记、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等,约3万多字。石经刻好后被立于洛阳太学门外,供学子们校对和传抄。据后汉书记载,石经刻立后,前来参观摹写的人将街道都堵塞了,可见当时的盛况。但圆满的是,石经刻立不久,就遇到董卓之乱,后来又遭受晋永嘉之难,碑石全部残毁,保存到今日的数量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