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CT技师医用设备业务能力考评真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CT技师医用设备业务能力考评真题.pdf(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CT技师医用设备业务能力考评真题(总分:100.00,做题时间:120分钟)一、A 1/A 2 题型(总题数:1 4 9,分数:1 0 0.0 0)L与连续X线波长无关的是A.阴极电子是否正撞到靶物质的原子核B.阴极电子从靶物质原子核旁经过时离原子核的距离C.阴极电子本身的能量大小D.原子核的核电场强度大小E.靶物质原子核外电子的结合能大小 V解析:连续放射产生出来的X线是一束波长不等的混合射线,其能量(波长)取决于:电子接近原子核的情况、电子的能量、原子核的电荷。2.CT成像的依据是A.横断面图像观察的特性B.X线的吸收衰减特性 VC.探测器的模数转换功能D.多幅照相成像原理E.多方位成像技
2、术解析:CT与常规X线检查比较,虽然它们都以X线作为能源,但两者的成像依据和成像方式截然不同。X线透视、摄影是以被照体的密度、厚度及原子序数的差异对X线的吸收不同为成像依据,透过X线射入荧屏或胶片直接成像。CT则是以X线的吸收衰减特性为成像依据,成像方式是数据重建。3.CT机房设计与布局时可不考虑A.CT机各部件功能的发挥B.便于日常工作的开展C.充分利用有效空间D.选择向阳房间 JE.射线的防护解析:CT机房一般要求干净防尘,保持一定的温度和干湿度,房间设计时多为密闭无窗,利用空调进行温度调整。所以房间选择不要求一定向阳。其余选项考虑是必要的。4.CT值定标为0的组织是A.空气B.骨C.水
3、JD.脑组织E.血液解析:Hounsf ield定义了一个衰减系数的标度,将空气至致密骨之间的X线线性衰减系数的变化划分为2000个单位。于是CT值的概念采用:某物质的CT值等于该物质的衰减系数与水的衰减系数之差,再与水的衰减系数之比后乘以1000。按此计算,水的CT值正好定标为0。5.CT机将电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的器件是A.探测器B.准直器C.陈列处理机D.A/D转换器 JE.1)/A转换器解析:A/D转换器,就是模拟/数字转换器,它的作用是将模拟的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计算机只能接收数字信号,所以,A/D转换器是计算机输入的门户。6.对准直器作用的论述,错误的是A.大幅度减少散射线的干扰B
4、.决定扫描层的厚度C.减少患者的放射剂量D.决定像素的大小 VE.提供图像质量解析:准直器的狭缝可以调节,狭缝的宽度决定着扫描的层厚,层厚即体素的深度。体素是体积单元的略语,是指像素的长X宽X深度。而像素是构成C T图像最小的单元。也就是矩阵中的一个小方格。可见像素的大小与矩阵有关,而与准直器无关。准直器的调节可改变体素的深度。7 .关于R O C曲线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1 9 7()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完成B.以通信工程学中的信号检出理论为基础C.以心理临床评价的观测者操作特性曲线的解析和数理统计处理为手段D.可以对主观评价以定性的方式进行表述 JE.以信号检出概率方式,对成像系统在背
5、景噪声中微小信号的检出能力进行解析与评价解析:所谓R O C曲线就是以通信工程学中的信号检出理论为基础,以心理临床评价的观测者操作特性曲线的解析和数理统计处理为手段的评价法,人们称之为R O C曲线。它是一种以信号检出概率方式,对成像系统在背景噪声中微小信号的检出能力进行解析与评价的方法.也就是用数量来表示对影像中微细信号的识别能力。8.螺旋C T技术中重建间隔的定义,正确的是A.重建时采用的成像算法B.被重建的相邻两横断面之间长轴方向的距离 VC.两层面之间设置的参数1).与螺旋扫描原始数据有关的螺距E.相邻两层之间的一种加权参数解析:重建间隔和螺距是螺旋C T扫描技术中两个新的成像参数。重
6、建间隔的定义是被重建的相邻两层横断面之间长轴方向的距离。与常规C T扫描中层间隔的概念不同。因为螺旋C T扫描是容积扫描,对原始数据的回顾性重建可采用任意间隔。9 .胸部后前位成像技术标准中哪项不正确A.摄影装置:带有静止或活动滤线栅的立位摄影架B.标称焦点值:WL 3C.F F D:18 0 c mD.摄影管电压:125 k VE.曝光时间:20 m s J解析:胸部后前位成像技术标准:摄影装置:带有静止或活动滤线栅的立位摄影架。标称焦点值:W l.3 o总滤过:3.O r r a n A I.滤线栅:栅比12:1,栅密度4 0 Uc m.屏/片系统:相对感度4 0 0.F F D:18 0
7、 c m.摄影管电压:125 k V。自动曝光控制:选择三野电离室。曝光时间:小于20 m s。防护屏蔽:标准防护。10.重叠扫描是指A.层厚等于层间距B.层厚大于层间距 VC.层厚小于层间距D.层厚、层距随意变化E.以上都是解析:只有层厚大于层间距时,相邻两层间才有重复显示的部分,此种情况才称之为重叠扫描。11.下述C T拍片要求,哪项对诊断关系最大A.拍片时,按照解剖顺序进行图像排列B.拍片时,平扫与增强图像不要交叉C.拍片时,应将带有定位线的定位片拍入D.拍片时,正确地选择窗宽、窗位 JE.拍片时,对放大、测量、重建的图像排列在后面解析:五个选项要求都是必要的。这些要求对医生读片、分析、
8、诊断方便、有利,应养成这一良好习惯。其中正确的选择窗宽、窗位最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每幅图像的质量,图像质量优劣又直接影响到诊断效果。12.观察蝶鞍时最佳的扫描方式为A.横断扫描B.横断扫描+矢状扫描C.矢状扫描D.横断扫描多方位重建E.冠状扫描 J解析:鞍区的垂体腺瘤较为多见。冠状面增强扫描可较好地显示肿瘤与鞍底、视交叉的关系。对于小于1c m的肿瘤,横断扫描多无阳性发现,冠状扫描可见垂体高度大于9 m m,垂体柄移位,垂体上缘局限性凸出或垂体内异常密度影等微腺瘤征象。1 3.显示野不变,矩阵缩小一半和显示野增加倍,矩阵不变,其像素大小A.前者较后者大B.后者较前者大C.两者相等 VD.前
9、者是后者两倍E.后者是前者两倍解析:根据重建像素大小的计算公式:Pi x e l=D E OV/MA TRX可以求得证明。当显示野为6 4 m m,矩阵为5 1 2X 5 1 2时,像素值为0.25 m m;显示野6 4不变,矩阵缩半25 6 X 25 6,此时像素值为0.25 m m;显示野增加一倍为1 28m m,矩阵保持5 1 2X 5 1 2,求得像素值为0.25 m m。可见两者相等。1 4.扫描必须包括上纵隔的疾病是A.甲状腺结节B.甲状腺囊肿C.甲状旁腺瘤D.弥漫性甲状腺肿E.巨大腺瘤样甲状腺肿 4解析:巨大腺瘤样甲状腺肿,常蔓延至胸骨后。因此,扫描时必须包括胸部上纵隔。常规甲状
10、腺扫描是以主动脉弓上缘水平为起始线,向头方向逐层扫描,以扫完甲状腺为止。15.肺部窗宽、窗位的范围是A.W20001500;L-500-100B.W 1500-2000;L-450-600 JC.W13501500;L-500-350D.W 800-1000;L-8 0 0-600E.W 600800:L-600-400解析:肺部是合气的软组织,窗宽的选择多在M 500-2000窗位一450-60016.下列哪项不属于图像后处理技术A.多组CT值测量,B.图像局部放大C.改变窗宽D.图像反转E.矢状重建解析:多组CT值测量应属于CT的测量技术,CT测量包括:CT值测量,病变大小测量,长度、面积
11、、体积的测量等,这些测量并不改变图像的性质,图像后处理技术是使图像发生量的变化。17.胰腺CT检查中,为清楚显示胰头可采用的方法是A.右侧卧位 4B.俯卧位C.螺旋扫描D.重叠扫描E.冠状面扫描解析:常规体位同肝、脾扫描体位,需重点观察胰头时,可取右侧卧位使充盈的十二指肠与胰头形成对比,使胰头更清楚。18.因探测器灵敏度不一致,采集系统故障造成的伪影形态为A.移动条纹伪影B.放射状伪影C.模糊伪影D.帽状伪影E.环状伪影 J解析:移动条纹伪影均为扫描过程中患者的移动所造成的。放射状伪影为致密结构所致。但都显得图像模糊,还有一种少见的模糊伪影是因重建图像中心与扫描旋转的中心重合时产生。帽状伪影极
12、少见。环状伪影是常见的因探测器灵敏度不一致所造成的一种假像。每日工作中经常对探测器进行校准就是为了克服或减少环状伪影的产生。19.国际通用CT的英文全称是A.C omputer A ided T omographyB.C omputer T nans-A xial T omographyC.C omputeriz ed T omographyD.C omputer T omography JE.C omputeriz ed T ransverse T omography解析:自C T问世以来,对其曾经有过几种不同的称呼,如C T、C A T、C T T、C T A T等。后来,国际统一采用的名
13、称是C omputer T omography简称C T,系指计算机断层摄影术。2 0 .有关特征X线的解释,错误的是A.特征X线是高速电子与靶物质原子的轨道电子相互作用的结果B.特征X线产生的X线的质与高速电子的能量有关 JC.特征X线的波长,由跃迁的电子能量差所决定D.靶物质原子序数较高时,特征X线的能量就大E.管电压7 0 kV以下,不产生K系特征X线解析:X线的产生是高速电子和阳极靶物质的原子相互作用中能量转换的结果,利用了 靶物质的3个特性:核电场、轨道电子结合能、原子存在有处于最低能级的需要。2 1.关于X线的穿透作用,下述说法错误的是A.X线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B.X线的穿透力与X
14、线的频率成反比 JC.X线的穿透力与被穿透物质的原子序数成反比D.X线的穿透力与被穿透物质的密度成反比E.X线的穿透力与被穿透物质的厚度成反比解析:X线穿透作用:由于X线波长很短,光子能量大,故具有很强的穿透力。X线的穿透作用除与X线波长(能量)有关外,还与被穿透物质的原子序数、密度和厚度等因素有关。2 2 .影响X线强度的因素不包括A.X线管电压B.X线管电流C.靶物质的原子序数D.阳极柄的材料 JE.高压的脉动率解析:影响X线强度的因素:靶物质、管电压、管电流、高压波形。2 3.下列概念与单位的组合,错误的是A.X线能量-keVB.半值层-mmC.直线减弱系数-m JD.质量减弱系数-m/
15、k gE.波长-n m解析:线衰减系数:将X线透过物质的量以长度(m)为单位时,X线的衰减系数,称作线衰减系数,也即X线透过单位厚度(m)的物质层时,其强度减少的分数值。单位为m24.关于X线的滤过,错误的叙述是A.X线滤过是指预先把X线束中的低能成分吸收掉B.X线滤过是为了减少高能射线对皮肤的照射量 VC.X线滤过包括固有滤过和附加滤过D.固有滤过包括X线管壁、绝缘油层、窗口E.附加滤过是指从窗口到检杳床之间X线通过的所有材料的滤过总和解析:诊断用X线是一束连续能谱的混合射线,当X线透过人体时,绝大部分的低能射线被组织吸收,增加了皮肤照射量。为此,需要预先把X线束中的低能成分吸收掉,这就是X
16、线滤过。X线滤过包括固有滤过和附加滤过。25.下列哪项是构成X线照片影像的几何因素A.影像密度B.影像对比度C.影像锐利度D.影像颗粒度E.影像失真度 J解析:影像细节的表现主要取决于构成照片影像的五大要素:密度、对比度、锐利度、颗粒度及失真度。前四者为构成照片影像的物理因素。后者为构成照片影像的几何因素。26.实现人机对话的系统是A.扫描系统B.图像处理系统C.视频显不系统 JD.电视组件系统E.软盘系统解析:CT操作时,工作人员通过视频显示器中文字的显示进行应答,通过应答指令实现人机对话。27.体位设计与影像质量之间的关系,受下列因素中哪项影响最小A.焦-片距大小B.肢-片距大小C.X线管
17、焦点的成像质量D.X线中心线投射屏/片系统的状态E.胶 片 特 性,解析:体位设计与影像质量之间的关系,受下列因素影响:投影学因素:焦点、被照体、胶片三者间位置与距离的关系。X线管焦点的成像质量。X线中心线投射屏/片系统的状态。28.每日开机进行CT球管训练的目的在于A.升高球管温度B.启动旋转阳极C.防止阳极靶面龟裂D.保护X线管,防止损坏 JE.增加阴极电子解析:CT关机4小时以上,X线球管温度与室温相近,我们视为冷球管。开机后,立即进行扫描,瞬间会产生很大热量,此时,很容易损坏X线管,如阳极局部溶化,胀裂,进气或灯丝拉断等。为保护X线管,防止此类故障的发生,每日开机后,要进行球管加温训练
18、,使球管的温度逐渐升高,以适应工作环境。在球管训练的同时,进行空气校准,修正探测器零点漂移现象,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有利于照片质量的稳定。2 9.曝光时,X线管和探测器不动,而床带动患者动,称其A.常规扫描B.定 位 扫 描-JC.连续扫描D.动态扫描E.重叠扫描解析:无论是进行正位定位扫描还是侧位定位扫描,球管和探测器都要相对固定不动,床面带动患者移动。除此之外,进行其他各种扫描时,X线球管永远保持旋转状态(电子束C T例外)。3 0 .X线球管围绕人体腹背轴(前后轴)旋转的扫描方式称为A.横断位扫描B.冠 状 位 扫 描-JC.矢状位扫描D.正位定位扫描E.侧位定位扫描解析:只有冠状位扫描
19、时,X线球管才围绕人体腹背轴(前后轴)旋转。这一方案的实施依靠摆体位和机架的倾斜协调完成。由于人体解剖结构和扫描孔径的限制,冠状位扫描只能局限于个别体位,如头部或舐尾部。3 1 .对眼眶C T扫描图像显示的论述,错误的是A.能清楚显示眶壁骨性结构B.能清楚显示眶内软组织C.能清楚显示眼球内部结构D.能清楚显示眼内血管走行 JE.能清楚显示眼内异物大小解析:因眼动脉很细,C T片上很难见到,更无法显示出血管的走行,即便增强扫描也是如此。3 2.对鼻窦扫描基线的设定,哪项错误A.进行上颌窦横断扫描应以听眶线为基线向下扫描B.进行鼻咽部横断扫描应以听眶线为基线向下扫描C.进行蝶窦横断扫描应以听眶线为
20、基线向下扫描 JD.进行筛窦横断扫描应以听眶线为基线向上扫描E.进行额窦横断扫描应以听眶线为基线向上扫描解析:蝶窦体表定位相当于听眉线的中点,即在听眶线的上方,进行蝶窦横断位扫描时,应以听眶线为基线向上连续扫描。3 3.胸部C T扫描时,患者最佳状态应是A.深呼气后屏气扫描B.深吸气后屏气扫描 VC.捏捂患者鼻口扫描D.平静口式呼吸扫描E.采用腹式呼吸扫描解析:深吸气后屏气扫描是胸部C T 扫描的基本要求,深吸气后屏气,肺组织膨胀暴露多,同时增加天然对比度,患者易控制吸气程度,提高各层面组间的连贯性。3 4 .胸部C T 导向穿刺体位要求A.仰卧正位B.俯卧正位C.侧位D.斜位E.任选适当体位
21、 J解析:胸部C T 导向穿刺,导向的目的是通过扫描确定穿刺针的方向、角度及到达病灶中心的长度。由于病变发生的部位不同,穿刺针穿入的路径要求不一样,而且穿刺操作需要在扫描孔架范围中进行,为适应操作的方便,所以体位要求是任意选择的。3 5 .颅脑C T 平扫的适应证不包括A.颅内出血B.脑 血 管 畸 形-JC.脑梗死D.脑萎缩E.先天性无脑解析:正常颅脑C T 平扫可以观察如下内容:颅骨骨质情况。脑沟,脑池情况。脑回,脑灰质与脑白质情况。脑室大小,形态,位置与移位情况。中线结构是否移位情况。如发现病灶,则应重点描述其发生部位,外形、累及范围、境界、密度变化等情况.增强影像可以观察脑实质,血管结
22、构及颅内其他结构。3 6.表示空间分辨率的单位是A.H uB.L P/c m JC.m g/m lD.m sE.M B解析:空间分辨率又称为高对比度分辨率,它足测试一幅图像质量的量化指标,其结果通常以毫米为单位或每厘米的线对数表示。3 7 .放射状伪影多见于A.患者的随意运动B.患者的不随意运动C.患者体内外有高密度结构 JD.采集系统故障E.图像重建故障解析:放射状伪影是由层面内突出的高密度组织结构投影造成的,是目前尚不能克服的一种伪影。如钢剂、碘剂、金属、引流管以及颅骨的两侧岩骨崎、枕骨内粗隆,鸡冠,假牙等引起的条状、放射状伪影。3 8.与在X线产生应具备的条件无关的是A.电子源B.高真空
23、C.旋转阳极 VD.高速电子的产生E.电子的骤然减速解析:X线产生必须具备的3个条件:电子源:通过X线管灯丝通电加热而获得在灯丝周围形成的空间电荷。电子高速运动:必须使电子高速运动具有动能。通过球管两端施以定向直流高压和维持X线管内高真空来满足。高速电子骤然减速:是阳极阻止的结果。阳极的作用:一是阻止高速电子产生X线,二是形成高压电路的回路。阳极上接受电子撞击的范围称为靶面,阳极靶一般用高原子序数、高熔点的鸨制成。3 9 .不适宜做C T检查的脏器是A.肺脏B.肝脏C.脾脏D.肾脏E.小肠 V解析:小肠是空腔性脏器,腹内分布位置形态及其肠内容物变化较大,肠壁又薄,所扫层面结构无固定解剖形态。因
24、此,C T对这种空腔性脏器检查诊断存在有很大局限性。检查效果尚不如消化道造影及其内镜检查。随着C T仿真内镜技术的问世,对肠管的检查有了新的突破。4 0.对C T工作原理的论述,哪项是正确的A.利用锥束X线穿透受检部位B.透过被检体的X线被探测器接收直接成像C.X线穿透被照体时,其强度呈指数关系衰减 JD.A/D转换是将数字信号变为电流信号送至监视屏显示E.计算机将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再重建图像解析:C T扫描利用的是窄束X线,透过被检体的X线被探测器接收后,将光信号变为电信号,再输送给A/D转换器。A/D转换是一种模/数转换,将模拟信号变为数字信号,计算机只能接收数字信号。所以A、B、I)
25、、E的论述都是错误的,只有C正确,符合 关系式。4 1 .C T机房安装空调主要为了A.患者和工作人员舒服B.不设窗户,使射线屏岐更安全C.设备贵重,保护机器D.使计算机能正常工作 JE.不开窗户,避免灰尘进入解析:计算机要在一定的温度环境中才能正常的工作。安装空调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机房进行温度控制。4 2.与图像质量无关的C T机的技术性能指标是A.扫描时间B.重建时间 JC.重建矩阵D.探测器数目E.球管焦点解析:扫描时间长短,决定着进动模糊大小;重建矩阵大小和探测器数目影响着像素大小,像素尺寸影响着空间分辨率;球管焦点在CT机中因几何投影的关系,影响着成像质量。只有重建时间与图像质量无关,
26、它反映计算机的工作能力,决定处理速度。43.有关准直器的论述,错误的是A.准直器窗口呈狭缝状态B.准直器位于X 线管窗口前端C.准直器狭缝宽度决定扫描层厚D.准直器狭缝宽度决定扫描层距 JE.准直器狭缝宽度决定线束宽度解析:扫描层距是由相邻两层间床进或床出的距离决定的,与准直器狭缝宽度无关。44.CT滤过器作用的关键在于A.吸收低能量X 线 JB.优化射线的能谱C.减少患者的照射剂量D.使射线能量分布均匀E.变成近似单一的硬射线解析:题中所列五项内容均为滤过器的作用,其中最关键的在于吸收低能量X 线。正因滤过器能吸收低能X 线,才引申出其余四项作用。45.关于量子检出率(DQE)的叙述错误的是
27、A.指成像系统中输出信号(信噪比平方)与输入信号(信噪比平方)之比B.可以解释为成像系统中有效量子的利用率C.DQE最高值为10 7D.DQE值越高,有效量子利用率高E.DQE值越高,输出信息也就越高解析:所谓DQE是指成像系统中输出信号(信噪比平方)与输入信号(信噪比平方)之比。可以解释为成像系统中有效量子的利用率。当然,DQE值越高(最高值为1,即 100%利用),有效量子利用率高,输出信息也就越高。46.与检查效果密切相关的工作是A.仔细阅读申请单B.划价、交费C.预约、登记D.编写索引E.交代准备工作 V解析:根据申请单要求进行划价、交费、预约、登记、编写索引是日常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
28、内容。而向患者交代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则关系到检查效果,不同部位的检查有不同的准备要求,只有按照要求准备,才能达到预期的检查目的。47.腹部泌尿系平片(KUB)诊断学要求标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骨骼清晰可见B.肾脏轮廓可见C.腰大肌影及腹壁脂肪线可见D.腹部肠道清洁良好,对诊断无影响E.影像细节显示指标为1.0 c m钙化点 J解析:腹部泌尿系平片(K U B)诊断学要求标准:骨骼清晰可见;肾脏轮廓、腰大肌影及腹壁脂肪线可见;腹部肠道清洁良好,对诊断无影响;影像细节显示指标为L 0 m m钙化点。4 8.常规内耳超薄层扫描,层厚和层间距范围为A.1 m m以下B.1 1.5 m m -JC.3
29、 5 nl mD.6 1 0 m mE.1 0 m m以上解析:因内耳解剖范围小,结构复杂,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内耳扫描层厚、层间距选择为1 1.5 m m最为理想。4 9.对增强扫描原理和意义的论述,错误的是A.不同的组织结构对对比剂吸收数量和分布会不同B.不同的病变性质对对比剂吸收数量和分布会不同C.当两种组织对X线的吸收差加大时,图像对比增加D.增强扫描会使组织密度、形态、大小显示更为突出E.增强扫描主要增加了组织间的天然对比 J解析:通过增强来增加人体组织间的对比称为人工对比。因此,选项E是错误的。5 0 .颗骨矢状扫描体位摆法中论述错误之处是A.患者俯卧B.头向一侧旋转枕于2 0 头架
30、上C.矢状面前后对应点距床面等距D.扫描架向头侧倾斜2 0 ,平行矢状面E.球管围绕头颅前后轴旋转V解析:头部C T扫描,只有球管围绕头颅的左右轴线旋转时,所扫出的平面才是矢状面。5 1 .对咽部解剖的论述,错误的是A.咽部为呼吸道和消化道上段共同交通的部分B.咽部是由骨和软骨构成的管腔 JC.咽部自上而下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D.自颅底到软腭水平的一段为鼻咽E.自软腭至舌骨水平的一段为口咽解析:咽部为呼吸道和消化道上段共同交通部分,是一前后扁、上宽下窄漏斗型的由横纹肌及黏膜等构成的管腔,全长约1 2.5 c m。5 2.胸部扫描,患者确实屏气困难,最好的措施是A.给患者做手势指令B.捏捂
31、患者鼻口C.令患者口式呼吸D.令患者腹式呼吸E.增大m A,减短曝光时间 V解析:胸部扫描患者屏气目的是为减少因呼吸造成的影像模糊。口式呼吸、腹式呼吸同样是使胸部处于呼吸状态。既然患者屏气困难,手势指令提示均无效。捏捂患者鼻口,强行控制呼吸,会收到一定效果。但患者往往因反射性抗拒,反而造成体动模糊。控制体动模糊的最有效方法是缩短曝光时间。5 3.对胸部C T导向穿刺活检的论述,错误的是A.利用目标扫描选择出最佳定位层面B.穿刺活检的定位层面病变显示应最大、最清晰C.穿刺时患者必须采取仰卧正位,保持不动 VD.穿刺针穿入后,应于该层面扫描确认准确与否E.穿刺针拔出,活检完毕,亦应继续扫几层解析:
32、穿刺前最好先做C T扫描,认真分析胸部C T影像,确定病变位置,如病变与血管有关,应事先做C T增强扫描,有利于制订穿刺活检方案。若为纵隔病变,则术前常规行C T增强扫描,充分了解纵隔病变与血管、心脏的关系。C T定位时根据病变在肺部或在胸内的部位,让患者取仰卧、俯卧或侧卧位。故C错误。5 4.临床疑肝左叶病变,轴位扫描显示不理想,应变换A.冠状位B.矢状位C.左侧卧位D.右侧斜位E.俯卧位或右侧卧位 7解析:采用俯卧或右侧位扫描,可以克服或减少肠内胀气或胃内容物对肝左叶及肝肿瘤影像的干扰,使其更清楚地显示。右侧卧位扫描,对胰头的观察亦是最佳体位。不仅使十二指肠拌得到充盈,还可使邻近肠管与胰腺
33、的体尾部分开。5 5 .决定空间分辨率的主要因素A.扫描方式B.有效视野C.重建矩阵 JD.显示矩阵E.探测器数目解析:影响C T空间分辨率的因素很多,有机器设备本身固有的因素,如探测器的数目、孔径、宽窄、间距,重建矩阵大小,褶积滤波函数、噪声等。也有人为的可变参数选择,如X线剂量大小,窗技术调节,矩阵格式选择等。但其中最主要的是重建矩阵。重建矩阵越大,像素值越小,空间分辨率越高。因空间分辨率大小约是像素宽度的1.5倍。5 6.胸部连续扫描,个别层面C T图像出现重复,多见原因是A.心脏搏动B.呼吸运动 JC.床动错误D.操作有误E.设备故障解析:胸部C T扫描前要训练患者屏气。如果每次扫描屏
34、气不在同一呼吸相的同一位置,容易导致重复扫描和漏层扫描。般在深吸气末期屏气扫描,这样可使肺组织处于最好的充气状态,减少肺内支气管、血管的聚集和肺血的坠积效应。5 7.CT与常规X线检查相比突出的特点是A.空间分辨率高B.密度分辨率高 VC.曝光时间短D.病变定位、定性明确E.适合全身各部位检查解析:C T的空间分辨率尚不及平片,常规X线检查同样适合于全身各部位,曝光时间最短者(高频机)可控制到0.5 m s,CT扫描尚未达到。CT检查与常规X线检查各有其局限性,定位、定性按其检查部位只能相对比较。但C T的密度分辨率较常规检查明显提高,高约2 0倍。5 8.关于X线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X线
35、与红外线和紫外线一样,均为电磁波B.X线具有波动和微粒的二象性C.康普顿效应可证明它的波动性D.光电效应可证明它的波动性 JE.X线不具有静止质量和电荷解析:X线本质是一种电磁波,与无线电波、可见光、Y射线一样都具有一定的波长和频率。由于X线光子能量大,可使物质产生电离,故又属于电磁波中的电离辐射。X线与其他电磁波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这就是X线的本质。5 9.X线的荧光作用不能用于A.X线透视荧光屏B.X线摄影增感屏C.CT机的晶体探测器D.X线治疗 JE.影像增强管解析:X线荧光作用是荧光物质(如鸨酸钙、氟化粕钢等)的原子,在X线照射下被激发或电离,当恢复原有基态时,便释放出可见的荧光,用于
36、X线透视。60.在X线诊断能量范围内,利用了 X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形式是A.相干散射和光电效应B.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 JC.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D.电子对效应和光核反应E.光核反应和相干散射解析:光电效应不产生有效的散射,对胶片不产生灰雾,光电效应可增加射线对比度。在实际工作中无法避免散射线的产生,而只能利用康普顿效应消除或减少它的影响。61.与影响X线减弱的因素无关的是A.X线能量B.原子序数C.密度D.每克电子数E.X线管灯丝温度 J解析:影响X线衰减的因素:射线能量和原子序数、密度、每克电子数。62.X线信息影像形成的阶段是A.X线透过被照体之后 VB.X线照片冲洗之后C.X线到达被
37、照体之前D.视觉影像就是X线信息影像E.在大脑判断之后解析:X线在到达被照体之前不具有任何的医学信号,只有当X线透过被照体(三维空间分布)时,受到被照体各组织的吸收和散射而衰减,使透过后的X线强度分布呈现差异,从而形成X线的信息影像。63.客观评价的测量方法的参数不包括A.X线摄影三参量B.ROC曲线 VC.响应函数D.特性曲线E.量子检出率解析:对导致X线照片影像形成的密度、模糊度、对比度、颗粒度以及信息传递功能,以物理量水平进行的评价,称为客观评价。主要通过特性曲线、响应函数等方法予以测定、评价,主观评价主要应用ROC曲线。64.操作台无法实施的功能是A.输入扫描参数B.系统故障诊断C.修
38、改患者数据D.改变患者体位 JE.控制扫描程序解析:如同常规摄影一样,患者的体位只能通过摆位来改变,键盘操作无法实施,它只能更改体位的注释,不能改变患者的真实体位。其余四项功能,均可通过键盘操作实施。65.CT检查前,患者准备工作的主要依据是A.申请单B.预约登记卡C.患者需知 预约单 7D.对家属的交代E.患者自己理解解析:CT检查前,患者的准备工作应依据”患者需知预约单的要求内容为准,口头交代及患者或家属的理解,均无法律依据,出现误解无法旁证,最终以 患者需知”单见证。66.四肢扫描,区分图像左右的操作是A.双侧对比摆位B.包括临近关节C.采用连续扫描法D.包含软组织E.输入注释标记 V解
39、析:四肢多为对称性,从C T扫描的图像形态分析,很难区分左右,唯一区分的方法就是根据扫描的体位及方位,按照实际情况准确地输入注释标记(R或L),以防左右弄错。6 7.高分辨率CT不必须要求做到A.选择最小的扫描野(F O V)VB.采用薄层或超薄层扫描C.输入保留原始数据的指令D.增加扫描条件E.选用骨细节数学算法的过滤函数解析:高分辨率CT扫描可用于不同部位,如内耳、副鼻窦、肺部等,因扫描部位大小不一样,显示野根据扫描部位来调节。其余选项内容,高分辨率扫描时,必须要求做到,才能体现出高分辨率CT扫描的特点。6 8.对CT专用术语的解释,错误的是A.扫描架的顶部向床面头侧所指方向倾倒称正角倾斜
40、B.X线球管围绕人体左右轴旋转扫描称矢状位扫描C.当扫描床面向床的头侧所指方向运行时称进床D.头先进与足先进是由患者躺的方向决定的E.凡球管处于水平位的定位扫描称侧位定扫描,与体位无关 V解析:正位定位片和侧位定位片的确立,决定着正位定位扫描和侧位定位扫描的称呼。获取这两种定位片,应是由患者体位和球管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常规情况下,当患者仰卧或俯卧时,球管呈水平位时的扫描为侧位定位扫描。若患者处于侧卧时,此种状态下扫描亦为正位定位扫描。常见正位定位扫描状态为患者仰卧,球管垂直状态。6 9 .颜骨高分辨率CT重建后的图像主要特点A.影像层次多B.显示野变大C.信噪比低D.边缘锐利 JE.密度分辨率
41、高解析:颗骨高分辨率CT扫描,图像重建一般采用骨细节的过滤函数算法,该算法损失了部分细节信息、,增加了边缘的锐利度,降低了信噪比和密度分辨率,导致影像层次减少,空间分辨率相对提高,显示野的大小与重建算法无关。7 0.喉部常规扫描时,要求患者A.吸气后屏气扫描B.呼气后屏气扫描C.平静呼吸状态扫描 VD.发 依”情况下扫描E.鼓气状态下扫描解析:非特殊要求下,喉部常规CT扫描时,患者应处于平静呼吸状态。原因在于,气道通畅,声带处于外展状态。为重点显示喉室、梨状窝或声门下气管时,可采取相应的呼吸动作。发”依音扫描,有助于显示声带麻痹。71.甲状腺CT扫描时,患者呼吸状态要求应是A.不要屏气B.吸气
42、后屏气C.呼气后屏气D.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 JE.以上状态均可解析:甲状腺CT扫描,虽然扫描起始线是从胸部主动脉弓上缘开始,但观察的是甲状腺而不是肺组织,要求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即可。72.窗宽窗位均选为1 0 0,则CT值的显示范围是A.-50 50B.T 50-5 0C.50-150 JD.100-200E.-150-150解析:窗宽、窗住选定后,CT值的显示范围可通过计算公式M-W/2 M+W/2求得。将题干选定的数值代入公式即为100-100/2-100+100/2,则CT值的显示范围为+50+150。73.口服对比剂行胆囊CT扫描,下面论述错误的是A.口服碘番酸对比剂1 2片B.对比荆
43、提前1416小时服下C.层厚、层间距为5mm行胆囊区连续扫描D.采用软组织窗技术观察 VE.必要时变换体位扫描解析:口服对比剂进行胆囊CT与常规X线口服胆囊造影相似,对比剂均为碘番酸片荆,每片含碘5g。因CT密度分辨率高,故口服胆囊造影CT用量仅为常规对比剂量的1/31/6,1 2片。同样要求提前1416小时服药。扫描时采用层厚、层距51nm胆囊区域图像放大连续扫描。因口服对比剂胆囊密度明显增强,用软组织窗观察无法分辨胆囊内病变,必须将窗宽调至10002000,窗位调至100 200Hu以上才能观察清楚。对鉴别胆囊内是结石或是肿瘤,可采用俯卧位或侧卧位行局部扫描。肿瘤位置般恒定不变,结石可随体
44、位变化而变位。74.不易在冠状位CT上显示的颌面骨骨折是A.硬腭B.堞骨翼突内外板C.筛板D.眼眶顶壁和底壁E.上颌窦前壁 V解析:CT检查一般作为颌面部外伤常规X线检查的补充,上颌窦前壁骨折适宜在轴位CT上显示。75.CT显示 五个血管断面”见于胸部哪个层面A.胸廓入口层面B.胸廓入口上层面C.主动脉弓层面D.主动脉弓上层面 VE.气管分叉层面解析:主动脉弓上层面,由于右颈总动脉与右锁骨下动脉共同来自无名动脉,加上两侧头臂静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形成”五个血管断面”。7 6.有关连续X线的解释,正确的是A.连续X线是高速电子与靶物质的轨道电子相互作用的结果B.连续X线与高速电子的能量
45、无关C.连续X线的质取决于管电流D.连续X线是高速电子与靶物质的原子核相互作用的结果 VE.连续X线的放射中,高速电子的能量没有丢失解析:连续放射又称为韧致放射,是高速电子与靶物质原子核相互作用的结果。连续放射产生出来的X线是一束波长不等的混合射线,其能量(波长)取决于:电子接近原子核的情况、电子的能量、原子核的电荷。7 7 .最早应用C T检查的部位是A.四肢B.脊柱C.头颅 VD.胸部E.腹部解析:在C T的研究过程中,Ho u nd s h e l d和A m b r o s e将一个人脑的标本作了扫描,于是发现,C T能把脑部的肿瘤组织和脑的灰、白质区分开来。第一代C T机的问世就是专
46、门用于颅脑的扫描。1 9 7 4年,美国C e o r g eT o w n医学中心的工程师L e d l e y设计出了全身C T扫描机,开始用于全身各部位的影像学检查。7 8.扫描时,探测器不动,只有球管旋转,属于哪代C T机A.第一代C T机B.第二代C T机C.第三代C T机D.第四代C T机 JE.第五代C T机解析:第四代C T机的探测器是分布在3 6 0 的圆周上。扫描时,探测器固定不动,只有球管围绕患者作3 6 0。的旋转。因此,探测器的使用数量最多,且扫描中不能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此种方式未被推广。7 9 .与X线吸收衰减系数无关的是A.物质的厚度B.物质的密度C.物质的原子
47、序数D.扫描的时间 VE.扫描所采用能量大小解析:物质的线性吸收系数与X线的能量、物质的原子序数、厚度、密度有关,而与扫描时间长短无关。8 0 .决定C T机连续工作时间长短的机器性能指标是A.磁盘容量B.电源容量C.X线管热容量 VD.X线管焦点E.扫描时间解析:决定C T机连续工作时间长短的关键,在于球管热容量。球管热容量越大,连续工作时间越长。在球管热容量指标范围内,产热与散热达到平衡时,可以长时间连续工作。81 .C T用X线管的突出特点是A.与常规X线管结构相同B.外形尺寸比常规X线管大得多C.不使用固定阳极X线管D.额定功率比常规X线管大 VE.只有单一小焦点解析:C T扫描所用曝
48、光参数如k V、m A及扫描时间均大于常规X线检查,而且是多层连续扫描。故X线管的额定功率比常规X线管要大。82 .阵列处理机的主要任务是A.进行图像重建处理 JB.控制和监视扫描过程C.设备故障的诊断和分析D.存储己重建完的图像E.采集扫描的原始数据解析:阵列处理机在C T机中,在主控计算机的控制下接收由D A S或磁盘送来的数据,把数据排列成阵并进行高效处理,此过程就是进行图像重建,为阵列处理机的唯一的任务。83 .N EQ是指A.等效噪声量子数 VB.成像系统中输入侧的信噪比的平方C.量子检出率D.成像系统中输出信号(信噪比平方)与输入信号(信噪比平方)之比E.X线摄影三参数解析:所谓N
49、 EQ是指成像系统中输出侧的信噪比的平方,可以解释为该量子数在理想的成像系统(记录1 0 0%的输入信号)中产生的噪声与实际输入信号在真实的成像系统中产生的噪声一样。显然,N EQ越大,成像系统的信噪比就越大,提供的影像信息也就越多。84 .欧共体1 9 9 5年提出的综合评价概念不包括A.以诊断学要求为依据B.以物理参数为客观评价手段C.以满足诊断要求所需的摄影技术条件为保证D.同时,充分考虑减少辐射剂量E.影像密度的定量标准,解析:欧共体(C EC)在1 9 9 5年提出 放射诊断影像的质量标准”文件。这一文件的重要意义在于给我们提出一个综合评价的概念,即以诊断学要求为依据;以物理参数为客
50、观评价手段;以满足诊断要求所需的摄影技术条件为保证;同时,充分考虑减少辐射剂量。8 5 .关于C R图像处理,下列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C R系统必须对有用的影像信号进行编码B.首先确认已曝光的I P上原始数字数据中图像的数量和方位C.在一个曝光野内识别影像有用区域的重要依据是准直器的边缘定位D.确定有用信号范围的方法需要影像灰阶直方图的构建E.影像灰阶直方图是一种X轴为发生频率、Y轴为像素值的图形 J解析:C R图像的处理:CR系统必须对有用的影像信号进行编码,通过数字值的检查表调整以提供最大对比敏感度。确认已曝光的接收器(成像板)上原始数字数据中图像的数量和方位。在一个曝光野内,C R阅读器