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二高三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鉴赏诗歌的语言.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列二高三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鉴赏诗歌的语言.pptx(8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会计学1系列二高三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鉴赏系列二高三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鉴赏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语言参考答案:此诗原题为“送蔡希曾都尉还陇右因寄高三十五书记”,是赞美蔡希曾都尉的武艺高强的。“一鸟过”写他跳跃如飞,用“过”字写出他跳得又高、又快、又轻,在诗人眼里就像一只鸟飞过那样。“过”虽是一个平常的字,用在这里却生动地把蔡希曾都尉的高强本领表现出来。再看别人补的字。“一鸟疾”,“疾”指快,它宜与别的动词结合,如“疾飞”“疾走”,光用一个“疾”字不大妥当。“一鸟落”“一鸟起”“一鸟下”,着重在动作的开始或结束,杜甫在这句诗里显然不是讲蔡都尉纵跳的开始或结束,所以用这些字也不恰当。“一鸟度”,“
2、度”字下面往往要带宾语,如“度关山”,这里不用宾语,所以也不合适。第1页/共82页考点分解知识储备所谓炼字,就是锤炼诗歌的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练、传神。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键字词,常常是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体现诗歌语言艺术的地方。这些词语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叠音词、虚词。考点一 鉴赏“炼字”第2页/共82页1.炼动词动词往往能使画面生动,画龙点睛,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例如“云破月来花弄影”,这句诗词少意多,一语三折。“云、月、花、影”四字写了三物四景,中间又用“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而有花枝随风摇动
3、、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仅仅七个字,从天上写到地下,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把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第3页/共82页2.炼形容词形容词不仅能绘景摹形,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周邦彦的“风老莺雏,雨肥梅子”。以上各句中的“绿”“红”“绿”“老”“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3.炼数量词数量词有虚数词和确数词。运用
4、虚数词,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运用确数词,精练有力,诗意隽永,富于趣味。如:郑谷把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这之中的“一”是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得此梅不同寻常,紧紧地扣住了题目“早梅”,同时还能表现出诗人的惊喜之情。第4页/共82页4.炼叠音词叠音词用于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突出强调作用。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诗中用了“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六个叠音词,“迢迢”写牵牛星之远,“
5、皎皎”写织女星之明,“纤纤”写素手之细,“札札”写机杼之声,“盈盈”写银河之水,“脉脉”写相视之态。这些叠音词既是对外在情景的细致描绘,又是作者内心真挚感情的巧妙抒发。5.炼虚词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一个“犹”字使全篇浓烈悲怆的情感愈发深刻。第5页/共82页【读懂诗歌】第一联:灯光微弱,近乎熄灭,酒醒了,自己背着孤剑准备离开。第二联:惆怅地看着漫天的飞雪,听见雄鸡唱晓的声音,列队的大雁向温暖的南方掠去,我却一个人向着寥廓寒冷的大漠北行。第三联:晨霜犹
6、在,草呈白色,只有接近云伽关时,我才能微微辨出前行的道路;时间较早,气温低,浑浊的河流也因天寒而早已被冻住了,没有声响。第四联:京城和单于都护往来的距离本身就相隔有万里,更何况我这个被迫前来作客边塞之城的老头儿呢?例1(2014 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早发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第6页/共82页题目: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_解析:本题考查炼字。首先,应该明确“背”字的意思。其次,展开联想和想象,描述画面内容,一个“背”字写出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
7、情境。最后,点出“背”字更好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可以结合诗歌中表达感情的关键字眼“愁”“独”等把握诗歌情感。第7页/共82页参考答案:一个“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和心情的愁苦。第8页/共82页鉴赏炼字题“四法”高考诗歌鉴赏题中常以“炼字”来命制试题,要有效地解答这类试题,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法。1.套用法古代诗歌的语言变化很多,而在考题中常见的“炼字”在本节知识储备中已有详细说明,因此,考生可以在记住各词类作关键词时的作用后结合诗句直接套用。通关妙招:第9页/共82页2.删字法在把握一句诗的意思后把这个关键字删去
8、,看原来诗歌中会有什么意思、什么特点、什么好处少了。这个少了的内容就是这个关键字的作用。例如,在赏析“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的“孤”字时,可以先去掉此字。由此,描写的画面是: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城池巍然屹立。这样,因地处边塞,地势险要、处境孤危的城确切说是戍边的堡垒的特点没有了,而且“孤”一般形容人心,此处应该是直达征夫的心理,这点也没有了。因此可知“孤”字的作用是写尽了环境艰苦,边关处境孤危,暗示征夫的离愁别绪。第10页/共82页3.换字法同删字法相似,也是先把一句诗的意思把握清楚,然后用另外一个
9、较为普通的,但相近的字来代替,看效果如何。其不如原字的地方,就是它的妙处。例如“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李商隐端居)一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呢?我们将二字分别代入比较。用“对”字,虽说比较平稳而浑成,但“对”只表现“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之状,偏于客观描绘。而“敌”字则除含有“对”的意思之外,还兼传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寥、凄寒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种难以言状的心灵深处的凄怆,那种凄神寒骨的感受,更偏于主观精神状态。因此可得出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
10、,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他词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第11页/共82页4.倒推法一种情况是先看命题者所问的意思中所给出的好处,如:“全诗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关注,作者在某联中用了某字,这个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回答问题时,当然要说用得好,“好处”中的一点就是“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疾苦的关注”。另一种情况,就是根据全诗表达的情感,说明的道理,看某字在诗中的位置(某联中的某位置)进行倒推。如:“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马戴出塞)一诗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慷慨豪情。诗歌在外貌描写中
11、都能用传神的文字透露出人物的精神风貌。请从诗歌中选出一个具有这一特点的字词作简要分析。解答此题时先抓住全诗的情感,即题目提示的“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慷慨豪情”,再锁定外貌描写的词语,如“金”“冲”“卷”“缺”,然后进行倒推就可得出答案。“金”字写战袍,写出将士的那种风神俊逸的丰姿;“冲”字写出了将士在疆场一往无前的气概和内心的壮烈感情;“卷”字写出了勇士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缺”字状战场肉搏拼杀之烈、战斗时间之长,夺取胜利之不易,表现了将士誓死守边的战斗豪情。第12页/共82页【答题模板】第一步:解释所选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所选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所选字是如何更好地烘
12、托了意境、表达了感情。第13页/共82页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书边事张乔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注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被吐蕃所占,宣宗大中十一年,吐蕃将尚延心以河湟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所有。自此,唐代西部边塞地区才又出现了一度和平安定的局面。对应直练第14页/共82页参考答案最具表现力的词是“断”。“断”字将角声音韵之美和音域之广传神地表现出来,渲染了一种深广清幽宜人的意境。示例二:最具表现力的词是“倚”。“倚”字写出了征人斜倚戍楼倾听悦耳角声、欣赏迷人秋色的安闲姿态,从而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
13、无事的主题。解析:诗歌中最具表现力的词往往是动词、副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等,其中动词最有可能。分析所选词表达的效果时,要从本义先作初步理解,然后结合语境看它产生了什么样的特别意味。“断”字是尽或占尽的意思,所在诗句为写景句,故应贴合写景分析:它描写了清秋季节角声回荡的情形,其韵味和色调恰到好处地融二为一,构成一个声色并茂的清幽意境。请在首联中找一个最具表现力的词,简析其表达效果。题目:第15页/共82页高考试题中通常要求对指定的诗句进行赏析。前人论诗有“句乃诗之眼”之说,名篇之中不可没有格外精警动人的佳句。古人的佳句各具其妙,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和“明月松间照,清泉
14、石上流”(山居秋暝)“意新语工”;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和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情真意切”;欧阳修的“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踏莎行)和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情景交融”;朱庆馀的“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闺意献张水部)和张籍的“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节妇吟)则“含蓄蕴藉”。知识储备考点二鉴赏佳句第16页/共82页【例2】(2014 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望江怨送别(清)万树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愁云青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
15、人催去早。注杪:树梢。【读懂诗歌】第一至四句:春天的江面浩渺无边,我目送着扁舟驶向远方,直到被江岸的树梢遮断。无边的愁云聚拢上来,风帆渐行渐远,像小小的沙鸥飞向天边。第五至七句:可恨那红红的夕阳还有一竿高,为什么要早早地催行呢?我不由得心生埋怨。第17页/共82页解析:参考答案夕阳还有一竿高,离天黑尚早。这时主人公后悔不应该让朋友这么早离去,转而埋怨催朋友离去的人。这句词进一步抒发了主人公对朋友难舍难分的深厚情谊。要理解词中某句话的含意,一般需要准确理解句中的关键字,同时还要思考词句的含意、运用的表达技巧,结合表达技巧来理解词句的意思和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怪人催去早”一句关键在于准确理解“怪
16、”字。怪什么?为什么会怪?又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明确了这些便不难得出答案。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题目:第18页/共82页通关妙招赏析句子大致要注意以下角度:1.注意先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进而把握住其内容、情感的内涵。这是从句子的内容、情感方面出发的,也是赏析句子的前提。对于个别句子,尤其是脍炙人口的句子,其内容有精深之处,情感有共通性,它们本身就是赏析的对象。2.注意从语言特点出发。有的句子倒装,有种错位的美;有的句子对仗,有种整饬的美;有的句子互文,有种开合的美;有的句子长于炼字,有种凝练的美。从这个角度说,立足于语言的赏析就是平日里做的炼字题。第19页/共82页3.注
17、意从表达技巧出发。有的运用修辞手法,有的运用表现手法。一般而言,高考选取的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鉴赏时就是要看出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来。从这个角度说,它就是一种表达技巧题中的暗考题。4.注意从句子的位置出发,把它放在全诗整体的框架内,做到句不离篇。句子处在诗中不同的位置,其作用甚至手法都有所不同。高考所选句子的位置一般有三处:首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主要指绝句的第三句、词的中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境,尤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总之,要关注句子位置,联系全篇赏析。第20页/共82页【答题模板】第一步: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解读
18、其内涵,结合具体语境概括该句的内容。第二步:抓住其中的一点(写法或内容)简析。第三步:点出该句营造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第21页/共82页对应直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竹 轩 诗 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题目: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第22页/共82页参考答案: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叶声与
19、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解析:本题是以品味关键句子的形式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两句写竹梢的清影和竹叶被风吹动的响声,显得自然而洒脱,足以引起诗人的诗兴。用“细”字来形容树梢的影子映入了茶杯。而“轻逐”一词则形象描绘了叶声与烟缕相伴的情态。第23页/共82页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与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诗歌的语言风格主要有:1.平实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20、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篇4句20字,毫无难解之处。知识储备考点三语言风格第24页/共82页2.含蓄隽永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3.清新雅致其特点是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又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2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这是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清新、自然。第25页/共82页4.绚丽飘逸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全诗显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5.简洁明快其特点是语言简练利落、洗练、浅显、明白如话、不加修饰。如贾岛的诗、马致远的散曲等。6.雄浑壮丽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如曹操的观沧海显得胸襟豁达,豪情横溢。最具代表性的是盛唐诗歌中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在他们的笔下,有狼山,有大漠,有绝域,有孤城,有奇寒,有酷热,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
22、边的决心。第26页/共82页7.粗犷豪放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古风)描绘光阴流逝之快,人事变迁之速,一气呵成,天衣无缝。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辛为最杰出代表。8.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致。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
23、作。第27页/共82页9.悲壮慷慨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动乱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遂作悲慨。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而驰誉诗坛。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10.缠绵哀怨诗作婉曲,感情细腻,如柳永、李清照、姜夔的词。第28页/共82页例3(2013 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临江仙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
24、霞。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第29页/共82页【读懂诗歌】上阕:记得当年金銮殿上一同进士及第,正是春风骀荡的时候,京城一片繁华。如今我官职卑微,日渐衰老,沦落天涯。仕途坎坷,我被贬滁州十年,白白辜负了当年新科进士宴会上的誓言。下阕:听说阆山直通神仙居住的阆苑,可惜楼阁高耸,我怎么也看不到你住的地方。我守着孤城,寒冷的日光,一天天落下。离别的愁情一言难尽,只有红色的树,远远的,通向天边的云霞。第30页/共82页解析:参考答案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
25、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境阆苑,赋予阆州神秘色彩。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语言风格的考量,先考虑作者的一贯风格,然后要根据具体诗歌,抓住诗歌整体与重要语言两个方面,比如这首词“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诗风飘逸浪漫。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题目:第31页/共82页通关妙招抓住关键词语概括语言特色不同类的诗歌呈现出不同的语言特色。诗
26、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如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高适的悲壮苍凉、李商隐的隐晦朦胧、温庭筠的绮丽香艳等。命题形式为概括诗歌的语言特色,或指出诗歌的语言特色要求评析。这类试题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抓住关键词语品味整首诗呈现出的语言特点。第32页/共82页一般用一两个词点明语言特色,用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还可以指出表现感情、主旨的作用。例如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这首诗的语言特色是清新自然,口语化。儿化音“黄莺儿”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后两句用质朴的语言表明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思念丈夫的美梦。该诗非常自然
27、地表现出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答题模板】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指出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33页/共82页对应直练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题目:这首词表现了怎样的艺术风格?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风格的?第34页/共82页参考答案:浪漫或豪放的艺术风格。该词意境阔大,想象丰富,天上人间,摇曳多姿,给人应接不暇之感;梦幻现实辉映对照,那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有生活的
28、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李清照晚年,虽身处困境,想象的翅膀却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显示了“九万里风鹏正举”的豪迈气概,使这首词显示出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解析: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具体分析时可从意象及语言上进行分析。第35页/共82页规范演示(2014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现场批阅第36页/共82页题目: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
29、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4分)现场答案失误分析 抽样1:该答案没有理解“过”“随”二字在文中的含义,把二字孤立起来理解,导致赏析时偏离诗意。所以,此答案只能得1分。抽样2:该答案写出了“过”字所烘托的意境,但是却把如何烘托给忽略掉了;交代出了“随”字在句中的表层含义,但是没有指出“随”字的深层含义,即表现出水源之幽深。所以,此答案只能得2分。第37页/共82页点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要分三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使用的效果,即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点出表现手法)。此题中,诗人仅仅
30、用一“过”字表明雨的刚刚存在,而着意于雨霁云收之后翠绿生新的松色。“过”字把阵雨带来的清新宜人的气息、物色轻松自然地托显出来,同时也隐隐带出漫步山道的时间进程。“随”字简洁,随山转折,山道纡绕,峰回路转,随山探源,缘水经山。其间林壑深秀,水声潺潺,都由这个“随”字导出,令人有“曲径探幽”的想象。第38页/共82页参考答案:“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显现了出来。“随”字形象地表现了山道峰回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探幽的遐思。第39页/共82页纠错笔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道 旁 稚 子(宋)郑獬稚儿怕寒床下啼,两骭赤立仍苦饥。天之生汝岂为累,使汝不如凫鹜肥?官
31、家桑柘连四海,岂无寸缕为汝衣?羡尔百鸟有毛羽,冰雪满山犹解飞!注骭(gn):胫骨,小腿骨,亦指小腿。第40页/共82页题目:诗歌第四句中的“凫鹜肥”,原作“凫鹜肌”,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怀疑“肌”是错字,因此取“肥”字而不用“肌”字,请结合诗意说一说钱先生这样做的理由。正确答案:从语义上看,“肌”意为肌肉,与诗意不合,它不能描摹鸟的特点,放在诗句中也与“不如”不搭配;“肥”字不仅符合诗意,而且能使“凫鹜”之肥与稚儿的瘦弱形成对比,更好地表现了诗歌的主题。解析:本题可以把“肌”“肥”二者通过对比,从在句中的意思,衬托这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以及对表现诗歌主题的作用角度进行分析作答。我的答案纠错分析
32、体悟:第41页/共82页微专题 鉴赏诗歌的“诗眼”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词)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诗人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句。诗眼是洞察诗歌旨意的窗口,是诗的灵气所在。抓住诗眼对于领会诗的意境和旨趣具有重要作用。有些字,虽未冠以“诗眼”的名称,但其地位和作用相当于“诗眼”。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是“诗眼”;李白的行路难,“行路难”是“诗眼”。寻找和断定诗眼,要注意词语或语句的以下特征:一是统摄全篇的情调,二是深化诗句的意境,三是集中体现作者感情。分析“诗眼”要着眼全篇,结合诗歌的内容,看怎样强化诗歌的情调氛围,如
33、何体现诗歌的思想主旨。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该诗借对景物的描写,渲染了幽寂清冷的氛围,“愁”是该诗的“诗眼”,一个“愁”字点醒全篇,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体现出诗人的内心情感。第42页/共82页“诗眼”类题目常见提问方式: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2.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3.某词统领全诗的理由是什么?4.有人认为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解题步骤:1.明确指出作为“诗眼”的词。2.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该词在突出主旨、营造意境和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第43页/共82页典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京口月夕书怀(
34、宋)林景熙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第44页/共82页解析:参考答案“凉”。用秋夜、山风、江气写天气之凉,用生白发、居他乡、忆霜天写心境之凉,虚实结合,表达了作者旅居他乡的愁苦悲凉(或苦闷、凄凉等)的心情。对于这类题目,要从该字(或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及结构上所起的作用两方面考虑。答题时要找出“诗眼”(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并说明“诗眼”在诗句中的运用特点。在说明时要结合诗句描述诗人营造的意境,要体味这种意境中诗人的情感内涵,这样答案才不枝不蔓,鉴赏才会恰到好处。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说明理由。题目
35、:第45页/共82页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塞下曲四首(其一)常建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题目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判断的依据。参考答案 诗眼是“静”。本诗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在前两句生动概括了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后,第三句描绘玉门关外的茫茫大漠,曾经是积骸成阵的兵家要冲,如今却享有和平宁静的生活。这种把今日的和平与昔时的战乱作明暗交织的深意,是通过“静”字传达出来的,因此说“静”是本诗的“诗眼”。解析:综观全诗,“天涯静”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追求,“乌孙归去不称王”表明民
36、族关系已经妥善处理,边疆各族可以和睦共处。“静”字最能传神地表现人们的这种愿望和追求。对应直练第46页/共82页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三 江 小 渡杨万里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注将:行,流过。题目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判断的依据。第47页/共82页参考答案:诗眼是“交情”。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将“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以象征意义,从而表现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解析:解答“诗眼是什么”这
37、样的考题,不仅要回答“是什么”,而且要回答“为什么”。因为诗眼是最精练、最能给人联想来发现主题的字眼,所以要从全诗主旨的角度寻找这个词。全诗的大意:溪水流过桥后就不再回来,小船还得靠短篙撑开。交往的友情就是要像山溪渡那样恒久不变,不管风吹浪打永远还在。可见诗作主旨是“交情”,无疑这两个字是全诗的诗眼。第48页/共82页1.(2015河南省适应性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唐多令邓剡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注邓剡,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
38、过建康(今南京)时所写。考点巩固练第49页/共82页(1)“飞透窗纱”中的“飞透”二字极具表现力,请作简要分析。_参考答案:(1)“飞透”二字写秋风吹动树叶的声音透窗而入。这两个字极具力量,带有夸张的意味,既写出了浓郁的秋意,又强烈暗示出词人内心在改朝换代、沦落天涯之时的悲凉伤感。第50页/共82页(2)下阕中的“雁”这一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_参考答案:(2)“雁”这一意象的特点:因季节变化从自己的北方家园南迁。寒夜里无处可栖,只能伴着清冷的明月,栖于瑟瑟的芦花之上。“雁”的形象寄寓了诗人对离乱中有着不幸处境的人民(也包括自己)的无限同情和慨叹。第51页/共82页2.(2
39、015乌鲁木齐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浣溪沙咏橘苏轼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注噀(xn):喷。第52页/共82页(1)“香雾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两句中哪两个字最生动传神?请结合词句加以点评。_参考答案:(1)“惊”:吃惊、惊讶。“怯”:胆怯、害怕。掰开剥皮,芳香的油腺如雾般喷溅,初尝新橘,汁水齿舌间如泉般流淌。惊于橘皮迸裂时香雾溅人,怯于橘汁的凉冷和酸味。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初尝新橘时的感受,表达了喜爱之情。第53页/共82页(2)这首词是如何从正面、侧面两个角度塑造橘的形象的?请结合全词分析。_参考答案
40、:(2)正面:“新苞绿叶”“青黄”“香雾”“清泉”,写出了橘黄叶绿、橘香弥漫、橘汁酸凉。侧面:反衬。以“菊暗荷枯”反衬橘黄叶绿、香雾溅人、橘汁酸凉,突出强调橘的生机与美味。烘托。竹篱茅舍,掩映于青黄相间的橘林之中,可见橘树生长之盛,环境之美,一年好景,正当此时。侧面描写。“吴姬三日手犹香”,着意夸张,尽得吴橘之味矣。第54页/共82页3.(2015淮南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双调沉醉东风秋日湘阴道中赵善庆山对面蓝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傲霜橘柚青,濯雨蒹葭秀,隔沧波隐隐江楼。点破潇湘万顷秋,是几叶儿传黄败柳。注湘阴:县名,今属湖南,在湘江下游,滨临洞庭湖,擅山水之胜。传黄:涂染
41、上黄颜色。第55页/共82页(1)请赏析“山对面蓝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两句中“堆”“染”二字的妙处。_参考答案:(1)“堆”字,以动写静(化静为动),增加了景物的动态感,生动形象地渲染了对面山上树木郁郁葱葱的浓墨重彩;“染”字,拟人,以动写静,形象地描写出大片沙洲尽为茂密的绿草所笼盖的景象。第56页/共82页(2)试分析这支曲子中所表现出的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_参考答案:(2)作者开头给我们勾勒了一幅生气勃勃、色彩浓丽、高远开阔的秋景图,表达了作者行进在湘阴道中的喜悦之情;“点破”一词使情感一转,“几叶儿传黄败柳”点染了浓郁的秋意,透露出了悲秋之意,生发出作者领悟到自然之秋、人生之秋的悲凉
42、之感,增添了作品悠远的抒情意味。第57页/共82页4.(2015石家庄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南吕一枝花春日送别刘庭信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雨随花瓣落,风趁柳条疏。春事成虚,无奈春归去。春归何太速?试问东君:谁肯与莺花做主?注东君:传说中的司春之神。莺花:莺啼花开,泛指春天的景物。第58页/共82页(1)本曲题目为“春日送别”,曲中是如何表现别春之情的?请结合曲词具体分析。_参考答案:(1)以借景抒情手法表现。前两句写杨柳拂风、梨花带雨,后两句写梨花瓣落,柳条稀疏。春景由繁盛转衰败,隐隐透露出送别的伤感之情。以直抒胸臆手法表现。以“无奈春归去”点明春将离开,以“春归何太速”直
43、写春归得快。最后的“试问东君:谁肯与莺花做主”,实指春去则莺不啼、花难开,从而表现了对春去的惋惜之情。第59页/共82页(2)请赏析“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中“丝丝”“点点”两词的表达效果。_参考答案:(2)“丝丝”指风轻,“点点”指雨柔。“丝丝”“点点”两个叠词,把春天特有的风轻雨柔的美好韵味尽情透出,同时暗含了柳摇若风、花落如雨的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妙画面。为下面的抒情作好铺垫。(或:叠词还起到了音韵和谐的效果)第60页/共82页5.(2015沈阳第二次质检监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都 梁 六 首(其二)陈造天外纤云尽,山巅望眼遥。平淮剪绿野,白塔界晴霄。客里风光
44、异,吟边物象骄。功名它日事,回首兴萧条。注陈造:南宋诗人。本诗是诗人登都梁山所作。都梁山位于今江苏盱眙东南。淮河在南宋时作为宋金边界线,于都梁山附近流过。第61页/共82页(1)本诗颔联中“剪”和“界”两字用得巧妙,请简要分析。_参考答案:(1)“剪”指“剪开”,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平缓的淮河剪开了绿色的田野流淌而去的景象。“界”指“界限”,这里为“分开”之意,高高耸立的白塔插入云端好像晴空的分界。“剪”和“界”两个动词,既体现了景象的开阔壮伟,又暗指统一的江山被强分为二,山河破碎的现状。第62页/共82页(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_参考答案:(2)对壮美的边界自然风
45、光的赞叹之情。诗人登都梁山见到平淮绿野、白塔晴霄的开阔壮伟之景,不禁生发出赞叹之情。对山河破碎,恢复无望的感伤之情。诗人通过描写宋金边境之景想到淮水为界,山河分裂,表达了对国家现状感伤之情。对当局不思振作、屈辱求和的不满之情。诗人于都梁山眺望如此壮美却被金人占领的山河,心中充满对南宋统治者不思振作,无法收复失地的不满与愤懑之情。表达了诗人无心求取功名的痛苦和无奈。尾联的第一句“功名它日事”直接地表达出诗人在国事日非的大前提下,无心谈及个人的功名前途的痛苦之情。第63页/共82页6.(2015焦作十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钟 山 即 事王安石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
46、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注王安石辞相后,晚年居住在江宁的钟山。第64页/共82页(1)简析“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中“绕”和“弄”字的妙处。_参考答案:(1)“绕”字写出了涧水在竹林间回环往复、静静流淌的情态;“弄”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竹林西边草地上,花草随春风频频舞动、款款弄姿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钟山美景流连喜爱之情。第65页/共82页(2)王安石认为,与其“鸟鸣山更幽”,不如“不鸣山更幽”,你怎么看?_参考答案:(2)示例一:同意,我觉得王安石的话有道理。本诗写于他隐居钟山时期,他虽然退出了政治舞台,但内心并不平静,过去的成败利钝,当今的朝政得失,还时时萦绕于心怀,这种
47、心态就必然在诗中有所表现。所以“一鸟不鸣山更幽”就不单纯是描写山中的幽静,更重要的是表达诗人内心的岑寂和对寂寞的不满足,以及对喧闹春天的期待。一个“山更幽”的“更”字,便把作者的心境集中地表现出来。示例二:不同意,我认为“鸟鸣山更幽”更好。因为这句诗以动衬静,和无声的寂静相比较而言,用鸟鸣衬托山涧的幽静,一个“更”字使人感受到静的情趣和生命力。第66页/共82页7.(2015南昌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浣溪沙苏轼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注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徐州发生严重春旱,作者作为徐州太守,曾往石潭
48、求雨,果然求得甘霖。初夏,又往石潭谢雨,沿途经过农村。这组浣溪沙词即记途中观感,共五首,这是第二首。使君:苏轼。收麦社:夏天麦收后的祭祀谢恩仪式。赛神:用仪仗、箫鼓、杂戏迎神的活动,又称“赛会”。第67页/共82页(1)上片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景?“旋抹红妆”写得极为精彩,请加以赏析。_参考答案:(1)上片写了一群农家女聚在家门前争看州官的情景。“旋抹红妆”的“抹红妆”表现对“使君”的敬重、“看使君”的隆重,“旋”表现“看使君”心情的急切。第68页/共82页(2)下片用什么描写方式表现词人的情感?请结合词的最后两句加以分析。_参考答案:(2)下片用侧面描写的方式表现了词人对农家丰收后的富足与欢乐的
49、喜悦心情。第五句写祭品的丰厚表现百姓的喜悦;第六句写一位喝醉的老翁,表现百姓的喜悦,从而表现了词人的喜悦之情。第69页/共82页8.(2015开封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过杨村杨万里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政尔清和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注清和:农历四月。第70页/共82页(1)请从“绘色”“立意”两个角度对诗歌的中间两联进行赏析。_参考答案:(1)从绘色的角度看,绿色的杨柳、葡萄架,红白相间的鲜花,金黄的麦田,碧蓝的天空,色彩鲜明,构成一幅美好的田园生活图景。从立意的角度看,田园美景如画,田园生活充满乐趣
50、,流露出诗人对淳朴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向往。第71页/共82页(2)诗歌的最后一联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_参考答案:(2)最后一联的意思是,在农历的四月天,“我”还在赶往异地做官的路上,农村是这样的美,何不回家种田?出去辛辛苦苦做官,究竟是为了谁呢?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辞官归隐的愿望。第72页/共82页9.(2015天水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南歌子游赏苏轼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注菰黍、昌歜:席间食品。琼彝、玉舟:分别指酒壶,酒杯。第73页/共82页(1)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