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湘西格局中的老司城旅游资源开发.docx

上传人:1107088****qq.com 文档编号:90048469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大湘西格局中的老司城旅游资源开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论大湘西格局中的老司城旅游资源开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大湘西格局中的老司城旅游资源开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大湘西格局中的老司城旅游资源开发.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论大湘西格局中的老司城旅游资源开发老司城是中国现存的唯一一座较好的土司古城。雄伟古朴的祖师殿沉淀着土家人的智慧和汗水;威严对称的彭氏宗祠彰显着古时土司的气派和虔诚;伫立的“子孙永享”牌坊昭示着土家人的爱国情怀;静静流淌的灵溪河诉说着几百年的沧海和故事。2023年底,笔者对大湘西进行了实地考察,惊叹于老司城和谐的山水城景观和崇高的价值,也感慨于它稀稀疏疏的游人和清冷的街道市景。老司城旅游资源开发应以“大湘西”为视角,借鉴周边县市的先进做法,对自身进行合理定位,完善服务体系,优化整合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老司城旅游资源概况老司城是古时候彭氏土司的“都城”,被誉为“东方的马

2、丘比丘”。老司城遗址主要有法轮常转的祖师殿、石兽守候的彭氏宗祠、藏有土司成功秘诀的德政碑和彰显卓著军功的翼南牌坊,还有残留的街道、摆手堂、沟渠雨道、石马等。老司城的景观格局为一山一水一城一人。山为福石山,老司城即倚此山而建。水为灵溪河,娟秀柔美。城为土司建筑,碧水绕青山,司城嵌其中。人为土家人,是土司故事的流传者,土家文化的继承者。老司城有山有水,有城有人,青山环碧水,人居古城中,山、水、城、人自成一体又相互统一,环境宜人,一步一景。二、老司城旅游资源开发的劣势分析大湘西地区既有凤凰古城,又有张家界森林公园。老司城南与凤凰古城毗邻,北与张家界相接。凤凰和张家界是大湘西的两张名片,旅游业的快速发

3、展也导致了市场要素价格明显高于老司城,形成了洼地效应,具有后发优势。但与此同时,应该看到老司城旅游开发的短板所在,以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一)开发重点不突出,品牌缺乏竞争力大湘西地区中,张家界旅游开发的重点在于山水自然景观,凤凰着重于景观。目前老司城既在打“土家牌”,又在打“土司牌”,重点不突出。张家界有魅力湘西等表演,凤凰古城有梦幻沱江表演,增强了旅游的故事性和吸引力。反观老司城,并未有独特品牌可书写。(二)旅游资源未整合,规模效应难形成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考虑周边景区,加强与临近景点的联系,以形成规模效应。大湘西旅游格局中,张家界和凤凰往往是落脚点,老司城只是走马观花的景点,留不住游

4、人的脚步,老司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难以实现规模效应。(三)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体验尚欠缺在旅游资源评价体系中,交通条件和地理位置往往占据最大比重。老司城位置较偏僻,没有先天的地理优势,国道、省道等其他基础设施有待改善。另外一方面,老司城服务人员少,服务质量较差,服务体验较不舒服。笔者2023年年底去老司城时,几乎找不到餐饮之地,更不用说住宿、讲解等其他基础设施。(四)老司城遗址脆弱,土家文化渐淡化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盗墓风的兴起,加上林木的砍伐,老司城遗址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另外一方面,土家文化渐渐被汉文化稀释,民族风情趋于淡化,少数民族特色削弱,旅游吸引力有所下降。三、基于大湘西格局观的

5、老司城旅游开发的建议老司城虽申遗成功,但旅游业发展仍停滞不前。我们应立足本县,放眼大湘西,促成老司城旅游业走上新的台阶。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一)明确市场定位,形成特色品牌旅游市场定位应以相近的旅游产品为参照物,避免同性竞争。在大湘西地区,张家界以生态自然游独占鳌头,凤凰古城以生态文化游后来居上。土司文化游是一个陌生概念,老司城作为土司文化的载体,记录了几百年的沧桑和风雨,对喜欢历史文化游的游人而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既可以避免与张家界和凤凰古城雷同,又可以实现旅游特色互补,在市场上形成亮点,给游人不一样的旅游体验。旅游资源的开发应有特色品牌支撑,老司城流传的土司故事众多,可以通过情景剧表

6、演,讲好土司故事,演绎“抵抗倭寇”、“皇上赐匾”等事迹,将“土司王出巡”、“仅供楠木”等故事搬上舞台,让游客徜徉于历史和现实的交错中。(二)整合旅游资源,形成规模效应老司城旅游资源开发应考虑周边景区特别是张家界和凤凰的开发现状,避免进行雷同建设,进入两者的阴影区。具体而言,在大湘西旅游的开发思路下,老司城可以根据自身特色,用土司历史文化整合特色景区。在永顺县内,开辟一条“世袭八百年的土司王朝,悠悠千年的土司文化”专线。以彭氏土司王的紫禁城老司城为核心(老司城素有南方故宫之称),结合彭氏土司王抗倭的航道猛洞河、彭氏土司王的祭祀道场不二门国家森林公园、彭氏土司王的沐浴场不二门温泉,彭氏土司王的狩猎

7、场小溪等,将老司城建成该旅游线路的中心景区,打造中国第一土司文化景区。这一土司文化专线有游有玩有闲,且旅游景点之间没有太远的距离,能做到以神秘土司文化引人,以山迷人,以水醉人,以趣留人,吸引游人的到来。在大湘西旅游格局中,可以打造“张家界神秘土司”旅游线路和“凤凰神秘土司”旅游线路,增加旅游产品的丰富性和文化性,延长游人在老司城的停留时间,促使老司城旅游业的发展。(三)加强设施建设,完善服务体系旅游业要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先行。老司城管理处应让游人能在老司城吃好、住好、玩好。餐館、旅馆等要注重民族特色,突出土家风情,餐馆应该注重土家特色食品的开发,如土家腊肉、苞谷烧酒、泥鳅装豆腐、永顺黄牛肉

8、、猕猴桃汁等;旅馆民宿应整洁干净,突出特色,不千遍一律,使游人能感到舒适。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游人旅游不仅仅是看风景,更多地是感受当地的人文风情,享受一种服务。硬件建设必须要抓,软件建设也不可放手,必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近年来爆出来的“黑导游打游客”更加凸显了服务的重要性。老司城的旅游发展也应规范服务标准,强化服务理念,完善服务体系。具体而言,就是要努力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对船工、餐饮服务人员、导游等人员进行素质培训,让他们了解土司文化和土家民俗风情,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从而能让游人感到愉快,愿意将景点推荐给他人,促进老司城旅游业的良性发展。(四)开发与保护并行,走可持续发展

9、之路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绿色发展。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指出“确定、保护、保存、展出和遗传后代,是有关国家的责任”。文化部颁布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谈到,“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确保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老司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但在后申遗时代,我们应该看到,世界文化遗产只是个称号,更重要的在于对遗产进行开发和保护,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树立科学发展观,而且老司城主要以文物古迹取胜,文物古迹具有唯一性,一旦破坏将难以恢复。我们必须处理好

10、开发利用和保护两者的关系,在开发的同时防止过度开发,保护老司城的原始性和真实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老司城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有效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也能向世人讲述独特的中国故事,展现中国色彩。只要我们根据老司城旅游资源的特征,合理进行市场定位,整合优化旅游资源,提升服务体验,加强文化宣传,定能将老司城打造成国内知名的旅游胜地,同时通过旅游开发,让群众看到遗址保护的魅力,自觉保护文化遗产,实现保护和开发的良性循环,迈向可持续发展之路。一、前言在以往的资源观念中,人们更多的是从经济增长与发展要素的角度,关注那些与人类经济活动密切相关且易于感知的各种资源,而那些由

11、人类文明所创造出来的,与经济社会发展共生、同构、互动的人文资源却经常易被人们所忽视。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兴起,一个全新的旅游分支文化旅游正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旅游活动归根结蒂是一种文化活动。据专家调查,英、美、日、德、法、澳等国的旅游者无一例外地把“与当地人交往,了解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当作出境旅游的三大动机之一。各国去欧洲的旅游者中,65%的人是进行文化旅游。在国内,文化旅游也因其独具的文化底蕴和特有的文化氛围而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各旅行社在编排旅游线路、组合旅游产品时,不断推陈出新,用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节目满足不同游客的精神需求。大湘西地区(包括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怀化市)不仅是自然资源的

12、富集区,而且也是人文资源的富集区,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这正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大资源观念确立的基本依据和大湘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源。二、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对大湘西民族旅游业发展的作用所谓人文资源,就是在人类文明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通过文化的创造、积累和延续所构筑起来的可供人类继续发展的文化基础。著名学者费孝通认为:“所谓的人文资源就是人工的制品,包括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是人类从最早文明开始一点一点地积累、延续和建造起来的,它是人类的文化、人类的历史、人类的艺术。”人文旅游资源是人文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亦称“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是对旅游者形成文化

13、吸引,为旅游者在文化旅游过程中使用和消费并促使文化旅游感受形成的各类要素,是人类历史与文化的结晶,是民族风貌与特色的集中反映。从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规划实践的角度可以分为三类:实体人文旅游资源,主要指一切以景观实体为存在形式并可供旅游者直接作为旅游目标地的民族文化部分,如建筑、交通、特色城镇和村落、节庆场所、纪念地等;社会氛围文化旅游资源,主要指一切以旅游者可以感受到的由物质、行为、观念等构成的文化氛围部分,如器物、饮食、服饰、习俗、语言、思想观念等;精神文化旅游资源,主要指狭义的精神创造部分,如民间文化、神话、戏剧、歌舞、音乐、绘画、工艺、哲学、宗教等部分。旅游文化与旅游和旅游业有着密切不可分

14、的关系,尤其是在自然风景区,开掘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会大大提高其文化品位,加速旅游业的发展。(一)文化对大湘西旅游者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旅游研究专家在一次抽样调查中得知,外国旅游者心目中的中国旅游第一吸引物,认为是风光名胜的占30%,认为是民族文化的占70%。日本人来华旅游的兴趣分类大体是:了解文化、古迹的49%,体察民俗风情的22%,观赏文艺美术的7%,品尝风味佳肴的17.5%,其他4.5%。在美国人中,27%的人每年要把数十亿美元花在文化旅游上。文化是旅游和旅游业的灵魂,旅游业经营的就是文化,销售的也是文化。从旅游者角度看,其多种多样的旅游活动类型可归纳为:观光旅游、寻根旅游

15、、休闲旅游、会议旅游、探亲访友旅游、宗教朝圣旅游、度假疗养保健旅游、体育与探险猎奇旅游、海底文化沙漠旅游、以及各种专项旅游、兴趣旅游等。那么,无论旅游者参加哪一种类型的旅游活动,其旅游目的都是了解世界、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因此,旅游的主旨和内涵,主要是文化,具有文化才是一壶醇酒,耐人寻味。(二)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是大湘西自然风景区所必需的追求文化底蕴和文化含量,已经成为中外旅游业的共同行为。旅游业行家提出要抓四个注重,即:注重文化内涵,注重文化形式,注重过程的文化性,注重细节的文化性。英国著名地理学家纽拜说:“风景不是自然物,而是存在于自然和人类生活的交接面上。”世上并无绝对意义上的自

16、然风景,一处风景的魅力长存,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其丰厚的文化底蕴的维系,没有文化赋存的旅游资源是没有生命力的。艺术大师刘海粟说:“黄山风景绝佳,我九次登临,但缺少碑刻,历史文化气息薄弱,风光虽比泰山美,终输一筹。”将优秀的大湘西地方民族人文旅游资源以恰当的形式奉献于游人,使他们充分领略其浓郁的文化氛围,受到启示和教育,获得体验和熏陶,旅游者就会得到一种满足,就会将旅游业推向新的层次和高度。(三)增添旅游文化含量可以加速大湘西旅游产业化进程如果下功夫提高人文品位,挖掘文化内涵,就会有这样的效果:(1)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越丰富,人们前来获取和共享知识、信息的欲望就会愈强烈,从而增大客流量。(2)增加旅

17、游消费项目,提高旅游消费水平。如在大湘西景区修复寺观庙宇向游客开放,在夜晚安排大湘西民族文化娱乐项目等,就可能会使旅游收入大幅度增长。(3)开辟境外客源,发展国际旅游。“越是民族的就越是全人类的。”对大湘西民族文化差异进行探索的价值情趣,是引导现代旅游业客流走向的神奇魔棒,以名山、名水为依托,充分开发利用民族文化旅游,会吸引大量境外旅游者。(4)民族人文旅游开发和再生产所需投入不多,是一种低耗高效的经营途径,极有利于大湘西旅游产业化的发展。(四)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是实现大湘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与自然旅游资源相比,人文旅游资源是一种可再生和可增质的资源,是真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

18、源,它具有极大的经济开发价值。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开发和利用人文旅游资源不仅能产生新的人文精神,同时也能创造新的经济价值,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种投资不多,又不破坏自然生态的朝阳产业。大湘西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势在必行,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愈是稀缺的物品,其价格就愈昂贵,并且越是市场所需要的,就越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说是实现大湘西可持续发展的明智选择;从大湘西自身的自然与人文条件来看,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是最能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产业,也是最具前景的可持续发展产业。三、大湘西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可行性大湘西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多彩,魅力无穷,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夺目的奇葩,

19、在中外游人中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大湘西开发利用民族人文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1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在此繁衍生息,经过不断的传承和发展,并与其他兄弟民族交流融合,使大湘西传统民族文化独具特点。(1)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如土家族的茅古斯、摆手舞、打溜子、咚咚奎、硬气功、吊脚楼、织绵、粘贴画、社巴节、黑神会、六月六等;苗族的以歌为媒、木叶传情、玩龙、舞狮、踩鼓、椎牛古俗、赛马、唱苗歌、跳苗鼓、踩花鞋、赶秋、四月八等;侗族的鼓楼、风雨桥、大歌、合拢宴等;白族的服饰、神话、传话、寓言等,这些都是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如果把这些原始性文化加以开发利用,其吸引力将会胜于国内外随处可见的高尔夫

20、球场、保龄球馆、歌舞厅等娱乐设施。而且这种民族传统文化不可替代,在其他地方不可能真切地欣赏到,旅游者来此既饱览山水风光,又领略民族文化异趣。(2)丰富多样性。大湘西民族文化是全民族集体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从衣食住行的物质文化到再生产、交易的经济文化以及民间艺术的精神文化等,内容丰富,门类齐全。如:土家族歌舞音乐文化有:山歌、仪式歌、接龙舞、劳动号子、吹牛角、唢呐等;戏剧曲艺文化有:傩愿戏、巫戏、土地戏、阳戏、花灯、渔鼓、莲花闹、三棒鼓等;民俗文化有:土家服饰、礼仪、哭嫁等;工艺文化有:土家刺绣、编织、雕刻等;体育文化有:抢贡鸡、争江山、民间棋类、拳术武术等;医药文化有:麝针、扑灰碗、拔火罐等。如

21、:苗族的上刀山、下火海、咬铧口、捞油锅、爬滑杆、踩鸡蛋、射驽、仙人接绳、八仙脱衣、米变珍珠、玉女穿梭、仙人上天下地、口中抽肠等。如:侗族的多耶舞、琵琶歌、黑米饭、腌鱼腌肉、芷江鸭、蜜饯等。如白族的冬至节、木主节等。这些极其丰富的原始性素材,是旅游文化提炼和升华的源泉,经过加工和再创作,可以满足旅游者怀旧、寻根、求异等多层次、多样性的要求。(3)群众性和可参与性。湘西民族传统文化,来自于民间,流行于民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这个显著特点决定了旅游从业人员和观光旅游者都能广泛的参与,可以自娱自乐,活跃旅游文化生活,丰富旅游活动内容。(4)非时空局限和可调剂性。湘西民族文化以静态形式表现的,一般可在

22、室内供观赏,动态形式的表演文化也可在室内进行,这样就不受时空条件限制,根据需要调控,在夜晚,在不能上山观景的雨雾天,都可安排旅游文化项目。旅游者来大湘西即使碰上雨季看不到自然景观,而能欣赏到充实的民族文化,也会觉得是满载而归,兴犹未了。2大湘西山水自然风光如诗情画意,文物古迹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与其他地区相比,大湘西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有世界一流的名胜风景武陵源、猛洞河、小溪原始次森林、栖凤湖、德夯等作依托,有历史风情凤凰古城、王村古镇、南方长城、老司城、不二门、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旧址、芷江和平园、里耶战国古城等作支撑。恰当地开发和利用大湘西人文旅游资源,山水和文化就会相得益彰,双胜并美。3大湘

23、西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大湘西旅游业的发展已经表现民族文化具有诱人的魅力。如:吉首德夯苗族文化游,怀化侗族文化城以其特有的魅力使众多旅游者流连忘返;张家界市秀华山馆以其土家雕刻家具、土家服饰、刺绣等引来观赏的游人络绎不绝;大湘西一大批宾馆、饭店、餐馆、摊贩,纷纷打出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的菜谱、服饰等招牌以招揽顾客。4中国西部大开发政策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加快湘西地区开发的战略决策为大湘西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和外部条件。从国际国内环境来看,世界投资重心正不断向经济发展迅速的亚太地区转移,一些富有远见的国外投资者开始把眼光逐渐转向中国发展潜力巨大的中西部地区,

24、这为21世纪大湘西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中国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2023年6月2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作出的加快湘西地区开发的战略决策,不仅为大湘西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而且也说明对大湘西地区人文旅游资源进行大规模开发的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已经具备。四、基于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的大湘西民族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措施1切实加强对大湘西旅游业的领导和宏观管理,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加快形成具有大湘西特色的文化旅游区。把旅游业纳入大湘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将旅游产业发展纳入政府工作议程,加强对人文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恢复或移植传统节日活动,如社

25、巴节、女儿节、牛王节、祭萨、木主节等;修复有丰富民族文化内涵的古建筑,如永顺土司王城,天子山上、中、下三座天子庙;在城区、景区等地安排适宜的民族文化旅游项目,提倡建仿古民居,仿古家庭旅馆等。统筹开发大湘西地区特色人文旅游资源,形成大旅游、大网络、大产业的发展格局,培育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旅游精品线路,重点开发吉首民俗风情旅游区和凤凰历史名城旅游区。以张家界为龙头,以怀化、吉首为中心,以民俗风情为主旋律,主要开发德夯民俗风情、通道民俗风情、凤凰历史文化名城、洪江古商城、洪(江)芷(江)鹤(城)金三角侗文化旅游、芷江抗战受降坊、凤凰南长城、万佛山、凤凰山、黔中郡等旅游精品。2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可对旅

26、游企业进行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实行贷款贴息,大湘西各家银行在安排信贷规模时,应考虑对旅游业的支持。招商引资实施引资带动和项目带动。财政加大对旅游业的引导性投入,州、市(县)政府应将旅游发展专项经费列入财政年度预算。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向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倾斜,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旅游开发专项资金、国债资金、西部开发资金,加快重点人文旅游资源项目的开发。3抓好大湘西民族文化资料建设。政府组织力量编写出湘西民族文化丛书,以利于规范民族文化的释义,全面系统地展现大湘西各民族传统文化内容,促进人们对民族文化的深入了解。抢救和整理民族古籍,如对口耳相传、或散藏于民间的民俗文化古籍、事实、实物文化等进行搜集、整理成书出

27、版,或采取措施予以保护。加强大湘西人文旅游资源民族文化的研究,以使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4把丰富多彩的大湘西民族文化和奇甲天下的大湘西山水一起向外推介,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把民族文化精华部分编进旅游读物,将文化与山水一同全面介绍,以招标或重奖的办法,激励人们创作出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的歌曲、文学、电影、电视片等作品,丰富文化旅游内涵,增强信息辐射。三个市、州报刊、电视台可创设民族文化研究专栏,开办推介民族文化专题节目,以增强民族文化的吸引力,扩大民族文化的影响,促进民族文化向旅游产业的转化。新闻媒体应加大对人文旅游景区、特色人文旅游项目和路线的宣传力度,切实把大湘西文化旅游宣传出去,让大湘西的旅游

28、走出湖南,走向世界。五、结语长期以来,人类生存与发展中对各种自然资源的依赖,使许多经济学家得出资源就是指各种自然资源的单一资源观,他们因此也确信,只有自然资源才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当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来讲,在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保护之间是一个矛盾和痛苦的选择,其中传统的、狭隘的资源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旅游业是大湘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除了对传统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外,未来大湘西旅游业发展,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是重中之重,以培育大湘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新亮点和支撑点,21世纪,基于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的大湘西民族旅游业发展意义重大,机遇成熟,条件具备可行,必将以文化旅游

29、作为主旋律。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突出体现了第三代生产力的特征文化的经济化与经济的文化化。文化与经济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在当代旅游业发展中,任何一项旅游经济活动都是以一定的文化方式进行的,旅游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环节如生产、流通、交换以及决策、管理等都或多或少地蕴涵着各种文化因素,尤其是旅游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更是牢牢地建立在文化基因之上。由此可见,旅游业的经济属性与文化属性是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一、推进大湘西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大湘西地区是湖南省经济基础薄弱地区,又是湖南省民族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近年来旅游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强劲增长点

30、。为此,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联动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推进大湘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途径审视湖南省文化旅游资源分布和发展现状,湘西州、张家界、怀化、邵阳4个西部地区,存在着地域相连、民族习性相近、景区景点连片等基础条件,以及绿色、生态、环保、产业关联度高、开放带动力强等固有特点。从全局看,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不仅是优化经济结构、实现后发赶超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文化强省、富民强市(州)的战略基点。(二)提升大湘西地区旅游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依托,旅游产品品位的高低,反映了策划、规划、开发者对文化的理解深度,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最终体现的是

31、文化的竞争。大湘西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联动发展,最重要的是充分挖掘和保护本区域的民族文化、民俗风情和旅游资源,加快两者之间的融合和渗透,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的旅游区域,提升大湘西地区旅游产品的档次与品位,凸现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生命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三)加速大湘西地区协调发展的纽带大湘西地区有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可是由于四地缺乏共同开发的意识和相应的协调机制,形成了各自为政,相悖发展的态势,已显示后劲不足和资源单调的缺陷。如能构建区域性大湘西文化旅游带,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整体推进”的连动局面,扩大市场,相互融合,无疑将形成民族地区的整体品牌、整体

32、形象和整体效益,实现湖南大湘西地区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的共赢局面,构筑文化旅游发展的新平台,加速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四)扩大大湘西地区劳动就业和开发式扶贫的举措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产业的带动效应,围绕旅游大力发展湘西文化产业、商品加工、旅游服务、高效农业、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等,促进第三产业迅速崛起壮大,拉动消费增长,从而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与此同时,可以逐步改变大湘西地区的贫困落后面貌,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不断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促使地方经济振兴和繁荣。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已成为湖南的一张新名片,全国瞩目,世界知名,同时也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异军突起,高歌猛进。2008年湖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

33、530亿元,占GDP比重已达到5.1,旅游产业总收入达850亿元,同比增长16.3,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实现又好又快的跨越发展,不仅要继续重视长株潭及“一点一线”的核心地区,也要关注其他市州特别是大湘西地区的特殊优势和增长潜力,尽快改变目前湖南在区域发展、产业结构、消费市场等方面明显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现象,寻找新的增长极。为此,我们应把目光投向曾经遥远、神秘、近年来日趋繁荣活跃的大湘西地区。二、大湘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大发展基础条件分析大湘西地区并非严格的区域行政概念。2004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实施湘西大开发战略,将大湘西的范围扩大至湘西自治州、张家界、怀化和邵阳的

34、洞口、绥宁、城步、武冈、新宁、隆回6县市以及永州的江华瑶族自治县,共32个县市区。大湘西地区占全省1/3的面积,人口1345万,占全省1/5,GDP占全省15左右。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湖南省湘西大开发战略的顺利推进,大湘西地区经济、社会、交通发展不断提速,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并与旅游业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发展态势正在逐渐显现。(一)基础条件分析1、文化旅游资源深度挖掘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大湘西地区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区,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特色明显,包括世界级的自然风光、绚丽的民族特色、丰富的民俗物产、多彩的人文景致。这里有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武陵源风景

35、名胜区;有土家老司城等15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溪州铜柱等近百件国家级文物;有凤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洪江古商城。中方荆坪古建筑群等20多个“国字号”旅游精品;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有魏源、沈从文等名人文化资源。大湘西地区还是湖南主体少数民族苗、土家、侗、瑶的主要聚居地,有13项国家非物资文化遗产以及土家、苗、侗、瑶等少数民族流传的丰富的民俗艺术和民间工艺。这些丰富的资源为大湘西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经济建设不断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内需。随着国家和湖南省启动西部发展战略,大湘西地区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经济建设迅猛提速,GDP总量和人均GDP收入有了很大提

36、高。2007年张家界市GDPl5133亿元,人均10201元;湘西州GDPl90.68亿元,人均7667元;怀化市GDP411.67亿元,人均9045元。3地均已达到800-1000美元的文化旅游消费井喷临界点,研究文化旅游、重视文化旅游、支持文化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消费文化旅游、参与文化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的提高有效地拉动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发展内需。3、旅游市场不断繁荣为文化市场兴起带来了外需。大湘西神奇秀美的自然风景、异质多样的民族风情伴随着旅游业的持续升温火爆,旅游文化消费已经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2007年,张家界旅游人次达到1878万人次,比建市初期的1989年增长3

37、2.2倍,年均增长21.5;实现旅游收入91.25亿元,比1989年增长365.3倍,年均增长38.8。2008年尽管受到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仍突破2000万人次。湘西州近年来依托在张家界旅游市场,旅游产业得到较快发展,2008年旅游人次突破900万,收入达50亿元,张家界-芙蓉镇-凤凰的旅游线路已经成为国内十大黄金旅游线。怀化利用西南5省区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深度挖掘古城镇文化、民族文化、和平文化,突出“中国最大的古城古镇古村群落”核心文化旅游品牌,2007年接待游客638万人次,同比增长22.6,旅游收入27.3亿元,同比增长32.4。大湘西地区旅游的异军突起为文化产业发展造就了有强烈拉动效

38、应的外需市场。4、交通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加装了动力。目前大湘西地区拥有张家界荷花和怀化芷江两个机场,贵州铜仁机场与凤凰接壤,占湖南民用机场一半以上;沅江、澧水以及各条支流流经全境;邵怀、长吉等6条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沪昆、焦柳、渝怀等多条铁路在此交汇。到2010年大湘西还将有8-10条高速公路修通,交通网络将更加完善。曾经因为交通不便而与外界隔绝的大湘西,如今成为了中国连接东西、贯穿南北的交通枢纽,沟通了与全国乃至世界的往来。交通及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大湘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发展添加了推进器。(二)大湘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近年来,随着大湘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进

39、步,各级党委政府对文化旅游建设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产业门类逐步健全,产业发展速度加快,产业地位逐步提升,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正在兴起。1、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紧密结合成为主要经营方式。“文化是旅游的根与魂,旅游是文化的形和体,大湘西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依靠旅游,结合旅游。”大湘西通过旅游让世人认识,通过旅游走向外界,文化与旅游相互依存,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结合已经成为大湘西地区文化发展的核心模式。无论是张家界打造世界旅游精品,还是自治州的神秘湘西,怀化的古城古镇古村群落都是以拓展旅游为核心,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各地准备打造的大型文艺演出、推出的各类文化产品也是针对游

40、客的需要。旅游产业所带来的外需已经成为大湘西文化产业发展最重要的依托。以大湘西文化产业发展的典型代表张家界和凤凰为例,两个城市都是典型的旅游城市,已经成为大湘西的两颗明珠、双子星座,一个展示大湘西的自然,一个展示大湘西的人文,从张家界经芙蓉镇到凤凰,也成为一条黄金旅游走廊。张家界和凤凰的文化产业就是围绕旅游、服务旅游。2、以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为依托的产业形态成为主要卖点。大湘西的文化产业形态多以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为依托。桑植主打桑植民歌和贺龙故里牌,永顺力推土家毛古斯和摆手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凤凰深挖名人名居,洪江凸现明清商城等无一不是各地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的展示。

41、张家界推出的梯玛神歌、魅力湘西等大型旅游文艺节目演的是民族特色;桑植县确定民歌传承人,要求每个旅游服务人员和公务人员必须学会唱5首以上的桑植民歌;军声画院的砂石画、湘西凤凰的苗族银饰、西兰卡普、扎染、蜡染、斗笠竹编卖的是民间工艺。独特的民族民俗民间文化、深厚的历史文化、异质的地域文化既是大湘西区别于其他地方的特色文化资源,也是形成文化旅游产业、产品的主要卖点。3、区域间相互依托、相互渗透、相互拉动、相互补充成为产业发展主要趋势。从地理上看,大湘西处于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的中间,沅水、澧水、酉水三水相互交错;从民族上看,苗、侗、瑶、土家与汉族共同生息、渗透交融,民俗民间文化既有区别又有交叉,在千百

42、年的历史演进中逐渐融为一体。因为交通建设带来的便利和旅游市场形成的流动,张家界和凤凰的旅游相互依托、相互拉动、相互补充已经显现出巨大的优势,并继续向大湘西纵深延展。而永顺、通道、江华也已逐渐成为土家族、侗族、瑶族共同的精神家园。相互依托、相互拉动、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已成为大湘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三、大湘西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的思路大湘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发展有资源、有基础、有潜力、有后劲,但也有误区、不足和障碍。为此,大湘西地区的旅游发展必须文化先行、文化发声,文化产业不仅要成为大湘西旅游产业的核心,更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当前,大湘西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要逐步转型

43、,即由旅游观光型向度假休闲型转变;由风光旅游向文化旅游转变;由亚洲市场向欧美市场转变;由“单兵作战”向“大兵团作战”转变。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拐点,要用科学发展观和国际化视野来审视和谋划大湘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发展和一体化进程,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规模、质量效益为中心,以民族民间文化传统和遗存为产业资源,将区域性特有文化旅游资源转换成文化旅游商品和文化旅游服务的现代产业形式;要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和经济发展的规律,整合大湘西的资源,统一这里的市场,突出比较优势、品牌优势,延伸产业链;形成文化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格局和产业带打造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级,推动文化强省的战略实施和湖

44、南经济发展的“弯道超车”。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一要树立“四个需要”,即协调发展的需要;持续发展的需要;差异发展的需要;惠民发展的需要。二要理顺“四个关系”,即保护发掘和开发的关系;文化旅游和相关产业的关系;张家界、自治州和怀化等地区协调发展的关系;政府、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的关系。三要明确“三个重点”,即以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为重点;以形成整体板块为重点;以打造新的增长极为重点。四、创新大湘西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的对策措施当前,大湘西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中央和各省市将投入大量的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加快发展。湖南

45、文化强省战略的不断推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拉动消费、促进旅游业发展都将向大湘西倾斜。抓住机遇,推进大湘西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大发展关键是通过市场的纽带、机制的纽带、政策的纽带、创新的纽带,整合资源、优化配置,使大湘西地区成为湖南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最具潜力、最具活力、最具竞争力的区域发展地区。(一)编制发展规划针对大湘西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编制大湘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发展整体规划。通过规划,进一步统一思想、盘点资源,把大湘西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各地立足自身文化个性,谋求差异化定位,张家界重点是建设旅游精品,加快文化旅游大融合;湘西重点是建设文化湘西,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怀化重点是

46、主打特色文化品牌,走集中发展的路子。区域发展中应相互依托、相互拉动、互利共赢。同时,每个市(州)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文化标志、文化符号、文化元素,确定自身核心产业品牌,成立专门班子,聘请一流专家,制定相关配套规划,形成大湘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的规划体系。(二)着力品牌创新在品牌经济时代,只有树立品牌的新理念、运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办法、创新的机制,从高层次、多角度去打造出独具魅力和个性鲜明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市场的制高点。要以“神秘湘西”为依托,深入开展对民族文化的研究,挖掘内涵,如民族风情、民间习俗、文化活动、传统艺术、民间技艺、民族服饰,人文建筑、历史文化遗

47、址等,加快与旅游业的融合与优势互补,精心打造精品景区和精品线路。在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展现特色、突出特色。(三)制定系列扶持政策和项目要把大湘西作为一个增长极来打造,就必须出台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如产业政策、融资政策、人才政策等,鼓励和培育大湘西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做大做强。要像扶持新型工业化、打造长株潭新区、推进湘西大开发一样,重视和关注大湘西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联动发展,实施政策倾斜和政策保护。确定和扶持一批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园区和项目,通过项目运作和市场运营把大湘西的文化旅游资源有效整合起来。要引导国家、省、市三级文化旅游产业的骨干企业、核心企业对接大湘西,实施项目和资金倾斜。(四)建立大湘

48、西联动、合作机制市州之间要突出各地特色,用国际化视野谋划和整合区域文化旅游资源,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景区联合,联手打造精品文化产业项目和特色旅游线路,形成合理的旅游开发市场,并将大湘西文化旅游整体融入湘、鄂、渝、黔边区旅游经济圈和国内外大市场。提高区域文化旅游市场整体竞争力;联手推介大湘西文化旅游线路,联合宣传区域文化产业和旅游品牌,联合制作文化旅游信息网站和宣传资料,联合参加国际国内文化旅游展交会,共同开拓文化旅游客源市场。同时,各市州要进一步拓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协作领域,相互开放区域文化旅游市场,在市场管理、投诉处理、应急救援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与交流,共同管理和规范市场,为区域文化旅游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过度开发,不注意保护,就会变异、枯竭直至消失。因此,走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之路的大湘西,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科学合理地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把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统一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