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均衡的决定、变动与调整edgi.pptx

上传人:jix****n11 文档编号:90035469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PPTX 页数:74 大小:55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民收入均衡的决定、变动与调整edgi.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国民收入均衡的决定、变动与调整edgi.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民收入均衡的决定、变动与调整edgi.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民收入均衡的决定、变动与调整edgi.pptx(7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第3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产品市场的视角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平均消费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的含义及其关系,理解影响消费和储蓄的因素,了解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了解相对收入假说、持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的含义及其对现实消费的解释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短期内一个经济社会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条件,以及影响国民收入的因素发生变动对国民收入产生的影响;掌握均衡国民收入及各种乘数的计算,理解乘数和加速数发挥作用的有效性。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第3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产品市场的视角3.1 国民收入均衡的决定3.2 国民收入均衡的变动3.3 国民收入均衡的调整本章

2、结构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蜜蜂的寓言过去有一个蜜蜂王国,一度因繁荣昌盛而名震天下。开始,王国的蜜蜂贪图享受,任意挥霍。为了满足一部分蜜蜂无穷无尽的欲望,大批蜜蜂日夜劳作,制造了很多精巧的产品。街上商品琳琅满目,行人摩肩接踵,一片兴旺景象。王国国库充盈,国力强盛,天下无人敢敌。后来,蜜蜂崇尚节俭,鄙弃奢侈。商人们不再去远方追逐利润,工人们因商品无人购买而告别倒闭的工厂。人们赞美节约,赞美家中的储蓄。街道越来越冷落,经济越来越萧条,王国越来越衰弱。最后,外敌入侵,蜜蜂国破家亡、四处逃遁。故事蜜蜂的寓言强调了有效需求的重要性。开始,王国推崇挥霍,故总需求旺盛,均衡国民收入增加,经济走向繁荣。后来,王

3、国推崇节俭,故有效需求不足,均衡国民收入减少,经济走向衰退。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1 总支出与国民收入3.1.1总支出与宏观均衡1.假设条件&简单经济:社会只有两个部门:居民户和企业。&企业投资是自发的,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凯恩斯定律:不论需求量是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价格提供供给。社会需求变动,只会引起产量变动,使供求均衡,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即:GDPNDPNIPI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1 总支出与国民收入3.1.1总支出与宏观均衡2.总支出(AE)总支出即总需求。&实际开支:国民收入核算中利用支出法核算GDP时确定的C、I、G和(XM)的数值都属

4、于实际开支&预期开支:预期开支是人们在已有的可控资源(收入)的条件下计划的开支水平。&预期开支不一定等于实际开支。&两部门经济中AECI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1 总支出与国民收入3.1.1总支出与宏观均衡3.宏观均衡&宏观均衡:社会所有企业的生产即总供给等于该社会全体购买者对这些产品的总需求。&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居民和厂商想要有的支出。产出需求,厂商不愿意出现在存货增加,减少生产。产出需求,厂商库存减少,为增加利润,增加生产。Y=AE=总需求=总供给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1 总支出与国民收入3.1.1总支出与宏观均衡4.两部门经济的均衡宏观经济学 宏观

5、经济学3.1 总支出与国民收入3.1.1总支出与宏观均衡5.宏观均衡的条件与意义&均衡时:AE=Y&AE=C+I&Y=C+S&均衡条件:&意义:经济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计划储蓄,是一个前提条件。&从实际情况看,I=S,是必然的结果。I=S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1 总支出与国民收入3.1.2 消费1 消费及其影响因素&消费: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为满足消费欲望而用于购买消费品和劳务的所有支出。&影响居民个人或家庭消费的因素是很多的,如收入水平、消费品的价格水平、消费者个人的偏好、消费者对其未来收入的预期、甚至消费信贷及其利率水平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收入

6、水平。因此,宏观经济学假定消费及其消费的规模与人们的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1 总支出与国民收入3.1.2 消费2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收入增加,消费增加&收入增加快于消费增加C=C(Y)C=a+b Y自发性消费边际消费倾向诱致性消费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1 总支出与国民收入3.1.2 消费3 平均消费倾向(APC)&在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特征 由于消费水平总大于零,因而APC0 在收入偏低时,为保证基本的生活需要,消费可能 大于收入,所以APC也可能大于1。按照上述凯恩斯的基本心理规律,随收入的增加,APC的数值逐渐降低。宏观经济学 宏观

7、经济学3.1 总支出与国民收入3.1.2 消费4 边际消费倾向(MPC)&在增加的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特征(1)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2)一般来说,0MPC1。(3)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1 总支出与国民收入3.1.2 消费5 消费表 收入 消费 MPC APC1 9000 9110 1.012 10000 10000 0.89 1.003 11000 10850 0.85 0.994 12000 11600 0.75 0.975 13000 12240 0.64 0.946 14000 12830 0.59 0.927 15000

8、 13360 0.53 0.89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1 总支出与国民收入3.1.2.消费6 消费曲线及其变动 O Y450AC0Y1C1Y0C2Y2BDC=C(Y)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1 总支出与国民收入3.1.2 消费7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MPC有递减趋势,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总量占收入总量的绝对比例也呈递减状态,即APC也有递减趋势。&案例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1990-2005年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略高于农村居民,但边际消费倾向农村居民略高于城镇居民;从1990年代中后期开始,平均消费倾向从0.8以上降到0.8以下,这与我国当时内需不足的经济形势相吻合。宏观经济学

9、 宏观经济学3.1 总支出与国民收入案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年份 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平均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城镇 农村 城镇 农村 城镇 农村 城镇 农村1978 343.4 133.6 311.6 116.1 0.907 0.869-1990 1510.2 686.3 1278.9 584.6 0.847 0.852 0.498 0.5801995 4283.0 1557.7 3537.6 1310.4 0.826 0.831 0.872 0.8231996 4838.9 1926.1 3919.5 1572.1 0.810 0.816 0.687 0.7511997 5

10、160.3 2090.1 4185.6 1617.2 0.811 0.774 0.828 0.2751998 5425.1 2162.0 4331.6 1590.3 0.798 0.736 0.551-0.3741999 5854.0 2210.3 4615.9 1557.4 0.789 0.714 0.663-0.2662000 6280.0 2253.4 4998.0 1670.1 0.796 0.741 0.897 2.1522001 6859.6 2366.4 5309.0 1741.0 0.774 0.736 0.536 0.6302002 7702.8 2475.6 6029.9

11、1834.3 0.783 0.741 0.855 0.8512003 8472.2 2622.2 6510.9 1943.3 0.769 0.741 0.625 0.7432004 9422.0 2936.0 7182.1 2185.0 0.762 0.744 0.707 0.7702005 10493.0 3255.0 7906.6 2547.0 0.754 0.790 0.676 1.253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1 总支出与国民收入3.1.2 消费8 家庭消费函数与社会消费函数&社会消费函数是家庭消费函数的总合。&但不是家庭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还需要考虑一系列因素,如国民收入的分配状况

12、、政府税收政策、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比例等。不过,在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之后,社会消费函数的基本形状仍与家庭消费曲线的形状相似。&百川归海,但乐队非乐手的简单加总。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1 总支出与国民收入3.1.3 储蓄1 储蓄与储蓄函数&储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储蓄函数: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1 总支出与国民收入3.1.3 储蓄2 凯恩斯储蓄函数&收入增加,储蓄增加。&储蓄随收入增加的比例是递增的。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1 总支出与国民收入3.1.3 储蓄3 平均储蓄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平

13、均储蓄倾向(APS):储蓄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值。&边际储蓄倾向(MPS):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值。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1 总支出与国民收入3.1.3 储蓄4 储蓄表收入 消费 储蓄MPS APS1 9000 9110 110-0.012 10000 10000 0 0.11 03 11000 10850 150 0.15 0.014 12000 11600 400 0.25 0.035 13000 12240 760 0.36 0.066 14000 12830 1170 0.41 0.087 15000 13360 1640 0.47 0.11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1 总支出与国

14、民收入3.1.3 储蓄4 储蓄曲线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1 总支出与国民收入3.1.3 储蓄5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等于收入。&若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则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MPS。&APCAPS1,MPCMPS1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案例:我国居民的平均储蓄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年份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人均储蓄(元/人)平均储蓄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城镇 农村 城镇 农村 城镇 农村 城镇 农村1978 343.4 133.6 31.8 17.5 0.093 0.131-1990 1510.2 686

15、.3 231.3 101.7 0.153 0.148 0.048 0.1671995 4283.0 1557.7 363.5 247.3 0.085 0.159 1 0.2901996 4838.9 1926.1 919.4 354.0 0.190 0.184 0.172 0.7251997 5160.3 2090.1 974.7 472.9 0.189 0.226 0.449 1.3741998 5425.1 2162.0 1093.5 571.7 0.202 0.264 0.337 1.6811999 5854.0 2210.3 1238.1 652.9 0.212 0.295 0.103

16、-1.6152000 6280.0 2253.4 1282 583.3 0.204 0.259 0.463 0.3732001 6859.6 2366.4 1550.6 625.4 0.226 0.264 0.145 0.1462002 7702.8 2475.6 1672.9 641.3 0.217 0.259 0.375 0.2562003 8472.2 2622.2 1961.3 678.9 0.232 0.259 0.293 0.2302004 9422.0 2936.0 2239.9 751.0 0.238 0.256 0.324-0.1352005 10493.0 3255.0 2

17、586.4 708.0 0.247 0.218 0.048 0.167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1 总支出与国民收入3.1.4 消费理论的拓展1.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相对收入的两层含义:相对收入的两层含义:某家庭或消费集团相对于其他家庭和消费集团,总收入分配中位置 某家庭或消费集团相对于其他家庭和消费集团,总收入分配中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是否发生了变化 过去的高峰收入会对当期消费产生影响。收入提高,支出提高;收 过去的高峰收入会对当期消费产生影响。收入提高,支出提高;收入下降,支出下降有限。入下降,支出下降有限。&示范效应:消费决策主要参考其他同等收入家庭,即消费具有模仿和攀比性。&棘

18、轮效应:消费受本期绝对收入的影响,更受以前消费水平的影响。收入变化时,宁愿改变储蓄以维持消费稳定。&结论:理论内容:消费者会受到自己过去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消费变动要比收入变动稳定得多。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1 总支出与国民收入3.1.4 消费理论的拓展1.图示:相对收入消费理论长期消费函数长期消费函数c短期消费短期消费函数函数yOO 棘轮效应棘轮效应 消费与所得在长期保持一 消费与所得在长期保持一固定比率 固定比率 短期 短期MPC MPC小于长期 小于长期MPC MPC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1 总支出与国民收入3.1.4 消费理论的拓展2.生命周期(终身收入

19、)假说&美国莫迪利安尼(F.Modigliani)假说:(1)人在一生中,收入有规律地波动。(2)家庭会通过金融资产市场,以理性方式统筹安排一生的资源,实现一生中最平稳的消费路径。&结论:人们偏好平稳消费,工作年份储蓄,退休年份动用储蓄。如果中年人比例增大,消费倾向会下降。反之会增加。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1 总支出与国民收入3.1.4 消费理论的拓展2.图示:生命周期(终身收入)假说B B 储蓄 储蓄收入和消费 收入和消费年龄 年龄30 30消费 消费收入 收入A A 负储蓄 负储蓄C C 负储蓄 负储蓄80 80 60 60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

20、1 总支出与国民收入3.1.4 消费理论的拓展3.永久收入假说&美国弗里德曼(M.Friedman)假说:(1)人们一生的经历是随机的,从而收入具有波动性。(2)家庭偏好稳定消费。使每一期的消费都等于永久收入。&结论:家庭会使现期消费等于永久收入。现期收入永久收入时,家庭会增加储蓄;现期收入永久收入时,家庭会动用储蓄。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1 总支出与国民收入3.1.4 消费理论的拓展3.图示:永久收入假说 持久消费函数与周期消费函数 C=+yCp1C0Cp2Cp=bYpY0Y2 Yp1Yp2Y1 EFGY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1 总支出与国民收入3.1.5 投资&投资:在一定时期内新

21、增加的资本存量。&投资支出主要包括购买建筑物、设备支出和存货投资。在简单的凯恩斯主义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投资被视为既定的,认为投资与国民收入无关,即:I0OYII=I0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2 国民收入均衡的决定与变动3.2.1 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1.潜在国民收入和均衡国民收入&潜在国民收入: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国民收入: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2 国民收入均衡的决定3.2.1 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2.收入支出分析:Y=AE=C+IAEOY450CC+IY*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2 国民收入均衡的决定3.2.1 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

22、定模型实例 450 0 750 y(亿元)图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 E0c+i(亿元)c+iIU0IU0150&例:c100+0.8y,i50&yc+i=100+0.8y+50&Y=750&cy-50750-50700&sy-c 750-70050&储蓄与投资相等。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1 国民收入均衡的决定3.2.1 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例题1:&例:c1000+0.8y,i600yc,c+ic=1000+0.8yc=y450消费函数决定均衡收入 1000 5000&y(1000600)/(10.8)8000&cy-i8000-6007400&sy-c 8000-7400600&储蓄与投

23、资相等。16008000c+i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2 国民收入均衡的决定与变动3.2.1 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若产出为800亿元,大于750亿元,说明企业生产出来的产量大于它们的销售量,非意愿存货投资IU0,企业就会削减生产,使收入重新向均衡国民收入750亿元靠拢。&反之,非意愿存货投资IU0,企业会扩大生产。只有当产出/收入为750亿元时,非意愿存货投资为零,国民收入才会处于稳定的均衡状态。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2 国民收入均衡的决定与变动3.2.1 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变动及调节:现在假定国民收入不在均衡水平上,Y=1 400这时总

24、消费支出为&AEY,表示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存货会减少,一般价格水平会上升,利润会增加,导致总产量增加。价格和产量的增加会引起总产值GNP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上述的增加会一直到Y=1 500时为止。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1 国民收入均衡的决定3.2.1 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3.投资储蓄分析:I=SS/IOY-aSIYE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1 国民收入均衡的决定3.2.1 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例题2:&例:s-1000+(1-0.8)y&自发计划投资i600 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s=-1000+(1-0.8)y 6000-1000s,iy 5000 8000&均衡收入为 y(10

25、00600)/(10.8)8000&si=600,y8000&s0,y5000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2 国民收入均衡的决定3.2.1 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实例&例:s-100+0.2y,i50&is-100+0.2y50&Y=750&如s=0&Y=500&储蓄与投资相等。0 500 750 y(亿元)-100 图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is=-100+0.2yE0i,s(亿元)50i s i s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2 国民收入均衡的决定与变动3.2.1 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若实际产量小于均衡收入水平,表明投资大于储蓄,社会生产供不应求,企业存货意外减少,企业会

26、扩大生产,使收入水平向右移动,直到均衡收入为止。&若实际生产大于均衡收入,表明投资小于储蓄,社会生产供过于求,企业存货意外地增加,企业就会减少生产,使收入水平向左移动,直到均衡收入为止。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1 国民收入均衡的决定3.2.1 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4.数学方法决定的均衡国民收入Y=C+IC=a+bYI=I0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2 国民收入均衡的决定与变动3.2.2 三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1.假设条件&(1)经济社会是封闭的,不存在进出口。&(2)撇开折旧,只讨论国内生产净值NDP的决定,所以投资仍指净投资。&(3)政府的收入只有个人所得税,间接税、社会保险税和公司

27、所得税为零。&(4)公司不存在未分配利润。&NDP=NI=PI。DPI(yd)为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2 国民收入均衡的决定3.2.2 三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2.收入支出分析:Y=AE=C+I+GC+I+G总收入 Y总支出(C+I+G)oY*C45oC+I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2 国民收入均衡的决定3.2.2 三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3.投资储蓄法:S+T=I+Gi+g,s+t(亿元)0 y(亿元)图 储蓄等于投资决定均衡国民收入i+gs+tE1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2 国民收入均衡的决定3.2.2 三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4.数学方法决定的均衡国民收入:定量税Y=C+I+GC=

28、a+b(Y-T+TR)T=T0I=I0,G=G0TR=TR0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2 国民收入均衡的决定3.2.2 三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4.数学方法决定的均衡国民收入:比例税Y=C+I+GC=a+b(Y-T+TR)T=T0+tYI=I0,G=G0TR=TR0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2 国民收入均衡的决定与变动3.2.3 四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1.假设条件&(1)经济社会是封闭的,不存在进出口。&(2)撇开折旧,只讨论国内生产净值NDP的决定,所以投资仍指净投资。&(3)政府的收入只有个人所得税,间接税、社会保险税和公司所得税为零。&(4)公司不存在未分配利润。&NDP=NI=PI。

29、DPI(yd)为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2 国民收入均衡的决定3.2.3 四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2.支出收入法:Y=AE=C+I+G+X-MC+I+G总收入 Y总支出(C+I)oY*C45oC+IC+I+G+(X-M)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2 国民收入均衡的决定3.2.2 三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3.投资储蓄法:S+T+M=I+G+Xi+g+X,s+t+M(亿元)0 y(亿元)图 储蓄等于投资决定均衡国民收入i+g+Xs+t+ME1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2 国民收入均衡的决定3.2.3 四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4.数学方法决定的均衡国民收入:定量税Y=C+I+G+(X-M)C=a+

30、b(Y-T+TR)T=T0 I=I0,G=G0,X=X0 M=M0+mY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2 国民收入均衡的决定1.2.3 四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3.数学方法决定的均衡国民收入:比例税Y=C+I+G+(X-M)C=a+b(Y-T+TR)T=T0+tY I=I0,G=G0,X=X0 M=M0+mY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3 国民收入均衡的调整3.3.1 乘数原理1.乘数的感性认识&均衡收入&y(1000i)/(10.8)&i600时,y8000yc,c+ic=1000+0.8yc=y450对乘数的感性认识 1000 500016008000c+i1c+i285001700&i700时

31、,y8500&投资增100,收入增500&投资引起收入增加5倍&c10000.8y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3 国民收入均衡的调整3.3.1 乘数原理2.乘数原理的解释&乘数,即倍数,指影响国民收入的某个变量发生变化而引起国民收入变化之间的关系。&投资100购买要素,形成要素收入y1100;&边际消费倾向是0.8,要素收入100中,有80用于购买消费品。&(80的购买形成新收入y2 80,其中800.864再次购买,形成新的收入y364&如此循环往复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Y=I+Ib+Ib2+Ib3+Ib4+.假设:b=0.8=MPC乘数原理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3 国民收入均衡的调整3.

32、3.1 乘数原理3.两部门经济中的乘数&投资乘数:投资乘数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投资所增加的国民收入量,它等于收入的变动量与投资的变动量之比。&公式: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3 国民收入均衡的调整3.3.1 乘数原理4.定量税制度下的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 Y=C+I+GC=a+b(Y-T+TR)T=T0I=I0,G=G0TR=TR0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3 国民收入均衡的调整3.3.1 乘数原理5.比例税制度下的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 Y=C+I+GC=a+b(Y-T+TR)T=T0+tYI=I0,G=G0TR=TR0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3 国民收入均衡的调整3.3.1 乘数原理6.定量税制度

33、下的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 Y=C+I+G+(X-M)C=a+b(Y-T+TR)T=T0 I=I0G=G0X=X0M=M0+mY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3 国民收入均衡的调整3.3.1 乘数原理7.比例税制度下的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 Y=C+I+G+(X-M)C=a+b(Y-T+TR)T=T0+tY I=I0G=G0X=X0M=M0+mY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T=T0T=T0+tY M=M0+mY M=M0+mYT=T0 T=T0+tYKC=KI=KGKTKTRKNEKBG=T1乘数分类总结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3 国民收入均衡的调整3.3.1 乘数原理8.乘数的计算&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

34、为C=100+0.8YD,I=50,G=200,TR=62.5,T=250,求:&(1)均衡国民收入;&(2)KI,KG,KT,KTR,KB;&(3)假设该经济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200,那么增加政府购买;或减少税收;或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同一数额以实现充分就业,各需要多少数额?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3 国民收入均衡的调整3.3.1 乘数原理8.解释&(1)Y=C+I+G,Y=200/(1-0.8)=1000&(2)KI=KG=1/(1-0.8)=5,KT=-0.8/(1-0.8)=-4,KTR=0.8/(1-0.8)=4,KB=KG+KT=(1-0.8)/(1-0.8)=1

35、&(3)GDP缺口为:Y=1200-1000=200,&KG=Y/G,G=Y/KG=200/5=40;&同样,KT=Y/T,T=Y/KT=200/-4=-50;&Y/KB=200/1=200,即为实现充分就业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的同一数额。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3 国民收入均衡的调整3.3.1 乘数原理9.乘数原理的适用性&(1)社会存在足够的闲置资源&(2)存在闲置资源条件下,乘数效应的发挥也受以下因素的影响:&a如果某种重要资源(我国的能源、交通等)处于“瓶颈状态”,乘数作用的发挥也会受到限制&b投资和储蓄决定的独立性&c货币供给量能否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3 国民

36、收入均衡的调整3.3.1 乘数原理10.分析乘数的意义双刃剑&分析乘数的意义在于可以建立一种关于产出波动的解释。&自发支出的增加能够引起产出的成倍增加,同样,自发支出减少也将引起国民收入成倍减少。&因此乘数作用具有两面性,经济学家把这种具有两面性作用的乘数称作是一把“双刃剑”。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案例:房地产业的投资乘数建房装潢队钢厂购买钢材新住户装潢水泥厂 空调买水泥玻璃职工钢铁厂职工收入提高消费品灯具厨具地板涂料新住户买家电钢材设备铁矿石 据估计,房地产业投资乘数 一 般 在 2.5-3.5之间。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3 国民收入均衡的调整3.3.2 加速数原理1.资本产出比率&加速

37、原理考察投资量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投资量取决于产量的变化。&资本产出比率():生产出一定量产品Y必须使用一定量资本物(如机器设备、厂房和原材料等)K,K/Y。&例如按照生产技术的要求,生产出某种产品Y=100元,必须配备的资本K=300元,则 K/Y=3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3 国民收入均衡的调整3.3.2 加速数原理2.加速原理&加速原理是指国民收入(产量)变动引起投资变动的理论,即当国民收入(产量)的变化量增长时,会引致投资的加速增长;反之,当国民收入(产量)的变化量下降时,会引致投资的加速减少。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3 国民收入均衡的调整3.3.2 加速数原理3.解释&(1)投资

38、并不是国民收入(产量)的绝对量的函数,而是产量变动率的函数。&(2)投资率变动的幅度大于国民收入(产量)的变动率,产量的微小变化会引起投资率较大幅度的变化。&(3)若要保持增长率不至于下降,国民收入(产量)就必须持续按一定的比率增长。&(4)加速数和乘数一样,是双刃剑。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3 国民收入均衡的调整3.3.2 加速数原理4.适用条件&(1)假定不存在闲置未用的过剩生产能力,因为要增加产品的产量就必须新添置增产所需资本物。&(2)在相当长时期的若干期间内,加速数固定不变。&(3)假定无预期的影响。&(4)假定无时滞的影响。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3.3 国民收入均衡的调整3.3.

39、2 加速数原理5.实例分析 假设:vk/Y=10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第3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产品市场的视角本章小结&(1)凯恩斯的消费理论&(2)其他消费理论&(3)宏观经济的均衡及其变动&(4)宏观经济均衡的调整:乘数原理及加速数原理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第3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产品市场的视角本章练习题&简答题&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各因素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如何?试结合现实加以说明。&2.试述相对收入假说中的“棘轮效应”,并分析它对消费者的影响。&3.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是大于0而小于1?&4.预期收入变化和当年收入变化对消费的影响是否相同?为什么?&5.在均衡产出水平上,

40、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6.为什么说是简单收入决定模型中的基本均衡条件?应当怎样看待这一均衡条件?&7.简述乘数原理及乘数发挥作用的前提?&8.在低于充分就业经济中,为什么均衡收入水平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在收入的变动过程中,一般价格水平为什么常常保持不变?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第3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产品市场的视角本章练习题&计算题&1.假设两部门经济中,社会消费函数,投资为(单位均为10亿美元)。求:求均衡收入;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1000,试求企业非计划存货投资。&2.假设社会消费函数(为可支配收入),投资支出为50,政府购买支出为g200,政府转移支付为tr62.5,定额税收为t0250(单位均为10亿美元)。求:均衡收入;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与平衡预算乘数;假定该社会的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200,试问:A.增加政府购买;B.减少税收;C.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同一数额(以便预算平衡)来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