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高效授课案例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高效授课案例五篇.docx(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高效授课案例五篇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一般要符合以下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要求:富、五光十色”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4.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语句,丰富语言积累。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1.一张中国地图。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彩色挂图。3.小黑板三块,或投影片四张。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设疑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你知道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吗?西沙群岛是一
2、个怎样的地方呢?我们读完这篇课文你就会有所了解。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2.检查生字新词。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深蓝懒洋洋披甲划来划去威武拣贝壳形状渔业工人肥料祖祖辈辈富饶岛屿山崖栖息鸟粪a.指名读,注意正音。b.开火车练读,齐读。c.重点指导难认难写的字:懒威武拣辈d.学生练写生字。3.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a.从地图上指出西沙群岛的具体位置。b.根据学生的回答,读画出文章的中心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三、朗读感悟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并想一想喜欢的原因。2.小组交流。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朗读给小组同学听,相互评价。3.全班交流。读自己最喜欢
3、的段落,说说喜欢的原因。4.重点感悟。a.出示句式。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b.朗读体验。这两段话写了什么,你觉得写得怎么样?c.仿照句式写话。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句话。四、课后拓展。1.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诗句、谚语、歇后语等。2.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第二课时一、再读课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2.教师出示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
4、有关图片,学生看图背诵相应的段落。3.举行“可爱的祖国”古诗名言展示会。学生交流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如:望庐山瀑布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望岳钱塘湖春行。学生交流描写祖国风光的谚语。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峨嵋天下秀,三峡天下雄。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二、积累语言。1.学生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2.听写刚才抄写的词语,听写后自己对照批改、订正。3.抄写课文中优美的语句。三、拓展延伸。学生把自己心中的西沙群岛用绚丽的色彩描绘出来,办一期可爱的西沙群岛画展。板书设计: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水:五光十色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各种鱼类海岛:海鸟、鸟蛋风景优美物产丰
5、富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2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富”等11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富”等12个字和“群岛”等27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正确认读多音字“参”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习梳理课文条理,概括各自然段意思,知道一个自然段讲一个中心意思,讲这个中心意思的句子叫关键句子。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别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4.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和课文的语句,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5.在教科书中选一幅图,写几句话。教学准备:教师:“富”等11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学生:每人一套“
6、富”等11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注:1.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法规范;并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设计中不再说明。)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1.出示任务: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想一想,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2.反馈指导。(PPT出示单元导读)预设: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祖国美好山河的内容和热爱、赞美祖国美好山河情感的课文。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两个: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
7、要围绕一个意思写。3.小结:通过对单元导读的学习了解,我们知道,这个单元的课文内容,都是关于祖国标:(1)通过课文的学习,要知道什么是关键语句及其在阅读理解上的作用;(2)习作要尝围绕一个意思来写。(二)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1.导入释题。导语:那么,我们今天先来学习这个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看看作者向我们介绍的是祖国的什么地方。1.板书课题:18富饶的西沙群岛2.齐读课题。3.释题。提问:同学们,读了课题,通过课题,你知道作者向我们介绍的是祖国的什么地方吗?(指名回答。预设:通过课题,我知道作者向我们介绍的是祖国的西沙群岛。)通过课题,你知道作者想向我们介绍西沙群岛其中的一个什么内容
8、?(指名回答。预设:通过课题,我知道作者想向我们介绍西沙群岛其中的一个内容是富饶。)4.明确主要教学目标。导语:通过课题,我们知道作者向我们介绍的是西沙群岛,其中的一个内容就是西沙群容,进行了有关的练习,就能知道了。二、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大意(或整体感知课文)。(一)指导预习。1.出示预习任务。(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3)思考:西沙群岛在我国的什么地方?西沙群岛的“富饶”在课文里指的是什么?课文除了介绍西沙群岛的富饶,还介绍了西沙群岛的什么?2.反馈指导。(1)PP
9、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饶”“设”“瑰”。(3)多音字学习。副板书出示多音字“参”本课的词语,注本课的读音,个别指名检查读准字音,读字读词。指名说出“参”已学过的读音,并组词语,读字读词。小结:“参”不同读音的意思及用法。(3)PPT出示会写字词“浅绿、交错、挺、鼓起、数不清、厚厚的、宝贵”复习认读。提示:会认读的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习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3.导语:我们学习了课文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下面我们继续预习课文。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字音,
10、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注意做到标点符号的正确停顿和句子中间的正确停顿。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个体操作,同桌交流预习任务3。4.反馈指导。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读通顺,听的同时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二)反馈预习任务3,粗知课文大意(整体感知课文)。1.反馈指导预习任务3。预设:问题1:西沙群岛在我国南海的西北部,是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追问:你是从课文西沙群岛地理位置,及行政所属。)问题2:西沙群岛的“富饶”在课文里指的是物产丰富。问题3:课文除了介绍西沙群岛的富饶,还介绍了西沙群岛风景优美。(追问:你是从课文的哪句话知道的?指名回答。预设:我是从课文的这句话知道:那里风景优美,
11、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2.粗知课文大意。出示任务:借助这些问题的答案,同桌议一议,课文讲了西沙群岛是什么样的地方?(提示用“什么怎么样”的句式简单说一说。)3.反馈指导。预设:课文讲了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4.小结:阅读写景状物的课文,在初读课文时,抓住描写的景或物,用简单句式说说这个景或物怎么样,这样,就粗知写景状物的课文大意(或整体感知课文)了。同学们做的真好。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习,通过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了。三、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内容。1.出示任务: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一个什么意思?个体操作,同桌交流。2.反馈指导。预设:第1自然
12、段: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第2自然段: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第3自然段:西沙群岛海底景象奇丽。第4自然段:西沙群岛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或:西沙群岛海里鱼非常多)。第5自然段: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第6自然段:西沙群岛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3.小结:课文第1自然段,告诉我们西沙群岛在祖国领域中的位置,点出了西沙群岛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然后第25自然段通过具沙群岛是我国固有的领土,展望了西沙群岛美好的前景更加美丽富饶,与第1自然段呼应,课文的结构就非常严谨。四、学习“关键语句”。(一)感知“关键语句”。1.导语:我们通过梳理课文条
13、理,了解了课文内容,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新的知识了。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默读第5自然段,联系下文想一想,“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句话是说西沙群岛的鸟怎么样?个体操作。2.反馈指导。预设:这句话是说西沙群岛的鸟很多。3.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读后想一想,这个自然段里具体写鸟多的句子有哪些?按顺序标上序号。然后读一读,看看你是从哪些词语读出鸟多的?点出有关词语。个体学习,同桌交流。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预设:这个自然段里具体写鸟多的句子是第2、3、4句(即除了第1句)。表现鸟多的词语:各种海鸟遍地鸟蛋厚厚的鸟粪追问:这三句话,围绕这
14、个自然段哪句话写?(指名回答。预设:这三句话,围绕这个自然段的第1句话:“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写的。)5.小结:(以这个自然段为例说明)一个自然段讲一个中心意思。如果这个自然段里有一助这句关键语句来理解这段话的意思;习作时,我们可以利用关键语句来写一段话。(二)阅读课文,继续了解“关键语句”。1.导语:除了第5自然段有关键语句,这篇课文其他自然段有没有呢?我们一起来探索吧。出示任务:默读第2、3、4自然段,根据梳理课文条理的结果想一想,它们有没有关键语句?如果有,用横线画出来,看看其他句子怎样围绕关键语句写的;如果没有,你能写出来吗?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讨论。2.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
15、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预设:第2自然段:关键语句: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接着的句子,例举了具体的颜色,颜色的具体状况以及造成五光十色的原因。第3自然段:没有关键语句;可在段首补上:西沙群岛海底景象真奇丽!(追问:如果在这个自然段后补上,可以怎样写?指名回答。预设:西沙群岛海底景象多奇丽啊!)第4自然段:关键语句:西沙群岛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第1句话说西沙群岛的鱼成群结队;第2句列举了各种各样鱼的样子;第3句说西沙群岛的鱼多得数不清。3.小结:同学们真会运用学到的新知来读书!关键语句有时会在一段话的开头,比如第我们可以利用它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利用它概括一段话的意思。五、小结:(学
16、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第二课时一、复习。(一)复习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PPT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二)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有关内容。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新知识关键语句。谁能说说什么叫关键语句,它有什么作用吗?(指名回答。预设:见上一课教学过程。)二、体会“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说话练习,感悟主题。(一)了解“风景优美,物产丰富”。1.导语:上一课,通过梳理课文条理和了解“关键语句”,我们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比产丰富”,好吗?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第25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的?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说一说。个体操作,同桌交流。2.反馈
17、指导。先订正画出有关语句,然后才说话练习。说话评议标准:内容完整,语句通顺连贯。有关语句: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第3自然段的语句。第4自然段的第1、2句。说话指名2、3位同学汇报,评议后根据评议个体再练说,再指名汇报。3.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第25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物产丰富的?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说一说。个体操作,同桌交流。4.反馈指导。先订正画出有关语句,然后才说话练习。说话评议标准:内容完整,语句通顺连贯。有关语句:第3自然段的语句。第4自然段的语句。第5自然段的语句说话,指名2、3位同学汇报,
18、评议后根据评议个体再练说,再指名汇报。5.导语:是啊,西沙群岛真是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啊!难怪作者在第1自然段会发出这样的感叹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PPT出示这句话,齐感情朗读。)提问: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西沙群岛什么样的情感呢?指名回答。预设: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西沙群岛的喜爱和赞美。6.小结:这句话概括了课文全文的内容,所以它是这篇课文的关键语句。(二)介绍西沙群岛。1.导语:让我们也像作者那样,怀着对西沙群岛的喜爱和赞美,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好吗?出示任务:根据自己的喜欢,在“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中选择一个方面,用上下面的起始句或结束句,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注
19、意用上自己的话和课文的语句,做到内容完整,语句通顺连贯。(提示:可以自己起一个起始句或结束句。)起始句:西沙群岛的风景是那么的优美!西沙群岛的物产是那么的丰富!结束句:西沙群岛的风景真优美!西沙群岛的物产真丰富!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2.反馈指导。报。三、小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第三课时一、运用关键语句小练笔。(一)看图说图意,形成关键语句。1.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关键语句”,及其在阅读和写作上的作用,几句话了。出示任务:(PPT出示课后四幅图画)仔细观察这四幅图画,思考:它们呈现的分别是什么地方?各表现的是什么动物?这些动物怎么样?然后用一句话说说每一幅图画的图意。个
20、体操作,同桌交流。2.反馈指导。预设:图1:海底礁石上,一群黑黄相间的鱼在游来游去。图2:海底珊瑚丛中,红黑白相间的小鱼在穿梭。图3:在海底,一只海龟伸长脖子在觅食。图4:海面上,一群海鸥在飞翔。(二)选一幅图,用关键语句,先说后写。1.出示任务:选其中的一幅图仔细观察,根据关键语句,想象动物是怎样活动的,然后用关键语句为起始句,说几句话。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评议,提建议:(1)是否围绕关键语句的意思说;(2)语句是否通顺连贯;(3)可以怎么修改或补充。2.反馈指导。指名2、3位同学汇报,根据小组评议标准评议后,依据评议意见个体再练说,再指名汇报。3.出示任务:根据两次评议的意见,自己再说一
21、说,然后写下来。个体操作。写完后读给同桌听,互相提建议,再改一改,然后誊抄下来。二、总结。通过富饶的西沙群岛学习,我们学到了一个新知识关键语句。“关键语句”是指能概括表达一段话主要意思(或全文内容)的句子。它可能在一段话(或课文)的开头,也可能在一段话的末尾(或课文的结尾)。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或课文全文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把一段话或习作写好。三、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词语表词语读记。(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二)认字评价(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三)PPT示词语表词语,自由读记。(四)反馈读记(注:关注学习慢的学生。)。四、写字教学。(一)字形
22、教学。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2.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3.反馈指导。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例:优(优美)犹(犹有)浅(浅绿)钱(金钱)挺(挺威武)蜓(蜻蜓)4.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例:“挺”,右边不是走之底“辶”,是建字底“廴”(音:yn)。(二)写字指导。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在写两个。五、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六、写字练习和抄写词语表词语。作业设计:1.有感情朗读课文。2.把你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的话写下来。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3古诗三首教
23、案:望天门山教学要求:1.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2.理解古诗大意。教学难点: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教学过程:一、观赏图片,揭示课题。2.师: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3.师抽答。4.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
24、李白也去到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5.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指导生字的读音。3.全班齐读,分小组读,反馈读。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课件出示)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1.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上)2.指名反馈:哪些字、词无法理解?(天门:天门山。中断:从中间割断。至此回:到这里回旋。出:耸出来。孤帆:单独一只船。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3.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古诗的意思。
25、(先抽同学逐句解释,再指导全诗一起说一说。)诗文解释: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四、再现画面,体会意境。1.教师示范阅读,学生闭目想象。2.指名反馈: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一句诗,一幅画)3.感悟动词“断、开、流、回”的气势磅礴。4.指导学生读出雄伟磅礴的气势。5.教师:同学们,这首古诗,紧扣一个“望”字,通过对天门山两岸景色的描绘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雄伟,诗人借景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板书“雄伟秀丽、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6.配乐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指
26、导书写“断、楚”。2.教师总结:丽日照着江水,一叶轻舟在江上扬帆而行,驶过临江两岸的青山翠峰,这自己豁达、宽阔的胸襟。3.背诵并默写古诗。4.为生字“断、楚、孤、帆”组词。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4古诗三首教案: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3.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4.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
27、景、激情导入。1.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2.激发想象: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这首的曲子,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这使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3.迁移导入:诗歌和音乐一样,它们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想象、感受、体会。提起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愿意读读他的诗歌吗?(学生可以朗读、背诵、或用歌了对苏轼的了解。)4.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师范读。二、引导自学,学有所得。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学古诗的方法,再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法。2.教师推荐学法,(1)熟读中理解题意、诗意。(2)借助字典、资料来理解题意、词
28、意,讲出重点词的意思。(3)由词到句串讲诗意。(4)熟读成诵。(5)提出疑问,合作解决。3.学生自学、教师参加入学习小组中,适时引导。4.学生进行自学汇报:教师在汇报环节中主要起到引领作用,使学生汇报有序进行。可以先朗诵古诗,然后汇报题意,再讲词意诗意。教师提出认真听取他人汇报的要求:(1)学会聆听,找出优点。(2)不足之处,加以补充。(3)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三、欣赏古诗,体会意境。1.过渡:刚才我们初步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了解这首诗的大意,但如果我们想领略其中的美,还远远不够,你有什么好办法吗?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好的方法要予以肯定。3.教师提出诗歌审美三法:第一法:读中感受诗歌韵律美。
29、第二法:想象中感受诗歌画面美。第三法:用心体会诗歌意境美。4.学生分组合作学习。5.进行审美收获的汇报交流。(1)学生汇报通过划停顿,标重读,来朗读诗歌感受到韵律美。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各种形式,来有感情的朗读古诗。(2)学生汇报通过想象看到的美丽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喜欢表达象,从而感受画面美。(3)感受西湖的人性美。(课件出示:美女西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她的美,注意体会浓妆与淡妆两种不同风格的美,同时教师要渗透正确的审美思想,使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诗人把西湖比做西子呢?(课件展示:西湖晴天、雨天时两种不同的风光)引发学生
30、进行积极的联想,体会作者用西子的两种美丽来比喻西湖的晴雨不同之美,妙不可言。(4)感悟意境,体会情感。空蒙的山,闪动光影的水,迷蒙细雨构成了西湖的美,如果你置身其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意境呢,你想说些什么。再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诗人的感受饱含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时可以适时补充:杭州是苏轼的第二故乡,他深受百姓爱戴,所以对西湖有着特殊的爱恋之情。(5)有感情的配乐朗读。四、课外延伸:朗读描写西湖的诗词。五、师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收获。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5古诗三首教案:望洞庭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3
31、.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背诵古诗。教学难点: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课前准备:1.资料搜集: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君山的传说。2.电化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磁带。3.实物准备:白盘子、青螺。教学过程:一、整体读,感知美。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板书:望洞庭2.指名说对刘禹锡
32、和洞庭湖的了解。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所著有刘宾客集。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3.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4.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5.同位互相查读,力争人人过关。二、理解读,洞察美。2.学生各抒己见。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1)自由理解。(2)小组内研讨。(3)全班交流。相:相互和:和谐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遥望:远望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
33、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2)小组内练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3)指名到台前看投影上的插图解说。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洞察艺术之美。古诗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5.练读,读出诗的韵
34、味,感受诗的意境。(1)自由练读,想象画面。(2)同位赛读,欣赏插图。(3)展示评读,美化诗境。6.背诵古诗,水到渠成。三、对比读,深化美。1.投影映示:望洞庭潭面镜未磨,潭面无风镜未磨,湖光秋月和。湖光秋月两相和。洞庭山水翠,遥望洞庭山水翠,盘里一青螺。白银盘里一青螺。2.对比读,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3.自由理解的基础上,同位交流。4.指名汇报。(正因无风,湖面才会如此宁静、和谐;正因作者在远望洞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显得小巧玲珑;之所以是“白银盘”,正因是在皓月银辉下。)5.再读原诗,深化美。四、延伸读,升华美。1.投影映示:题君山雍陶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
35、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题君山方干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2.自由练读后,指名读。3.师:自古君山的来历便充满神奇色彩,众说纷纭,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4.指名讲述课前搜集的有关君山的传说。相传在远古时代,洞庭湖中并没有岛。每当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时,来往船只无处停靠,常被恶浪吞没,当地人民苦不堪言。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们忍痛脱下身上的螺壳,结成一个个小岛,后来连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变成的。五、多样作业,表现美。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2.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3.找一找:收集刘禹锡的其它诗作,与同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