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第34讲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第34讲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pdf(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34讲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标与教材: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选择性必修2:2.1;2.2 o必 备 知 识四层考查内容两年命题统计 必备知识 生态脆弱区;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 关键能力 综合分析、概括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说明、分析生态脆弱区的生态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 学科素养 认识某些生态脆弱区(例如南方喀斯特、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分布;能够从地方或区域综合的角度,分析区域自然环境基础,针对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找出综合治理措施 核心价值 能 够 从“人和地的相互影响”的视角
2、,认识生态脆弱区的环境与发展问题,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2 0 2 0 年 山东卷第16、19 题;北京卷第16 题 2 0 2 1年 河北卷第18 题;北京卷第16(3)题;天津卷第18(2)题;6月浙江卷2 6(1)题I口网络构建 自 然 条 件.自然环境基础1-自然资源卜方基础T北方农牧交错带)T南方喀斯特地区T 黄土高原地区4.)|1知识梳理一 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表现区域的发展离不开自然条件地理位置、自然要素等都对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古代自然条件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有些区域自然条件很优越,区域发展水平却丕高;有些区域自然条件较差,但
3、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依然发展的很好二、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1.生态脆弱区(1)概念: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于恢复的地区。(2)主要分布: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3)面临的主要问题: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土地易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4)典型地区南方喀斯特分布区 易误辨析 荒漠与荒漠化有什么区别?提示 荒漠是在干旱环境下发育的一种自然景观类型,包括戈壁、沙漠和沙地;荒漠化则是土地退化的一种现象。2.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1)位置特征:位于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生土星地
4、区的过渡地带。(2)土地退化的原因原因表现不利影响自然原因根本原因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年均降水量大多在300 400毫米:降水变率大,夏季多暴雨;降水的年际变化大,降水少的年份,出现旱灾,加剧土地退化多大风春季表土层裸露、疏松,极易遭受大风侵蚀人为原因主要原因过度开垦生态环境脆弱,开 垦 后 土 壤 肥 力 逐 年 工 作物产量逐渐降低过度放牧草场退化,牲畜的数量和质量下降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土地退化 思考 西北地区冬春季容易起沙的原因有哪些?提示 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风力强劲。3.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1)治理原则:首先应树立
5、生态脆弱区要以保护、恢复自然环境为第一要务的观念;其次应综合运用生物、工程、经济、社会等措施解决问题,实现人地和谐发展。(2)综合治理措施措施具体做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集约化、高效、特色农牧业及农牧产品加工业构筑防护体系在草地退化严重地区,利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固沙防沙;在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严重地区,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地养地,自然恢复人工种植高产牧草,解决牲畜食草问题,使退化的草场通过休牧得以自然恢复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使牲畜数量控制在草场承载力范围内:减少山羊等对草场破坏严重的畜种比重,增加肉牛等比重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
6、质,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思考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 成“生态裂谷”,“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提 示 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合理开发地下水、种植耐旱作物,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等。关 键 能 力 重思维-关键能力一说明黄土高原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二真题研析 例 1 (2021.河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图1)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图 2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
7、生态平衡。1 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据 图 2分析该区自然植被空间分异的原因。(2)说明该区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3)提出该区植被合理配置的原则与途径。思维导引获取信息:文:田该区黄土丘陵沟整地貌发育;长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生态平衡;区 该区域实施i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草 亩1:武每区位于版西疝9;国2后而应区,为落叶阔叶林,坡 面 为 疏林草原,丘陵上二为灌木草原调用知识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及整治措施答 案(1)该地
8、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地势起伏大,水热变化大;谷地蒸发量小,土壤含水率高,土壤肥沃,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坡面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蒸发量大,植被以疏林草原为主;坡顶海拔高,水热条件差,植被以低矮的灌木丛和草本植被为主。退耕还林还草导致该地植被覆盖率增加,森林大量吸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资源短缺;坡面含水量下降,林地稀疏,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增多,使蒸发加剧,土壤变干,森林退化,含蓄水源能力降低,加剧土壤的干燥化。(3)植被合理配置应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水土资源分布的差异,谷底水土资源丰富,以林地为主;山坡蒸发量大,水土流失严重,应以耐旱的草本植物为主;山顶水热较为缺乏,应发展耐寒、耐旱的草本
9、和灌木为主。解析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应从气候、土壤等方面分析。图2中该区域谷底为落叶阔叶林,坡地为疏林草原,顶部为灌木和草本,落叶阔叶林到疏林草原主要是水分的差异,谷底海拔低,蒸发量小,水热相对丰富,故适合落叶阔叶林的生长;坡地土壤含水量低,蒸发量大,森林减少,草地增加;丘陵顶部,水热不足,分布有耐寒和耐旱的灌木丛以及草本。第(2)题,根据材料该地土壤干燥化从退耕还林还草之后才出现的,所以首先应从坡耕地变为林草地入手,一方面植被吸收大量水分,导致土壤含水量下降;另一方面山坡陡,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较低,蒸发量大,不利于森林的生长,森林退化;森林的郁闭度较低,加剧蒸发,所以
10、使林地干燥化。第(3)题,植被应符合因地制宜的配置,谷底水热条件好,布置落叶阔叶林;坡地水土流失严重,蒸发量大,应布置郁闭度高的草本,一方面减少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减少水分蒸发,从而减少土壤干燥化;山顶海拔高,气温低,土壤贫瘠所以应布置耐寒以及耐旱的灌木丛和草本。知能才华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因素)I植被覆盖率较低,水土保持较差基“础 水土流失)加1剧 破坏植被)降水集中于夏暴雨f易造成水土流1土地殊易侵黄质特f受蚀地理位置的过渡性f生态环境脆弱1历史上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等 农业垦荒(轮荒、开矿)-f 人口增加J 土地利用I 人为因素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
11、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变式训练1.(2020全国卷I)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她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1)(3)题。(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A.增加耕地面积 B.防治水土流失C.改善人居环境 D.提高作物产量(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A.优化农业结构 B.方便田间耕作C.健全公共服务 D.提高耕地肥力(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12、居住用地紧张生态环境脆弱坡耕地比例大农业生产精耕细作A.B.C.D.答 案(1)C(2)B(3)C解析 第(1)题,A、B、D也是“传统的打坝淤地”具有的功能,治沟造地“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所以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改善人居环境”。第(2)题,设问问的是“生产条件”,A、C可排除;结合材料“生产集约高效”,可知答案应为B。第(3)题,材料所示为陕西省延安市,位于黄土高原,根据“小区域往往具有大区域的共性”的原理,再结合所给材料,我们可推知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生态环境脆弱 坡耕地比例大”,答案为Co关键能力二说明荒漠化地区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13、真题研析 例2(201841月浙江卷)研究表明,我国科尔沁草原在历史时期曾出现过草原与沙漠交替现象。下图为科尔沁草原沙漠化现状示意图。完成(1)(2)题。图例_严重和强烈发展的沙漠化土地r正在发展的沙口漠化土地(j潜在的沙漠化土地J f 国 界 A 河流一省 界 4 山脉(1)导致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A.风沙入侵强度的不同 B.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C.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D.风力和流水交替侵蚀(2)治理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有()合 理 用 水 全 面 造 林 禁 止 放 牧 生 态 移 民A.C.B.D.思维导引获H-取i文:T 1历史时期曾出现过草原与沙漠交替现象信i
14、息 卜iffi:科尔沁位于大兴安岭叁部;回辽河让游调用知识R 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和治理措施答 案(DB(2)D解 析 第(1)题,历史时期的科尔沁草原,自然因素变化相对不大,不会导致本地出现草原与沙漠交替的现象。自然环境的影响是荒漠化形成的基础,但不是主要原因。该地区位于内蒙古东部,是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属于农区与牧区的交错地带,历史时期该地区出现农耕和畜牧业的多次变更,所以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是造成植被破坏、土地沙化和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故 选 B o 第(2)题,草原地区打机井是造成草场退化和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合理用水是治理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的措施之一,正确。该地降水
15、较少,不宜全面造林,错误。合理放牧不会导致土地荒漠化,该地不应该禁止放牧,错误。生态移民可减少该地人口数量,减少资源需求和人类活动,有助于防治该地荒漠化,正确。故 选 D。知能才华1 .荒漠化的成因(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基本条件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1 _物质条件气候干旱r植被稀少T土馔发育土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一差一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1 _动力条件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大 风 日 数-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为风多且集中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重要影响因素_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气候异常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2
16、)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并常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破坏行为破坏原因主要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生活燃料短缺;乱挖药材、发菜等草场遭破坏过度放牧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放牧牲畜数量过多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过度开垦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在沙区边缘从事农业生产使沙质土壤肥力逐年下降,废弃耕地变沙地水资源利迫于人口压力,盲目扩大开垦规模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绿洲荒漠化日趋严重用不当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干旱地区蒸发旺盛土壤次生盐渍化2.我国不同地区的荒漠化治理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生产状况,形成不同的荒漠化问题,具体的分布特点、防治措施也不相同,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分析要点
17、如下图所示:合理分配内陆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合理放牧.加强草场管理曲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 半干旱的草原牧丝J 片 状、线状I I斑点状、片状 点状 线状 斑点状、片状)干旱的绿洲边缘地区工矿区、居民点等基本建设区半干早.的农垦区周围发展节水农业;营造绿洲防沙林搞复复好垦植土;被地恢扩大林草比重,调整上地利用结构;做好防风沙措施|1变式训练2.(经典真题山东卷)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 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i 生态裂谷迎绿洲区舒 交 错 带。荒漠区y河 流(1)“生
18、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答 案(1)C(2)D解 析 第(1)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形成是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附近交错带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地下水由交错带流向绿洲区,C项正确。“生态裂谷”为环境退化现象,即自然植被退化、风力侵蚀增强,固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第Q)题,主要考
19、查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出现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即水资源利用不当所致,故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关键能力三说明湿地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真题研理 例3 (2020.山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河西走廊西大河流域的永昌盆地介于永昌南山与永昌北山之间(下图),海 拔18752 106 m,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盆地内分布有若干块湿地,这些湿地的形成是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表水、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是当地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水源地。(1)从地形、地质角度分析湿地的成因。(2)说明永昌盆地内湿
20、地对金川峡水库的意义。思维导引第题:福:息H词用 知识H湿地是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的地区文:n湿地的形成是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表水、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囹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强处;图:国湿地位于土也内,靠近河流,附近有;断层构造第题:一树a伊息:文:国金川陕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是当地;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水源地_图:西大河流经湿地,注入金川峡水库调用一湿地的功能:提供水源、净化水质、调节知识n径速、调节气候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答案(1)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表水自西南向东北流动,补给湿地;盆地内有断层分布,地下水沿断层出露;位于永昌盆地低洼处,易于积水。(2)湿地位于水库上游,
21、在洪水期能削减洪峰;湿地受地下水补给,(枯水期)为水库提供较为稳定的水源;湿地可以对泥沙、污染物等进行过滤、沉淀、吸附、降解,净化入库水质。解析 第题,湿地形成是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表水、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地形角度看,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表水自西南向东北流动,西大河、东大河河流可以补给湿地;盆地内有断层,且湿地位于断层处,地下水沿断层出露;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湿地位于盆地低洼地,易积水形成湿地。第(2)题,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是当地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地。据图可知湿地位于水库上游,在夏季洪水期可以拦蓄洪水;湿地位于低洼地,受地下水补给,水源稳定,在枯水期可以为水库稳定供水;
22、湿地水流较慢,利于泥沙沉积,可以减少泥沙进入水库,湿地可以对污染物等进行过滤、沉淀、吸附、降解,净化入库径流,提高入库水质。|知能升华1.湿地的功能功能美称产出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资源宝库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生命摇篮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天然空调机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天然水库净化水中污染物质地球之肾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生物乐园2.湿地成因沼泽、湿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做、上天无路Q蒸 发g弱 川,址上气:温i低簪河 流 泛 -无法奔前程-平畅一 卡 了 蕾TK 来多入地无门 5 去少(1)三江平原地区
23、沼泽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2)青藏高原湿地的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厚,不易下渗。(3)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的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3.湿地减少的原因积自充湖沉物然满沼自然原因一人为原因一.土壤侵蚀)环境污染)Y 围湖(海)造田大量引水灌溉.河流截流改向/中国湖泊减少/4.湿地的开发和保护(1)湿地的保护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完善有利于湿地保护的
24、法律法规;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2)不同湿地保护的侧重点区域案例主要保护目的大河中下游湖泊保护主要是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内陆干旱区湖泊保护主要是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大河上游保护主要是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水源三江平原湿地保护主要是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主要是净化水质,降解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蓄滞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变式训练3.(2016-10月浙江卷)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溉区。下图为河套灌区局部略图。完成(1)(2)题。(1)乌梁素海湿地的主要作用是()A.为灌区提供灌溉水源 B.调蓄黄河洪水C.
25、发展航运和水产养殖 D.汇集灌溉余水(2)为防止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宜 采 取 的 措 施 是()A.推广耐盐作物 B.完善排水系统C.增加灌溉水量 D.增施有机肥料答 案(1)D(2)B解 析 第(1)题,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乌梁素海湿地主要位于河套平原自流灌溉区的下游,其主要作用是汇集灌溉余水;为灌区提供灌溉水源的主要是上游地区;调蓄黄河洪水、发展航运和水产养殖不是乌梁素海湿地的主要作用。故D 选项正确。第(2)题,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溉区,该地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灌溉,因此需要完善排水系统,合理解决土壤盐渍化问题。核 心 素 养提
26、素能情境探究 情境创设 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影响,地表植被遭受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我国石漠化主要发生在以云贵高原为中心,北起秦岭山脉南麓,南至广西盆地,西至横断山脉,东抵罗霄山脉西侧的岩溶她区,涉及黔、滇、桂、湘、鄂、渝、川、粤 等8省(自治区、直辖市)465个县,区域土地面积1 0 7.1万平方千米,岩溶面积45.2万平方千米。石漠化作为这一地区的重要生态问题,直接影响珠江、长江两大流域的生态安全。设问角度(1)对照石漠化照片,分析石漠化会造成哪些生态危害。
27、(2)比较我国荒漠化地区与石漠化地区,分析二者在分布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的差异。四翼体现基础性考查石漠化的危害、荒漠化和石漠化的区别创新性情境的创新主要是选用石漠化的素材,考查荒漠化和石漠化的区别,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 我的答案(1).(2).参考答案(1)石漠化会造成水土流失,植被稀少、生态系统简单,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影响地区生态安全。(2)石漠化主要发生在湿润区,尤其是喀斯特地貌区,云贵高原最为严重;荒漠化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严重区主要在西北地区。石漠化地区的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荒漠化地区主要是沙石覆盖地表,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不适合植被生长。)
28、!命题视角视角一考查全球气候变化与湿地的关系1.(2019全国卷HI)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她,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1)(3)题。(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A.林地 B.湿地C.草地 D.寒漠答 案(1)A(2)D(3)C解析 第(1)题,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
29、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积雪融化,水分在洼地处积累,形成湿地,A 对;气温降低会导致越年积雪面积增加,B 错;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降水以降雪为主,降水增多不会导致越年积雪面积减少,C 错;降水减少,气候趋于干旱,不利于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D 错。第(2)题,洪水暴涨只能形成暂时的积水,A 错;由材料“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可知增加的湿地面积主要来自草地,故 B 错;地面沉降与湿地的形成关系较小,C 错;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温低,有多年冻土层和越年积雪分布。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导致积雪融水增多和表层冻土融化,为湿地形成提供了水源,且下层冻土不利于水分的下渗,易在
30、洼地形成湿地,D 对。第(3)题,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地处内陆,降水量少。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加剧,土壤水分条件变差,不再适宜发展种植业,更不会转化成对水分需求较多的林地和湿地,A、B错;气温升高,蒸发加剧会使对水分需求较多的耕地转化成对水分需求相对较少的草地,C正确;气温升高,不会使耕地转化成寒漠,D错。视角二考查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及措施2.(20184月浙江卷)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构成图。据此完成(1)(2)题。旨 过 度 樵 采 雷 过度放牧期过度开垦口工矿交通建设不当 口不合理用水(1)引起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类活动是()A.农业生产 B.工业生
31、产C.交通建设 D.居民生活(2)我国新疆治理土地荒漠化,宜 采 取 的 措 施 是()天山建设高海拔人工草场环境脆弱区进行生态移民塔里木河中上游合理控制用水塔里木盆地中部废弃油田复垦A.B.C.D.答 案(1)A(2)C解析 第(1)题,通过读图可以发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占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的比重最高。故选A。第(2)题,天山地区水热资源缺乏,高海拔区不适合建设人工草场;塔里木盆地中部对废弃油田复垦会加大对土地的破坏,加重土地荒漠化。故 选C。视角三考查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建设3.(2018.海南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世 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
32、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 疏,总 也 长 不 大,被 当 地 人 称 为“小 老 头 树”。河 流山脉年等降水量线/mm(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2)分析在年等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3)说 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答 案(1)降水量少(年降水量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
33、不足。地 表 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2)树木生长不良(形 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解析 第 题,将“小老头树”的形态特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年降水量低于400毫米、地 表 1 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该区域冬春季节多大风相结合即可。第(2)题,该区域为我国黄土高原
34、地区,植被的主要作用是防治水土流失。“小老头树”的存在说明在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不利于树木的存活和生长,而且树木的存在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因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相对于草本植物,树木会蒸腾更多水分,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第(3)题,根据前面两题的提示,本题主要从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的角度作答。r A主观题专题指导(十)生态破坏类I生态破坏类主观题常用“分析”“判断”“说明”“简析”等行为动词引领,结合区域地图及相关材料,点明设问方向及内容。命题视角主要有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及其成因,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典题示例(2 0 2 0-山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
35、要求。西柳沟是黄河内蒙古段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 3 5 6 k m 2(图 1),是黄河粗泥沙的重要来源区之一。2 0 1 9 年 5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水土保持专家许教授指导下,对西柳沟开展了以“黄河上游流域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考察活动。他们来到西柳沟上游,放眼望去,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当地农民说这里“遇水成泥、遇风成沙”。两天后,他们到达中游的风沙区,只见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许教授说这里每年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穿过沙漠继续北行,研学小组发现地势变得低平,河流蜿蜒,河岸两侧遍布绿油油的农田。龙头拐水文站工作人员介绍,每逢汛期,这里会泛滥成灾,入黄口处常形成沙坝,
36、造成黄河干流严重淤堵。(S复)翱晶屏H.().5.0.5.05.0.5 41.3.I3.22LL0O二|二二|二三二|二-3-三三Y三三O1流量输沙率图2图(1)研学小组依据水文站提供的资料绘制了西柳沟多年平均月输沙率和月流量变化图(图2),发现西柳沟汛期易形成峰高量大、陡涨陡落的高含沙量洪水。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西柳沟高含沙水流的形成原因。(6分)(2)研学小组从所绘图中进一步发现,西柳沟3月的流量与7月、9月的相近,但3月的输沙率却小得多。分析形成该现象的原因。(4分)(3)通过本次研学活动,研学小组对西柳沟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水土流失状况等有了深入了解,对西柳沟流域治理有了一定认识。为减
37、少西柳沟入黄泥沙,从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和冲积平原区中,住羊二冬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4 分)写我的答案(1).(2).(3).评样卷分数非选择题(考试必须用0.5窄米的黑色装水签字笔书写)西切沟上游水土沆Kf t,上游?风沙,涡汐5 1年 位;风 进 入 河 沆,与我河北金沙号岛.(7月、1 f l 某的,河沆的浣速大,渝汐幸大.切凤沙区:楂树钟 ,)多方格!汐.得 分。分 I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J 找失分原因 对参考答案(1)冬春季节,大风将大量的沙尘吹送到河道里堆积,提供了丰富沙源;夏秋季节暴雨多发,侵蚀搬运作用强,增加了入河泥沙量;进入河道的泥沙被洪水搬
38、运,易形成高含沙水流。(任 答 2 点,合理即可,共 6 分)(2)3 月份,径流主要来自融雪补给,流速小,输沙能力弱,输沙率小;7 月份和9月份,径流主要来自降雨补给,流速大,输沙能力强,输沙率大。(任 答 2 点,合理即可,共 4 分)(3)黄土丘陵沟壑区:加强沟道坝系建设(淤地坝、谷坊等);缓坡修梯田,挖鱼鳞坑;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封育等水土保持措施,蓄水拦沙。风沙区:设置沙障(草方格等)防风固沙;结合工程措施引洪入沙;恢复植被。冲积平原区:疏浚河道;引洪淤地(引洪灌溉)。(任选一区作答,任 答 2 点,合理即可,共 4 分)|1思维路径1 .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分析根据区域分
39、布图萩 施 应 戢 玉 施 画文字材料分区域的自然特征和区域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归I纳自然原因:气 候、地 形、土 壤、植被、全球气候变暧等后 7 王藏);东西1&次荚居前忘 庭 曜 兼 一2.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分析根据相关区域图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归I纳根据人类活动状况的文字材 料、表格分针对自然原因的措施工 程、生 物、技 术、生活、经 济、政策、环保针对人为原因的措施等措施I”题指导1.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试题答题方向答题术语水土流失自然原因土质疏松;多暴雨冲刷;地表植被覆盖较差;地面起伏大,冲刷力强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坡地开垦荒漠化自然
40、原因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表多沙质沉积物;全球变暖,蒸发旺盛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不合理的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不注意环保湿地萎缩自然原因气候变干,蒸发加强;沉积物长期积累人为原因土壤侵蚀;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环境污染;河流的截流改向2.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答题术语森林破坏自然原因气候异常,生物演化,森林火灾人为原因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商业性伐木,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原因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人为原因乱砍滥伐,生物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应用体验答题方向答题术语工程措施农业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引水
41、灌溉、兴建水利设施(打坝淤地,建水库、电站和水渠)等;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建立分洪区、蓄清排浑、加固堤坝等生物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珍稀野生动物、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技术措施交通技术措施主要是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生活措施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以天然气作燃料等经济措施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使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政策措施主要有开发性移民,加大资金、劳动力投入,城市规划或旅游等
42、环保措施主要有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产业,控制、治理环境污染,立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保护,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等1.(2021 北京卷)某校学生到甘肃省天水市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研学活动。读材料,回答问题。下表为黄土高原小流域梯田减沙与梯田面积关系的相关数据,同学们对其进行了分析。梯田占流域面积的比例(%)0510152030405060梯田减沙比例(%)0828506782899294注:梯田减沙比例指修建梯田后减少的输沙量占治理前输沙量的比例。绘制统计图,并说明梯田面积变化对梯田减沙的影响。答案 绘图(略)。随着流域梯田面积比例增加,梯田减沙比例增加,增加速度
43、由快变慢。解 析 以梯田面积比例作为横坐标,梯田减沙比例作为纵坐标进行绘制。根据表格中数据变化不难看出,随着梯田面积增加,梯田减沙比例也在不断增加,当梯田占流域面积的比例低于30%的时候,梯田减沙比例增加较快,超 过30%之后,增加速度变慢。2.(2021.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呈现变暖趋势,给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变化也会对全球的气候产生影响。我国北极科考站黄河站建立在斯瓦尔巴群岛上。该群岛生态环境脆弱,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分析该群岛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的原因。答 案 该群岛气温低,环境极端;生物数量、种类少,生长缓
44、慢;岛屿面积小,相对封闭。解 析 可以结合材料信息,从该群岛气候、生物数量和种类及生长速度、岛屿面积等角度分析作答。3.(2018全国卷I)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 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48 N。主要城市一 河 流、湖泊沼泽湿地(1)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2)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答 案(1)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
45、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2)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解析 第题,由于乌裕尔河河水不断带来盐分,加上气候干旱,水分蒸发,盐分大量积聚,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第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选择同意或不同意进行分析。同意的理由可以从水环境、生物多样性、泥沙淤积等方面进行分析,恢复为外流河后河流水文特征会向有利方向发展,可防止盐分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不同意的理由可从湿地保护方面进行分析
46、,包括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等。综合测试一 选择题(2021山东省实验中学二模)下图为我国某省区荒漠化土地类型与成因构成图(单位:万平方千米)。据此完成12题。50 0 50草地(50.5)未 利 用 耕地(2.4)林地(4.3)匚3冻融(5.2)火 盐碱化(9次 水 蚀(12.风蚀(83.9).4)II“/7/1.该省区所在地是()A.青藏高原 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 D.黄土高原2.关于该省区土地荒漠化成因的描述,正确的是()A.海拔高,气温日较差大,冻融严重B.春夏升温快,蒸发强,盐碱化严重C.以平原为主,风力强劲,风蚀严重D.夏季多暴雨,黄
47、土疏松,水蚀严重答 案LB 2.B解析 第1题,图中信息表明,该省区荒漠化成因以风蚀作用为主(83.9%),水蚀作用比重较小,说明当地气候干旱,风力强劲,与我国西北地区的特征相似,因此该省区所在地应是西北地区,B符合题意。图中显示,当地荒漠化成因中冻融作用仅占5.2%,而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冻融作用频繁,排 除A。东北地区和黄土高原以半湿润区为主,降水集中,水蚀作用明显,且耕地比重大,草地比重小,与图示信息不符,排 除C、D。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省区位于西北地区。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海拔不高,冻融现象较少,且冻融作用主要不是海拔高所致,而是气温变化大导致,A错误。西北
48、地区大陆性强,春夏升温快,蒸发强,在相对低平、地下水水位较高的地区,容易导致盐碱化,B正确。西北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不是以平原为主,C错误。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水汽少,全年降水稀少,且黄土分布较少,因此夏季多暴雨,黄土疏松,水蚀严重,不是当地土地荒漠化的原因,D错误。(2021河南南阳一模)玛曲湿地位于甘肃甘南西南部、青藏高原东端,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高寒沼泽湿地,黄河流经此处,被 誉 为“黄河蓄水池”。近年来,由于受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玛曲湿地大面积干涸和萎缩,湿地功能退化,制约了牧区的经济发展,直接威胁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结合图文资料,完 成3 4题。34N102E玛曲湿地的
49、位置3.玛曲湿地形成的原因是()地势周高中低,排水不畅地下冻土阻碍地表水下渗地处高纬地区,蒸发 微 弱 河 道 弯 曲,支流、湖泊众多A.B.C.D.4.玛曲湿地萎缩破坏,造成的影响是()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加快水体净化的速度生物多样性锐减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A.B.C.D.答 案3.B 4.C解 析 第3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玛曲湿地所在地区河道弯曲,支流多,湖泊较多,水资源较为丰富;地势周围高中间低,排水不畅;加之所在区域海拔高,多冻土,冻土阻碍地表水下渗,正确。根据图中纬度信息可知,该区域地处中纬度,而并非高纬地区,错。故 选B。第4题,湿地面积萎缩,导致湿地对河流的调蓄能力减弱,涵养水源能力
50、下降;同时,湿地对周边地区气候的调节能力下降。湿地为众多生物提供了栖息地,湿地面积萎缩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湿地面积萎缩,湿地对水体的净化速度减慢,净化能力减弱。正确,错。故选C o(2 0 2 1山东临沂二模)赵家各村地处黄土高原沟壑丘陵区,长期以来农业生产收益低下,村民生活贫困,村庄空心化突出。2 01 3年以来,赵家辨村以流转农户土地经营权、发展村集体经济为突破口,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有效带动了农民脱贫致富(下图示意)。据此完成5 6 题。5.图中M 处的内容为()A.地块分散,耕地搭荒 B.耕地匮乏,沙化严重C.耕地集中,土壤肥沃 D.多中低产田,土地贫瘠6.赵家明村通过土地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