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导学案(高二1620班)(教师版)(共4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8994189 上传时间:2022-03-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山子传》导学案(高二1620班)(教师版)(共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方山子传》导学案(高二1620班)(教师版)(共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方山子传》导学案(高二1620班)(教师版)(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山子传》导学案(高二1620班)(教师版)(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5、方山子传导学案(高二16-20班)(教师版)主编人:胡雪 审核人:莫文英 终审人:饶志青 使用年级:高二实验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加强和学习传记的特点和写法;积累文言字词及相关文学常识。2、过程与方法:分析如何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个性;学习传主的事迹与精神风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方山子特立独行的个性;理解文中隐约折射出的苏轼在黄州时的心态。【教学重点】1、积累文中重要实词和虚词。2、学习本文的构思和细节描写。【教学难点】:把握方山子特立独行的个性;理解文中隐约折射出的苏轼在黄州时的心态。【学法指导】:预习、朗读、质疑探究、小组合作一、课前检

2、测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为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2、标题注解(1)方山子,即宋代陈慥,字季常,号方山子,别号龙邱先生。晚年隐于光州、黄州间。苏轼任凤翔

3、签判时与其相识。(2)本文是元丰四年(1081)苏轼被贬在黄州时为他的好友陈慥所作的一篇出色的别传。 二、自主学习1、翻译与理解【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羡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乡里)之(的)侠皆宗(尊崇)之(他,代方山子)。稍壮,折节(改变志趣)读书,欲以(凭借)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赏识)。晚(晚年)乃(才)遁(隐居)于光、黄间,曰(叫)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1)弃(放弃)车马,毁(毁坏)冠服,徒步(步行)往来山中,人莫(不)识(认识)也。见其所著(戴)帽,方屋(帽顶)而高,曰:“此岂(难道,表反问语气)古(古时)方山冠之(的)遗像(遗留下来的样子)乎?”因(于是)

4、谓(称呼)之方山子。(1)翻译:在茅屋里住,把蔬菜当作食物,不与社会各界来往。诵读后思考:1、本段交代了什么内容?明确:第一自然段简介方山了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2、第一自然段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与方山子有共同的遭遇?明确: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2】余谪(贬官)居于(在)黄,过(经过)岐亭,适(碰巧)见焉(代词,他,指方山子),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1)方山子亦矍然(惊讶相看的样子),问余所以(的原因)至此者,余告之故。(2)俯(低下头)而不答,仰(抬起头)而笑,呼(叫)余宿(住宿)其家。环堵(四壁)萧然(萧条的样子),而妻子(妻儿子女)奴婢皆有自得之意(怡

5、然自得的样子);余既(已经)耸然(惊奇的样子)异(意动用法,以为异)之。(1)(句式:宾语前置句)翻译: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2)(句式: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翻译:我把原因告诉了他。诵读后思考:1、本段交代了什么内容?明确:写作者第二次见到方山子的情景。2、为什么方山子听了苏轼的遭遇后,表现出“俯而不答,仰而笑”的情态?明确:这既表现了方山子对于黑暗腐败的世道的熟悉,因为他是过来人,所以见怪不惊。又极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同情以及对打击诬蔑苏轼的那些奸邪小人的蔑视。所以笑过之后邀请作者住宿在自己破旧的家里,让作者自己感受远离政治的安宁。 【3】独(私下

6、,独自)念(回想)方山子少时使酒(酗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通“又”)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使动用法,使跟从)两骑,挟二矢,游(游猎)西山,鹊起(飞起)于(在)前,使骑逐(追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使动用法,使发怒)马独(单独)出,一发(发一箭)得之。因(于是)与余马上(在马背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自认为)一世豪士。今几日耳(语气助词,罢了),精悍(精明强干)之色(神色),犹见(通“现”)于眉间,而岂(表反问语气,难道)山中之人哉! 诵读后思考:1、此段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作者回忆第一次见方山子的情景。2、在第二、三自然段以今昔两次邂逅作对比,指出方山子并非寻常的隐逸之

7、辈,两次邂逅所见有何不同?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明确:俯而不答,仰而笑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时豪士。 方山子的表现不是常人的表现,超乎寻常,因而作者“耸然异之”;又在其家看到萧条的景象,这使作者自然联想到少年方山子。同时,也使前后形成对比,突出方山子淡泊的心态个性.【4】然(然而)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应该)得(得到)官,使(表假设,如果)从事(办事,任职)于其(代官府)间,今已显闻(显赫的名声)。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园林宅舍)壮丽,与公侯等(等同,相类似)。河北有田,岁(每年)得帛千匹,亦足以(足够用来)富乐。皆弃(抛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1)(1)翻译:这难

8、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诵读后思考:1、为什么要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明确:为了突出其“异”于常人之处,甘心放弃显赫的家世而庵居蔬食必有其自得之处。作者在此极度赞颂方山子超脱世俗的高尚美德,直接赞语仅最后“此岂无得而然哉”!最后作者以光、黄其他“阳狂垢污“的异人来反衬方山子,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所谓异人的“阳狂”之行乃是一种掩饰,是为了压抑心中的激情,平息心中的矛盾。方山子不也正是如此吗?作者以疑似的口吻问他是否见过“阳狂垢污”的异人,其实,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他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异人。【5】余闻(听说)光、黄间多异人(奇人逸士),往往(常常)阳(通“佯,假装)

9、狂垢污,不可得(不能够)而见,方山子傥(或许)见之欤(通“欤”,语气助词,吗、吧)! 三、合作探究1、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作者的是他的“异”,那么方山子的“异”表现在哪儿呢?一、是生活道路的选择与改变,生活态度的独特之处: 1、生活道路的改变: 少年血气方刚,一身侠气;成年折节读书,有志用世; 晚年无所遇合,遁于光、黄间2、生活态度的独特:庵居蔬食,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所著帽,方屋面高。二、是待人接物的方式:不与世相闻,人莫识也。三、是其家教、家庭情况以及其大气、大方的行为作风: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世有勋阀,岁得帛千匹。2、“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最忌平淡,请问此文是如何打

10、破平淡,塑造丰满形象的?1、奇妙的构思。没有像一般传记,平铺直叙地介绍人物的姓氏、乡里、家世、生平等,而是“随物赋形”极其切合隐士的身份,由隐而显,由略而详,层层设疑,层层呼应,愈深愈见方山子的不同寻常和卓立无匹。从结构上看(一)叙述:概述方山子 (二)他乡遇故知 (三)倒叙 (四)补叙 (五)对方山子之赞颂2、奇妙的语言。大师用字准确而含蓄,字里行间饱含感情,细节描写、形象描写独具匠心,故有言简意丰的艺术效果。如:当得知作者被贬黄州的原因后,这位作为故人的隐士,竟一点也没有同情或安慰的表示,只是“俯而不答,仰而笑”,在这里,作者再度向读者渲染了隐士的特征,不仅活灵活现地写出了其神态,而且也蕴

11、涵了多少人生的沧桑与感慨!3、隐约的折射。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写方山子未的不遇,又写自己的诗文被祸,不直言,于是隐约其辞,语多委婉。四、检测反馈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 欲以此驰骋当世其后以博学宏诃,授集贤殿正字B.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C. 晚乃遁于光、黄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 呼余宿其家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参考答案】A(A“以”均作介词:凭借。B 代词他兼词在那里C介词在介词给D代词 他副词表反问 难道)2、下列各项是

12、对文章的分析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C、尾段作者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从“岂山中之人哉!”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他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参考答案】D(A句陈述“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错误;B句陈述“传

13、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错误,因为他壮年时“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C句理解有误,方山子自己就是一个“异人”,当然会同类相求。)3、对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 慕:仰慕 B 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推崇C 然终不遇 遇:对待 D 因谓之方山子 因:于是【参考答案】C遇:遇合、机会、好运4、对加点虚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闾里之侠皆宗之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A.相同,不同 B.不同,相同 C.不同,不同 D.相同,相同【参考答案】A结构助词的/表判断、表肯定语气5、下列句

14、中属于状语后置句式的一项是 ( )A稍壮,折节读书 B晚乃遁于光、黄间 C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D因谓之方山子【参考答案】B二、翻译下列句子:1、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个地方的缘故 。)2、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3、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4、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附:励志类作文专项训练题目(两题任选一题)文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小树问大树:“你吃什么才长得这么大的呢?” 大树说:“我每天吃青山一座,白云两片,蜂鸣与蛙唱四两,早晚各吃晨曦与落日一遍,有时也吃些鸟粪、腐叶几片,

15、喝点朝露和山泉。” 小树:“吃这些你的体形就这么完美和谐?” 大树:“这还要感谢风雨雷电。风为我做身材的修饰,雷为我劈去放肆。雨为我洗去尘土,电为我斩出高傲。” 小树又问:“为何有的树长得枯黄又干瘦?” 大树说:“因为我们各自的菜单不同。它们选择吃的是愤事、是抱怨、是黑暗,因此就不能青翠光鲜。”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题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有人问一个农夫是不是种了麦子。农夫回答道:“没有,我担心天不下雨,会遇到旱灾。”那个人又问:“那你种棉花了吗?”农夫说:“没有,我害怕会有虫子,被虫蛀了。”于是那个人又问:“那你种了什么?”农夫说:“什么也没有种。我要确保自己和全家人的安全。”对此你有何看法?它又会引发你哪些联想?请全面理解该则材料的意思,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