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高三下册语文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蝉高三下册语文教案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蝉高三下册语文教案设计蝉教案昆虫记蝉共有“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四部分。作者用生动活泼、风趣形象的语言,详细阐明了蝉的生活习性,具体介绍了蝉从卵到幼虫,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课本节选自第二、四部分。【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章的生字词;2、理顺文章写作思路;【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2、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教学重点】拟人等文艺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本文所寄寓的生活哲理。多媒体课件。一、创
2、设情景,激情导入:名言导入:“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有没有觉悟。”法布尔板书课题:蝉。二、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积累文章生字词。蜣qing(屎壳郎)窠k(鸟兽做的窝)墁mn(用砖或石块铺地面)纤xin(细小)蚋ru(小昆虫,体长两三毫米,头小,色黑,胸背隆起,吸人和牲畜的血液)鳍q(鱼类的运动器官)曝p(晒)词语补释: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匹敌:(q)对等,相称。罅隙:缝隙。腾跃:跳跃。开合自如:分开收拢不受阻碍。倒楣:遭遇不好。(也作倒霉)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2、作者简介:法布尔,法国人,生于1823年,死于1915年,活到92岁,是世界著名的
3、昆虫学家。他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没有上过像样的小学,为了补贴家用,还得给人打短工。在农村里,他被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昆虫迷住了,爱上了研究昆虫这一行。有时候他会一连十几个小时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地对一种昆虫进行精细的观察,以致有人以为他发疯了。他读过师范学校,当过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他没有专门学过昆虫学,但是依靠他专心致志的自学和长期耐心而细致的观察研究,用大半生的时间和精力,根据观察所得的详细记录,写成了10大卷昆虫的故事(又译作昆虫记)。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科普散文集,它以生动有趣的文笔,向人们展现出一个绚丽多彩的昆虫世界昆虫的故事问世以后,法布尔就成为蜚声世界的科普读物作家,为广大读者所熟悉
4、和热爱。他的故居和实验室现已建成法布尔纪念馆。三、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读文章,思考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蝉的地穴、蝉的卵。2、文章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什么?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第二部分“蝉的卵”,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3、这两个部分分别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来说明的?第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地穴”,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地穴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考察从地穴开始。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第1自然段),表明自己“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第二层次(2-7自然段),写对蝉的地穴的考察。这一层次写对蝉
5、的地穴考察是按照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进行的。第2-3自然段说明对地穴外部情形的考察,第4-6自然段说明对地穴内部情形的考察。第三层次(7-10自然段),写对蝉的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第一部分的说明顺序和“蝉的地穴”一样,也是按照对事物观察的进程进行说明。这一部分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第11-13自然段),介绍蝉的产卵,分别说明了产卵的地方、方式和数量等。第二层次(第14-17自然段),写蝉卵遇到的危险,首先说明产卵的数量多是为了在遭到破坏时能有幸存者,然后介绍蚋对蝉卵的破坏和蝉对此的茫然无知。第三层次(第18-24自然段),介绍蝉卵的孵化和幼虫的活动。这一层次详细记述了蝉的幼虫从蜕皮、悬挂、落
6、地,到藏身地下的经过。第四层次(第25-26自然段),概括写蝉的生活历程:“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这既照应了蝉的地穴的介绍,又结束了对蝉卵生长过程的说明,也是对全文做了形象化的总结。四、品味语言重点探究:1、再读课文,请大家在文中就蝉的挖洞、脱壳、产卵、幼虫钻土等细节细细品读,勾画出过程,看看作者是抓住了什么特点来进行介绍的?然后共同探讨并归纳:挖洞(4节):分泌粘液,使泥土成为泥浆,固定隧道;脱壳(7-9节):找支撑点,外层皮由背的中线慢慢裂开,表演奇怪的体操;产卵(11-12节):选择最小的向上翘起的树枝,在枯枝上刺成三四十个小孔;幼虫钻土(23-24):
7、四处寻找软土,挥着镐向下挖掘,将土抛出地面,挖开土穴,钻进去,隐藏自己。2、关于成语“金蝉脱壳”:金蝉:金黄色的知了;壳:坚硬的外皮。蝉越过漫长的冬伏期后,从地底下爬出来,通体土黄透亮,雅称“金蝉”。金蝉爬上树干或树枝,静静地歇着,开始蜕变。金壳背部裂开一条缝,新生蝉从缝里爬出,蝉翼丰满后飞走;金壳依然在枝头摇曳,不站近看,不知道新蝉已经飞走,这就是金蝉脱壳。金蝉脱壳,用来指人,是一个比喻,指在危急关头,设法从某种境地脱身,脱身时,留下种种伪装,制造没走的假象,其实,人早已走了,因为有伪装和假象,他人还以为没有走。这实际是一种分身计,一种逃遁计。3、再读课文7-9节,这篇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
8、蝉脱壳的呢?先找支撑点接着写背部变化再依次写头部、吸管、前爪、翅膀和后爪的露出最后写尾部。4、从蝉的脱壳的这些变化体会到了什么?(作者观察的仔细、认真)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发现,作者并没有按昆虫一般的生长过程“卵幼虫成虫”的顺序来介绍,而是从中间的一环“幼虫”入手,介绍蝉循环往复的生活史,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明确:这样安排顺序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其一:幼虫建筑地穴,这比成虫产卵要生动、丰富、有趣得多,以此开头,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而跟随作者去进一步探究蝉的世界的奥妙;其二:使行文新颖活泼,不落俗套;其三:也是最重要的,是突出蝉“四年黑暗的苦工”这一重要特点(蝉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的活动)
9、。5、请同学们列一张关于蝉从产卵到成虫的生长过程表:成虫产卵蝉卵孵化幼虫走出壳外幼虫落在地上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幼虫钻进地里幼虫从地穴爬出幼虫爬上灌木枝或草叶变为成虫成虫离枝飞去成虫交配(产卵,死亡)五、精读课文语言特色:1、认真通读课文,小组合作探讨本文的语文特色。作为事理说明文,蝉是一篇科学小品。本文对“蝉”的说明既不像一般辞书、昆虫学著作那样进行系统的纯科学性的说明,也不像一般科学小品那样运用文学方法来表达。蝉实质是科学观察笔记、考察报告,属于科学著作的范畴,但是,作者在表达上采用了一些文学性语言对说明对象的科学资料进行综合介绍,因此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10、是把蝉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如写蝉产卵,写出了以为“可怜的母亲”生儿育女所付出的艰辛,也写出了蚋残害生灵的可恨。写由卵发育成蝉,表现出了蝉所经历的四年漫长历程的艰苦。这就使文章具有了较强的感染力,能使读者为这个小生物的成长慨叹,从而对作者的“幸福是如此的来之不易又如此的转瞬即逝”的议论和抒情产生共鸣。二是运用文学的语言表达。如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一般不为人知的科学现象表现得具体形象,以“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来比喻蝉的离壳过程。又如以准确而形象的语言描写所观察到的情形,写蝉“身体在空中向后翻腾”,“翻转身体?将折皱的翼竭力向外伸直、张开,?用腰部的力量尽力将身体翻上来,恢复头朝上的争唱姿势,
11、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再把尾部从鞘中脱出”,其中的动词准确而又生动地描写了蝉脱壳的整个过程。六、总结课文拓展延伸:鲁迅说,法布尔的著作有一个缺点:“用人类的道德于昆虫界。”“农学者根据对于人类的利害,分昆虫为益虫和害虫,是有理可说的,但凭了当时的人类的道德和法律,定昆虫为善虫或坏虫,却是多余了。”分析作者在文中寄托的对蝉深厚的感情,如(17节)“但这可怜的母亲一直一无所知,它那大而锐利的眼睛,并非看不见这些可恶的家伙不怀好意地鼓翅其旁,然而它就是无动于衷,任由这些家伙胡作非为。它要踏扁这些家伙是非常容易的,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自己的家族。”还有(末节)“它穿着肮脏的外套,掘土四年,现
12、在才能忽然换上了高雅的服饰,长出了堪与飞鸟媲美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陶醉在这个世界的欢愉中。幸福是如此的来之不易又如此的转瞬即逝,你想,什么样的歌声才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此时的快乐呢?”等等,所有这些都寄托了作者对蝉的深厚的感情。七、布置作业:写一种昆虫或动物。要求:同学们也能像法布尔一样仔细地观察,认真地研究,然后写成文章。蝉说课稿一、教材和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短文两篇蝉、贝壳是九年级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这两篇散文语言清新、凝练、意味隽永,因而既是指导学生朗诵的好材料,又是引导学生体味人生的经典之作。两篇文章都是精致而内涵深刻的优美散文,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自读
13、蝉与贝壳,将两篇文章放在一起来对比欣赏。2、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易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思维。有感情的朗读时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但对已初一的学生来说,较难以达到。因此需要教师师范朗读,指导诵读。要注意引导学生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发现两篇文章都是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分析(一)结合上述的教材和学情分析,以及新课标中对阅读教学“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2、了解欲扬先抑及
14、由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过程与方法: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2、对比探究阅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二)依据教学目标,本课教学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感受作品语言优美、细腻的风格,学习文章先抑后扬的写法。教学难点:对比探究阅读;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方法。三、教法学法分析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多媒体课件,以诵读鉴赏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我准备采用的方法有:创设情景法、朗诵指导法、诱导点拨法。学法指导:在对本课的学习过程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15、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朗读法、对比探究阅读法法。四、教学过程依据上述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并以语文学科的特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我设计了六个环节来完成这一课的教学。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痛苦又何尝不是一种美丽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两篇优美的散文,从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吧。2、夯实基础(1)知人论世,作者简介小思和席慕容
16、的相关介绍,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活历程和创作情况。(2)检查字词预习,为更好阅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3、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听准字音,注意朗读的感情、节奏。目的是“品语言,入意境,展想象”(2)自由朗读课文。读出语气,读出感情。此环节教师指导诵读,通过范读、指导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初步感知文本表达的情感和哲理。在读的过程中,请学生思考:(1)、蝉这篇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找出来并说说对它的理解。(2)、贝壳一文中,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此环节的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并且要求学生联系文章的主旨以及问题所处的具体语境作
17、深入的分析和解答。明确答案:1、“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是全文的文眼。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之处,也是由蝉引发的对于生命的深刻感悟。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了意义和光彩。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2、在描述了贝壳的精美之后,作者并没有就此停笔,而是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
18、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创造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呢?4、研读赏析,合作探究。(1)、蝉一文中的“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秋风颜色”给你怎样的感受?(2)、贝壳一文中“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3)、贝壳课文最后一段说“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你怎样理解“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4)、这两篇散文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研读赏析课文,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通过对比阅读和思考,更深一步的分析体会
19、两篇短文的写作手法。突破教学重难点。在这一环节中,要把着力点放在过程上,既要看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还要看是否做到全员参与和全程体验,更要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以及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明确答案:(1)、我们一般说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进了秋风中,言少而意丰。(2)、此句上承接着“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
20、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以表达一种感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因为爱美,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或者因为热爱生命,她加倍喜欢美。在作者的心中和笔下,这生活中的美和生命的感激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她才会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仔细、一丝不苟。(3)、作者并不希望建立叱咤风云的丰功伟业,她只想像那颗小小的贝壳,用仔细、精致、一丝不苟来塑造执著而美丽的形象,回馈生命,打动人们。“固执”和“简单”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表现了她并不渴求人们对她绝对地赞美和崇拜,她渴望的是一种感动,希望能像贝壳的美感动她一样感动着
21、世界。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很小,甚至不起眼,但是是自己精致、仔细、一丝不苟地做的东西或事情。她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渴望的不是人们对她赞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执著的爱美的灵魂。所以此处的“固执”“简单”都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其实是执著和单纯的意思。(4)、明确:相同之处:(1)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3)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不同之处:(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
22、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5、课堂小结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通过学习这两篇短文,我们会高声回答: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6、布置作业生命是辽阔的大海,蕴蓄着不尽的情思;生命是深邃的湖泊,孕育着无限的希望;生命是广袤的星空,绽放着智慧的
23、花朵。请以“感受生命”为话题写篇文章。要求:题目自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五、板书设计短文两篇蝉珍惜生命欲扬先抑贝壳把握生命直入主题蝉教学反思很害怕上由法布尔昆虫记改写的课文。他是一个虫痴,痴到极致成家成魔成仙,做生物学研究,这是难得的第一手资料,做语文课教学,往往有很“裹”人的地方,让我们这些非专业者黔驴技穷。这不,有关金蝉脱壳这一节,老师们之中都产生较大分歧,毕竟生活在城市,近距离观察端详蝉的几率少之又少然而,孩子们却表现出超常的好奇心,似乎只有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孩童,才会是童心未泯法布尔的“知音”正如备课时所预设的:蝉中的天才乐师沉浸在自我陶醉中不停地演奏的场景,吸引着学生去关注蝉脱壳的情况,蝉的视觉、听觉异于人类的特点。教学这样的文字,我明白“只有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获取,学生才能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但蝉脱壳那一段实在太难想象了!要是有录像参照,可能还好点儿,通过真实观察,再来看语言文字是怎么再现的。如今谁也没有看到过这个相对微观的情景,如何仅从语言文字中理解、体会?还真不是一般的难点如果我有可以的电教设备,如果稍微能挤出点找资料的时间,相信这一课会上得更清晰、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