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文化产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文化产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安徽省文化产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供给能力。实施精品出版、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地方戏曲振兴、文化名家培树等工程,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生产,建立安徽文艺创作题材库,聚焦中国成立100周年、党的二十大等重要时间节点,推出一批“四个讴歌”重点作品。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建设1个省级技术平台、3家主流新媒体集团、省市县3级传播矩阵。支持省级媒体跨区域跨行业整合资源,鼓励市级媒体集团化发展,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提质增效。深
2、化公共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培育和规范文化类社会组织,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内容供给。加强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建设,促进非国有博物馆健康、可持续发展。支持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推动高校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设施向社会开放。加快档案事业发展,推进档案信息化战略转型,实施档案公共服务惠民行动。支持工艺美术行业发展。提高公共文化覆盖面。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服务供给、队伍建设、资金配置,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持续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整体功能,扩大“文化进万家”“乡村春晚”覆盖
3、面。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提升中国农民歌会、中国黄梅戏艺术节、中国李白诗歌节、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影响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乡村文化品牌。加强重大文化设施和文化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建立健全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进各级工人文化宫建设。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加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管理,提升研究水平,发挥国家级和省级课题、社会科学奖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推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推进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加强与沪苏浙高端智库合作交流,培育建设一批省级重点智库,提升理论创新、咨政建言、舆论引导、社会服务等功能。规划建设一批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社会科学学术共同体
4、,打造安徽哲学社会科学优势学科集群。强化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搭建高端学术交流平台,营造良好学术环境。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重点工程和基地建设,保护传承弘扬徽文化(新安江文化)、长江文化、淮河文化、大运河文化、红色文化,构建系统的地方文化体系,促进江南文化融合贯通。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夏代史研究,支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加强考古发掘和课题研究,重视文献收集整理利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加快国家文化公园、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力度,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颁布实施省革命文物保护条例,推进革命文物、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利用。深入挖掘
5、文化遗产内涵,创新文化遗产传播方式。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提炼经典地方文化元素纳入城乡规划设计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进非遗传承人记录和研修研习,启动非遗数据库建设工程,建立一批非遗科学研究基地。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艺术体育和社会实践等教育环节,构建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运用新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加快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和推广传播。支持黄山市建设国家徽学研究院。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
6、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健全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体制机制,营造充满活力的文化产业创新生态。实施文化产业优化升级工程,加强文化品牌建设,落实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发展壮大文化市场主体,深化省属文化企业改革,支持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扶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培育一批创新型文化创意领军企业。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好用好文化和旅游产权产品交易平台,培育壮大版权保护、评估鉴定、信息咨询等文化中介机构,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完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文化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向制造业全过程渗透。设立
7、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健全文化投融资体系,争创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加强重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高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力度,争创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培育形成一批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加快推进旅游休闲设施建设,着力打造高山避暑、温泉养生、生态度假等新业态,推动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型。加快红色旅游内涵式发展,完善全省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体系。推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打造一批具有历史特征、地域特点的乡村旅游品牌,开发一批特色突出、主题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加快推进民宿发展,培育多元住宿业态。围绕长江、淮河、江淮分水岭、江淮运河等资源建设旅游廊道,持续推出自驾
8、、研学、摄影、徒步等主题旅游精品线路。加快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条件,提升服务功能。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优化文化旅游产业空间布局,高水平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合肥都市圈文化发展核心区、大别山等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示范区和皖江文化发展集聚带、淮河文化发展集聚带。打造文化旅游创新示范区,推进旅游景区、线路、业态、商品、企业“五个一批”精品打造工程。支持打造一批高品质的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特色园区(基地)、特色街区、特色乡村以及旅游演艺等特色产品。加快实施“互联网+文化旅游”计划,推动线上线下互动营销、融合营销。实施旅游商品提质工程,加强文化旅游商品便携化、符号化、品牌化建设,提升文化内涵。加强
9、对外文化旅游宣传,拓展文化旅游交流项目,办好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安徽国际旅行商大会、安徽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等活动,推动黄山国际文化旅游论坛落地。全方位讲好中国故事安徽篇,传播好中国声音安徽版,不断提升安徽文化影响力。文化发展重大工程文化发展重大工程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重点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江淮大地生动实践,深入挖掘重大现实、重大革命、重大历史和特色题材,打造一批彰显“徽风皖韵”和时代特征的精品力作。建立文艺创作基金,健全全流程艺术创作质量体系,实施重点选题剧本扶持计划。地方戏曲振兴工程。以黄梅戏发展为龙头,促进徽剧、庐剧、泗州戏、花鼓戏等地
10、方戏曲创新发展,开展地方戏曲资源发掘研究,推动安庆戏剧等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以重大主题创作、精品创作和参评国家级重要文艺奖项为主要方向,实施戏剧创作孵化计划,推动和引领全省戏曲创作生产。实施戏曲电影工程,整合全省剧院资源,培育戏曲演出市场和年轻消费群体。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建设省文化馆滨湖新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省图书馆滨湖新馆等一批省级公共文化设施。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构建文化大数据体系,提升信息化水平,促进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实现有效覆盖。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程。编制国家革命文物保护片区规划,实施一批保护利用项目。围绕新四军(铁军)、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淮
11、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主题,在大别山等革命老区重点打造一批3A、4A级红色旅游景区,建设长三角地区红色教育集中展示带,争创全国红色旅游线路精品景点和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陈提升工程。评选命名100家以上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丰富展陈内容,改进展陈方式,着力打造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精品陈列。建设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网上展馆,唱响互联网爱国主义主旋律。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全面启动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建成凤阳明中都、含山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推进蚌埠双墩、蚌埠禹会村、寿县寿春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做好战国楚王陵、武王墩遗址、铜陵汤家
12、墩遗址、皖南先秦矿冶遗址、东至华龙洞古人类遗址等考古发掘和肥西三官庙遗址研究工作。支持引江济淮工程博物馆建设。支持桐城、黟县等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推进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开展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试点。旅游发展提质升级工程旅游发展提质升级工程国家5A级旅游景区精品打造工程。按照国家5A级景区品牌标准,推进现有5A级景区提质扩容。加大5A级景区创建力度,打造一批知名旅游景区。重点支持琅琊山景区、齐云山景区、花亭湖景区、小岗村旅游区等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加快培育金寨“两源两地”景区、寿州古城景区、牯牛降景区、繁昌马仁奇峰景区、新安江山水画廊景区等5A级潜力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培
13、育创建工程。发挥山地资源丰富、温泉禀赋富集的优势,争创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重点支持黄山太平湖旅游度假区、庐江汤池温泉旅游度假区、大别山悠然南山旅游度假区、霍山陡沙河温泉旅游度假区、黟县古徽州乡村旅游度假区、铜陵永泉旅游度假区、繁昌慢谷旅游度假区、和县香泉旅游度假区、泾县桃花潭旅游度假区等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精品文旅线路打造工程。挖掘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打造系列精品文旅线路,形成国际引领线路、区域精品线路、特色主题线路、生态旅游线路等多元文旅线路体系。重点打造杭黄国际旅游线路、万里茶道国际旅游线路、世界遗产旅游线路、古徽州文化体验旅游线路、江南文化体验线路、大运河文化寻踪线路、淮河风情体验线路。重点民宿提质升级工程。完善民宿星级评定标准,提升民宿住宿水平和服务质量,完善民宿消防、食品等安全等级,以标准化、星级化、专业化为目标,打造一批具有度假休闲功能的高水平民宿,带动传统民宿提质升级。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工程。推动乡村旅游业态培育和品质提升,重点支持乡村旅游文旅融合提升项目,加大乡村旅游风景道、乡村旅游驿站、旅游停车场、旅游厕所、自驾车设施和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