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006考点三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dq.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006考点三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dq.pptx(5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006考点三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在演变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识记识记丞相制度丞相制度、地方管理制度地方管理制度、选官制度选官制度的主要的主要内容,概括其内容,概括其演变趋势演变趋势;比较各个时期比较各个时期政治制度的政治制度的差异差异;理解古代中央及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与皇帝制度理解古代中央及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与皇帝制度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和评价古代正确认识和评价古代科举制科举制;认识古代认识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的弊端君主专制政体的弊端及在特定条件下的及在特定条件下的进步作用进步作用。【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君君主主专专制制的的演演变变时时期期汉汉唐唐宋宋元元措措施施趋趋势势中外朝中外朝制度制度
2、(未考查未考查)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9题)题)历年考查重点历年考查重点二府三司制二府三司制(12题)题)一省一省二院制二院制即中书省、枢密院即中书省、枢密院和宣政院和宣政院君权逐步加强,相权逐步减弱君权逐步加强,相权逐步减弱中中央央集集权权的的发发展展时时期期秦秦汉汉初初汉汉武武帝帝唐中唐中后期后期宋宋元元措措施施趋趋势势郡郡县县制制郡郡国国并并行行制制5题题推推恩恩令令节度使节度使(藩镇)(藩镇)军事:收兵权军事:收兵权行政:文官,通判;行政:文官,通判;财政:大部分中央掌控财政:大部分中央掌控(收兵权、削实权、收兵权、削实权、制钱谷制钱谷)行省行省制度制度10题题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
3、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刺刺史史3题题选选官官制制度度时时期期先秦先秦汉汉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隋唐到明清隋唐到明清制制度度世官世官制制依依据据血血缘缘方方式式世世袭袭科科举举制的制的历历史意史意义义趋趋势势选选拔拔标标准:准:选选拔方式:拔方式:选选官主体:官主体:察举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科举制(18题题 重中之重,重中之重,选择选择+主观)主观)德行才能德行才能门第门第才学才学自下而上自下而上推荐推荐评定授官评定授官分科考试分科考试1.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于打破特权垄断
4、,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官员文化素质;2.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中央集权。族手中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中央集权。从血缘、门第到才学,渐趋公平、公正从血缘、门第到才学,渐趋公平、公正从推荐、评定到考试,渐趋严密、科学从推荐、评定到考试,渐趋严密、科学从地方到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从地方到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加强。魏晋魏晋先秦先秦明清明清隋唐隋唐秦汉秦汉宋元宋元西周:西周:分封制分封制宗法制宗法制世官制世官制 秦朝:秦朝:皇帝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郡县制;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西汉:
5、西汉:中外朝制中外朝制汉初郡国并行制;汉初郡国并行制;推恩令推恩令;刺史刺史察举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科举制元:元:行省制度行省制度明:明:宰相制度废除;宰相制度废除;内阁的出现;内阁的出现;清:清:军机处;军机处;古代中国有哪些古代中国有哪些政治制度?政治制度?中央制度中央制度地方制度地方制度选官用官制度选官用官制度监察制度监察制度【单单元知元知识结识结构构】监监察制度和察制度和选选官制度官制度【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课堂探究案)(课堂探究案)材料一 古代中国,皇权居于权力的最高峰,是国家的唯一领袖,然而实际上的行政权力掌握在官僚政治系统手中,官僚政治系统的核心
6、是宰相,宰相是政府的领袖,负责处理全国的一切政务。一方面皇权至高无上,一方面宰相是事实上的政府首脑,政治权力的排他性和扩张性决定了这种双权力中心的政治格局必然会产生权力与权力的争夺。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古代权力之争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古代权力之争出现的原因。出现的原因。1.双权力中心的政治格局;双权力中心的政治格局;2.政治权力的排他性和扩张性;政治权力的排他性和扩张性;3.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材料二材料二 秦创官僚政治之初,就已经注意到对相权的秦创官僚政治之初,就已经注意到对相权的限制了。秦的中央官制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限制了。秦的中央官制由丞
7、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即所谓的三公。即所谓的三公。三者互不隶属,各自开府,在分三者互不隶属,各自开府,在分工上各有所侧,互相牵制,有效地防止了专擅、独大,工上各有所侧,互相牵制,有效地防止了专擅、独大,从而保障了君主的绝对权威,可以说形成了中国古代从而保障了君主的绝对权威,可以说形成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独特的皇权专制下的行政、军事和监察的政治体制中独特的皇权专制下的行政、军事和监察的三权分立结构。三权分立结构。据材料,指出秦中央据材料,指出秦中央“三权分立结构三权分立结构”设计的积极意义,设计的积极意义,分析其与美国的三权分立政体的本质区别。分析其与美国的三权分立政体的本质区别。积极意义:积
8、极意义:分工合作,提高了行政效率;分工合作,提高了行政效率;分权制衡,可以防止权力过于集中;分权制衡,可以防止权力过于集中;初创监察,一定程度上能预防腐败。初创监察,一定程度上能预防腐败。本质区别:本质区别:前者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前者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后者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后者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材料三材料三 专制主义与官僚政治的制度结构决定了皇权专制主义与官僚政治的制度结构决定了皇权既排斥相权而又离不开相权的发挥作用。两者的关系既排斥相权而又离不开相权的发挥作用。两者的关系在唐代达到了融合。然而经历五代十国的动荡后,这在唐代达到了融合。然而经历五代十国的动荡后,这种融合被打破。宋代对相权分
9、割比较严重,种融合被打破。宋代对相权分割比较严重,历代历代君主不断调整机构设置以分割和削弱相权。终于历史君主不断调整机构设置以分割和削弱相权。终于历史发展到明朝时期皇权与相权之争接近尾声。发展到明朝时期皇权与相权之争接近尾声。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举例说明古代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举例说明古代帝王采取哪些方式来限制相权的?帝王采取哪些方式来限制相权的?重用亲信,如西汉的中朝;重用亲信,如西汉的中朝;分割相权,如宋的二府三司制;分割相权,如宋的二府三司制;多相并立,如唐的三省六部制;多相并立,如唐的三省六部制;频繁换相,如汉武帝先后用相频繁换相,如汉武帝先后用相1212人。人。材料四
10、材料四 明清时代专制主义空前强化,明朝帝王废除明清时代专制主义空前强化,明朝帝王废除宰相后又不得寻求体制外的力量,于是又造成了监阁宰相后又不得寻求体制外的力量,于是又造成了监阁之争以及宦官专权的制度化。这些体制外力量又加紧之争以及宦官专权的制度化。这些体制外力量又加紧搜刮社会,从而使得本来就脆弱的小农经济和工商业搜刮社会,从而使得本来就脆弱的小农经济和工商业的又倍受摧残。的又倍受摧残。使得本来就是落后的农业文明的使得本来就是落后的农业文明的中国古代社会变得更加低效率,社会经济发展更加跳中国古代社会变得更加低效率,社会经济发展更加跳不出小农经济的牢笼。不出小农经济的牢笼。根据材料,指出古代权力之
11、争的最终结果及负面影响。根据材料,指出古代权力之争的最终结果及负面影响。谈谈古代权力之争对今天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有何启示?谈谈古代权力之争对今天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有何启示?结果:结果:废宰相,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废宰相,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负面影响:负面影响:政治黑暗、经济摧残、社会停步不前。政治黑暗、经济摧残、社会停步不前。启示:启示:加强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原则;把权力关进制加强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原则;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加强法制建设;加强权力的监督等。度的笼子;加强法制建设;加强权力的监督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中,可以得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中,可以得到那些启示?(提示:从背景、
12、过程等角到那些启示?(提示:从背景、过程等角度去思考)度去思考)启示:启示:一定的制度适应了一定的时代;一定的制度适应了一定的时代;制度的制定要因时而生,因势而变;制度的制定要因时而生,因势而变;制度的发展演变具有继承性和创新性;制度的发展演变具有继承性和创新性;制度本身具有很强的自我调整和自我修复能力。制度本身具有很强的自我调整和自我修复能力。西汉:中外朝制度西汉:中外朝制度皇皇 帝帝尚书令侍 中常 侍丞 相御史大夫太 尉 九九 卿卿 中朝中朝外朝外朝有事上报有事上报决策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执行机构隋唐时期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皇帝中书尚书门下吏户礼兵刑工政事堂草拟草拟审议审议执行执行
13、【高考体验高考体验】知识点一:三省六部制(重点)知识点一:三省六部制(重点)07-13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按知识点汇编:三省六部制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按知识点汇编:三省六部制历年考查到历年考查到“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的高考试卷有:的高考试卷有:0707年年全国文综卷14题0808年年江苏单科3题,山东文综8题0909年年江苏单科2题,1010年年海南单科4题,福建文综14题1111年年上海文综9题1212年年山东文综10题,1313年年江苏高考3题(现象:(现象:“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为历年高考的重点)为历年高考的重点)1(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卷14题)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职能是(
14、)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 B中书省决策尚书省和门下省执行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 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答案】D【点拨】唐朝三省的职能是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的诏令,门下负责审核,尚书执行。2(2008年江苏高考3题)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答案】A【点拨】题干中唐太宗的话的意思是发挥宰相和诸位大臣的聪明才智,全盘考虑,以防止决策的失误。
15、因此应选A项。3(2008年高考山东文综8题)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答案】B【点拨】考查三省六部制的作用。寻找历史政治制度的可借鉴之处。赋予历史以现实意义。唐朝中央官制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隶属于尚书省。三省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4(2009年江苏高考2题)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答案】
16、C【点拨】此题考查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唐朝时期的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门下省掌封驳审议,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执行,三省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故C项正确。5(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4题)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 B强化君主集权C分割宰相权力 D利于集思广益【答案】B【点拨】考查学生对封建专制制度核心与本质的理解,相权分散,相互牵制,强化了君主集权,分割宰相权力目的是君权的强化,君主专制是封建政治制度的核心。6(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14题)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
17、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答案】B【点拨】此题考查三省六部制概念的掌握,显然根据材料和概念的理解,ABD均是正确的。B选项转换换了概念,它不属于监察范畴。新课程一标多本,但历史基本概念是不变的。对历史基本概念的把握一定要到位,也是今后高考必然会考到的。7.(2012年高考山东文综10题)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
18、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答案答案】B B【解析解析】本题以直接叙述的方式创设情境,考查学生对中国本题以直接叙述的方式创设情境,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认识。题干中古代专制制度的认识。题干中“三省长官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均为宰相、“打破打破宰相作用资历限制宰相作用资历限制”和三省中和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四品以下官员”行宰相权,等行宰相权,等内容,反映皇帝分割相权,以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目的是内容,反映皇帝分割相权,以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目的是加强专制。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取士、分工协作、抑制朋党等方加强专制。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取士、分工协作、抑制朋
19、党等方面的内容,排除面的内容,排除A A、C C、D D三项。三项。8(2013年江苏高考3题)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解析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唐朝三省制下,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能力。唐朝三省制下,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执行。三省制下
20、,皇帝命令必须经政事责审核,尚书省执行。三省制下,皇帝命令必须经政事堂审议副署才可以。由此可知堂审议副署才可以。由此可知BCBC表述错误。表述错误。D D表述正确,表述正确,但与题意要求不符。但与题意要求不符。因此正确因此正确答案选答案选A A.。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中书中书门下门下度度支支盐盐铁铁户户部部皇帝皇帝财政财政行政行政军事军事三司三司宰宰相相参知参知政事政事枢枢密密使使枢枢密院密院二府二府07-1307-13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按知识点汇编: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按知识点汇编:宋代分割相权宋代分割相权历年考查到历年考查到“宋代分割相权宋代分割相权”的高考试卷有:的高考试卷
21、有:07年 广东文科基础20题,广东单科4题,宁夏文综28题08年海南单科6题,上海高考A7题,09年浙江文综14题,海南单科6题10年山东文综10题,广东文综14题11年北京文综13题,12年山东文综12题,海南单科5题1(2007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20题)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答案答案】A A【点拨点拨】宋太祖从宋太祖从“权权”“”“钱钱”“”“兵兵”三方面着手,三方面着手,削弱地方的实力,削弱地
22、方的实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A A。2(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4题)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西周实行分封制 西汉设置刺史 唐朝实行三省制 宋朝设立参知政事A B C D答案是答案是D D 这一制度内部隐含有两对矛盾:一是中央与地方,二这一制度内部隐含有两对矛盾:一是中央与地方,二是皇权与相权。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就是解决皇权是皇权与相权。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就是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历代君王主要通过削弱相权甚至废除与相权的矛盾,历代君王主要通过削弱相权甚至废除宰相来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那么,主要历代君主主宰相来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那么,主
23、要历代君主主通过哪些方式、手段、制度措施来削弱相权呢?考生通过哪些方式、手段、制度措施来削弱相权呢?考生只要回忆课本知识,加以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了,。只要回忆课本知识,加以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了,。3(2008年海南高考6题)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C.唐朝的节度使 D.宋朝的枢密使【答案】D【点拨】秦朝的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A错。汉朝的刺史是负责监察地方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B错。唐朝的节度使是边境重地设置的军镇长官,C错。宋朝在宰相之下增设枢密使,管理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D符合题意。4(2008年上海高考A7题)中国历史上推行
24、重文轻武、大将不得据地拥兵政策的朝代是()A.西汉 B.隋朝 C.宋朝 D.清朝【答案】C【点拨】北宋建立以后,为解决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避免“黄袍加身”事件再次发生,采取了重文轻武的政策,并削弱武将的权利。选C项。5(2009年海南高考6题)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A.决策权 B.行政权 C.军政权 D.财政权【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掌握,宋代的中书门下是最高的行政机构,其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6(2010高考广东文综14题)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
25、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答案答案】D D【点拨点拨】题眼:古代唐宋代谏官的职能变化。题眼:古代唐宋代谏官的职能变化。解析:唐代谏官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到宋代主要评议宰相是解析:唐代谏官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到宋代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即从某个侧面说明了宋代君主非。这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即从某个侧面说明了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A A君权君权“不受制约不受制约”提法错误;宋代以提法错误;宋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B B排除
26、;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向皇帝排除;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向皇帝负责,负责,C C项也不对。项也不对。7(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10题)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答案答案】C C这是宋代分割相权采取的措施,为了集中这是宋代分割相权采取的措施,为了集中皇权,分割相权,宋代设立中书省分割宰相的皇权,分割相权,宋代设立中书省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兵权;三司使分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兵权;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从而割宰相的财权,使宰相的权力一分
27、为三,从而达到集中皇权的目的。故本题答案为达到集中皇权的目的。故本题答案为C C。8.(2012年高考山东文综12题)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答案】C【解析】本题通过列举某朝代的明显特征判断所属朝代,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历史判断的能力。从表1列举的四个特征分析,符合宋代重文、冗官、经济机构增加(如转运使、三司等)、印刷术发展、分割军权的特点。(2009年高考浙江文综14题)右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答案答案】B B【点拨点拨】本题考查学
28、生从图片材料中获取信息本题考查学生从图片材料中获取信息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设置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设置为路、州、县三级,与题干图片相符合。另外,为路、州、县三级,与题干图片相符合。另外,由图片中的由图片中的“知州知州”、“通判通判”也可得出正确答也可得出正确答案。案。元朝的中书省元朝的中书省中书省中书省皇帝吏吏户户礼礼兵兵刑刑工工07-13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按知识点汇编:行省制历年考查到“行省制”的高考试卷有:0707年年全国文综卷16题,江苏单科0808年年上海高考0909年年安徽文综1010年年江苏历史1111年年海南单科1212年年北京文综(2010年
29、高考江苏历史3题)“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答案】A【点拨】“土番”即吐蕃,也就是西藏地区。元朝在中央设立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此题考查的是对元朝中央机关的理解。根据材料中的提示土番,时间是元朝,而且跟佛教有关,应该理解为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宣政院,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07-13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按知识点汇编:汉朝政治制度历年考查到“汉初郡国并行制”的高考试卷有:0707年年全国文综卷13题0
30、808年年海南单科1010年年江苏单科1212年年广东文综1313年年天津文综12题(材料题)1.(2008年海南高考3题)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答案】A【点拨】“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这说的是两层意思:一是限定只有刘姓(当然主要指刘邦的后代)才能当诸侯王,二是没有刘姓皇帝的批准,非刘姓的人没有大功是不能被封侯的。显然刘邦此举之目的在于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2(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1题)柳宗
31、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判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答案】B【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汉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汉朝由于刘邦采用郡国并行制度,结果引发后来的七国之乱,这都是因为封国制激化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项。3.(2012年高考广东文综13题)“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A分封制的巩固B中央集权的加强C宗法制的消亡D君主专制的消弱【答案】B【解析】汉武帝时,设附益之法,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该现象说明了诸侯权力的削弱,反映了汉代中央集权的加强。正确选项为B。历年考查到“刺
32、史制度”的高考试卷有:(2009年海南高考5题)“汉承秦制”,亦有创设。以下属西汉创设的制度是()A.什五连坐 B.郡县行政 C.刺史监察 D.皇权独尊【答案】C【点拨】A项创自商鞅变法,B项起自春秋战国,完善于秦,D项是秦始皇开创的,只有刺史制度是西汉武帝是开始实行的地方监察制度。07-13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按知识点汇编:科举制历年考查到“科举制”的高考试卷有:0808上海单科卷21题,全国文综卷37题(材料题)0909北京文综13题,上海单科5题,1010江苏单科卷2题,浙江文综16题,全国文综卷14题,1111山东文综卷9题,江苏单科2题,广东文综13题,上海单科35题(材料题),安徽文
33、综36题(材料题),全国文综卷40题(材料题)1212四川文综12题,安徽文综13题,山东基本能力8题,江苏单科21题(材料题)1313福建文综17题,(现象:“科举制”绝对是历年高考的重中之重,无论选择题还是材料题都经常考)1(2008年上海高考21题)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答案】C【点拨】科举制最早是在隋朝设立的,八股取士
34、是明朝才开始的,所以材料中关于科举制的史实有问题。另外,材料中对科举制的评价也有问题,只看到了它的消极方面,没有看到它在历史上的积极方面。答案选C项。2.(2009年上海高考5题)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答案】D【点拨】军功爵制盛行于战国秦朝,察举制盛行于两汉;九品中正制盛行于魏晋南北朝;隋唐到明清盛行科举制。3.(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2题)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答案】
35、C【点拨】“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指的是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出任高官,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只能做地位卑下的小官。很显然造成这一状况的制度原因是九品中正制。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是注重门第高低,而不看中才能,所以应排除A、B和D。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4.(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13题)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答案】D 在本题中从题干中的信息可知,隋唐以前官府用人须查考谱籍,看祖上有何官爵,因为隋唐以前的选人制度主要考察的是门第高
36、低,即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开始推行了科举制度,不再以出身选官,使得人们可以科举,即政府以所谓“才能”做为标准选拔人才,官府的谱局等逐渐消失。5(2012年高考安徽文综13题)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重才学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D选官应注重品行【答案】D【解析】此题隐性考查学生对科举考试的理解和认识。难得的好题。从材料看出“不悉其行”的“行”指的的是品行,用了品行不好官,就算得到应用的惩罚,但老百姓已经受苦了。唐太宗认为选官须“悉其行”,强调考查官员的品行,避免危害民生。选答案D6
37、.(2013年福建高考17题)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答案】C【解析】材料是对有的学子一直坚持科考的原因的分析。D选项表述错误;A选项“功名利禄”在材料中是作者否定原因,并没有对其批判;B选项把学子的坚持等于愚昧无知错误,因此选C。1616(2011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年高考安徽文综3636题
38、)(题)(2626分)制度的分)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闻名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闻名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重要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一(卢商)早孤,家窭(卢商)早孤,家窭(jj,贫寒)困,能以学自奋。,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下平章事。摘自摘自新唐书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列传第一百七(1)材料一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社会政治有何影响?(8分)变化: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影响: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演讲完毕,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