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的角色适应与专业发展35470.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师的角色适应与专业发展35470.pptx(1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业锋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挑战二、新教师的角色适应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和内容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五、新教师如何发展专业 六、教师成长的五大支柱七、开展教育叙事研究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挑战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挑战1.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转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符合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新理念。具体而言,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目标观。由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各种能力的单项训练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不仅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也特别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
2、的掌握、各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态度、习惯、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形成。(2)教师角色观。教学的根本点在于学生的学,教师必须为学生学习服务,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由此,教师的角色亦被赋予新的内涵: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的引导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的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为由居高临下转为“平等中的首席平等中的首席”;由被动的学习者转化为主动的研究者。由被动的学习者转化为主动的研究者。(3)课程观。国家已明确规定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课程管理也将由国家统管制逐步走向国家、地方与学校的分权决策制。这意味着教师将
3、有权也有责任参与课程的管理与课程的开发工作,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课程意识、形成正确的课程观念、培养和增强课程开发的能力,逐步由国家课程的执行者转化为学校课程的研制者和开发者。(4)教学观。新课程要求改变旧有的单一、被动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把接受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密切地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的完善发展。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实现教学行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实现教学行为的几大转变为的几大转变,即:由重教师的“教”转向重学生的“学”;由重知识传授转向重学生发展;由重教师的权威转向重师生的平等交往与对话;由重结果转
4、向重过程以及由重统一规格教育转向重差异性教育。(5)教材观。新课程的教材观认为,不必过分强调教材的精华性、权威性和学术性,教材只是一种材料和资源,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因此,教师不必完全忠实于教材、一味地照本宣科,而应该大胆地质疑并有所创新;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和传授者,也有权自己选择教材、编写教材;教材应该是多样化的,它的功能定位也应由“控制”和“规范”逐渐转向“为教学服务”。(6)评价观。传统的评价观只重视考试、分数、升学率,造成对学生的片面评价,导致学生的片面发展。新的评价观认为,评价应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多样化评价相结合,以实现从量到质,从知识、技能到
5、习惯、态度、情感和价值的全方位的评价,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更好地发挥评价在课程改革中的功能。2.教师必须具备新课程实施所需要的新技能第一,课程参与的能力。第一,课程参与的能力。“课程参与指的是教师全程性地、主动地、批判地、合作地介入课程开发、决策、实施、评价等过程的一种活动。它意味着教师带着自己对学生和课程的理解、经验来体认课程的生成和运动过程(从课程决策到评价)”。因此,课程参与的能力实际上是一种参与课程开发、决策、实施和评价等活动所必备的综合性能力。第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第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教学过程的渗透以及教学活动对于现代信息技
6、术的需求会更加强烈,因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第三,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第三,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进行探究性教学,对教师的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能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解读、研讨等活动,发现知识、获得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问题、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要达到这些目标,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成为探究性的学习者和实践者,以自身的探究性的学习经验和实践能力,去更好地指导、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3.新课程对教师素质的挑战新课程对教师素质的挑战新一轮基础
7、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理念与策略是: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重建新的课程结构;重建新的课程结构;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和发展理念,潜在地规定了教师的基本素质结构。基础教育课程新变革是建国以来速度最快、涉及面最广、对实践的影响最为深远的,几乎所有教师都感受到了课程改革给自己素质提出了严峻挑战。(1)从“教会学生知识”到“教会学生学习”的转变,要求教师必须从“教书匠”转为“创造者”。长期以来,陈旧的教学观念支配下的教师总将教学目标的确立直
8、接指向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识记课堂传授的知识,教师只关注教,忽视学生的学,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观念和教学行为下的教师只能是“教书匠”,教师的任务就是把知识作为工作的主要对象,知识成了中心,而学生成了教育的边缘。新课程要求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教师必须成为教育活动的创造者。因为教师的劳动不可能干篇一律,教育时机的把握和教育矛盾、冲突的解决,需要教师做出正确、及时的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行为予以解决。“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焦点而不是给出现成
9、结论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教育的对象。”在教学上,要重视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转变,切实改变以落实“知识点知识点”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重视教学的“生生活意义活意义”。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将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教”向重学生“学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尤其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这些转变必然要求教师从“教书匠”转变为创造型教师。(2)课程
10、结构改革要求教师具有宽广的专业知识背景和专业能力。新的课程结构改革增加了活动课程、综合课程、选修课和研究型课程,这些课程要求教师全面更新自身素质。一是教师要有更宽的专业知识背景和更强一是教师要有更宽的专业知识背景和更强的专业适应能力。的专业适应能力。这集中体现在综合课程的要求上。综合课程往住横跨多个学科,如“综合理科”横跨物理、化学、生物、自然、地理,乃至航空航天、环境保护等众多专业领域;“综合文科”也涉及原有历史、地理、公民、思想品德、法律等学科。二是教师要有更全面和更新的教学技能。二是教师要有更全面和更新的教学技能。研究性课程、综合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技能冲破学科的限制,变得更全面。活动课程
11、、研究型课程具有很强的过程性和情境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恰当设计,课程设计技能也便成为教师的一种必备技能。三是教师要有更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三是教师要有更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课程结构改革使教师面向一系列以前从未面临过的问题,如综合课程的教学、活动课程的实施、研究型课程的设计和选修课的安排等,这些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一齐冲向教师,且没有现成研究。这就要求教师有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3)课程内容现代化要求提升教师学术水平,拓宽学术视野。课程内容现代化既表现在课程内容的更新,也表现在教材体系结构的优化、教材设计思想的现代化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传统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都是“蓝本”
12、,都是“作者的作品”,我们只能摹仿,只能尊重作者所想表达的是什么并以其作为标谁,除此之外,其他理解都是错误的,或是不被允许的。新的课程观要求实现从“蓝本”到“文本”的转变,以文本的开放性、创造性、生成性去给教学创造更多的机会。在新课程中,我们所面对的只是文本,其意义是多样的,关键在于我们做出怎样的诠释,这就要求教师对文本作出多种理解,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理解,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交流、讨论,以平等的态度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为何这样理解。课程内容现代化要求教师贴近本学科的学学术前沿术前沿,对计算机等新的工具性学科有足够理解。课程内容的生活化要求教师在知识价值的理解上,超越学科的局限,去深切体悟知识的生活价
13、值及其对学生人生成长的重要意义。要做到以上几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持续的探索意识探索意识和学术敏感力学术敏感力,并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能力上有所积累。所有这一切,都可归结为教师学术视野学术视野和学术能力学术能力的提升。(4)新课程环境下,要求教师角色的转换。在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巨大变化。教师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同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将建立完整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也使
14、教师不得不扮演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开发者、教材编制者、教材选择者的角色。二、新教师的角色适应 1.必须明确自己的上岗态势必须明确自己的上岗态势古希腊人曾把“能认识自己”看成是人的最高智慧。作为一名新教师,应懂得“人贵有自知之明”,做到既不目空一切、也不自惭形秽,理智的给自己一个客观评价,以增强自己的上岗自信心。(1)要改变自己的思维定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开始走向大众化,昔日的天之骄子,如今头上已经失去了那耀眼的光环,有的甚至连找工作都感到困难。如果新教师不能客观面对现实,甚至还认为自己是大材小用或英雄无用武之地,那可能一上岗就会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和心理障碍。因此,新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期望值
15、,不能眼高手低。(2)要知道自己的比较优势。在当今信息化社会里,新教师可能是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的富有者,而老教师则可能是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的匮乏者。所以新教师要相信自己几年磨一剑的功夫,不要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中老年教师,要通过直接自我评价和间接自我评价,对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准、专业特长等进行全面评判。通过比较发现自己的相对优势,以增强自己做好工作的信心。(3)要正视自己的相对弱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新教师相对老教师而言,难免存在缺乏教学经验,不熟悉教学方法,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不强等弱点。面对自己的暂时弱势,新教师不要气馁,要坦然的正视它,把它看成是自己的工作潜能和发展空间,学会盯着
16、这些不足去跨越障哎,以最大限度的缩短自己的岗位适应期。2.尽快转变自己的角色意识从“我为人生”向“我为人师”转变,树立师表意识。有道是: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新教师要想自己在别的教师面前像个“教师样”,除了要学会有“只管读好书”向“如何教好书”转变、由“只管考虑自己”向“要考虑学生”转变外,还要尽快改变自己过去当学生时的一些不良习惯与爱好,以一个称职教师的高标准来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和穿着打扮,时时、处处、事事在学生面前做好表率作用。(1)从“别人教我”向“我教别人”转变,树立责任意识。教师的天职和根本任务就是教书育人。要搞好教书育人,单凭工作热情不够,还要掌握一些技能。这就要求新教师学会由“
17、别人想自己提问题”向“自己向别人提问题”转变,由“知识人”转变为“创意人”。一方面,要立足学生教学生,即以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接受能力为依据来搞好教书和育人;另一方面,要跳出学生教学生,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形成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好学习方法,培养好学习习惯,激发其学习兴趣,使他们人人都会学、人人都爱学、都能学好。(2)从“学业有成”向“事业有成”转变,树立成材意识。有人说:“求生求学求道,是人生的三步曲。”新教师都是刚从高、中等学校毕业的学业有成者,要实现学业有成向事业有成跨越,就要尽早进行人生规划和设计,学会在事业中拾级而上,学会在工作中进行有序竞争和合作,学会和同事、学生一起共同进步,学会
18、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各种理论假设与错误,通过教学相长、教研相长,尽快使自己由一名教学新手,逐渐成长为一名教学熟手、教学能手、教学高手。3.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1)要与时俱进弘扬专业精神。)要与时俱进弘扬专业精神。专家型校长吕型伟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学不只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事业。职业可以讲代价,而事业只能讲意义、讲献身。”这就要求新教师发扬老教师那种“不要扬鞭自奋蹄”、“无人喝彩自钟情”的敬业精神,注重从师德、师能两个方面去提升自己,以特有的职业境界、专业境界和事业境界,来对待教师这一神圣职业。(2)要与时俱进更新专业知识。新教师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
19、么”的原则,贵在自觉、重在支持、巧在结合的抓好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力使自己的知识结构能达到专与博、广与深的有机结合,具有较强的知识后发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3)要与时俱进提高转移技能。新教师在教学上要“先上路、再跑步”,“先入格、再出格”,先从常规的、基本的东西入手,然后再从技巧性、艺术性的方面着力;要注意虚心向老教师、名教师学习,多请他们指导和点拨;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不断改进教与学的方法;要按照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掌握和运用好各种现代化教育手段;要通过“模仿性教学模仿性教学独立性教独立性教学学创造性教学创造性教学风格性教学风格性教学”四个台阶去攀登教学高峰,力使自己在“站上讲台”的
20、同时,尽快找到各种“站稳讲台”、“站好讲台”的感觉,真正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三、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和内三、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和内容容(一)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一)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包括专业知识结构、专业工作水平和专业情感态度三方面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包括专业课程知识,专业教学论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学知识。教师的专业水平专业水平,指课程开发与设计、教学实施与管理、教学研究与专业创新水平 教师的专业态度专业态度,是指教师在不断深入理解所从事专业的价值、意义的过程中,形成的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二
21、)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教师专业化发展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是教师教育实践中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突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三个方面:(1)专业理念)专业理念主要包括专业态度、教育理念和专业道德三个方面的内容。“专业态度专业态度”是教师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所持有的基本态度;“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对教育事业所持有的理想和信念,“专业道德专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理人际关系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职业操守。专业理念是教师专业发展之魂,是支撑教专业理念是教师专业发展之魂,是支撑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师专业发展的基石和可持续发展
22、的动力。新课程站在中华民族复兴和素质教育的高度,提出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这是课程改革的最高指导思想。围绕这一核心理念,新课程在课程观、知识观、教学观、学生观等方面确立了一系列全新的理念。教师应当深刻领会,实践反思,摒弃传统观念中与新课程精神不相符的东西,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重新构建自己的专业理念体系。(2)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包括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科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三个主要成分。具备比较渊博的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础。教育教学的科学理论知识包括教育学知识、教学法知识、学习者和学习的知识、心理学知识和课程论知识等。教育理论对教师具
23、有非常重要启迪和启示作用,没有教育科学理论指导的教师是一个盲目和短见的实际工作者。实践性知识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来源,它包括教学技术规则、教学经验、教学情境知识、教学决策判断能力的知识和实践化的学问知识。另外,新课程强调课程结构应当体现出课程的综合性,并且倡导新型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这势必要求教师必须形成跨学科的知识结构。(3)专业能力)专业能力即教师在育人中所表现出来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总和。教师的专业能力应包括一般能力(智力)和特殊能力两方面。教师在智力上应达到一般水平,它是维持教师正常教学思维流畅性的基本保障。教师特殊能力包括与教学实践直接相关的特殊能力,如学科教学能力、交往能力、语言表
24、达能力、班级管理能力等等。学科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育活动设计能力、教育活动实施能力、教育过程的组织与监控能力和教育评价能力四种能力。除此以外,面对新课程,教师尤其需要重视提高科研能力、反思能力和课程能力(包括课程开发能力和实施综合课程的能力)三方面的特殊能力。教师专业化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要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来拓展自己的专业素质,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1)提高师德水平。)提高师德水平。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续
25、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各个环节都应自觉地为实现这个目标服务。要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广大教师务必树立崇高的师德。即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综合国力的竞争、知识经济、实施素质教育、精神文明
26、建设等呼唤着崇高的师德。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也呼唤着师德。弘扬师德、弘扬正气,对教师来说,就要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最基本的要求。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建设的好传统,集中反映了中小学教师的崇高使命和中心任务,体现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质和精髓,更要发扬光大。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职业道德的意识和能力,与时俱进,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以自身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来促进教育工作质量的提高。(2)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做出自己的回答。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
27、得的机遇。在这场改革中,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增强适应能力,促使自己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等。通过继承、批判、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一切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高科学与人文素养,形成当代教育所需要的“科学人文主义”观念。要确立环境意识,以天人合一的博大胸怀,来寻求人类与环境的和谐,保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专业知识要求方面,要有新的课程理论,如课改中涉及的课程种类(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或活动课程与隐性课程)和课程层次(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都要求教师重新学习。课改中涉及的新教法,如体验式教学、探究性教学、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实践、社区服务、
28、社会实践等,也是以往教师工作中提及较少的,需要重新学习。要结合教师与学生的实际,将之引入课堂教学中。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断地拓展知识视野,要通过报刊杂志、互联网、电视媒体、集中进修和培训、参加研讨会等各种渠道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要淡化学科角色,全面拓展个人的修养,把学生视为接受教育的一个完整的人。(3)促进角色的转变。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将由
29、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的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是教师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由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三方面组成。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这种变化,将促进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同时,新课程改革将促进教师问的紧密合作。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
30、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的合作。新课程增加了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引发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改革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专业分工。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因此。教师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4)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对教师专业发展也提出了诸多要求:强调对学生“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以
31、达到“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因此,学习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在掌握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要努力提高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等。(5)学会学习。这既是终身教育观念形成的标志,也是终身教育实现的条件,学会学习是教师终身教育观念形成与实现的保证。所以,教师自己学会学习并教学生学会学习就成为当今的重要教育工作。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
32、价值观的过程。强调了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在课程的实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等方面,应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自己应首先学会学习。教师应当了解获取新知识技能、更新思想观念的途径,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识记策略,具备资料的收集归类、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能力。要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务必不断学习,努力拓展自己知识面,更新教育观念,加深学科专业知识,并努
33、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促使教师专业发展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教师专业的发展将有力地推动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广大教师努力改变专业结构,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主动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对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要进一步推进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提高职业水准,优化队伍。把那些虽然具备合格学历,但不具备相应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淘汰出去,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吸引优秀人才从教。同时,要紧密结合课程改革,开展卓有成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教育质量。要建
34、立教师专业化发展机制,完善教师专业教育体系,构建教师职前教育、教师职初培训和教师在职培训相结合的教育体系,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基本保障。五、新教师如何发展专业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对新环境有一种新鲜感、对新的挑战有一种兴奋感,但也有一部分新教师对教师这一职业并不喜爱,对教育的责任并不明确,对新课改的要求知之甚少。如何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如何与同事、学生和睦相处?如何成为领导肯定、学生喜欢的好教师?是新教师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说到底就是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因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不能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必然涉及教师与领导、教师与同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问题。那么,对新教师而言,应如何处理好这
35、些问题?如何实现自己专业化的发展呢?1.角色转变是前提。新教师初上讲台,表明自己从学生的角色已经变成了教师的角色,学生的行为具有模仿性,而教师的行为具有教育性。因此,要明确自己主要的任务不是学习,而是承当教书育人的责任,不要忘记“教师的行为就是教育的行为”,在学生时代,只要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是否符合社会道德就行了,而现在除此之外,还要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会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自己的行为是否有损于教师的形象。学会适应从表面上看是适应工作环境的问题,而本质上是教师角色转变问题,而师德问题是学会适应的核心问题。2.多种学习相结合。对教师而言,学习的途径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应做到书本学习与实
36、践学习相结合,知识学习与技能学习相结合,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目前的教师在学生时代是以知识学习、书本学习、接受学习为主导的,做了教师也把这种学习习惯、学习方式保留了下来。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教师是有个性的创新性活动,它需要大量的实践知识、技能知识,它需要教师结合自身的实践需要来探究学习。因此,转变教师的学习观念、学习方式是教师成长的必然要求。3.带着问题去培训。为了促使新教师的发展,教委、教研室、学校要组织新教师培训,这为新教师发展的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对于培训,新教师要有正确的态度,不要把培训当成任务,而要把它当成专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自己学习的有利时机。积极参加培训就意味着带
37、着问题参加培训,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新教师有一个通病,从客观上讲,新教师对任教的教材并不熟悉,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的把握往往不到位,而主观上又认为知识讲得越深越好、知识越新越好。因此,新教师往往会在上课时讲解一些自己大学里刚学好的知识。什么才是正确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什么是以学定教?如何做到以学定教?这些问题是培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4.学会听课。新教师的最薄弱的方面是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虽然,新教师学过教育学与心理学,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由于教学的基本技能实践性强,并非看书就能学到的,要把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转变为教育技能也并非几个月的教学实习能完成的。提高新教师教学技能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向老
38、教师学习,而向老教师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听老教师的课。教师的听课与学生的听课有很大区别,学生听课主要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教师听课主要学习教的方法,比如,教材的处理技巧、课堂的导入、结束、提问技能,语言表达技能、板书的设计、讨论的组织、课件的制作,以及审题、解题技能等。都是听课时要当堂记录并要在课后深入反思的,另外,还要与老教师互相交流,了解对方的备课思路,学习对方的备课技能。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新教师确实在某些方面胜于老教师,比如信息技术、理论新知识,为此,就自我感觉很好,不愿意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这是成长的大忌。因为,教学中更重要的不是信息技术与大学中的新理论知识,它更需要实践中的教育技能、教
39、育智慧、教学案例、教学素材,而这些新教师是非常欠缺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虚心学习是个人成长的必备要素。5.关注比赛的过程。学校为了强化新教师的发展成果,往往采用比赛的方式。比如:新教师板书比赛、说课比赛、教案比赛、论文比赛等。另外,市教委也会组织教坛新秀评比活动,除此之外,有关媒体还有一些论文大奖赛。不管是那一级别的比赛,也不管是比的内容是什么。如何对待比赛,也是新教师面临的问题,比赛是新教师表现的机会、横向比较、学习的机会,新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机会,积极参与比赛,把比赛当作自己成长的动力。不要太关注结果,但必须重视过程,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尽心尽力地参与比赛,对每一次比赛都要进行及时反思,总结
40、经验教训,找到自己的短处,找到了短处就找到了自己的成长点。比赛时采用的是补短策略,而比赛后必须采用补短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快速成长。6.在实践中成长学习、反思、实践是教师成长的三个动因。而教学实践是教师成长的根本动力。教师学习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教学实践的需要来确定,不像学生时代那样是有固定的科目学习计划,教师的反思也是针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反思。脱离实践的反思是没能生命力的,也是没有任何实践价值的。任何教师都离不开教学实践,这实践不仅仅是教师谋生的手段,也是教师展现个人才华,体现人生价值的活动,因此,我们应该爱自己从事的职业,只有热爱这一职业,才会自觉地去学习这一职业所需要的知识与方
41、法,主动地去反思自己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有了自觉的学习、主动的反思就会有充满活力的实践活动,实践学习反思,再实践再学习再反思,就这样能不断地把教师从一个台阶走向新的一个台阶。7、学会自我反思。反思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自我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或回头看),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各个方面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自我反思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校本教研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反思行为,校本研究才有基础,才得以真正的落实。1反思的进
42、程和阶段。反思的进程和阶段。按教学的进程,教师的自我反思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的反思教学前的反思是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新的教学活动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并作为调整性的预测,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教学中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是指对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发现、自动反思、迅速调控。这种反思表现为教学中的一种机智,具有敏感性。教学后的反思,教学后的反思,是在某一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如上完一节课,或上完一个单元的课等等)后,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去发现和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或者对有效的经验进行理性的总结和提升。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2自我反思的内容和作用。自我反思的内容和作用。教师的自我反
43、思在内容上包括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三个方面。教师在教学中,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通过反思、通过研究,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提升教学水平。3教师通过反思性教学发展专教师通过反思性教学发展专业的过程业的过程1)分析教学现状,发现问题)分析教学现状,发现问题教师要自觉地全面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如通过写反思日记、自传等方法对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理念等做出评价,界定具体的教学情境
44、中存在的教学问题,了解问题为何事(what)、为何(why)以及如何(how)。并通过集体的讨论,明确问题。这一过程,可以增强教师的问题意识,帮助教师善于从无问题处发现问题。2)从各种角度审视问题)从各种角度审视问题问题明确后,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去审视问题。根据美国学者布鲁克菲乐德的观点,教师可以从四个视角去透视这些问题:(1)自传反思所提供的视角。自传反思所提供的视角。包括回忆教师自己当学生时对老师教学的体会以及当教师后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经验教训;(2)自己学生所提供的视角。自己学生所提供的视角。请学生对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感受;(3)同事所提供的视角。同事所提供的视角。请同事对自己教学中的问题
45、发表一些中肯的意见;(4)教育文献所提供的视角。教育文献所提供的视角。阅读一些教育文献,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此外,教师还要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角度来描述和分析问题的总体特征。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这有利于教师进一步分析和把握问题,向问题的本质靠拢。3)进行目的)进行目的手段分析手段分析教师以问题为中心,收集与问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明确通过问题的解决要达到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地进行自我提问,从已有的知识、其他教师、各种文献中去收集相关的信息,找出能解决问题的各种手段,然后对各种能实现目的的手段进行评估,从中择优选取最终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过程有助于教师充分调动自己
46、各方面的潜能,掌握并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4)实施行动)实施行动选取行动方案后,反思性教学进入实施阶段。要把各项措施落实到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实施的时候还要不断观察和反思实施效果,并随时对行动方案进行修改和调整。5)总结评估)总结评估反思性教学计划实施一个周期或阶段之后,教师要对实施的效果进行一个专业判断并得出一个暂时性的结论。其中着重要对反思性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体会进行总结,并做出相应的评估。这次的总结和评估,是前一段行动的终结,也是新一轮反思性教学的前奏。以上五个步骤的划分是相对的,不能截然分开。六、教师成长的五大支柱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未来教育的目标即使受教育者:学
47、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生活,学会生存。这就要求教师要求:学会志远,学会认真,学会合作,学会志远,学会认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学习,学会研究。1.学会志远学会志远,远离浮躁,树立矢志不渝、终身从教的理想,牵引自己不断攀登个人潜能的高峰。志远即志存高远,亦即树立远大的理想。理想是人们奋斗的目标。人的一生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有高远的志向(目标)的牵引。理想是远航的标灯,有了它才有了前进的航向。2.学会认真学会认真,严谨务实,养成克尽职守,精益求精的习惯,做教人求真的真人。认真是一种严谨的工作态度。有了远大的理想,在实现的过程中,态度左
48、右着你的行动。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等这些态度是把理想达及现实的舟楫。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正在成长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个体,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逐步形成,这无疑要求从教者要象对待绿叶上的露珠一样认真精细的善待每一位学生。3.学会合作学会合作,双赢共进,形成取长补短、相携互助的协作氛围,共创美好前景。人类已进入了“合作”的时代,什么是合作?在没有人能独自成功一书中是这样界定的合作:合作是所有组合形式努力的开始。一群人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目标,而把他们自己联合在一起。拿破仑把这种合作称之为“团结努力”。知识经济时代,为什么成了告别了单枪匹马闯天下“孤胆剑客”时代而成为携手并肩走天涯“联手合作
49、”的时代呢?其一,合作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个行业之间、各门科学之间等的分工越来越精细,而每个人所涉猎得知识及能力,相对浩瀚的知识海洋及纷繁复杂的世界而言,又是有限的。故而要完成一件事、成就一项事业,需要多方合作;其二,合作也是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需求。合作是一种智慧的聚合,采众家之长,优势互补,众人划桨开大船,团结就是力量,这种力量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再者,合作也是现代人自身发展的需求。成功的七项习惯中指出:第四项习惯是双赢,第六项习惯是合作协调。合作是“”的效应,合作是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双赢共前。合作就是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启智开思。
50、学会合作以经是现代人的基本的生活方略,必备的基本素质。那么,怎样合作呢?首先合作者要有共同的目标,明确的目标,能使合作者形成合力执著的去追求。共同的价值追求即方向一致,可以使大家产生合力;再有,合作者集思广益凝成合力的智力支持,合作者积极参与凝成合力的行为保证,合作者相互体谅凝成合力的情绪协调。如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合作,要用明确的教与学的目标来指引,要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的准确定位,让师生都积极踊跃的参与到课堂的探究中去,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成长的乐园。4.学会学习学会学习,与时俱进,养成苦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积极打造学习型组织。许维诚先生在为学习科学大辞典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