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美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美3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美3篇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美1读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人们总忘不了那秦淮河的灯影波光,梅雨潭醉人的绿,威尼斯的异国情调,扬州城的风流古朴以及那生机勃勃的“春”,感人至深的“背影”,还有生命的价格七毛钱、上帝的骄子白种人等等。这些作品通过叙述描写或寄托政治忧愤,或象征对光明未来的追求,或蕴含个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通过家庭的特定角度影射人生的苦难和黑暗,或用写实的手法触及到“改革社会人生”,揭开黑暗社会的帷幕。下面,就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艺术方面谈一谈我粗浅的见解。朱自清先生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充分证明了白话不但能够创作“美文”,而且能够创作出胜过文言散文的白话散文,打破了“美文不能白话
2、”的迷信。下面,就从他的散文的“美”来谈一下其创作艺术。一、至醇至情的意境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具有诗的素质,他善于通过叙事描写议论的有机交融,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创造出五彩缤纷的“贮满”了“诗意美”的境界。这种诗意,用杨朔的话来说,就是使人“动情的事”。朱自清先生把自己感到“动情的事”传递给人们。使我们受到感染产生共鸣,创作诗意的艺术是极为丰富的。、在抒情和叙事相融合的意境中,洋溢着一种真挚的人情美:那些自诩的色彩很浓,偏重写儿女情长的散文背影给亡妇儿女等作品,朱自清先生将自己内心真挚的感情熔铸在了所叙述的事件中,将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流露出了一种真挚的美。背影记叙了多年前父亲在浦口车站送他
3、乘火车北上念书的情景,朱先生通过在特定环境下的背影的描写,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慈爱和儿子对父亲深沉的感念。作品在平淡的叙述和细微的言行中流露真情。从父亲“甚是仔细”的再三叮嘱茶房还不放心,从决定亲自送我并忙着照看行李,与车夫讲价钱或是上车替儿子捡定座位到最后又穿过铁路过栅栏攀月台买橘子方才离去。无不显出父亲对儿子的深挚的关爱之情。父亲的一举手一投足,总易牵动作者感情的弦索,激起心灵的颤动,所以即使平常而琐碎的小事,亦充溢着一股强烈而深厚的感情,从而产生了非凡的感染力,父亲的衰老、疲惫的背影负载着人世的艰难与悲哀,而父亲忘我的爱终于使儿子感到自责,父亲的“背影”在父子分手后便“混入来来往往
4、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这代表一种失落和惆怅,作品最后还简述了父亲别后的眷恋之情。给亡妇是朱自清先生30年代追忆他的第一个妻子的悼亡之作,几乎都是家庭琐事,集中叙述了亡妻无私的母爱和亲情。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深切的哀思和怀念,极见深情,催人泪下,与背影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抒情和议论描写相结合创造的意境中,显示出一种“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诗情画意美:朱自清先生曾说过:“作文便是以文字作画。”他的创作实践了这一点,用重彩笔描绘各种风景画、风俗画,做到了“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创作出了一个个诗意浓郁的意境,正如郁达夫在论及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时说:“朱自清虽是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样的诗
5、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出冰心外,文章之美,就算他了。”(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现代散文导论)。古人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谈,能够绘出影像的是画,透出神韵的是诗。好的画和好的诗是相辅相成、浑然一体的。朱自清先生虽写的是散文,却与诗画有异曲同工的妙处。他的散文,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散文春中描写:“桃树、杏树、李术,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还眨呀眨的。”春的景象被朱自清先生描写的多精彩呀!使你仿佛置身于万物复苏,争奇斗艳的春天之中,又仿佛在品味一幅清丽明朗的水彩画。远处可见五彩缤纷的花色,近处可听蜜蜂的低吟,上有蝴蝶翻飞,下有野花活泼调皮的眨眼。远、近、上、下,农、
6、淡、湿、燥虽是信笔点染,无事雕琢,却又成为高妙的艺术品。由于朱先生描绘画面,把美的景致情致注了进去,因此,几多诗意,几许春色,从一幅动的、立体的画面中溢了出来。如果说春是一幅明丽的水彩画,那么荷塘月色便是一幅优美的工笔画。文章一开始,作者就直抒胸臆:“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了求得片刻的闲适,作者想去看看月下的荷塘,但是作者没有先写荷塘,而是先描绘荷塘的小路及荷塘周围的静谧的环境。作者对荷塘月色的描绘非常真切细致。第四、五、六段,重点写景,先写荷叶、荷花、花苞、花香,这是静的画面;再写微风过处时的震颤。“像空电般,霎时传过荷塘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边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浪。”这
7、是动的描绘。随后,再从各个侧面写月光的影射、倾泻、投影,把视觉所及的光、物交错在一起,组成一幅令人心醉的优美的画面:写月色,映衬得荷塘格外恬美;写荷塘,反照出月光的动人。描写景物的角度经常变换,时而平视,时而俯视,时远时近,有上有下,使得整个画面具有立体感,在画面的布局上,层次分明,淡浓相宜,疏密适度,具有浓郁的诗意。而“寂寞的小煤屑路”、“蓊蓊郁郁的树”、“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荷叶像婷婷的舞女的裙”;以及“荷花零星点缀下如粒粒明珠,又如闪烁的星星,如刚出浴的美人”。“风送荷香,吹动荷叶,露出了脉脉含情的绿水。”使人感到了一种醇醇欲醉的浓香扑面而来,温馨而又甜蜜。月光则更美了,如“流水一
8、般”,“静泻在叶子和花上”,“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罩着青纱的梦。”“参着斑驳”的灌木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光和影和谐的旋律”,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动静结合、虚实如生、浓淡适宜、疏密有致的“情意化了”的风景画。而浆生灯影里的秦淮河更是将朱自清先生浓郁情感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朱先生喜爱古典诗词,有深厚的古典文学的功底,他把散文当诗来写,努力在散文中创造诗情画意的境界。我们看他在文章中对秦淮河月景的描绘吧!“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三分是一条随意画的不规则的曲线。”这一段,既有近物的细致刻画,也有远景的淡淡勾勒,而这一切又是为了突出画面的主体月儿,为了写出秦淮河上独特的
9、月景。从形态、精神两个方面,把没有生命的东西写得像有生命有感情的东西,色彩淡雅,画面优美。更可贵的,这并不是客观描绘,而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朱自清先生似乎把自己完全融化到画面里去了,在那里寻找到了寄托。读着这种文字使人们陶醉在作者创作的诗情画意中,迫不及待的想要飞到秦淮河,去领略那迷人的风光。朱自清先生凭借自己“敏锐的感觉”,捕捉事物的极其细微的变化,因此在他的笔下,又出现了描写细腻、形象具体的艺术特色。在他的笔下随着时间的转移,水、月、灯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下,有着不同的情况,比如水,刚下船的时候,“夕阳已去,皎月方来”,晚霞映水,水便是“蔷薇色的”。当“灯火初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的了”
10、,一到大桥外,顿然空阔,疏林淡月,衬着蔚蓝的天,“秦淮河里的水却尽是这样冷冷地绿着”,“绿如荫陈酒”了,灯和月呢?也是有变化的,夜幕方垂,大小船上都点起了灯火,那时灯光压着月色,所以“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光”有水气的折射,便“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随着时间、地点变换,灯光已夺不了月光,于是愤然的灯,都是“黄而有晕”的,在繁星般的黄晕里“秦淮河仿佛笼上了一团光雾”,“灯光是浑的,月色是清的。在混沌的灯光里,渗入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朱自清先生总是这样,从变化中捕捉事物的特点,这样就是描写的东西格外富于诗意了。二、多姿多彩的语言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不仅具有至醇至真的诗意美,而且在语言
11、上质朴、凝练、新颖、自然。下面从三个方面说一说朱自清先生散文语言的特点。、朴素自然,平中见奇:朱自清先生非常注重语言的锤炼,但在运用语言时,决不矫揉造作,加以修饰渲染。如春中写草:“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写人的活动:“坐着,躺着,大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朱自清先生提倡人民用口语化的语言写文章,这就是他提倡的“谈话体”。背影一文,朱自清先生全用白描记叙事实,不做任何修饰、渲染,通篇文章写父亲多么关心爱护儿子,儿子又是多么感激思
12、念父亲,但“关心”“爱护”“感激”这一类的抽象字眼,文章中却一个也没有用,更没有什么话里的词藻。文中用词造句都经过认真考虑,决不随便,如送行那一段:“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这里的“说定”,如果换成“说过”似乎也通,但逊色多了,“说定”不送,后来终于还是送了,实际是说而不定,很好的表现出了父亲的矛盾心理,“熟识”一词说明父亲嘱咐的茶房该是靠得住的;“再三嘱咐”表明了遍数之多,不厌其烦,反复交代,唯恐茶房有半点疏漏;“甚是仔细”表明嘱咐的内容之详,把送行中应注意的细微末节都提到了。这些词语的运用强调说明了父亲已为儿子上火车作了极其精细、
13、周密的考虑和安排,字眼虽平常,但用得恰到好处,使父亲的爱子之情跃然纸上,文中评议与所表达的感情,浑然一体,达到了古人所推崇的“得意而忘言,得鱼而忘荃”的艺术境界。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朱自清先生崇尚朴实,但绝不显露寒伧,朱自清追求雅淡,但是雅中有丽,但而不枯,平里透奇,如开篇说:“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生园、颐和园的船要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扬州瘦西湖的船也好。”这样的语句一层层写下去,突出了秦淮河的船与众不同。如果改为“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生园、颐和园、杭州西湖、扬州瘦西湖的船也好。”意思的表达上没有多大的区别,后一种说法,字用的少,但去失去了朴素天然的味道。运用第一种说法,象是作者在同别
14、人谈家常,聊天似的。这就是朱自请先生的语言了。还有些作品,如荷塘月色、绿等,语言华美、纤秾。可这些文章都是一些浓彩重墨的工笔画,因此需要语言华丽,才能使形象显得丰满浓厚。虽然文字经过了精雕细刻,千锤百炼,而且显得雍容华贵,但是这些语言读来,琅琅上口,颇有情韵,更显示了朱自清先生深厚的文字功底。、精彩动人的修辞:比喻,看来是修辞手法,其实也是一种艺术表现技巧,他对作品“诗意”的创造是不无作用的,大凡有艺术才能的作家,都是素谙比喻技巧的。难状之声,难描之形,难绘之景,难传之情,一旦到了他的作品中,就声如耳闻,形如目睹,景如亲临,情同身受,出现了一个幽深迷人的意境。朱自清先生凭借精巧的比喻艺术给读者
15、描绘了一群栩栩如生的美的形象。他写春,独具慧眼,敏锐捕捉主体和喻体“质”的相似点,把春天的美丽附于“刚落地的娃娃”的勃勃生气美,“小姑娘”的艳丽容颜美,“青年”的健壮身子美,使抽象的“春天”有形、有色、有神、有情,放射出诗意的光辉。荷塘月色更是如此,朱先生将出水的荷叶,比作“亭亭的舞女的裙”;把叶子中零星点缀着的白花,比作“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这些形象、贴切的比喻,显示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而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的比喻,更是叫人拍案叫绝。当描绘灯下水景和水面灯光时,写道:“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象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
16、多么新奇的比喻啊!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实比实,朱自清则不然,偏偏以虚比实。“水光”,“光芒”都是眼里看的见的,相比而言,“梦”都是虚的了。“梦的眼睛”更是子虚乌有了。然而,奇迹正在这儿产生了,表面上看,这样比法果是越比越渺茫,单实际上,正好表现了秦淮河上灯火初明时,波浪峰尖上跳荡的灯光的情景,越琢磨越有味道。朱自清先生运用比喻的效果不在用人们熟悉之物比人们不熟悉的东西,“看似平常最奇崛”,但作者得来恐怕是颇费工夫了。比喻用的精彩,其他修辞也同样让人另眼相看。春中拟人的运用,“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
17、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一个“钻”字,就表现出了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再加上“偷偷地”修饰,状其不知不觉出现,生动的表现了春草的活力,把春给写活了。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生园,颐和园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扬州瘦西湖的船好。”这一句朱自清用了排比的手法,可使人感觉不到作者在用这一种修辞方法,相反,倒觉得作者并未有意而,可见朱自清先生用语之精妙。、富于变化的句式:朱自清先生锤炼词语的功底很深厚,他的散文中有不少凝练形象的字,句式也富有变化,在散文中有着对称或排比的句式,既流畅又整齐。叠词叠句的运用在描述中加强了表现力。春中,“坐着,躺着,大两个滚
18、,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这些语言,显得活泼自然。荷塘月色重的叠词运用达处,“蓊蓊郁郁”、“曲曲折折”、“亭亭的”、“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树”等等,而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种叠词多达出之多,“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涟漪”、“于是人们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朦朦胧胧”、“富富丽丽”等,这一些叠词的运用,以及朱自清先生散文中长短句的巧妙搭配和儿化语的运用,使文章读起来错落有致,琅琅上口,颇有跌宕回环的听觉美感。特别是朱先生有意避免“是”字句,“有”字句和“在”字句,打破了常规句式的沉闷,使文章语言在冼炼中现出多样。三、缜密精巧的形式
19、美朱自清的散文,有缜密精巧的构思,玲珑剔透的结构。背影无论写人、叙事、抒情都十分平实,但在平时中去孕育着极为精巧的构思。一般写人物,较多从正面着笔,或写面部表情,或写姿态服饰,正面写有正面写的好处,但写多了也会感到呆板乏味,契诃夫给青年信中告诫说:“你忙着描写人物的脸这又是老一套,这样的描写可以省掉的,五场描写得很详细的脸,会使读者的注意力疲劳。”(契诃夫论文选)背影另辟蹊径,全力写父亲的背影,令人拍案叫绝,全文共写了三次背影。第一次,作为父亲,在儿子心中他的音容笑貌,无不了如指掌,然而当父亲临别时的一霎那,为儿子买橘子而艰难的在月台上爬上爬下的背影,却深深的打动了儿子的心灵,顿时使“我”获得
20、了特殊的感觉。第二次,父亲的背影渐渐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找不到了,犹如电影画面样慢慢淡去,影越淡情越浓,人越远而心越近。第三次,从信中得知父亲困顿际遇,在晶莹的泪光中,又浮现出那“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他将成为“我”终身难忘的一幅父子告别图。写人物从背影这个角度着墨,为数很少,而“文章有众人不下手而我偏下手者,有众人下手而我不下手者。”(伯子论文)朱自清先生知难而上,选择背影这一新颖独特的角度,这是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独特的发现,也是表现事物的一种艺术创作,显露出了作者不随人后,敢于的艺术才华。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在构思上也很精巧别致,历代文人骚客游览秦淮河都会留下不少诗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夜
21、泊秦淮近酒家。”等等,各具特色,给人启迪,朱自清先生总是独辟蹊径,从中挖掘“新意”,从“桨声灯影”的角度写秦淮河夜景,是新颖的。文章开头作者点出秦淮河的船,无论是大船还是小船,还是所谓的“划柏子”,好像都能引起人的“情韵”,交待这些后,作者按空间、时间顺序,从利涉桥到大中桥,从夕阳方下到素月依人,随着汩汩的桨声,勾画出秦淮河的夜景,展露自己的情思。死死扣住“亲景”,透过两重玻璃射出的黄黄的烛灯,眩人眼目的汽灯,临水妓楼上帘缝里射出的一线一线的灯光,河房里亮黄黄的电灯,丰富多彩的各种灯光,装点着秦淮河,构成了秦淮河独特的夜景。作者以灯影为主,从灯与水与月的关系中,勾勒出一幅幅画面:华灯映水,雅中
22、见丽;疏灯淡月,空灵寂静,把秦淮河的夜景写得淡雅,幽远,及富魅力。作者的角度选择的新颖,小中见大,因此,使文章格外贮满诗意。而荷塘月色意在写心中“颇不宁静”,一路写来,却又处处见“静”。春从多侧面细描春之生机,而把文眼“一年之际在于春”置于描述之中,毫无斧凿之痕。松堂游记虚实并举,又一情贯注。关于伦敦和欧洲诸地的游记,行文力避“我”的出现。而“我”的情思,“我对西方世界的东方式的关照,并没有消泯干净。”朱自清先生在散文艺术创作方面确实独辟蹊径,并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他注意在构思上下功夫,辩证的处理“散”与“不散”的关系,既能挥洒自如又能使结构完整,使文章达到形散而神不散的完美境界。他重视结构
23、艺术,善于提炼和筛选,造成凝炼精美的诗的意境,他把朴素的真挚的感情看作是散文的艺术美的重要因素,因而力求避免雕琢和矫揉造作,更不以华丽的词藻取胜,他那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致的观察里,更是值得珍惜的。总之,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总让人爱不释手,总是让人难以忘却。一读起来,便迫不及待的想把他所有的作品读一遍,那父亲的“背影”,时光的“匆匆”,秦淮河的夜,梅雨潭的“绿”,荷塘的月色,威尼斯的小舟还有感人至深的给亡妇等等,无不给人一种“真情”、“多姿”的美妙意境。朱自清先生不愧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美文”大师。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美2【摘要】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大家,他的笔就象一支万能的神棒,不论什么题
24、材,都能幻化成优美动人的散文。【关键词】朱自清;散文;艺术美【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343-01朱自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很重要的作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以长诗毁灭奠定了他的新诗人的地位,以小说笑的历史显示了他文学创作的才华。接着,他又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作为开篇,致力于散文的创作。他的“艺术性的散文”,先后成集的有踪迹(诗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标准与尺度)等。经过艰苦的艺术磨炼,朱自清终于成为一位有杰出建树、有独特风格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创作,对于创建白话散文作出过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对于“五四
25、”以后以及当代的散文作家几乎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1真挚深厚的感情流露抒情的生命在于真实,作者抒发的感情愈真实,就愈能见其真挚的美。只强调抒情的技巧则失其真,也必然失其美。朱自清偏重借叙事抒情的散文,感情委婉,细腻,缠绵,真切,一方面是注意到选材的详略、笔墨的浓淡、布局的虚实,另一方面,也是主要的一方面,是因为“有时磅礴郁积,在心里盘旋回荡,久而后出;这种情感必极其层层叠叠、曲折顿挫之致。”归根结蒂,朱自清的“抒情小品”,在“五四”以后有别于周作人的冲淡,有别于俞平伯的缠绵,有别于徐志摩的矫饰,之所以能独树一帜,“另有种真挚清幽的神态”,这与他在抒情与叙事的结合中追求“真挚”的“声色”,有着密不
26、可分的关系。2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画在朱自清的散文中,偏重于借景抒情的作品占较大的比重。在这些作品中,他善于用重彩工笔描绘各种风景画、风俗画,他重视以形传神,尤重形似,主张“以形为本”,“不求形似就无所谓逼真”,孜孜以求的是一种绘画的美。他的写景作品确实也做到了“融情入景”。秦淮歌月,荷塘月色,梅雨瀑布(绿),悠悠春风,潇潇春雨,青青春草,艳艳春花(春)经过作者感情的融注,都带上了“个人”的色彩,现出一种绘画美,使感情的抒发也愈具真切、细致。3精巧紧缜密的艺术结构散文的艺术魅力,集中地体现在艺术构思方面。朱自清的散文在构思上是十分讲究的。缜密而严谨,新奇而精巧,营构合理。“设眼有致”。散文具有“文
27、眼”,这是中国古代散文一条传统的艺术经验。唯有“眼”题旨才会有隐显意境,才会有虚实,剪裁才会有详略,结构才会有疏密。朱自清的散文是十分注重“眼”的安设的,并且充分地使之成为构思的“焦点”,也成为将作品的思想与艺术辩证统一起来的“凝光点”。4灵活多变的技巧运用朱自清的散文技巧老练,灵活多样。他既注意“形与神、虚与实、张与弛、动与静、详与略”等艺术手法的巧妙结合,又注意“对照、排比、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法上,更注重“白描”手法的应用。擅用白描手法,是朱自清散文创作,尤其是他后期散文创作的一个重要特色。写父亲、写亡妇、写叶圣陶、写韦杰三等,都是平平
28、实实地述其行状,描其神韵,表现了很高的艺术造诣。其中最典范的便是背影中描写父亲“背影”的文字:“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太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段文字,作者抓住几个细节,将父亲爬铁道买橘子的艰难动作真切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写得平静自然,没有任何修饰,平平道来,简洁勾勒,但情景细致,情感含蓄,人物神态栩栩如生。这种白描手法,在给亡妇、儿女、我所见的叶圣陶、执政府大屠杀记、扬州的夏日、伦敦杂记等篇章中均运用得非常出色,形成了简炼、流畅、朴素
29、、平实的语言特色。通感手法是朱自清在他的散文中大量运用的另外一种手法,而且是现代散文作家中运用得最好的。例如荷塘月色有这么两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的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缈茫的歌声似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前句写荷花的“清香”,本来是诉诸嗅觉的,他却用“远处高楼上缈茫的歌声”这种听觉来形容,让人感觉到香气的悠远、飘缈,若有若无,形象生动;后句写“光”和“影”的和谐,却用“梵婀玲上的名曲”来比喻,将视觉通感为听觉。在绿一文中,作者形容梅雨潭的水:“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这里则是视
30、觉与触觉的通感,用“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形象地描绘了潭水的柔滑、细腻。结束语:在“五四”以后的散文作家中,有“名士风”,有“绅士风”,有“隐士风”,而朱自清却能够独树一帜,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建立了“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必须指出,朱自清的这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正是“五四”以后中国白话散文崭新的民族风格。朱自清认为,“中国文学向来大抵以散文学为正宗”,现代散文的发展,“正是顺势”。他的许多文章在“民众文学”、文学的“通俗化”、“雅俗共赏”、语言的“谈话风”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大多围绕着关于散文的民族形式的问题。不仅在理论上如此,朱自清还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努力通过文学的民族形式来
31、体现散文的民族风格。如在艺术构思方面讲究“眼”的安设;在抒情方面善于创造情景交融的境界,追求真挚美、绘画美和“理趣”美;在结构方面注重贯穿线索,运用对立统一的艺术法则,把“明断”与“暗续”统一起来;在语言方法对口语进行大胆的艺术锤炼,追求朴实平易、雅俗共赏的作风。他在中国古代散文的基础上,继承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并进行自己的创造,建树了他散文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参考文献1王昱.从荷塘月色看朱自清散文之美.辽宁行政学报.2彭苏.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3章霖.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美.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美3摘要:作为散文大家,朱自清在散文史上的
32、贡献是多方面的。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对现代散文的发展、成熟做出了卓越贡献,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朱自清的散文是优美的艺术品,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他的笔墨挥洒自如,把自然景色、物体状貌描画得栩栩如生,朴实地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表露出来,坦诚的真、浓郁的情、朴素的美深深打动读者。关键词:朱自清散文艺术朱自清的散文优美,行文如诗,他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性的散文风格,为白话美文提供了典范,为培养文学青年和繁荣散文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朱自清是极少数能用白话写出脍炙人口的名篇的散文家,他的一些作品如背影、荷塘月色、给亡妇等,已经与古典散文名篇一同成为中国文学的经典。朱自
33、清擅长写景与抒情,他写景状物的优秀之作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都体现出作者对自然景物的仔细精准地观察,对声音、色彩的敏锐地洞察,通过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鲜明形象,巧妙的比喻、拟人、联想,融合自己的感情色彩,便构成幽深、细致、丰满的意境。一、情感美朱自清那种坦率而诚挚、自然而清新、恳切而质朴的语言能感染读者。他那发自内心的感情,在思念亲人、回忆往事的散文中表现得特别真挚纯厚。如看花、冬天、择偶记、背影等篇,把父子之情、夫妻之爱等描写得那么生动、逼真,真善美与假恶丑在作者笔下是黑白分明的。朱自清朴实地不加修饰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露出来,而不是凭借气势磅礴的结构和华丽的辞藻来吸引读者。无论
34、是写景、记事、抒情,文章的字里行间都显露出自己的个性特点,别具一格。在看花一文中,作者赞美平凡的栀子花,更是赞美那卖花的乡下姑娘。“栀子花不是什么高品”,但她的香气“浓而不烈,清而不淡”,“正和那些卖花的姑娘有着相似的韵味。”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善良的心地和对卖花人的同情。航船中的文明对所谓“精神文明”“男女分坐”进行了尖锐的抨击,“这不能不感谢船家和乘客诸公卫道之功;而论功行赏,船家尤当首屈一指。”“在黑暗里征服了二个女人,这正是我们的光荣;而航船中的精神文明,也粲然可见了。”作者的爱憎分明溢于言表。生命的价格七毛钱写了一个被兄嫂以七毛钱的价格卖掉的小女孩,在作品的最后,作者发出了人道主义的呼声
35、:“生命真太贱了!生命真太贱了!”表现出作者难以抑制的愤怒之情以及对于被摧残生命的深切同情。作者向社会提出了严正的质问:“这是谁之罪呢?这是谁之责呢?”向那颓废的旧时代发出强烈的抗议。作者大声疾呼:“钱世界里的生命市场存在一日,都是我们孩子的危险!都是我们孩子的侮辱”在冬天一文中,作者只是叙写了冬天里三件平常的小事,但却充满令人动情的艺术魅力,它们表达出人性中的至情之美。其一是父亲为三个孩子煮豆腐吃的情景,他“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父亲的真情和爱心温暖着孩子们的心灵。其二是与友人夜游西湖的事,他们欣赏着夜景,“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
36、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下淡淡的影子,山下偶而有一两星灯火。”其三是写了一次回家时,作者看到“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的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这三件事看起来毫无关联,可是父亲之情、朋友之谊、妻子之爱都通过“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体现出来。背影一文既没有深奥的哲理,更没有华丽的词句,却那么动人,那么使人读后久久不能忘怀。最令人动情的描述是那段在特定场合下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时的情景,“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
37、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些都被作者描写得那么细致,特别是对攀爬姿态的描述,没有修饰的文字,清淡质朴,但却情真味浓,作者“泪很快地流下来”,深深地表达真挚的亲情,扣人心弦,引来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二、画面美朱自清的散文具有一种可堪入画的艺术特色,意境刻画情景交融。无论是梅雨潭的绿色,还是清华园的月光,无论是一处胜迹,还是一幅景色,都描写得逼真如画,朱自清的散文常常兼有诗情与画意,文笔细腻,但不是浓妆艳抹;构图简洁,但朴素中显出典雅。在春里,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以盼春、迎春、颂春的欢快激情作为内在线索,描写春天的画面。如对花的描写,“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8、,“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作者用画家的眼睛,既描绘了各种果树的花,又描绘盛开的野花。在匆匆里,为了描画时间飞逝的流,把太阳的移动拟人化。“早上,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步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作者几笔便勾勒出一个个活生生的淡淡的画面。在绿中,他笔下的景色都在跃跃飞动,千姿百态,引人入胜。梅雨瀑从岩石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扯”和“镶”描绘瀑布流
39、处山涧的状态,既准确恰切,又形象逼真,使瀑布富于立体感。“仿佛是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那“厚积着的绿”,“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托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对“绿”的刻画形象逼真,把那奇异的绿色写得可以追寻,可以拥抱,可以醉人,甚至可以馈赠,写出“绿”的生动画面。在荷塘月色中,写“田田的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荷叶中“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写月光“如流水一般”泻在花叶上,“杨柳稀疏
40、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写树缝里漏出的一两点灯光,“是渴睡人的眼”。通过这些生动形象地描述,画出了一幅清幽静谧的荷塘夜景,把“荷塘”和“月光”描画得出神入化。在南京、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文中类似的描画比比皆是,将缤纷艳丽的色彩和栩栩如生的形态融为一体,真称得上是妙手丹青。三、诗意美朱自清既是散文家又是诗人,他在散文创作中融入了诗的元素,形成了以诗为文的特点。朱自清的散文不但文中有画,而且画中有诗,具体表现在作者将诗的语言和结构用于散文创作中。郁达夫在新文学大系的现代散文导论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朱自清能够从平平常常的经历和见闻中选择材料,通过树
41、立艺术形象,饱含着自己的感情、感受,这是他的散文富有诗意的原因所在。菏塘月色里有诗,有情。朦胧的月色笼罩着墨绿的荷塘,月光、菏叶、树影等景色,使人感到静,路静、树静、花静、水静,人在静谧的世界里放开思绪。零星的花,缕缕的香,微微的风,淡淡的月,从而产生了“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所谓“恰是到了好处”的意境。对动的描写以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来体现,作者又笔锋一转,“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句话让读者深思,表达了作者“独处”的心理,把那种寂寞、惆怅、沉闷的心情刻划得惟妙惟肖,通过语言的表现力,使文章富有诗意。匆匆就是一篇散文诗。“时间”在作者的笔下被诗化了,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感到它“逃去如飞”
42、,吃饭、洗手、上床,都觉得时间匆匆溜过。阳光是“斜斜”的,它“轻轻俏俏”地挪移,“我”“茫茫然”旋转,时间去得“匆匆”,它“伶伶俐俐”跨过作者将不可见的时间描写的具有强烈的可感性,叠字的运用也使它的语言具有节奏美。又如给亡妇,作者悼念死了三年的妻子,从十二年夫妻共同生活的河流中,捡拾几朵小小的闪着挚情笃爱光彩的浪花。写妻子对孩子的惦念、对家事的料理操心,真真切切地没有丝毫虚华的字句。他的全部诗意都凝集在这些小事所渗透着的对亡妻的深深怀念的感情之中。温州的踪迹中有一篇题为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的文章,作者首先描写了一幅画面:绿色的帘子斜卷着;一轮圆月,“青光遍满纸上”;嫩绿色的海棠花的叶子,
43、“仿佛掐得出水似的”;两只黑八哥,“一只歇得高些,小小的眼儿半睁半闭”,另一只“别过脸来对着这一只,已缩着颈儿睡了。”“试想在圆月朦胧之夜,海棠是这样的妩媚而嫣润;枝头好鸟为什么却双栖而各梦呢?在这夜深人静的当儿,那高踞着的一支八哥儿,又为何尽撑着眼皮儿不肯睡去呢?他到底等什么来着?舍不得那淡淡的月儿吗?舍不得那疏疏的帘儿吗?”通过画面及满贮诗意的语句,发掘诗一般的意境。朱自清的散文是优美的艺术品,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口语性,自然亲切,雅俗共赏。读者能体验着文中所表露出的丰富的情感,看到优美的画面,欣赏如诗的字句。从朱自清的散文中我们不难看出,越到后来,他越追求这种朴素自然的境界。这种境界体现的是一种“豪华落尽见真淳”的美,是一种“大巧若拙”的艺术风格,是博大精深后的平易浅近。朱自清的散文绚丽之极乃有平淡,朴素从风华中来,自然由雕饰脱胎,终于达到炉火纯青、自成高格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