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甜味剂行业发展背景、产能分布及价格趋势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人工甜味剂行业发展背景、产能分布及价格趋势分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人工甜味剂行业发展背景、产能分布及价格趋势分析在健康消费意识升级、税收政策引导、糖类价格持续走高的叠加作用下,甜味剂对糖类的替代将加速。2018年全球非蔗糖类增甜产品的市场规模约为90亿美元,其中人工合成甜味剂的市场规模约为36亿美元,占比为41%,未来人工甜味剂的使用比例还将进一步提升。而作为具有可靠安全性和较高性价比的新型甜味剂,安赛蜜和三氯蔗糖将进一步加速甜味剂内部的代际更迭。一、人工甜味剂行业发展背景对甜味的渴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需求,但现代人类饮食结构中糖分摄入量过大,导致糖尿病患者人数快速增长。2019年全球成人糖尿病人数已达4.63亿,且预计这一数量在未来仍有大幅增加,到204
2、5年将达到7亿人。其中东南亚地区特别是中国或成为重灾区,中国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已高居全球首位。防控日益增加的糖尿病和肥胖症患者最好的办法就是控糖。海外部分国家已经开始征收“糖税”。我国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也印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提出“三减三健”,将“减糖”作为一个专项行动目标之一。随着人们健康饮食观念的增强,低热少糖消费逐渐引领新风尚,消费者对低热、无热的各类代糖产品认可度在不断提高。一方面,个人消费者减少摄入高能量蔗糖的意识在增强,另一方面由于“糖税”的推行,不少食品饮料企业陆续推出无糖、少糖产品,并大力投入广告,宣传“少糖”生活的好处,进一步升级了消费者健康摄糖的消费意
3、识。雀巢、达能、光明、玛氏、麦当劳、可口可乐、联合利华、百事等企业纷纷上市低糖系列产品。人工合成甜味剂是合适的代糖产品:1)甜度高、热量低,既能满足消费者对甜蜜的需求,又不会引发糖尿病和肥胖症等疾病,还可以延缓衰老;2)合成甜味剂可提供更高的甜价比,以及与糖类相似的口感;3)生产受气候影响较小。相比蔗糖等需要从植物中提取的糖类,合成甜味剂的生产连续、不分季节、受环境影响小,这也为食品厂商提供了稳定来源;4)不受“糖税”等政策影响。二、人工甜味剂行业产能分布及价格趋势2020-2026年中国高甜度人工甜味剂行业市市场需求分析及投资风险评估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非蔗糖类增甜产品的市场规模约为
4、90亿美元,其中人工合成甜味剂的市场规模约为36亿美元,占比为41%。2018年我国人工合成甜味剂产量合计约16.0万吨,其中糖精产量4.5万吨,甜蜜素7.0万吨,阿斯巴甜2.0万吨,安赛蜜1.4万吨,三氯蔗糖0.7万吨,纽甜0.4万吨;产值合计约为14亿美元,占全球市场总量约40%,成为全球最大的人工合成甜味剂生产国。甜味剂下游需求约47%来自于饮料加工,约12%来自于烘焙食品制造。随着全球食品工业稳定增长,甜味剂未来市场需求有了保障基础。作为全球人工合成甜味剂生产国,我国未来甜味剂市场前景广阔。人工合成甜味剂已有六代,依次为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纽甜。糖精作为第一代甜味
5、剂,其安全性目前广受质疑,由于其具有致癌风险,已被许多西方国家禁用。我国对糖精实行了定点生产、限产限销、总量控制;第二代甜味剂甜蜜素,由于含有致癌物质环己胺和二戊己胺,已被英美等40多个国家禁用。我国也对甜蜜素在食品中加入量做了严格限定。阿斯巴甜作为第三代甜味剂,安全性有一定的提升,但也曾经被FDA拒绝批准,且其热、碱稳定性差,不适用于苯丙酮尿症患者。第六代纽甜尚处于导入期,市场份额占比较小。应用最成熟的合成甜味剂是第四代安赛蜜和第五代三氯蔗糖。安赛蜜在人体不参与代谢,不提供热量,被公认为性价比高、安全性高的甜味剂,目前已被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批准使用。而三氯蔗糖,作为唯一以蔗糖为原料的甜味剂
6、新贵,其甜味特征曲线与蔗糖重合度好,具有安全性高、热值低、甜度高、适用范围广等优势,被称之为新一代最佳甜味剂。目前,主流软饮企业多采用安赛蜜和三氯蔗糖混配方案调节产品甜度。安赛蜜和三氯蔗糖作为新型甜味剂,其替代传统甜味剂,新型甜味剂的国内市场空间有望增加60%,需要新增2.2万吨产能;假设50%替代情况下,新型甜味剂市场空间将增加99%,需增加3.7万吨产能;如果我国考虑传统甜味剂致癌和引发多种疾病风险,禁止使用,则新型甜味剂替代有望全面替代,将创造约7.3万吨需求缺口。近十年,由于专利到期和产能结构调整,安赛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2005年,德国Nutrinova安赛蜜专利到期,国内企业开始纷
7、纷进入安赛蜜生产领域,产能快速增加,导致产品价格快速下滑,从2008年的6.3万元/吨降至2013年3万元/吨左右。随着价格下跌,中小企业由于生产成本高、产品单一、原料供给波动等原因纷纷出现亏损,并逐步退出行业竞争。目前,全球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仅有金禾实业、德国Nutrinova、北京维多、江西北洋等四家企业。2019年,国内三氯蔗糖价格约20.5万元,在此价格范围内,除面向差异化客户的泰莱集团,以及有成本优势的金禾实业和山东康宝少数企业盈利外,其他企业均处于平衡或亏损状态,产品价格向下空间较小。2020年全球无新增产能,保守估计三氯蔗糖需求量约新增500吨,这部分新增需求主要靠金禾3000吨/年产能开工率提升补充。预计2021年金禾现有产能也无法满足市场新增需求,三氯蔗糖价格有望反弹。2022年低,新和成拟投产2000吨/年新增产能,届时或缓解需求紧张局面,价格调整。全球三氯蔗糖含税成本超20万元/吨,对价格有较好支撑。长期看,当前市场参与者相对较多,随着成本高于市场价格的产能逐渐退出,三氯蔗糖的竞争结构有望复制安赛蜜行业高集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